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官員與太湖藍藻的八年抗戰:是天災更是人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745.html

環保官員與太湖藍藻的八年抗戰:是天災更是人禍

一財網 章軻 2015-12-30 09:58:00

太湖流域是全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密度是全國的9.8倍,創造的人均GDP是全國的2.5倍,同樣,單位面積排放的汙染物量也是全國的9倍。

在全世界許多地方,藍藻已經成了水體汙染的代名詞。攝影/章軻

朱玫,江蘇省環保領域的政府官員。對外,她用“省級政府機構環保從業人員”的稱呼。她覺得,如果以官員的身份示人,容易讓人產生距離感。與太湖藍藻八年抗戰的故事,更多的是她個人的感受與領悟。

12月下旬的一天,江蘇南京一家書店里,作為《科學治太,鐵腕治汙——江蘇省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體制機制研究》(下稱《研究》)一書的作者,朱玫和數十位學者、基層環保工作人員和環保誌願者一同回味治汙歷程。

是天災更是人禍

“環境保護是中國政治社會改革的最好試驗田,在江蘇市場經濟較成熟、環境管理能力較齊備的太湖流域地區,可以先行先試。”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嶽在為《研究》一書所寫的序中說。

在朱玫看來,如果說霧霾是全球大氣環境危機的代表,那麽,藍藻則可以說是全球水環境危機的代表。

藍藻和細菌一樣,屬於“原核生物”,又叫藍細菌、藍綠菌或藍綠藻,是單細胞生物(0.1-10以上微米級的),肉眼無法看到,以細胞群形式出現時才容易看見。

藍藻的出現,在植物進化史上是一個巨大飛躍。因為藍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對地球表面從無氧的大氣環境變為有氧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人們生活的地球,百花盛開,萬木爭榮,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些都是由藍藻等藻類,經過幾億、幾十億年的進化發展而來。

可是現在人們談藻色變,在全世界許多地方藍藻已經成了水體汙染的代名詞。海水的赤潮、河湖的水華,都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災害。美國環保署將有毒藻類爆發視作全美的“主要環境問題”。

朱玫介紹,我國藍藻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太湖、滇池、巢湖等多地頻發。太湖水危機更把藍藻推進了公眾視野。“大家會發現身邊很多河流、湖泊或多或少都被藍藻肆虐。2007年在無錫發生的那場水危機是因為大量死亡藍藻汙水團進入了無錫貢湖水廠的取水口,一般凈水工藝無法消除,臟水進入了千家萬戶百姓水龍頭,停水近一周,致使居民、工廠的生產和生活無法正常進行,造成了巨大損失。”

藍藻從地球生態系統的功臣怎麽就變成了罪人,成了人們厭惡乃至要消滅的對象?朱玫分析說,“這不是藍藻有錯,錯在我們自己。錯在人類對自然的過渡索取、過渡開發、過渡消費。正是由於大量的人類活動,才使得原來湖泊河流的生態系統環境在短時間內發生急劇改變。”

研究顯示,太湖流域是全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密度是全國的9.8倍,創造的人均GDP是全國的2.5倍,同樣,單位面積排放的汙染物量也是全國的9倍。正是因為大量的汙染物進入太湖,造成適宜藍藻生長的富營養化環境,才引起藍藻暴發。

“這當然也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系,但是全球氣候變暖也正是人類的活動造成所致,所以藍藻肆虐是天災更是人禍。”朱玫說。

八年抗戰的故事

2007年,太湖水危機最後經過連續近一周沒日沒夜的攻關,終於解決,供水恢複正常。曾親身經歷了那場“大戰”的朱玫說,“那一周江蘇省和無錫市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全球100多家媒體聚集無錫,中央十幾個部委也派專員親臨現場,省委書記、幾位省長、副省長、廳長、市長和專家們一起夜以繼日地商量研究如何解決這場水危機。”

