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恒大逆市上调全年销售目标10个百分点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3/1094592.shtml


 每经记者 朱玲 发自香港
在地产同行几乎都未能完成今年上半年销售目标的情况下,上半年唯一“及格”的恒大地产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调全 年销售目标10个百分点。
自4月中旬地产新政以来,不少开发商遭遇销售滑铁卢,5月恒大地产率先祭出降价大旗。昨日 (7月12日),在恒大地产半年业绩会上,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钧表示,随着产品市场的定位,公司有信心将今年初确定 “全年增长20%”的目标调整到30%,冲至400亿元以上。
夏海钧表示,今年年初,公司确定全年销售目标是在去年的基础上调20%,当时制 订的目标是360亿元,“现在上调至400亿元以上,并不作为最后的结果,具体还是要看下半年市场的情况。”
据悉,今年前6个月恒大地产累计 实现合约销售额209.8亿元,累计合约销售面积33.9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6282元/平方米。合约销售额较2009年同期增长104.9%,销售 面积同比增长54.7%,销售均价同比增长32.5%。
其中,6月实现合约销售额48亿元,环比增长18.5%,创下2010年以来单月最高 记录。合约销售面积80.6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5952元/平方米,销售均价环比降低5.9%。恒大地产执行董事赖立新认为,均价变化主要受到高价盘 本月可售货量减少及销量降低的影响,如剔除此因素,集团总体成交均价环比上月基本持平。
夏海均表示,“中央如不出台更严厉的政策,房地产将维 持现有的局面;如果房价的下调局面暂时出现不了,不排除国家有进一步出台政策的可能。当然在政策波动期保持稳定的开发商,必须实现二、三线的布局。”他认 为,未来全国性的开发商都会将二三线城市作为主要战场。
“(我们)每年的净利润要增长20%~30%,对投资者也达到每年20%~30%的回 报。”夏海钧还补充说,当下地价降幅加大,是吸收土地储备的良好时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57

[转载]跑赢恒生指数44个百分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lt9f.html

 

从我离开上一个公司,到我 108上班,在家整整休息了1个月。可惜生了次病,感冒,本来快要好了,复发,并引发头疼。一度疼得我左脸变形,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也不是。不过有件比较高兴的事,就是香港股市在104就恢复了交易。在黄金周期间持续上涨。终天有一天,达到了我的资金加权平均的入市点位,恒生指数的22900点。就是说,假如有两笔资金,分别为10万和15万,到账时恒指点位分别为20000点和25000点,则加权平均的入市点位是(10*20000+15*25000/10+15万)。股市不涨也不跌,我的投入资金去增值了44%,相当于跑赢了恒生指数44个百分点。

 

当然,就我所接触的一些港股投资高手写的博客文章来看,我的投资水平和投资业绩,实在是不值一提的。我脸皮也算够厚的了,但和这些高手要提起这点投资业绩,我实在说不出口。所以我这里不是炫耀,而只是简单回忆一下。

 

我是2007年的8月,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开通的港股投资账户。当时正值港股因次贷危机的下跌阶段,抄了个底。刚抄底,港股直通车的政策计划出来了,于是港股暴涨。可见,无论 哪个市场,一开始就赚钱不是什么好事。后来就持续往账户中汇钱。更让我得意的是,我在港股到头的时候,拂袖而去,成功逃顶。

接近完美的开局后,我开始犯下一个持续时间很长,最终亏损巨大的一个愚蠢错误。我虽然成功逃顶,而且准确预测了港股持续的大跌(就象我成功预测A股的大顶并成功逃顶一样,祥见:《

股市必死,千万人陪葬》),但是我坚信我看到的一个投资品种和其他股票不一样,持续加仓。这个品种在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海啸中,最大跌幅超过85%。最终这个品种导致的事实损失,达到我投入港股市场资金总量(以下简称“BC”)的55%。加上其他品种的损失,在港股最底点,我的市值只有BC37%

 

应该说,当时我的投资理念、投资技巧、投资经验,和现在是没有办法比的。但当时我并没有灰心,对我的港股投资之路满怀希望。我当时持有的金山软件(3888)、玖龙纸业(2689)、小肥羊(968)、大福证券、中国国航(0753),我心里的预测涨幅,都超过100%。而玖龙纸业,我的预测涨幅是1000%。后来,这些股票的涨幅都达到了我的预期。

 

2009年,恒生指数从11000点到23000点 的持续大涨的行情中,我的资金增值了两倍。当时我经常收盘后对同事得意洋洋地说,当天的市值增加的量,可以买下一两黄金(当时黄金比较便宜)。可惜由于两 个错误的想法,错过了很多股票,也有不少股票过早抛出:一是扭亏之后的后怕心理。心想总算不亏损了,逃过一劫;二是认为涨幅过大,迟早要大调整。这两年,我越来越认识到,价值投资是基础,但也要注意一个长期持续的大趋势实现的利润可能远超价值投资的收益,而且来得更快,不需要价值投资长期寂寞地等待。

 

