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 Barron在米塞斯研究所(The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網站上刊文:
所謂「儲備貨幣」是指被多國政府或機構大量持有作為外匯儲備的貨幣。二戰結束後成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
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旨在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監督美聯儲維穩美元,並保證美元按照官價35美元/盎司價格兌換黃金。因此各國對持有美元作為交易目的的信心「堪比金堅」。
不過美聯儲並未維持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承諾,而IMF也並未迫使美聯儲持有足夠黃金,保證黃金35美元/盎司的定價承諾。美聯儲在上世紀60年代末受到他國責問,先是法國,隨後是其他國家。直到其黃金儲備量太低,除了對美元重新估價別無選擇。1971年9月,尼克松總統宣佈美國不再維持美元和黃金之間35美元的交易價格,徹底放棄金本位。
不過美元因在結算國際貿易賬戶時起到有效作用,依然被各大貿易國持有,美元的地位也無可撼動。
一種在國際貿易中起到有效作用的貨幣需有兩大特徵。首先是由大貿易國本身發行。其次,該貨幣要能像商品一樣保值。德國馬克保值能力更佳,但德國貿易規模無法匹敵美國,因此各國對馬克的需求不及美元。當然心理因素同樣提振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因美國被看做戰後西方對抗共產主義集權國的軍事保護者。
今天我們看到形勢變化初現端倪。美聯儲大規模印發美元,削弱了美元對其他商品的購買力,導致許多貿易大國在必要時使用其他貨幣。比如杜邦公司結算許多國際賬戶時使用了人民幣和歐元。而其他國際企業也有使用他國貨幣用於貿易結算的需求。儘管如此,有一大因素幫助美元保持其儲備貨幣需求,即他國貨幣也相應貶值,比如日元,QE不僅侷限在美國。
有證據顯示中國明白美元的地位危如累卵;中國已增加黃金儲備且要求實施控制,避免黃金流出中國。若中國將人民幣與黃金關聯,則全球對人民幣的需求上升,對美元的需求將下降。實質上這意味著全球貿易大國將減少美元的持有量,海外持有的美元將回流至美國經濟,導致美國物價上升。至於升多少則很難說,但需謹記的是,海外持有的美元數量與美國國內持有量相當。
奧巴馬總統提名耶倫為美聯儲主席的決定表明美聯儲貨幣政策將繼續寬鬆。她獲提名增加了美元需求將進一步下降的可能,也提升了美國物價大漲的可能。也許唯有其他主權國家(比如中國)的非強制性壓力才能喚醒美聯儲意識到其行動的後果,並迫使其結束Q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