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先生:我找你老闆評你的股票-鉑陽太陽能(566)(更新)


(1)

這公司前日
公佈,附屬公司福建鉑陽精工設備有限公司與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訂立OEM協議,據此,漢能同意向購買設備,總合約金額為25.5 億美元,分3批交付,每批8.5億美元。每批生產線均包括140 台PECVD設備及30 台物理氣相沉積爐設備(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新組裝完備設備、工具及機械之核心設備),3批生線分別於漢能交付預付款後6個月交付,但首筆款項在中國政府批准及代表福建鉑陽的銀行提供等額的見索即付預付款保函支付,第二筆及第三筆則在首筆付款後2個月及4個月後支付。

同時漢能宣佈分三批認購4,911,528,960 股股份,每股23.9仙(1拆4前95.6仙),按交付速度認購之,該批股份佔全部全面攤薄後股份23.07%,原大股東林先生及前Apollo收購的賣方在全面攤薄後仍持有53.69%股權,仍為大股東。

此外,公司亦授予能之僱員或顧問擁有之公司GL Wind Farm Investment Limited、Hanergy Option Limited、China Genco Investment Limited各200,816,000 股購股權,共602,448,000 股,行使價0.72元(1拆4月前2.88元),該批股權行使後,佔全面攤薄後股權約1.56%。

在認購新股後,將委任3名由漢能提名之人士加入董事會。漢能提名之其中1名董事應為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當中另1名由漢能提名之董事應為執行董事,而組成董事會之董事人數不應多於7人,但如漢能並無認購其中一批股份,董事席位會相應減少。可以這樣說,即Apollo方雖失了主席位,但仍有大部份席位,仍有主導權。

(2)

根據漢能的
網頁稱,其簡介如下,請各讀者自行分析: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华睿集团)成立于1994年。集团总部设于北京,在国内10 多个省份以及美国、英国、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集团以水电等传统清洁能源为基础,已建、在建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容量约 6000MW;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在广东、四川等地投资建设产能约3GW的太阳能光伏研发生产基地,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集团自进入清洁能源领域以来,从浙江瓯江、广东东江到云南金沙江等一系列江河上的水 电站投资建设及在江苏、宁夏等风电能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大批已经投产发电和正在建设的电力项目。其中云南金安桥水电站装机容量2400MW,该项目被 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誉为民营企业进入电力垄断行业的标志性工程,集团也由此成功跻身于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企业行列。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灾难性问题。集团适时组建了清能投资咨询 公司,集中发展以国内CDM技术咨询服务为核心,以国际CDM服务、自愿减排市场(VER)和节能减排潜在项目投资为支撑的节能减排服务战略业务体系。集 团开发的CDM项目遍及全国主要省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CDM技术咨询企业,业务涉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工业过程中能源效率提高、工业过程 中温室气体直接减排、燃料替代领域等。

 

  高端精英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已经成为集团长期的战略方针。集团拥有一大批水电、风 电、太阳能、燃料电池等能源相关领域的专家,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团队。2004年,集团即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聘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 伦·G·马克迪尔米德(Alan G. MacDiarmid)先生为首席科学家(已故),同时聘请了大批归国中青年科学家,组建了逾百名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汉能高科技能源研 发中心。研发中心面积达1万平方米,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以及相关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和中试,取 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新能源领域已申请专利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总数的60%。

   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在汉能控股集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工 作站将为汉能及全行业培养更多更高端新能源研究人才。这标志着汉能控股集团在科研领域和自主创新方面站在了中国同行的前列,博士后工作站的成立为集团吸引 国际国内顶尖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集团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奠定了人才基础。

(2)

郭先生一向是小弟佩服的人之一,因為他真是寫得太好了,資料詳盡地表明這家公司如何超級垃圾,人地如何只認股就賺幾十億,老闆有幾賤,都有買它的原因,我真的不及他。

今日生果日報這位郭先生評鉑陽太陽能(566),我已經
多次表明

這家公司絕對有一點問題,例如空氣太過份,甚至有利用關係公司互相做刁之嫌,但是仍能扳回劣勢,邀得高手寫一篇高明的文章,但是真的不太嚴謹了,例如:

鉑陽前身係玩具股紅發,未轉型之前,一年生意額都只是5、6億元,現時一張單,攤分每年生意額已60多億元,仲未計其他客戶的定單在內。鉑陽轉型,變身之 快,令人嘆為觀止。

根據該公告第10頁中,接漢能的訂單的限制如下:

銷售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本公司已向漢能承諾,在以下情況下,除接獲漢能之事先書面同意外,其將促使其附屬公司於有關期間(定義見下文)不向任何人士╱實體(漢能或漢能所同意之有關第三方除外)出售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a) 銷售高達8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b) 向位於中國境外任何地區銷售高達4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c) 向GS-Solar (BVI) 及GS Solar (Cayman) 之附屬公司銷售高達2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或
(d) 向任何單一公司或單一集團銷售高達100 兆瓦之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


上述承諾所述之「有關期間」乃指認購協議日期起至發生以下事件(以最早者為準)止期間:
(i) 本公司未能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十日(或本公司與漢能協定之有關變更日期)達成條件;
(ii) 根據銷售合約完成交付設備;或
(iii) 漢能未能根據銷售合約履行購買設備之責任。


福建鉑陽於較早前曾就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之供應訂立兩份銷售協議。該兩份銷售協議之銷售量(合共200 兆瓦)將計入上述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系統銷售量之限制內。

即是可以說公司,其實已不能大量銷售予其他客戶,以達成高很多倍的營業額,故郭先生雖所言甚是,但實際效果應不如他所說的。

(4)

他更稱:

理論上,生意越大,利潤率越高;假設一切不變,200億元的大單,淨利潤至少有100億元,分開3年入賬,每年33億元。

鉑陽市值幾 多?假使所有CB全部行使計,發行股數為160億股,加上發行予漢能的49.11億股,總發行股數為209.11億股,以昨日收市價0.74元計,市值 154.7億元,亦即以2011年計,PE只係4.68倍!

我想起他老闆的其中一篇文章,完全和鉑陽的情況差不多,但結果是:

(2004年9月23日 壹週刊)

當時適逢是back-to-school季節定貨的時候,我將毛衫和一件襯色的牛津紡裇衫在款式上稍作更改, 把兩者用有鈕釦、印上圖案的塑膠袋包裝起來,將這個package推銷給Sears百貨公司。 他們果真聽我說的,選擇在back-to-school的季節推出這個package。

他們落單買年青男裝和女裝,都包裝成禮品裝,以便祖母、父母、親友 在秋季買來當作小孩子的開學禮物。這是一單非常大的生意,而且價錢不錯。只要做得好、交準貨,我可以賺幾百萬。在當時,那是很多錢了,甚至算得上是發達 了。我自己不生產裇衫,故此要外發給別的工廠。

我雖然生產毛衫,可是訂單大,自己的廠也應付不來,故此一樣要外發給行家。突然間,這張訂單便令我由廠商搖 身一變成為出口商了。當時我以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以前,我以為洋行只是搬字過紙的吸血蟲,像我們開工廠的才是一滴汗掙一個錢的真正生產者。

做成 Sears這訂單,我才知道洋行的功能不可少。不過那已經來得太遲了,因為我已蝕到幾乎仆街了。我們做工廠的,怎知道外發要懂得品質檢定、控制生產,好趕 及付貨期?我們怎知道品質不合格,顏色不調,尺碼不標準,會延遲交貨期?結果?