2009年第三第四季度开始,我的仓位始终在50%-70%之间,一旦达到65%以上,我就忐忑不安。这也错过了很多机会,否则我目前应该能跑赢恒生指数60个百分点。有近半年的时间,我的累计收益,一直在约20%上下徘徊。而最近一年以来,我的选股能力有所提高,短线操作运气也不可思议地好。选股能力,以中国利郎为例,本来这是只新股,我中了2000股(香港新股认购一般只要有10万港元,几乎肯定能中一手)。我看了招股说明书,感觉不错,但它就是破发。破发了我加仓1万股。最后发行价3.9港元的利郎,涨到近10港元,我在5.59.6各抛出一半。目前它已经涨到了13港 元。操作运气的话,往往刚抛出就下跌,刚买进就上涨。象志高控股,我已经四进四出了。国美电器,今年已经四进三出。一个叫联合基因集团的,我抛出的当天, 就是它的最高价产生的那天,抛出第二天就开始了超过60%的大跌。曾经中到的新股,思嘉集团(0863),任我对它招股说明书的了解,上市马上就抛,后明 显下跌,我又加仓买进,几乎就买在最低价。

 

 

约在去年末今年初的时候,吃过一次大亏。一只新股上市,交易价27港元左右(开盘价在40多港元),居然PE只有五六倍,于是我买进了4000股。最终以不到9港元的价格抛出。因为上市文件中有明显的误导,全香港有近2亿港元的资金持有者,误以为的40港元/股代表的价值,其实只有4港元。因为它上市前把10股缩为1股,但相关的说明在上市文件的最后面,而且是以非常小的字注明的。这一次亏损,相当于我BC的近8%。香港股市也是比较乱的。

 

早期我还做权证,前17次,我的基本面分析加运气,居然全部盈利,但第18次犯了大错,不及时止损。第19次,在2009年过早作空恒生指数。这两次把前17次的全部盈利亏得干干净净。不过我始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每次投入权证投机的资金一般只有当时账户市值的2%,最多不超过5%(只有两三次)。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不搞权证了。股票搞好,钱已经赚不完了,何必再搞这种东西?当然,以后如果再有非常明显的捡钱机会,我也会去捡钱的。就象我在2007年第三第四季度,做空中石油和恒生指数那样。

 

香港的新股认购也让我获利不少,累计盈利相当于BC10%以上。香港的新股破发非常平常,而且发行价不确定。比如发行价5-7元,既有可能是5,也有可能是7。如果发行时市况低迷,最低价定价,上市时大市又非常好,就能小赚一笔。而持续的上升市,也是如此。这时候的新股要毫不犹豫地抛掉,象阿里巴巴(后来跌幅超过80%),金隅股份、琥珀能源,这三只股票到现在都没有涨到上市首日的价格。新股申购已经成为我的稳定盈利的渠道之一。一方面招股说明书可以了解一家公司,有可能发现好公司。另一方面,好公司如果碰上熊市,往往是天上已经有钱,随时撒下来。象不久前我认购的国际泰丰控股(0873),上市第一天破发,2.06港元的发行价跌到1.22港元,亏损达到了BC8%左右(因为当时没人人购,我的中签率达到了100%)。但目前的价格却是3.58港元。我虽然操作失误,但也从浮亏达BC8%,转为盈利为BC5%。在上一个公司的时候,因被禁止写博客,这个股票我曾数次在我的另一个化名博客中提到。我的分析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它的上市之路。

 

目前我的投资思路是,每次买入一只股票,只用我账户市值的5%,就是接受了第一次巨亏的教训:不可以过重仓位买入单一投资品种。所以近一年来,我的账户持有的品种往往在十只左右。当然有些是认购的新股,暂时没有抛售。

 

三年以来,我从只敢买同时在A股上市的H股,不知香港有哪些上市公司,对港股市场的一些环境几乎一无所知,到现在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收益,心里感觉尚可。事实上,我的投资水平和努力程度比起很多投资高人,还是有明显差距的。以后持续努力吧。

 

最让我高兴的是,去年这个时候,恒生指数曾经比现在还要高一点点。但在一年内,在因受某公司上市文件误导,导致亏损相当于BC8%的情况下,累计盈利从约20%BC上升到44%BC,而且这是在平均六成仓位的情况下实现的,说明投资能力还是见涨。更进一步讲,这次运气不好,加一次大错,累计导致相当于BC63%的情况下,居然还能盈利44%,说明还是有一定的投资水平的。毕竟在A股混的11年,还是有所收获的。事实上在港股的投资上,就投资品种而言,我的判断准确率在8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14

iPad在中國二季度市場份額暴跌21個百分點-IDC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828

IDC研究公司分析師Dickie Chang稱,二季度,蘋果iPad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由去年的49%暴跌至28%。有分析指出,中國消費者更加關注價格因素,蘋果已經不再像以往一樣是必買設備。

Chang還稱,三星平板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至11%,位居第二名。餘下市場,則由佔市場份額1%或更少的其他產商佔據。

中國市場是蘋果最大的海外市場。但現在,更多中國消費者正在轉向購買使用更便宜的安卓系統平板和手機。

雖然蘋果iPad仍然主導中國平板市場,但是如藍魔和台電這樣的中國本土品牌,正在加入三星和聯想這些巨頭的行列,一道搶奪中國的平板市場。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董事總經理Shaun Rein說:

蘋果在中國已經失去了它過去6個月中的光華,它在任何範疇都再也不是人們的必備產品了。現在的消費者更關注價格。以前,他們可能省下飯錢,來購買iPad。

Chang還表示,聯想平板市場份額佔據第三名,但從去年同期的9%下滑到了8%。

蘋果駐北京發言人Carolyn Wu拒絕評論IDC發佈的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77

iPhone 6能拉動中國出口增長1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29

除了政府出臺刺激措施促進進出口穩增長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拉動中國出口?有!美銀美林稱,年底前iPhone 6能憑一己之力拉動每月中國出口至少1個百分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由美國加州的蘋果公司設計,在中國組裝出口,並運送至全球各地的iPhone 6,有望在年底之前提升中國每月的出口增長約1個百分點。

