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米聊結盟YY對抗微信 眾矢之的騰訊還能笑多久?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27/230336.html

7月26日深夜,記者從熟悉小米的圈內人處獲悉,小米旗下的米聊業務將與YY合併,目前雙方已經開始就合併細節展開洽談。合併後,米聊將獲得來自YY在語音通訊方面的強大技術支持,屆時,米聊有望在語音通訊方面與微信進行對抗。

據悉,米聊與YY的合作由來已久。2012年5月,米聊推出YY語音,這次合作被小米內部人稱為「兄弟公司之間互相幫忙」。而業內人士則認為本次合作是米聊與YY的「磨合」,為後續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礎。

自米聊YY語音推出之後,很多業內人士也曾猜測米聊與YY的合併。早在6月28日,資深互聯網人士程苓峰就在微博上表示,「小米和YY會合併嗎?猜這可能是雷軍後手之一。雷軍是YY天使投資人,大股東。YY和米聊本質上是一個東西:音視頻通話、交友和社區。」

程苓峰指出,YY與米聊合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上被微信遏制的互聯網短板,加強抗打擊的合力。無論是對抗360還是騰訊,YY都是雷軍系下各資產裡最微妙的子。

米聊官方微博也曾經公開表示,在7月份米聊將有「大招」祭出。目前,7月已經接近尾聲,卻遲遲未見米聊動作。知情人表示,由於米聊與YY在一些合併細節上並未達成一致,所以時間上有所推遲。

基於此事,記者也通過微博與雷軍、李學凌進行求證,截止發稿時,並未得到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33

多久看一次戶口?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15.html
不知道大家平均隔多久會看一次戶口呢? 上網或到銀行也好, 止凡發現身邊不少朋友是每天的指定動作, 而理財及投資動作也一樣頻密。

如果是慣於炒作的, 不用多說, 不是我杯茶, 在此祝你好運贏多些。但如果是價值投資, 看好一支股票未來五年、十年、廿年的發展的話, 投資落盤不用在一時三刻決定, 買也好, 賣也好, 一年數次已經是不少了。配合我的投資理財模式, 買賣股票實在不會急於一時, 目標價的前後一、兩星期也不為過, 所以都會習慣在週六、日預設買賣盤, 讓其在週一至五自動執行。

記得巴菲特對一群 MBA學生說過, 假設你的人生只有 20次的投資機會, 相信每一個投資決定都一定會是深思熟慮的, 於是建議他們在人生中的每一個投資決定都假定自己一生只可以有 20個投資機會來辦。

如果是這樣, 我發現頻密的檢查戶口是沒有好處, 反而會令自己心思思想做多餘事。另一方面, 銀行又會即時替你計算投資組合的市價及總值, 有時你開戶口就會看見自己即時身家, 看到某支股票賺了不少, 又或是蝕了不少, 而在思想上掙扎一番, 對投資情緒亦影響頗深。

我多年前發現這個問題, 所以以前會迫自己沒有特別事情 (特別事情例如過數、入貨、檢查出糧等), 就不會開戶口看戶口內的數字, 以免看後影響心情, 因而大約每星期最多只開戶口一至兩次。如今已經習慣了, 沒有特別事情都完全不會看戶口, 連出糧也懶得開戶口看 (百分百相信公司的會計部)。

如果不是匯豐無聊規矩話孖展戶口一定要在戶口數目有變化後就要寄信到家中的話, 我真的不會每天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身家。(無錯, 股票孖展戶口, 每天戶口內的數目都一定會有變化, 所以每天都會寄一封信到我家, 亦不能用電子信件代替, 打過電話去問也是這個答案, 反正洗費及不環保的人又不是我, 還是算吧)

之前都出過文寫過, 數身家真的會越數越少, 不時時刻刻計算身家, 資產就自自然然又會累積起來。少點留意身家的數字遊戲, 情緒少點受影響, 反而更能專注工作發展及個人資產投資分析。不過這個小秘訣可用在我身上, 不知能否用在諸君身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51

高速公路費:為何收,收多久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736

高速公路收費應有法律依據和充分理由,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經濟原則,決策應公開透明,用途應充分保障公共利益。

長假八天,全國收費公路首度免費大開,結果大擁堵。

免費午餐帶來的不全是掌聲。有公眾仍不滿足:平日也應該免費;路橋公司哭訴:損失慘重。

有人認為高速公路免費是「回歸公共品」之舉,但也有人聲稱行政命令干預上市公司。矛盾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誰的「公」路

開車經過中國任何一座路橋收費口,取卡收費後,車主都會收到一張發票。有時會收到財政部門開具的財務發票,有時會收到地稅部門開具的稅務發票。

不同類別的發票憑證,代表著對不同類型的收費路段收取通行費。在我國,收費公路分為兩類:政府還貸公路和經營性公路。

政府還貸公路是指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利用貸款或者向企業、個人有償集資建設的公路」,原則是「不以贏利為目的」;經營性公路是指國內外經濟組織「投資建設」或者依照公路法的規定「受讓政府還貸公路收費權」的公路。

中國收費公路的出現始於1984年,同年國家出台「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按照國務院法制辦和交通部負責人2004年接受人民日報採訪的說法,政策的邏輯可解讀為:

1.公路是公益性設施,從理論上講,應當全部由政府無償提供;

2.在交通需求巨大和政府財力緊張情況下,出台此「特定政策」;

3.在財力增強和路網漸趨完善後,應「順理成章」實行以非收費公路為主,適當發展收費公路的政策。

按照交通部門慣常的說法,沒有收費公路政策,就沒有公路交通的快速發展。在我國現有公路網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級公路都是依靠收費政策建設的。

