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1/5MMDAwMDIwMDI5MA.html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消费升级,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的演变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正驱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
一 份关于中国儿童用品市场的研究报告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儿童用品市场将年均递增16%以上,总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6岁以下婴童的消费市场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到2010年,可望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一方面是如此巨大的刚性市场需求,国 内消费者的快速成长,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势必会向国际市场扩张。当以性价比打开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 规模之后,必然要面临向上走的问题,向上走带给企业的不只是金字塔塔尖的更高溢价,还考验着这个品牌是否被国际市场认可和接受。这是好孩子集团成长过程中 遇到的烦恼,也是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上都会遭遇的尴尬。
如何在市场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自身品牌价值,走向更高、更远、 更快的发展之路?这是所有企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企业兼并、市场战略调整、进军国际化、摆脱地域限制、品牌策略的改变等都有可能促使企业更换标志。好 孩子集团此次重塑品牌标志,从Goodbaby变成“gb好孩子”,既延续了旧品牌,更加简洁、生动、时尚,也更符合国际接受习惯,有利于将好孩子品牌提 升成更为国际化的品牌。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是一个经过市场洗礼、大浪淘沙的悲壮历程。一个品牌能够走出去,是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表征,其意义无可限量。
“成 长是在创业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特征是快速。长成是可持续的成长,就是成熟。无论是成长还是长成,突破性创新是唯一不变的基因。成长的起点是从一无 所有开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突破一个个市场,最后突破出来一个发展型企业。”——好孩子集团的成长史,就是这段话的最好佐证。
好孩子的成人礼
这个在逆境中迅速长大的“好孩子”,经历了中国企业所特有的“少年烦恼”,却没有折翼于现实的挫折,在一步步向产业角色的演进中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这是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成人礼。
时 光倒退回20多年前,“好孩子”的前身是一家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工厂。1988年,时任中国江苏昆山某中学副校长的宋郑还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校办企业——昆 山县信艺模具厂,开始了“中国创造”的发展历程。1989年他发明了摇篮式婴儿推车,创立了“好孩子”品牌。仅仅4年,好孩子童车就达到了中国销量第一。
1996年,依靠一款全新设计婴儿车“爸爸摇,妈妈摇”,好孩子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这款婴儿车一进入美国市场就备受欢迎。这一年,好孩子童车和美国多利儿公司以“Cosco By Geoby”这个联合品牌在美国市场销售好孩子童车,并很快占有了近40%的市场份额。
2002 年,好孩子婴儿车产品全面进入欧洲市场,通过与当地市场的领先品牌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立即在欧洲市场成为主流产品,并在2006年坐上了欧洲市场销量的头 把交椅。截至2009年底,好孩子已经连续17年位居中国销量第一,连续11年位居美国市场销量第一,连续4年位居欧洲市场销量第一。
来自 美国权威市场调查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北美、欧洲和中国这三个全球主要市场,每1000辆婴儿车中就有435辆来自“好孩子”,好孩 子是全球最大的婴儿车供应商。2008年4月,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本土50强巨擘企业》研究报告,将好孩子列入“世界快速增长经济体全球挑战者50 强企业”。报告指出,成为巨擘企业的六项关键成功因素是:适应本土需求、设计最新业务创新模式克服本土挑战、使用最新科技、受益于低成本劳动力并且克服技 术人才短缺、快速扩大规模、保持长期超高速增长而不出现内耗。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速度、灵活、本地化洞察和承诺。好孩子正是因为融合了这六项成功因素,创 造出了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1989年创立起步,1996年打开美国市场,2002年打开欧洲市场并快速成为这些市场的领先者,21年间,好孩子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幼儿,逐渐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到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完美蜕变。
然而,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喜悦与烦恼相伴。长大了的好孩子虽然不再有创业初期的生存之忧,但怎样成为一家真正国际化的公司,扩大好孩子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成为好孩子集团现阶段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原创的力量
在好孩子昆山总部偌大的展厅里,摆满了3000多种款式各异的婴幼儿用品,包括婴儿推车、学步车、哺育用品、儿童自行车和儿童电动车,甚至还有造型逼真的蝙蝠侠超级跑车和美国工程车。这里所有展品几乎都是好孩子自主设计的。
20多年来,好孩子申报了4000多项中国和外国专利,它甚至还发明了“折叠比”这样的新词,指的是童车展开的体积与折叠后体积的比值。一辆童车的“折叠比”越大,携带就越方便,孩子坐着越舒服。
“好孩子绝对不做别人的附庸,坚决不做OEM。”好孩子集团创始人、总裁宋郑还一再强调说,让好孩子人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豪的就是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的全部秘诀只有一点,就是自主创新。好孩子靠自主创新起家,并以不断的创新赢得持续的活力。”
当 好孩子在美国崭露头角时,曾有一个美国大品牌的采购副总裁建议好孩子给它做OEM代工,第一年就可以下3000万美元的订单,而当时好孩子的全部出口才 1000多万美元。但宋郑还拒绝了,他认定:“好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好孩子一踏上国际市场,就得依靠智慧,卖创意设计的产品,坚决走创造价值的道 路。”
为此好孩子不惜重金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好孩子已经在中国江苏昆山、美国波士顿、荷兰乌特列支、日本东京以及中国香港建构起了全球研发 创新体系。对于五大研发设计中心的选址,好孩子也有其独到的考虑:欧洲、北美和日本是全球儿童用品的三大流派发源地,同时,欧洲市场科技含量最高、产品最 时尚;北美市场最大,被为数不多的几家零售商所垄断;日韩市场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有着独特的要求;香港是世界玩具的中心,而中国的研发技术团队则是整个全 球研发体系的整合中心和基础平台。“好孩子就是要利用全球的资源服务于全球市场,让好孩子品牌成为全球设计与创新的领导者。”宋郑还对此满怀自信,志在必 得。据了解,总投资人民币2.5亿元的新研发中心即将落成,那将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童车研发中心。
整合全球资源