“預計今年中國將組裝1億部iPhone手機,其中1700萬部將在中國銷售。其他的就被算作出口,平均每部手機售價超過300美元,那麽中國的出口額則增加252億美元。鑒於中國二季度出口增長4.9%,保守估計增加中國出口1個百分點。”

Screen-Shot-2014-09-02-at-14.53.34

within china

陸挺認為,雖然iPhone 6將提高中國的出口增長,但由於中國是蘋果公司整個價值鏈上的低端裝配環節,因此iPhone 6上市對中國今年GDP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上一代iPhone 5S的平均售價為749美元,但中國組裝只增加約8美元附加價值,在iPhone 6身上這樣的情況可能只能得到輕微改善。”

但iPhone 6在中國臺灣地區的經濟影響力比在中國大陸更大。美銀美林預計,iPhone 6將增加臺灣三季度出口2個百分點、四季度出口1個百分點;並提振臺灣GDP 0.4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17

央行自11月22日降低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東博老股民

來源: http://xueqiu.com/9528220473/33178654

央行自11月22日降低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央.行)



附件:利率調整一覽表


附件:歷年利率調整一覽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68

馬駿:油價降低10% 中國GDP可提高0.12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82

17日,第十二屆中國財經風雲榜暨“書寫改革信心”財經中國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演講指出,用CGE模型的估算結果是,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估計是,‘油價下跌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這個結論與我們的判斷基本吻合。”

和訊網報道,馬駿認為,需求面的變化不是油價下跌的主要因素。而供給面的變化,包括對未來供給預期的變化,是導致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具體因素包括美國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快速發展、沙特宣布不減產以及市場預期美國將放開原油出口等。

馬駿用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和其他方法對國際油價下跌對中國CPI漲幅、GDP增速和國際收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定量分析。

他得出的結論認為,假設年均油價的基準預測下降10%,我們估計年均CPI漲幅會比基準情景下降0.2-0.3個百分點,年均實際GDP增速比基準情景可獲微弱提升(約 0.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會擴大0.2個百分點左右。在行業層面,油價下跌將使化工和交通運輸行業明顯受益,對石油加工行業影響較為中性,對石油開采行業則為明顯的負面沖擊。

和訊網,以下為馬駿在第十二屆中國財經風雲榜暨“書寫改革信心”財經中國年會上演講實錄:

2015年的中國經濟將面臨著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從國內來看,我認為房地產價格的走勢及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對此的反應、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對基礎 設施投資的影響是需要十分關註的因素。從國際上來看,最近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及其未來變化對通脹、增長和宏觀政策的影響同樣是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我今天想圍繞著油價討論三個問題:第一,近期油價大跌的成因;第二,國際上如何看油價下跌的經濟影響;第三;油價下跌對我國通脹、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和主要行業的影響。

  第一個問題:最近油價下跌的成因

  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下跌了約50%,是2009年以來短期內(六個月之內)的最大跌幅。過去30年內,6個月之內油價下跌30%以上的情形只出現過五次。我們從需求、供給、預期、美元匯率等幾個方面來分析這次油價下跌的原因。

  需求面的變化不是主要因素。從需求面來看,去年全球經濟總體增長比較平穩(2014年前三季度,發達國家年化GDP環比增長分別為 -0.7%,2.0%,2.4%),用GDP增速變化(傳統的需求面因素)難以解釋油價的大幅下降,但全球經濟油耗強度確實有所下降。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測 算,去年下半年世界日均石油消費量的降幅約為0.8%,因此估計需求面因素解釋了油價下跌的20-35%。由此可以認為,推動此輪油價下跌的主要因素不是 需求面的變化。另外,過去半年來,油價降幅遠遠大於金屬價格的變化(從7月到12月,金屬(包括銅、鐵礦石、鋁等)價格下降幅度不到10%,而石油價格下 降近50%)也表明僅僅靠需求面因素難以解釋油價的大幅下跌。這是因為,如果是由於需求因素主導的油價下跌,同樣的需求因素一般也會導致金屬價格的大幅下 降。

  供給面的變化,包括對未來供給預期的變化,是導致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第一,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快速發展使美國天然氣和原油產量快速增長。2013年美國天然氣和原油的產量分別比2008年增長了24%和48%(年均約為5%和10%),最近的增速更為迅速 (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天然氣和原油產量月度同比增速均值分別為11%和15%)。這也導致了美國對原油和天然氣進口的持續下降。

  第二,沙特宣布不減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場供應的調節者,油價上漲就增加供應,油價下跌就減產。但是,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2014年 11月27日的維也納會議上宣布在油價大跌的情況下不減產。該消息使油價在兩天之內的跌幅超過10%。沙特王子Turki al-Faisal al-Saud在12月2日表示,“除非伊朗、俄羅斯和美國願意一起減產,否則沙特不會考慮任何減產措施。沙特不會主動放棄市場份額”。

