📖 ZKIZ Archives


做對理財八件事 財富就會來敲門學會富習慣 小職員擁億元豪宅

2012-4-2 TWM



 

從台塑集團退休 的陳大禹,從月薪一萬四千元的上班族開始做起。

沒有富爸爸當靠山的他,職場有成,同時也深諳投資理財,從住大半輩子的公司宿舍,搬入自行打 造的頂級豪宅。陳大禹的致富故事,值得廣大上班族學習。

撰文‧林心怡、謝富旭

走進一幢占地四百多坪的四層樓獨 棟別墅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鍛鐵扶手的迴旋梯,一樓的客廳採用大片落地窗,三月初春午後的陽光直撒進來,令人心中升起溫暖的感覺;往落地窗望去,幾條 狗在游泳池旁草地互相追逐,構成一幅饒有鄉村景趣的畫面。這裡是五十三歲陳大禹的家,令人驚訝的不是豪宅本身,而是豪宅主人上班族的平凡出身。

三 年多前,陳大禹從南亞電路板退休,他的太太則早他二年從長庚醫院退休,夫妻倆雖然領了總計六百多萬元退休金,但要自行出資興建一座當時造價六千多萬元(目 前粗估市價已高達一億元以上)的豪宅,並不是尋常上班族可以辦得到。

圓夢 興建夢幻四代同堂大宅院之所以會興建這座占地四百多坪,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的宅邸,陳大禹說:「主要是為了一圓四代同堂的夢想!」陳大禹夫婦希望能在兩個 兒子成家立業後,一家子還能夠住在一起。兩個兒子(一個仍在就讀大學,一個目前任職於高科技公司)則向父母親要求,那房子得蓋大一點,未來的太太與公婆一 起住的意願才會較高。於是陳大禹夫婦在七年前就積極尋地,興建心目中理想的大宅院。

陳大禹帶我們參觀他的家介紹說,一樓的客廳、餐廳、麻將 室一家子可以共用;二樓則是他與太太主臥室以及兩間父母親的房間,還有一間書房;三樓的四間房間,即使兩個兒子結婚生子,住兩個家庭也沒問題;四樓除了傭 人房,如果孫子比較多,也可規畫成臥室。至於地下一樓除了規畫四個停車位外,還設有一間附設吧台的寬敞卡拉OK室兼家庭電影院,以及熱愛棒球運動的陳大禹 父子的打擊練習場。

能夠興建這般的四代同堂大宅院令人羨慕,尤其陳大禹夫婦以一介上班族,竟能入住如此豪宅,更不禁讓人好奇。而陳大禹也透 露,興建這幢大宅院,土地、建造與裝潢成本高達六千萬元以上。當初每坪九萬多取得的土地,現在已經漲到二十幾萬元,粗估房屋市價至少高達一億元以上。

陳 大禹說,他的父親是一名在宜蘭林務局工作的公務員,家境普通。他與太太及孩子五年前搬進這座住宅前,是住在五十幾坪的台塑員工宿舍裡。「台塑集團的待遇不 錯,但我們的財富主要還是靠投資理財而來,沒有投資理財的話,我頂多買得起七、八十坪的電梯華廈,而不是現在住的房子!」陳大禹一九八六年考進台塑集團 時,月薪一萬四千元。光領薪水過日子,還得奉養父母,很難達到心中富足生活的理想。所以出社會後,陳大禹心裡總是想著如何才能在薪水之外多賺點錢。在強烈 賺錢動機驅使下,他理財投資的膽識就比別人要強。

揪團買房以量制價 出租養房當包租公考進台塑集團後,陳大禹沒多久就從台化宜蘭廠調至台塑台北總管理處。原本只是想找一戶房子棲身,經朋友介紹在台北市林森北路用一百萬元買 了一戶小套房,自備款二十萬元。沒想到還沒住進去,就有人出價一百四十萬元要向他買,一轉手就賺了四十萬元。

第一次購房經驗,讓陳大禹了解 到房地產高槓桿的威力;那次之後,他養成了假日或下班後看房的興趣。「上班通勤時,我如果看到建案廣告,或賣房小廣告,覺得有潛力的物件,我都會先記起 來,利用下班後或假日去看房。」即使後來陳大禹從台北調至南亞桃園廠,這個習慣依舊沒有改變。「我曾在上班開車經過南崁附近看到新成屋,覺得地點很好,價 位又很合理,一次買了三戶,沒幾個月轉手,又賺了二百多萬元。

陳大禹買房轉手獲利是房地產狂飆的八○年代末,隨著房地產進入修正期,他投資 房地產的模式也跟著改變,開始轉向以收租為主的包租公形態。他的原則是,只要租金收入足以支付銀行貸款利息,就值得投資。因此,低總價、租金報酬率相對較 高的小套房,成為他最喜歡的物件。

為了能買到價格更低廉的小套房,陳大禹有兩個訣竅:第一、揪團買房;第二、一次多買幾戶。陳大禹找了五至 六位對房地產投資有興趣的同事、朋友以及鄰居,大家利用假日時一起去看房子。「建商看到看房子的大陣仗,自然禮遇有加,大家一起下訂買房時,議價空間也大 一些!」除了揪團買房,陳大禹還採用「以量制價」策略,發覺到喜歡的物件,一次多買幾戶,進一步爭取更高的折扣。

在最高峰時,陳大禹在新北 市林口擁有十一戶套房,桃園龜山十二戶套房。三年前退休後,因為林口套房漲幅可觀,加上陳大禹與太太已較無體力與心力管理租房事宜,於是陸續賣出。但迄 今,龜山仍有八間小套房收租。

後來陳大禹從南亞轉調至南亞電路板,在南電期間開啟了他股市投資的視野。「我還記得是剛好正逢南電計畫掛牌的 前幾年,我因為接觸了不少創投法人,開始引發了我對股市投資興趣。」陳大禹發現,南電跨入IC載板,成長爆發力有機會遠高於房市投資,讓他興起重押南電的 念頭。

重押自家公司股票,獲利五倍以上因此除了公司配發的南電股票,陳大禹在南電興櫃市場價格五、六十元時,積極加碼自家公司股票,「記得 當時一度景氣很差,股價一度跌得很慘,缺錢的同事、不想持有的人紛紛拋售,但我還是持續加碼。」陳大禹堅持己見持續買進公司股票,包括同事的、未上市流通 的,以及在興櫃掛牌後的籌碼,最多時持有南電股票約達三百張。

當時他不但投入手中大部分的資金,還把持有的幾戶房子抵押向銀行貸款,「當然 我還是保有一定的現金部位,因為我是以長線的角度投資布局,為長期抗戰做準備。」陳大禹說。

陳大禹的重押行動為他帶來可觀的報酬率,南電股 價掛牌就衝上三位數字,獲利達五倍以上,這次關鍵投資,把他的身價推上另一個高峰。

在南電股票獲利可觀,但陳大禹並未被驚人的獲利沖昏頭。 他開始鑽研以前不懂的投資工具,如債券型基金、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以及其他股票的研究。他認為,至少要懂得房地產、股票與基金三種以上的投資工 具,才能做到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效果。於是,他把南電售股所得資金轉向極為保守的債券型基金與不動產信託基金。