第一批貨還未付運,Sears便已取消了訂單。對我這個小廠商來說,因此而 蒙受的損失是個很大的打擊。不過這也是一個最寶貴的教訓——千萬不要將推銷故事變成了生產的邏輯,更不能幹超乎自己本事的生意。年輕時我見過不少年紀輕輕 而又事業成功的人,可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往往因為事業發展得太快,最後便不見影踪了。...,我差點兒也為發展過快的生意所害。

由此可見,接自己吃不下來的大單有幾個風險:

(1)生產規模太大,外包質素不穩定

(2)因沒有這樣的經驗,時間不夠生產,導致交貨延遲

此外,接大單還有以下風險:

(1)購入設備折舊損耗的資金

(2)提升機器良率所需時間及資金

(3)工人聘請及訓練的時間等等

都會影響公司的獲利,所正不正如郭先生所說,並不單純是計算生產規模擴大,就必定賺大錢,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才是影響接大單後能否賺大錢的因素,但公司去年只有幾億營業額,但據公告稱,只這一項生意就一年已是8.5億美元了,一年多了十倍以上,即是說要配置大量機器,增加比現時多很多倍的人手,並要外包及其他廠商協助,到時又要做品質管理,已經是非常複雜,但管理層好像沒有這樣大幅增加生產規模的經驗,所以管理上能不能控制得到呢,我認為是非常困難。

但有些人還以為是機會,我也不能怪他們,因為雖然困難,但可能有成功的機會,不過機會是非常低。

但是接下這樣大的訂單後,三年後訂單沒有了,但他們的機器仍需要運轉,又如何辦?不過這些太長遠了,不要想太多,炒股票只需要短時間吸引眼球就成了。

我在想,他老闆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為何他會不明白,我非常奇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6

薄膜太阳能开启“低碳农业” 市场前景难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6/yNMDAwMDE4NTMyNw.html


“薄膜太阳电池农业大棚发电站的出现,将开启农业发展的低碳模式。”神农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农”)总裁张一熙 称。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国际透明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与投资峰会”上,张一熙介绍表示,这是一种新型的发电站,它将现代有机农业大棚、薄膜太 阳能发电和LED夜间光照结合起来,既运用农地直接低成本发电,也不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红光穿透,能提高大棚温度,促进冬季作物快速生长。

“这 一模式将光伏产业与农业联系起来,带动绿色农业发展,有望实现真正的低碳、绿色和循环农业。”光宝绿色能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处长(以下简称光宝)苏棠纬对 本报记者说。苏棠纬所在的公司,是这一模式在大陆的最早试水者。

长期以来,光伏产业过度依靠“来料加工”和“海外市场”,农业大棚有望成为 其转向内销市场的一个突破口,这一市场规模巨大,通常被称为开启亿万农村市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这一用途,有望改变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

记 者了解到, 2009年10月在江西上饶沙溪镇,光宝承建了国内首个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发电站,现已正式并网发电。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江西、广西和江苏,目前全国已有 近30个薄膜太阳电池农业大棚发电站的“示范点”,部分实现并网发电。

尽管这种新模式看上去很美,但也不无风险,如其中的关键部分透明薄膜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目前存疑,再加上电站投资成本很高,因此,光伏投资界人士表示,这种模式很有吸引力,但其市场前景目前并不十分明朗。

低 碳农业新模式

“与晶硅电池不同,薄膜太阳能电池是透光的,以前主要用在太阳能电站和建筑领域,从去年开始拓展到农业 上来。”张一熙说。

根据专家介绍,其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将传统的日光温室的南面的屋面换为一层薄膜太阳能板。

其优点之一在于 薄膜太阳能电池不仅透光,而且温度系数低,因此由环境温度升高引起的电池效率低并不明显,由于非晶硅材料的吸收系数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所以在阴天雨天和 雾天也有很好的表现。所以,薄膜太阳能电池比晶硅电池的日发电量多出10%左右。

“理论上来讲,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的电,可以满足棚内植物照 明补光的需求。”神农创始人金湘范对本报记者表示,“传统上,农业大棚在冬季仍受环境温度影响,需要通过燃煤等措施进行保温,这就大大克服了传统农业大棚 的弊端。”

据了解,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还可以通过薄膜分光技术,将太阳辐射分为植物需要的光能和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光能,既满足了植物生长的 需要,又实现了光电转换,增加了可再生能源,这样就大大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一位农业专家告诉记者,“薄膜太阳能电农业 大棚的光照和温度的控制,使作物彻底摆脱了季节的约束,可以全天不间断地进行生产,与传统的大棚或者温室相比,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

“这 样就可以使得农业生产摆脱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低碳农业。”张一熙说。

看上去很美?

据了解,中国有64万公顷的蔬菜 大棚, 如果薄膜太阳能电池能够大规模推广,或将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

“建设一个0.5公顷的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需要投资80万,可使用 20年。如果在其中种植750棵藻树,生产运营成本为30万,每七天可收一次,每年大约可产生60万的收益,利润为26万,大约3.1年可收回成本。”神 农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许德平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比较理想的状况,通常的项目要7到10年的时间。”

北京华夏九州科技研究院 院长孙以川曾表示,薄膜太阳能大棚的推广,其效益不仅在于大棚本身,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农业市场。他以牙苗菜这种具有深加工价值的经济作物为例,一个八亩的 薄膜农业大棚,大约每年需要1200亩土地来为它提供生产所需种子,这样在一线城市周围的配套耕地价值就大大提高。

在日本,薄膜太阳能大棚 的市场空间同样巨大。记者获悉,2009年日本的太阳能蔬菜大棚市场为95亿日元,在日本政府补助政策的刺激下,这一市场到2020年有望增长到420亿 日元。

由于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模式刚刚启动,而且多为示范区,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还存在诸多疑问。

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 的寿命较短就是关键问题。根据专家表示,晶硅电池在国际上得到证实的使用寿命超过30年,而薄膜电池的使用寿命则说法不一,长的说有25-30年,短的说 只有10年到15年,而神农的商业模式则是建立在薄膜电池的使用寿命为20年。

对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发展至关重要的分光技术,现在也刚刚起步。目前大部分薄膜电池是不透光的,或者透光率很低,“如果提高透 光率,如何将分光技术与太阳能电池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现在研究的很少。”许德平表示。

许德平进一步分析说,在有了好的分光技术之 后,也要考虑分光技术与种植和养殖种类的结合,什么样的结合最为有效,投入产出最高,“目前这些都在探索之中,也没有很好的答案。”