回 顾“好孩子”21年的成长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1988年创办至1996年,是用中国资源做中国市场;从1996年至1999年,是用中国资源 做世界市场;从1999年到现在,是在用世界资源做世界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按宋郑还的话说,就要“整合世界的资源”。
1999年以前, 好孩子集团只有“好孩子Goodbaby”这一个品牌。1999年好孩子创立了“小小恐龙”(2006年改为“小龙哈彼Happy Dino”),开始了集团的多品牌战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好孩子又陆续创立了 “Goodbaby EU”、“Globe Clairs”等品牌,全面覆盖高、中、低各消费层次。
在前两个发展阶段,针对国内市场,好孩子坚持创自己的品牌,因为市场发展尚在初级阶 段,但针对欧美市场,品牌策略则完全不同,更多地借助国外大品牌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至今,好孩子已携手20多个世界一线名牌,如Nike、Maxi- Cosi(欧洲高端汽车安全坐椅和婴儿车品牌)、Quinny(欧洲高端婴儿车品牌)、Silver Cross(英国高端婴儿车品牌)以及Philip Avent、Mothercare、Cosco等世界知名的母婴用品品牌。
在合作方式上,或者使用合作方的品牌,或者与合作方创建一个新 的联袂品牌。由好孩子进行产品的整体设计和供应链的整合,合作伙伴负责产品的销售,依靠当地资源,直接建立起信息系统和销售团队,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归好孩 子所有。“我们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宋郑还的话语中不无得意,“企业的发展会经历不同的阶段,相应地品牌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在初期创建品牌是需要很多资 源的,成本很高,同样的资源投到国外市场上,品牌效应很小,所以我们选择与欧美市场上家喻户晓的大品牌合作,这些品牌在当地都有自己的销售通路。”他还透 露,好孩子下一步的策略是要以自主产品为依托,逐渐推行植入品牌。
以往这种ODM模式(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直译为“原始设计制造商”)的直接好处是让好孩子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急剧上升。仅以2005年为例,好孩子的年销售收入达到 25亿元,其中将近80%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但同时也让好孩子遭遇现实尴尬:尽管在海外市场上,好孩子产品的销量很大,可知道好孩子品牌的人并不多, 它在海外市场的净利润率仅与国内童车OEM企业的平均水平相当。
羽翼渐丰的好孩子,面对培育自己长大的中国市场,同样也有几分无奈:毋庸置 疑,作为主场的中国市场一直是好孩子投入和关注最多的,尽管在中国市场已经持续保持了17年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的地位,但销售和毛利占比在好孩子全球范围来 说依然相对较小。这其中的因素有东西方市场环境的成熟度差异,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400万新生儿,中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但美国每年销售的婴儿 车数量是中国的4倍,可见中国的母婴用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还有消费理念上的差异: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市场也悄然发生了改 变,各个细分市场的人群消费观念也有所不同。好孩子是为孩子们生产童车和玩具的,但有购买决策权的往往是孩子的父母。虽然好孩子的童车占据了中国市场 90%以上的份额,而且也有大量的中高端产品,但销量最大的还是中低端产品,这使得好孩子在中国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年轻父母心目中留 下这样的印象:好孩子是个中低端品牌,性价比不错。而这些人在为孩子选购童车时,首要考虑的不再是价格、质量、性价比等传统因素,而是更加倾向于款式是否 足够新潮,外观是否足够时尚,品牌是否足够知名,他们往往更中意国外品牌。
一方面,针对海外市场,好孩子迫切需要创建自己的品牌,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市场,必须改变好孩子在年轻父母心目中的传统印象,占据高端市场。身为总裁的宋郑还意识到,“是时候要做些改变了”。
品牌升级的成人礼
2010年7月22日,借助第十届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服装及母婴用品博览会的契机,好孩 子集团展示了其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并正式推出全球化新标志,全新标志为红色的“gb”图案,象征着中国和关爱。“‘Goodbaby’不是一个国际化的品 牌名称,有着它的局限性。我们需要一个更具消费者导向的,更国际化的品牌。新的gb品牌是旧品牌Goodbaby的延续,更符合国际接受习惯,也更加时 尚,能提高好孩子在全球的识别度和认可度。我们将拓展好孩子品牌的时尚内涵,不断为世界提供满足消费潮流的时尚化产品设计。”好孩子品牌设计总监玛莎. 德.克拉克说。
这一举措不仅传达了好孩子集团将顺应全球消费潮流的变迁,全面推进全球化战略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意味着对内部管理团队的品牌服务意识再教育和产品全面升级。
还 有管理上的升级。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创业之初的好孩子具有典型的民营企业特征,随着好孩子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眼手管理”和“个人英雄式管理”的弊 端显露无遗。自2001年开始,好孩子开始通过猎头高薪聘请行业顶尖人才和拥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管理人才加盟,但问题很快出现: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冲突, 还有薪资差距所导致的员工心理失衡……宋郑还坦言,自己曾为此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企业的进步有很多时候是被形势逼迫出来的,也要靠自己慢慢积累。 我们曾经也走了很多弯路,但经过21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之前那种本地人才与外聘经理人之间因为文化不一致、薪资不平衡而触发的矛盾不会再出 现了。”
目前,好孩子的经营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不仅包括了中国大陆本土人才,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管理精英50余人。在好孩子的新品牌标志发 布会上,围绕在宋郑还身边的不同国籍的“五大掌门”,就是好孩子全球五大研发中心的负责人,这些使得好孩子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更加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我很幸运,为孩子们工作了37年,前面的16年做老师,后面的21年为孩子做产品。孩子,是我毕生的事业。
20多年前,我还是江苏昆 山一所中学的副校长,拿着48块钱的月工资。学校为了创收,办了个生产模具的校办工厂,希望赚钱来补贴教育,但事与愿违,1988年工厂经营不善面临倒 闭,欠了100多万元的债务。有一天,教育局局长把我找去,劝我接手那个烂摊子,希望我无论如何要撑过4年,我记得当时局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句话: “老宋,你身上的特质使得我相信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就是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原本并不情愿离开孩子们的我将那个“不”字硬生生地咽回了肚子里,从此我就从“宋校长”变成了“宋厂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和童车结缘:当时学校的一个学生父亲的工厂正巧有笔订单要做推车,我们校办工厂便接下了这单生意。
我 马上自己动手用钢管搞出一个婴儿车的小模型,摆在办公室里,起初工厂只生产这种老式的婴儿车,但是有限的订单很难使得工厂扭亏为盈,100多万的债务什么 时候才能还清?为别人做加工,不会有持久的生意。只有做自己的产品,做世界上没有的东西,才可能出奇制胜。于是我动员大家:“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第一!”
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一张睡椅的照片,我就想:“如果加上摇椅,加上轮子,不就成了童车?如果椅子可以翻转,不就变成带摇篮的婴儿车?这就是世界上没有的!”