這種持盈保泰的作法,不但 讓他安度二○○八年的金融風暴,更在REITs獲得一筆意外之財。

「賽鴿理論」 看庫藏股、資本公積與淨值三年多前,陳大禹正式從南電退休後,投資股票變成他最大的樂趣。這三年來,陳大禹從少年在宜蘭鄉下的賽鴿經驗體悟出一套投資心 法:「養賽鴿要能賺錢,就要懂得用較低的價位精選賽鴿,耐心培養牠,才有可能增加贏面,就像選股票精選並要買在相對低檔,股票未來才有上漲的空間。」陳大 禹形容。

陳大禹進一步解釋,首先,他會選擇產業趨勢向上,但股價相對低點的股票,包括股價低於淨值、股價跌破公司庫藏股價位的公司。此外, 他也會挑資本公積較多的公司,這代表該公司的淨值高,有機會配發較多的現金股利,不僅可以回饋股東,並且有機會在低檔實施庫藏股。

陳大禹以 前陣子買進的谷崧為例。該公司是智慧手機的機殼廠商,他判斷產業趨勢基本面沒問題,而公司淨值四十八元,去年可配發三元的現金股利,加上公司宣布在三十八 至三十九元實施庫藏股,就符合他「買在相對低點」的投資準則。

「後來歐債危機利空消息,一度跌到三十元附近,我在三十三元附近買進二百 張。」陳大禹說,當時多數市場尚未留意到它的投資價值,若以目前股價五十幾元計算,帳面獲利至少多達六成。

危機入市、膽大心細 不奢求買在最低點只是,許多值得危機入市的股票,觸及低點後,經常大幅反彈,大多數的投資人往往都會因「不甘心追高」而錯失了機會。對此,對陳大禹說,只 要長線趨勢處於相對低點,並以中長線資金布局,這一點點的「投資恐懼」是很容易克服的。

舉華通的例子來說,這波最低點來到八元,直到回升至 十二.五元,陳大禹才開始布局,離前波最低點已大漲五成以上。陳大禹認為,智慧手機需求擴增趨勢不變,研判華通的高密度連接板(HDI)將成為主流,「從 周線及月線長均線趨勢來看,華通是相對低點,即使離最低點已大漲一段,但仍是相對低點,所以值得買進!」陳大禹布局華亞科從三.七元反彈至四元後開始陸續 買進,至今已經來到八元,獲利已達一倍,他仍抱牢持股。他的想法是,華亞科才剛走完初升段,主升段還沒到,至少有攻克十元以上實力。陳大禹所理解的主升段 是指,基本面轉好的消息紛紛出籠、股價價量齊揚的情況,以華亞科目前價量與消息面來看,都還沒有主升段的跡象。

此外,「奉行危機入市」的陳 大禹,也會默默地試單布局現階段「沒人看好」的公司,當作衛星持股。例如他前陣子在力成股價五十幾元布局時,就是這樣的投資邏輯。「雖然力成的大客戶爾必 達破產,引發市場恐慌,股價從七十多元殺到五十多元,但從淨值四十八元、該公司又有金士頓撐腰的情況下,雖然獲利受衝擊,但仍有上來的機會,這就是我危機 入市的試單好機會。」陳大禹如此分析。

又如近期他買進的低價股典範,雖然公司沒有配發股利、去年還虧損,但從公司目前股價四.五元低於淨 值,且搭配周、月線做觀察,未來似乎有打底上攻的態勢。

只是「創業維艱,守成不易」,陳大禹並沒有因見獵心喜一股腦地胡亂投資,反而更加謹 慎理財做好資產配置;資金豐厚後,他也會把股、房兩市的資金挪移到債券基金,而且強調從不做定存。

陳大禹解釋,「試想如果你把錢放在定存, 在定存還未到期前就遇到很不錯的投資機會,人性常常會貪圖小利,而捨不得提前解定存而錯失良機!」在基金投資也很有想法的陳大禹,也不過度依賴理專,反而 會從其提供的資料,做出獨立判斷,他把股、房市獲利,挪移到全球高收益債、聯博高收益債以及鋒裕投資等,都有不錯的報酬率。

最經典的例子, 就是陳大禹在六年前投資一五○○萬元買三鼎REITs。這檔淨值十元以下布局的標的,原本只是陳大禹眼中「優於定存」的防禦型投資,但經過金融海嘯腰斬衝 擊,每年配息仍有四%,年收五、六十萬元。

沒想到三鼎REITs出售旗下不動產進行清算,股價大漲至十六元,清算拿回股款後,加上以前領的 股息,陳大禹獲利竟高達三倍以上。

房市、股市與基金投資有成的陳大禹喜歡與親朋好友,包括自己的太太與兩個已成年兒子討論並分享投資的賺賠 心得。「我投資過我兒子工作的股票,小虧出場,我就以此告訴兒子,就算你很了解這家公司,很了解這門產業,自認為消息掌握得比別人快速,未必就能成為贏 家!」「投資最重要的是了解趨勢,以及了解現在處在趨勢的哪個位置,但求在相對低點買進,比五○%的人買到更低點,那贏面自然會更大!」掌握趨勢、不斷學 習 才是投資成功之母透過與別人討論投資理財,也可學習別人的優、缺點,以及他們的成功或失敗經驗,藉此來反躬自省。「親朋好友間的『投資明牌』管不管用是一 回事,不過我把他們的投資經驗視為是很寶貴的一堂課,因為我堅信,不斷學習才是投資成功之母。」陳大禹強調道。

熱愛海洋的陳大禹,退休後在 澎湖創辦了藍海金沙俱樂部,推廣遊艇航海及民宿觀光。公司創辦後,雖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他早有心理準備,並計畫將以個人的基金與股票每年孳息維持公司營 運,以一圓他另一個夢想:做台灣海洋休閒產業的馬前卒,為觀光業盡一分心力。

這位豪宅主人不僅投資理財的積極態度值得學習,他對生命的熱情 以及對夢想的執著,同樣令人敬佩。

陳大禹

出生:1956年

現職:藍海金沙俱樂部 負責人

經歷:南亞電路板協理

學歷:中興大學企管系

陳大禹默默在做的八件事

1.

上 班通勤時留意賣屋廣告,利用假日看房子。

2.

揪團買房,爭取更大折扣。

3.

適度槓桿,投資有高 度把握的標的。

4.

懂三種以上投資工具。

5.

股票投資只求買在相對低點、賣在相對高點。

6.

把 公司實施庫藏股視為是逢低入市良機。

7.

有閒錢也不放定存。

8.