最为致 命的是,“透光率高了,发电效率就低了,这两者不可以兼得。目前,透明薄膜太阳能电池无法回避这一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光伏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对记者说。

此 外,国家对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电站的补贴不高,也是影响这一示范项目推广的重要因素。今年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提议,在“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补助 50%的基础上,将资助比例提高到70%。

“这一模式看上去很美好,但到底行不行得通,目前我持怀疑态度,只有等待市场最后的检验。”一位 不愿公开姓名的太阳能风险投资人士说。






蔡力行挾千億元攻入薄膜太陽能 一場決定太陽能產業的祕密會議


2010-7-12 今周





一場在上海祕密進行的會議,是蔡 力行的一步新棋,繼參股茂迪與Stion後,蔡力行找來老同事助陣,透過十億元的投資案,一腳踩進聯相布局多年的薄膜太陽能戰區,點燃晶圓雙雄在綠能新戰 場的另一把戰火。

撰文‧賴筱凡、羅弘旭

接近六月尾聲,這是台積電新事業組織總經理蔡力行接手新事業的一周年, 也是台積電宣示進軍綠能產業的一周年。

這一天,蔡力行才剛出席完台灣半導體協會活動,下午立刻祕密趕到上海;在這個周末,他將做出一項重大 決策,這項決策不僅影響未來台積電綠能事業的布局,也關係晶圓雙雄下一個十年千億元太陽能戰爭的勝負。

解決薄膜電池的量產困 境

頂著烈日,蔡力行風塵僕僕趕往上海,與會的除了他以外,還有台灣太陽能供應鏈的系統、崇越電,融程電、銘異也都派代表出席。此外,蔡力行 還找來一批老朋友,像是前台積電客服部副總吳子倩、前應用材料副總裁張柏齡,都是這場會議的要角。

小小一間上海辦公室聚集了台灣半導體、太 陽能產業的要角,他們不會只是聊天、敘舊,他們要決定一件大事──替台積電跨入全新的薄膜太陽能領域尋找新武器。這件高達十億元的投資案,由吳子倩與張柏 齡領軍,任務很簡單,要投資一家專門生產薄膜太陽能設備的供應商。

台積電切入薄膜太陽能已不是新聞,設備向國外採購就有了,為何還要自己花 大錢投資?聽到這場祕密會議後,對於台積電投資專門生產薄膜太陽能設備的供應商,台灣太陽能業者均表示:「這是台積電為解決薄膜電池無法量產在找辦法。」 台積電研究的CIGS(銅銦鎵硒) 薄膜電池,在實際量產上遇到了問題;CIGS的製程主要有三大步驟,分別需要濺鍍機、雷射機、硒化爐等設備。

這 些迥異於半導體的製程,等同全新技術,而且半導體製程由於技術成熟,業者採購設備時已有經驗累積,知道哪部分的機台應該向哪些設備商購買。但目前市面上能 提供CIGS薄膜製程Turnkey Solution(整廠設備輸出)的選擇並不多;某外資分析師甚至以「災難」來形容現有的Turnkey Solution,「所謂全時運轉是要二十四小時運轉,目前能買到的製程,卻是八小時要停機再開機,不是災難是什麼?」但業者自行採購生產設備,不同設備 有不同的選擇,都會影響產品最終良率,對於設備成本占生產成本七成以上的薄膜電池來說,「錯誤的機台,幾乎就代表失敗的良率。」工研院分析師王孟傑如此表 示。

薄膜與多晶矽 如何選擇?

於是,為了解決薄膜太陽能在設備上的先天門檻問題,蔡力行決定投資老同事們組成的精曜;透過 精曜自行開發的薄膜設備,確保年底台積電在中科的薄膜太陽能廠動工後,能夠順利抓到薄膜太陽能的產業先機,縮短台積電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學習曲線。

除 此之外,台積電透過旗下創投入股美商Stion,進一步獲得Stion授權,移轉CIGS製程技術給台積電,台積電等於可快速取得關鍵技術,在新領域中拉 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但令外界好奇的,在於薄膜太陽能電池前景不明,業界公認「薄膜電池成本仍高於矽晶電池」、「薄膜電池的保用期仍無具體案 例可證明」都是薄膜電池的發展阻礙。為何蔡力行還是執意要花大錢投入?

目前多晶矽電池的主要材料多晶矽,價格已從二○○八年第三季的每公斤 五百美元天價,降到去年的每公斤五十美元,降幅達九○%;連帶多晶矽電池價格也大幅往下調降,目前多晶矽電池每瓦約一.三美元,價格競爭力遠超過薄膜。

而 相比於多晶矽電池基本已經可以保證二十年的使用期限,大部分的客戶對於薄膜電池是否能保證使用二十年都還存有疑慮,這也阻礙了薄膜電池市場化的腳步。而且 台積電早已經入股茂迪,掌握了多晶矽電池的生產,在這時機,台積電為何選在此時切入薄膜太陽能電池?

台積電的思考仍在於「技術的長遠性投 資」和「市場的最終使用考慮」。某創投業者表示,「太陽能電池產品,最終仍必須回歸到物理特性。」多晶矽太陽能雖然技術成熟,普遍轉換率已經達到一六%以 上,但不可諱言,轉換率的極限也就在二○%上下。

另外,多晶矽電池必須在強烈日照地區才能充分發揮,北歐這些低強度日照國家,就不適合使用 多晶矽電池。

薄膜電池剛好相反,雖然量產技術不成熟,但物理極限遠高於多晶矽電池,實驗室的轉換率早已突破二○%以上;而且低日照也能使 用,宇通光能甚至發展出在月光亮度也能發電的技術。

但相對於市場上還有更成熟的薄膜太陽能技術,例如矽薄膜已可以做到一○%的轉換率,但台 積電為何選擇難度更高的CIGS薄膜,宇通董事長蔡進耀直言:「台積電不做me too的生意。」蔡進耀分析,矽薄膜的製程與TFT LCD類似,如果友達切入薄膜,絕對有能力以TFT的製程提升:「如果台積電也走矽薄膜製程,很難後發先至趕在友達之前。」以台積電的立場,要做就要做台 灣第一和全世界第一,所以才會挑戰CIGS薄膜這項高難度的技術。

成立於○六年的Stion,年產能僅五百萬瓦,在業界的確不算老字號公 司,工研院分析師王孟傑表示:「Stion創始者的技術背景與Solar Frontier類似,都是CIGS這一脈相關的背景。」雖然Solar Frontier是全球少數能量產CIGS薄膜電池的公司,但Stion的技術是否能直追Solar Frontier,業者多持保留態度。

晶 圓雙雄的全新戰場

台積電現在可以說已經一腳踏入未知的領域,但搶進薄膜太陽能廠的晶圓廠,台積電並非先行者;早在○七年,聯電就以資本額八 億元,將子公司晶能改名為聯相,導入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製造。