  第三,市場預期美國可能放開石油出口,導致全球總供給上升。去年6月,美國商務部裁決,美國的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 Company公司和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對一種超輕質原油進行少量處理後,可以將其合法出口。這表明奧巴馬政府已經悄然清理了40年以來首批未精煉美國原油出口的障礙,將允許能源企業逐漸突破將美國生產的原油向海外出口的長期禁令。奧巴馬政府最近(2014年 12月30日)采取了外界期待已久的兩項步驟,可能提高經過加工的輕質原油(可用於出口)的產量。如果美國放開石油出口,長期來看美國原油產量可增加 330萬桶/天,相當於目前全球產量的4%。

  除了上述供求因素之外,美元升值也是以美元計價的油價下跌的原因之一。主要國際油價(如布蘭特、WTI等)都是用美元計價的,因此美元升值必然導致用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的下跌。從去年6月到12月,月均美元指數(對一籃子貨幣)升值了約10%, 解釋了同期美元計價的油價下跌幅度的20%-25%。

  關於2015年的國際油價走勢,市場預測分歧很大,但各機構最新發布的對2015年布蘭特油價的平均預測在65美元/桶左右(比去年年均油價約 低30%),且多數機構預期油價在年內將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有石油分析師預測,今年上半年平均油價在55美元/桶左右,三季度上升到60-65美元 /桶,四季度可反彈至80美元/桶。預計年內油價走勢呈前低後高的理由是,邊際成本過高的油田停產和投資下降導致的供給反應,以及低油價刺激導致的需求上 升都將逐步強化。關於供需變化的強度,花旗銀行的預測是,今年全球石油供給增速將比2014年減緩0.7個百分點,而石油需求增速則會比2014年加快 0.6個百分點。

  第二個問題:國際上對油價下跌的經濟影響的分析

  國際上,大量經濟學文獻對油價變化的經濟影響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的分析,重點主要在油價變化對產出、通脹率、國際收支等變量和對宏觀政策的影響。

  (一)油價下降對產出的影響

  國際上相關文獻所研究的主要是油價上升對產出的影響,而不是油價下降的影響。從理論上講,油價上升主要通過三個渠道降低產出。一是油價上升推高 生產成本,較高的成本導致最優產出的下降;二是油價上升抑制消費(如抑制對汽車的消費,並擠出其他消費),從而導致總需求下降並負面影響產出;三是油價上 升推高通脹,導致貨幣政策緊縮,總需求和產出因此下降。至於哪個渠道更為重要,相關研究沒有給出一致的結論。針對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段的數據所作的實證研究 表明,在油價上升的背景下,由於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的產出變化占對產出總變化的貢獻在30%-75%之間。

  關於油價下降對經濟的好處,西方學者的註意力主要集中於對消費的提升作用。比如,近半年的油價下跌對普通的美國駕車者來說,省下了每年500美元的汽油費,對消費的刺激相當於工資上漲1%。對德國的普通駕車者來說,每年也可省下200-300歐元的汽油費用於其它消費。對消費者來說,油價下跌相當於減稅或補貼對消費的刺激,會從需求面拉動產出。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油價下跌雖然會通過多種途徑提升產出水平,但影響的效果與油價上升相比具有不對稱性,即油價上升對產出的負面沖擊要大於油價 下降對產出的正面影響。對這種不對稱性的解釋至少有兩種:一是認為價格、工資的粘性有不對稱性,即工資、價格上漲比較容易,但下降比較難,因此油價下降通 過價格影響產出的效果相對於油價上升來得更小。二是認為貨幣政策的反應具有不對稱性,即由於多數老百姓對通脹十分厭惡,但對通縮的反應則比較不明顯,所以 油價上漲更容易導致緊縮貨幣的政治壓力,而油價下跌引致的松動貨幣政策的壓力相對小一些。

  另外,在分析油價對產出的影響時,還要區分是由於需求面還是供給面原因導致的油價下跌,兩者對產出的影響是不同的。如果油價下跌主要是總需求下 行所導致的,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油價下跌已經是經濟下降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不應過度預期油價下跌對經濟的影響。如果油價下跌主要是由供給增加所 致,則油價下跌就成為刺激需求的一個原因(外生沖擊),會比較顯著地提升經濟增長。

  關於油價上升對實際GDP的影響幅度,Jimenez-Rodriguez 和 Sanchez(2005)的研究顯示,如果油價上升10%,美國實際GDP增速會降低0.3-0.6個百分點,歐元區GDP增速則會下降0.1-0.3 個百分點。關於油價下跌對產出影響的幅度,最近瑞士銀行的研究報告估計,如果油價下跌15%,全球GDP增速可提高0.25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報告 也表明,由於供給原因導致的油價下跌30%可以提升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約0.5個百分點。

  (二)油價下降對通脹的影響

  油價變化對通脹(CPI、PPI的變化率)的影響渠道至少有三種。首先,汽油、柴油等油品本身就是CPI和PPI的組成部分,油價下跌會直接影 響這些價格指數;其次,油價的變化會逐步影響石化、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產出價格,並在更長的時滯後通過投入產出關系影響幾乎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因此, 如果油價的變化是永久性的,它不但會在短期內影響整體通脹(也譯為標題通脹,即headline inflation),最終還會影響核心通脹(剔除食品、石油價格影響後的通脹水平)。第三,油價變化可能會影響通脹預期,而預期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 速”油價向核心通脹傳導的作用。

  IMF用MULTIMOD模型對油價上升如何影響發達國家的消費價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如果油價永久性上漲50%,會提高美國和歐洲的年度CPI漲幅1.3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研究指出,10%的永久性油價上漲在其效果高峰時將導致全球CPI漲幅提高0.3個百分點,而30%的永久性油價下跌則將使全球CPI漲幅降低0.4-0.9個百分點。