樂於與家人及朋友分享投資理財 經驗。

陳大禹

的股市賺錢智慧

1. 挑選產業趨勢向上,但股價低於淨值的股票。

2. 買股價低於公司庫藏股價位的股票。

3. 從日、周、月線KD值判斷股價打底完成的股票。

4. 選擇急殺後仍有基本面支撐或技術線形乖離過大的股票。

5. 長抱核心持股,選擇資本公積較多、現金殖利率大於5%至10%的公司。

陳 大禹目前持股

持股名稱 買進平均成本(元) 2012/3/26收盤價(元) 每股淨值(元) 買進理由

谷 崧

(3607) 33 50.8 49.64 看好智慧手機長線趨勢,故布局機殼零組件,加上該公司在股價38~39元實施庫藏股,故在股價相對低點買進。

華 亞科

(3474) 4 8.36 8.28 看好華亞科未來主升段的長線趨勢,並在股價低於淨值逢低承接。

華 通

(2313) 12.5 14.35 12.81 認為智慧手機需求擴增趨勢不變,研判華通的高密度連接板(HDI)將成為主流,在股價低於淨值的相對低點逢低布局。

典 範

(3372) 4 5.14 10.7 股價遠低於每股淨值,且搭配周、月線做觀察,未來似乎有打底上攻的態勢,故逢低介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4

學會換位思考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31


  我在IDEO最早做的項目之一大約是在11年前,時隔多年我依然記憶猶新。那個項目的客戶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一家醫療機構,當時帶著這樣一個問題來找 我們合作:「我們的患者體驗是怎樣的?」要知道,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他們很長時間,之前他們還曾找過另一家大型的管理諮詢公司。


  那是一家非常傳統的諮詢企業,提供的無非是一大筐分析數據,各種有關效率和病人流量的複雜模型等。我記得自己試著看了看那份報告—整整729頁的報表 和電子表格,沉甸甸的一大疊。客戶讓我們對報告進行評估,並要求我們幫助解決兩個棘手的問題,一個是「我們的患者體驗到底好不好」,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 「我們應該怎樣改善」。要在這樣密密麻麻的數據中找到兩個問題的答案著實令人無從下手,最後我們還是決定回到問題的源頭,從最基本的入手。


  一週後,我們在客戶的會議室向他們展示了一個短片。這部短片時長7分30秒,由IDEO人因專家團隊(一個由文化人類學家、人種學家和調研科學家組成 的全球團隊)的成員Kristian Simsarian攝製。隨著我們按下「播放」鍵,我開始留意客戶的表情。短片呈現的是醫院的天花板,畫面有些搖晃,因為是手持拍攝的。從畫面中可以看到 天花板、螢光燈,伴隨著各種聽不太清楚的聲音。短片就這麼一直播放著。在某個時間點聽到鏡頭外有人在問:他是誰?然後有人回答說,「我以為你們是一起 的」,感覺他們說的是一件沒有名字的商品,而不像是在稱呼某個人。還有好長時間你根本看不到任何東西,也沒有人過來,什麼都沒有,幾乎令人抓狂。


  就像很多假裝購物的神秘消費者一樣,Simsarian當時自稱扭傷了腳踝,以匿名病患的身份在醫院呆了一天,醫生怎麼吩咐就怎麼做:躺在床上,從一 個地方被推到另一個地方,然後被安置在走廊左邊的某一處,再後來就是大部分時間躺在床上,盯著髒兮兮的天花板和忽明忽暗的螢光燈,除了等待還是等待。短片 正是從他的視覺角度拍攝的,所以直接反映了他看到的一切。這裡呈現的就診體驗雖然非常簡單和直接,但卻極具說服力,而且挖掘出了一個關鍵的洞察,直指客戶 問題的核心。


  短片播完後,有一陣很長時間的沉默。之後有人問:「這說明什麼呢?」「你們曾問我們患者體驗是怎樣的,這就是答案。」我們回答道,「在你們醫院看病的病人,他們的真實體驗就是這樣。」


  又一陣沉默。


  這個故事帶來了兩個啟示。首先,不論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用戶永遠都應該是放在核心位置。但我們發現,企業在尋找解決方案的時候,往往只是從企業內 部找答案,而不是從用戶本身出發。如能從終端接受者的角度看待問題,那麼你就會立即得到完全不一樣的視角。這樣,你也就做到了我們所說的「以人為本」。


  另一個就是要簡單化,尤其是在當今複雜的商業環境下,基於人的、實實在在的洞察顯得更為必要。我有個客戶總是斬釘截鐵地表示:「Excel再管用,也 設計不出未來。」我不得不說,對他的觀點我持雙手贊成。數學計算和電子數據表格自然有它們的用武之地,但簡單的事實同樣也有重要的作用。還有位客戶說得就 比較委婉:「設計師是用眼睛思考。」對此我一樣表示贊同,因為觀察能直接讓你看到比以往更多的事物,而我們的設計方法就是從換位思考著手。


  在幫助客戶認識到必須採取更為注重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法之後,我們贏得了客戶的信任,以團隊為單位,共同開發各種簡單可行的創意並製作模型。最終有35個創意得到了落實,並一直沿用到今天。而那份729頁的分析報告的命運又如何呢?我無從得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38

學會忘記價值投資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08/06/blog-post.html
收到舊同事的電郵, 內容是一則有關價值投資的轉載。

當中內容有關文章筆者對一些公司能否長遠地處於行業的領導地位作出懷疑, 意指中國現今的龍頭股不一定是將來的龍頭股, 雖然有些觀點我不太認同, 但多吸收他人的觀點再作獨立思考也不是壞事。

以下是原文轉載:

學會忘記價值投資 (明報) 2008年06月 14日


【明報專訊】祈求回報的投資,並非因為價值,而是因為有機可趁。美國數十年的強勁增長,無數龍頭企業最後在競爭中卻被後來者擊敗,凱馬特 (Kmart)、摩托 羅拉、世通(Worldcom)、美航……我們可以拉出一個很長的列表,他們都曾經是不同階段的行業絕對領先者,但後來均讓市場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市場交易真正的機會在於,在經濟的轉型期後,小企業有時能夠愈做愈大,而大企業卻往往愈做愈小——在道指建立100多年後,目前只有通用電氣(GE)一家,成為真正的「百年品牌」。可見,「中國好,企業就好」,這樣的邏輯其實也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


從中短期來看,價值投資更是空想。沒人能確認市場的走向。有很多人,他們把成功歸結於自己的能力,而把失敗歸咎於自己的運氣。但我認為,應該反過來,我們應將一年之內,超出預期的「成功」,都看成是自己的運氣;而把各種各樣的失敗,歸咎於自己的能力有限。


..........
..........
 

勿被贏輸概率誤導

謝國忠(前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認為,在6000點一帶投資於中國的股市,理論上的勝率遠遠低於一般的「賭場」的「裸勝(從理論上計算,一般的賭場均取53%)」。


他是對的。如果我們大家在一個房間之內,來賭「電話號碼」,號碼尾數為單數或雙數的概率均是50%,如果賠率為1:2,那麼,我們的勝率就是 50%×2=1;號碼尾數為某一自然數的概率是10%,如果賠率1:20,我們的勝率就是10%×20=2。所以對最終的結果而言,我們不應被50%和 10%的概率所誤導。當然,在賭場內,問題一般是來自於賠率的大小,而賠率是1:2還是1:20都是賭局老闆說了算。但是股市的賠率,卻是大家都可以計算 出來的。


縹緲 《中國經營報》特約評論員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6-17
 
後記 :

這篇可以說是提醒了很多先入為主思維的人, 現今的龍頭不一定是明日的龍頭, 可能在20年、30年後消失了也說不定。30年前買下匯控、恒生、長實、新鴻基、和黃、中電、港燈、太古等等, 並持有至今的人, 一定非富則貴, 但一將功成萬骨枯, 背後又有多少家公司今天已經不存在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6

還是必須「從上而下」……還是必須學會放過……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d26c53092a8274dc3ac76341.html

昨天注意到一個公司,感到相當有興趣,簡單說情況這樣的:

 

1863 思嘉集團,Market captal 合適, 50億港元左右。

上市時間不長,增速快, 毛利高,  PE 低, 公司小, 股價便宜,正是我試圖尋找的那種高成長小公司,

當前股價對應2010年估計PE只有 13倍,銷售和利潤的2011年增速預期是60%以上。那麼預期2011年的PE僅有8倍。

我看他的賬面顯示,繳稅不少,現金流情況也不錯。沒發現財務上疑點(除了非流動資產中設備預付款太高)。

然後把這個想法和朋友分享,結果他直接告訴我,這家是個 『FAKE' 公司!