這三年來,聯相不只中科一、二廠已投產,產出規模將會有六十百萬瓦,今年四 月更在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老家山東濟寧投資九千萬美元,打造三十五百萬瓦的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就長遠來看,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前景將優於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但市場不會只存在單一產品,對於台積電的規畫,資策會分析師高鴻翔以策略布局來形容:「從台積電、聯電的規畫來看,二種產品各有各的市 場,科技大廠切入太陽能不會只側重晶矽或薄膜單一技術。」聯相目前並未公布生產的矽薄膜電池轉換率,但業界推測,聯相目前的產能僅足以供給聯電旗下轉投資 的永盛(山東)能源和濟寧華瀚光伏所使用,對外銷售的數量不多。

但有趣的是,台積電先以入股茂迪的方式,取得太陽能產業第一張門票後,才加 大力道,布局薄膜太陽能產業。

而聯電剛好相反,先成立聯相光電研發薄膜太陽能電池,去年又成立泓昌光電,延攬益通前總經理郭俊華,開始投產 晶矽太陽能電池,二家公司在太陽能布局又雙雙槓上。

在這個時間點,蔡力行找來舊識吳子倩打造生產線與關鍵設備,團隊中更有多位聯電出身的技 術顧問,像是清華大學副教授游萃蓉,曾在聯電擔任八年技術長,等於是挑動晶圓雙雄的新一波戰爭。而這場晶圓雙雄之爭,戰場將從晶圓代工,轉向太陽能產業。

台 積電布局

——統帥:台積電新事業部總經理蔡力行矽材 矽晶圓 電池片 電池模組茂迪轉投資 茂迪 茂迪 茂迪購併奇異電子模組廠、美國AE 和日本伊藤建設合組Itogumi Motech、轉投資美國Stion(薄膜)取得技術、

中科興建薄膜太陽能廠

聯 電布局

——統帥:聯電集團新事業發展中心營運長陳文洋

電池片 電池模組 系統

泓昌光電 聯相(薄膜) 永盛

(矽 晶圓) 華瀚光伏




拚太陽能產業整合 茂迪賭很大

2010-7-12 商周





七個月內,太陽能產業龍頭茂迪, 一連找到台積電、法國Total石油公司兩個富爸爸,投資茂迪與子公司AE Polysilicon Cooperation,茂迪一口氣手握七十五億元以上資金,等於兩個茂迪股本。

但是,茂迪董事長左元淮大舉募資的腳步還沒停止,目標是 至少籌到一百二十八億元,茂迪打的是什麼算盤?答案,是太陽能的垂直整合。

過去六年,茂迪從製造太陽能電池一路同時向上、向下發展,從最 上游的矽原料生產,到把矽原料製成晶棒、到太陽能電池和發電模組……統統一手包辦,是國內太陽能產業垂直整合最積極的公司。

但這還不夠, 左元淮說,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把AE的產能,從現有一百三十MW(一億三千萬瓦)擴張為一GW(指十億瓦),「要達成這個目標,還需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 幣一百二十八億元)。」

垂直整合,聽起來合理的策略,對茂迪來看,卻是場難度不小的賭注。目前茂迪的資本額為三十七億元,光是設立AE一 個原料廠的投資,就已投資高達七千二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三億元),單這項投資就占茂迪股本的六成。

法人對於茂迪的長期投資計畫,大 多給出「中立」評等,認為茂迪股價已反映現況。

相較化工廠,未必佔便宜

左元淮認為,「未來太陽能產業一定是成本競爭」, 為此,他才一改水平擴張策略,力行垂直整合。

「以前市場很好,連豬也會飛。」左元淮說,過去光握有原料合約,就能獲利,但大廠加入後,誰 能控管成本,才能保證未來不被淘汰。AE明年初量產完成後,預估可使茂迪取得原料的成本下降一成。

茂迪押在垂直整合上的賭注,其實是企業 策略的經典案例。台大副校長湯明哲認為,茂迪的垂直整合,讓茂迪必須跨入原本化工廠擅長的化工原料製造,就像為了喝牛奶,不但養牛,還種起牧草,和專業的 化工廠相比,不見得成本能佔到便宜,過去就有IC設計公司為了省成本,自己經營晶圓廠,最後也是失敗告終。

茂迪的垂直整合策略能否奏效, 就等茂迪子公司AE正式量產,能否反映在茂迪的成本競爭力上,才會揭曉。
 




達能經營鐵三角 獲華新焦家、廣達副董青睞 太陽能新兵創二四%高毛利的祕密

2010-7-26 TWM





太陽能族群今年表現亮眼,坐落在桃園觀音海邊的小公司達能,卻打敗市場老將中美晶和綠能,成為同業毛利王!達能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羅弘旭

七月十四日下午,超過一百五十位投顧法人和市場分析師齊聚在遠企達能的法說會上,聚精會神地聆聽去年營業額才十二億元的小公司「達能」簡介。會議之後的問 答時間,所有人團團圍住董事長趙元山,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麼你們才成立兩年半,公司就能夠獲利賺錢,而且毛利可以高達二四%?」

隱身桃園觀音偏僻之地

卻能創造二十七倍高本益比毛利率二四%,在台灣太陽能產業是個異數。目前太陽能股王茂迪毛利也不過一四%,太陽能股獲利王昱晶,毛利率也僅二三%,和達能同樣生產太陽能矽晶圓的中美晶、綠能,毛利率都只有一○%上下。

這家高毛利的台灣太陽能產業新兵,位處桃園縣觀音鄉的偏僻之地,即使用衛星導航系統︵GPS︶也找不到。達能總經理方震銘說:「第一次來我們公司,而不打 電話來問路的人,很少。」然而,達能在興櫃卻享有二十七倍的高本益比,更吸引華新麗華集團焦家第二代焦佑麒以及廣達副董梁次震等大股東投資,七月二十日公 司上市,股價大漲二三%,成為太陽能族群熱門焦點。

能獲梁次震和焦佑麒青睞,除了看好太陽能電池的長線發展外,更重要的是達能的「鐵三角」經營團隊。董事長趙元山擔任過華邦和世大積體電路的財務副總、副董 事長任昭銘則出身廣達,曾擔任廣達策略及投資總監以及加上在華邦任職二十年,經歷過半導體前段、後段製程,蓋廠、設立生產線,有行銷和業務完整歷練的方震 銘。

憑藉著達能經營團隊「鐵三角」完整的半導體產業歷練以及人脈關係,達能即使投產兩個月後即遭逢金融海嘯,還是獲得梁次震和瀚宇彩晶董事長焦佑麒資金挹注。梁次震以私人資金投資,持有達能四.一%。焦佑麒則以公司名義投資,持有六.九八%股權。

