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13.html
老 李是出口轉內銷的始祖,踎喺中山三十年,人民幣升值關佢事,原材料加價關佢事,珠三角民工荒關佢事,黨政軍拉人翻艇走私漏稅通通關佢事,無他嘅,做廠嘅生 涯就係要貼住政策走,爹親娘親不及父母官親,好多同佢差不多時候搞廠的廠佬,己經頂唔順被震走,佢成日話:唔夠底子厚,學乜人搞品牌?炒樓好過啦!
聖經裡浪子回頭,家人殺牛宰羊歡喜迎接。中國外銷商回大陸,卻是一場苦戰。中國許多出口商為全球名牌代工,成績不錯,照理名牌打天下頗有可為,但是,出口轉內銷,怎麼轉?缺的是什麼?
| ||||||
正妹不管用,相簿也不夠看,台灣部落格「始祖」無名小站似乎正走上衰敗之路。 今年第二季剛過完,圖文部落客「彎彎」慎重考慮「搬家」了,二○○四年十月,她在無名小站開通了個人網誌,以獨特的插畫風格描繪出一般上班族的心聲,九年來不斷創作,累積出二億六千萬人氣。你可以說,捧紅她的背後功臣,就是無名小站。 彎彎的經紀人貝兒向本刊證實,他們六月中開始討論搬遷,由於彎彎創作以圖片為主,龐大的資料量,不僅內容,連同人氣和所有留言都要一併搬走,工程之大,讓他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搬家。彎彎選擇在另一個部落格平台「痞客邦」(Pixnet)落腳,新站已經在八月十六日正式開站。 據了解,無名小站另兩位超高人氣的部落客,知名作家「貴婦奈奈」和專寫時尚穿搭的「花猴」,也正在忙著搬家。 「從去年十月到今年五月,無名可說有一股搬家潮啊!」一位也在潮流之中的部落客如此形容。而原本第二大的痞客邦,這段時間總共接收來自對手至少七萬八千名用戶,會員數衝上四百萬,讓它在今年七月成為台灣第五大網站,「部落格平台一哥」換它當,可見這股搬家潮有多麼洶湧。 極盛時期的無名,網路流量還一度威脅到入口網站Yahoo!奇摩,促使Yahoo!奇摩乾脆在二○○六年出手新台幣七億元將它買下,讓它在台灣網路發展史上寫下一頁。但,是什麼原因,讓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扯!小編走光無名團隊,傳只剩兼職員工 扭轉無名小站命運的轉折點就發生在去年七月,Yahoo!奇摩新任執行長梅麗莎.梅爾(Marissa Mayer)上台,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盤點雅虎在各區域市場的產品線,今年五月,她更斥資十一億美元收購微網誌Tumblr,且有意將它中文化,但同類型的無名小站,卻沒有受到她關愛的眼神。 梅爾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台灣雅虎上上下下的神經。無名要「關站」的傳言四起,今年初,甚至傳出Yahoo!奇摩向私募基金兜售一億元,即使賠本,也想賣掉。 一位看無名小站長大的資深部落客說,他在無名小站團隊內的朋友一個個離職,或改做雅虎其他產品。「人幾乎走光了,沒有小編了。」現在無名沒有專職員工,只剩兼職的員工在維持基本運作,譬如挑正妹照片上首頁。 沒有「小編」,對於一個以生產內容的網站而言,會發生什麼事情?一位攝影部落客W難掩怒氣的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照片load(上傳)很久、load到一半失敗,出現伺服器現在無法執行的畫面,不然就是文章寫到一半全部不見,寫信給客服,也沒有人回應!」W的遭遇同樣也發生在無名小站數百萬名會員身上,搬家潮因此湧現。 無名小站曾是Web 2.0的代表作,它的崛起是靠網友貢獻內容,包括早期的正妹照片,以及後期推出個人相簿、網誌、影音等服務,正是因為這些豐富內容,才吸引更多網友停留,也才有廣告主願意上門,無名小站也才有條件向會員收費。 空!大咖跑光連彎彎要走,都沒人慰留 顛峰時期,無名小站的會員高達六、七百萬人,網站流量是全台前三大,它也孕育出彎彎、貴婦奈奈、女王等第一代知名部落客,如今他們都已經成為作家與名人。部落客可說是無名小站這類內容網站最重要的資產,如今,人沒了,人氣當然不再,徒留平台,就是一個空殼子,「當彎彎這樣的大咖要跑都沒有人出面慰留,你可以說,無名已經名存實亡了。」一位曾任無名小站主管的網路圈人士表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位簽了保密協議的前主管透露,從無名賣給雅虎後,隨著其他服務的推出,原本無名的人力漸漸被調離,或許可以歸結,雅虎擅長的是經營媒體,對社群的價值還不理解。 懶!