 

一開始,我還不太甘心就這樣放棄,

想了一晚上,決定還是算了吧,寧肯放過,不能拿錯。

 

我還是必須反省以前犯過的錯誤,被財務數據所吸引而步入一些陷阱。

首先,還是要從「自上而下」的分析來做「一票否決」,而這個公司的業務太複雜,超過理解能力

其次,若有所懷疑,還是寧肯放過。

 

另外,該公司共有三名非執行董事,最近有兩名辭任,這才上市幾個月時間, 這可不太尋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88

格羅斯:投資者需要學會適時地變換舞步

http://news.imeigu.com/a/1346983084395.html

(i美股訊)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資官、「債券大王」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9月5日在該公司官網上自己的專欄內發佈9月份投資展望,稱我們以金融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建立在利差和回報期待可接受的前提下。同時,在貸 款商跳著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而非林迪舞的新常態經濟中,我們應該走好自己的路?對此,格羅斯的回答是「仔細走好」,並且聲稱歷史性的回報率只是「歷史性 的」,現全文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花旗集團前首席執行官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曾公開評論說,「只要音樂響起,就要隨之起舞。」這一充滿冒險性和煽動性的評論,讓普林斯的公眾形象變得非常負面,甚至引起了不少的憤恨之 情。然而,數十年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歐文·費舍爾(Irving Fisher)的大膽評論,卻讓的知名度在一夜間飆升。據悉,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爆發之前不久,費舍爾做出一個非常著名的預言: 「股票價格已經漲到了一個永久性的高水平。」

同樣是預言,結果卻截然不同。不過,在我看來,普林斯的評論或許被不公平地理解。顯然,歷史書 永遠不會特別說明普林斯是在何種情況下給出上述評論的。現在,讓我們假想一下,如果普林斯當時沒有說的那麼淺顯易懂,而是用銀行家的口吻說「繼續提供貸款 是銀行家的工作」,結果會怎樣?也許,結局會完全不同。

今天,普林斯的這段話或許可以為他贏得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頒發的自由勛章。總而言 之,我的建議是,我們不應該單憑一句話就評價一個人,而是在理解此人的言論時要試著把話和他所處的位置聯繫在一起。眾所周知,普林斯是全球最大銀行之一的 前首席執行官,是由主權、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組成的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一員。

債務過多

毫無疑問,信貸是讓全球經濟 向前發展的必要因素。事實上,如果以物換物被接受是商品形式的話,儘管有愛迪生、貝爾和史蒂夫·喬布斯這樣的奇才,我們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也不會走的太遠。 除非借貸人和儲蓄者願意交換未來承諾,即利用信貸,否則,即便是擁有被當作是交換媒介和衡量商舖價值的現金,也不可能讓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出現幅度介於3 %至4%的增長。我引用最多的一個卡通人物——大力水手卜派最常說的一句話說,「我很願意為了今天的漢堡星期二給你錢」。正因為如此,麥當勞從100萬美 元的快餐店變成了擁有5000億美元的全球快餐業巨頭,而願意交換的卜派成了輸家。

我們現代的金融體系,過度槓桿化,而且易碎,卻是創造繁 榮的一個有益且多產的組成部分。如果不是這樣,我們的全球經濟將會像某種在二十世紀初期走出黑暗時代的事物一樣。我認為,我們應該為普林斯和卜派鼓掌喝 彩,因為,他們做了一桌子美味的「超級大餐」。但是,為了提升和促進繼續存在的互利關係,借貸者和貸款商都需要在一種營養豐富的環境中運作。不幸的是,事 實並非如此!

卜派可以挑戰重量的腹部,是當前全球借貸者過度槓桿化的鮮活證明。過多的債務,會催生出被迫進食和去槓桿化。實際上,自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破產以來,全球金融體系就邁入了這一進程。不僅是家庭,金融機構和許多國家都為了提振緩慢的增長而減少熱量攝入。然而,有一些 國家因此而已經瀕臨衰退或蕭條。顯然,借貸者當前的狀態並不健康。如果歷史可以給我們指引,那麼借貸者和貸款商之間的恢復原狀,將適用於《聖經》中一段對 時間設定的描述:七年的胖,將會伴隨著七年的瘦,甚至會更久。

回報太少

普林斯形象的健康,並不是非常明顯。毫 無疑問,銀行資產負債表和一般債權人需要縮小資產規模,或者擴大股票數量,抑或兩者同時進行。當然,通過金融機構資深的力量無法促進經濟增長。但是,貸款 商現在遭遇的回報率、收益率或稱之為「利差」不足,也是未來幾年內信貸擴大的絆腳石。

貸款商不會輕易將錢借給負債纍纍的借貸人,這是顯而易 見的。不過,貸款商也不願意在投資收益率、利差和回報率極低的情況下擴大貸款規模。這種情況下,在跳舞的普林斯會將歡快的舞步變成華爾茲。當收益率過低, 以及可接受風險息差過窄時,提供貸款就是一種冒險行為。過多創歷史記錄的房租、薪水、養老金和醫療補貼,都迫使金融和貸款機構不得不「二選一」:加大槓桿 化,旨在抵消成本增長;或者減慢或關閉貸款大門,旨在保留資本和最終的特權。鑑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爆發,加大槓桿化實際上是件很難實現的任務。正 因為如此,我們所能看到便是銀行、保險公司和投資管理企業寧願將大把的資金閒置,也不願意增加投資。舉例來看,不久前,美國銀行撤掉了全國範圍內的 1500多台自動取款機。這種行為並不利於貸款率或信貸的增長,自然也不會有助於美國以及全球經濟的復甦。

如果舞步已經慢了下來,那麼,下 一個為問題就不僅僅是舞伴超重那麼簡單了。更加棘手的問題在於,鈔票的價格太低。我們由銀行領導卻以保險公司、投資管理企業和對沖基金為代表的以貨幣為基 礎的金融體系,建立在利差和回報期待可接受的前提下。當信貸被定價在「利差不再有利可圖」時,金融體系就會停滯不前。

就目前金融市場的頹勢 而言,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央行認為,零利率應該會不可避免地催生出有活動且實際的經濟復甦。但是,試想一下,有誰不會在收益率近乎 於零的情況下借錢?答案是,銀行!有誰不會在30年按揭貸款利率為3.5%時借錢?答案是,住房擁有者。是的,他們都不會。不過,央行的銀行家們並不相信 無止境的量化寬鬆和長期再融資操作不會發揮太大作用。要知道,普林斯和卜派正在華爾茲。我們必須承認,以信貸為基礎的金融體系正在被長期的低利率所摧殘, 而央行們把大量廉價流動性注入到銀行體系的做法卻並沒有刺激貸款的增加。

策略推薦

那麼,投資者應該做些什麼?