  (三)油價下降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油價下跌使石油凈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至石油凈進口國。石油凈出口並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包括伊朗等多個中東國家、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主要石油凈進口國家(地區)包括歐元區、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等。采用進出口數據計算油價變化的直接影響的結果是,如果油價永久性下跌20美元/桶,美國、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常項目平衡(current account balance)與GDP的比例分別會上升(改善)0.3、0.4、0.6和1.0個百分點;沙特、卡塔爾、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的經常項目平衡與GDP的比例則會下降(惡化)8.5、6.7、2.5、0.6個百分點。國際收支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俄羅斯等若幹石油出口國匯率大幅下降的原因。

  (四)油價下降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關於在多大程度上油價下跌會導致通縮壓力,從而使貨幣政策較預期為更為寬松,各方觀點不一。從理論和各國經驗來看,油價下跌時,貨幣政策面臨多 大的寬松壓力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油價下跌是否持續、實際利率是否明顯上升、該國是石油凈進口和還是凈出口國、物價和工資的不對稱粘性是否明顯等。

  最近的一些跡象表明,油價下降對美國、日本和歐元區貨幣政策的影響就可能有所不同。美國的一些學者和官員表示,此輪油價下跌未必是長期的,對通脹預期影響不大,目前就業改善的勢頭十分強勁,因此美國加息的步伐不會受到影響。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討論量化寬松政策時,則多次提到了油價下跌,似乎是想以此強化貨幣寬松的理由。歐央行理事會成員Peter Praet最近也公開表示,油價大跌加劇了歐元區通縮(包括核心通脹率繼續下降)的風險,並且開始影響通脹預期,貨幣政策應該對通脹預期的變化有所應對。

  第三個問題: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我們用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和其他方法對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的CPI漲幅、GDP增速和國際收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定量分析。下面簡單介紹我們使用的方法和主要結論。

  我們假設2015年年均油價比先前的基準預測降低10%,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油價下降對主要經濟變量的影響。這是因為,在2014年10-11月 份期間,市場對2015年布蘭特油價的預測為74美元/桶左右,比2014年的年均93美元/桶降低約20%,這個油價預測已經反映在大部分最近發表的各 種經濟預測之中。由於12月份以來油價繼續走低,最近幾周市場對2015年平均油價的預測已經降到了65美元/桶左右,比先前預期的74美元/桶又降低了 約10%。為了判斷與先前基準預測的差異,我們在模擬中考慮油價進一步下降10%的假設,而非下降30%的假設。

  (一)對我國CPI漲幅的影響

  關於油價變化對CPI漲幅的影響,可以用三種辦法進行估計:統計(指數權重)法、CGE模擬方法、計量回歸方法。其中,統計法直接采用CPI中成品油的權重估算,CGE方法將油價下降作為外生變量沖擊引入一般均衡方程組體系進行求解,計量方法則構建了油價、產出缺口、食品價格等變量對CPI的解釋方程。 統計法由於無法考慮到原油價格向各種中間和最終產品的傳導,會低估對CPI的影響,所以只能作為參考。除了這三種方法之外,也有學者使用投入產出表方法, 但由於投入產出表方法只考慮上遊產業向下遊的價格傳導,沒有考慮到需求變動、工資以及盈利等因素對價格的反應,該方法傾向於明顯高估油價變動對CPI的影 響。下表列出我們用前三種方法所作的估算。根據CGE和計量方法的結果,如果年均油價下降10%,我國年均CPI漲幅會下降0.2-0.3個百分點。

  (二)對我國GDP增速的影響

  我們用CGE模型的估算結果是,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估計是,油價下跌 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這個結論與我們的判斷基本吻合。油價下跌對我國GDP影響比其他一些國家小的原因之一是石油占我國全 部能源消費的比重不到20%。

  (三)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2013年我國進口原油2.82億噸,進口依賴度達58%。顯然,國際石油價格的下跌,會直接降低我國的進口支付,提高我國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下跌,會略微提升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提高實際進口。依據我們CGE模型的估算結果, 若國際油價下跌10%,我國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將上升0.16個百分點。

  (四)對我國各行業產出的影響

  我們用CGE模型估算了國際石油價格下跌10%對135個行業實際產出的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於國內市場受進口原油的替代等因素,其產出 會比基準情景下降1.3%。合成材料、基礎化學原料、化學纖維這三個產業直接受益於中間投入成本的下降,其產出會比基準情景分別上升1.1%、1.0%和 0.6%。油價下降會刺激航空業產出比基準情景上升0.3%。其他行業受影響相對較小。

  總結一下,我們的主要結論是:

  從全球來看,油價下跌會略微提升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降低全球通脹率。油價下跌對日本和歐元區來說可能強化其松動貨幣政策的壓力,但對美國的加息 步伐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此外,油價下跌將導致不同國家之間收入再分配,俄國、委內瑞拉和一些中東國家的國際收支和經濟增長將明顯惡化,日本、韓國、印度 等國的國際收支則將明顯改善。

  關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假設年均油價的基準預測下降10%,我們估計年均CPI漲幅會比基準情景下降0.2-0.3個百分點,年均實際GDP增 速比基準情景可獲微弱提升(約0.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會擴大0.2個百分點左右。在行業層面,油價下跌將使化工和交通運輸行業明顯受 益,對石油加工行業影響較為中性,對石油開采行業則為明顯的負面沖擊。