能讓達能成為太陽能產業毛利王的兩大關鍵因素在於:「矽晶圓的轉換效率高人一等」以及「有效降低成本」。關鍵時間是金融風暴的二百四十天。

時間點拉回金融風暴發生前,二○○八年七月,達能第一批矽晶圓量產成功,方震銘回憶當時:「一切都很順利,公司成立半年後就開始量產,矽晶圓的價格也算穩 定,不過,金融海嘯襲來,打亂了達能原有的步驟!」當時達能已經接到某大陸客戶訂單,為了確保料源,達能用現金向上游訂購了兩億元的多晶矽原料,但同樣遭 到金融風暴衝擊的客戶只撂下一句:「單子取消」,就不認帳。方震銘苦笑著說:「那一年公司虧損兩億五千萬元,全都因為這客戶。」景氣不僅急轉直下,達能內 部又有一大堆每天都在跌價的多晶矽原料,讓新創立僅半年多的公司經營者壓力沉重。一度,達能董事長趙元山也悄悄和方震銘私底下討論:「要不要比照其他電子 公司,進行裁員或放無薪假?」金融風暴期間不減薪不裁員

全力衝產品轉換效率

但在快閃記憶體和DRAM經歷過二十幾年景氣波動的方震銘仍然堅持,不裁員、不減薪,連當年一個月的年終獎金都如數發給,除了堅信「困難時候對員工有情有 義,可以乘機提升員工的忠誠度」之外。趙元山與方震銘更認為,正當太陽能產業為金融風暴焦頭爛額之際,反而是達能搶攻客戶的大好良機。

方震銘要求員工不要受到公司一時虧損影響,同時宣示不減薪、不裁員的動作安撫人心,並督促研發部門加緊提升轉換效率以及生產良率。「我們拜託全球最大的電 池廠Q-Cell和台灣最大的茂迪,免費請他們使用達能矽晶圓,再蒐集客戶的反應著手改善產品。」不斷地從客戶處蒐集數據,改善製程,讓達能六個月之內能 源轉換率快速提升達一六%,直追業界轉換率最高的中美晶。

方震銘表示,「○九年七月,達能終於達到單月損益兩平,單月小賺了十三萬元,我內心知道我們要熬出頭了!」方震銘對金融風暴帶來的經營挫折以正面態度去面 對。他補充說:「如果不是金融風暴讓對手放慢腳步,讓我們有機會追上,說不定今年我們反而沒辦法這麼快速成長!」以情義相挺員工,但遇上不相挺的夥伴,方 震銘的態度也是極端強硬。矽晶圓的切片製程需要極為特殊的切削潤滑油,在金融風暴,達能資金最吃緊時候,方震銘曾經要求日系供貨商通融:「能不能不給現 金,改給支票?」但卻得到供應商無情的回應:「不給現金不給貨!」方震銘一臉淡然地說:「我請公司採購向對方說,你給我記住!」於是達能開始和國內廠商合 作研發國產切削油,去年研製成功後,不僅付款期限更彈性,價格也比日系供應商低三成,連帶降低了達能的製造成本。

破片率比照半導體業標準

有效降低成本

但讓達能成功的因素,除了產品的轉換效率之外,「有效降低成本」也是另一個重要利器。 在達能內部,矽晶片的破片率計算單位是PPM,也就是百萬分之一,這種通常只用在計算藥物或溶液計算單位的成本,卻是達能交給客戶的計量單位。

達能矽晶片的破片率約二PPM,也就是每一千萬片,只有二十個破片,方震銘自豪地說:「我們半導體出身的人,如果良率以百分比來計算,會被笑掉大牙。」產 品高良率來自於多方面的細節,即使裝矽晶片的紙箱,方震銘都要求和供應商開發專屬紙箱:「我們破片的計算是以客戶收到為基準,確保運送過程中不出任何破 損,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高轉換率加上產品高良率,達能的矽晶片已經供不應求,目前產能一二○MW︵百萬瓦︶,加上今年二月動土,第四季可以開始供貨 的八○MW,所有的產能都已經被預訂完畢,方震銘說:「電池廠都在搶良率和轉換率高的矽晶圓,客戶需求已經是達能的三到四倍。」為了滿足客戶需求,達能已 經加快擴產速度,今年年底總產能將達到三○○MW,最高還可擴增到五○○MW。即使擴產速度三級跳,但方震銘認為市場仍將是賣方市場。

方震銘分析,目前國內太陽能電池廠開出的總產能五.○三GW計算,台灣的矽晶圓供貨能力只有一.七GW,方震銘說:「矽晶圓的生意,絕對會旺到明年底。」 不過,達能掌握住這一波太陽能矽晶圓缺貨的大好機會,預料今年獲利將大豐收,憑藉著卻是在逆境中保持旺盛鬥志的精神。

達能Q1毛利率表現亮眼!

——太陽能矽晶廠營運比較

產品 上半年營收

(億元) Q1毛利率

(%) Q1EPS

(元)

達 能 多晶 13.47 24.0 0.53 合 晶 單晶 21.37 11.0 0.34 中美晶 多晶、單晶、半導體晶圓 84.66 10.0 0.93 綠 能 多晶、薄膜 70.04 9.4 1.25

達能公司

董事長:趙元山

成立時間:2007年11月9日

股本:14.1億元

獲利狀況:

08年 09年 2010年Q1 營收(億元) 1.19 12.76 6.10 毛利率(%) NA NA 24.00 EPS(元) -3.25 -0.97 0.56




太陽能收購公告沒有說的東西-馬斯葛(136)


(1)

今日先談談馬斯葛(136)的太陽能收購新聞。

今早,公司
宣佈向張文山、吳以舜及Quinella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訂立協議,收購Trifecta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Trifecta」)的50.1%股權,作價不多於1.25億美元,即全公司作價2.5億美元(折約19.5億港元),此外亦授予公司期權,在收購後12個月至36個月期間,可分批收購Trifecta剩餘49.9%股權。

另外,在收購完成後,張文山取得的股票有禁售期,在18個月內不能出售,在18至24個月間出售25%,在24個月後可出售全部。


據 公司引述的資料稱,山陽科技已開發並於美國、歐洲、日本、台灣及中國專利註冊一項全新及創新技術用以製造多晶硅。多晶硅為太陽能價值鏈使用之主要原材料。 與其他多晶硅製造商常用之生產工序比較,山陽科技認為其計劃採用之生產工序具創新性,因其使用模組化生產線,其設計目的是達到使用較低進料成本及大幅減低 耗用水電。山陽科技相信其技術將有助降低生產成本及減少製造多晶硅對環境的損害。這將有助於降低客戶採購多晶硅之成本,使之能夠提供可產生等於或低於電網 平價之電能之產品。


山陽科技已與當地及國際客戶訂立固定年期之採購協議,據此,除非由協議方終止協議外,協議有效期均至少至2015年。根據山陽科技的估計,直2011年年末,該等採購協議產生之訂單將佔其工廠75%之產能水平。山陽科技現正於台灣建造生產廠房,估計將於2010年8月落成。


而綜合台灣在2008年11月各報導稱,山陽科技是「結合中美技術團隊研發「高能氫原子束氣旋式還原燃燒法」,有別於汙染性較高的西門子工法。」,2008年底前興建第一階段500噸產能,此外稱第1期廠房會於2009年中完成,未來逐步擴充至年產能2萬噸,約能達致此產能生產多晶矽成本每公斤20美元。


但現時公告並無稱其產能是多少,但應高於20美元,較現時價格約50-55美元高出不少,從保利協鑫(3800)的成本現時僅約35美元,未來再降低至30美金,確實有一定價格優勢,但是相差不大,亦可從公告和報導比較,可見公司廠房興建程度確實有所延遲。


公司確實在中國及台灣有一個專利,詳如下:








可以看到,公司確實是做生意的公司,但你有可能被這些東西迷惑,且看下面。


(2)


我 們查到台灣的公司登記,證實山陽科技還是由一家祿訊國際持有,祿訊國際則由張文山、吳以舜持有,但公告稱其向Quinella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收購,亦有稱股權會重組,但為何不直接披露現由這公司持有?這是人人公開可查到的東西,何必隱瞞?