我马上为模型装上两个轮子,这个东西翻起来就是婴儿车,翻过来就是躺椅。后来我拿这个发明去申报了专利,卖了4万元,这成为我掘到的“第一桶金”。 我给这款可以做摇篮、做推车,还可以做摇椅的童车起了个名字,就叫“好孩子”。
从 此以后,发明创新的想法就更多了。四功能的、多功能的各种童车源源不断地设计出来,我们过了一段靠卖专利生存的日子。直到在一次订货会上,我设计的一款童 车被炒到了15万元的“天价”,我才意识到自己设计的东西是市场上真正不多见的创新产品,于是我就打定了主意:不卖了,回家自己生产。从此,我们走上自主 创新的道路。
1989年,我注册了“好孩子”的公司名称和商品名称。由于设计新颖,并且全是原创性的产品,好孩子童车的销量逐年递增,四年后,好孩子就成为了中国市场童车行业销量冠军。
在和国外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好孩子和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好孩子应该向更高层次迈进,于是决定带着好孩子去闯世界。1994年,我们在美国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公司,专门做市场调研和设计创意。
进 入国际市场,不能仅以低价取胜,还是要靠开发创新。我整天都在琢磨怎么样去创新,怎么样找到发明的灵感。有一次我和太太在逛荷兰的百货商店,这个百货商店 人很少,很安静,然后就看到进来一对夫妇,推着一辆婴儿车,小孩子突然哭起来,那位妈妈就将婴儿车向台阶边上轻轻地撞击一下,车子轻轻摇晃起来,孩子马上 不哭了。妈妈停止撞以后小孩又哭了。
当时我就想,可不可以设计出一款产品,能够把小孩放在上面摇晃,让小孩又舒服,家长也方便。回来之后, 我立即把这创意交给了研发部门,然后就发明出来了一款可以改变摇动幅度和力度的秋千式婴儿车,这款新车具有直线和弧线两种摇法,轻柔得如同妈妈,稳重得如 同爸爸,所以我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爸爸摇、妈妈摇”。
就是这款童车,为好孩子打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我们选择了美国的Cosco作为合 作伙伴,它原是美国一个著名的婴儿车品牌,虽然后来竞争失利逐渐退出了,但品牌在美国家喻户晓。1996年的一天,我拎着 “爸爸摇、妈妈摇” 婴儿推车走进了Cosco公司总裁内肯的办公室,并给他当场演示:按下“爸爸摇”的开关,车子较为激烈地摇晃起来;按下“妈妈摇”,车子又像清风一样轻轻 摇摆。内肯一下子被这种新奇的创意征服了,当场同意合作。
好孩子婴儿车产品从此开始全面打入美国市场,随着新产品不断研发并相继上市,从1999年开始,好孩子婴儿车的销量开始占据美国第一的位置。
2002年,好孩子婴儿车产品全面进入欧洲市场。为欧洲人做设计并不容易,我们是从协助客户的研发创新开始,从为他们做产品结构的设计,一直到“Turnkey Design”(即交钥匙的设计)走过了十年。
在好孩子300多位研发人员的身后,站着两万多名充满自豪感的中国员工。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好孩子人在用做汽车的工艺、做电脑的技术、做航天飞机的精神做童车。”
回顾这21年的时光,好孩子从创立到逐渐长大,再到今天羽翼丰满,走向国际,他真的如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这21年里,我从来没敢懈怠过,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创新是好孩子的生命。(本文由张婷采访整理)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2/0MMDAwMDIwNTc0Mg.html?source=hp&position=feature
好孩子国际再次吹响上市集结号。
11月11日,这家总部位于江苏昆山的内地儿童用品生产商以01086为代码正式在香港市场公开招股。
此次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发行3亿股股份,其中一成在香港公开发售。出人意料的是,这家童车巨头的招股价定在3.7港元至4.9港元之间,市盈率只介乎12倍到16倍之间。
有需求支撑的内地零售股一向都受到香港市场追捧,好孩子的这一定价是相当保守的。时富金融零售业务董事总经理郑文彬指出,此前上市的内地童装品牌博士蛙就受到了追捧,市盈率高达50倍。
但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市场总量,好孩子比之博士蛙都要略胜一筹。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2010年7月31日,好孩子共实现22亿港元的销售,其中34.8%来自北美,28.9%来自欧洲,23.9%的营收由中国市场贡献。而博士蛙去年一年的营收仅为6.3亿元。
好孩子的“低调”被认为是投资人寻求迅速变现有关,而其发行股票的结构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此次发行的3亿股中有33%是老股,分别来自控股大股东和部分管理层。
其 主要投资人太平洋产业基金(Pacific Alliance Equity Partners,以下简称PAEP)去年年底曾爆出意欲退出的新闻,当时还传闻华平等基金有意接盘。2006年6月26日,PAEP以及其旗下的瑞寰资 本以1.225万美元收购好孩子集团68%的股权。
若好孩子成功上市,这也将意味着中国第一笔公开的buyout案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当年投资方以好孩子的资产向台湾富邦商业银行(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贷款5500万美元,占该笔交易总金额的近40%。
然而好孩子“控股权旁落”并非始于2006年,好孩子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2000年注册成立时,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日本软银、美国国际集团、好孩子创始人宋郑还以及中国商业发展基金各持有该公司20%股权。
就在传闻PEAP意欲退出后不久,市场上再起好孩子要上市的消息,一度还传闻其将转而实现国内上市,但有消息人士在今年8月份时明确表示好孩子的上市地将会是香港。
事实上在好孩子创始人宋郑还的工作日记上,“策划好孩子香港上市”从2002年其就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两次却都无疾而终。