沒新增功能內容為王,無名卻閒置太久 寫過兩本書教部落客如何賺錢的資深網路人于為暢認為,無名長期以來沒有新增新功能,相較過去它常常舉辦各種實體活動、教學,每天在平台設定主題,都能刺激使用者貢獻內容,可是,「他們懶惰太久了。」 對於外界的風風雨雨,Yahoo!奇摩卻選擇了沉默,只淡淡表示:對於外界各種傳言,一律不評論;網友使用多平台,搬遷是常態。 內容為王,這是經營網路平台的法則,但無名小站現在打破了這個法則。追根究柢,它就像梅爾接手前的雅虎,沒有跟上時代潮流,坐大變懶,真正終結它生命的不是新官上任的老闆,而是使用者。 【延伸閱讀】台灣部落格始祖,風光不再?—無名小站大事紀 年:1999內容:在交大校園架設BBS站草創,提供個人版的純文字空間 年:2003內容:功能大躍進,推出網路相簿、網誌、留言板功能,會員逼近20萬 年:2005內容:正式成立公司 年:2006內容:會員近300萬,Yahoo!奇摩以2,200萬美元收購 年:2007內容:與Yahoo!奇摩帳號合併,台灣最大部落格平台地位穩固 年:2011內容:創辦人之一林弘全離開雅虎另行創業 年:2013內容:部落客湧現搬家潮、關站傳言四起,Yahoo!奇摩否認 | ||||||
| ||||||
日前,美國時尚閃購網站Fab.com二度宣佈裁員、澳洲同業Mysale.com則是出售二五%股份給英國最大服裝零售商愛卡迪亞集團(Arcadia Group),眾多媒體檢視閃購網站的續航力才發現,拿出賣精品的態度賣庫存品,才可能活得長久。 就在壞消息迭出之際,全球精品閃購始祖vente-privee.com(VP)向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表示,去年營收二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六十億元),未來十年內營收目標預計成長五倍,成為怪獸級精品折扣閃購網。 會員殺紅眼,價格保密 值得注意的是,VP成立十三年,沒花過一毛廣告費,但會員累計超過兩千萬人;雖然絕大多數買家只想撿便宜,圖一場買到賺到的痛快體驗,但不乏一出手就是搶購單價二萬二千歐元(約合新台幣九十萬元)珠寶的大戶。 《彭博商業週刊》拆解這家法國電商的經營心法,關鍵字就是「管到底」:非會員不得瀏覽當天限時商品、站內商品價格不會在比價網出現、搶購活動中就算會員殺紅眼,結束後什麼消息也不留。嚴密管制保住精品供應商的面子,幫自己爭取到五折優惠。 創辦人格蘭宏(Jacques-Antoine Granjon)解釋,精品業者有一定的身段,即使出清存貨,仍不願見品牌失去一貫形象,因此VP全體兩千多名員工,三分之一配置在商品部門,包括一百二十位品牌經理,專職伺候一千二百家精品供應商,唯一目標就是謀求雙方建立商品銷售及展示方式的共識。 為此,VP的網頁設計也不假他人,配置另外三分之一員工在創意部門,擔綱攝影師、造型師及樂團等職務,模擬個別精品業者的品牌精神、產品格調與設計理念等;甚至它每年僱用超過兩千名模特兒拍攝實體產品。這種換位思考策略雖已幾近巴結,但它坐享某些歐洲超級品牌獨家供貨權。 閃購模式的特色就是時時有驚喜、天天有特價,《富比世》(Forbes)指出,閃購會員習慣動輒五折的優惠價格,精品業者若將閃購會員轉化成正規價格客戶難如登天,還不如認真看待存貨出清的成長潛力。試想,一件產品平均有二百五十萬名會員在線觀看,光是滿足他們需求的商機就有多大? 對於每天平均花五十分鐘瀏覽VP網站的會員而言,即使必須清早七點就守著電腦即時登入,只盼趕在對手點擊滑鼠之前搶購打了三折的名牌小禮服,箇中的喜怒哀樂恐怕就和收發電子郵件一樣,早已是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了。 |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5 11:15 編輯 互聯網金融 | P2P始祖-LendingClub路演PPT盤點
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火熱異常,在大洋彼岸,網絡P2P借貸平臺Lending Club也正在準備一場盛大的IPO,計劃將股票發行價區間定在10美元至12美元,最多募集6.924億美元。 按發行價中值計算,該公司的市值應該在40億美元左右。一旦LendingClub成功上市,將對整個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如今Lending Club高管已開始路演,與眾多潛在投資者見面。他們將試圖說服投資者,該公司所推動的P2P借貸行業的前景要比看起來光明許多。這些潛在投資者也包括銀行旗下的投資部門。 對於Lending Club而言,銀行是該公司一直想取而代之的對象。不過,Lending Club上市之路並不平坦。如果該公司取得成功,Prosper等其他競爭對手也會紛紛效仿謀求IPO,希望得到機構投資者數百萬美元資金的註入。 Lending Club的商業模式在於使用先進的計算機算法,將借方和貸方進行合理的配對。對於具有相對較好信用度的顧客,例如FICO得分在660左右,其可以最多借款3.5萬美元,而平均利率在14%。
