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11/149752.html
内市场增长乏力、海外市场又节节失守,是小肥羊进行潜在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
日前,全球第二大快餐连锁品牌汉堡王宣布,已经同意接受3G资本的40亿美元收购要约,这也是迄今为止 全球快餐业规模最大的一宗并购案。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竞购结果发布前,与这家全球快餐业巨头擦出“绯闻”的,还包括一家地道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小肥羊。 国内市场增长乏力、海外市场又节节失守,是小肥羊进行潜在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在香港上市两年后,小肥羊在今年上半年首次结束高增长,净利润出现下滑。
欲演“蛇吞象”?
和麦当劳同于1954年创始的汉堡王,是全球第二大快餐巨头,在包括中国上海等地拥有1.2万家门店,其中90%来自加盟。在分析人士看来,过去两年 中,汉堡王受金融危机冲击远比其竞争对手麦当劳严重。其之前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0财年汉堡王全球销售额下降2.3%。在美国和加拿大,汉堡王 2010财年的销售额更是下降3.9个百分点。
小肥羊出现在了美媒的报道中。在洽购汉堡王的过程中,潜在收购者除了3G资本外,还有英 国3i集团,以及欧洲软饮料制造商雷夫雷斯科集团和中国的小肥羊。知情人士称,在英国3i集团等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撮合下,小肥羊有收购汉堡王的意向,导 致小肥羊“失手”的原因可能是收购代价过于昂贵。
英国3i集团是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前与小肥羊渊源颇深。2006年,正是前者 联合普凯基金对小肥羊进行了2500万美元的注资,成就了国内餐饮行业引进海外PE的第一单,最终使小肥羊驶上成长的快车道并在香港上市。2009年4 月,借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入股小肥羊的机会,3i集团卖出所持有的小肥羊股份,两年多时间里获得了近3倍的投资回报。
据记者了解,小 肥羊最初的高管团队中,首席财务官王岱宗即来自3i集团。此外,3i还曾推荐两位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加入小肥羊董事会,分别是汉堡王前副总裁Nish Kankiwala和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其中杨耀强还以公司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在标准化和加盟店等问题上,3i集团的适时 出现也帮助小肥羊少走了很多弯路。因此,小肥羊方面非常看中3i集团在投资领域的专业性和战略眼光。
“如果这项收购成功了,真的是一个 经典的蛇吞象的案例。”上述人士表示,不过,尽管汉堡王在全球范围拥有不错的品牌和门店总数,但其约40亿美元的估值还是吓退了包括小肥羊在内的众多潜在 收购者。公开信息显示,巴西投资者资助的美国投资集团3G资本将以每股24美元的现金收购。这个价格较汉堡王并购消息传出前的股票市场价格已溢价46%, 远高于该行业其他的一些收购合并案。
博盖咨询合伙人高剑锋表示,3G资本之所以愿意出这么高的溢价收购已呈下滑态势的汉堡王,看中的不会是汉堡王既有的市场份额,而是其在亚洲等新兴市场的潜力,这点应该与小肥羊最初考虑收购的动机是一致的。
不过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李丽婵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否认了上述说法,称公司未曾参与到针对汉堡王的竞购谈判中。
海外扩张战略求变
“真的是蛮可惜的。”高剑锋表示,小肥羊本有机会通过收购汉堡王改变公司业务增长乏力的局面。
小肥羊最新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显示,小肥羊集团半年净利润减少2.7%,在上市两年后首次出现下滑甚至亏损。尽管小肥羊将净利润下滑的原 因归结为通胀压力,但在高剑锋看来,小肥羊的直营店和加盟店数分别已经达到179家及301家,其在国内已经基本完成战略布局,又迟迟打不开海外市场,未 来的业绩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增长瓶颈。
此外,在国内市场,小肥羊亟须一个新的经营业态来平衡财务风险。由于之前一直是参照西式快餐连锁的模式在发展,如果收购汉堡王,小肥羊在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上也算得上是驾轻就熟。
小肥羊也寻机通过收购进入海外市场。
|
||||||
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近日認真運滯,剛與女友梁洛施分手,旗下now TV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又傳吃白果,連原本氣勢如虹的互動遊戲節目《撳錢》,上月底開始收費後,參加人數亦由六萬人跌至萬多人。據悉,李澤楷正部署將now分拆上市,不惜晚晚豪派十萬大元谷客上台,公司表面風光,但員工連續三年無人工加,內部怨氣爆煲,員工鳥獸散。「小飛俠」離巢 員 工雞飛狗走,其中一個重災區是新聞部,連台柱兼首席主播林燕玲亦即將離巢,轉戰金融界。提起加人工,不少員工都大吐苦水:「舊年金融海嘯後,其他台及傳媒 機構都加人工,惟獨我哋冇!《AM730》都有幾個月花紅啦,大家老闆都有地產背景啫!」一名新聞部員工愈講愈火滾道:「老闆係李澤楷喎,聽落好勁,但原 來唔係,有錢攞嚟派,有乜理由幾個百分點都唔加俾員工?要玩財技就係咁?」
now無人工加,連去年轉職《信報》的前新聞及財經資訊首席副總裁羅燦,亦看不過眼。「我○五年入now,加過一次人工,到舊年走都未再加過。之前我理解係公司要耗巨資爭取英超轉播權,但舊年開始冇咗英超,聽講慳近五億,公司有 錢賺仲唔肯加薪,通脹下等同年年減薪,實在說不過去。」近半年新聞部部分員工離職,now亦無重新聘請,變相縮減人手。單是監製、技術等後勤部門已有約三 分一員工離巢。敢怒不敢言,上月新聞部員工自組十六人「屈機團隊」,參與《撳錢》遊戲,誓言「要喺度攞番自己嗰份!」成功「撳」得三千多元,並拍照放上社 交網站facebook,惹來高層張志剛不悅,發出內部指示禁止在facebook放新聞部照片,或討論對工作的不滿,否則會被上司「接見」。 資料顯示,現客戶人數約一百萬的now,去年中期業績轉虧為盈,除稅及特殊項目(EBITDA)賺四千三百萬元。首嘗甜頭的李澤楷心急執靚盤數谷上市,怎知弄至怨氣沖天,隨時得不償失。 |