前 一次的折戟,恰恰祸起股权分散。2002年软银(Soft Bank)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都意欲退股,据说这一风波延缓了好孩子的上市进程。当时的股权结构中,第一上海投资集团持有其44%的股权,软银和 AIG的持股量则分别为13.2%。宋郑还以及好孩子管理团队当时左右为难,“如果引入的投资人和管理层不契合怎么办?”但管理层又没有足够的钱来行使优 先收购权。谈判的结果是“等好孩子上市后用筹集的钱慢慢回购”。
此后尽管传言纷纷,但好孩子一直没有上市的实际举措。外界猜测“好孩子在等零售业务的瓜熟蒂落”。
2006 年7月好孩子在上海开出第一家母婴用品专门店,正式涉足线下零售业务;其后的2007年7月与英国母婴用品零售巨头Mothercare合资打造一站式母 婴用品连锁店。好孩子无疑对零售业务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其最初希望2010年来自零售领域的销售额能达到50亿元,从而超越制造业。
但是现实并没有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制造业目前仍是好孩子的支柱。其上市资产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猜疑。
此次好孩子的上市资产是儿童耐用品业务,包括婴儿推车、儿童汽车安全座、自行车及三轮车、电动玩具车及婴儿车业务;以及包括童装及配件、婴儿护理用品在内的非耐用品业务。零售业务以及非儿童用品业务未包含在内。
这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2003年里昂证券曾为好孩子做过一份上市方案,以“制造商概念”上市,市盈率18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yywl.html
正面:
1、很強的設計製造能力,國內的品牌知名度很高,市場佔有率也不低。
2、在國內市場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3、可能從品類上向廣度延伸。
4、國內的汽車嬰兒安全座椅推廣可能會在某個時期加速。
5、估值仍以「製造業」為標準,應該屬於偏低水平,較IPO價格跌幅超過55%,價格看起來似乎有吸引力。
反面:
1、出口占比大,歐洲市場佔29%,北美佔比也達到30%,歐美經濟波動影響理論上應該較大。
2、出口沒有自主品牌,對內渠道的掌控力度積弱,較低的毛利率顯示公司沒有品牌的溢價(定價權)。
3、在橫向多元化中產生了一定的虧損,服裝、嬰兒用品業務前景不明。
4、聘請國內一家爛策劃公司,策劃了一次極爛的廣告營銷(非誠勿擾節目後插播的廣告,夠弱智的策劃,夠弱智的廣告!)從中也可看到,公司仍是一家傳統的製造型企業,擅長製造,而非營銷,這是公司最大的短板。
核心競爭優勢:設計製造能力,相對國外的成本優勢,相對國內的技術優勢。品牌有較高的知名度。
改變的契機:深度營銷梳理國內銷售渠道,自建或加盟建立品牌的形象店,通過形象店樹立品牌,吸引加盟商。增加國內銷售的佔比,從一家出口製造型企業,轉為國內品牌運營商。
失敗的因素:渠道改革缺乏成效,國內銷售進度遲緩,海外受歐債危機影響出口滑落。
分析的要點:
1、考察公司的加盟店、母嬰店中產品的陳列、銷售情況。觀察公司財報數據中的國內銷售情況,國內銷售部分的毛利率變化。
2、考察公司過去在2008-2009年次貸危機中的出口市場情況(相對於經濟波動的彈性?高?低?)。跟蹤目前公司出口歐洲、北美的銷售情況。
3、跟蹤公司新出產品的類別,觀察是否有過度橫向多元化的風險?
4、跟蹤國內關於汽車嬰兒安全座椅規範的推進情況。強制性?時間表?推進的力度?阻力?可信性?
|
||||||
在全球擁有六百多間店面、去年營 收破百億元的美食達人(八十五度C咖啡連鎖)董事長吳政學,是台灣餐飲連鎖界有名的「闖王」。 然而,面對「回憶」的採訪邀約,他遲疑良久,受訪前一晚本想打退堂鼓,還是幕僚和他「盤」了兩小時,才硬著頭皮上陣。見到記者他仍強調,我年輕時乏善可 陳,是「負面教材」! 真的嗎?十四歲中輟,只有國中補校學歷的吳政學,一直怨嘆自己:「笨笨的,虛度光陰,沒有及早立定目標。」但其實,那是一段搶救「內在小孩」(inner child)的坎坷歷程。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敏感、易受傷害但也堅韌的「內在小孩」。吳政學曾因父親羞辱式的嚴厲管教而受傷,眼看就要浮沉一生,卻在一本書的鼓舞下,重新燃起希 望,內心的好小孩,終不致埋沒。 從小維持好成績沒考到前三名,就被爸爸鞭打羞辱 吳政學的故事,要從「考不到前三名就要打!」講起。 像許多雲林子弟一樣,吳政學的父親不願死守農地,總在台北、雲林間反覆遷移,都市謀生不易,他當過油漆工、在北投騎摩托車載客過,也賣過肉羹麵,動盪生活 中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長子吳政學的期望。 「我喜歡數學,每次開學,我就先把數學課本『研究』一遍,十幾個公式,一下子就會了!」因為數學好,爸爸認定他是讀書的料,定下了「考不到前三名就要打」 的鐵則。 怎麼打?他說,爸爸脾氣不好,抽皮鞭、頂水盆、踮著腳尖吊手指……,當著媽媽和弟弟的面被處罰。那是一種沒辦法說的羞辱和恐懼。恐懼,讓他完全體會不到讀 書的樂趣,讀書只有一個目的——怎樣不挨打? 他聰明,儘管換過六間小學,不但能一個人生活、自己辦轉學、能快速融入適應,也一直維持好成績。問題出在中學。 中輟逃家又回頭當起小工頭,收入全被爸爸賭光 國中,他被分到好班,要在台北市國中好班考前三名,哪這麼容易?隨著挨打次數陡增,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心中的不平也快速累積。 「我問同學,啊你們考這樣回家不會挨打嗎?」結果是,台北的爸爸很文明,成績比他爛一大截的同學都沒事。 第二個刺激是,有次他帶新同學回家玩,過幾天同學不爽他,竟大肆宣傳,說住在頂樓鐵皮屋的吳政學家好像「豬舍」。同學的奚落,讓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窮孩 子,「我覺得害羞,沒面子,那是最震撼的。」 「爸爸自己也不怎麼樣,還要苛求我……,」這是他說不出口的怨。國二時,他在鄰居慫恿下,懵懵懂懂的逃家了。一個多月的逃家生涯,他在修車廠、電鍍廠打零 工,在忐忑中享受一下沒有考試壓力的感覺,沒到「學壞」程度,因為鄰居被找到,就跟著回去了。 「本來以為會被狠狠修理,結果沒有。」父親看到長子回家,一句話都不說,但眼底的那一絲落寞,卻讓他終生難忘。之後,父親的期望擺盪到另一個極端——不讀 書,那就去工作! 為了讓他脫離「壞」朋友,吳家搬到台中落腳,他跟著爸爸去建築工地做磨石子地打蠟,爸爸接案,他負責找人上工。十五歲不到,他就當起小工頭,一坪算二百五 十元,爸爸賺一半,另一半拿來請人,為免工人閒置,他算好時間,接好水電,準備好沉重的打蠟機,買好便當,每一個環節都扣到最好,一個月可以為父親賺進 六、七萬元。 「啊這些這麼簡單,看看就會了,幹嘛要人教?」「我工作做這麼好,他怎麼有機會打我!」他說,父子間的衝突,只有在父親動粗、他要「保護母親」時才浮現。 