以建於1990年的四川成渝高速為例,總里程為340公里,造價37億元,而成都市1990年全年的基本建設投資不到16億元。

錢從哪來?據《中國交通報》報導,目前收費公路建設總投資中將近70%的資金是通過銀行貸款和集資獲得的。

收費政策帶來投資主體多元,使公路行業成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不過,絕大多數收費路橋的控制權,屬於政府。

2003年國資委組建後,許多高速公路劃歸國資委監管,如浙江省有70%的高速公路里程由省交投這樣的國資企業控制,為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必須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省國資委會考核」。

面臨著高負債及經營性壓力,地方政府在交通運輸業有更高的獲利需求以對沖成本和風險,「實行以非收費公路為主,適當發展收費公路的政策」的目標也就從「順理成章」變成「舉步維艱」了。

2009年開始,我國逐步取消二級公路收費,以2008年的總里程數據看,意味著有60%的收費公路逐步回歸公益性。

多位受訪的交通主管部門官員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回歸公益是公眾的呼聲,也同樣是主管部門的共識。但從經營管理上來說,經營性公路全部以公司法人運作日常經營,政企分開,國有資本統一管理,交通主管部門的事權已被削弱。

利益捆綁

「不可能吧?」聽到「61.76%」這個數字時,王建驚訝不已。

作為徽杭高速的一名高管,王建在這個行業浸淫多年,但看到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數據時,仍不免吃驚。被稱為暴利行業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不過40%。

當確認來自2012年的中報統計後,王建吐出一句話:「反正我們是虧的,所得稅都不用交。」

能夠上市的高速公路,已屬於最優質的資產。但以另一項重要的財務指標「淨資產收益率」看,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最高為18.8%,最低僅為3.8%,平均投資回報率低於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

「高速公路近年來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不積極,就是因為投資大,負債高,前景不明朗。」王建說。以目前的高速公路投資成本,建設1公里高速路成本已近1億元,且隨著徵地拆遷成本只升不降;而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以6.56%計,一年光利息就要支付656萬元/公里。

王建認為,毛利率並不能反映出中國龐大高速路網的運營現狀:冷熱不均,以盈養虧。以浙江為例,機動車保有量居全國前列,但除上市公司滬杭甬和杭金衢、甬台溫等少數幾條主幹高速盈利能力不錯外,大部分收費公路運營狀況並不好。

盈利的公路不僅要養活自己。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國內的高速公路公司多為地方政府運營,通行的做法是,省級行政部門建立融資平台,以路養路,用已超期的路來還虧損的錢,用效益好的路支持新的路政建設。

以路養路,是部分高速公路超期收費的最「正當」理由。它們一般援引的合法依據是,2004年出台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提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政府還貸公路,可以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貸款、統一還款。」

不過,有專家指出,目前許多路橋公司管理的高速公路並不是「統一貸款」,沒理由「統一還款」。

目前高速公路營收普遍嚴重依賴通行費,以上市公司江蘇寧滬高速為例,2012年上半年下轄七條路橋的通行費收入總計約25.6億元,服務區和廣告兩項收入總計為11.7億元,不到前者的一半。

最大限度收「過路費」,成為不二選擇;對於公眾特別是私車主而言,則意味著支出,不滿情緒於是產生。

強制清理

就在這個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天,河南省第一條收費橋樑——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結束26年的收費史。

這座大橋在2012年10月8日取消收費前,被當地市民稱為「吸血鬼」。審計署2008年的審計報告顯示:該橋總投資1.78億元,1996年已經全部還清貸款,違規收費14.5億元。

玄機就在於「收費年限」。據河南省發改委副主任王紅介紹:自1986年10月通車至2000年8月前,黃河公路大橋屬還貸公路橋;2000年8月以 後,經批准轉為經營性收費公路橋,屬於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資產,核定的收費年限截止到2020年,兩者合計達34年之久。

如何確定收費期限和收費標準,一直備受爭議,也經歷了一個調整的過程。2004年11月前,通行的做法是參照交通部1996年發佈的九號令中關於 「轉讓公路經營權中的車輛通行收費權,應堅持以投資預測回收期加上合理年限盈利期(合理年限盈利期一般不得超過投資預測回收期的50%)為基準的原則,最 多不得超過30年」。

2004年8月,國務院通過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還貸公路的收費期限,按照用收費償還貸款、償還有償集資款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15年(中西部20年);經營性公路收費年限,按照收回投資並有合理回報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25年(中西部30年)。

近兩年政府清理力度不可謂不大。2011年自6月起,交通部等五部委啟動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久被詬病的首都機場高速公路開始單向收費;2011年4月,五部委又聯合下發通知,禁止將政府還貸公路違規轉讓或劃轉成經營性公路。

收費年限上限標準再清楚不過,但違規收費路橋比比皆是。僅2012年7月,江蘇省政府就一下子砍短11條高速公路收費年限,其中,9條經營性高速公路均從原先的30年收費壓縮至25年,2條政府還貸性高速公路則由過去的20年收費年限減短到15年。

調整的結果也只是「不超上限」。王建透露,雖然近年來部分省市出台了收費公路收費年限測算細則,但彈性很大,基本上按最高限來。

在具體操作中,一般在項目立項時,根據投資總額、交通流量、收費標準、通行費收入、運行成本及稅負等因素,核定滿足收費公路屬性的收費年限,經過聽證環節後,上報屬地省政府審核批准並公示。

浙江省交通廳財務審計處一位官員分析認為,這樣的核算本身就有問題,除投資總額可依據已審計核定的決算數外,其他指標都是根據歷史數據進行推算和預 測,由於每新一屆政府都會對路網規劃進行修訂,因此推算數據往往具有「不確定性」。這也為收費公路公司更改收費期限留下了口實。

此外,在收費期限臨近時,高速公路公司往往會提前謀劃擴建或複線工程,以拉長收費期限,而這類情況相關法規並沒有規定。1996年通車的滬寧高速就不在江蘇省的清理名單中,以擴建和獲批為由,這條路的收費期限仍是36年。

龐大的通行費收入又流向何方?