LendingClub首席執行官Renaud Laplanche介紹其個人經驗,很多年以前拉普蘭切的賬單上清晰地寫著兩個數字:一個來自銀行卡賬單,顯示拉普蘭切正以17%的年化利率向銀行借錢;另一個來自銀行存單,顯示他借錢給銀行的利率只有區區0.5%——多麽諷刺。
LendingClub是一個在線的平臺,連接貸款人和借款人。
LendingClub能比傳統的借貸方式節省大量的成本。
LendingClub幫助借款人節約了成本,又給貸款人更高的利息收入。
LendingClub在過去幾個季度快速的成長。
雖然LendingClub已經很大,但相比整個的信貸市場依然存在很大差距,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介紹LendingClub的使命
LendingClub還處於發展的早期
LendingClub將資金貸款給有價值的借貸人
介紹LendingClub上的借貸人是怎麽樣一群人
使用LendingClub可以很快的做決策
LendingClub與其他借款方式的比較
怎麽樣使用LendingClub。
LendingClub能給貸款人很好的回報。
LendingClub有很好的風控體系。
可以做很精確的投資管理。
介紹LendingClub所在市場的發展情況
LendingClub管理團隊介紹
LendingClub如何提供向借款人提供低的利率,又吸引更多的貸款人
LendingClub有很大的成長機會
介紹LendingClub如何賺錢
介紹LendingClub的業績成長情況,包括季度和年度分別的表現。
LendingClub能有一個低的成本模式。
LendingClub投資新產品和渠道。
LendingClub毛利年度和季度的變化。
LendingClub的投資布局。
LendingClub的計劃。
(來自騰訊科技) |
SENSE隨筆160204
不再始祖的始祖鳥
執筆人:蟬
雀鳥的演化路徑一直以來都引起演化生物學家們的興趣。 鳥類獨特的能力:飛翔,可能是眾多動物能力之中最讓人類羨慕和讚賞的了。或因如此,當第一片羽毛化石在德國被發掘出來的時候,便引起了整個古生物學圈的註意,加上及後多件始祖鳥化石相繼出土,令「鳥類起源理論」一時門庭若巿。
栢林始祖鳥
長久以來,「栢林始祖鳥Archaeopteryx, Berlin Specimen」一直被視為最具代表性的化石。它之所以被冠以古生物學界的 “羅塞達碑石Rosetta Stone”,除了可能是現代鳥類的始祖外,更因為它在達爾文演化理論出版後十數年的1874出土,當時正值生物學界對演化概念議論紛紛。 數年間,德國巴伐利亞地區有多件大小不同的始祖鳥相繼出土,它們的性狀互相補足支持,並將理論指向一個新的視角:「鳥類不僅和爬行類有著共祖, 而那共祖可能便是爬行類中的恐龍(細顎龍)。」***
當時學界分成兩派,支持新說法的學者以達爾文派的 赫胥黎Huxley為首;而對立的則由反達爾文派的 歐文Owen帶領。 歐文在詳細檢驗過1861出土的首件始祖鳥化石(倫敦樣本)後認為,那只是現代鳥類的早期面貌而非甚麼過渡物種,化石上的爬行動物特徵只是巧合。 赫氏為了反對歐文的觀點,經埋首研究後指出始祖鳥和細顎龍的解剖結構幾乎完全一樣,除了多出了「羽毛」。*** 而歐文的報告更犯了一個極低級的錯誤:把始祖鳥的左右腳弄錯了。
兩派爭論持續了個半世紀,支持派成了主流意見,但反對派卻死不認輸。199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從非正式途徑獲得了一件出土於中國遼寧的化石,經過倉卒的驗證,以新物種 「遼寧古盜鳥Archaeoraptor」 命名並在該期刊上面發表。古盜鳥擁有長滿羽毛的尾巴和翅膀,並擁有「獸腳類Theropods」的尾巴和下肢,是獸腳類和鳥類的過渡物種。 期刊稱這是「真正的失落環節missing link」,在學界引起了極大迴響。
期刊在發表前並沒有進行正式的學術檢討,因而受到學者們責難。當時嶄露頭角、剛發表完 「意外北票龍Beipiaosaurus inexpectus」的中國考古學家徐星發現該古盜鳥化石的上下半身似乎來自不同的化石,因而致函期刊並告知那是膺品。 期刊獲悉後決定邀請學界專家進行調查,當中包括徐星。調查結果顯示化石是“合成的”,正如徐星所指是來自兩種不同物種的化石,國家地理雜誌因此道歉並收回文章。