|
||||||
聯發科宣布購併無線網路晶片廠雷 凌,被視為是蔡明介突破營運低潮的一記高招。除了購併外,蔡明介還有什麼可以讓聯發科「重返榮耀」的錦囊妙計? 撰文‧楊方儒 在 聯發科股價瀕臨失守三百元關卡之際,三月十六日,董事長蔡明介拍板定案購併雷凌科技,為股價吹起反攻號角。這是台灣IC設計業有史以來最大的購併案!一股 聯發科換三‧一五股雷凌,購併金額超過一八二億元,頓時震驚了全球同行與投資圈。 雷凌是無線區域網路(WiFi)晶片本土天王。在全球IC 設計戰場上,領先雷凌的,只有兩個美國大兵:創銳訊(Atheros)與博通(Broadcom)。 首部曲:併雷凌 突 破3G晶片落後對手困境七、八年來,WiFi已經滲透至全世界的咖啡廳、你我的辦公室與家中,台灣製造的WiFi終端產品,包括基地台與無線網卡,全球市 占率超過九○%,創下另一個世界第一的佳績! 但鮮為人知的是,終端產品裡頭的核心晶片,一直是美國IC設計公司的天下,過去十年來,有超過 三十家台灣IC設計公司陸續看上WiFi晶片的高成長性,一個接著一個投入資金,卻都跨不過高技術門檻,加上創銳訊與博通的兩邊夾殺,雷凌成了洗牌戰局 後,台灣極少數的倖存者。 雷凌董事長高榮智,先前在美國碰到創銳訊前總裁暨執行長巴拉特(Craig Barratt),兩人一坐下來,巴拉特直言說:「雷凌真是令我戒慎恐懼的對手!」關鍵在於,雷凌的研發實力,早就能跟創銳訊平起平坐了!在802.11 無線技術世代演進中,從早期的a/g規格到現在當紅的n,雷凌一步步都走得穩健。 在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高通(Qualcomm)收購創 銳訊後,雷凌面臨強度更高的世界級競爭。 雷凌在去年合併誠致科技,雙方正研發擁有WiFi與xDSL功能、也就是無線與有線寬頻合而為一的 系統單晶片。如今雷凌嫁入聯發科,未來山寨機基頻晶片極可能整合無線寬頻上網功能,抓緊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趨勢。 這正是蔡明介的拿手 好戲:更多功能、更完整的晶片解決方案,解決客戶更多的困擾! 在手機晶片上,高通與聯發科長期的競合關係,讓蔡明介不得不深思,整合 WiFi功能的必要性。購併雷凌,等於是聯發科突破3G手機晶片進度落後對手困境,迂迴前進的一記反擊。因為預計未來五年,WiFi年成長率都在二○%以 上,各種手持式產品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掌上遊戲機,甚至是電視遊樂器、數位電視都會廣泛內建WiFi晶片,這將是聯發科合併雷 凌之後,下一波的成長契機。 二部曲:拚展訊 大打割喉戰搶回市占龍頭 透過併購雷 凌,聯發科把觸角伸進了一個高成長領域。對蔡明介而言,這還不夠,併購雷凌頂多只是為聯發科產品線多元化找到「中期」的處方。「短期」內,聯發科必須在山 寨機市場給對手迎頭痛擊,才能有效挽回投資人的信心。 蔡明介一直奉為圭臬的「破壞式創新」理論是:小公司提供更低價格、更高品質的產品,顛 覆原有由大公司把持的市場競爭格局。 但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們沒有聽到聯發科再去破壞了誰的市場。反倒是後起之秀展訊與晨星破壞了聯發科的 市場與獲利。 過去展訊追著聯發科的晶片報價,現在反過來,聯發科也追著展訊的報價。展訊內部傳出,今年第二季將是「生死關頭」,每個人都要 進入紅色警戒狀態。因為聯發科將以現有出貨規模優勢,不惜血本,把搶回市占率作為第一優先。 聯發科自從成立以來,年年都是獲利績優生,毛利 率總是挺在五○%以上,也三度贏來股王的大位。一個假想是,聯發科將毛利率設在四○%,會不會比較健康?這或許也是蔡明介正在思考的問題。 然 而,讓聯發科重返榮耀,短、中期策略還不夠,而是需要一個格局更大的長期策略擘畫! 三部曲:進中國 「中國矽 谷」武漢拉攏投資中國湖北當地政府傳出,聯發科已經確定在武漢投資。事實上,中國各省高新技術區早就積極拉攏聯發科,但以武漢提供的條件最好。聯發科得到 的用地條件,即廣達六十四公頃,將來建起辦公大樓後,最多可容納八千人。 這八千名研發大軍,如果能迅速入列,比起如今新竹的五千名員工,聯 發科的營運重心勢必傾斜。但針對聯發科在武漢的投資進度,經過書面求證、一個月的等待後,聯發科迄今沒有做出官方回應。 可想見的是,武漢將 成為「中國矽谷」。除了有中芯國際的晶圓代工廠,聯發科等上游IC設計公司的投入,將帶動產業群聚效應。尤其是武漢大學等重點學府,未來可望提供源源不斷 的研發人才。 這樣的過程,相信是中國中央與省級政府樂見的。畢竟從十一五規畫以來,中國發展半導體行業的兩個五年,至今成績還是不及格。中 國如今有四、五百家IC設計公司,但是全部加總起來的營業額,還比不上台灣的一家聯發科。 中國半導體業者有不能輸的迫切感。因為中國每年自 海外進口的半導體晶片,高達市場的八○%。這麼龐大的進口金額,甚至比石油還要高。 可以想見的是,中國仍是半導體的肥沃之地,聯發科會不會 成為這塊土壤上的領頭羊?武漢又能否複製新竹經驗,成為中國IC設計產業發展的沃土?蔡明介下一步怎麼走將動見觀瞻。 |
|
||||||
五月二十九日中午,財政部長劉憶如宣布請辭,消息一傳開,股市如虎添翼,終場大漲二百零六點,上演「慶祝行情」。 劉憶如以與藍營立委「理念不合」理由請辭,為她兩個月來,力拚證所稅闖關的努力,畫下句點。因為,藍委所提的證所稅修正版本「根本不是證所稅,而是證交稅,和她規畫的版本,差太多了,」劉憶如一位學界好友說。 永遠別再提證所稅!這次不過,以後沒人敢推 劉憶如請辭,代表「台灣永遠不要再提證所稅了!」這位好友學者說,因為,今年股市欠佳,明年課稅,多數投資人可能因為虧損而退稅,實施證所稅衝擊最小,是最佳時點,但,「這次過不了,以後沒有一位財政部長敢提證所稅了,」這位學界好友說。 馬政府要達到公平正義的「稅改列車」,一啟動即大踢鐵板,代表公平正義第一步的證所稅,被修成「原地踏步」的證交稅,台灣兩大資本利得:不動產、股票,是 造成貧富差距的最大原因,如今證所稅形同陣亡,接下來,「不動產」能否按照實價課稅,是新任財長上任後,第一個要面對的難題,也是檢視馬政府,能否守住公 平正義防線的最後指標。 換不動產交易稅上場!賦稅不改,貧富差距無解 事實上,藍、綠陣營人士均心知肚明,要改善貧富差距,最關鍵的是課徵「不動產交易所得稅」,但是,大家不敢觸碰不動產的最大理由:不動產業是兩黨最大政治獻金的來源。 稅改大炮、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巨威認為,證券市場受國際市場影響,有漲有跌、有賺有虧,大家機會均等;但不動產不同,台灣地小人稠,不動產的價格幾乎一路 往上。他曾經在財政健全小組成立前,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如果真要放棄某個資本利得稅,證所稅應該先放棄,不動產交易所得稅應該要上路。 不動產是造成台灣貧富差距擴大的重要推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曾在一篇文章中,舉一位企業界朋友的例子說明,該友人在南部某都會中心區,買了一戶「豪宅」,一坪二十多萬元,友人在台北市也有一棟住宅,市價一坪兩百多萬元,是南部「豪宅」的十倍。 