在報導有稱台灣上櫃公司台灣半導體持有股權,但我在2009年台灣半導體財務報表看到以下東西:

從上文可以看到,山陽科技在2008年有所虧損,故台灣半導體計列投資損失台幣1,536.4萬元(376萬港元),以其持有18.44%股權來說,公司虧損約8,331.9萬台幣(2,044萬港元)。

亦 可看到祿訊國際其後應持有全部山陽科技股權,即可從祿訊國際價格計算山陽國際的價值。以現時祿訊國際發行股數5,000萬股計算(5億台幣/10元台幣面 值),在2009年11月,其出售價8.67台幣計算,整家公司只值4.35億台幣(1.07億元),為何在9個月後,價值變成19.5億元? 故可以知道,他們的成本估計只是半折左右,如計上約1億的現金代價,就算他們的股票一世也不能賣出,已取回成本。

況 且台灣半導體出售原因是公司並沒有發展目標、設立方向、財務規劃及營運規劃,為何在9個月購入的原因是明白山陽科技「已開發並於美國、歐洲、日本、台灣及 中國專利註冊一項技術,有潛力大幅降低製造多晶硅之成本。董事相信可能收購將為本公司提供機會讓其進駐清潔科技市場的有利位置」,很明顯有發展目標。可以 說,即是有人買錯,或者有人賣錯?

在公告稱,公司及山陽科技已聯合委聘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為有關可能收購之獨家財務顧問及配售代理,可見公司又準備集資。

由此可以見到,財技界人士又利用一批國際團隊,把一堆賤價資產,變成幻想的高價,然後利用高價集資,騙小股民的錢,請小心小心。



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或遇瓶颈 尚德电力关停相关生产线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498.s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昨日,记者获悉国内光伏巨头中国尚德太阳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电力),在公布自己第二季度财报的同时透露,将在今后调整自己的发展路线,将停止非晶硅薄膜的生产。
尚德电力产品生产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和最近的晶硅价格上涨有关。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
晶硅火爆所致?
尚德电力在公告中表示,正在重组其上海的工厂并将重点放在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作为重组业务的一个部分,尚德电力已经停止了非晶硅薄膜的生产线。
实际上,非晶硅薄膜的停产早在今年6月就已经凸显苗头,当时尚德电力在上海的千兆瓦基地启动,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就对外表示:“由于近1年多以来,晶硅价格大幅回归理性价位,薄膜电池经济性就凸显不足,大规模生产的计划将延期,目前仍然在研发改进中。”
尚德电力同时预计由于薄膜生产线关闭,将给第二季度带来5000万到5500万美元的非现金亏损。
“公司今后虽然停止薄膜的生产,但是将依旧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以便提高薄膜的转换率。”尚德电力产品生产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坦 言,“目前我们的晶体硅的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截至明年上半年的一些产能都已经预定出去了,所以我们目前大部分的精力都会投入到晶体硅上面。”
据公开数据,今年1到6月,光伏电池已环比去年年底提价了10%到20%。6月28日,行业权威分析机构Solarbuzz发布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5.2GW,而相比于2009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7.5GW,增长幅度超过100%。
到今年10月,德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补贴额度会下降16%至17%,许多中国光伏电池厂商趁机大量出口,硅片、多晶硅的产量也被很快带动,推动了晶硅价格的上升。
薄膜电池前景堪忧?
实际上不仅仅是尚德电力,跨国公司也有着这样的打算。
近日,三洋曾宣布暂缓该公司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计划,公司对外表示:“自从三洋太阳能公司由三洋电器和日本石油公司在2009年1月23日联合成立以 来,光伏市场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光伏电厂中与薄膜电池竞争的主要竞争对手晶硅电池由于原材料成本降低而成品价格直线下降,这大大削弱了薄膜电池的竞争 优势。”
国内另外一家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厂家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还是产品认知度的问题。”公 司市场销售经理吴炜向《每日经济新闻》坦言,“公司目前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而跟传统的晶体硅相比,薄膜市场是一个起步,还处于培养的阶段。”
不过他同时指出:“基于公司对未来薄膜电池市场的看好,公司会继续扩大产能,拓展薄膜业务。”
一光伏行业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薄膜太阳能电池在今后的建筑一体化过程中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这次尚德电力的业务调整,中投顾问分析师姜谦表示,这将对行业产生一些影响,“尚德的策略也是一种警示,今后要进入薄膜行业的投资者将更加理性。这也是在寻找替代多晶硅道路上的尝试,未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空间将大于晶硅电池。”


世鎧》跨入太陽能讓訂單爆滿 螺絲王國版圖邁大步

2010-9-1 SMART




今年初歐債危機爆發,市場擔心歐洲需求將下滑,但是一家海外市場在歐洲的螺絲公司,「從4、5月起,產線滿到爆!」世鎧精密(以下簡稱世鎧)總經理林上安形容,「單子滿到我都不敢接單,訂單能見度到年底,」他直呼:「這是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接單爆滿原因在世鎧於今年初將主力產品—複合螺絲,切入需要耐高熱、耐腐蝕、使用期達15年以上的太陽能板屋頂。由於德國太陽能電價補貼政策調降,趕在調 降前的裝機潮,讓世鎧接單到手軟。受惠此一強勁需求,世鎧上半年營收已經衝上3億1,000萬元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80%。

1根30公分的複合螺絲 讓第1季毛利破30%大關

螺絲,傳統上就是秤斤賣的小零件,但是這家台灣第1大複合螺絲廠所生產的30公分的複合螺絲,1根卻能賣到新台幣50元以上,公司毛利今年第1季站上30%大關,比起標榜高科技的IC設計公司,毫不遜色。

複合螺絲最大的應用在對於安全要求嚴格的公共建築,從世界第一高塔—哈里發塔(Burj Khalifa,即原杜拜塔)到巴西即將於2016年舉辦奧運的場館都看得到世鎧的螺絲。今年世鎧以複合螺絲切入太陽能板的市場,今年來自太陽能板的營 收,由去年的幾乎零到今年底可望至少占比20%。