前面提及收費站出具的兩種收據憑證中,政府還貸公路出財務發票,意味著這是一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根據規定,還貸公路收費將統一存入財政專戶,並用於償還貸款和必要的養護管理支出,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

經營性公路出具的地稅發票,意味著這是一項經營性收益。法律法規不會界定經營性收益的使用流向。據南方週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中,贛粵高速、海南高速、山東高速、寧滬高速、五洲交通等,均涉足房地產。

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國內重要的高速公路,多屬於或已轉為經營性公路。而確定其收費年限的「收回投資並有合理回報」原則,沒有具體標準。收費總額超過投資額乃達數倍的公路常成為眾矢之的,但它們的實際成本及收費支出並不明朗。

「經營性高速公路公司的收益使用原則,除社會資本部分外,國資部分跟其他國有企業並沒有什麼不同。」王建說。實際上,這恰是長期以來讓公眾不高興的地方。

(應受訪者要求,王建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58

喬布斯的紅利蘋果還能吃多久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2749301
$蘋果(AAPL)$自2003年以來一直採用公司的業績與管理執行層的年終獎掛鉤的激勵政策。銷售收入與淨利潤是蘋果衡量公司管理層業績的重要指標。同時蘋果也設定了年度的目標業績與最高業績。在2011年以前,蘋果對於管理執行層年終獎封頂是管理層當年年薪。具體來講,若公司當年業績超過目標業績,則公司管理執行層獎金額度為當年工資的50%,若公司當年業績超過年度最高預期業績,則公司管理執行層獎金額度為當年工資的100%。喬布斯從未不參與這些激勵政策,因為他的工資年薪一直是1美元,而獎金一直是零。在2012年,就是庫克當政時期,蘋果調整了管理層激勵方案。若公司當年業績超過目標業績,則公司管理執行層獎金額度為當年工資的100%,若公司當年業績超過年度最高預期業績,則公司管理執行層獎金額度為當年工資的200%。另外,身為CEO的庫克仍舊會參與這項激勵政策。

另外,相對於2011年,蘋果2012年的目標業績與最高預期業績的增長幅度有所降低。2012年蘋果目標業績與最高預期業績相比2011年實際淨收入分別增長25%與29%,淨利潤分別增長15%與20%;而2011年蘋果目標業績與最高預期業績相比2010年實際淨收入分別增長36%與43%,淨利潤分別增長25%與33%。

對比2012年與2011年的獎金分配方案,可以看出,蘋果2012年獎金方案相對於2011年目標相對寬鬆,獎金也相對較為豐厚。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相對寬鬆的方案,蘋果公司的薪酬委員會也是振振有詞,認為庫克的薪酬相對於其他公司的CEO來講,報酬還是低了,而其他執行層的獎金與薪資與其他大公司相比也只是差不多而已。

當管理層薪酬獎金與公司的業績相關時,管理層有時需要在公司的長期發展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予以平衡。由此看,蘋果在2012年財年的最後一個月份發佈iphone5可能有其業績考量的因素。倘若在2012年不發佈iphone5,iphone5的收入自然將全部記入2013財年,那麼要想完成年度最高預期目標顯然並不是胸有成竹。如果業績達不到年度最高預期目標,那麼整個管理層就只能拿相當於工資100%獎金,而拿不到200%。而蘋果近幾年均完成最高預期目標,如若庫克履職的第一年不能完成最高預期目標,想必庫克未來的蘋果CEO職業生涯將會受影響。有此因素考慮,蘋果於2012年9月13日推出了iphone5.之後的iphone5出現的一些故障問題說明,當時iphone5上市時機並不成熟,但蘋果仍舊堅持提前推出iphone5.蘋果2012年超額完成年度最高預期目標之後,是以犧牲公司品牌為代價。而蘋果管理層在獲得相當於其工資200%背後,換來的是蘋果股價的一路狂洩。

庫克本身或許並不是很看重一些小的利益。他曾放棄其持有的限售股的分紅,也曾要求公司董事在公開市場上購買一定數量公司的股票。但是,庫克如今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而是以他為代表的蘋果管理層團隊。庫克需要維穩,需要建立自身的威信,要讓蘋果擺脫喬布斯的影子。喬布斯不需要一分錢報酬,也不需要一分錢的獎金,因為迪斯尼大股東的身份就夠他好幾輩子;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威信與統治,因為喬布斯本身就是名片;還有喬布斯被蘋果踢出局的歷史,他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在蘋果他沒有任何功利心,只有產品與技術。顯然庫克做不到,他需要在各種利益面臨做諸多平衡。

針對於2013,庫克對於其他管理層的期望是要加強團隊協作。蘋果於2012年12月27日向SEC提交PRE 14A報告第30頁提到公司管理層的一項重大舉措。該舉措鼓勵公司硬件、軟件及服務團隊之間加強協作。為此,公司薪酬委員會將公司管理層(庫克除外)的年薪從80萬美元上漲至87.5萬美元。蘋果在iphone5推出遭遇一系列問題後,有所反思,開始強調各部門的協調與合作,以避免出現iphone5上市時出現的諸多問題。