朱雲鵬認為,如果有人在二十年前,分別在這兩地置產,當時價差沒有太大,但二十年後的今天,就有天壤之別。 但是,這十倍的差距,並不是購屋者個人努力而來,而是社會進步、公共資源的投入而來,因此,對享受不動產漲價的非自用所有人,必須課稅,代表對社會的回饋,這就是漲價歸公的精神。 現行財產稅率偏低!造成養地、養房風氣盛行 不動產稅負分兩種:一、財產稅,包括每年要繳交的地價稅和房屋稅,這是持有成本。以台北市仁愛帝寶曾經拍賣的一棟房屋為例,拍賣價格為二億八千萬元,按各 國的稅率,非自用者的財產稅為一%左右,即該棟豪宅每年應繳納的房屋稅加地價稅,應為二百八十萬元。但依照目前的稅率,一年繳不到二十萬元,付該社區四個 月的管理費都不夠。 不動產持有成本偏低,造成台灣都會區養地、養房風氣盛行,投資精華地區的不動產,只要買進,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可坐享豐厚的資本利得。 公告與市價差很大!資本利得照賺,稅卻免繳 二、交易所得稅,即買賣價差,為不動產交易所得,屬於資本利得稅。這部分最大的問題是,公告現值與市價差距過大,造成交易成本極低,投資客將不動產當股票炒作,短線進出,不動產增值的資本利得,課不到稅。 以信義計畫區豪宅為例,一間一百三十坪的房子,土地公告現值為二千六百多萬元,房屋評定現值為九百多萬元,合計官方認定的價格為三千五百多萬元,但依據房仲最新成交價格,市價高達二億三千萬元,市價是官價的六.六倍。 財政部宣稱,今年就要實施不動產實價登錄,未來將逐年調高公告現值,拉近與市價的距離,但是,如果等到實價登錄完畢後,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再上路,「那可能要再等二十年了,」一位立委指出,因此,可針對一、兩年內買賣不動產,先依實價課稅,隨後再逐步擴大。 然而,為避免傷及無辜,公告現值與市價的差距,必須有「日出」條款,即預告未來幾年內,逐年緩步將公告現值調高到市價水準,避免前手持有時間內的漲幅,由後手承擔的不公平結果。 證所稅、不動產實價課稅是稅改雙引擎,如今拚命推動證所稅復徵的劉憶如請辭,代表一部引擎即將熄火、壽終正寢;另一部引擎,也是最重要的引擎,應立刻啟 動。不動產實價課稅如何啟動、何時啟動,就看下任部長的勇氣、智慧和魄力,而這部稅改列車究竟走不走得下去,也考驗馬政府對抗利益團體的決心。 |
| ||||||
第一排景觀、每年有多達二百七十多種水鳥在這裡過境或過冬,不必出門,站在落地窗就可以賞鳥……,這樣的訴求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會心動;但如果這樣的美景,需要緊鄰國家級的重要溼地,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龍鑾潭緊鄰著墾丁國家公園,是南部最大的候鳥棲息地,南台灣最重要的一片肺葉。到這裡賞鳥的遊客很難想到,潭面東岸一大片平地,已被永豐棧集團看上,預定投資三十億元,打造全台唯一緊鄰國家重要溼地旁,「潭面第一排」就可賞水鳥的國際級生態度假觀光飯店,這個開發案,正面臨籌設許可「最後一關」的審查。 九十八年六月,永豐棧拿到觀光局推薦函之後,進入到屏東縣政府非都市計畫開發計畫審查委員會,永豐棧打算在這裡蓋一間占地約八.○二公頃,一百八十三個房間、三十二間Villa的全台唯一水鳥生態飯店。 但因為飯店環境區位緊鄰龍鑾潭,在審查委員一再質疑下,頻頻觸礁,由於開發地區的土地還未從農地變更為可蓋飯店的都市用地,因此至今都還沒拿到籌設與開發許可。 今年四月永豐棧再度提出第六次開發計畫書,從厚重的計畫書中看到,前次(第五次)審議會參加的委員八成都對開發案有意見,案子遲遲過不了審議委員那一關。 但這個開發案審議委員會的組成成員,在今年年中出現大換血,多位委員都沒接到續聘通知,新任委員最近已經到任,接著第六次的審查會即將在近期召開。 這個案子,為何需要六度闖關,其中存在什麼樣的爭議? 爭議一:許可未過,就掀炒地歪風 案子還沒拿到開發許可,但附近一帶農地,已經以舉辦熱氣球活動為由,搶先一步暗地進行整地。《商業周刊》記者與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站在距離永豐棧墾丁度假飯店預定地旁不到一百公尺處,遠遠望去屬於開發案旁一帶的農地已經被填平,農地上不斷有推、壓土機來來回回的把從其他地方運送過來的填土給壓平。洪輝祥說,這些農地都沒有經過土地變更就先整地,已經違反《農業發展條例》以及《非都市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你們是要來看土地的嗎?」跟上來的民眾問著。緊接著這位民眾比著右前方一大片地說:「那有三甲地最近賣了,左前方也被高雄的金主買了,你們如果要買動作要快,因為有飯店的開發案要過了,到時候大家都不想賣,你想買也買不到啦!」 根據當地民眾說法,這裡原本一甲三百萬元的農地,現在已經喊到上千萬元。為何台灣最南端的土地可以一下子大漲?「若飯店的案子過,旁邊其他的土地也一樣可以開發,農地即將變建地,當然先炒再說。」一位熟悉土地仲介買賣的不動產經理人說。 龍鑾潭西岸以及潭本身都屬於國家公園範圍內,不得任意開發,東岸雖然不屬於國家公園範圍,但因為地勢低、沼澤遍布、微生物豐富,是農委會認定相當優良的國家一級農地。 但目前龍鑾潭東岸的土地,大部分已被財團或金主相中或買下,接下來勢必面對開發角力的宿命,而永豐棧就是東岸開發的第一個指標性案例。 一旦永豐棧的案子過,一連串土地變更開發案子勢必接踵而來,等於宣告「龍鑾潭將死」曾經擔任國家公園計畫委員、長期關心國內溼地環境的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凌說。 爭議二:政策矛盾,中央地方互踩 其實為了維護國家重要溼地的生態多樣性,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這幾年來相當的用心,以賞鳥為例,民眾想進入到西岸賞鳥,必須先將車子停在外頭停車場,再徒步穿越大約兩公里的樹林小徑才能進到賞鳥亭,怕的就是會驚動到對於環境相當敏感的季節水鳥跟候鳥。 「但西岸這樣的用心維護,東岸竟然可以把飯店就大剌剌的蓋在面潭第一排,這簡直荒謬至極,」墾管處技士蔡乙榮說。對於屏東縣政府一直想開發龍鑾潭以東這塊地,蔡乙榮覺得「很無奈」。 蔡乙榮在墾丁住了四十多年,有墾丁鳥類守護者之稱,一直到現在,他每日清晨五點起床到社頂公園「數鷹」,假日也會帶著一大群年輕朋友賞候鳥,甚至會為前來龍鑾潭賞鳥的小朋友們進行鳥類生態解說,長久以來他記錄著恆春一帶鳥類生態,當地找不到第二個比蔡乙榮更懂鳥類的專家。 過去龍鑾潭是可以捕魚的,但是國家公園成立後,為了維護溼地完整不被破壞,墾管處用人民的納稅錢從水利會手中把魚權買回來。經過多年維護與努力,現在終於看到成果,根據墾管處調查,龍鑾潭的鳥類已從二十多年前的一百多種增到今天的二百七十多種。 然而生態復育腳步蹣跚,但另一端開發之手已經忍不住伸進來準備大興土木。「如果東岸真的可以蓋飯店,那墾管處二十多年來在龍鑾潭周遭投入的心血都將全部付之一炬,」蔡乙榮說。 蔡乙榮的憂心並非空穴來風。過去二十多年來他長期記錄著高雄澄清湖(大貝湖)以及龍鑾潭水鳥的變化,他很清楚的知道當年澄清湖是怎麼從「南部候鳥最重要棲息地」演變到現在「一隻雁鴨都不願意來」的一頁滄桑史。 