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快時尚」餐廳:外婆家和綠茶的成功之道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g455.htmlRomney:轉一篇文章,挺好玩的商業案例。有待繼續觀察。餐廳感覺上做高周轉和高毛利都可以盈利,但是連鎖餐廳做大的,貌似只有做高周轉的麥當勞這種店舖。高毛利往往意味著對客戶服務體驗的高要求,這個貌似不容易複製,無論是周到的服務,還是獨到的口味,複製起來,都不容易。要想做大,還是得靠高周轉和成本控制吧,這個複製起來容易的多,麥當勞幾乎不需要專職廚師。但是對於此類中餐連鎖,還是持懷疑態度,等餐是一件相當極其以及無比痛苦的事情。
一盤份量十足的麻婆豆腐,只要三元錢。外婆家的服務員每天都會被問道:「會賠錢嗎?」
在物價、人力快速上漲的背景下,大多餐飲公司都只能被迫漲價,但吳國平在杭州創辦的中餐連鎖餐廳外婆家卻成為行業中的價格殺手。另一個與之特點相仿的綠茶餐廳,也來自杭州,其8塊錢一缽的干蝦蘿蔔絲湯同樣被懷疑售價已近成本。現在,這兩家公司正在飛快擴張,外婆家的全國門店已近60家,綠茶為14家。
會賠錢嗎?吳國平告訴《環球企業家》,能平衡好顧客量跟價格的關係,就能賺到錢:「菜價定得低,就必須要顧客量大;菜價貴了,量就會下來。」
在外婆家、綠茶排過隊的顧客,的確知道這兩家餐廳的顧客量會遠超一般餐館,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顧客排在門外等著就餐。比如綠茶2012年11月在上海開出的中山公園店,開業幾天之後,五點鐘去排隊也需要等到七點之後才能吃到晚飯。
餐飲行業以翻檯率來衡量運營情況。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家餐廳一天能夠翻3到4次台,通常就實現盈利—翻4次台,可以理解為餐廳平均每張桌子都有四撥客人。例如小肥羊的日翻檯次數平均是3,海底撈生意最好的時候能夠翻檯7次,而「快火鍋」呷哺呷哺每天的翻檯次數則能達到8以上。綠茶餐廳創始人路妍告訴本刊,綠茶平均翻檯率為6到8次,在大本營杭州甚至可以達到12翻到14翻—這意味著每天中午十一點到晚上十點之間幾乎一直滿座。要做到外婆家、綠茶這麼高的翻檯率,餐館必須有足夠多的顧客願意在門外排隊等候,否則顧客的銜接出現空缺同樣會影響翻檯率。
外婆家和綠茶重構了餐館與顧客之間的關係。吳國平的理念是,餐館通過降低菜價把一部分利益讓出來,而顧客也讓出利益—讓出利益的形式是花時間排隊,來讓餐館提高運營效率。如果顧客不願意花時間排隊,那這個商業運營模式就將破產,客流很少的餐館把菜價訂得如此低必然會虧錢進而關門。所以低價餐廳模式的出現,也可以理解成外婆家及綠茶找到一套運作方法,讓顧客參與進來共同來為控制成本而努?力。
在中餐連鎖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俏江南曾為一種代表模式,通過強調裝修及品牌來實現菜價的提高;海底撈則為另外一種具有少量追隨者的代表模式,通過極致的服務來讓顧客成為忠實「粉絲」並形成口碑營銷。
外婆家和綠茶正在嘗試的則為全新模式。在高翻檯率及顧客心甘情願排隊背後,它們還有更多運營秘訣來實現低價。
將專長發揮極致
在創辦外婆家之前,吳國平曾經管理過國企的工廠,看慣了工廠裡的流水線,現在他自稱沒有人會比他更看重餐館標準。
在當前的餐飲行業,標準化早已不是秘密。一家連鎖餐廳需要制定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即標準作業程序),通過中央廚房統一菜品的採購、製作、份量、口味,來保證給顧客提供統一味道的菜品,從而提升服務質量。目前的外婆家沒有名義上的中央廚房,卻有功能相似的配送中心。吳國平將之看成是一個長線投資,隨著自己的餐廳規模越來越大,這個花了大成本打造的配送中心將成為標準化中的重要一環,給「外婆家」帶來越來越小的邊際成本。
在外婆家的團隊裡,做採購的團隊被分成了供應部和標準執行部兩個部門,前者負責中餐中蔬果和一些本地食材的採購,而後者則擔負著把「外婆家餐廳」升級為「外婆家工廠」的重任。不同於供應部,標準執行部不用每天逛農貿市場,其任務之一是尋找能夠大規模生產食材的工廠,並將雞鴨魚肉等食材的宰殺和粗加工處理找到外包方。規模化採購使其能從供應方處得到優惠的價格,工廠還會將外婆家所需的食材進行粗加工,從而減少外婆家的人工成本。
吳國平特別介紹了杭州門店菜單上的新品「鴨葫蘆」。這道江浙名菜被外婆家的標準執行部研究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出現在菜單上,被吳國平看作是餐廳將菜品工序標準化和規模化的最佳範例。
「鴨葫蘆」的傳統做法需要剔除整個鴨架骨,且製作過程中鴨子不能破一點皮。由於剔骨技術太難,不僅能做「鴨葫蘆」的廚師難找且工資很高,即使找到了,一個廚師一天也做不出幾隻鴨。技術太難、效率太低使得「鴨葫蘆」早在二十多年前的杭州便賣出過四十多塊錢的高價,所以放到如今,大多能提供「鴨葫蘆」的餐廳給出的價格也很高。外婆家反覆研究如何將鴨子的剔骨工序分解量化,隨後派出技術人員前往供應工廠做培訓,由工廠對原材料進行批量的剔骨處理。在經過外婆家檢驗後,剔骨完畢的鴨子會被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再將「鴨葫蘆」所需的其他食材和調料一一按規定份量配好裝袋,再由外包的物流公司送往各個門店。來到門店後,剔骨處理完畢、食材和調料搭配完畢的「鴨葫蘆」只需最後的烹飪便可上?桌。
如今「鴨葫蘆」在「外婆家」的菜譜上售價是58元,與其他餐廳價格相比堪稱極低。雖然種類繁多、烹飪手法多樣給中餐的標準化帶來了諸多阻礙,但吳國平每年都會給標準執行部定下指標,規定他們該年需要完成多少道菜品從門店純手工製作到量化生產的轉換。流水生產使外婆家降低了人工成本,配送中心的存在減少了門店的後廚面積從而增加了營業利用率,而「外婆家」將採購、加工和物流中能外包的環節全部外包給了形成規模的合作夥伴,則又通過規模效益降低了一層成本。
吳國平並不是沒有在流程外包上面吃過虧。有一次他從一個公司訂了整整一年的蝦,卻因為冷凍運輸環節出現問題以致該批蝦的水分全幹不能正常使用。即便如此,吳還是強調外包的重要性,他將層層外包比作是修房子,認為在做一個餐飲產業鏈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應該交給有該專長的人。而且這種專長一定要通過工廠化的形式,比如殺雞的工廠,通過機器平均每天能加工數萬隻雞,數量越多則成本越低;而如果靠人工的話,一個人每天能殺多少隻雞基本是固定的,給他再大的訂單都無法攤銷成本。