對於2013年蘋果的業績增長預期,庫克們自然也不會制訂得太高。想必增長率會比2012年目標業績與最高預期業績更低。同時庫剋期望加強硬件、軟件及服務團隊之間的協作,管理的順暢有時需要犧牲GDP增速。個人預計,其最高預期淨收入增長將對於2012年實際收入會低於20%,而最高預期淨利潤會低於15%。只有這樣,庫克們的獎金進口袋自然是沒有太多障礙。

功利心逐漸膨脹、創新進取心逐漸減弱、公司管理問題日益顯露。喬布斯的紅利蘋果不知道還能吃多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43

中國股市的龐氏騙局,還能玩多久? 天地俠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fa4bb010163j0.html
依照中國證監會的現行規定,上市公司的配股價是不得低於每股淨資產額的。這個硬規定,出發點是避免國有上市企業的大股東資產流失,但卻是中國股市長期處於高溢價狀態的罪魁禍首。一些急需配股融資的企業,只能靠虛誇的利潤來抬升股價。許多上市企業,股價跌破低效益的淨資產,本應該是常態。

高溢價的股市,永遠只是擊鼓傳花的遊戲,這包括那些因為IPO審核制而造就的垃圾殼資源。按照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所言,好的企業無需上市!的確如此,現代金融市場日益發達的今天,優秀的企業不再需要大眾的原始資本。中國股市中為數極少的成功優秀企業,它們也只是舊體制的漏網之魚,今後將越來越少,以至絕種。

2012年,美國股市的股票回購金額,超過當年IPO融資額的十倍。西方股市,作為企業發展融資的出發地,已經完成了歷史的使命。隨著西方上市企業的大舉回購和私有化,可以預見,幾十年之後,西方股市將不復存在。

在21世紀全球大同的今天,隨著西方股市融資功能化的徹底消失,以融資圈錢為最終目的,沒有絲毫契約精神的中國股市龐氏騙局,也將戛然而止。再投機的民眾,在傷痕纍纍之後,總有覺醒的一天。那就是,任何的龐氏騙局,都必將走向破滅的命運。

另外,這次鐵道部分拆,我個人認為,國家是準備讓銀行來替鐵道部的高額負債和巨額貪腐來買單了。最終的買單者,當然是銀行的小股民和全中國的納稅人。原鐵道部的2.6萬億總負債,不再具備國家公信力的背書。週一,看銀行股的表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93

中美歐大打貿易戰 第一季急單湧入 台灣太陽能廠榮景 能持續多久?

2013-04-08  TWM
 
 

 

隨著急單駕到,二○一三年第一季台灣太陽能產業需求急轉直上,太陽能供應鏈股價、營收屢創新高。但這源自於中、歐貿易大戰所帶來的急單效應,恐怕將在貿易戰火退燒之後停止,太陽能產業大好榮景,會同步褪色嗎?

撰文‧顏雅娟

三月以來,中國太陽能產業風波不斷,太陽能巨擘無錫尚德宣布破產保護,英利綠色能源則攜手保利協鑫在三月下旬達成策略合作,走入血腥的產業整併潮。但相較於中國太陽能市場的風風雨雨,在海峽的另一端,台灣太陽能業者則彷似走入好久不見的太平盛世。

即使去年年報出爐,國內太陽能業者幾乎全數慘賠,但相關個股在年報揭露後,股價反以「利空出盡」反映。今年一月以來,歐盟與中國的「雙反」議題熱炒,讓台廠營運明顯升溫,產能利用率與訂單能見度持續維持高檔,國碩更預計將在第二季啟動擴廠計畫。

問題在於,這場太平盛世能維持多久,「雙反」效應會是國內太陽能業者的長期利多嗎?

「雙反」效應 急單轉進台廠所謂「雙反」,指的是「反傾銷、反補貼」。由於中國太陽能廠長期接受官方補助,以低價產品傾銷全球各地,使得美國、歐洲、印度等地的太陽能料源指標大廠面臨經營危機,因此去年年中,美國率先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展開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並在十一月祭出中國製太陽能電池輸美,最高課徵二五○%的懲罰性關稅。

除了美國確定祭出雙反大棒之外,歐盟也有樣學樣,從去年九月開始對外放出消息,將對大陸矽晶圓、電池、模組等產品展開雙反調查,並預計最快將在六月公布傾銷稅率初裁。

雖然歐盟雙反案尚未拍板定案,但在消息四竄的同時,已足夠讓大陸業者人心惶惶。「記得去年消息一出,當時大陸太陽能電池廠就開始瘋狂到歐洲市場『倒貨』,深怕歐盟祭出高關稅之後,將使貨源少了龐大的出海口。」業內人士回憶指出,這一輪的中國出貨潮,也是導致去年下半年太陽能報價急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後續發展,台灣業者表示:「中、美、歐之間的貿易大戰怎麼走下去,是接下來牽動產業變化的主要變數,不同的劇本,很可能讓整個太陽能產業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劇本一,或許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業者最樂見的發展,即是「貿易大戰愈演愈烈」。在美國、歐盟相繼祭出雙反箝制手段後,中國也不甘示弱,宣稱將主動反擊,對歐、美、韓料源廠也祭出太陽能雙反調查。