根據蔡乙榮紀錄,七十四年高雄鳥會在澄清湖舉辦第一屆「大貝湖水鴨觀賞季」時,還有上千隻水鴨,但是十年後(八十三年起),澄清湖水鴨從千餘隻減少到只剩下零星幾隻,種類則只剩下一種,「觀賞季」辦不起來只好改為「生態季」。 而導致澄清湖水鴨數量及種類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就是,棲息地的破壞、覓食地的消失及水公司缺乏保育觀念。過去二十年來,澄清湖周圍建築物、高樓大廈一棟棟的蓋起來,大家都想要搶占「水岸第一排」的想法,讓澄清湖水不再清澈,鳥也不再來,南部重要雁鴨度冬地的稱號成為歷史。 與澄清湖的對照組就是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龍鑾潭。蔡乙榮說,在七十四年以前龍鑾潭度冬的雁鴨數量不到千隻,但經過了十幾年,到了八十六年,每年都有上千隻的雁鴨在這裡度冬,而且種類都在十種以上,雁鴨數量及種類仍持續在增加。 當年因為澄清湖的過度開發,破壞雁鴨的棲息地,讓過冬的雁鴨全部都飛到龍鑾潭來,目前的龍鑾潭,鳥類多樣性、生態系相當完整,已是南部最重要的雁鴨度冬地。說到這裡蔡乙榮話鋒一轉,「如果沒顧好,過去澄清湖的悲劇,很快的就會在龍鑾潭上演」。 爭議三:破壞滯洪功能,恆春恐淹水 但是龍鑾潭東岸的土地開發,只會影響到鳥類?對當地居民公共利益、居家安全不會造成影響? 整個恆春半島的出海口,就在海生館一帶,而龍鑾潭以及周邊的土地,就是恆春半島最低的地方, 「龍鑾潭是恆春半島一帶最重要的滯洪池。」屏東科技大學葉一隆教授說。他說,龍鑾潭溼地就像海綿,先吸收地上多餘的水儲洪,之後再慢慢把地面多餘的水排到大海,既能調節水量、補充地下水,又能減輕當地的洪害。 換句話說,龍鑾潭除了是水鳥的最愛,對於減輕恆春地區的洪害也是功不可沒。但這幾年龍鑾潭「滯洪池」的功能逐漸在退化當中,因為東岸的土地已經大量被填起。 蔡乙榮就說,這幾年龍鑾潭東側溼地陸續有一大片農地遭到以大量土方填平、墊高,大量土方填入農地,已經直接毀了農地及季節性調節恆春縱谷平原地表逕流的滯洪功能。 根據統計,過去幾年南瑪都颱風、莫拉克颱風,因從各地流過來的水一下子宣洩不及,造成整個台二六線沿線大淹水,去年天秤颱風,恆春創下百年最大雨量,龍鑾潭周邊及恆春一帶再度淹水,「龍鑾潭東岸的民宅全部淹水,水深約有一公尺,水甚至都已經漫流到恆春鎮上了。」洪輝祥說。 「但現在一大片一大片的溼地、農地陸續被填土永遠的改變,恆春縱谷平原的滯洪區持續的減少,未來東岸若蓋飯店,土地只會越墊越高,但水不會消失,只會往其他地方跑,到時候飯店蓋起來,淹水的地方就會變成是恆春街上的一般居民。」對於恆春一帶、地質、水文相當有研究的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提出警告,且飯店基地距離恆春斷層很近,由於恆春斷層是活斷層,陳文山提醒這一帶恐會發生規模七.一級的大地震。 度假村開發案影響到龍鑾潭溼地,影響到恆春地區滯洪,甚至位於核三以及斷層地帶卻不用環評,這點在過去數次審議會中,不斷有委員提出質疑。 爭議四:開發免環評,難服眾 屏東縣政府特別在七月二十二日,找來中央的觀光局、環保署官員及該案的審議委員,在縣府召開行政會議,進一步釐清「永豐棧墾丁度假村到底需不需要環評。」但根據了解,當天會議後中央與地方初步定調是「此案不需要環評」。 不過根據九十八年十二月修正通過《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三十一條,位於國家重要溼地,或開發基地邊界與溼地邊界之直線距離五百公尺內,就須進行環評,因此林子凌表示,以龍鑾潭開發案的位置來看,若免環評,簡直是悠活案翻版,顯示中央、地方都在放水。 對於環保人士的說法,永豐棧經理陳育琳表示,這個案子是九十八年六月送審,當時觀光局告知非都市計畫範圍內農牧用地規定十公頃以上才須環評,並送屏東縣府審查,法令更改是在送件審查之後,所以免環評是一切依法,且在一○一年八月十三日第四次審查會,也已再次確認不用環評。 環評主管機關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葉俊宏處長則認為,業者是九十八年六月向交通部觀光局進行興辦事業計畫土地變更等事項,開始審查程序,後來雖然環評法子法修正,但依新舊法令交替過程中,以有利當事人的「從優、從寬」原則,此案應可免環評。 不過熟悉環評及相關法令的律師詹順貴則質疑,永豐棧墾丁度假村拿到的僅是觀光局的同意推薦函,到現在都還沒有拿到同意籌設及營運許可,「難道推薦就等於許可」?以「程序從新、實質從優」原則,現在整個開發案的行政程序都還沒走完,詹順貴認為,環評主管機關環保署,應該從嚴認定「需不需要環評」的時間點,而不是輕易的就拿「同意推薦」讓業者過關。 但陳育琳強調,這是私人土地的合法開發權益,且他們一切照規定來,甚至做了環境監測,就是擔心影響到附近生態。幾次的審議都在需不需要環評上打轉,讓他們很困擾。 兩造之間的說法,顯示這一場「維護全民賞鳥勝地」與「私人水鳥度假飯店」之間的戰爭,不會那麼輕易平息、落幕。究竟是保護水鳥和國家級溼地優先,還是開發第一排景觀讓人們休憩娛樂重要,環保署、屏東縣政府之間的拿捏,將會影響重要環境資源的保護原則該如何走下去。 【延伸閱讀】開發龍鑾潭3疑慮! 1、滯洪功能重要,開發影響民生 龍鑾潭一帶,是屏東恆春地區最重要的滯洪池,一旦周邊大舉開發填土,恐造成恆春市區淹水。 2、地處敏感區位,開發影響生態 飯店基地緊鄰龍鑾潭溼地,此處鳥類、植物等生物豐富多樣,鳥類約275種,爬蟲類約17種,其中還包括保育類的食蛇龜。 3、臨近危險地帶,開發影響安全 緊鄰恆春斷層(不到100公尺),且距離核3廠不到2公里。 註:此圖淹水區域為南瑪都颱風淹水範圍資料來源:永豐棧墾丁渡假酒店開發計畫書 |
| ||||||
他的良心,為何比小小的芝麻還小,還黑? 富味鄉事件給了很多人極大的衝擊,為什麼,一個經過二十六個國家肯定的優良商人陳文南,幾乎所有桂冠戴在頭上,卻還要鋌而走險?而且,一夕崩盤後,還一再用謊言掩飾,最終一一被拆穿。 謊言的代價值多少?三十億元。 三十億元,這是富味鄉在產品中摻入棉籽油、股價蒸發與主管機關開罰,至少要付出的金額,還不包括商譽損失、消費者退貨,以及投資人可能求償的金額。 一個大謊騙了二十六國頂級餐廳,鼎泰豐、全聚德都受害 這個謊言,不只騙了台灣人,還欺瞞了二十六個國家的民眾,就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都名列受害名單。因為,根據富味鄉內部所提供的一份中國主要客戶名單中,包括台資的鼎泰豐、一茶一坐,以及四海遊龍;大陸一線的金牌餐廳海底撈、全聚德、小肥羊、俏江南……等等,都曾經是富味鄉的客戶。 二○○九年,富味鄉董事長陳文南,還受中國官方邀請,擔任芝麻油制定國家標準的起草者。「兩個專家、四個廠商,我們是唯一台商,制定中國調和芝麻香油標準。」這些話是一年前,陳文南在上興櫃後接受本刊訪問時的自豪之語,他還曾經說:「我們上一次週年慶,就希望富味鄉成為百年企業。」 陳文南認知到「三成的人會在意價格,七成的人在意的是品質,」所以他可以親自遠赴非洲去找芝麻;為了滿足金字塔頂端的客戶,更是分成六級的芝麻油,宣稱把麻油當紅酒在賣;甚至仿效香水品牌成立聞香部隊,一一從不同的香味中,照顧到消費者的口味,「我們從紅海中去割出藍海市場。