吳國平說,外婆家的模式到近幾年才具備快速發展的基礎,比如一些細分環節的服務產品的專業化:「大的肉廠全部給你切好了,你要什麼部位就給你什麼部位,你要什麼形狀就給你什麼形狀,所以現在切肉絲已經不是廚師必備的基本功了。」如果沒有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物流環節的成熟,外婆家自己也難以低成本地解決全國各地門店的物流配送難題。吳國平還表示,ShoppingMall的發展也是外婆家模式能快速開店的基礎,因為餐廳能承擔的租金通常會比服裝門店低很多,但ShoppingMall為了吸引客流願意開闢專門的樓層或者區域做餐飲,以前的百貨商場模式則對餐飲容納能力有限。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綠茶的門店也全部開在ShoppingMall中,而沒有一家開在寫字樓內。
快時尚餐廳
雖然曾是國企的管理者,但是現今身為「外婆家」董事長的吳國平總是一身時髦的英倫打扮,即使是髮型也會時變時新,絲毫沒有國企給人的保守感覺。他告訴《環球企業家》,他經常看時尚雜誌,家具裝飾類也是吳必看的雜誌。外婆家所有店面的設計,全都需要經過吳的過目首肯,才能付諸實施。除了在店面設計中強調美感,吳國平在審核設計時,也將空間利用率考慮其中。
吳國平認為,相比Zara、H&M,外婆家也可以視為快時尚餐廳,通過有設計感的餐廳、低價位的菜品,及背後快速供應鏈的原料採購、生產,來最終讓顧客能夠吃到低價位的菜。
而餐廳的設計感,除了裝修的風格,也包括了動線設計的學問。在所有新近開業的「外婆家」裡,吳國平將出菜口設在了餐廳居中的地方。如此一來,服務員拿到菜品後抵達各個區域時間大致相同,便避免了人工的空白等待,提高了勞動效率。而在各個店面裡,吳國平將裝飾用的擺件和綠植從地面上抬高到了牆上,既節省了地面空間又形成了「外婆家」自己的裝修風格,吳在設計時,還將用於放置備用碗筷紙巾的落櫃嵌入到牆裡,以進一步節省空間。
由於菜餚可口且價格平到不可思議,吳國平不得不考慮如何在餐廳裡面安置更多的座位,以讓店門外排隊的顧客不用等太久。不同於其他環境好的餐廳總是給顧客很寬的就餐空間,吳國平將幾個方型的小桌拼成一條長桌,讓互不認識的顧客們「拼桌而坐」。在吳看來,這不僅是節約空間的做法,也能促進快速消費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年輕人很喜歡我們的拼桌,可能你在就餐的時候,旁邊兩個帥哥還能給你買單,你還能找到對象呢。」吳玩笑道。
同樣,綠茶餐廳也在節約空間上下足了功夫。除了不放特別大的桌子和拼桌,路妍亦會去思考如何在比較窄的空間裡最大限度地提供舒適。路妍在給「綠茶」做裝飾的時候,用了很多布藝和花草,以圖給就餐的環境增加溫馨的氣氛。而「綠茶」總體燈光較暗,餐位處燈光壓低的做法,則能在熙熙攘攘的餐廳中,為顧客營造出一分「私密感」。
每到一家門店,路妍都會到餐位上去坐一下,以確保自己的設計真的給顧客帶來了舒適。而時刻想著顧客前來消費的感覺是否良好,似乎是路妍的「前份職業後遺症」—綠茶最開始是一家青年旅舍。路妍一直強調做生意就是要「懂人」,需要萬分看重如何經營和顧客之間的感情。
從開第一家「綠茶」至今,路妍都用給家裡人蒸米飯的標準作為「綠茶」所有門店的供飯標準,她要求大米要先泡上40分鐘,再放橄欖油和大粒的新鮮玉米一同蒸制。即使「綠茶」的一碗米飯要兩塊錢,市上也鮮有其他餐廳同等價位的米飯能夠做到這般用心,而這冰山一角的用心也能詮釋「綠茶」的門口為何永遠都排著長隊。「如果你讓客人感覺到你愛他的時候,他們也會來愛你,他們所謂的愛你就是不斷地來,不斷地帶他朋友和旁邊的人來。」路妍告訴《環球企業家》。
有14家門店的綠茶餐廳已初具規模,並且也有自己的中央廚房進行標準化生產,每到凌晨三點的進貨時間,各個門店的採購代表甚至是拿著尺子按照SOP篩選貨品。當通過標準化和人工、空間的節省將成本控制到一定程度之後,路妍需要「綠茶」去做的,就是讓菜品的價格一低再低地「親民」。在餐飲業普遍因低利潤叫苦不迭的當下,低利潤卻成了「綠茶」制勝的法寶,路妍甚至向本刊記者玩笑道,自己的毛利會「低到別人都不敢想」。就像人們無法在其他地方花兩塊錢吃到一碗帶有橄欖油和新鮮玉米的米飯一樣,人們沒有更多的選擇讓他們花同樣的價錢去其他餐廳享受到同樣的就餐環境和同樣質量的美食,大家在外出就餐時自然就「用腳投票」。
低價位為綠茶、外婆家帶來了大量的客流,而由於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在客流越來越多以後,這兩家便是在變邊際利潤為純利。吸引大量客流的另一個好處還在於,如今有不少ShoppingMall都是自己找上門來向兩家餐廳尋求合作,以求用餐廳的客流量帶動其他門店的消費。由於在合作中佔取了主動,餐廳便在租金談判上有了議價權。而相對較低的租金和規模化的生產,則讓整個餐廳的運營進入了良性循環。「你天天想著怎麼跟著利潤跑,並不是好事。」路妍說,「當你時時刻刻為著客人想的時候,利潤自然會跟著?來。」
【案例】外婆家:從路邊店成為知名連鎖餐飲的致勝之道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7/59289.html
“外婆家”從一家路邊店成長為擁有眾多連鎖分店的杭州餐飲航母。“排隊候餐”成為外婆家的品牌標誌。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上一兩個小時在外婆家的等位區排隊等候的時候,有不少人困惑不解:“這麽久的等待值不值?”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告訴你在高端餐飲大幅下滑、“四高一低”困擾餐飲界的情況下,外婆家是如何做到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迅速崛起的?性價比:外婆家核心的價值體現究竟什麽原因讓如此多的人心甘情願地等上一兩個小時只為吃頓飯?也許,外婆家掌門人吳國平對外婆家“性價比”的詮釋能夠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在吃的問題上,我們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理性了。你花錢買一張3萬元的意大利沙發放在包廂里,或者用50萬年薪請了釣魚臺國賓館的大廚坐鎮,對理性的消費者來說沒有意義。只有顧客眼中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所以性價比是我們最核心的價值體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吳國平從外婆家第一家開張的時候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定位,而這個定位一直堅持到現在。“取名‘外婆家’,顧名思義,小時候在外婆家吃飯既熱鬧又好吃,一家人格外親切。