林上安解釋,複合螺絲是用碳鋼和不鏽鋼兩種材質做成,具備耐熱耐腐蝕特性,專門用在要求耐火、耐腐蝕的高檔建築,屬於高級建材,常用在建築物屋頂或外牆接合混泥土和金屬浪板。而太陽能板必須承受長期的高溫直射,因此複合螺絲成為太陽能板屋頂的極佳選擇。

林上安說,以前這些地方全部都使用碳鋼螺絲,但是碳鋼不耐熱且遇水會生鏽,建築物在火災中倒塌,傷亡更多,因此才有螺絲前段使用碳鋼後段接合不鏽鋼,兼具 碳鋼硬度和不鏽鋼的耐熱耐腐蝕的複合螺絲。為此,德國制定法規,規定公共建築裡面,所有外露的螺絲都必須用複合螺絲,讓複合螺絲的市場擴大。目前全球提供 複合螺絲的有7個品牌,世鎧就幫其中3個品牌代工。

技術、認證突破門檻 產量將再衝高1倍

台灣區螺絲公會理事長陳明昭指出,要看螺絲是不是高技術和高附加價值,可以從材料成本占比看出,而材料成本占整體成本70%以上都是量大的低價產品,50%以下則是高技術和高價產品,複合螺絲材料占成本則是約45%。

世鎧能夠跨入高毛利產品,有賴於出身碳鋼螺絲大廠的董事長杜泰源在20年前決定挑戰困難重重的複合螺絲。

世鎧副總經理蔡青城表示,複合螺絲的第1要求就是貫穿性要好,得在25秒內貫穿1/2吋厚度的鋼板,花了5~6年的時間研發才做出能量產的產品。

技術上最難的就在熱處理,以及接合碳鋼和不鏽鋼兩種材質,蔡青城說,熱度會使模具精準度改變,影響貫穿能力,溫度過高容易脆掉,太低則硬度不足,溫度的掌握得靠經驗,不只技術,所有接合和熱處理的設備都自己開發,外界要模仿不易。

第2道門檻在認證,複合螺絲都必須經過德國結構學會(DIBt)認證,每次認證都需要1年以上時間。

看好太陽能市場,今年公司要擴建第3廠,明年月產量將由現在的1,500萬根拉高到3,000萬根。

第一金投顧研究部副總陳奕光認為,世鎧是標準的小而美公司,複合螺絲是獨門技術,如果太陽能營收持續放大,有助於擺脫向來被視為低本益比的螺絲業影響。

技術門檻高的複合螺絲全球使用占比 只有1%,未來一定會擴大。

世鎧(2063)● 股本:2.6億元● 預計掛牌日:2010.09.07 ● 產品組合:複合螺絲74%、線材26%



太阳能第一股拓日新能:陈五奎李粉莉的夫妻生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5MMDAwMDE5OTE5MA.html

两年半以前,举国的注意力都被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牵引。陈五奎的心情有些激动,却和奥运会无关,他的公司拓日新能就要上市了。从确切的成立日期来说,托日新能还不到六岁。而陈五奎马上就要50岁了。

那一天是2008年2月28日,托日新能登陆中小板,首日开盘价为54元,一度冲高到57元最后收于51.62元。它的发行价只有10.79元,一天之内暴涨378.41%。

人人津津乐道于拓日新能奇特的股权结构。身为董事长陈五奎只是第三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他的妻子李粉莉,第二大股东是他们的女儿陈琛。整个家族合计持有股份71.25%,首日身家达到59亿。

在这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数字背后,你应该知道这是国内第一家太阳能股。市场从不吝惜对高科技的赞歌。

从经营模式来看,这又是一出传统的夫妻档。

丈夫陈五奎:技术狂人

1998年6月,在被调去深圳宇康太阳能有限公司的时候,陈五奎的角色是救火队长。这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陈五奎也回天乏术。

这之前,陈五奎所学专业,就业经历均与太阳能没有半点关系。他研究生毕业,专业是机械制造和国际经济。当过国营四四零零厂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接触过磁材、电真空等专业,太阳能对此时的他来说新鲜而神秘。这家病入膏肓的企业点燃了陈五奎潜藏的某种兴趣。

公司很快陷入停业,陈五奎没有给自己谋任何出路。他一头扎进了新的实验里。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陈五奎一心沉浸在专利的研发中。到2002年,他的第四项专利技术终于也通过认证,同时他创立拓日电子,并以四项专利技术作价168万出资入股。这就是后来的拓日新能。

即使创办了公司,陈五奎对技术的狂热与专注远胜于其他任何事务。

2004 年,李粉莉在前线攻打市场激烈无比,陈五奎在后方担任了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组长。两年之后他负责的“整体式非晶硅光伏电池幕墙”获得联合 国2006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没过多久,他又在深圳市太阳能电池及应用产品研究开发中心走马上任。

身为董事长,陈五奎却心在科研。现在的他同时担任建设部“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拓日工业园”项目课题组长,国家发改委“25MW非晶硅光伏电池产业化”项目课题组长。

“技术”是陈五奎身上最鲜明的个人特征。他笑起来让人感觉沉稳亲和,接近他的人说他对技术非常敏感,更有人称他为“非晶硅天才”。

陈五奎的技术优势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因此公司在这一类别的生产设备70%来自自主研发。

另外,公司也建立了完整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产业链。可同时生产非晶硅、单晶硅、多晶硅这三种太阳能电池。目前,全球只有西门子、夏普、RWE几家厂商能做到这一点。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后,拓日新能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将整个产业链上的利润都尽收囊中。

陈五奎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有公开活动一般都是妻子出场。

妻子李粉莉:销售达人

李粉莉的长相颇为富态,她的着装总是精致而严谨。眉毛修得高而细,她当过8年英语老师,又经商海沉浮,长袖善舞。

1998年,陈五奎调任宇康太阳能有限公司,两人对这家公司的命运都心知肚明。公司停业之后,陈五奎专注于技术研究,李粉莉出资25万受让了宇康用于抵债的旧太阳能生产设备。靠着陈五奎的研究,他们自己修补和改造了这套设备,并成功进行了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试验。

拓日新能2002年设立。两年之后就在销售上大举突破。李粉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交际手腕。

在协助丈夫创办拓日新能之前,李粉莉从英语教师改行做翻译,后来又担任过京和鑫工贸有限公司经理、深圳市瑞磁微电机配件有限公司经理和加拿大IPS公司中国区销售代表。

此时的李粉莉和拓日新能,面对着市场,如满弦的剑,就等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很快到来。2004年,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大面积使用太阳能发电,全球光伏行业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阶段。这一年,拓日新能的营业收入超过6000万。

之后的经历用顺风顺水来形容恰如其分。2005年,公司营业收入接近1.4亿,较上年增长125%。在这逐年上涨的营业收入中,80%以上都来自海外市场。

2007年,李粉莉投资50万美元在非洲成立非洲(乌干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据拓日新能的半年报,该子公司的营业收入有570万元。去年,拓日新能(欧洲)有限公司成立,在半年报期间内,营业收入达到5500万元。海外市场的美国公司正在筹建之中。




居技術門檻高點 力阻大廠夾擊 太陽能新股碩禾 挑戰股王魔咒

2010-11-22 TWM




近一年在興櫃崛起的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靠著單季賺一個股本的實力,讓十九萬投資人瘋狂,凍結九五七億元的資金,就為了能在它掛牌前,抽中這張價差十八萬 元的「樂透」。碩禾為何能大賺太陽能財?它的未來有何挑戰?