這場震驚中外的水危機讓江蘇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痛下決心,正式向藍藻宣戰,其實就是打響了一場跟汙染的戰爭。江蘇省委書記在短短一個多月內7下太湖。在當年7月7日召開的一場太湖治理大會上,省委書記說,“沒有任何退路,唯有擔負起我們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痛下決心,徹底治理太湖。”

從此,江蘇掀開了鐵腕治汙、科學治太的大幕。“從2007年到今天,太湖治理也經歷了八年抗戰。”朱玫介紹,江蘇省健全了組織體系,成立了太湖治理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及應急防控領導小組;出臺了當時全國最嚴的地方法規和地方排放標準;投入了上千億元資金,累計完成了大小1萬多個治理項目。

之後,太湖水質開始改善,衡量太湖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指標總磷和總氮都有明顯的下降,提前實現了國家要求的2015年水質目標。

朱玫介紹,這麽多年太湖治理工作也創造了很多第一:第一個開展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國家試點流域;第一批國家綠色保險試點城市;第一個在地方法規里確立“環保優先”原則;第一個建立省市縣三級流域管理機構;第一個創建由省市政府領導負責河流水環境質量改善工作的“雙河長制”;第一個在流域交界斷面引入生態補償理念;第一個提高全流域汙水處理費,讓運營單位能有利可圖有積極性肯幹;第一個在全流域應用推廣 PPP模式;第一批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第一個嘗試公眾參與圓桌會議模式,等等。

朱玫說,這些首創工作在太湖治理實踐中發揮出巨大作用,也為全國流域治理積累了豐富經驗。

故事該如何延續

盡管太湖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實踐困境,比如,水環境狀況還是會出現反複,對水質改善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還是要取得共識;比如企業違法排汙情況還時有發生。

“環保部門和企業的關系就像貓和老鼠的關系,有時貓贏了,但有時企業用他的小花招騙過了你,真正平等合作的關系並沒有最終形成。”朱玫說,

與此同時,政府作為並沒有得到社會和老百姓的廣泛認可,同樣,公眾參與也缺乏有效途徑。雖然現在NGO環保組織也發展得非常快,目前在江蘇就有100多個,但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朱玫分析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等,環保組織缺乏一個暢通的渠道能準確地知道政府的想法和做法,同樣,政府也很難確切地知道這些組織的想法和做法,雙方很難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

環境汙染的治理和生態破壞的恢複是無法在短期內一蹴而就,需要有個長期的過程。環保僅靠政府一家不行,包括政府、企業、公眾三方,要形成合力。朱玫引述潘嶽的話說,“解決中國嚴峻環境問題的最終動力來自於公眾,環保公眾參與不能夠停留在種樹植草的層次上,而是應該充分行使憲法賦予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對各類環保公共事務進行深度參與。”

“環境保護中,政府、企業、公眾合作共治的潮流勢不可擋,這是由中國嚴峻的環境問題、是由風起雲湧成長壯大的社會各方力量決定的。”朱玫說,環保沒有局外人,大家都在同一艘夜行船上,能否共渡環境危機,取決於每位船員的思想和行為。如果說之前,太湖治理是政府主導的火車頭時代,今後應該是政府、企業、公眾等各方力量都成為動車組的高鐵時代。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92

“太湖治理3.0”時代該如何突破?環保專家這樣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879.html

每到夏季,太湖藍藻問題便引起人們密切關註。前幾日,盡管有關太湖藍藻大面積爆發的消息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許多人開始質疑:十年太湖治汙,是否真的取得了成效?