甚至,辛苦賺來的錢,都被父親簽賭「大家樂」輸光光,他也無所謂,「你根本沒有辦法管理他啊,你幹嘛浪費時間?」 「兵變」激出上進心退伍後創業,買百坪大房子孝親 如果不是一場「兵變」震醒他,他大概就這樣不好不壞過一生。 二十一歲,退伍前的一百天,交往四年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那時父親又搬家,租了一間水泥矮房,旁邊還有人養豬。不曾當面問過女友的他只能亂猜,就是這種貧 賤與漂泊,讓住在一起的她無法忍受吧? 面對兵變,他痛苦得無法入睡,向隊上的大專兵借了一堆書,其中一本《王永慶奮鬥史》,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原來王永慶只有小學畢業!」每逢低潮就拿起這本 書來看,他如數家珍,「你看他多節儉、多刻苦,對客戶多貼心,冬天洗冷水襪,(送米時)把舊米先淘出來,再放到新米上面……。」 這本傳記,在關鍵時刻遞補到位,呼喚出曾經名列前茅、在同儕中嘗過成功滋味的年少記憶。 退伍後,他變了個人,瘋狂想著賺錢買房子,結束不斷搬家遷移的惡夢。當網球拍工廠的計件員時,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二時,三個月存了十來萬,但還遠追不上飆漲 的房價,他決心創業。 「讀書人成績好的,他可以想,去好的公司應徵,薪水多少?(將來)可以變怎麼樣?這樣幻想是很美好的。像我們沒有學歷,除了自己做生意,不可能有(別的美 好出路)。」 賺錢欲望壓過對父親的順從,「退伍後我錢就一毛都不給他(父親)了!」他在商場上大膽衝撞,開過達客利炸雞、五十元披薩,終於在八年前以「平價奢華」的八 十五度C咖啡連鎖闖出一片天。 在那之前,他已克盡長子責任,二十五歲時買一百三十幾坪的大房子。安頓好家人後,第二年才買車,當Camry新車到手,他興奮得晚上睡在車上,第一次覺得 人生成功了。 回首年少,他雖不明說,但很小心不要重蹈父親覆轍:父親沒有成本概念,十元一碗肉羹麵俗擱大碗卻賺不到錢,於是他盯緊報表,精算成本;他絕不賭博,也不曾 動手打過孩子,國二的長子在學校挨打回家訴苦,他二話不說,幫兒子轉學到私立中學;看到美國的孩子有主見有想法,他也考慮將孩子送出國。 會怨爸爸嗎?他楞了一下,立刻解釋,「其實,我爸也有很多不錯的地方啦,他的方式,或許用在別人身上比較有效,但我就是太叛逆……。」他說,現在當然不怕 爸爸了,「但還是會怕他痛苦啦,」那些打罵已經如輕煙而逝。 怕重蹈父親覆轍收斂暴躁,用鼓勵帶領員工 這幾年,公司規模翻倍,他終於像王永慶一樣,聘請了台大、政大高材生,「因為公司的幹部變了,那你自己會跟著去改變。」原本繼承爸爸暴躁脾氣的他,回想爸 爸管教對他造成的心理傷害,這幾年懂得收斂,改用鼓勵方式去帶領這群高學歷、高自尊的新員工。 「讀書人自尊心很強,一罵馬上跑光光,他們怕做不到一百分,(展店速度)就會慢。但他們聰明,做規畫比你還要周到,你要有道理才能說服他們……。」 這個當年受到委屈而沒能成為「讀書人」的好孩子,看到同行、台大畢業的王品董事長戴勝益侃侃而談「海豚哲學」,也會羨慕戴董「可以把道理講得比道理還像道 理,」但他卻拒絕高學歷員工幫他擬稿,「我還在學啊,我不會放棄的!」沒錯,這個內心小孩還會繼續茁壯下去的。 |
好孩子國際(1086.HK)自有品牌“一條龍垂直整合業務模式” 作者:申 燁、李音臨 1. 公司簡介 好孩子國際創立於2000年,定位國際兒童耐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嬰兒推車、兒童汽車安全座、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車、嬰兒床以及其他兒童耐用品的研究、開發、生產、營銷和銷售,201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第一大控股股東為Pacific United Development Limited,持股比例23.52%。目前,好孩子是國內最著名的耐用兒童用品品牌,也是全球最大的嬰兒推車供應商,在北美、歐洲以及中國這三個全球主要市場平均每銷售2.9輛嬰兒車就有一輛出自好孩子。2014年營業收入為61.16億港元,其中嬰兒推車及配件業務收入為23.67億港元,汽車安全座及配件業務收入為17.48億港元,其他兒童耐用品業務收入為20.01億港元。 ![]() ![]() 公司在2014年以7.51億港元對價全資收購了Columbus Holding GmbH公司,Columbus Holding GmbH為一家總部位於德國的知名兒童用品公司,主要從事兒童用品的設計及銷售,在奧地利、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及中國均設有分公司。Columbus Holding GmbH的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座椅、嬰兒背帶及推車,而“CYBEX”牌的汽車座椅為歐洲的知名品牌。同時還以11.09億港元的對價全資收購WP Evenflo Group Holdings, Inc.,Evenflo的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使用“Evenflo”、“ExerSaucer”及“Snugli”品牌生產嬰童用品。Evenflo的核心產品包括汽車座椅、固定活動中心及安全門等一系列產品。Evenflo集團的產品主要在俄亥俄州Piqua及墨西哥Tijuana進行生產,其後銷往全球。Evenflo集團亦在北美設立穩定高效的營銷及運營平臺,直接向沃爾瑪、玩具反鬥城及Amazon.com等零售商銷售。另外,以0.36億港元的對價獲得NICAM A/S的70%股權,即斯堪的納維亞(瑞典、挪威、丹麥、冰島等地的泛稱)的分銷商,強化“CYBEX”品牌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市場地位,進一步完善歐洲網絡。目前,並購部分業務收入約為13.81億港元,占2014年總收入的22.6%。 2. 經營概況 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於兒童耐用品的研發、設計與銷售,2014年公司實現收入61.16億港幣,同比增長46.00%,其中嬰兒推車及配件業務收入占其中的44.6%,汽車安全座及配件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14.0%,其他兒童耐用品收入占41.4%。 ![]() 國內市場渠道下沈,由“推”向“拉”轉型 為更好地了解消費的需求和滿足消費者,公司在“渠道下沈、網格化管理”的深度分銷管理基礎上,持續推進經營模式由“推”到“拉”的轉型,從渠道供貨模式向品牌零售的模式轉變。同時,好孩子為實現營銷模式轉型,提升品牌和產品的影響力,公司在國內三、四線城市選取戰略供應商及優質終端母嬰店推行好孩子集團產品專賣店建設,並為其提供一系列支持。