外婆家從一開始,就把經營目標定位為居家用餐,鎖定了朋友聚會和家庭聚會這個消費人群作為外婆家的顧客。30%的產品+40%的環境+30%的服務,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實現最佳的性價比。”吳國平一再跟我強調:“定位是不能變的。”在他看來,外婆家的定位正好抓住了最“基礎”的消費人群。“越基礎的東西,越有生命力,越能持續。”研究菜單可以發現,“外婆家”吸引食客的招數首推高性價比。別致的就餐環境、品種豐富的菜肴、良好的服務加上相對低廉的價格,讓消費者覺得值。1元一個茶葉蛋、3元一份麻辣豆腐、琥珀桃漿6元、藍莓山藥12元、15元一份蔥花肉、26元一份西湖醋魚……這不是城鄉接合部某個小飯館的價位,而是位於北京金街王府井購物中心六層外婆家的幾道菜品價格。而且,外婆家的華麗吊燈、藤編木椅、磚墻、鳥籠、裝飾畫,頗具小資情調……裝修如此雅致、文藝的餐廳,價位卻與普通餐廳相仿甚至更低,很自然就引發一個問題:外婆家究竟如何贏利?產出比:贏利的要訣如果說,性價比是外婆家提供給顧客的價值感,那麽支撐外婆家贏利的則是產出比,其實,它是對企業而言的“性價比”!我曾提出了座位/小時營業額的業績衡量模式。尤其在餐飲業在當下高房租、高人事成本的困境下,座位/小時營業額,是檢驗一家餐廳規模效能有沒有發揮最重要的參考數據。如果以座位/小時營業額衡量,便不難理解外婆家憑什麽在低價位下仍能獲利了!一天6小時,一個月180小時,既然是固定不變的,那麽經營一家餐廳可以得到多少收益?究竟是能賺錢還是註定會賠錢,只要看一個數據就一目了然。這個數據是:全月營業額÷全部座位數÷l80小時=每個座位每小時可產生的營業額可見,如果餐廳座位的周轉率,也就是俗稱的“翻臺率”較高,就能夠創造比較多的座位/小時營業額。“外婆家”的營業系數通常高達6,也就是說,每桌在正餐時間能相繼接待4群不同的食客,而大部分生意好的餐廳營業系數一般是2。凡到過外婆家就餐的人都會發現,盡管這些餐廳裝修頗有格調,但遠沒有同檔次裝修餐廳那種寬敞、私密感。桌與桌之間挨得很近,往往只能容一人通過。這樣就能充分利用空間擺放盡可能多的餐位。與陌生人過於接近的座位安排,當然不是為了讓大家彼此溝通,而是在暗示顧客不要停留太久,以加快翻臺率。細心的消費者還發現,和咖啡館相比,“外婆家”的椅子不是很舒服,不便久坐聊天,所以吃完了就撤,無形中也提高了營業系數。而且,與別家餐館不同,外婆家的就餐桌是定員的,引入定員服務法,寸土寸金利用空間經營,嚴格細分,按客群數量分區經營,每張桌子都規定了就餐人數。而叫號機的應用在帶來時尚概念的同時,更大意義是實現了餐廳的廣告效應和人為造成排隊的效果。為便於大家理解,以下通過模擬演示作一說明:假設一個店的基本數據為:店面面積40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資為2000元,座位數合計為150個(外婆家的餐位基本上按總面積的每3個平方米產出一個座位),如果按經營毛利率10%,並以2年回收投資計算,則:1、投資額80萬元2、年營業額400萬元,年經營毛利40萬元3、在午市、晚市100%上座率下,人均消費為400萬÷12月÷30天÷150×2=37元4、如果翻臺率為一倍,則人均消費為37÷2=18.5元從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1、由於空間利用率高,在10%經營毛利率下,人均消費37元即可24個月收回投資。2、當翻臺率為一倍時,人均消費18元即可24個月收回投資,而按外婆家全天平均4倍的翻臺率計算,將更為可觀,足見,坪效提高下,人均消費不是盈利的障礙。3、實際上,外婆家的人均消費基本上介於30至40元之間,這意味著,每增加一桌翻臺,隨著坪效、人效就將提高,經營毛利就不是區區的10%了,而至少是40%到50%!可見,“外婆家”把握住大眾餐飲消費市場的潛力,把高性價比作為其核心競爭力,以看似最平常的定位,切得最大一塊“蛋糕”。如果你們都喜歡餐飲,或正在餐飲創業,請加餐飲QQ交流群:68519502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吳堅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王靜靜
【爆料】外婆家靠這九個理念讓顧客甘心排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1/149467.html
吳 國 平
黑馬說:作為一家主打杭幫菜的區域餐飲企業,外婆家打破了味蕾的地域割據,成功實現了全國擴張,成為“開到哪兒火到哪兒”的流行餐廳。同行一直好奇外婆家是怎麽做的,但在創始人吳國平的眼里,理念比行動更重要。
去年,吳國平宣布退休,由80後裘曉華接任總裁。3月31日,在第14屆中國餐飲業連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吳國平透露了他退休的真實原因:讓外婆家各業務線更加獨立,通過內部競爭來提高企業的社會競爭力,因為“活水比死水更重要”。外婆家還有哪些經營理念?來看吳國平的口述。
口述 | 外婆家創始人 吳國平
文 | 本刊記者 婁月
編輯 | 王冀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思想指導行為,動機決定行為。動機出了問題,我們的行動再對,也無法達到預定的目的。所以企業需要運用理念來指導行動,我總結了九個理念。
第一,環境創造人。一個人的行為其實就是你周圍的五個人影響的。首先老婆最重要,老婆給你影響最大,然後就是朋友。
上次西貝(蓧面村)的賈總問我:你怎麽好像都是在跟設計師玩。我說是的,為什麽跟設計師玩?設計師行業早就建立了合夥制,他幾乎沒有成本,一臺電腦就可以幹活了。杭州已經有好幾家擁有600多個設計師的公司,營業額都做到了七八億元。它是怎麽凝聚設計師的?這個行業的難度怎麽跟我們餐飲比?所以我要跟他們玩,看他們怎麽管理設計師。
我還跟做美發美容的學,跟杭州著名美發店里的人都非常熟。為什麽跟他們玩?還是為了企業的管理。他們說廚師特別好管,店里走一個廚師,你的客人不會被帶走,可是美發店里走一個理發師,客人也帶走了。所以我可以向他們學到如何管理理發師。
我也跟做服裝的玩,服裝的創新能力是菜品無法企及的,一年四季服裝的款式都在更新。周邊的人脈決定你的方向,所以你要走什麽路,首先要改變周邊的環境,把你周圍的人脈梳理一下。
第二,活水會比死水好。我們都是改革開放走過來的,三十六年的發展源於制度,制度產生競爭。但是我們餐飲人是怎麽做的?我剛剛做餐飲的時候,廚師長想方設法把前廳搞定,他不要競爭,最好自己第一,其他人都不要競爭。然後前廳經理想著把老板搞定,他也不想競爭。一個企業在市場上,不可能避免競爭,所以人都要競爭。那麽如何凈化企業內部的生態?答案是競爭。
