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辭工赴台由砍樹學起 港女夢想開造紙工房
1 :
GS(14)@2018-01-07 15:50:36彤彤說未來有個夢想:「希望有自己的造紙工房,住在森林裏,在門前種樹自給自足。」
【專題籽:九十後話】鄰近的台灣和日本早有不少紙品品牌,甚至環保紙家具,很多年輕人都願意傳承紙工藝,反觀香港卻極少本地出品的紙品,或因沒有市場,或因沒有技術。居然有人在香港辭工全職造紙,值得嗎?她說當然值得,「紙可以是心意卡,可以是杯墊,親手做更是張張不同,千變萬化。」九十後林希彤(彤彤)三年前辭工赴台灣學造紙,回港創立古法造紙品牌「浪花花」。
彤彤大學時主修平面設計,常要到紙行選紙做功課。可是現成的紙多由機器製,款式不多,她寧願自己動手造紙。當時用回收的廢料,如牛奶盒、紙行的紙頭紙尾等,打碎再製成紙,她笑說:「成品可用但粗糙不好看。」眼見台灣的紙品平滑精美,又有不同厚薄和紋路,她反覆思索箇中原因。「試過拾樹枝和種子,打碎後放入紙漿內,想仿製出紋路。」甚至曾想過以人手削下樹皮造紙……名副其實,為造紙癡迷,還癡到赴台中向三代造紙的紙匠拜師,學習傳統古法造紙。
A4大小 至少六小時才成形
因為好奇,一個女生忽然走到台中的「紙匠工房」,學習用純植物纖維造紙。工房位處鄉郊,門前種有很多造紙用的構樹和香蕉樹,以自給自足,因此學徒都得先學砍樹。「樹枝只能砍去一半,另一半留下來讓它自然生長。取出纖維後煲煮,再搥打數十次,令纖維變得軟綿,成品才會夠平滑。」搥打後,要用隔網抄紙壓紙,最後一步是天然曬乾。一張張蕉樹紙放在陽光底下,透出分佈不一的樹木纖維。每張紙的厚薄、手感和紋路都不同。細緻工序,過程比機械製作複雜緩慢得多,原來一張A4大小的手造紙,由煲煮纖維算起,就需要至少五、六小時才成形,見證紙匠心血。
朋友笑「量地」 媽媽支持提議染色
「終於知道如何令紙張平滑,原來要花如此多工夫!」她覺得過程花力又費時,但那是首次感覺到自己是個紙匠,「滴着汗卻非常滿足。」學成後,她決定回港全面用古法造紙,在香港取材、製造和出售。「香港好像已沒甚麼是香港製造的,人家台灣和日本有本地製造紙,我想香港都有!」三年間,彤彤由一年擺數次市集,變成一年只擺兩次;由不斷生產手造紙,變為只接定單。即使收入因而減少,她希望把大部份時間用在開班教造紙。「市集本來就賺不到錢,人們喜歡我的紙卻不願花20元買紙。不如我專注教班,他們喜歡的便動手做,又可以把紙工藝傳開去。」為此,她更辭去兩份兼職,停接平面設計freelance,這豈不盡斷自己財路?「朋友都笑我在『量地』,但他們不明白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錢是賺不完,要專心做一件事才會做得好。」朋友不解,反而媽媽十分支持。彤彤笑說,媽媽教她「行行出狀元」,她自小就相信只要專注和努力,做任何事都會成功。「媽媽有時會很有創意,見我的紙品白色沒生氣,便提議用家中的過期化妝品染色。我很少化妝,若媽媽不提出,我是絕不會想到的!」今日或者她賺錢不多,卻也算是略有所成。「這三年間遇過一些人,願意花他的時間幫我處理材料;有心支持的,有時會叫我不用找錢,又要請我吃飯,當中的情是有錢也買不到的。這些恩惠我要怎樣還?」她承諾會更努力,製作香港製造的紙品。訪問那天,她正好在上水「自然脈絡」教育農場的教室教小朋友造紙,「教小朋友是推廣的好方法!他們對事事都充滿好奇,摸過紙後會發問,又問我可否多做一張,這正是我想專注教班的原意。」這就是金錢以外的收穫,也是彤彤繼續做的動力來源。「我打算做很久很久!第二次去台灣再找師傅時,我不知為何在飛機上有個幻想,自己40歲時在大自然生活,仍在努力造紙。」
紙張呈淡褐色,是植物原有的顏色;中間的顆粒和粗紋,是植物不能溶於水的纖維。
她定期帶小朋友入村,即場割下蕉葉造紙。
造紙的工具,包括搥打纖維用的木槌,全是彤彤自己設計。
她會讓小朋友摸摸不同紙張,參與每個造紙步驟,其中最令小朋友興奮的是清洗纖維。