在 貸款商跳著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而非林迪舞的新常態經濟中,我們應該走好自己的路?我的回答是,「仔細走好」。同時,我們要意識到,歷史性的回報率只是「歷史 性的」。8月份,我曾在投資展望中指出,「股票的崇拜正在死去」,在過去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的不同時段中,分散化的股票資產組合的收益率均低於長期國債 的收益率,高風險的股票投資收益率低於低風險的國債投資,股票的魅力何在?有反對人士反問說,只有1.7收益的十年國債有魅力嗎?即便是我曾預言股市的表 現優於債市,我仍堅持自己的觀點。或許,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誰對誰錯。

股票的崇拜正在死去

大多數的投資者不享有時間特權,也無法選擇在面對虧損時自己的腰包會癟下去多少。從表面上來看,一名投資者必須學會在現代舞台上跳一種適合回報率減少的新舞步。

如 果我是一名個人投資者,我將會這樣做:根據自己的年齡來平衡資產組合。如果你是年輕人,就購入更多股票。但是,如果你已經六十多歲,那就請購買更多債券, (就像我一樣)。如果你要選擇一名投資顧問、一個對沖基金或EFT,確信你所要支付的費用最小化。畢竟,如果每年的整體回報率僅介於3%至4%,難道你還 要給顧問支付100個基點的服務費嗎?顯然,你不能這麼做。此外,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

要知道,由於全球信貸不斷擴張,雙位數回報率的時代已經結束,通脹的時代即將開始。因此,投資者要靠冷靜和理性行事,既不能愛股票又不能恨債券,股票和債券將永遠並存下去,投資人必須兩者兼用,選擇多類型的資產分散化的組合,這可能是最好的明哲保身的投資策略。

如果你是機構投資者,上面的建議也值得參考。除此之外,你還要承認不管是來自股市還是債市的較高回報率,通常是源自那些呈現較高增長的國家和經濟體。同時,不要相信任何國家,其中包括美國,並且不要永遠留在「較為乾淨」的國家。

10 月份,我還將發佈投資展望,屆時,你應該還是保持跳舞的狀態,不過,你跳的可能不是林迪舞,也不是快步舞。原因很簡單,我們所處的以信貸為基礎的金融體系 已經背負了過多的脂肪,而利率過低。也許,你需要跳的是一種節奏更慢的舞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普林斯是正確的:最好一直身處舞池,而不要做一個局外 人。

(i美股 米娜編譯 轉載請標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73

創始人變身CEO 首先學會「解僱自己」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2281.html

對初次創業者和「CEO新手」來說,最困難的一件事在於,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所有CEO,無論是不是公司創始人,都會有自己的關注焦點。這可能是銷售、產品、工程、營銷或財務。這是他們感覺最良好的領域,是他們職業生涯所從事的領域,或者是他們最具遠見的領域。

在公司起步階段,作為創始人的CEO常常會從事需要「其他技能」的工作。然而,慣性的力量很大,你可能會一直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去工作。如果你曾是一名程序員,那麼你很可能繼續編程。如果你曾是產品經理,那麼你很可能繼續關注產品。

創始人CEO常常會犯一個錯誤,這就是從自己習慣的角度去發展公司,而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對整個公司帶來的影響。例如,如果一名創始人CEO是優秀的 產品經理,那麼當公司新增一些工程師時,CEO仍會參與產品管理。隨著業務發展,這名CEO將意識到,他需要增加「板凳深度」,招聘一些高級專家,例如業 務發展主管。隨後他還會想要招聘營銷主管和銷售主管。

不過,這名CEO直到最後才會交出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創始人CEO這樣做基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他們非常挑剔。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相信其他人能做到。

——很難說服他們把錢花在一些已經可以做到的事情上。

——創始人CEO常常忽略了他繼續擔任產品經理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

——創始人CEO很難意識到,相對他自己,一名全職的產品經理可能會開發出更好的產品。

——他們擔心,如果交出自己擅長的領域,那麼他們可能無法給公司帶來任何價值。

但實際上,作為一名創始人CEO,如果你不交出自己擅長的領域,那麼將無法更好地為公司服務。這是由於兩方面原因。

首先,作為創始人CEO,你是少數幾名能把握公司整個業務的人,瞭解公司的方方面面。你知道公司的創立過程、最初的目標、早期犯下的錯誤、產品的未 來、潛在客戶群、如何銷售產品,以及產品會得到什麼樣的反應。簡而言之,沒有人比你更瞭解整個業務。這意味著你是獨一無二、無法代替的。這就是你最重要的 附加價值。

其次,由於你把握整個公司的發展,因此需要時間思考。你需要考慮業務發展的方向,需要時間去閱讀,需要時間去接觸客戶,需要時間去研究新的機遇。時間本身就有巨大的價值。對CEO來說,有充裕時間,並且將時間用於考慮公司的未來,才是應該去做的事情。

如果這樣做,那麼你會看到以下的好處:

——更早地把握新的重要機遇。在擁有充裕時間後,你可以綜合來自市場、書本和人際交往的各種新信息,從而比其他人更早地發現新機遇。

——思考公司的長期前景,這通常是2年至3年之後。單一技能無法帶來這樣的本領。

——思考你的公司將面臨什麼樣的危險。

——思考你的「生意」,而不僅僅是產品。一些產品出身的CEO往往會將兩者混淆。

——思考你是否在正確的崗位有正確的人。

因此,所有創始人CEO都應該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解放50%時間。這通常包括:樂於釋放時間,意識到釋放時間對企業來說是價值創造的過程;就自己擅長的領域招聘接替者。(翻譯:李瑋)

本文編譯自TechCrunc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89

【問對管理】學會估算 你也能成為會掐指的「半仙」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842

工作中生活裡常需要「估算」。例如領導讓我瞭解中國衛生紙市場規模,一時半會找不到行業數據,怎麼辦?要麼告訴領導我也不知道,要麼自己快速估算,告訴領導這是我的估算結果供參考。估算對於快速決策非常有幫助。

估算自然是不精確的,會有誤差。但經過短時間訓練,人的估算能力會強大許多,常能估算得非常接近真實。

管理諮詢公司、外企市場部面試中常有此類問題。目的也就是考驗你的估算能力。從估算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及社會經驗。在 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估算。例如VC估算一家企業的未來銷售量,經濟學家估算下月GDP,程序員估算項目工作量,老婆估算旅遊所需費用等等。

具體怎麼估算呢?一起來看看一個經典的估算題,北京市市區裡有多少個加油站?

我們知道北京市區面積共400平方公里,假設每平方公里3個加油站,那麼北京應該有1200個加油站。

這大概是最簡單的估算方式,當然在此基礎上,將估算做的更細緻。例如將北京市區進行細分,北部人口相對較多所以加油站更密集,南部人口相對稀少所以加油站更稀疏。

你也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估算。例如,可以從加油站利用率的角度:

1. 北京共有機動車500萬輛,平均每月加兩次油,那麼一共需要加油1000萬次。每次加油10分鐘,那麼一共是10000萬分鐘。

2. 每個加油站假設6個油泵,每天運營時間18小時,空置率50%,那麼每月每個加油站中機動車加油時間總和為 18 * 6 * 50% * 30天 * 60分鐘= 97200分鐘

3. 根據1和2,10000萬/97200 = 1029個。因此需要1029個加油站。

你看,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算出來的加油站數量挺接近,說明我們的估計靠譜的可能性挺大。

現在你可以試著給自己出出題,鍛鍊一下自己的估算能力把?例如,中國人一年用掉多少卷衛生紙?深圳人每天嘿咻掉多少套套?上海人國慶期間共拍多少張照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89

【問對職場】人際溝通第一步:學會傾聽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841

傾聽是一門職場必修課。每次Peggy這麼說,總有同學表示驚訝:「注意力集中就好了,難道長了耳朵還不會聽嗎?」是的,要在職場中顯得更為「職業 化」,那麼傾聽可不僅僅是在學校裡聽課那麼簡單了,事實上不僅僅很多職場新人不瞭解該如何傾聽,有些甚至是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人也未必真正在意過傾聽的 技巧。「聽」是職場人際溝通的第一步,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聽」上去不難呢?