13日晚,環保專家朱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以2007年太湖水危機事件為分水嶺,太湖流域治理已經歷了兩個階段。”

她解釋說,上世紀90年代到2007年,是治太1.0時代,處於防禦期,主要實施了“九五”和“十五”國家重點流域規劃,部分地區水質有所改善,但總體治汙速度仍落後於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速度,流域整體水質進一步下降。

第二階段,2007年至2015年,治太2.0時代,實施了國家太湖流域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和省實施方案。流域整體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治理進度和汙染速度已進入相持期。

“十三五”開始,國家和江蘇省都對太湖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打造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工程,為中國探出一條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因此,太湖流域治理進入新的階段,是戰略總攻期,進入實現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建成生態文明樣板工程的治太3.0時代。”朱玫說。

但這一時代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和困難。朱玫分析說,一方面經濟L型還將持續一段較長時間,轉型有個痛苦的過程,地方政府發展壓力非常大,也不可能像前幾年一樣有充足的財力繼續保持高強度的治太投入;另一方面環保工作好壞已上升到政治高度,對地方黨委政府形成了巨大的環境壓力。

“面對新階段、新要求、新形勢,新一輪治太工作不能再簡單重複、按部就班,要謀求新辦法,創造新機制,激發地方政府和社會各層面治太的內生動力,主動作為,再創佳績。”朱玫認為,如果把太湖治理也視為供給側改革的組成部分,那麽,治太3.0時代重點要關註三個方面改革。

她說,第一項改革就是加強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融合,推進綠色生產方式的轉變。“蘇南地區經濟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壯大,要在去產能和調結構中實現蘇南的再工業化,是升級版的綠色發展。”朱玫認為,蘇南環保重點就是要在新一輪再工業化進程中加快推進綠色生產方式的轉變,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和“僵屍企業”,另一方面也要修改地方法規,給實體經濟松綁,不能一刀切地禁止傳統行業發展,要通過提高環境準入門檻、依靠科技進步和發揮市場力量,幫助企業改變生產方式,推進行業綠色轉型。

“沒有落後的行業,只有落後的企業。同樣,管理理念和手段如果不調整客觀上也會阻礙綠色發展的進程。”她說。

朱玫認為,第二項改革是加強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的進一步融合,推進投融資機制的創新。“江蘇太湖治理從2007年開始就設立每年20億的財政專項引導資金,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面對眾多工程項目依然捉襟見肘。”朱玫對記者說,新一輪治太,解決資金需求和發揮好資金效益仍然是主要短板,財政資金要改變以往行政分配的傳統模式,要更多地依靠市場機制,既要發揮出更大的環境效益,也要實現資金的保值和增值作用,財政資金也要有造血功能,要發揮出更大的杠桿效應。

“可以依托治太專項資金建立太湖治理基金,成立一個太湖治理平臺公司。”朱玫認為,這個平臺公司可以做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可以投資重大公益性、流域性治理工程項目,或購買服務,采用PPP模式與社會資本以及地方政府合作;二是可以投資非公益性盈利性治太工程,參與分紅;三是可以發行綠色債券,或者投資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四是投資太湖流域環保企業,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共享企業成長利潤。各類投資所獲收益可以滾動繼續投入太湖治理,建立一個“錢從哪里來、投到哪里去”的良性循環機制。

“第三項改革是加強政府、企業、公眾等多方融合,加快環境治理體系的構建。”朱玫說,太湖治理前兩個階段實質還是政府主導、企業配合、百姓摻和,還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運動,社會參與度並不高。治太3.0時代要註重補齊公眾參與這塊短板,把公眾參與放在與政府和市場同等的地位來看待,這也是今後幾年蘇南地區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解決的一個重要任務。

“治太工作中無論是項目建設、汙染治理、生態修複、規劃編制、信息公開、綠色金融、責任考核等建設治理管理各個環節都要充分發動企業、社會組織、社區組織和百姓的作用,以實際行動自下而上主動作為,真正改變企業生產方式和老百姓生活方式,才能從源頭上徹底解決環境問題。”朱玫說,如果說治太前兩個階段是政府主導的“火車頭”時代,那麽治太3.0應該是政府、企業、公眾等各方力量都成為“動車組”的高鐵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45