趙氏小盜龍
徐星回國後找到當時的化石販子,成功尋回化石的“上半身”,發現其“真身”比合成品更令人難以置信:小盜龍是獸腳類,但翅膀、腿和腳上長有不對稱的羽毛。分析證實小盜龍利用這些羽毛在樹木間滑翔,可能是一種原始形式的飛翔。徐星將其命名為「趙氏小盜龍Microraptor Zhaoianus」。
〈時間的迷思〉
當今主流羽毛演化理論提出人 Richard Prum認為羽毛的演化可以分成數個階段,而階段間的變化與現代鳥類的羽毛發育相當接近。 他認為「毛囊」在羽毛演化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羽毛形態越複雜則毛囊越需要“創新”。
早期的羽毛應該只有一枝未分支的「羽管」,看起來像意外北票龍身上的絲羽一樣。而在羽管分支後,應該先發育成對稱的「廓羽」,最後才是兩邊不對稱的「飛行羽」。由於廓羽沒有飛翔能力,若以功能論去解釋羽毛演化是無法達致這種推論結果的。而Prum的理論是一種「發展的」理論,它不嘗試解釋 “演化的過程”與及 “結果的功能” 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經過近年大量的出土化石證明,該理論已取代老舊的「鱗片演化論」成為最具解釋力的理論。
說回小盜龍,它的出現曾令赫胥黎的支持者大為尷尬。小盜龍定年為110M-130M年前的「白堊紀」早期,而始祖鳥則定年在140-150M年前的「侏羅紀」晚期。 如果始祖鳥是朝向鳥類的過渡物種,為何小盜龍並未比始祖鳥更“像”鳥?另,始祖鳥又是如何從純獸腳類走過來的?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狗作例子。假如你是未來的古生物學家,找到北京狗和大灰狼的化石各一件。定年得知大灰狼化石比北京狗晚一千年,從他們極為接近的解剖結構,你可能會將北京狗視為大灰狼的祖先,但此結論卻剛好和現實相反。
現存所有狗的祖先都是約13000至15000年前的中亞馴化灰狼,而北京狗的出現則在2000多年前的北京宮廷。狗的品種在人擇壓力下高速地大幅分化,如現時極流行的 拉布拉多犬的歷史還不到30年。 在種類繁多的狗隻被培育出來的期間,灰狼在野外仍然保有15000年前的模樣。
會有以上的錯覺,是因為演化很容易給人一種「線性進步」的印象,總覺得現存物種與古生物的關係是直線演化而先後有序的。*** 但演化實際上更像網絡而非直線,性狀的發展並不是單行道**** ,一種性狀在演化過程中出現和消失多次乃是家常便飯,而繁複的性狀並不一定是後出者。
小盜龍和始祖鳥可能並非嫡系,卻有可能是近親。以前述狗的例子來說,未來的古生物學家未必能分辨大灰狼和北京狗的關係,但卻可以挺肯定的指出他們倆在古代擁有某種共祖。
赫氏近鳥龍化石
赫氏近鳥龍
至於始祖鳥又是如何從獸腳類走過來的?徐星為了證明始祖鳥跟獸腳類的關係,便在找到小盜龍的同一區域中向侏羅紀的巖層發掘,並找到了「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yxleyi」。赫氏龍活在160M年前,比始祖鳥早上最少一千年。赫氏龍身上長著不對稱的羽毛,很可能像小盜龍一樣滑翔飛行。赫氏龍除了全身披覆著絨羽還擁有明顯的「羽冠」,與現代北美紅雀沒甚麼不同,可能是作展示求偶之用。徐星為紀念赫胥黎而命名之,實有識英雄重英雄的風度。
隨著恐龍大國中國在過去20年的努力,加上早期的著名古生物學家 周忠和(Prum曾指出他的羽毛發展理論是在當時還是交流生的周氏的鼓勵下發表的。)與現時被視為古生物學和羽毛發展理論的殿堂級人物徐星的研究,栢林始祖鳥等化石已失去實際的鳥類始祖身份。 但其作為鳥類和恐龍關係的證明,地位卻依然屹立不倒。
參考:
《羽的奇蹟Feathers: The Evolution of a Natural Miracle》(2011) Thor Hanson
《飛行的恐龍 Taking Wing: Archaeopteryx and the Evolution of Bird Flight》(1998) Pat Shipman
讀後註:在《飛行的恐龍》出版後十數年,古生物學界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和發現,故此書內關於化石的資料和理論或已過時。 但作為理解物種間的解剖結構分歧和雀鳥飛行的原理,該書依然極具可讀性。作為入門,筆者較推介2011年出版的《羽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