我們有所堅持,去堅持品質和價格。」 這麼多知名客戶捧場,來自於對富味鄉品牌的信任,在中國如此,在台灣更是如此。 富味鄉在台灣,前前後後拿下了十二個獎項,二○○○年之後,更幾乎是年年得獎。社會最好的資源給了陳文南,而他卻一連用了多個謊言,把他二代釀油五十年的美好江山,在短短三天全都砸在地上,碎了。 我們一路追,九十六個小時,從十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四日;我們親赴三大現場,直擊並還原富味鄉從否認油品摻雜棉籽油,到自首承認作假的過程;以及陳文南在事發後,獨家接受《商業周刊》訪問的告白。 說謊現場一:十月二十一日櫃檯買賣中心、彰化芳苑工廠。 衛生福利部上午證實,富味鄉是國內棉籽油進口大宗,約占六成。消息一出,股價旋即從七十九元掉到六十五元,跌幅一八%。 陳文南當時人在非洲視察。下午緊急由任職二十五年的副總經理兼發言人林秀蓉,大動作到櫃買中心召開記者會。會中,林秀蓉笑容滿面拿著聲明函、出口報表、試驗報告,信誓旦旦的說:「棉籽油油品全部外銷!」 林秀蓉解釋:「三年共進口五千八百二十八噸,其中出口量占三千八百八十一噸,加上精煉過程中一五%的損耗,庫存量約一千二百六十二噸;出口國家包括新加坡、香港、澳洲和菲律賓……」 駐守在彰化工廠的常務董事、也是陳文南的三弟陳瑞禮說:「棉籽油精煉後,成本與沙拉油不相上下,公司不可能用來摻混其他油品。」 說謊現場二:十月二十二日,富味鄉新北市五股總公司。 上午富味鄉舉行記者會,表示含棉籽油的產品,僅外銷香港、新加坡等國。晚上,陳文南班機抵台。 彰化縣衛生局全面稽查富味鄉二十五項產品,進行棉酚檢驗,並持續要求富味鄉提供棉籽油最近三年進出口數字,富味鄉仍未提供。 說謊現場三:十月二十四日,彰化芳苑工廠、彰化地檢署、彰化衛生局。 早上,彰化衛生局挑明說,再不提供正確棉籽油進出口數字,就要找檢調系統來查,這下子公司才驚覺問題大條。下午五點,衛生局接獲富味鄉經理劉兆華電話,坦承之前給的棉籽油進出口資料錯誤,摻有棉籽油的產品有部分內銷;晚上,陳文南到新北市衛生局說明,坦承有內銷。 陳文南一天兩次跑新北地檢署,下午三點到櫃買中心開記者會,為過去三天的謊言圓謊。然而,在彰化地檢署進工廠蒐集資料後,竟發現三款強調百分百的芝麻油,摻入五%至三○%的低價黃麻油,還混入玉米胚芽,企圖讓芝麻油看似更黑,得以賣高價。 當富味鄉編織每段謊言,其興櫃掛牌的股價與成交量,也不斷隨之跳動著。 十月二十一日,衛福部證實另一家進口棉籽油的公司是富味鄉時,當天爆出一千五百九十六張成交量,股價下跌一八%,第二天,隨著公司否認,股價迅速反彈五.五%,成交量達一千二百六十九張,股市老手趁著危機入市,想撿便宜貨。 開心不到二十四小時,十月二十三日承認造假,第二天股價狂瀉,十月二十八日股價跌落三十六元,跌了快五五%,更跌破承銷價,未見止跌跡象。 算起來,「富味鄉事件」約有七億元的資金住進套房。昔日明日之星,如今成了人人喊賣的股票。 當地人常稱彰化縣有兩個鄉,一個是芳苑鄉,另一個就是富味鄉,富味鄉在當地人心中的分量與信賴,由此可見。我們在現場,領會了陳文南家族的發跡,卻又在短短幾天樓起樓塌,大好前景斷送在謊言中。 常常載著客人往來高鐵站、台鐵站到富味鄉的計程車司機小陳,一樣「中彈」。「我阿姑的兒子、媳婦都在富味鄉裡面上班,我都請他用員工價賣給我,我們彰化人都吃他的油,現在怎麼辦?」小陳嘆了一口氣說。「他們工廠開這麼大、賺這麼多錢,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小陳不解的說。 陳文南在一次媒體訪問時提到父親,他剛接手家裡生意時,有一次得意的買了一批花生回來搾油,成本比平常低一○%,他父親在手上拈了一下,就叫他整批倒掉,說這樣的花生有問題。陳文南的描述無非要凸顯父親的傳家是用誠實、信用做為立家之本,為何卻將這最可貴的資產拋在一旁? 一位在富味鄉附近賣手工芝麻油、花生油的業者說,「富味鄉家親戚賣的早餐,用的是富味鄉的油,自己吃的油是跑來跟我們買的。」連自家人都不敢吃,卻賣給其他人吃,可以想見良心已經麻痺,而這正是內行人才懂得的門道。然而有更多不知道內情的消費者,是富味鄉產品的死忠粉絲,以比同業還高出二到三成的價格,大力買進富味鄉產品,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也曾對富味鄉產品深信不疑。 當潘朵拉的盒子被掀開,一個個謊言,逐一被識破、揭穿,連三十年股市投資經驗的老手也被騙。 「富味鄉股價跌這麼多,可以進場布局,危機入市才會賺到錢,」說這話的,是一位在股市翻滾三十年的投資老手,他在十月二十二日,信心十足的對身旁友人說。「你看,富味鄉在芝麻產品領域等於是壟斷嘛,國內市占率差不多八成,還有誰比他厲害,每股獲利三元耶。這家產品賣的東西都很貴,我都吃他們家的產品,公司不會有問題啦。公司都出來說沒問題,不用擔心。」 喊著要危機入市的股市老手,不到二十四個小時,富味鄉承認作假,直接賞了他一巴掌。 市場壟斷、產品高價,與逐年攀升的毛利率、淨利率與每股獲利,這是投資老手最喜歡的題材,代表公司股價還會往前衝。不少公司都懂得投其所好,編織投資人喜歡的題材。只是數字的背後,卻是公司已布局五年,連老手都難逃的超完美陷阱。 三張表,讓富味鄉在股票上的布局現形。 第一張表,損益表。從二○一○年到二○一一年,一年間,富味鄉的非合併報表的毛利率從一一.八八%,一路攀升到一四.八四%,多了約三個百分點;淨利率上升的速度更快,則從三.七六%,直接跳到九.二三%,超過五個百分點。每股稅後獲利更從一.六一元,站上三.一七元。 食品公司,除非遇到原料價格大跌或產品價格大漲,或是新產能大量開出,否則不容易出現跳躍式的成長。回頭來看,這一年,富味鄉開始進口棉籽油,低價的棉籽油取代了相對高價的大豆油,偷天換日的手法,讓富味鄉的獲利登梯。 第二張表,主要進銷貨客戶名單。二○一○年富味鄉生產產品使用的原料向FULL GAINING、SERENE STAR與GLOBAL AGRO三家購買,占了當年度的原料進貨比重近三八%。二○一一年,富味鄉的原料集中向CARGILL公司購買,比重約一七%。CARGILL就是陳文南口中的美國嘉吉澳洲公司,棉籽油就是向這家公司購買的。 為了穩定料源,大部分公司不會隨意更改原料採購策略,富味鄉大膽改變的背後,就是買進不該在計畫內的油品。 第三張表,從業員工人數表。即將滿三十歲的富味鄉,員工平均服務年資只有五年八個月,員工流動率太高?其實不然,富味鄉在二○○九年曾結清所有員工年資,二○一○年開始重新聘用。這一個動作,大幅降低帳上退休金提列金額,減輕財務報表上的負擔,有美化帳面作用。 這三張表,拆解出富味鄉讓獲利跳升的關鍵,與美化帳面的功夫。令人好奇,富味鄉為什麼選在二○一一年動手腳、進口棉籽油? 富味鄉經理劉兆華跟彰化衛生局說,棉籽油零進口關稅與耐炸特性,可降低成本和提高銷售率。實際上,則是攸關股票掛牌高低的關鍵。 原來,輔導券商在公司股票掛牌前,會依過去的每股獲利,評估合理的上市價。富味鄉每股獲利站上三元,每股掛牌價的價差可高達二十元,以富味鄉六億元股本計算,一差就差了十二億元,再怎麼樣,也要把獲利拱上去。 數字漂亮還不夠,要讓投資人青睞,才會進場買股票,還要有極富想像空間的題材才行。 富味鄉搭上政府鼓勵發展生技產業政策,在二○○八年成立富味鄉生技公司,找來長年合作的台大教授、素有油脂業界泰斗之稱的李敏雄主持,要把芝麻的應用,從餐桌上的配菜,晉升為保健食品。