2014年期間,好孩子專賣店“好孩子e家”開設350家,截至2014年上半年,集團深度分銷覆蓋的母嬰店達16155家,公司成立到縣服務平臺,累計設立區域營銷中心92個,專賣店服務網點170個及縣級特約服務網點780個。電子商務方面,公司加強與所有五大網絡零售平臺的合作,按價值計,“gb好孩子”品牌在兒童耐用品的市場份額當中位列第一。此外,公司向一個平臺提供獨家產品,促使電商平臺與之簽訂大額訂單。2014年,電子商務渠道收入增長約52.5%至約4.14億港元,約占國內市場收入總額的28.3%,國內銷售網絡規模效應顯著。 海外市場渠道“三管齊下” 藍籌/OPM戰略:2014年,公司來自藍籌客戶的營業收入達14.78億港元,同比增長15.2%。 直銷戰略:公司自2012年起在歐洲市場啟動直銷模式後,2014年,通過與北美市場主要零售商合作,自有品牌“Urbini”、“gb”以及Rollplay品牌電動玩具車相繼在北美主流零售商上架銷售,如Walmart等。2014年,公司向零售商直銷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174.1%至3.91億港元。 並購戰略:公司通過兼並收購實現公司外延式發展,2014年相繼完成對全球著名高端兒童汽車座品牌CYBEX的並購以及對美國著名兒童耐用品牌Evenflo的並購。通過現有兩項並購,公司迅速在北美與歐洲兩大主要市場形成了當地化渠道和經營平臺,並擴大及完善自有品牌組合。 產品研發持續爆發,研發協同初顯成效 2014年內,公司共註冊專利643項,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此外,2014年9月Cybex在德國科隆的“Kind & Jugend”展會上推出12款新產品,另外,公司原有品牌嬰兒推車EPOC和汽車安全座Origin均摘得“紅點設計大獎”,CYBEX在同年也以Aton-Q汽車安全座以及Solution Q-fix汽車安全座產品分別榮膺兩項“紅點設計獎”,EPOC還榮獲得德國漢諾威工業論壇主辦的國際工業設計大獎IF設計獎。而Evenflo補充了公司的研發能力,並增添了7款新產品,使得其在美國市場地位得以提升。 產品供應鏈建設 公司持續整合中國制造資源,發展戰略外包,截止2013年配件外包比例達46.3%,產成品外包比例達24.7%,實現河北平鄉供應鏈基地規模化制造,同時在湖北、安徽、蘇北等地組件供應鏈基地,以滿足產能增長的需求。同時,通過並購,不僅生產能力得到提升,地域覆蓋也已經擴寬。除了國內現有的生產基地之外,在北美和墨西哥亦有最先進的生產基地。收購NICAM A/S並於西班牙開設新的直銷辦事處,完善公司在歐洲的銷售網絡,Cybex通過向零售商直接分銷的方式繼續改善公司產品市場進入方式。在北美,Evenflo則為所有公司所有品牌提供物流及倉儲服務。 3. 投資看點 並購協同效應推動業績增長:公司通過對Columbus Holding GmbH和WP Evenflo Group Holdings, Inc.的並購,進一步增加了“CYBEX”品牌和“Evenflo”等品牌進入原有的品牌組合。同時,公司在嬰兒推車及汽車座椅領域的既有產品開發及制造能力與被並購公司成熟的汽車座椅產品組合以及技術和制造專業知識形成互補,研發資源得以整合協同發展有利於支持單一產品品牌產品實現品牌產品多元化。另外,通過並購事項,公司在北美和歐洲的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迅速形成了北美歐洲本土化的分銷渠道。在海外市場,公司以往主要是OPM生產商,為國際領先品牌供應產品及技術,通過海外並購可以實現自有品牌生產,直接向零售商分銷。 BOOM模式和“拉式”營銷策略並肩同行:BOOM中“B”指品牌,兩個“O”指的是線上線下,“M”指的是移動端。目前,公司采取以品牌驅動的商業模式,提高公司在線上線下的領導地位。並適應於國內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通過社交媒體與終端消費者聯系及互動,構建品牌的粉絲圈。另外,公司與分銷商合作開發冠名“好孩子e家”的連鎖專賣店,“好孩子e家”店是三至五線城市的首類品牌店,通過引入這類店面,補充三至五線城市線下布點,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專業化服務,加強線上線下渠道協同,2014年公司和經銷商合作已開設350家“好孩子e家”店,2014年來自該渠道的收入為1.09億港元。 自有品牌“一條龍垂直整合業務模式”:目前,公司以“一條龍垂直整合業務模式”進行經營,將品牌、研發、生產及供應鏈合一。憑借收購之後的資源整合及已有的儲備資源,公司本地化經營及領先的直銷平臺,使得公司在重要的市場中均擁有戰略品牌,涵蓋所有的價格範圍。 4. 風險提示 海外並購整合不確定性,歐債危機余波或將再起。 (來自廣發證券) |
日前我應邀擔任「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評審,看著台上的孩子,每個人眼中都有熠熠亮光,他們是從二百五十多個隊伍的激烈競爭中,打入決賽的五個隊伍。 當別人都放暑假,他們卻花了三個月時間,試著理解一家企業所拋出的商業命題,並提出解決方案,還到街頭實作,其中有些還只是大一的學生。光是這個認真的態度,就令人讚賞。 為 了回報這份熱情,我放棄了扮演仁慈評審的角色,決定當起毒舌評審:為什麼這家企業一定要成立樂活網?就算這網站成功,對企業的營運有什麼效益?要達成這樣 的行銷效益,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這件事真的非做不可嗎?我不斷拋出類似問題,協助孩子們釐清問題的本質,甚至鼓勵他們質疑企業的命題。 譬如有一個命題是:「讓花博成為大眾的圓夢使者,創新創業,由你來實現!透過創新創業模式,並結合各方資源,應用於花博公園三大園區,促進園區發展,培養優秀人才。」這問題是否問對了? 我最想知道的是,「你們花了多少時間跟企業討論這個命題?」這才是策略的源頭。當一個問題太過發散,要解決的問題不夠精準,層次沒有被釐清之前,那麼,再認真而有能力的人,恐怕都會做白工。 我無意澆熄學生們的熱情與創意,但我更知道,認真的孩子最容易踏入一個陷阱:使命必達的「What陷阱」。 在 台灣的教育制度下,我自己也是某種程度的乖寶寶、好孩子,其特色就是目標導向、有榮譽感、在乎成果,只要一被交代任務就戮力前衝,想著該做什麼事情,才能 達到目標。這個「What模式」在考試時看不出盲點,進入職場後卻發現,事情的發展常不如預期,因為上級的任務或指令並不總是正確。因此,凡事先問 Why,變成很重要的習慣。 在人生的路上,每一個時刻,我們都面臨太多的選擇,先想清楚問題的正確性,遠比低頭找答案重要多了,而這也是本週封面故事「成功者的清單思考術」中,最重要的觀點。 |
“MPA是抑制銀行外延擴張的沖動,推動其重新走內涵發展道路,我覺得對銀行管控和真正增效應該是有利的。”對於一季度末銀行將要迎來的MPA考核,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對第一財經表示。