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取得100多項應用成果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獲悉,世界最快超算“神威·太湖之光”系統自今年6月20日發布以來,國內外多個應用團隊項目通過使用該系統獲得突破,目前已經取得100多項應用成果。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副主任付昊桓介紹,我國超算在硬件發展上已有很大進步,但如何將其應用能力發揮出來,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堅持超算的系統要為應用服務。一年前,超算中心就和氣候、材料等相關單位進行預備研究,希望能夠和各不同領域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推進超算在應用方面的發展。”

“神威·太湖之光”堪稱“勞模”,記者從其“作息時間表”上看到,其工作時間超過六成,“睡眠”時間僅占兩成,同時,它還非常“健康”,故障率僅為0.6%。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100多家科研單位、100多個大型應用在“神威·太湖之光”系統上運行,涉及氣候氣象、海洋、航空航天、生物、材料、高能物理、藥物、生命科學等19個應用領域。

“神威·太湖之光”主要服務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如國產大飛機C919精細數值模擬、天宮一號隕落路徑預測計算等課題等,同時也十分重視服務產業創新。例如,超算中心和遠景能源合作開展“格林威治智慧風場”項目,超算中心基於自身超強的運算能力、專業的技術人員等為遠景能源提供包括風資源預測、風場精細選址、風機建造等在內的一整套生命周期服務。今年10月份,超算中心僅用12天的時間就完成了2014-2015年間全國的風資源數據測算,比原本的45天提速近4倍,並將數據誤差控制到0.5%。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介紹,為促進超算應用發展,中心正在運作一種全新的機制,即與應用部門共同成立專題聯合實驗室。如流體力學實驗室、新藥研發實驗室等,讓相關領域最強的專家來引領這一聯合實驗室的工作,超算中心提供支持、指導或協助進行程序移植,自主研發大型並行應用軟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40

“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問鼎世界超算冠軍 中國連續4年排第一

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TOP500)榜單14日在美國鹽湖城公布,中國“神威·太湖之光”以較大的運算速度優勢輕松蟬聯冠軍。算上此前“天河二號”的六連冠,中國已連續4年占據全球超算排行榜的最高席位。

據新華社報道,TOP500榜單每半年發布一次。在今年6月的排行榜上,由中國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橫空出世,以每秒9.3億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出人意料地奪冠。這個速度是原冠軍中國“天河二號”的近三倍,更重要的是“神威·太湖之光”實現了包括處理器在內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

此前,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已在TOP500榜單上連續六度稱雄。在最新榜單中,“天河二號”依然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排名第二。

除“雙星閃耀”外,中國超算總體表現也很出色。今年6月,中國首次把上榜總數長期獨占鰲頭的美國“拉下馬”。而這次,中美打了個平手,以171臺上榜數量並列第一,兩國上榜超算約占榜單總數的三分之二。

國際TOP500組織在一份聲明中寫道,一年前美國以199臺上榜超算保持明顯優勢,而中國只有109臺。但現在,最新公布的榜單“見證了中國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算優勢”。

TOP500榜單始於1993年,是對全球已安裝的超級計算機“排座次”的知名排行榜,由美國與德國超算專家聯合編制。

從榜單前10名看,中國“雙星”之下,第三至第十名依次是美國的“泰坦”、“紅杉”、“科里(Cori)”,日本的“Oakforest-PACS”、“京”,瑞士的“代恩特峰”以及美國的“米拉”和“三一”。

其中,“科里(Cori)”和“Oakforest-PACS”都是“新面孔”。“代恩特峰”原來排名在“三一”之後,經升級後反而排到“米拉”之前,但仍待在第八的位置上沒有變動。

總體而言,計算能力超過每秒千萬億次的上榜系統已從2008年6月的一臺增至如今的117臺。

排行榜主要編撰人、美國田納西大學計算機學教授傑克·唐加拉對新華社記者說,下一步超算將朝著百億億次計算能力進軍,這些下一代超算“將是一個全新的品種,不僅速度快,而且以全新方式處理大數據,從而開辟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和模擬的新途徑,帶來新的見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06