洗好蕉葉纖維後,要開始蒸煮,這樣的一鍋要用柴火煮足八小時才可用。
小朋友的錢雖不易賺,彤彤喜歡他們對事事都好奇,摸着紙張不斷發問。
facebook:浪花花造紙教室 LomfaFair記者:黃凱婷攝影:劉永發、許先煜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4/20263737
【追漫畫夢】80後港女夢想開漫畫店 「40萬蝕晒去打工再嚟過 !」
1 :
GS(14)@2018-01-28 18:46:33古妮經營了5年多的漫畫店事業,笑言投資或已過80萬。
近年傳媒多次報道漫畫小店結業消息,雖然獲得不少討論和讚好,但始終難以扭轉大局,踏入2018年,又傳出南區唯一一間漫畫店,位於香港仔利群商場的海洋圖書中心即將結業。記者訪問了旺角信和中心的漫畫店主新哥(張瑞新),他直言「冇得做」,不過亦有好像80後女店主古妮般,視漫畫店為夢想的狂熱份子。
重新全職投入的她組了新的單位,佈置成陳列室給人選購二手漫畫。
35歲的古妮在2012年開始在葵涌區工廈開始漫畫店生涯,早前也有傳媒報道過她的轟烈事蹟,本來任職酒店業已過十年的她,決定以40萬積蓄追尋漫畫夢。古妮讀書時最愛流連漫畫店,尤其懷念那時的人情味,起初構思想做一間漫畫圖書館,客人可上來免費看漫畫,收入靠租書。不過工廈偏僻,人流稀少。而且身為漫畫迷的她,每次總怕舊書沒人收會被丟進堆填區,懷着「我不收書,誰會收書?」的菩薩心腸,收得多亦收得貴。曾經蝕到戶口不夠一萬元,唯有找工作一邊做正職一邊兼任漫畫店。
部份沒有再版的二手漫畫市價高企,例如《美少女戰士》全套可賣千多元。
雖然很傻很天真,但憑着一股傻勁,古妮開始得到不少漫畫迷和同行相助。兄弟漫畫店店主Wing Law教路,可做代購生意,收到order才找書。而古妮的事蹟也慢慢在facebook傳開,甚至乎一些外國人也會找她代購。「可能是移民了的香港人,也有些是外國華僑是看慣了香港中文版。歐洲各地的客都有。曾經有個荷蘭客人,要找一套筋肉人,難度很高,最後的價錢也比較貴,但他一點也不介意,後來聽他說,原來那是他爸爸買給他的第一本漫畫書。」舊漫畫對很多人來說承載的不只是書中故事,還有回憶和情懷。
圖為荷蘭客人託古妮找的筋肉人漫畫。
古妮的漫畫事業雖不能說賺大錢,但也漸有起色,慢慢達至收資平衡。或者是「整定」,全職工作的公司又在這時執笠,她決定再次全身投入漫畫店,甚至加額投資,由兩個劏房單位擴租到三個,將之前因代購工作屯積如山的漫畫收拾整齊,將新租的單位佈置成漫畫陳列室。「年輕時嘗試去圓夢,好過年老時才發現自己連開始尋夢都沒有,錢蝕晒咪又去返工囉。」目前古妮主力做二手舊漫畫買賣,她也坦言漫畫店難做,網上盜版或有影響,但最大原因是整個漫畫產業也在走下坡,新作吸引力不大如前,近年大作說來說去的還是《One Piece》,不過她就揚言「唔放棄夢想就唔會停,差在幾時實現。」連向來反對的家人已沒有她辦法,只好支持她的漫畫書店夢。
或者大家覺得古妮太天真,甚至覺得她浪費人生,記者每當處理這類「夢想」型題材也會多提點自己要多加反思批判。據古妮所說,除了開業的40萬,再加後來的半工作半賣書,前前後後投資總計可能已達80萬,相信大部份人也不會認同用此巨額去追漫畫夢。不過和古妮聊天,你會發覺除了她自己開心自high之外,她的義無反顧又真的會喚起心中忘懷已久的某種感動,很想立刻幫襯買幾本漫畫或者回家找回那幾本不知藏在哪個櫃格的發黃珍藏。大概你、我和她都曾經很愛漫畫,只不過她的愛比較激烈,你我未必做到,但能感動理解,80萬值不值得?各有各說,但漫畫迷應都能理解為甚麼有人會對漫畫店如此執着。
Facebook專頁:古妮之部屋-二手漫畫店記者:司徒港燊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4/2028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