  許多石油分析師預測今年的平均油價(65美元/桶左右)明顯低於去年,但由於石油供求對低油價的反應逐步顯現,油價在年內將呈現先低後高的走勢。基於這個判斷和基數效應,我國年內同比CPI漲幅也很可能出現前低後高的態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50

瑞銀:低油價或對中國GDP貢獻0.2~0.3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56

China-Oil

瑞銀(UBS)認為,低油價可以給貨幣政策創造空間、改善經常賬戶順差,油價的下跌在壓低中國CPI的同時將大幅提振企業盈利並促進居民消費,但由於傳導機制和不確定因素較多,其對GDP額外貢獻可能只有0.2~0.3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將受益於油價下跌 

瑞銀在1月21日的報告中表示,作為主要石油進口國之一,油價下跌可以提振中國居民部門的實際收入和消費、降低生產成本,並通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間接提振中國出口需求。 

能源價格下降還會改善政府財政狀況,低通脹環境也為貨幣政策放松創造了空間。考慮到油價下跌可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中國還將間接受益於出口需求好轉。但中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產油國之一,因此油價下滑也會影響相關行業的利潤和投資、部分拖累政府收入。

但影響和傳導程度有限 

石油在中國能源消費中占比僅 18%,而居民石油消費又僅占能源消費的三分之一。此外,由於政府不斷上調成品油消費稅,目前為止國內油價跌幅僅為國際上的一半左右。而且,一些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和能源價格仍受政府管制,而決策層可能希望借油價下跌的機會減少此類隱性補貼,將抑制油價下跌對通脹的傳導。 

事實上,國內油價跌幅一直遠低於國際市場。2014 年 11 月份以來,財政部已三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累計抵消了同期國際油價一半以上的跌幅。因此國內汽柴油價格下跌幅度遠低於國際油價。這意味著當前國內汽柴油價格實際所對應的原油價格為 70-75美元/桶,而非國際市場上的不到 50美元/桶。

宏觀影響小,微觀收益大 

如果 2015 年油價保持在當前 45~50 美元/桶的低位,瑞銀估算 CPI 將被額外拉低 0.3-0.4 個百分點、,PPI 可能會被進一步拉低 0.5個百分點。GDP 將被額外提振 0.2-0.3 個百分點。

瑞銀預計如果 2015 年油價保持目前低位,今年進口額將減少 1100 億美元左右(占 2014 年 GDP 的 1.1%),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 GDP 將獲得相同幅度的提振。

考慮到諸多不確定因素,瑞銀維持 2015年 GDP增長 6.8%的基準預測不變,但視油價下跌為潛在的上行風險,從而抵消此前瑞銀預測所面臨的下行風險。受益於油價下跌降低生產成本,企業盈利(以收入法 GDP 下的營業盈余衡量)將有望得到 5個百分點的提振。 

油價下跌所節省下的 1100 億美元進口額將會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居民部門將受到一定的影響。扣除儲蓄,其余新增收入將用於消費、從而促進 GDP增長。考慮到決策層上調了成品油消費稅,一部分收益將歸政府所有,用於抵消油價下跌對政府其他收入的拖累。其余部分則歸企業部門,體現為石油和石化產品下遊用戶的購進成本下降。

但由於瑞銀認為企業部門不會進而擴大投資,其對 GDP增長的推動可忽略不計。然而,企業部門將得以降低成本、改善利潤率和現金流、減少負債。如果 2015年油價保持在 45~50美元/桶的低位,瑞銀預計國內企業盈利(以收入法GDP下的營業盈余衡量)將得到5個百分點的提振

低油價給貨幣政策創造空間,但控杠桿導向下政策不會大幅放松 

瑞銀認為油價下跌對財政的凈影響非常小。一方面,2014 年 11 月底以來政府已連續三次上調消費稅,且受益於購進成本下降,石油下遊用戶盈利好轉將提振企業所得稅。但另一方面,石油進口增值稅、國內石油特別收益金及石油和相關上遊行業企業所得稅將會下降。兩相抵消,凈影響十分有限。  

在研究供給端因素推動的油價下跌時,人們通常假設通脹或通脹預期下降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將會放松,從而促進GDP 增長。雖然瑞銀的確預計央行會在低通脹環境里進一步降息(2015 年至少降息兩次),但瑞銀強調降息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實際利率攀升、避免信貸條件被動緊縮。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杠桿快速攀升、防範金融風險,瑞銀預計決策層雖然可能會通過降準等措施提供流動性支持,但會保持“松緊適度”,不會加快 2015 年信貸增速。

瑞銀認為放松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避免信貸條件被動緊縮,而不是進一步推高經濟增長。 

油價下跌確實為能源和價格政策改革創造了機遇,近幾個月決策層也加快了相關改革推進步伐,包括放松或取消能源、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價格的管制或補貼,調整資源稅和成品油消費稅,以及增加石油戰略儲備。前兩項改革措施會有助於提高國內能源效率、推動經濟再平衡。

外貿順差擴大,但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影響有限 

瑞銀估算國際油價每下降 10 美元/桶將降低中國原油進口成本 230 億美元,從而給外貿和經常賬戶順差帶來同樣幅度的改善。但油價下跌會加劇相關國家資本外流,從而加大中國資本流動的波動性。瑞銀維持 2015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 6.35 的預測不變,但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可能進一步升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24