太湖花園 呎價連環破萬 兩個月八宗 全城搶細價樓

1 : GS(14)@2014-09-09 12:06:23

【本報訊】全城瘋搶細價樓,帶動新界二、三線屋苑呎價也「萬萬聲」。過去兩個月,大埔太湖花園更連環爆發8宗呎價1萬元或以上成交,前所未見。資金急搶細戶下,天水圍上車樂園嘉湖山莊「一枝獨秀」,過去兩日錄7宗成交,佔去十大屋苑成交半數,帶挈十大二手成交急彈40%。記者:湯家明 陳家雄

樓市越打壓,表現越瘋狂,政府多項抑壓樓市措施下,97年曾屬蟹貨屋苑之一的太湖花園,呎價跑贏97高峯期一大截。中原高級分行經理黃達雄表示,屋苑6座低層G室,建築478方呎,實用355方呎,屬兩房戶,獲區內租客以363.6萬元承接,實用呎價10,242元,已是過去兩個月來第8宗呎價上萬元個案。原業主2003年以85萬元買入,賺278萬元。黃達雄直言,樓市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插入谷底,2009年開始拾級反彈,即使近年樓市高溫,太湖花園呎價也未曾試過上萬元大關。今年農曆新年後,整體市道一度淡靜,交投死寂,該屋苑造價也曾輕微回落,實用呎價由1月8,510元,下調至2月8,481元,直至5月中,政府放寬雙倍印花稅(DSD)期限,當月該屋苑呎價升至8,985元,直迫9,000元邊緣,買家入市信心由上半年普遍觀望,突轉趨樂觀,在盤源不多情況下,準買家眼見盤源越來越少,平盤陸續被消化,入市心態再度轉急。太湖花園今年7月錄首宗呎價1萬元成交後,單是8月,一個月內連環錄得5宗呎價萬元個案。屋苑8宗呎價破萬元成交中,7宗屬兩房細單位,僅一宗屬三房,惟代理預期,三房戶銀碼相對較大,也能衝破萬元阻力,料1萬元一呎已成指標,業主叫價又再心雄,目前約80個放盤中,上述實用355呎單位,索價升至400萬元。


嘉湖兩日錄七成交

過去周末及周日,十大屋苑錄14宗,較前周10宗回升四成。美聯數據指,嘉湖山莊「一枝獨秀」,兩日錄7宗成交,佔去十大二手的半數。綜合代理數據,9月份首個星期,十大藍籌屋苑共錄約38宗成交,其中嘉湖山莊成交佔最多,錄15宗,較沙田第一城僅錄3宗,多出12宗或4倍,亦比第二位的3個屋苑多近3倍,包括紅磡黃埔花園、荔枝角美孚新邨及荃灣中心均錄4宗成交。另外,觀塘麗港城本月仍未開齋。中原王樹明表示,嘉湖山莊麗湖居8座中層G室,實用547方呎,原開價380萬元,租客搬走,即開放單位予買家參觀,結果僅開放一日即獲上車客接貨,減價23萬元或6%,以358萬元成交,實呎6,546元。原業主於1996年2月以156.8萬元買入,賬面賺約201.2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908/188591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52

4,000噸垃圾倒太湖 恐污染大閘蟹

1 : GS(14)@2016-07-06 08:11:19

江蘇蘇州警方證實,上海一批重達4,000噸的垃圾,早前經水路被偷運及傾倒在太湖西山島(圖),警方已控制船主及介入調查。事件引發網民熱議,由於太湖是江蘇其中一個大閘蟹養殖區,外界擔心垃圾事件會污染水源,甚至危及大閘蟹品質。新華社報道,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通報,八艘載滿垃圾的船隻上周五(1日)停靠在西山島江蘇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內碼頭,垃圾均為生活及建築垃圾。當局指,垃圾被偷倒在堤岸上,但與太湖水面隔離,已聯絡環保局檢測周邊水域,水質沒有異常,八艘船隻被扣留。事件在網上瘋傳數日後,當局四天後才姍姍來遲開記者會證實事件。船主稱,在上海嘉定水域停靠後,垃圾裝船後轉運到太湖,等待建築公司接收,用於在建工程鋪設便道。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6/196834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85