眼看三方貿易戰一觸即發,倘若各國都對大陸太陽能材料祭出高額懲罰性關稅,對國內業者來說,雖害怕大陸廠未來築起垂直整合的高牆,但在另一方面,卻將可能受惠於中國淡出全球太陽能市場之後的轉單效應,自然算是一大利多。

但這套劇本能否成真,目前沒人敢樂觀預期。相反的,劇情截然不同的「劇本二」,目前看來如期上演的機率不小,而在這套劇本中,貿易戰為台廠所帶來的急單效應,恐怕已經快要過了賞味期。

劇本二的基本戲碼,就是「貿易大戰只是假議題」。業者分析,雖然中國宣布將對歐、美上游業者祭出雙反調查,但由於中國境內也有眾多下游整合廠,一旦中國對歐、美、韓多晶矽廠祭出高額進口稅,雖然可保護境內多晶矽料源價格跟著調升,但隨著上游材料價格高漲,也等於對大陸下游垂直整合廠揮了重重一擊。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作法是否確實上路執行,機率恐怕相對有限。

另一方面,歐盟雖然從三月六日開始,啟動對大陸的太陽能產品實施進口登記,壓在大陸太陽能產業身上的雙反戰看似勢在必行。但業內人士研判,以歐盟危機四伏的財務狀況之下,啟動雙反調查、引爆大規模的貿易戰,對區域經濟將再度造成新的變數,因此,預料歐盟的動作不過是紙老虎虛張聲勢,調查結果到最後,很可能只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

換言之,在中國與歐盟都恐怕「只會叫陣、不會真打」的情況下,今年第一季以來國內太陽能業者的「雙反效應」,預料只能算是短期利多,效力不易向後延伸。

不過,這不代表太陽能產業又將重返低迷幽谷,畢竟,在中國一連串的產業風波之後,太陽能產業已經出現某種程度的「結構性」變化。

中國淡出 帶來產業春天一直以來,中國就被視為太陽能產業大幅跌價的最大凶手。為了壯大自家太陽能廠商,中國政府從二○○九年開始卯足勁扶持光電產業,藉著土地、租稅等補助優勢,大陸廠得以用低價產品傾銷全球各地,引來「浪費公帑、過於慷慨」等罵名亦在所不惜。

對此,國碩總經理兼碩禾董事長陳繼仁感嘆:「大陸廠最大的問題在於運用太高的槓桿倍數!」大陸廠有八成資金都是貸款來的,在產業急劇變化之下,自有資金不足,一旦貨款收不回來,就付不出錢給上游材料商,沒有材料供應,就無法再進貨,最終產線停擺。如今,中國太陽能產業就已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當中。

此外,在一代巨人無錫尚德應聲倒下的同時,也可能標誌中國政府積極護航的「金太陽」計畫,很可能隨之落幕,高度仰賴補貼的大陸太陽能產業,將回歸自由市場競爭。

小廠陷入惡性循環,產能不易立即恢復,而中國政府的補貼也將縮手,對全球太陽能產業來說,中國的淡出都算是長期利多因素。在此之下,即使雙反議題為台廠所帶來的急單效應僅屬短線,但國內業者的春天,或許仍然可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93

比特幣:數字黃金還能挖掘多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503

在談論比特幣之前,先讓我們回顧一則消息。1999年,18歲的Shawn Fanning 永久地改變了音樂產業。他開發了一項名為Napster的在線音樂服務,使人們可以相互間共享音樂,而不必向唱片公司購買昂貴的CD。由於被起訴,Napster在2001年7月被關閉。但是,音樂共享的理念卻以BitTorrent軟件及其它點對點文件共享的形式延續了下來。同時,Napster這個品牌現在仍在被一家合法的音樂下載服務商使用。

Napster的故事解釋了比特幣(Bitcoin)令人興奮之處。這種數字貨幣基於類似的技術。今年1月,比特幣單位價格約為15美元,而且對小微型交易項目,比特幣能精確到小數點後8位數。從今年3月10日到4月10日,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價格從46美元暴漲至230美元。比特幣成了全球最熱門的投資項目之一,它是社交媒體膨脹形成的泡沫,也是追逐新興事物的閒散資金所致,甚至也源於因近日塞浦路斯事件而喪失信心的銀行儲戶。

和Napster一樣,比特幣很有可能驟然倒閉,但同樣能留下恆久的影響。事實上,這種電子貨幣的價格於4月10日經歷了一次快速調整:一度跌至一半市值後又快速回升(見下圖)。

BitPay公司是一家專門為商務人士提供比特幣支付解決方案的公司,該公司創始人Tony Gallippi認為,比特幣的價格並不需要特別關注。這種貨幣大大簡化了如今的電子商務,這才是關鍵所在。

比特幣並非唯一的數字貨幣,亦非唯一成功流通的數字貨幣。虛擬世界Second Life的玩家使用Linden Dollars;中國網絡巨頭騰訊網的用戶使用Q幣;而Facebook則出售」信用「點。但比特幣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並非由中央銀行這樣的單一機構所發行或管理。比特幣的」貨幣政策」由巧妙的算法決定。新的比特幣必須被」挖掘出來」換言之就是用戶們通過使用他們的電腦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來贏得數字貨幣。這些貨幣本身只是一串數字而已。所以它們是完全分散的貨幣,即數字黃金的一種。

比特幣的發明人之一的Satoshi Nakamoto是一位神秘黑客。他於2009年創造了這種貨幣,而在2010年比特幣又消失於網絡一段時間。早期的比特幣使用者主要是愛好科技的自由主義者和金本位支持者,他們一心要擺脫政府的控制。但是比特幣的使用場所也帶來一些爭論,其中,絲綢之路因隱匿在一個名為Tor的匿名網上空間,用戶採用比特幣訂購和支付違禁藥品而被受抨擊。