我去年退休,退休是為了更多的業務線能夠獨立。我們的五年計劃里,每條線必須完全獨立操作,就是分成N個外婆家和N個吳國平,通過內部競爭才能提高企業的社會競爭力。
第三,市場比關系更重要。我這個人不願意打交道,這也幫了我。我記得在杭州起步的時候,外婆家與旁邊一家店是同一個業主。業主租給我的價格大概是其他人的兩倍,因為其他店主與業主的關系好。我說這不是壞事,是好事。因為他讓我先到市場中遊泳。
我們杭州做商務餐飲的幾家企業也非常優秀,但它們的發展局限於杭州,都是圍繞自己的人脈去做。我覺得關系如果沒有理清,就會阻礙企業的正常發展,沒有真正地進入市場。市場是最公平的、最合理的,是按照人性基本要求發展的,市場一定尊重人性,所以我覺得與其找關系,不如把這個工夫花在自己的事業上面。
第四,創新創造未來。當年美國摩根的創始人與杭州企業家胡雪巖同時開辦金融機構,為什麽摩根現在還在,胡雪巖的企業卻沒有了?雖然這離不開社會背景,但最重要的就是人一定要更換。比如我們從做餐飲這天開始就擔心企業會死掉,餐飲企業是有周期的,原來說五年,後來說十年。西貝到今天27歲了,上海的小南國28歲了,外婆家17歲,都還沒有死掉。為什麽沒有死?這取決於人,如果人不更新,思想一定會老化,這是企業最大的危機。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企業的領頭羊,我們的班子成員全是60後。那我一定要改,讓年輕人擔任重要職位。
前段時間,外婆家做了十幾年來的第一次改版,把麻婆豆腐改成了西施豆腐,這是在尋根,但是根必須要有創新的能力。我最反對因循守舊,創新一定是創造未來。這里有兩個國家——日本和美國可以進行對比。日本今天為什麽沒有世界級的餐飲企業?它是師傅帶徒弟,師傅說了徒弟就得聽,沒人挑戰權威,面臨的就是死亡。而美國的麥當勞、必勝客,都在不斷地創新,是真正的世界級的規模化企業。
第五,傻蛋創造客人。我經常跟同事說,你根本沒有我們的顧客了解我們。我們的同事在外婆家吃飯,在外面學習都是我買單的,他能有什麽體會!所以現在我要求他們自己買單,這樣就會有對比。如果不把客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就沒有信心。只有讓顧客幸福、讓同事幸福,我們投資人才幸福。
第六,留客比拉客更重要。前段時間我在公司里發脾氣了。這些年來,如果企業的營業額有波動,我從來沒有怪過營運,而是自己把這件事情承擔下來。但是他們理解嗎?如果生意有波動,他們總是去找大眾點評做團購。我說你們引客,最多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幾、百分之三十幾,引客進來,又沒有很好地留客,那我們是不是白做了?這就像吃毒藥一樣。企業要做長線,做品牌,留客的意義遠遠超過引客。
第七,客人比老板更重要。我有時候到店里面去,我們的同事搞不清誰是老板,他們以為我是老板,我說我不是老板,出錢的客人才是老板。我到每個店,他們服務很好,如果他們以服務我的態度去服務真正的老板,意義就不一樣了。
第八,選材比培訓更重要。我原先跟我們的質量部門是有爭議的,他們認為一切靠培訓,我卻認為選材比培訓更重要。很多人認為培訓是可以改變人的,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一樣,把人才選對了比培訓更重要,還能少花一點錢。
第九,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更重要。如果老板天天打高爾夫,他的員工不會太上進。如果老板天天在一線做,員工也會跟著做。老板若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很重,那麽員工跟隨你也是很困難的。員工到我們企業來,不光是為了賺點工資,很多情況下他是來學習的。老板必須要有好的思想給他,就像王品牛排一樣,老板是在幫助大家創業,這種無私的精神使企業在臺灣受到尊重,我覺得非常非常了不起。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理念。在企業里面,犯錯是正常的,只要你的思想是對的;你的思想錯了,行動沒有用,遲早會犯錯的。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外婆家吳國平:什麽是你的強項,就做你的強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19.shtml
導讀 : 互聯網來臨後,傳統行業不必被嚇到,要堅持自己的強項,更多地從消費者角度考慮,比引流更重要。同時,順勢而為,利用好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發揮更大效應。
i黑馬訊 11月15日消息,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在“臉臉戰略發布會”上發布演講,他認為,餐飲剛剛到了初級階段,後面還有很大的機會。互聯網來臨後,傳統行業不必被嚇到,要堅持自己的強項,更多地從消費者角度考慮,比引流更重要。同時,順勢而為,利用好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發揮更大效應。
以下內容由i黑馬根據吳國平現場演講整理:
因為我是做傳統的,原先開店的時候,我覺得很幸福。為什麽要開店呢,能夠多去杭州大廈買買名牌、自己生活過得好一點、能夠得到一點客人的認可。但三年前,我覺得有一點不太舒服了。怎麽樣變得不太舒服呢,我這輩子可能比較實,也可能比較落伍,我沒有買過股票,看到投資人我嚇死了,看到互聯網頭痛了。但是這個時代過來之後,你不得不去接近它,然後我發現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現在,更可怕的是出現這樣的場景,微信上面玩得很起勁,實際上有的人並不是非常熟。我很懷念前些年,我喜歡玩酒吧,原先我們進去,到那個場景就像今天碰到很多朋友,哎呀,你也來了,你也來,湊湊熱鬧。但是現在呢,酒吧進去都不認識,他沒有勇氣或者不自信,就玩手機。一兵(註:何一兵,臉臉會的創始人)兩年前開始做臉臉時,說要到我的店里面做試點,我說不要跟我說,跟年輕人去說,你們去玩唄。
今天50歲的一代人,在這麽發達的一個社會,我卻覺得非常冷清。為什麽呢?回到家里,不對著電視,就是對著手機,沒人了。我們小時候很開心啊,隔壁的人家怎麽在吵架啦,客人來啦,所有的社會活動都在院子里面完成的。現在人與人之間變得太寂寞了,太冷清了,而且虛擬的東西太多了。
今年我了解了互聯網之後,也在改革,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人嘛。為什麽一定要給你打折,我不打折行不行,能不能開店。這個社會燒菜的人總要有的,理發師總要有。