1、微笑很重要。這似乎是回答諸多「職場怎麼辦」問題的標準化第一步。沒錯,不論你在傾聽的時候內心作何掙扎,無聊、厭惡、激動甚至 憤怒,都暫且用微笑來替代吧,因為傾聽過後你的回答才應該是真正的回應,而在傾聽的時候對方其實只是需要你用肢體語言表示:「我尊重你,並且在認真聽!」 不要以為這個很簡單哦,有時候我們的表情會不自覺的洩露我們內心的情感,所以就連諸葛孔明都需要羽扇遮面呢!更何況,長時間的保持微笑的姿態可不是件容易 的事情,不信你現在拿面鏡子試試看能堅持多久?做過客服工作尤其是接待「投訴和建議」工作的朋友更會深刻認同這一點吧。

2、隨身攜帶紙筆記錄。這會讓你更易於理解所聽到的內容,因為有時候傾訴者在傾訴過程當中未必就有很清晰的思路脈絡,記錄下來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對方,也便於後續做出相應的回覆。即便實在沒有什麼需要寫下來的,你握筆不時書寫兩下也至少會讓傾訴者覺得收到了重視。

3、你需要在傾聽的過程當中不時的回應傾訴者。例如用「哦」、「嗯」、是這樣啊」、「還有呢」、「接下來呢」之類的詞語顯示你的確是在用心聽,並且對他所說的內容很感興趣。配合所做的記錄,你還可以抓住某一個重點要求傾訴者就此做更進一步的闡述。

4、要善於對你所聽到的內容做總結。可以在談話過程當中做階段性的小結,也可以在最後做總結。所謂總結,就是把你理解的所聽到的內容複述一次,讓傾訴者確認是否正確。這是確保你正確領會了傾訴者意圖的很重要的步驟,因為我們都知道理解是可能會有偏差的,所以溝通才顯得尤為重要。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其實「聽」上去也不難呢?先微笑、做記錄、需回應、善總結,簡簡單單四個小tips,就能讓你成為「傾聽達人」,不想趕緊付諸行動試試看嗎?別忘了告訴我們效果如何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90

【瘋行十年】 「政府學會了幫企業成功,但沒學會幫企業破產」 「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http://www.infzm.com/content/85271

一個被賦予過高期望的朝陽行業,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這一切僅僅用了十年。新能源幾乎犯了中國經濟可能犯的所有錯誤。

整個行業都無法盈利

中國新能源行業最困難的時刻到了。

「2012和2013年,全行業和全產業鏈都無法盈利,正成為眼下中國新能源業的最大問題。」世界風電巨頭維斯塔斯中國區副總裁徐侃說。

這一切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2003年,《可再生能源法》開始討論醞釀,這部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類法律裡最成功」的法律在頒佈後便迎來了整個產業「超乎想像」的高成長。十年間,中國風電裝機從50萬千瓦增至7000萬千瓦,翻了140倍;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產量從6兆瓦,增至21000多兆瓦,翻了3500多倍。中國也由此收穫了世界第一的新能源產品製造能力。

最美好的時間——新能源概唸到哪裡都「好賣」。A股市場,2011年IPO的華銳風電以90元/股創下了主板市場20年來發行價的最高紀錄。美股市場,隨著尚德電力成為第一個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企業,太陽能成為除互聯網之外,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公司數最多的行業,高達13家。

眼下,中國新能源業遭受全球經濟危機和自身產業週期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表現為補貼大量發放,企業大量虧損,人才大量流失,這個朝陽產業上空,已然陰云密佈。

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僅僅用了十年。

「她滿足了所有人的慾望」

7年前的2006年,沒人會想到一個搗鼓太陽能的科學家會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但那確實發生了,而且僅僅用了不可思議的三年速度,就超過了榮智健家族30年的財富積累。

這個人是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成就這一不折不扣「中國夢」的是新能源。

事實上,在擁有聯合國525個產業門類中全部門類的中國,按「工業輩分」算,新能源之地位不可謂不低微。2010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總共不超過3%,具體到新能源則更少。

然而,在一個特殊時刻,她承擔了中國政府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期望。

全球經濟危機後,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了新能源作為主政措施,以拉動美國經濟復甦;中國則提出「四萬億」計劃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刺激經濟,新能源排名七大新興產業之首。

王勃華,62歲,剛從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的位置上退下來。在其位於北京西三環的辦公室,王在總結其一生在工信部做過的眾多行業管理工作時說,從來沒有一個如此具體的行業,得到過國家領導如此多的批示,「很具體的批示」,部級領導的批示則更多。

他說的正是新能源。

在2011年以前,中國新能源企業堪稱優異的成績單的確給人造成了一種能當大任的假象。全球前十大風機製造商中國佔據4席,全球前十大太陽能光伏製造商中國佔據5席,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中國太陽能製造企業憑藉全球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也一度在國際市場呼風喚雨。

比上述國際排名更具吸引力的,是新能源項目經濟體量大的特點,這極大地刺激了痴迷於GDP的中國地方政府的興奮點。

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下的投資領域發愁的中國地方政府發現,每投資建設10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就能為當地產出30億出口額,倘若說服企業將產能擴大至1000兆瓦,就能產生300億元的出口額——這相當於多少個棉紡廠和電子配件廠產值的總和!

地球人已經不能阻止他們投資新能源了,何況,這事兒在「政治上絕對正確」。

對老百姓來說,「新能源代表了經濟和環境危機下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一家國際NGO在報告中寫道。

由此,新能源這一中國龐大工業體系中的細小分支,竟已滿足了中國從國家、企業,到資本、地方政府、老百姓等幾乎所有層面的需求。

在慾望中迷失

佘海峰第一次發現世界上竟還有比「搶銀行」還賺錢的事情,第一次感到不安,均是自那個瘋狂的2005年。

這個80後的年輕人當過記者,幹過營銷,如今是中盛光電CEO。2008年,中盛光電獲得了青雲創投5000萬美元風險投資。他的第一桶金來自太陽能光伏。

那時,他的同事只要打一通電話稱自己有市場最緊俏的多晶硅料,客戶就能立刻把高達幾百萬美金的訂金直接打到你賬戶上來,而不需要對公司的背景、信用做任何調查——當一個行業賺錢容易到了一種堪稱荒謬的程度時,佘海峰說他感到了不安。

有朋友這樣勸說佘海峰,制定公司戰略時,「專業化」戰略理論上是科學,但光伏跟其他行業不一樣,應該走全產業鏈模式。他自己也開始想,「可能光伏確實跟其他行業不一樣」。

「現在想來有多愚蠢,光伏怎麼可能跟其他行業不一樣。」佘海峰反思說,在行業高速增長的巨大利益面前,所有人都開始失去方向。

很多人都預期,新能源還將沿著這條完美的增長曲線一路向上衝去。

失靈的調控

主管部門及時的宏觀調控或許可以彌補市場機制的失靈,遺憾的是,他們並沒能抓住第一個挽救危局的機會。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經濟學家丁力認為,主管部門對新能源行業的基本面缺乏判斷力,是導致宏觀調控未能及時到位的重要原因。