現在,一些合法企業也接納了比特幣,其中包括Reddit和WordPress。前者是一個社交媒體網站,後者則為博客主提供虛擬主機和軟件。比特幣對商人極具誘惑力。像BitPay這樣的公司能提供將現貨價格轉換成美元的服務。一般情況下,這些公司收取的服務費也比信用卡公司或銀行低很多,這一點在海外訂單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通過比特幣進行的交易是不可逆的,所以零售商們也不會因為被欺詐而蒙受損失。

加利福尼亞州的Coinbase公司為用戶提供比特幣兌換及」錢包服務」的電子平台,用戶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存儲他們的數字財富。該公司的合夥開發商Fred Ehrsam說,

比特幣要成為主流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一次使用就能完全掌控它絕非易事。使用流程很繁瑣。此外,比特幣還可能被黑客竊取,或像洗衣機裡的美元鈔票一樣憑空流失。過去兩年中,曾發生過多次比特幣兌換交易遭竊或系統崩潰的情況。

Mt. Gox是最主要的比特幣交易所,總部位於東京,由兩個法國人經營。它處理了約80%的比特幣-美元兌換交易。但風險是,這樣的業務一旦崩潰,比特幣交易就會癱瘓。事實上,4月10日比特幣短暫的價格下跌就是由Mt. Gox的某個軟件崩潰所致,這引發了眾多比特幣用戶的恐慌同樣,比特幣的合法性尚不明確。3月18日,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計劃規範比特幣兌換交易;這也暗示著財政部未必會關閉這項服務。

比特幣專家Mike Hearn說,

比特幣要想更進一步的發展, 技術難題勢必是要攻克的。因為每個比他比的所有權都會進行核准,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這個圈子,他們彼此間流通的貨幣數據量也會越來越大,從而導致系統運 行越來越慢。技術維護可能有一定幫助,但很難起到實質作用:所有用戶都必須升級比特幣錢包及其開發軟件。

Hearn擔憂比特幣可能因發展過快而對長遠不利但真正威脅到比特幣的是業內競爭。比特幣的忠實擁護者指出,新比特幣不可能憑空產出。情況的確如此,但有一類新數字貨幣就能做到這一點。 替代貨幣已經處在發展之中。比特幣的克隆貨幣Litecoin就是其中之一。到目前為止,Litecoin的使用者還僅限於一小部分鐵桿粉絲,但它的價格漲幅同樣驚人。據傳,Litecoin很快就要在Mt.Gox交易所面市。

相對弱勢的替代貨幣是Ripple。Chris Larsen是一位企業家,曾在硅谷創辦過眾多企業,也是開發Ripple的新興企業OpenCoin的合作創始人。Larsen說,

Ripple比比特幣更易使用。後者需要10分鐘的時間來確認交易結果,而前者核准或拒絕交易僅需幾秒鐘而已。Ripple的起源毫無神秘可言,目前也未與犯罪或其他風險活動發生任何關聯。

OpenCoin計劃於5月正式向公眾推出Ripple幣。目前產出的Ripple幣總值為1億,據稱這一數值將不會繼續上升。為增強新貨幣的勢頭,OpenCoin最終計劃向用戶贈送總需求的75%。任何用戶只要開設一個OpenCoin賬戶就能得到5個Ripple幣;而原比特幣用戶則可以拿到更多。 OpenCoin所留存的25%將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確保Ripple持續強勁:公司分紅時,Ripple市值越高,OpenCoin投資者所獲回報就越多。4月10日,多家一流風投企業宣佈已投資OpenCoin,其中也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這樣具有獨到投資理念的風投公司。如果Ripple能發展起來,那就可能會有更多的金融業者加入競爭行列。

同時,Visa這樣的信用卡公司完全可以建立快捷廉價的專屬國際支付體系。倘若整個國家都通過算法來發行貨幣,那又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到那時,比特幣很可能就消失了。即便這種情況發生,比特幣的創造者們也將能和Fanning一樣實現某種目標。Napster與其它文件共享服務推動了音樂行業與在線服務的結合,才產生了iTunes或Spotify這樣的在線音樂服務。比特幣的價格也許會跌破;它的用戶也可能轉而使用其他貨幣,但同樣很可能的是,某種形式的數字貨幣終將對金融界造成曠日持久的影響。

即便最終失敗,比特幣對金融界的影響也是不可磨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21

不會製造驚喜的蘋果還能火多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183.html

羅亮

沒有驚喜,甚至讓你覺得有點索然無味。這就是我在看完整場蘋果公司最新發佈會之後的感覺。

沒有傳說中的iWatch智能手錶或者iTV智能電視,甚至iPad平板電腦也沒有做出任何更新。在草草地又炫耀了一遍iOS 7系統,並且快速發佈早已經劇透的iPhone 5C和iPhone 5S之後,蘋果公司本年度最重要的產品發佈會就這麼收場了。

本以為iPhone 5C會成為蘋果公司向市場投下的重磅炸彈,但在看完配置和售價之後,只有一種感覺,被停產的iPhone 5因為顏色而被犧牲掉了。

自iPhone 4之後,蘋果公司先後發布了iPhone 4s、iPhone 5,還有今天的iPhone 5C和iPhone 5S手機,但是那種從iPhone 3GS升級到iPhone 4的創新已經找不到了蹤影,剩下的只是蘋果公司在機身長度和硬件配置上的不斷升級。

一直以來,蘋果公司都是創新的引導者和製造者,當它僅僅通過改變產品硬件配置和顏色吸引消費者的時候,不免要問一下,這樣的蘋果到底還能火多久?