這個策略,富味鄉立即甩開同業的經營高度,從食品橫跨到生技產業,還讓產品價格翻轉數倍。 這一切都依陳文南的規畫進行,支持他往前的,是亡父未竟的心願。「二十幾年前,台灣股票蓬勃,我父親也曾心動,但那時我們條件差太多,也想跟別人合併去上市,」他在接受本刊訪談時說。 父親的心願,如同一顆種子深植在陳文南的心中,但卻找不到方法,讓他長大。 往企業化邁進的路上,陳文南也想藉由得到磐石獎,來證明自己的能耐,信心滿滿卻鎩羽而歸。 這一個失敗,給陳文南很大的衝擊,那時他才意識到,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那時痛下決心,非拿到不可。」五年後,如願以償,但提起這一段,陳文南仍刻骨銘心。 接著,就往下一個目標IPO(首次公開募股)前進,很順利的,在二○一二年十一月,股票在興櫃市場以每股三十六元登錄,陳文南終於對父親有交代了,公司的市值從六億元,跳升到二十一億七千萬元,若以掛牌後最高價計算,市值一度高達五十億元。一個工專沒念完就被迫繼承家業的陳文南,從股價上證明了自己的能耐。 根據陳文南的規畫,接下來,要把芝麻的種植區從非洲擴大到緬甸,把富味鄉的芝麻在全球的版圖進一步擴大。雖然做的是芝麻的事業,但他的心,卻如獅子般的霸氣。 只是喜悅維持沒有多久,股票掛牌還不到一年,摻油事件就爆發,陳文南瞬間從天堂掉落到地獄。 外人很難理解,富味鄉已經做到台灣最大,一切榮耀如同皇袍披在身上,為何還要鋌而走險造假?陳文南究竟是怎麼想的? 十月二十四日,當陳文南從地檢署偵訊回家後,記者終於跟他通上電話,獨家採訪到他。短短的十五分鐘,他談的不多,卻也窺知他的盤算。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星期一人在哪裡?發言人第一時間到櫃買中心開記者會說明,全部棉籽油都外銷,且信誓旦旦拿出數據,你不知道嗎? 陳文南答(以下簡稱答):人正在非洲,知道發言人到證交所的事情,但因有時差,對詳細內容不清楚,他們把資料蒐集一下,就過去說明了。 問:星期三(十月二十三日)出包了,案情急轉直下,紙包不住火才出來承認嗎? 答:(沉默),原因很多,也有同業中傷,這社會好人太少…… 問:發言人信誓旦旦說,全部外銷,沒有內銷,你不知道嗎? 答:她這樣說?我不知道,但這是公司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處理不好。她在公司這麼多年,為公司處理事情,我也不能怪她。(繼續沉默,對比電話中傳來的電視台新聞,顯得格外大聲) 問:確定,因為現場我們都有錄音。但現在大家都覺得你們是騙子,你們要怎麼解決? 答:已經盡力在處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問:還是希望見面聊聊,畢竟是你三十年心血。 答:明天(十月二十五日)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過兩天吧!(掛上電話) 摻油事件,並未隨著陳文南將電話掛上而結束,包括消費者賠付、發布不實資訊投資人求償,產品標示不清、摻偽等風暴正陸續席捲而來,更嚴重的是,股票將無法如原訂計畫上櫃。 過去,我們常問,芝麻大的事,有這麼重要?富味鄉事件給我們的教訓,一粒芝麻,別小看它! 【延伸閱讀】拗了3天才認錯,毀掉26年榮譽5大謊言,越描越黑 謊言1 6成棉籽油全部出口? 10/21發言人林秀蓉澄清,「全部外銷,且出口國包括新加坡、香港等地。」駐守彰化工廠的常務董事陳瑞禮也表示:「該公司不可能用來摻混其他油品。」事實:進出口數字造假10/23,彰化芳苑工廠經理劉兆華坦承,精煉棉籽油僅2到3成外銷,其餘內銷 謊言2 精煉過程耗損達15%?10/22林秀蓉又拿出進出口數據比對,其中交代15%為精煉過程中的損耗率事實:掩蓋內銷使用量比率精煉損耗率僅3%,企圖掩蓋內銷使用量比率 謊言3 認錯仍稱:純屬疏失10/23日晚,陳文南到新北衛生局坦承棉籽油品有內銷,10/24日在記者會上說:「純屬內部嚴重疏失」事實:發言人等高層皆非生手林秀蓉等高層是元老員工,不太可能說錯內外銷數字與出口國家 謊言4黑麻油純度100%?10/24富味鄉強調百分百黑麻油事實:混油至少5年彰檢查出3款「百分百芝麻油」,分別混入5%到3成不等比率黃麻油,同時加入玉米胚芽,企圖炒黑套色。常務董事陳瑞禮坦承,民國98年就開始混油 謊言5 沒有球員兼裁判?10/25身兼富味鄉研究總監及監察人李敏雄,否認球員兼裁判,大呼:「問心無愧」事實:研發兼顧問沒避嫌李敏雄5年前擔任顧問,去年負責富味鄉生技公司研發;今年7月接任富味鄉香港子公司代表人,謊言不攻而破 12項大獎,一夕落漆 1987年 中華民國創新產品獎1994年芝麻香油獲優良食品評鑑金牌獎2001年芝麻麵包醬等產品獲國家品質保證商品金像獎2002年獲北縣工業會91年度創新研發績優中小企業出類拔萃獎2005年獲北縣進出口公會94年度出進口業績優異成果非凡獎2006年獲北縣進出口公會95年度出進口實績優良績效卓越獎2007年獲北縣商業會第61屆優良商號獎2009年獲北縣進出口公會98年度出進口實績優良效績彪炳獎2010年獲第19屆國家磐石獎卓越中小企業2010年獲第64屆金商獎優良商人2011年獲新北市進出口公會100年度進出口實績優良懋績永銘獎2013年獲新北市進出口公會101年度進出口實績優良出類拔萃獎 整理:黃亞琪、蕭勝鴻 |
從上市到全面終止,霸王集團(01338.HK)的涼茶業務僅僅維持了不到4年時間。在最輝煌的2011年,霸王涼茶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佔霸王集團總收入的18.8%,成為集團第二大業務,並有望實現霸王集團「洗髮水+涼茶」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佈局。
但是,在霸王涼茶上市的同一年,霸王集團遭遇「二噁烷」事件,業績急轉直下,2010年營業額由2009年的17.56億元降至14.75億元。需要主業「輸血」的涼茶業務因此未能扛下來。3年時間,霸王集團虧損累計達13.8億元。
「2013年,霸王涼茶業務已經全面停掉。」霸王集團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今後,集團將主業重新聚焦到洗髮水。
根據霸王集團官方的說法,從2013年7月1日起,全面終止霸王涼茶業務。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其實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霸王的涼茶業務基本上已經停了,「與涼茶相關的業務該收的基本上都收了。」
霸王方面的官方說法是,過去幾年不斷下降的銷售業績,經營狀況不理想,是終止霸王涼茶業務的根本原因。
多元化折戟
霸王集團官網顯示,其主要從事中草藥快速消費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09年,霸王集團登陸港交所,募資16.66億港元。2010年4月,霸王推出涼茶業務,同年6月,霸王涼茶開始在市面上銷售。起初,霸王涼茶主要在華南地區的四個省份銷售,到2010年年底,其銷售網絡覆蓋至全國。