當然不得不否定,人類的進步就是一些硬件帶來的。有了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來了;有了西門子發電機,第二次工業革命來了。現在出現了移動互聯網,硬件的革命才是全人類享受的。這是應用概念,沒有什麽大驚小怪的,只是把它怎麽樣應用得更完美一點。
我在想,這個世界如果只有一個人的話,那麽這個世界就亂了。這個世界一定是生態的,一定是多元的。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他一定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不相信人不吃飯。我年輕的時候,父親始終拿一句話罵我,什麽話呢,你讀書不好,將來只有兩條出路,掃馬路、做廚師。我做餐飲的時候,從兩個服務員開始,六年後才做出來。當初我父親說這個行當你不能做,太多了。現在這些年了,我才有自信。流量大,你可以一天不換衣服,可以一天不吃飯嗎?頻次高,體量大,空間太大了。
而且餐飲剛剛到了初級階段,後面還有很大的機會。我覺得我做餐飲,這兩年是被嚇壞了。特別是聽一兵這種這麽會演講的,一說互聯網,傳統行業沒有前途了,五年之後必死無疑。後來我想想,沒有這麽可怕,馬雲只有一個,不可能有三個。你的平臺建立了,你做你的。我們做做小生意,賣賣電線、電燈泡總是可以的,總能有一口飯吃。所以我的一個結論,做最好的自己。什麽是你的強項,就做你的強項。
現在這些年餐飲人已經不燒飯了,就像2006年的股票一樣,我們的洗菜大姐買股票了、廚師買股票了、倉庫大姐買股票了,我媽媽也買股票了、丈母娘也買股票了,結果跌了。三個月之前,我周邊的一些朋友,不是做互聯網的,就是做投資的,他們總說我OUT了,總要被他們吃掉的。過了一個月不到,股票下跌,他們都沒有生意了。我說你們跟到澳門賭場差不多,贏了吹牛,輸了就不響了。
所以,其實我覺得很簡單,做好自己,這是我現在確定的事情。
第二個,堅持利他。人與信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人與場景,一切圍繞著人。如果我們的服務對象不是直接對應消費者,我覺得一切都是空的,這是耍流氓,最終是要把自己賣出去。我們要想的事情是什麽呢,不要以為發兩個微信客人就來了,你把自己的服務做好、把自己的菜做好才是你真正該做的事情。再引流,最終也沒有一個靠引流做出的全國品牌的餐飲企業。所以我覺得不管什麽行業,利他才是我們的出路。
第三個,要順勢而為,既然硬件發明給我們了,那我們不用,我覺得也是沒有意思的。有什麽大平臺,我們進什麽大平臺,不要辛辛苦苦自己去做,沒用的。我想像臉臉這樣的場景,更需要的不是90後、80後,他們沒有時間;而是我們60後,我們有時間,並且能消費。十多年前,一個小姑娘走過來,我看她一下,她會註意我一下,現在不行了。
「大劉前傳」外母借錢創業劉鳴煒「親」隱世外婆
2016-12-01 NM
|
|
坐擁七百億身家的華人置業(127)前主席劉鑾雄(大劉),上週宣布與紅顏甘比結婚,讓後者真正跨入豪門,成為第二任劉太。大仔劉鳴煒仍未表態,其親母、第一任劉太與大劉的恩怨,是不少人的「集體回憶」。本刊知悉,當年劉鑾雄得以自立門戶,有賴外母、亦即寶詠琴媽媽鍾全英,將自住物業多次抵押科水給他,完成大劉春秋創業大夢。現時鍾全英仍然在生,隱居於外孫劉鳴煒名下物業,由對方打點照顧。至於大劉,寶詠琴姐姐寶詠華向本刊直言,與前妹夫已沒聯絡二十年,不想評論對方再婚。本刊亦查得,劉鑾雄另有六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包括大哥劉鑾成,大姐劉鑾娟等,但他們既無公司、亦不見有私人物業,其中妹夫顏利漢只是居住鑽石山龍蟠苑,同是劉家親戚,真是蚊髀同牛髀! 大劉與甘比結婚的消息傳出後,除了成為全港熱話,亦傳到了住在多倫多的前妻寶詠琴親朋戚友的耳邊。越洋傳來,他們知道消息後都相當錯愕,並對大劉向女朋友「豪使」的作風有點感慨:「嗰時大劉都好冧得掂個外母,按埋筲箕灣層樓借錢俾佢創業,好似話每月俾番五萬銀外母,不過同大劉俾女朋友幾廿億,冇得比!」本刊曾聯絡寶詠琴在澳洲的姐姐寶詠華,她移居澳洲布里斯班已五十年,亦是寶詠琴的遺產執行人。聽她語氣並不喜歡大劉:「我同佢(大劉)二十幾年嚟都無對話。我們與劉鑾雄沒有來往,(全家都沒有?)沒有沒有。」她多次重複:「我哋同佢二十年來,一啲來往都沒有。二十年來一點交往都沒有。你最好問劉鳴煒,(你與劉鳴煒比較熟?) 你自己與劉鳴煒說吧!」 由劉鳴煒照顧 劉鳴煒與寶家關係仍親密,而曾經有恩於大劉的寶詠琴媽媽、亦即大劉前外母鍾全英,現時在生亦有賴外孫劉鳴煒照顧。事實上,大劉早年曾說過:「我外母真係有功勞!佢按過層樓俾我做生意,如果講到有功勞都係我外母!」翻查記錄,鍾全英於五九年以兩萬多元,購入筲箕灣樂群大廈一個高層單位自住,並曾多次抵押按揭。其中七五年按予恒生銀行,當時大劉正醞釀自立門戶;到七八年按予渣打銀行,大劉同年創立愛美高(Ever Go)生產吊扇。該單位已經轉售,而鍾全英手頭亦無任何物業。鍾全英並沒怎樣讀過書,寶詠琴未發跡前,曾靠車衫幫補家計。現時她居於大坑豪園,為寶詠琴於○一年以近一千三百萬元買入,現時由劉鳴煒持有關物業公司的股份。據悉劉鳴煒小時候亦曾住過該單位。其後他回港發展,於○七年斥資二千萬元,買入同一屋苑另一單位,與外婆為鄰。上週記者到豪園探訪鍾全英,兩名外傭把門微微打開,記者探見白髮蒼蒼的鍾老太坐在客廳,記者對外傭說明來意,鍾老太緩緩把頭轉過來,但外傭立即把門關上。其後一名少女再度開門,索取記者卡片,五分鐘後馬上有隱藏號碼的電話打來,對方指:「我係寶太嗰邊打嚟,寶太老人家休息緊,費事打擾佢了。」電話中人先指自己屬寶太辦公室,再說自己是劉鳴煒公司。其後記者再訪,樓下保安即指:「收到指示,呢個單位係唔會有訪客。」 兄姊不離不棄 劉鳴煒一向緊張外婆,他過往曾指最憎去大劉至愛的福臨門食飯,但卻曾多次被發現帶同外婆到福臨門飲茶。當年寶詠琴生病時,劉鳴煒及細妹劉秀融,都是由外婆家照顧。寶詠琴○三年去世,根據遺囑,遺產都分給兩名子女及兄弟姊妹。估計她遺下十億,四成給兒子劉鳴煒,四成半給劉秀融,另一成給姪兒寶天泓。餘下的百分之五,予劉鳴煒決定,並付予其弟弟寶德志、姊姊馮寶詠嫻及其他家人作生活和緊急開支。寶詠琴曾在報章專欄表示:「(患病期間)哥哥馬上前往醫院介紹的apartment……若我不是在金錢方面比一般人富裕點,就不能帶着跟身工人、哥哥及二姐服侍我。」寶詠琴生前亦十分照顧兄弟姊妹,九七年她與友人以四百九十萬購入元朗錦綉花園獨立屋,於九九年由其弟寶德志購入部分業權,有指是寶詠琴藉此給弟弟收租,之後金融風暴樓價下跌,寶詠琴再以原價購回所有業權出售。○一年,寶詠琴聯同哥哥寶德銘,以每股兩毫的價錢,購入中國星(326)一億股,再以一元半的價錢賣出,從中帶挈獲利一點三億元。 日捱夜捱打江山 現時寶家絕大部分親人,都已移居加拿大多倫多,遠離香港的是是非非,只有寶德志在香港有間新義投資公司,劉鳴煒亦為董事。