無聊的硬件升級

還未發佈,有關新款iPhone 的各種傳聞早已經鋪天蓋地。當一條條傳聞,在蘋果公司的發布會上逐一被證實的時候,你的感覺會怎樣?是不是想說:這些我們都知道了,作為蘋果公司,你得拿出點新鮮玩意!

想要新鮮玩意?抱歉,這太難為現在的蘋果公司了。實際上,自喬布斯去世之後,庫克領導的蘋果公司在這方面表現得極差,它能為果粉們提供的驚喜就是——硬件升級。從iPhone 5、第三代、第四代iPad上,足可以看到這一點。

今天的發布會上,庫克領導的蘋果公司同樣沒有「令人失望」。在iPhone 5c和iPhone 5S上,蘋果公司又「故技重施」,將硬件升級到底。不過,似乎這次蘋果公司變得聰明了一些,開始在顏色上有所「突破」。

新款的iPhone 5S相對iPhone 5,硬件升級較大。iPhone 5S在CPU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採用了全球首個64位的處理器,並且搭載了一個用於測量來自重力加速器、陀螺儀和指南針數據的協處理器M7。此外,蘋果公司還為iPhone 5s新增了指紋識別安全功能,並讓iPhone 5s多了一種金色顏色的選擇。

雖然這樣的硬件配置下,iPhone 5S可能仍然是市場上最好的智能手機,但是又有多少死忠的蘋果粉絲會選擇繼續跟隨蘋果的步伐不斷升級?這樣的的硬件升級,對於果粉而言,已經太無趣了。

iPhone 5C的「驚喜」

在本次發佈會之前,廉價版的iPhone讓很多人頗為期待,甚至外界一度猜測,蘋果公司將用這款產品打入中階市場,與Android明星機展開對抗。蘋果公司今天確實推出了這樣的產品,不過當看過產品的配置之後,很多人會很自然說:這就是一款穿了彩色馬甲的iPhone 5。

幾乎相同的配置,變化的只是色彩。而最讓人不解的是,這款所謂的廉價版iPhone 5C實際上並不便宜,最低版本的售價要4488元,跟停產的iPhone 5的手機相差無幾。如果蘋果公司的iPhone 5S瞄準了最高端的人群,iPhone 5C又要賣給誰呢?

很多人以為,iPhone 5C要在中端市場給Android陣營以重創,但現在看來,蘋果公司實在看不上這個市場。按照iPhone 5C的價格,至少可以讓很多國產手機廠商的大佬長吁一口氣了。這些廠商本以為如臨大敵,但令他們「驚喜」的是,蘋果公司原來並不想放下身段跟他們一起玩。

現在的蘋果公司仍然是智能手機市場無可撼動的廠商。它仍然能夠製造出運行速度最快、設計獨特、色彩絢麗的產品,仍然能夠贏得消費者和開發者的支持,但是外界對蘋果公司的期望卻從來不限於此。他們期待的更多,但現在的蘋果已經很難滿足他們。

如果僅靠硬件升級,變換產品色彩,這樣的蘋果還能火多久?答案很可能是,不會太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44

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還能撐多久?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697

Patrick Barron在米塞斯研究所(The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網站上刊文:

所謂「儲備貨幣」是指被多國政府或機構大量持有作為外匯儲備的貨幣。二戰結束後成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

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旨在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監督美聯儲維穩美元,並保證美元按照官價35美元/盎司價格兌換黃金。因此各國對持有美元作為交易目的的信心「堪比金堅」。

不過美聯儲並未維持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承諾,而IMF也並未迫使美聯儲持有足夠黃金,保證黃金35美元/盎司的定價承諾。美聯儲在上世紀60年代末受到他國責問,先是法國,隨後是其他國家。直到其黃金儲備量太低,除了對美元重新估價別無選擇。1971年9月,尼克松總統宣佈美國不再維持美元和黃金之間35美元的交易價格,徹底放棄金本位。

不過美元因在結算國際貿易賬戶時起到有效作用,依然被各大貿易國持有,美元的地位也無可撼動。

一種在國際貿易中起到有效作用的貨幣需有兩大特徵。首先是由大貿易國本身發行。其次,該貨幣要能像商品一樣保值。德國馬克保值能力更佳,但德國貿易規模無法匹敵美國,因此各國對馬克的需求不及美元。當然心理因素同樣提振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因美國被看做戰後西方對抗共產主義集權國的軍事保護者。

今天我們看到形勢變化初現端倪。美聯儲大規模印發美元,削弱了美元對其他商品的購買力,導致許多貿易大國在必要時使用其他貨幣。比如杜邦公司結算許多國際賬戶時使用了人民幣和歐元。而其他國際企業也有使用他國貨幣用於貿易結算的需求。儘管如此,有一大因素幫助美元保持其儲備貨幣需求,即他國貨幣也相應貶值,比如日元,QE不僅侷限在美國。

有證據顯示中國明白美元的地位危如累卵;中國已增加黃金儲備且要求實施控制,避免黃金流出中國。若中國將人民幣與黃金關聯,則全球對人民幣的需求上升,對美元的需求將下降。實質上這意味著全球貿易大國將減少美元的持有量,海外持有的美元將回流至美國經濟,導致美國物價上升。至於升多少則很難說,但需謹記的是,海外持有的美元數量與美國國內持有量相當。