大局將定 希臘極左翼黨領先優勢擴大至7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51

兩天前公布的最新民調支持率顯示,希臘極左翼黨Syriza領先優勢繼續擴大,由五天前的逾4個百分點增至7個百分點。這預示著,Syriza很可能在今日希臘大選中獲得最高票支持。Syriza獲勝不但使希臘面臨退出歐元區的危險,也將影響歐元區其他國家反財政緊縮運動的未來。

本周五公布的希臘電視臺Skai和Mega兩項調查結果顯示,Syriza分別獲得支持率33.5%和33.4%,分別領先希臘總理薩馬拉斯領導的新民主黨7和6.7個百分點。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本月19-20日的兩項民調顯示,Syriza均領先逾4個百分點。

希臘,歐元區,歐洲債務危機

Syriza主張推翻希臘此前的償債及國際援助貸款協議重新談判,減計希臘的大部分外債,反對實行財政緊縮。薩馬拉斯本周三晚重申,Syriza的政策將導致希臘退出歐元區,商議新的救助方案。

本周五,新民主黨候選議員Sofia Voultepsi接受Mega電視臺采訪時警告,如果Syriza大選勝出,下周一開始組建政府,希臘會發生嚴重的物資擠兌,連廁紙都會被搶光。Voultepsi說:

“人們相信我們正是在破產。破產就是,燃料、原材料和藥品等進口商品會立即停止進口。這是我們在塞浦路斯、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看到的情形。”
“阿根廷和委內瑞拉的廁紙已經沒有了。我建議你做好儲備。”

除了生活物資會遭搶購,摩根大通還預計,希臘的另一種“擠兌”也會加劇:

隨著選舉臨近,希臘本月前兩周存款合計流出80億歐元,去年12月只有3億歐元。

彭博報道指出,Syriza今日選舉的成敗將影響其他歐元區國家反財政緊縮運動未來的發展。西班牙正密切關註希臘選舉。今年12月西班牙也將舉行選舉,目前反緊縮的政黨Podemos也領先於西班牙首相拉霍伊領導的執政黨。Podemos的領導人Pablo Iglesias甚至參加了本周Syriza在雅典的集會。愛爾蘭和葡萄牙國內的反緊縮運動也聲勢日盛。

本月初《愛爾蘭時報》的專欄文章預計,如果希臘新政府贏得國際貸款方在債務減記等方面的妥協,愛爾蘭和葡萄牙將是首批要求獲得同等待遇的國家,其他國家也會在達到歐盟目標時爭取回旋余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09

專家視點:存款準備金率普降空間最多只有5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50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9 12:06 編輯

專家視點:存款準備金率普降空間最多只有5個百分點
格隆匯:崔


編者按降息降準已成為這波杠桿牛市的核心邏輯與支撐點。對於中國的貨幣政策走向、空間與節奏,市場有太多非專業的,似是而非的解讀,最有代表性的比如說相對於歐美很多零準備金率的國家,中國原本20%的準備金率有非常大的下調空間。

格隆匯藏龍臥虎,今日特請到長期工作於人民銀行(其中三年工作於貨幣政策司)的貨幣政策專家崔永(目前為嘉銳投資執行董事)博士解讀存款準備金政策。崔永博士既是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實踐家,也是少數能在一年內在中國最權威研究刊物《經濟研究》上發表2篇以上文章的理論家。



自2011年12月以來,中國央行開始采取措施將處於全球罕見高位的存款準備金率緩慢降低。不過,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的半年時間里連續三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之後,直到近三年之後的2015年2月才再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盡管此前的2014年央行曾經連續三次定向降準,但吸收存款余額占比近80%的全國性大中小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在近三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降低。目前,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執行的準備金率為19.5%,中小型金融機構執行的準備金率為16.0%,而那些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所執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甚至在10%以下。央行所執行的差別準備金率政策使得不同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的存款準備金率最大差距達到10個百分點以上。而且最近這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的同時,再次有針對性地定向降準,從而使得這種存款準備金率的執行差距進一步擴大。

但是通過央行數據匡算的結果顯示:2011年以來整體的準備金存款占一般性存款的比率一直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
毫無疑問,下一階段,隨著國際收支形勢的逆轉、資本輸出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央行必定會繼續普降存款準備金率

問題是,央行會將存款準備金降低到什麽位置呢?

首先,盡管當前許多國家實行零準備金制度或者執行很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的準備金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就很低,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還會有很大普降空間。

我們知道,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墨西哥等許多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采用這種零準備金制度。實際上,作為美聯儲、歐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執行非常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值得註意的是,這些國家較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在央行的準備金存款占全部一般性存款的比率就很低

以美聯儲為例,在金融危機爆發前,銀行存放在美聯儲的存款準備金縮水至僅400億美元,占銀行負債規模的比率甚至低於0.5%,遠低於1980年《貨幣控制法》規定的上限,該法案規定美聯儲可以對交易賬戶和定期存款賬戶分別制定最高18%和9%的準備金率。而到了2012年,美國銀行業存放在美聯儲的超額存款準備金規模在1.6萬億美元左右,而2012年年底美國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為10.6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的實際存款準備金率一度高達15%實際上,當前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央行所執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比較高甚至比中國央行還高,比如:約旦、塔吉克斯坦、克羅地亞、巴西、印度等,歷史上,巴西等國央行甚至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50%以上