用主業掙的錢,培育副業的做法,在快消品行業非常常見。比如,這些年,加多寶就是用賣涼茶的錢養著旗下的高端礦泉水品牌崑崙山。
「崑崙山上市的頭幾年,也是不斷投入,持續虧損。」某知名水企負責人表示,經過幾年的投入,如今的崑崙山逐漸在打開市場,有望實現扭虧為盈。「在飲料行業,推廣新產品的培育期較長,要從廣告營銷、渠道擴展、市場促銷等多方面驅動,就需要母公司大量的資金做後盾。」
但是,2010年7月份爆發的「二噁烷」事件對霸王集團的洗髮水業務產生了毀滅性打擊,其負面影響不僅程度嚴重,而且持續時間長。
「二噁烷」事件直接摧毀了霸王集團主業的「造血」功能,對尚在培育期的新業務霸王涼茶而言,資金鏈方面無疑是非常不利的。
記者整理霸王集團近年財務數據發現,從2010年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連續虧損額達13.8億元。
「霸王涼茶的多元化路子確實沒走通,但這麼大的虧損額度,不能全部算到涼茶多元化的頭上。」有業內人士認為。
「霸王涼茶板塊業務收入急劇萎縮跟霸王集團的策略有關係,剛上市那幾年,霸王集團對涼茶的投入力度大,後面幾年持續虧損,霸王集團在涼茶業務上開始無心戀戰。」國內某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霸王巔峰時期在終端投入了大量人力,現在萎縮得太厲害。
2010年上半年,霸王涼茶業務實現銷售收入900萬元,佔霸王集團總收入的1%。縱觀霸王集團歷年財務數據,霸王涼茶業績最好的年份是在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佔到了霸王集團總業績的18.8%,成為霸王集團的第二大業務。但好兆頭並沒有持續,此後,霸王涼茶的業績一路直下。2012年,霸王涼茶銷售收入開始大幅下滑,實現營收0.18億元,同比下降89.5%。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涼茶的銷售收入僅79萬元,同比下滑幅度達95%。
霸王集團還在2012年年報中表示,2012年度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霸王涼茶銷售額的大幅度下降,因為集團戰略重心轉向改良和鞏固核心產品的商業運營,導致集團大量減少對霸王涼茶業務的投入。而銷售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集團洗髮水和護膚品業績的下滑。
同樣是在霸王涼茶上市後,涼茶市場兩大品牌王老吉和加多寶因「商標權」糾紛不斷交戰。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一個行業兩大巨頭的競爭,一般都會殺死一大批小品牌。
實際上,除了涼茶行業的大環境對霸王涼茶成長極為不利外,霸王集團在發展涼茶業務方面從一開始就存在硬傷。
霸王集團的主業是洗髮水,此前並無食品飲料行業的運營經驗,其本身的市場經驗不足。洗髮水跟涼茶雖然都屬於快速消費品行列,但從渠道跟經營管理方面看,兩者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做食品的經銷商和日化經銷商完全不一樣,霸王涼茶在誕生的時候,沒有借到任何洗髮水渠道的優勢,所有的渠道需要重新投入。」
霸王洗髮水的銷售渠道在沃爾瑪、好又多等商超渠道,而霸王涼茶的渠道基本主要是士多店、批發部、街頭夫妻店等流通渠道。因此,無論是各個終端渠道,還是經銷商渠道,霸王涼茶均借不到霸王集團原有的優勢,需要一一重新投入。
將涼茶業務同樣冠名為霸王的做法,也一直被外界詬病為霸王涼茶做不起來的先天原因。「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其日化企業的定位,霸王硬是要將產品線拓展至食品,無疑是行不通的。」食品飲料專家徐俊雄表示,這是霸王涼茶失敗的伏筆。
「飲料需要持續的廣告效應驅動,各方面的廣告宣傳投入,對我們來說,這幾年都在虧損,主業在虧損,還要養涼茶,又要繼續投入,肯定不行,不現實。」霸王集團方面表示,所以,霸王需要收掉其中一個行業,重新回到洗髮水主戰場,讓主業恢復元氣。
主業堪憂
2010年7月份,霸王身陷「二噁烷」事件的泥淖裡。當年,霸王集團的業績一落千丈,全年營業額同比下跌16%,毛利同比下跌21.8%,淨利潤同比下跌132.4%,每股同比下跌126.7%。在接下來的2011年、2012年,霸王集團的業績繼續虧損,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累計虧損額已經達到13.8億元。
2013年上半年,霸王集團持續經營業務的虧損約為833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5.4%,虧損幅度收窄,淨虧損降為860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3.27億元相比,虧損幅度大大降低。
交銀國際發佈的研報表示,預期霸王集團2013年下半年的虧損繼續收窄,估算期內的經營虧損約為3000萬元。從財務報表上看,低迷多年的霸王集團,業績正在逐漸好轉。
霸王集團在2013年半年報中表示,集團決定將資源集中在經營洗髮護髮產品及護膚品方面,並計劃沿用「中草藥洗髮護髮」這一核心概念來推廣霸王品牌。
「我們聚焦的核心依然是洗髮水。」霸王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表示,連續3年深陷財務虧損的霸王集團,上演一場商業版的「霸王別姬」後,重新進行業務聚焦,將重心回歸到洗髮水的主戰場。
從業務結構來看,霸王集團目前主要有護髮產品、護膚產品及其他家用個人護理產品,其中,護髮產品依然是公司的核心業務,2013年上半年共實現收入1.94億元。
目前,霸王集團的洗髮水主要有「霸王」和「追風」兩大核心品牌。其中,「霸王」品牌主要針對成熟消費者,而「追風」品牌則主打年輕消費者群體。
「我們接下來的核心主業還是以洗髮水為主,主要聚焦在防脫洗髮水領域。」霸王集團方面表示。
主業盈利之後,未來才有其他的商業機會。但是,回歸洗髮水業務,「臥薪嘗膽」的霸王集團,是否能如願以償還是個未知數。
2013年7月份,霸王集團通過流通渠道推出了一系列洗護產品,這些產品主要針對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
日化專家馮建軍曾指出,霸王想要扭轉格局,需要調整決策機制,放棄多元化,改變其在主流渠道的下滑趨勢。
如今,「霸王」已經不是那個「霸王」,而「市場」也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市場」。雖然霸王集團依舊在市場上舉著中藥護髮的大旗,但介入「中草藥概念」的企業已經越來越多。
記者在走訪各大超市時發現,云南白藥、索芙特等一批快消企業,均相繼推出自己的中草藥洗護產品。
回歸主業後的霸王集團,不知該如何面對如此多的強勁競爭對手。
盡管央行連續多天上調人民幣中間價,但即期匯率卻連連暴跌,今早的跌幅更是創下近九個月來新高。