這與這些部門缺乏新興產業的管理經驗有關。在王勃華看來,長期以來工信部治下的全國各工業行業鮮有變化如此劇烈的,「太陽能行業的價格、市場、政策都變化太快,這個文件還沒看完,又來一個,要跟上,有挑戰。」王勃華坦言,政策總是慢半拍,跟主管部門對產業發展的始料不及有關。

政府行為的關鍵在於能否按照產業發展週期來制定政策,產業現階段到底處在什麼週期上了,但政府、產業界和學者沒有共識。

這種判斷的分歧,在當時關於多晶硅是否產能過剩的爭論上體現得尤為明顯。2009年9月,工信部出台防止多晶硅產能過剩的38號文件,立即受到行業組織和企業的極力反對,現在卻成為為數不多的政策預警信號。據《經濟觀察報》報導,當時工信部產能過剩的說法受到了科技部的質疑,科技部組織了調研組進行摸底,得出的結論是「多晶硅產能並不過剩」。

這種情況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光伏行業專家頗為感嘆,「以前,太陽能產業無人問津」。看到近幾年光伏大熱之後,國家主管部委之間也出現了「暗戰」,都希望對這個產業有更多的干涉力。

更多的行業主管部門對新能源仍保持著極大的樂觀。某種程度上,當時各界的確對行業趨勢達成了某種「共識」——集體性「誤判」,認為行業還將像前幾年一樣繼續高速增長下去。

對未來過於樂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能源主管部門未能及時打開國內市場,以至於在2012年歐美發起對太陽能產品「反傾銷」時,中國龐大的製造體系頓時面臨無路可走、破產裁員的境地。

十年已過,批評者認為官方若能夠早點打開國內市場,則今天的產業震盪本可避免。但溫和派認為,應該給行業管理者一些時間。

壞規則形成了

倘若沒有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參與,即便宏觀調控失靈,也並不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企業家自行承擔投資損失,本是市場經濟規律。正是地方政府的介入,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地方政府的把關,本應成為阻止新能源進一步瘋長的「關卡」。事實上,他們不僅沒有把握好第二次自我救贖的機會,反而讓本已錯失調控的新能源在一種壞遊戲規則作用下,狂飆至瘋狂。

開發區首先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為爭搶賽維LDK,合肥高新區領導帶領招商人員親自趕到賽維常務副總裁入住的蘇州酒店再三說服,並提出多項優惠條件,作為合肥市「1號工業項目」。據媒體公開報導,賽維落戶合肥,「廠房、設備幾乎沒有自己掏錢」。

在無錫,當地政府甚至曾提出要「再造一個尚德」的目標。「給了我們一個時間表,說再給我們幾百畝地再造一個五萬人的工廠,簡直開玩笑。」尚德一位高管曾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給多少錢都不能干。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各地為了爭奪明星企業,一些企業家甚至也被追捧到了一到當地就提出「只見省長書記」的地步。

地方政府的這種「支持」新興產業的方式,與新能源企業形成了一種實質上的「共同投資,共擔風險」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在早期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扶持作用,全球各國都對新興產業進行了政府扶持。問題在於,一旦越過了「扶持」和「干預」之間的紅線,政府過度參與到微觀經濟,甚至企業運營,後果則不堪設想。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本無所謂善惡,這種遊戲規則使商人『惡』的基因被放大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輝倫太陽能公司市場總監袁全說,當商人不需要為其貪婪和慾望承擔責任時,為什麼不干呢?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參與進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王勃華因為拒絕參加了好幾個地方政府邀請的新能源項目評審會,而得罪了不少人。「當時就是勸,不要再上了,但勸住了市長,說請你再幫忙說服下我們書記。」王勃華說。

清華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希良說,中央政府鼓勵新能源是為瞭解決能源結構問題,而地方政府管經濟的模式注定其更關注GDP和稅收,且招商引資的項目資金都由地方自己解決,「上面更難以左右」。

江蘇鎮江市國資委副主任譚俊浩將其總結為:中央政府沒有調控到位,地方政府與市場錯位。

最後的博弈?

如果對比華銳風電、尚德電力,這兩家中國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產業曾經的「雙雄」,你會發現他們的命運軌跡驚人相似。

2006年,韓俊良創立華銳風電,2010年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2011年華銳上市,以每股90元創下A股主板發行價的最高紀錄,迅即成為市值千億的新能源巨頭。

與之同時,華銳開始大規模擴張,2011年風電市場結束高速增長,對市場的錯判導致華銳庫存高企、虧損嚴重、質量事故頻發,並陷入一系列知識產權官司和裁員醜聞中難以自拔。2012年8月,投資人尉文淵被迫走上前台,出任代理總裁。

尚德同樣上演了一出令人唏噓的大戲。2006年尚德電力美國上市後,也開始大規模擴張,2011年太陽能市場結束高速增長,由於對市場誤判,尚德陷入巨虧、裁員、GSF欺詐門等醜聞,因體積龐大、內部管理失衡如今病入膏肓。同樣在2012年8月,施正榮宣佈辭去CEO職位,退出前台。

如今,這兩家中國新能源業的「雙雄」,均在各自的自我救贖路上,苦苦掙扎。

對於過往,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如數家珍。他說,這一代新能源企業家需要自我反思,「他們這一代人擁有所有中國企業家的優秀品質,也存在所有中國企業家的劣根性,他們不愛分享,利益獨佔,喜好稱王稱霸,共同導致了今天的敗局。」

「就像文革是上一代人要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的經濟環境裡,民營企業家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市場經濟。」昱輝陽光董事長李仙壽說,這是一代人的問題,需要一代人去修復。

比企業家們更為痛苦的,是一度強力支持他們的地方政府,地方經濟因這些企業的崛起而崛起,現在則被拖入經濟泥潭。

以陷入總額高達250億元的債務危局的太陽能巨頭賽維為例,其直接導致2012年上半年,新余市規模以上工業僅實現利潤16.07億元,同比下降52.7%。當地官員說,如果賽維倒了,新余經濟將倒退10年。

「各地都在動用政府資源幫當地早應破產的新能源企業繼續撐著,造成目前整個中國新能源業全盤虧損的敗局,沒有人願意離場。」國家開發銀行總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總結說,這就是局部合理造成的整體荒謬。

對企業、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來說,是該退出的時候了。而退出機制之缺乏,則是當務之急。

如今,尚德已經奄奄一息,無錫市政府、尚德內部以及尚德的海外投資者仍在博弈。

「過去十年,我們的政府學會了如何幫助一家企業成功;而如何幫助一家企業退市、破產,我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李俊峰感慨,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32

學會聚焦 就能有超強意志力

2013-07-22 TCW
 
 

 

據說,托爾斯泰小時候,打賭他的弟弟絕對無法在五分鐘內腦中完全不想到白熊。結果弟弟輸了,輸給了人類的心理力量。我們以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其實不然。第一次嘗試冥想的人多半會發現,不管自己多努力專注,還是會想東想西。我們最多只能部分的控制我們的意識流。

意志力有上限欲望越多,消耗能力越多

實驗證實意志力的確存在後,研究人員得到的結論,說明兩件事:

一、你的意志力是限量供應,而且越用越少。

二、當你應付各式各樣的事情時,你用的是同一批意志力存量。

你也許以為你有工作專用的自制力存量,另外還有節食專用、運動專用、還有專門用來對家人和顏悅色的自制力存量。可是,根據生蘿蔔實驗的結果,兩種完全不相干的活動(抗拒巧克力和解答幾何學問題),消耗的是同樣的能量來源,而這種現象一再獲得證明。你一整天做的各種事情,彼此之間有隱藏的關聯。你使用同一批的意志力來應付無奈的塞車、食物的誘惑、討厭的同事、苛刻的上司、難搞的小孩。午餐時抗拒了甜點的誘惑,讓你已經沒有多少意志力來稱讚老闆難看的新髮型。

我們可以把意志力的運用粗分為四大類。首先,是思想控制。有時可能抗拒失敗,像是你終究無法不理會某件嚴重的事情,或者揮不去回響在腦海中的歌曲。可是,你也可以學會專注,動機強烈時更能做到。人們往往接受業已決定的結論,放棄最充分、最好的答案,以便保留意志力。神學家和信徒用濾鏡看世界,設法讓他們不可打折的信仰教條放諸四海皆準。銷售高手會先欺騙自己;從事次級房貸的銀行行員會努力說服自己放款給無收入、無資產的借款人不會有問題。

第二類是情緒控制,若是專門指心情方面,則心理學家稱之為情感規範(affect regulation)。最常見的狀況是,我們會設法擺脫壞心情和不愉快的想法,偶爾也會試著避免太過開心(像是參加葬禮或準備告訴別人壞消息時),有時,我們會試著維持生氣(才能投訴、抗議)。情緒控制尤其困難,因為你很難經由意志來改變心情。你可以改變你的想法或行為,可是你無法強迫自己快樂。

妳可以對公婆彬彬有禮,但妳無法在他們表示要來妳家住一個月時,強迫自己歡欣鼓舞。若想揮去傷心和生氣,人們會使用間接的策略,像是用其他想法來使自己分心、去健身房、或者冥想。他們看電視劇、狂吃巧克力或去血拼來麻醉自己,或者,乾脆喝個酩酊大醉。

第三類常被稱為衝動控制,這也是多數人認為意志力應該發揮的地方──拒絕誘惑的能力,像是酒精、香菸、肉桂捲麵包、酒店小姐等等。嚴格來說,「衝動控制」這種說法不太對。你不能真的控制衝動。就連歐巴馬總統這樣超級自律的人都無法避免想要抽菸的衝動。他能控制的是他的反應:他應該不顧這份衝動、來片戒菸口香糖、或者偷偷抽根菸?(白宮表示,他通常能壓抑點菸的衝動,但偶爾也有凸槌的時候。)

最後一類是研究人員所謂的表現控制:將精神專注在眼前的工作、找出速度和準確度的適當組合、管理時間、感到想放棄時堅持下去。

當人們需要做出某個重大改變時,若還想同時讓其他改變一起進行,就會事倍功半。例如,想戒菸的人若想獲得最大成效,就不要同時改變其他行為。若在戒菸期間還想節食或減少喝酒,則往往三件事都失敗──因為意志力負擔過重。

總之,不要列出像新年新希望那樣的清單。每年一月一日,幾百萬人勉力起床,全都發誓今年要少吃點、多運動、少花點錢、更努力工作、讓家裡更乾淨、而且還要奇蹟似的多幾次浪漫晚餐、到沙灘去散步。

到了二月一日,人們看到當初訂的新希望會備感尷尬。可是,我們不該悲嘆自己缺乏意志力,而應該追本溯源:都是希望清單的問題。沒人有足夠的意志力做到清單上所有的事。

意志力能鍛鍊改變小習慣,就能有大進展

在社會科學家看來,鍛鍊意志力乍聽之下似乎不可行。不過,如果真有辦法鍛鍊意志力,則是好處多多。有一種訓練方式是改變說話習慣,因為這也是根深柢固的習慣,需要加把勁才能改變。例如,你可以試著每個句子把它說完整。戒掉年輕人的口頭禪,像是「like」、「you know」等等。避免使用縮寫,每件事情都要說全名。好好的說「yes」和「no」,不要說「yeah」或「yup」、「nah」或「nope」。

每個人都了解自我控制的好處──總有一天,我們會需要它。可是,對於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這一天何時才會降臨呢?如果意志力有用完的一天,而誘惑又不斷滋生,這項德行如何能恆久不滅?

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進攻的第一步,都是要先了解第一章提到的兩個基本觀念:你的意志力供給有限,以及你做各種事情用的是同樣的資源。如果你一夜好眠,又吃了健康的早餐,則每天一開始的意志力新鮮又飽滿。但一天下來,各種事情逐漸將它蠶食殆盡。複雜的現代生活,讓大腦更難同時兼顧這些耗用內心相同資源,但又似乎彼此不相干的瑣事。

想想你一天的生活。一大早,你的身體還想多睡,你就勉強自己起床。勉強自己熬過塞車。面對老闆或另一半碎碎念,或者店員明明說「稍等一秒鐘」,最後卻讓你等了六分鐘,你都得忍住不惡言相向。同事在沉悶的會議上廢話連篇,你得維持有興趣、警覺的表情。你憋著不上廁所。你強迫自己著手去做困難的計畫。午餐時,你明明就想吃掉盤?堨?部的薯條,但最後卻留下一半,或(跟自己討價還價後)幾乎一半。你強迫自己去慢跑,而慢跑時又強迫自己持續下去。這些不相干的事情耗損了你的意志力,讓你無力應付他人。

意志力易耗損極度挫折,就是一種警示

意志力耗損並不容易察覺,它會默默的影響你做決定。幾乎沒有人能「感覺到」做決定有多累人。選擇晚餐要吃什麼、放假去哪?堛情B要雇用誰、要花多少錢──都需要意志力。就連假設性的決定也會耗損精力。每次做完困難決定後,別忘了你的自制力已經很薄弱。

另外也要記得,意志力的運用過程比結果重要。如果你企圖抗拒誘惑、最後屈服,因為你曾經掙扎過,還是會耗損意志力。屈服並不會補充用掉的意志力,它只會阻止你用掉更多意志力。你也許一整天屈服於許多誘惑和衝動,但先抗拒、再屈服,最後還是會用掉許多意志力。同樣的,只要是你自己覺得困難的決策,就算別人都覺得簡單,也會使你感到疲累。你的理性自我也許很清楚你應該租一個空間足夠、價錢負擔得起的房子,但要放棄另一間景觀絕佳的房子,還是會耗損你的意志力。

意志力耗損不容易「感覺」到。因此,你要留意自己身上出現的細微、不易辨認的訊號。事情是否比原來更困擾你?你心底的聲音是否被放大,對任何事的感受都比平常強烈?簡單的事情是否突然變得很難決定?如果你注意到這類感覺,不妨回想過去幾個小時你是否耗損了意志力。如果有,盡量保留剩下的精力,同時也要對你的行為做好心理準備。

處於耗損狀態時,挫折會讓你更難以忍受。你比平常更可能說出你會後悔的話。狂吃、喝酒、花錢或做其他事情的衝動也會變得更難以抗拒。我們說過,減輕生活壓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停止搞砸生活,但當你處於耗損狀態時,你很可能會犯錯、花了不該花的錢、更多人際關係需要修補、更多肥肉需要甩掉。缺乏精力時,不要做出重要決定,因為此時你會選擇短利,延遲成本。你可以調高決策的長期後果的重要性,以做為平衡。為避免自己屈服於不理性的偏見或懶惰的捷徑,你要想清楚你的決定理由,並思考它們是否有道理。(本書摘自第一章、結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