寶詠琴九二年和大劉離婚時,並未有打官司要求更多身家。當時她與大劉協議,拿取到數億元贍養費,每月十萬子女生活費,及十萬大宅營運費,其時大劉身價約二十億,現時當然已暴漲至天文數字。對於大劉曾狠批寶詠琴只懂「斟茶遞水」,兩人的好友為寶詠琴平反,「劉寶(指寶詠琴)係好肯認低威嘅女人,佢老公係比較優秀,好大男人,朋友上大劉屋企,劉寶好識做入廚房整嘢食,仲會話係女人應該做嘅!」對內認低威,對外工作就是女強人,「佢俾足面大劉,生意上都幫得手。通常大劉諗大方向,由劉寶去執行。劉寶話過買到銅鑼灣皇室堡,有銀行借錢好開心,佢做咗人生最大嘅生意。」他續道,大劉與寶詠琴離婚,對雙方有好處,「劉寶可以分到錢照顧爸爸媽媽。因為啲錢始終有細劉(劉鑾鴻)份,離婚可以名正言順分錢。嗰陣三、四億係好多!」 同父異母親戚 大劉與寶家的人無聯繫,其實他與自己的同父異母兄弟姊妹,一樣關係疏離。大劉早年有「大哥Joe」之稱,但其實他還有一個大哥,叫劉鑾成。而且除「細劉」劉鑾鴻外,另有兄弟鑾強、鑾武及三個姊妹。此因大劉媽媽葉淑婉是繼室,大劉父親劉火榮另有元配李悅卿一家。祖籍潮州的劉火榮,有兩位太太,共同為他生了五名兒子及六個女兒。其中由繼室葉淑婉誕下的,包括大劉、細劉、玉玲、玉慧及玉珍。有傳大劉母親有「潮州婆」稱號,與「跛豪」稔熟,六一年劉火榮已能與繼室一家,購置黃泥涌道一百四十七號五樓連天台。該單位有一千三百呎,以六萬五千元購入,反映劉家早在六十年代,家境已不錯,而且能供大劉及四個弟妹往加拿大升學。七四年劉火榮與友人成立友聯岳記吊扇廠,從事風扇製造。大劉學成歸來後,與寶詠琴加入家族生意,後來提出把風扇銷往北美洲,遭家族成員極力反對,才自立門戶成立愛美高。由葉淑婉所出的子女,都富貴榮華,除大劉外,劉鑾鴻報住山頂Coombe Apartments、玉慧報住半山璈珀、玉玲報住渣甸山等。反觀由正室李悅卿所出一家,相當草根。本刊翻查這家人資料,各人並無任何公司或物業記錄,相信只是尋常家庭。其中大女劉鑾娟的丈夫顏利漢,只是報住居屋鑽石山龍蟠苑,而此單位是他媽媽留下。記者下午到訪,雖然無人應門,但當晚顏利漢據記者留下的電話回覆,並斬釘截鐵指:「你千祈唔好嚟搵我,(同大劉無乜聯絡?)呢啲嘢我唔會答任何一個字。」他曾有間「安文餐飲」公司,但一二年已解散。 化身股壇狙擊手 至於大劉另一妹夫蘇偉能,為正室二女劉鑾貞的丈夫。本刊於公司註冊處,找到一個蘇偉能記錄;他報住屯門居屋富健花園,但本刊記者多次造訪也無人應門。劉火榮另有一個契仔游德生,一樣無公司無物業。據大劉的好友指,大劉絕無提及這批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其實上,其父雖供書教學及設廠,但大劉現時豐厚財富,由其個人才智得來。大劉離開家族生意搞愛美高,適逢七十年代中東石油危機爆發,各國為節省能源,吊扇再度受捧,令愛美高迅速發展美國市場,其後公司業務擴展至燈飾、電子滅蟲器及火水暖爐生意。八三年愛美高在港上市,並獲得李嘉誠作為基礎投資者,可見誠哥當時也看得起同屬潮州人的大劉,市值短短五年間急增至五億港元。大劉在八五年開始涉足股壇,化身股壇狙擊手,專門狙擊那些控股權不穩的公司,先後狙擊過莊氏家族的能達科技,李樹福家族與馮秉芬共同控制的華人置業及中華娛樂、李兆基的煤氣(3)和嘉道理家族的大酒店(45),全部得手,除了華置及中娛留作旗艦外,其他則高價賣回給大股東,大賺一筆便鬆人。而他狙擊英資置地時,連環購入皇室大廈及灣仔夏愨大廈等貴重物業,成就今天的規模。 紅顏知己逐漸掌權 近年甘比得寵,家人甚至逐漸走入華人置業的權力核心。甘比姐姐陳詩韻,於○二年加入公司,一二年升做執董。而現年三十二歲的妹妹陳諾韻,亦於○八年加入華置,任職銷售及租務部,曾負責化妝品包括「雙妹嚜」業務。於上年七月,再尾隨姐姐加入董事局。除了紅顏知己,大劉則相當照顧同父同母的弟妹。一向與大劉感情要好的細劉劉鑾鴻,曾在九十年代初出任華置主席,在拍賣會上多次與大劉一起出現,「拍住檔搵食」。大劉早年很照顧細劉,教他做生意及交際。在科網股時代,細劉快人一步投資科技業,更曾打本與妹妹劉玉珍丈夫袁子春,成立駿升科技,發展錄影機預錄設備,成功打入美國市場。之後科網泡沫爆破,幸他及早抽身重投地產行業,對他影響輕微。至二千年崇光百貨賣盤,鄭裕彤夥拍大細劉,以私人名義斥資三十五億元,購入整幢共五十萬呎百貨大樓。而經營崇光的利福國際(1212)在○四年掛牌,由細劉出任董事總經理、大劉出任非執行董事,現時細劉大女劉今蟾與細仔劉今晨,亦先後加入利福,擔任執董。至於劉玉慧,為牙科醫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執業,自○四年起為華置及利福的非執董。事實上大劉「愛恨分明」,他所愛護的對象,都能盡享榮華富貴。 寶詠琴講孤獨的「劉太」 「一生獨來獨往…生孩子、割盲腸及一切婦科疾病,都是一個人入院、一個人出院,丈夫永遠也不在身邊。」「我只想做回自己,一個很自由的自己,如何稱呼甚麼也可以,劉太還是我的稱號。」「如果我還在那段婚姻中,我不會去檢查身體,到發現有癌症也會是末期了。就像上天冥冥中有安排,我的苦難還沒完結。」「劉先生在女人方面,是非常的bad taste。」「我無佢,我無今日,佢無我,佢無今日。」「假如有機會和劉生一起,我想是事業的,因為我和他的確是最佳拍檔。」「從前劉先生單純點,大家都很欣賞對方性格。」「我值60分,他是40分,因我比他努力。」註:節錄自寶詠琴過往訪問及自傳《琴心集》 寶詠琴談兒子劉鳴煒 「他是我的心肝命椗,有什麼事,我都會考慮他的感受。」「我要保護仔女。他們在家要行後門的,不可以用正門,因為我常收到恐嚇信,問攞錢。」「每天等待兒子放學,談到升學問題,很擔心他的用功,實在太辛苦了。他大學畢業時才十九歲。兒子勤儉生性,使我自豪。」「生病時兒子和我手拖手,令我感覺不再孤單。」「兒子溫馴、老實、勤力、低調、節儉,自小我已能帶他出外見客。」「兒子從加拿大來探我病,他一向是感性的,很易下淚,我就由得他哭個暢快。」註:節錄自寶詠琴過往訪問及自傳《琴心集》 撰文:財經組攝影: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
外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793

外婆曾長居於此。今年春節的春聯藏有外婆的名字以紀念,“春”字寫在綠紙上,有親人離世的春節里,春聯不能是紅色。(南方周末記者 汪韜/圖)
(2017“記者回家”專題之三。本文首發於2017年2月9日《南方周末》)
外婆的手比晚上要熱乎一些,我說,外婆我們自拍吧。看著鏡頭里的自己,外婆也知道自己一下子衰老了,眼神回避著鏡頭。這是我們最後一張合影,在那個溫暖的初冬上午,一切美好得不像永別。
外婆家是再遠都要回去的地方。
這個春節,我和爸媽依然說“去外婆家拜年”,只是外婆已不在。當我爬上小山坡,外婆再不會從躺椅上坐起,拍拍我的肩膀說:“來啦!又長長了!”