撰文.賴筱凡

位在新竹縣湖口工業區裡,坐落在光碟片大廠國碩裡,一家員工數只有一百餘人的公司,卻以IPO(首次公開發行)史上最高的承銷價五百元上市,引起十九萬投 資人搶破頭,希望能在碩禾掛牌前,抽中這張價差十八萬元的「樂透」股票。縱使碩禾的價差不若先前掛牌的觸控面板股王宸鴻高,卻以單季賺一個股本的實力,再 度引爆搶購潮,中籤率只有不到○.五%。碩禾為何能大賺太陽能財?它的未來有何挑戰?

頂著靦腆笑容,拉著碩禾總經理黃文瑞,低調的碩禾董事長陳繼仁難得接受採訪,看到碩禾掛牌前投資人搶購熱潮,他笑得闔不攏嘴,因為這是錸德集團在光碟片榮 景後,許久不見的榮景,更是碩禾成立七年來,用獲利數字證明自身的價值。

然而,在太陽能電池成本占比僅一○%的太陽能導電漿,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碩禾上周五(十二日)興櫃股價逼近七百元大關,更擁有單季EPS(每股稅後純 益)賺進十元的能力?

掌握競爭優勢

進入門檻高 不殺價靠品質在太陽能導電漿市場裡,碩禾從來不是唯一的「玩家」,七年前,他們只是國碩裡一個不到二十人的部門,「即使是當年工研院的老同事,都不覺得我 們會成功。」陳繼仁回首過去,從工研院材料所出身的他,一頭栽進太陽能化學材料的領域,在外界一片不看好聲中,「玩出」一條康莊大道。當時同樣投入太陽能 導電漿,還有中釉轉投資的致嘉科技,但率先達陣的卻是碩禾。

「我們實驗了上千次,測試的矽晶圓片,大概都可以蓋一座太陽能發電廠了!」今天碩禾總經理黃文瑞能笑得輕鬆,是過去不斷嘗試累積的結果。為了讓研發結果能 更貼近客戶實用情形,陳繼仁甚至在碩禾裡頭打造一條「半量產線」,每次研發出來的漿料,就馬上在矽晶圓片上測試,以求精準掌控導電漿的品質。

碩禾會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導電漿產業向來就不是殺價競爭的行業,它在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才一○%,然而只要一更動,可能一片wafer(矽晶圓)就 此報廢,或是轉換效率就受影響。」工研院能源與資源產業分析師王孟傑解釋,太陽能導電漿產業的技術特性,也間接讓其進入門檻相對提高,除非導電漿品質獲得 認同,不然客戶不會輕易更換導電漿供應商。

在太陽能電池所應用的三種導電漿裡,包括電池正面的銀漿,背面的銀鋁漿(簡稱背銀漿)與鋁漿製作過程都不同,主要是將銀、鋁結合化學成分,製作成能導電的 線路。由於當太陽能電池上的矽晶圓越做越薄,變形也就越厲害,因此,能讓晶圓翹曲(warp)情況有效減少,又不影響太陽能轉換效率,導電漿的品質成了最 主要的關鍵。

而碩禾就贏在這點,「他們成功讓客戶相信,碩禾的導電漿品質能夠達到客戶要求。」王孟傑說,三年前碩禾透過各種管道,想辦法找到了合作客戶,像是昱晶,產 品品質也達到客戶要求,才讓他們長達四年多的黑暗前製期,終於露出一線曙光。

但碩禾並無法靠著一套成功模式吃遍天下,不但要做到品質可比大廠,還得不斷降低成本,「沒辦法用原廠的設備,我們就想辦法找台廠做。」陳繼仁心裡明白,國 碩沒有那麼多資本供他揮霍,碩禾得盡可能在每個環節降低生產成本,所以碩禾一年可以替客戶太陽能電池廠省下的成本,高達上億元。

產業前景混沌

前有杜邦擴產 後有集團軍不過,碩禾並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它在台灣擁有高達八成的市占率,全球則有兩成,但這僅限於太陽能電池背面用的鋁漿,影響導電效率更甚的銀漿才 是最終決勝點。

以全球導電漿龍頭杜邦(Dupont)、Ferro來說,都是主攻銀漿戰場,在今年電池廠大舉擴產下,杜邦九月也宣布要擴產,隱然對碩禾形成壓力。

雖然碩禾目前看起來一片形勢大好,但「關鍵還是碩禾能不能在銀漿上有所突破。」王孟傑觀察,碩禾透過鋁漿打入台廠供應鏈,證明自己確有實力,但銀漿對太陽 能電池的效率,影響更巨,就看碩禾能不能再衝破這一關,才有機會再下一城。

不僅前有龍頭廠施壓,後頭還有追兵存在。陳繼仁透露,隨著友達集團李焜耀高調跨入太陽能領域,旗下威力盟與達方,最近已相繼跨進導電漿市場,勢必會有新一 波競爭出現;只是導電漿市場門檻極高,「我們都努力了這麼多年才做到現在的成績,一顆太陽能電池要擔保的是二十五年的壽命,要是做不到這種品質,我相信他 們也不會為了用自家產品而冒險。」他分析指出。

眼前友達集團在太陽能產業的策略未明,王孟傑認為,依照達方、威力盟還是各做各的來看,碩禾還是領先了一長段距離;只是,過去友達透過子公司在面板零組件 上游投入,有效降低成本,成為友達的競爭優勢,若以此模式進入太陽能電池領域,屆時碩禾壓力一定不小。

雖然太陽能市場前景混沌,電池廠大舉擴產將面臨供過於求的壓力,但只要整體太陽能市場需求有成長,導電漿的市場就還有春天,這也是為何陳繼仁看好太場能市 場明年可望成長兩成,碩禾能掌握絕佳機會。

一分鐘看懂

太陽能導電漿

所謂太陽能導電漿,是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分為正面銀漿、背面銀鋁漿、背面鋁漿3種。銀漿為太陽能電池的正面電極;鋁漿則為背面電極與電場增加電池轉換效 率;而銀鋁漿是應用於太陽能電池背面作為模組串聯之導線。功用是收集產生的電能,再傳輸至電池外。導電漿在太陽能模組的轉換效率上扮演至為關鍵角色,可以 使太陽能電池獲得更高的轉換效率。

碩禾

成立:2003年

董事長:陳繼仁

資本額:3億元

股東結構:國碩持有70% 主要業務:太陽能電池用之導電漿

近3年獲利

2008年EPS:3.53元2009年EPS:16.46元2010年前3季EPS:23.94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