因此,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央行似乎也沒有必要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其次,不同國家法定準備金率要求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各自的經濟運行情況、金融管理體制和貨幣政策框架。對於中國這樣的轉軌經濟體,保持適度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既是貨幣政策總量調控的需要,同時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央行顯然也不會將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在那些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金融企業治理結構相對完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較高,往往實行零準備金制度或者即便有極低的準備金率要求,而那些存在極低準備金要求國家的央行往往也幾乎不會使用準備金率工具。

在那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由於市場化程度相對不高,金融管制現象較為普遍,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相對不完善,風險管理能力也相對較弱,往往會要求相對較高的準備金率。盡管現代準備金制度在新興市場經濟體已經演化為總量調控的重要工具,但準備金要求作為原始意義上防範流動性風險的功能依舊存在。而且,對於這些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要求金融機構保持相當規模的準備金,從而轉化為央行所持有的國債,也是滿足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這也就是經濟學理論里常說的準備金稅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更加廣泛意義上的鑄幣稅
很顯然,無論是在過去的自由銀行體制之下,還是目前的中央銀行體制之下,準備金制度的建立和存續本質上還是起到防範流動性風險的作用只是在中央銀行體制之下,準備金率水平的調整逐步演化為央行控制貨幣信貸,進而影響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當然,央行為了征收更多的“準備金稅”或者對沖盡可能多的流動性,從而抑制經濟過熱,往往可以將準備金率提高到一個很高的程度,但考慮到隨著準備金率的提高,準備金稅的稅基也會逐步流失,所以準備金計提總量與準備金率之間遵循拉弗曲線的關系,必定存在一個最優的準備金率水平,這一最優水平在不同國家是不一樣的。

理論證明和實踐結果表明,對於現階段的中國而言這一最優水平為23%左右。但如果經濟不斷下行,貨幣信貸持續萎縮,央行就需要不斷降低準備金率水平,但為防範流動性風險和征收“準備金稅”,央行顯然也不會或者不願意將準備金率降到很低水平。所以,央行只要將準備金率降到適度水平從而能夠保證貨幣信貸增長滿足經濟發展的正常需要就可以了。

最後,綜合國內外經濟形勢,2015年存款準備金率最多有2個百分點的普降空間,而未來五年預計也只有不到5個百分點的普降空間。

從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的歷史來看: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央行僅在2008年四季度三個月的時間里快速將準備金率由17.5%下調到15.5%的水平,下調了2個百分點。兩年之後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由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直到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針對資金的大規模流出,央行才連續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直到2015年2月針對外匯資金的再次大規模湧出,央行才再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盡管商業銀行通過創新各種不需要繳納或者少繳納的金融衍生產品規避準備金繳納,但是準備金存款余額近期始終維持在20萬億元以上,截至2014年12月依然有總量高達22.6萬億的準備金存款被凍結在央行賬戶上。

一般來講,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會考慮三大因素:
一是外匯占款變動情況;
二是超額存款準備金率變動情況;
三是貨幣市場利率變動情況。

從中長期來看,央行主要會根據外匯占款的變動情況來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歷史經驗也表明,準備金款款規模與外匯占款規模或者說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動趨勢大體上是一致的。隨著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正式退出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的不斷增強,美元開始步入上升通道,與此同時,國內經濟增速依然處於換擋期,短期之內似乎也很難進入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而持續近10年的人民幣對美元的不斷升值已基本到位,這導致外匯資金出現了罕見的大規模外流。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四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12億美元,超過全球金融危機時2008年四季度的468億美元逆差,創出1998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2014年年12月,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1184億元人民幣,為去年8月以來再度出現負增長,並創下2007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

毫無疑問,隨著走出去戰略、一路一帶戰略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不斷推進,資本在未來一段時期會逐步輸出,為了配合這種資本輸出,央行需要把存款準備金率逐步降低,而存款準備金率降低的幅度和頻率將與資本輸出進程和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密切相關,或者說與外匯占款抑或外匯儲備縮減的幅度和頻率保持一致。
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為3.8萬億美元,折合23.5萬億人民幣,幾乎占到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60%。我們知道,在當前全球6.3萬億美元已確認持有量的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占比為60.7%,歐元占比為24.2%,英鎊占比為3.9%,人民幣占比只有3%。據此簡單匡算,人民幣如果想要取代歐元在國際貨幣儲備中的地位,成為國際三大儲備貨幣之一,中國至少還要輸出7.8萬億人民幣。考慮到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的經常項目有望保持基本均衡狀態,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必然要通過資本項目的逆差來實現。因此,自2008年末以來,中國央行已與包括歐央行、英格蘭銀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巴西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韓國銀行等在內的25個國家及地區的央行分別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累計有效總規模為2.73萬億元人民幣。

隨之2015年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的逐步實現,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預計會顯著加快,但即便2015年每個季度經常項目保持基本平衡狀態,而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都保持2014年四季度的歷史罕見水平, 2015年全年外匯儲備也最多下降3650億美元,折合外匯占款下降2.2萬億人民幣,對應的存款準備金率最多下調2個百分點

從更長時間來看,即便在五年之內,人民幣能夠取代歐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輸出7.8萬億元人民幣,對應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空間也應該不會超過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中國當前的整體準備金存款占一般性存款的比率未來一段時期最多降到15%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54

央行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 並配合定向降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7752.html

央行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 並配合定向降準

一財網 李德尚玉 2015-04-19 17:29:00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的支持力度,自4月20日起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並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平;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可執行較同類機構法定水平低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