2016年底,外婆從忽然腦梗到離去只有半個多月。半個多月只占她91年生命的萬分之五,一盞明燈閃耀了多年,黯淡之後,驟然就滅了。有一天媽媽輕輕地說:“我總覺得外婆只是出去走走,一會兒就會回來。”
1
臘月二十八已經滿七,大家還是不能接受,春節里也盡量不提。
只有小孩子不太在意。在高鐵站見到我們時,11歲的侄子向我炫耀:“今年爺爺家的春聯都是我寫的。”他的爺爺是我的大舅,外婆晚年就主要生活在兩個舅舅家。
大舅家厚重木門上歪歪扭扭寫著“春”,字寫在綠紙上,有親人離世的春節里,春聯不能是紅色。
進屋後我看到了整副對聯:“惠心品質樹家風,蘭草精神傳千古。”
我鼻子一酸,惠蘭正是外婆的名字。我們小輩以前常說,寓意“蕙質蘭心”的名字太優雅,和姓梅名傲月的外公是絕配。
外公是梅姓人家的養子。養父母在外公10歲時接連去世,外公被親戚們收養,送到鄰縣讀書。讀書期間娶了南邊村子的一戶人家的大女兒,也就是外婆。讀完書回村後,外公在村里的家族祠堂做了賬房先生。
新中國成立後,一大家人擠在半棟房里,直到1969年才建了大舅家現在的這間房。
我所知道的外公外婆的故事都是經家人轉述。小時候,我覺得外公後來在糧站當了會計,也還是地道的農民,我小時候卻覺得他嚴肅得像個老幹部,有些敬畏,而溫和的外婆卻也不願意和我說起舊事。有一次,我問外婆,家里是不是有個像古代電視劇里那樣的雕花大木床。外婆非常生氣,沖我媽喊:“以後不要再問這些事情了!”我嚇了一跳,那是我印象中外婆少有的憤怒。
我許久後才明白,外婆是不願意提及土改、文革舊事。
2
外婆在這個村子里生活了七十多年,村口進來的小山坡、老宅、廚房、雞圈、菜園……處處都有她往常佝僂著背的忙碌身影。
今年過年早,大舅給我準備的腌土豬腿還沒曬好,我說那就留在村里曬吧,曬好了我再來拿。大舅為難地說:“唉,你還是拿回去自己曬吧,曬肉早晚拿進拿出,也要有人看著,今年外婆不在,沒人看了。”
除了耳朵背一點,外婆身體一直硬朗,甚至在腦梗前一天還去縣城吃了喜酒。她是村里的“福奶奶”,村里人嫁女兒、娶媳婦,都會請外婆去幫忙張羅婚房。
人也像老的機器,說卡殼就卡了。在入冬的一次降溫後,外婆腦梗倒下了。孫輩們都從外地趕來,我從出差地飛機、汽車、高鐵跑了一整天,中途還被人誤拿了箱子,我沖著警察哭喊:“我外婆病危,我今天必須找到箱子趕回去!”
晚上九點多到了村里,冬日清冷,繁星閃爍,我發覺自己從未留意過這里的星空。
外婆已經睡了,臉色蠟黃,沒有裝假牙,嘴唇裹在嘴里,她真的老了。我握著她的手,很涼很涼。每年過年,我都和外婆睡在這張床上,她的床鋪經常洗曬,幹凈暖和。我天性手腳冰涼,年年生凍瘡,渾身熱乎乎的外婆總把我的腳放在她的胳肢窩里捂著。
我強忍住眼淚:“外婆,外婆!”媽媽叫醒了她,可能燈光太暗,她睜開了眼,但並沒有認出我。
第二日早上,外婆氣色看上去好了一些。媽媽湊在她的耳邊說:“你要好好的啊,大家都來看你了!”外婆這次認出了我,她呀呀了幾句,說不出話,只是哭。
這是她最後的表達方式,每一位親友來探望時,她只能哭。在此之前,我似乎從未見過外婆哭。
外婆的手比晚上要熱乎一些,我說,外婆我們自拍吧。看著鏡頭里的自己,外婆也知道自己一下子衰老了,眼神回避著鏡頭。這是我們最後一張合影,在那個溫暖的初冬上午,一切美好得不像永別。
我給外婆餵了幾勺水,她喝了下去。媽媽餵了幾口稀飯,她吃了幾口後就往外噴。
我們不能接受外婆的驟然倒下,最不能接受的當然是她自己。外婆腦梗之前特別疼愛身為護士的大孫媳婦,以前生小毛病都是她幫忙買藥、料理。可這次外婆一看到她拿著輸液袋進屋就發火,左手掀被子,左腿踢得很高,連僵硬的右半邊也跟著動起來。
在最後的這半個多月里,媽媽說外婆最配合的就是梳頭。外婆的頭發有點自來卷,一直別著兩個夾子,九十多歲了還只是花白。腦梗後,她的頭發因一直躺著而淩亂,媽媽給她梳頭時,她很安靜,毫不掙紮。記得逢年過節探望時,奶粉、補品她都不要,就叮囑媽媽給她買一瓶頭油。
3
關於外婆,家人和我說起最多的,是我剛出生時,外婆趕來照顧卻扭傷的事。
外婆有三女二兒,我母親是唯一嫁到外地的。我剛出生時,雖只隔兩個縣,但彎彎曲曲的山間土路要倒好幾趟車。外婆坐在客車最後一排,腰被顛傷,結果在我家躺了一個月。那時候外婆擔心自己要去世了,執意要回去,因為“不能在女兒家送終”。
因為交通不便,我只在寒暑假才能去外婆家。工作之後,只能春節待幾天,外婆就自己掏錢從村里買好些土雞蛋送我。
兒孫繞膝,外婆對孫輩、重孫,個個上心。她看哪個小孩沒有好好吃飯,就想辦法起個小竈。手搟面、紅燒泥鰍、糯米飯都是拿手菜。
外婆剛腦梗時,媽媽說,外婆的錢收得整整齊齊,放在一個花格子小包里。“那是你小時候一件裙子上配的小包,不知怎麽在外婆那里。你給外婆的紅包,上面寫著祝福的,外婆也都留著。”
高鐵開通後,兩地間的高鐵行程只要19分鐘。90歲的外婆在一群孫子的陪同下,坐著高鐵來我家玩,評價是“快是快,就是山洞太多”。
雖然並不識字,活了近一個世紀,外婆對於新事物都欣然接受,就是不希望晚輩出國。她覺得國外太遠,遠到一年都見不到一次,家里有事兒更是來不及回。外婆的一個堂弟已定居美國,最近通過微信我們聯系上了,他說今生永遠的遺憾就是從美國趕回老家時,母親已經在幾個小時前出殯了:“我母親和父親去世,我都不在身邊。”