【中秋應節】第一水太湖大閘蟹 中秋前攻港

1 : GS(14)@2016-09-10 13:55:30

中秋節,除了食月餅,當然還有大閘蟹喇!蟹迷要留意了,據永富陽澄湖大閘蟹專門店負責人陳錦輝指,原預定首批太湖大閘蟹會在下星期一(9月12日)供港,不過因上月內地打風又多雨,導致水浸及水位上升,太湖不少大閘蟹被沖走,甚至淹死。而且最近天氣又轉熱,氣溫更高達攝氏40度,令大閘蟹「未熟透」,要多兩至三日成熟,產量或許會比往年少,「預計第一水大閘蟹只有約3両至5両重,售價與去年相若,不過吃第一水蟹的也是貪過癮及應節居多,識食的,過了雙十節的貨才是最正!」輝哥還預計,首批大閘蟹約有八至十籮,每籮約50至60隻,每斤約300元,即每隻約售100元。



記者︰黃依情


永富陽澄湖大閘蟹專門店負責人輝哥指,預計今年的大閘蟹售價與去年相若。

永富陽澄湖大閘蟹專門店,九龍城侯王道47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0/197659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534

【大閘蟹殺到】首批太湖蟹到港 7両半大蟹貴15%

1 : GS(14)@2016-09-13 08:04:59

首批共20籮的大閘蟹,星期一早上10時運抵銅鑼灣老三陽。



首批來自太湖的大閘蟹終於到港!星期一(9月12日)早上約10時,第一批共20籮,約1,200隻的大閘蟹送到銅鑼灣老三陽,是全港首間賣太湖大閘蟹的舖頭。老闆祁廣楠隨即檢驗首批貨的品質,「太湖10號已開湖,不過相比去年,今年的品質預計較差,現在蟹的成熟度高達八成,意想不到的好。」他亦指,因上月內地天氣變暖,以及數月前受打風影響,養蟹的湖水位由1.5米上升至高達4米,令湖底水草死亡,不少體積較大的蟹因未能脫殼已浸死,故今年產量會比去年少。



「去年入貨量高達180噸,但今年應該會減至150噸。」來貨少,售價自然會提升,尤其是大蟹,7両半以上的,每隻賣$480,比去年上升15%,而6両半則賣$400,較細隻的如5両則賣$240。不過,祁老闆形容大閘蟹蟹價就如股票一樣,可升可跌,日日不同,要視乎來貨品質而定。首批大閘蟹當中,約有7籮會送去預先訂購的酒樓及熟客,預計今晚賣出大半。「都唔敢叫佢哋訂咁多,始終第一水,唔夠靚,9月25號左右,啲貨就靚喇!」他預計過了10月1日黃金周,蟹價會回落。祁老闆亦指,今年大閘蟹售價上漲,除貨源少外,有部份原因是與成本有關,「單是養蟹的水草,就比去年升了一倍,由每船$2,000,升至近$5,000,變相要加價來作平衡。」不過,他說相比內地市場,香港的生意應該較易做,皆因內地近年興起網購大閘蟹,售價較低又方便,因而被搶不少生意。記者:黃依情攝影:王國輝


老闆祁廣楠指,首批蟹中約7籮會送予已訂購的酒樓及熟客,但第一水貨未算最好,要過9月25號才有靚貨。

首批大閘蟹,大細均有,最重秤的蟹王有9.1両,而7.5両以上的大蟹,每隻賣$48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3/197688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