奧巴馬總統提名耶倫為美聯儲主席的決定表明美聯儲貨幣政策將繼續寬鬆。她獲提名增加了美元需求將進一步下降的可能,也提升了美國物價大漲的可能。也許唯有其他主權國家(比如中國)的非強制性壓力才能喚醒美聯儲意識到其行動的後果,並迫使其結束QE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94

廣告商蜂擁而至 《爸爸去哪兒》能紅多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307.html

廣告商蜂擁而至,談及《爸爸去哪兒》的收益,湖南衛視方面給出這樣一個令人遐想的答案。

這檔每週五晚非黃金時段播出的戶外親子真人秀正在成為螢屏新寵。然而,《爸爸去哪兒》一夜走紅卻暴露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何去何從的問題。這樣一檔熱門綜藝節目的電視版權依舊是購自海外(韓國),而更多衛視的跟風加入令業內擔憂,戶外親子節目會如同歌唱類選秀一樣成為下一個氾濫螢屏的節目類型。

消費明星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3檔歌唱類真人秀節目在各大衛視輪番上演。正是在這樣審美疲勞的「空窗期」,10月份登陸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在螢屏上劃過一抹亮色。

五位明星爸爸攜子(女)體驗戶外鄉村生活,親子主題散發著正能量的同時,吸引著更多追星族的目光。

市場統計機構CSM46城數據顯示,上週播出的《爸爸去哪兒》第二集收視率從第一期的1.3%飆升至近2.6%,收視份額從首期的5.12%飆升至11.53%。收視率是同一時段觀看某檔節目觀眾人數和該地區總人口的比例,收視份額則是觀看某檔節目觀眾和所有看電視人口的比例。

可見,上週五深夜,46個中國城市中,不到10個看電視的觀眾中就有一個在收看《爸爸去哪兒》。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稱「廣電總局」)電視研究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經過一段歌唱真人秀氾濫的時期,受眾已經很疲勞,《爸爸去哪兒》突然殺出令觀眾耳目一新。

他稱,該節目明星云集也符合中國觀眾「消費明星」的偏好。

一檔晚上10點播出的節目獲得如此高的收視率,不僅讓同行始料不及,連湖南衛視也未曾預料。湖南衛視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做這個節目之前,沒有收視率預期,也不曾想過有多少收益,因為完全是個全新領域,此前沒有類似的節目可供參考。

上述人士透露,《爸爸去哪兒》的版權購自韓國MBC電視台,此前湖南衛視獲得成功的《我是歌手》版權也是購自該電視台。事實上,前者的原型節目在韓國已經非常火爆,本來只打算將該節目做一個季度,大受歡迎後改成長期製作。

在中國電視圈,吸金收益往往和砸錢投入相伴,明星片酬等高投入無不成為「利潤殺手」。上述湖南衛視人士稱,《爸爸去哪兒》中明星的出場費並不高,但他拒絕透露具體金額。

該人士否認節目製作費高企的說法,以第一集舉例稱,節目選擇在農戶拍攝,每家農戶每天僅需要一兩百元租金即可,明星們吃的也都是當地農家菜,導演組、攝製組吃盒飯,伙食費也很低。

但該人士並不否認人力投入成為最大成本之一,整個節目組採取了無縫錄製,第一集素材拍攝時間超過1000小時,外出拍攝團隊多達150人。

至於收益,前述湖南衛視負責人表示,目前才出來兩集,整個系列還未完成,具體收益很難估算,第一集播出後,廣告商蜂擁而至。

調控背後

《爸爸去哪兒》已經引來更多「小夥伴」。目前,國內多家衛視推出類似的節目,在親子主題上展開搏殺。

此前,正是各大電視台一窩蜂「唱歌」造成的同質化競爭引發「調控」。廣電總局近日發文明確了明年上星綜合頻道調控政策,每季度總局通過評議會擇優選擇一檔歌唱類選拔節目安排在黃金時段播出。

電視研究專家劉牧告訴本報記者:「缺乏創新,盲目跟風,依賴海外模式成為目前國內電視節目市場頑疾。這種情況下,電視節目競爭已經不能用激烈來形容,應該用慘烈來形容,有創新眼光、打破常態、節目模式求變求新才能走遠。」

上述通知同時要求,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播出的新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個,當年不得安排在19時30分至22時之間播出。

「如果沒有限制,很多電視台盲目跟風,造成資源浪費,觀眾在各大衛視看不到其他好的節目,相當於把市場搞亂了。」前述廣電總局電視研究人士表示。

上述通知還指出了國內電視節目另一大問題,過度依賴引進境外版權模式。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不少電視台幾乎將歐美成熟的模式全部買了一遍,韓國等地的模式也買得差不多了,現在拉美國家的一些節目模式漸火,未來可能要去拉美搶購電視節目版權模式了。

劉牧告訴本報記者,一味依靠買版權的模式無法長久;目前國內在電視節目模式上沒有形成流水線、工業化式的生產,遠未達到國外的產業化運作規模,中國電視人做節目主要依賴個人,產業化核心競爭力還很弱。

此外,盈利模式單一也是限制電視節目做大的重要原因。很多電視節目主要依賴電視廣告收益,此外就是視頻網站版權出售,但視頻網站主要購買的是電視劇,電視節目往往是電視台為了宣傳節目半賣半送給各大視頻網站,這部分收入很少。

反觀美國迪士尼等成熟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對電視節目形成完整的產業運作模式,除了電視節目播放外,還有完整的線下活動、明星藝人開發、衍生品開發、版權模式出售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