4
沒想到我竟也以外婆最不希望的方式與她告別。外婆臨終前我在國外,未能見到最後一面。出發前在機場,媽媽還告訴我,外婆狀態正在好轉。
回來後,我很想問問外婆葬禮的事,但又怕大家難過,只能自己想象。
外婆所在的縣山多人少,是安徽省為數不多的土葬區。外婆的棺材在她七十多歲時就準備好了,她一直說,我沒想到這輩子能活這麽久。
在外婆去世之前,我參加了外婆的大女婿、我的大姨夫的葬禮。那是我第一次懂得“蓋棺定論”和“入土為安”這兩個詞的含義。
外婆合葬在外公的墓里,面朝南方的遠山,俯瞰農田和村莊,背靠青松和翠竹。墳墓修葺一新,刻上了梅蘭竹菊,墓碑上的照片是他們60歲的合影,五個子女、十個孫輩、九個重孫的名字也都刻了上去,最小的重孫還不到兩歲。
表姐說,外婆生前的兩個大願望,一是看到最小的外孫也就是我表哥生寶寶,二是最小的外孫女兒也就是我結婚。
兩個願望在外婆生前都實現了,爸爸將之總結為“十全九美”。在腦梗之前,我與外婆的最後相見就在我的婚禮上。此前媽媽給她送請柬的時候,她說,九月初二啊,我當年結婚也是九月初二。
那是1943年的秋天,外婆19歲。
世界巡迴婚宴第2擊:台北周杰倫泳池擺酒氹外婆
1 :
GS(14)@2015-02-10 23:48:35
■周董豪擲一百五十萬港元將泳池變婚宴場地。
【昆倫聯婚】周杰倫(周董)繼上月跟昆凌在英國古堡舉行世紀婚禮後,昨晚世界巡迴婚宴第二站移師新郎主場台北,第三站將是新娘的家鄉澳洲。台北婚宴於昨晚七時假W酒店的戶外泳池舉行,周董為
外婆學識用iPhone狂炸外孫被blacklist
1 :
GS(14)@2015-10-14 02:53:14老人就是寂寞?重慶一名孝順外孫王磊,10.1長假期間買來一部iPhone6s,送給獨居在渝北的80歲外婆,並教會她如何打電話、發短訊及發微信。由本月2日開始,外婆都會打電話給外孫,外孫也向老人家噓寒問暖,還能耐心地和外婆聊天,可是次數一多,他便開始不太耐煩:「一通電話,最少要說半小時,有一次說到兩個小時。」上周二(6日)那天,外婆竟一日連打10多次電話給外孫,其中一次更是凌晨2時許,外婆稱她睡不着。不斷的電話令外孫無法工作,但也不好意思跟老人說,最好只能將她拉到黑名單當中。王磊的媽媽李明慧稱,老人最疼外孫,她向兒子分析了長者心態,希望兒子能多多理解,「我把他罵了一通」,但王磊仍堅持決定,把外婆加入黑名單中。王磊把這件事發到微信朋友圈,大部份網友都覺得他做得不對,有朋友更稱:「換是我,可能會實話跟婆婆溝通一下。」《重慶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3/19331323
青霞張天愛榮升外婆邢嘉倩未婚懷孕:期待BB出世
1 :
GS(14)@2016-01-18 19:00:35■嘉倩與外籍銀行家Lloyd拍拖一年幾,已有默契先生B,暫未有結婚計劃。
邢李㷧與前妻張天愛所生的26歲女兒邢嘉倩一向愛小朋友,開設了幼兒教育中心,更曾揚言想生四、五個BB,母愛氾濫。昨日她忽然在ig貼文,宣佈已陀B,快將為人母親了。她貼了一幅與外籍男友Lloyd的黑白合照,相中Lloyd輕吻嘉倩額頭,更雙手踏着對方搭頭,十分溫馨。嘉倩以英文留言公佈將做媽媽的喜訊:「我常夢想有天成為母親,今天與Lloyd開心地宣佈我們正期待BB出世,非常震驚及感恩成為父母,以及開始組織新家庭。」與嘉倩情同母女的繼母林青霞亦將榮升外婆,相信她必定心情高興。
母爆陀穩先講
本報昨日致電了嘉倩的母親張天愛(Flora),她身在英國表示好開心,記者問到是否已有3個月才宣佈這個喜訊,她直認:「係囉,陀穩BB先講。」問到女兒是否生完BB才結婚,Flora笑言:「結唔結婚唔係好緊要,等佢自己方便。」提到她將榮升年輕外婆時,她表示:「好開心做grandma,不過我有朋友喺我嘅年紀已做great grandma,會叫佢(嘉倩)小心食嘢,唔好做咁多運動,做嘢都得,返工冇問題,但唔好勞碌。」
■身在英國的張天愛直認囡囡已陀有3個月BB,大讚囡囡思想成熟有計劃。資料圖片
■邢嘉倩昨日在Ig貼上與外籍男友Lloyd溫馨圖片(右圖),公告已懷有身孕,將會榮升做母親的喜訊。
未有結婚計劃
Flora大讚囡囡思想成熟,懂得照顧自己,而Lloyd性格好好及均真,問到她會否反對囡囡未婚懷孕,她表示:「佢好清楚自己做緊乜嘢,呢個問題咁落後,成人兩個有愛,有共鳴,結婚都有太多人唔開心,佢哋會自己選擇。」據悉,嘉倩與Lloyd拍拖1年多,對方是銀行家,二人暫時未有結婚計劃。採訪:唐如
■嘉倩與父親邢李㷧、繼母林青霞及兩個妹妹感情深厚。資料圖片
■嘉倩與繼母林青霞感情至深,相信青霞將榮升外婆必感興奮。資料圖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118/1945614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