截止北京時間11:11,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早盤暴跌逾300點跌破6.20關口,創下今年7月22日以來最弱水平,跌幅一度達0.54%,這是今年3月20日以來盤中最大跌幅。3月20日當天人民幣收盤跌0.54%,盤中最大跌幅為0.6%。
在離岸人民幣市場方面,人民幣兌美元下跌0.3%至6.1954,創11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
值得註意的是,近日央行一直在上調人民幣中間價,今天中間價報6.1231,上日為6.1282,再前一日為6.1373。目前在岸人民幣較中間價貼水已經擴大至1.3%,為今年6月以來最大。
彭博引述民生銀行外匯交易員吳丹稱,近期人民幣即期貶值,而央行上調中間價,表明央行有意控制人民幣貶值的下限,在市場有貶值預期的情況下不希望人民幣貶值太多。但現在看來人民幣貶值的下限要突破之前的預期。
一位外資行交易主管對路透表示,最近美元多頭逼空,加之市場流動性較差,導致短暫的購匯盤趨強極易造成市場不平衡。而企業結匯意願有所下降,因前期結匯較多,市場等待更好的匯價結匯。此外,其他新興市場貨幣走跌對人民幣弱勢亦有影響。
華爾街見聞曾報道,昨天人民幣就暴跌225點至6.1727,創四個月新低,跌幅0.36%。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此前曾認為,如果人民幣失守6.20關口,那麽可能將迎來一輪貶值走勢:
假如未來幾天人民幣繼續貶值,預計央行很有可能出手維持匯率穩定,人民幣跌破6.20的概率不大。但假如央行保持旁觀允許人民幣續貶,6.20失守的話,則我們此前預期的明年人民幣貶值走勢可能會提前到來。
周一公布的貿易數據不佳,11月中國出口大幅低於預期,進口增速意外下滑。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提到,進口數據疲弱,內需不足是主因,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APEC期間限產也產生了一定影響。而基數效應、人民幣升值和打擊高報數據共同導致了出口增速減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5月5日,股民在上海一家證券營業部內關註股市行情。當日,滬深股市大跌,滬指報收於4298.71點,跌幅為4.06%;深證指報14233.10點,跌幅為4.22%。 (新華社記者 裴鑫/圖)
5月5日,早盤滬指低開小幅翻紅後震蕩走低,午後再度放量跳水暴跌超4%,滬指盤中跌破4300點整數關口。截止收盤滬指報4298.71點,跌幅4.06%,深證指報14233.10點,跌幅4.22%,創業板報2783.44點,跌幅2.17%。
板塊方面,油氣設備、智能機器、大數據、券商、次新股等漲幅靠前,網路金融、水利建設、彩票概念、京津冀、網絡遊戲等跌幅靠前。
個股方面,兩市A股市場今日共415只上漲,其中71只非ST股漲停;1924只下跌,23只非ST股跌停。
分析師向路透社表示,大盤連續上漲後獲利盤積累較大,短線賺錢效應大大減弱,而新股發行提速對市場施加新的壓力,獲利套現盤蜂擁而出造成大盤出現踩踏式下跌。
今日開始新一輪新股申購,據統計首批新股總共25只,預計凍結資金約2.5萬億元至3萬億元,對股市來說抽血嚴重。
“新股發行提速打破了一二級市場之間的風險收益平衡,因為打新資金的利用率提高了,收益率肯定會提高;而二級市場的風險加大但收益前景卻很不確定,因此更多資金用於打新,流入二級市場的資金明顯減少。”新時代證券分析師孫衛黨稱。
近期滬指站上4500之後,兩大官媒雙雙發文警示股市風險。
5月3日晚間,新華網發文《A股驅動力面臨不確定因素考驗》,提示股民“後市預期樂觀並不意味著A股可以無阻力上行。政策面基本面不確定因素值得關註,不斷積聚的估值風險也需要警惕。”
5月4日,人民日報也發表《牛市也別忘風險》一文,稱“牛市也不能忘了風險,一心想著‘賺快錢’‘賺大錢’往往是欲速不達。”
除此之外,證監會也多次對股市進行風險提示,指出不少新投資者只看到炒股賺錢的可能,忽視了炒股賠錢的風險。
中信建投分析師安尉稱,近期官媒發表文章,頻頻提示股市風險也預示監管層對此輪牛市行情應如何演繹的觀點與前期相比發生轉向,這也對市場構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8月25日,股民在上海一家證券營業部關註股市行情。當日,滬深股市雙雙大跌,滬指跌破3000點。 (新華社記者 丁汀/圖)
8月25日,滬深兩市延續昨日跌勢,滬指失守3000點,進入“2”時代,創年內新低。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2964.97點,跌244.94點,跌幅7.63%,成交3587.36億元;深成指報10197.94點,跌772.35點,跌幅7.04%,成交2879.67億元;創業板指數未能守住2000點整數位,報1990.71點,跌幅達到7.52%。兩市僅高新發展、偉明環保、星徽精密3只個股漲停,近2000只個股跌停。
此外,今日股指期貨低開低走,午後擴大跌幅,中證500期指、滬深300期指、上證50期指所有合約再度相繼跌停。
巨豐投顧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面對當前的市場,談利好似乎沒有什麽用。未來市場最大的利好,不是什麽國家隊救市,也不算養老金入市。而是:股價低得讓人心動。在市場止跌企穩前,建議投資者控制倉位,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我認為監管層不會再救市了,這次暴跌不再會引起杠桿風險。”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網易財經》表示,在6、7月的持續急跌中,無論是指數還是個股均遭遇了從牛市頭部的垂直滑落。股票連續跌停引起場外配資和融資盤大面積爆倉,給券商以及其余的金融機構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董登新認為,8月中旬以來的暴跌並非由場外配資和融資盤引起,而來自於三個方面因素,“一是歐美長達6年的慢牛和A股的牛市同步終結,產生共振效應;二是中國經濟系列宏觀指標仍不太樂觀,經濟下行可能還沒有結束;三是股災之後帶來三次大的反彈都是在4000點無功而返,這再次印證了牛市的終結。”
“上一次政府已經成功救市,市場已經進入熊市通道後就沒有必要再繼續救市。”董登新表示,牛熊交接是股市內在規律,A股進入熊市應該是市場的選擇,任何救市措施都不可能逆向而行。
新浪財經首席評論員老艾也表示,連續大跌之時,管理層卻出奇的安靜,說明已經傾向於不再救市,股民只能自救,繼續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以空倉持有現金為主。目前仍然看不到底在何方,雖然連續大跌之後可能會出現反彈,但風險太高,不值得去冒險,所以不要隨便搶反彈,要耐心等待底部到來。而且一定要吸取6月份大跌時的教訓,不要再融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