第一財經調查發現,大行目前對於MPA考核並沒有太大的壓力,而中小銀行,特別是擴張較快的銀行壓力非常明顯。對於央行的全面MPA考核,銀行亦有應對之道:為達標,短期內采取的措施是收縮表內外資產業務包括信貸和表外理財、委外等,騰挪出表信貸資產。長期來看,銀行則在推進“輕資產、輕資本”轉型。
收縮貸款、出表騰挪
“新MPA將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和業務模式產生深遠影響。”興業銀行首席分析師魯政委分析,從資產角度講,在給定的規模下,要更加重視提高資產的周轉率,負債方面,在MPA考核的推動下,銀行拼規模的競爭模式會得以緩和,最終將改善負債的可得性。
央行在MPA考核所設定的七大類考核項中,廣義信貸與資本充足率是當前最為主要的指標,一些有壓力的銀行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在不斷調整,以求做個“好孩子”。
“今年MPA考核力度加大是很明顯的,現在我們都在全面控制貸款,貸款基本上沒有什麽空間了。”一位地方商業銀行信貸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另外一家西部地區的城商行人士則告訴第一財經,今年MPA趨嚴,如果說去年核心資產有100億元的投資,今年只有60億元了。
“MPA對銀行的影響,從這個月資金市場的價格波動就能夠看出來,雖然不能說是全面的影響,但是預期還是反映在里面了。”一家股份制銀行資金市場部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3月20日左右,資金市場再現價格飆升,MPA考核因素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甚至整個3月份市場都有資金緊張的預期。
“MPA考核對我們影響非常大。”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倒苦水”,不能放貸款,但是利潤考核還在,“所以不好幹”。
某西部地區城商行人士也表示,廣義信貸將信貸同業資產和風險資產全口徑納入,對於銀行資產規模來講影響很大。今年完成投放,在風險不增加的情況下,資本充足率會有較大壓力。
銀行理財部門同樣壓力頗大。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一些投資非標、債券的產品到期可能就不再發了,要壓縮這些產品。委外規模受到影響較大,今年到期產品也可能不再發行。
第一財經調查多家銀行發現,一些考核有不達標壓力的銀行幾乎都在壓縮信貸,然而不放信貸銀行利潤將受到沖擊,銀行的應對策略是出表騰挪。
“原有的貸款可以續貸,新的就想辦法出表。”前述股份制銀行信貸部門人士稱,出表的方法包括比如在銀登中心做信貸資產轉讓。
“去年很多銀行就在調整,但如果的確增速降不下來,銀行也只能落入C檔,如果落入C檔的銀行較多,就看央行要怎樣懲罰了。”前述西部地區城商行人士稱,如果在100家銀行中,90家都降不下來,央行也難以每家都嚴厲懲罰。
華創證券銀行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根據目前已經披露年報的銀行中,僅測算廣義信貸增速和資本充足率已經有城商行不達標可能會被評在C檔,而大部分的銀行還是在B檔,A檔僅一家。該測評並未將包括定價行為、信貸政策執行等主觀評估的指標加入測算。
同業存單潛在風險
央行實施MPA考核也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例如今年年初,就有消息稱,央行有計劃把同業存單從銀行應付債券口徑劃入同業負債口徑,納入MPA考核。
“目前同業存單還沒調,接下來大家關心的問題,第一個是要不要調進去,第二個調進去還是不是三分之一(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1/3),我覺得這兩個都存在變數。”魯政委認為,同業存單並不是一個“壞東西”,是中小銀行獲取資金的一個渠道。
據魯政委提供的數據,除了國有大行以外的銀行占據了同業存單市場90%的份額,而其中股份制銀行和非股份制銀行各占一半。
另據 Wind 數據,2017 年 2月新發行的同業存單升至人民幣1.97 萬億元,是 2013 年底同業存單市場開放以來的最大單月總額。3月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和利率也居高不下。
隨著近兩年同業存單的快速發展,其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風險。一些銀行通過大量發行同業存單,資產端期限錯配到同業理財、委外、非標、債券等擴大資產規模,形成傳染性極強並且脆弱的同業資金鏈。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最新的MPA考核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目前市場預期是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監管,並且新老劃斷或者給予一定緩沖期,如果後續按此執行,那麽同業存單發行量將會大幅下降,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債券放杠桿鏈條將被摧毀。
融資成本上升之憂
MPA考核之下,銀行表內外資產投放收縮,會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這是當前市場的擔憂之一。
“整體而言,MPA考核會使銀行的資金鏈條受限,部分企業融資成本可能上升,傳導到理財端,理財收益會有上升。”前述股份制銀行理財部門人士稱。前述西部地區銀行人士也表示,隨著銀行信貸的收緊,可以預見企業的融資成本會上升。
姜超也認為,中國經濟主要靠銀行廣義信貸驅動,MPA考核帶來的銀行廣義信貸資產收縮,將影響融資需求增速,最終帶來經濟下行風險。
“影響實體經濟方面確實有這樣的可能性,央行在控制信貸、非標融資的規模,同時債券市場發行也在銳減,融資難度相對去年在擡升,融資成本往上走可能性比較高,但這也是去杠桿的應有之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
在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MPA出臺的背景就是廣義信貸增速偏快,其目標是把廣義信貸過快的增速降下來,不是說最終要讓信貸增速降到很低的水平,導致市場的利率快速上升。
魯政委分析稱,對於具體某一家銀行來說,在負債和資產的價格變化面前,其最終的利差變化,關鍵取決於定價策略和久期策略。只要兩者不出現嚴重的基差錯配,對息差的影響就不會很大。如果市場化負債占比較高,只要資產的市場化定價比例也高,就問題不大;在利率上升的過程中,如果資產久期短,就意味著重定價調整會很迅速,息差即便一度收窄,隨後也因為資產定價的重置而很快會恢複。
(實習生郭懷毅對本文亦有貢獻)
12樓提及
湯兄近期的其實新股有無心水?
我:好孩子如要抽中只能孖,但孖得小唔中或抽得小的機會還是有,故仍在考慮中
其他睇過大錳會一手黨(純粹係個名夠特別),其他只考慮炒同類
12樓提及
如果用20萬抽它4萬股都中1或2手嗎?1手定有3000元執高過1698
13樓提及12樓提及
如果用20萬抽它4萬股都中1或2手嗎?1手定有3000元執高過169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698_900334/C102.PDF
個人認為以其集資額2億美元計,至少中簽率比1698少3分1,抽200,000元,可能中一兩手
14樓提及13樓提及12樓提及
如果用20萬抽它4萬股都中1或2手嗎?1手定有3000元執高過169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698_900334/C102.PDF
個人認為以其集資額2億美元計,至少中簽率比1698少3分1,抽200,000元,可能中一兩手
sorry, 我估 0 - 1 手 only. 長興要抽80手, 先 sure 有1手
17樓提及
隻野上呢部分真是好貴,工業股當高增長股賣,都痴線
35樓提及
一定爆升嗎?
37樓提及35樓提及
一定爆升嗎?
反正抽唔倒幾多, 呢排又賣左D股冇世藝, 當買下大細.
39樓提及37樓提及35樓提及
一定爆升嗎?
反正抽唔倒幾多, 呢排又賣左D股冇世藝, 當買下大細.
我都係咁諗, 第1次孖, 2個acct.
60樓提及
1225咁平,點解唔買?
65樓提及
睇怕都幾難上番ipo 個價....除非二合一...
69樓提及
咁澄清即係未有雙位數增長
90樓提及
《神州民企》好孩子:上月訂貨會訂單額增四成,料今年市場勝去年
http://www.etnet.com.hk/www/tc/n ... 7487&category=china
《經濟通通訊社7日專訊》好孩子(01086)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劉同友於產品展覽會
表示,去年12月份舉行經營商訂貨會,訂單額按年增長40%,主要由於孩子產品有剛性需求
所帶動。
另外,四個剛完成的分省訂貨會的訂單額,較過去訂貨會歷史高位高出20%。
主席、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宋鄭還表示,去年下半年市場表現一般,但沒有想象般那麼悲
觀。他預期今年市道會較去年為佳,集團會依靠新產品推動銷售,預期產品訂價會與去年相若。
另外,今年公司亦會推出多種產品,部分屬於公司自行研發,預期研發支出佔銷售會維持
2﹒5%至3%水平。
他續指,公司主要市場為歐美市場,其次為中國及新興國家,近年新興市場銷售一直有增長
。雖然去年上半年受外圍因素所影響,令到銷售平穩,但長期而言仍會錄得增長;他又認為,預
期公司市場份額有所提升,因公司增長速度較行業為快。(wi)
92樓提及
你唔係之前先話1225零售不行嗎?
97樓提及
大陸一子政策,加上人民富裕了,小朋友產品更是有可為
99樓提及
市場上太多選擇..
112樓提及
好孩子會不會是股民的好孩子呢?
111樓提及
會否步青蛙王子後塵?
投機家在116樓提及
其實我都見到呢個新聞, 不過自從見到1698爆咗之後, 對呢類公司有D介心(同樣地乳業類都係, 1007同1717)
不過呢類股應該1225較可靠吧???
iniesta在125樓提及
呢隻係堅野來. 在大陸好多地方都見有
jalin在130樓提及iniesta在125樓提及
呢隻係堅野來. 在大陸好多地方都見有
但1086好似不包括大陸零售業務
greatsoup38在151樓提及
呢個大股東好好簡
失頭哥在152樓提及greatsoup38在151樓提及
呢個大股東好好簡
大股東好…奸?
greatsoup在153樓提及失頭哥在152樓提及greatsoup38在151樓提及
呢個大股東好好簡
大股東好…奸?
是好奸...
失頭哥在154樓提及greatsoup在153樓提及失頭哥在152樓提及greatsoup38在151樓提及
呢個大股東好好簡
大股東好…奸?
是好奸...
可以解釋下嗎? 我只知佢中國53%收入係用大老闆的另一間公司做distributor ,不過收購歐美後中國只佔20%,還好。而股價大跌係新CEO減持唔係大股東喎。
greatsoup在155樓提及失頭哥在154樓提及greatsoup在153樓提及失頭哥在152樓提及greatsoup38在151樓提及
呢個大股東好好簡
大股東好…奸?
是好奸...
可以解釋下嗎? 我只知佢中國53%收入係用大老闆的另一間公司做distributor ,不過收購歐美後中國只佔20%,還好。而股價大跌係新CEO減持唔係大股東喎。
但是CEO 減持沒有知會市場,做法也不算很好
失頭哥在156樓提及greatsoup在155樓提及失頭哥在154樓提及greatsoup在153樓提及失頭哥在152樓提及greatsoup38在151樓提及
呢個大股東好好簡
大股東好…奸?
是好奸...
可以解釋下嗎? 我只知佢中國53%收入係用大老闆的另一間公司做distributor ,不過收購歐美後中國只佔20%,還好。而股價大跌係新CEO減持唔係大股東喎。
但是CEO 減持沒有知會市場,做法也不算很好
其實雖然CEO持股低過5%,佢一直減持都一直有disclosure,我都唔知點解市場係突然某一日暴跌先發現…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6&src=MAIN&la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