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跨境人民幣指數是另類共匪國力指數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8.html
根據《新華網》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9月29日正式掛牌》報導,其中開放措施包括「⋯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在條件具備時,適時在試驗區內試點設立有限牌照銀行。⋯在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加強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允許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開辦離岸業務。⋯。」
據說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其中一個可能要點是探討人民幣資本帳(Capital Accounts)項下自由兌換的可能性。無獨有偶,中國銀行亦於2013年9月20日正式推出《跨境人民幣指數》(BOC Cross-border RMB Index,英文簡寫CRI)。根據《中行全球首發跨境人民幣指數》公告,CRI是「⋯由人民幣跨境流出、境外流轉、跨境回流三個緊密銜接的部分構成,全部採用流量指標來反映,⋯指標涵蓋所有經常項目和有代表性的資本項目和境外流轉項目,涵蓋面較廣,綜合反映人民幣跨境及境外使用的活躍程度。⋯」2011年Q4指數是100,而2013年Q3是186,上升近86%!
筆者以為習李時代的其中一個令中國經濟推上下一階段是傚法米帝海外發本國貨幣債券以支持國內軍事、基建、福利和內需開支。筆者2010年1月8日拙文《中國金融霸權的崛起》曾指出「⋯以資本市場佔GDP百份比計,現時中國資本市場在金磚四國中是最發達的。但與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比較,中國資本市場佔GDP百份比仍屬偏低。而在中國資本市場的融資途徑,銀行貸款、債卷和股票分別佔近85%、11%及4%。與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比較,中國資本市場仍相當側重以銀行貸款融資。在債卷融資途徑中,二零零七年和二零零八年中國政府及國有機構佔債卷融資額分別達80%及75%。私人及民企以債卷融資比例偏低。債卷年期以三年或以下為主,而交易模式則以機構投資者進行場外交易(Over-the-counter)為主⋯。」中國的公共融資不如歐美以發公債解決,而是透過四大國企銀行去解決。不過歐美諸國的政府債卷最終仍然「射」回歐美諸國銀行體系內,所以在風險上其實兩者性質其實不大。
同樣都是海外發債,但實際上歐美和中國的風險和能力不同。海外發本國貨幣債券能力愈大,本國公共融資風險愈能夠「射」出國外;而國外本國貨幣流通量愈大,海外發發本國貨幣債券能力愈大。根據《The U.S. Dollar's Unofficial Status as World Currency》,據說有近40%至60%美元在美國以外流通。這解釋了米帝緣何可以狂印鈔,狂發債,狂建軍、狂派福利,因為全世界都被米帝的自由民主公義感召而直接或間接買美債以支持米帝的環球霸權!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或者其他所謂的海外人民幣中心如香港,其實猶如銀行在不同地區開分行吸納存款的概念一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會否取代香港海外人民幣中心地位,還看香港有多少人有愛黨愛國的媚共心態以自己的家產換人民幣去支持共匪的邪惡政權。但筆者可以肯定的是,共匪國外人民幣幣流通量愈大,海外發人民幣債券能力便愈大,共匪的邪惡力量便愈大。跨境人民幣指數是另類共匪國力的邪惡指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34

非主流書評(8):《國力方程》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book8/

看了本小書,兩天看完,在網上搜索原來評價不錯,可筆者想用側面看看該書。該書第一項就說綜合國力排名,以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的排名: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4012392.html

計算方法:國力資源、經濟力、政府調控力、外交力和軍事力,並且考慮了各類力量比例的協調性。

國力資源由5個部分構成:科技力、人力資本、信息力各佔25%的比重,自然資源和資本資源分別佔12.5%的比重。

經濟力則由GDP(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GDP增長率綜合決定。

政府調控力的評分中,政府績效佔80分,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水平佔20分。

評價軍事力時,考慮的方面有軍費投入、核彈頭數量、軍隊人數、武器出口佔世界軍火市場的比重。

在外交力方面,評價的項目包括外交倡議力、有無盟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周邊關系、經濟軍事援助力和外交獨立性。

 

1965年提出以方程式計算國力的是德國人富克斯,認為鋼產量、能源產量和人口數量決定國家力量的強弱,因此方程式被稱為「三要素綜合國力方程」:

Mt = [(Ms)t + (Me)t] / 2

Mt 是國力指數;(Ms)t是鋼產量指數;(Me)t是能源指數

Ms = Pa x Sb (人口 x 鋼產量)

Me = Pa x Eb (人口 x 能源產量)

該方程式最大的缺點是太側重軍事力的計算。

 

1975年美國克萊因提出國家實力是由國家的基本有形實體(人口加領土)、經濟能力、軍事能力、戰略意圖、國家意志五大因素構成,其公式如下:

Pp = (C+E+M) x (S+W)

Pp = 可以被估算的國力

C = 國家的基本有形實體

E = 經濟實力

M = 軍事實力

S = 國家戰略

W = 貫徹國家戰略的意志

該程式被認為提出了精神要素的重要性

 

往後亦有其他的方程,比如日本綜合研究所在1987年提出測定綜合國力的三元要素為國際貢獻能力、生存能力和強制能力。

 

筆者不在本篇重複該書的推論過程,而直接引述該書的國力方程。在沒有到達人口極限情況下的國力方程為:

P = H x L x B

P = 綜合國力

H = 國家總人數

L = 人口對國家的平均忠誠度

B = 標準人力量

筆者認為作者想指出的是,國家是由人民構成,前人提及的硬件或軟件,均以人為載體,套用俗語說:「d人唔掂,鈴鈴喳喳都掉晒落地。」大國之大在於能養活眾多人口,而人民忠誠度便較少互相爭鬥而虛耗力量,而人口質責則影響人力量。

可是人口總數還是要服從於國家能提供的生活必須品,這還是要在於土地的產出及盟國的供給,則一國人口的最大規模以下公式來表述:

H = F/f

H = 最大人口總數

F = 生活必需品總量,包括F1 = 國土面積內產量及F2 = 盟國支持數量

f = 人均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數量

 

因此,在極限狀態時的國力方程為:

P = (F1 + F2)/f x L x B

大家看到這個程式有何感想?作者在總結中試圖以方程衡量中國的國力,可是中國的國力是否想像中強,而不是因應某幾個變數的弱化而降低?世界各國又如何被這些變數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43

國力危機!一半成大新生須補救數學

2014-06-09  TCW
 
 

 

五月梅雨季,滂沱大雨創紀錄,為北台灣帶來躁熱感。台灣從南到北的大學學院中,卻有一大群老師也很煩躁,但不是因為天氣,而是因為台灣的理工科系學生,數學力出現嚴重危機。

大學生數學漸差國立大學在惡補高中課程

走進台北市汀州路四段、台師大分部數學館,這裡的學生,大學推甄成績必須名列前一○%才可能錄取。但是,從貼在外面公佈欄的四年課程表,卻發現大一課程規畫中,多了「數學導論」和「解析幾何」兩門課程。

這兩門課,本來屬於高中數學內容,去年起出現在該系。台師大數學系主任陳界山說得坦白:「為了大學微積分銜接而開。」「數學導論」教的是高中三角函數,那是大一微積分基礎,「如果沒打好樁,課程無法繼續,遑論大二更艱深課程。」

國立大學學生,卻需要補救高中數學才能銜接大學課程,這個現象並非台師大獨有。

同一天晚上,在距離台北路程約一小時的中壢市中央大學,夜晚也很忙碌,博士班學生將白天課堂教授的微積分重點整理後,開始進行補救教學。共有四個班提供理工、文法跨系修讀微積分的學生發問。

中央大學甚至一週六天,提供兩小時到四小時免費微積分諮詢,「每年約一千人次學生有需求,」該校微積分聯合教學召集人蕭嘉璋表示。「每年在先修課程、補救教學和聘請專用補救教學助教等,投入資源,一年超過兩百萬元,」中央大學數學系主任陳建隆說。

繼續往南,到了台灣企業最愛用人才的成功大學。有鑑於大一生數學程度低落,四年前,統籌全校微積分教學的數學系開起「解析幾何與矩陣」等「補救高中數學」課程。「在成大,兩千名大一修習者,約有一半學生要上銜接課程,」成功大學數學系主任陳若淳觀察。

上述三校外,一一詢問台、成、清、交、中央、中正、中山等國立大學理工學院院長或數學系教授,共同答案是:「沒有開設先修課程,一定有補救教學,加強學生程度。」儘管方法不同,收進全台灣前二○%程度學生的這幾所學校,都得搶救大學理工人才數學力!

如果說數學是科學之母,那麼微積分正是數學的基礎,是理工、商管、科學、農醫必修課程。對於這些科系學生來說,「微積分修不好,等於喪失像是國文、英文般的語言能力,」蕭嘉璋分析。

只是,連前二○%,甚至前一○%的國立大學,都在補救高中數學基礎,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學到底出現什麼問題?

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陳國璋觀察近兩年的清大新生,「(微積分)題目越考越簡單,一個轉折思考,學生就掛掉;一班學生過去及格人數超過二十個,現在只剩下三個。」

「某國立大學資工系要找一位助理,要考一條程式演算,來應徵者卻表示他不會,只會臉書,」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王金龍,無奈的說出一個真人真事的笑話。

上課時數卻遞減新課綱,學分僅十年前一半

也因為大學教授觀察到台灣學生數學力日漸低落,所以,五月初,國家教育研究院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打算將現有高中數學必修加必選的學分,從二十四學分減為十六學分(必修十二學分加上至少必選四學分),立即引發超過二千七百位教授、九十多位中研院院士連署反對,其中包含史學泰斗余英時、許倬雲等人。

尤以成功大學最為積極,上至校長黃煌煇,以及理工、商、文等約十院院長都具名連署。「四年前,成大數學系就發現問題,」陳若淳指出,那一年是九九課綱實施後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年。數學學習時數從過去的每週六小時,減為每週四小時,課程份量也大幅簡化。高中數學課學習學分、時數減少造成的學生數學程度下降,成大感受明顯。

翻開世界各國課程架構,你會發現,目前台灣的中學數學年授課時數佔總學習時數約一一.四二%,比歐美國家還低;而每週授課時數四小時,也比數學課程簡化的美國、英國每週五小時還低。

或許有人會問:時數多少,會成為學習關鍵嗎?

「數學是抽象思考訓練,首重推理,需要老師引導定義加上演練,這都需要時間,」中研院院士林長壽解釋,「時間不夠,只能進行『技術性教學』,學生很會解題,但『概念性訓練』的素養打樁工程就不足。」

時數減少,教學品質勢必被擠壓,而且影響到的還不只是數學課。以高一上學期的物理力學為例,需要有三角函數基礎才學得好,但因為數學課時數變少,得到高一下才教,就會出現銜接問題。時間不夠、教不完,教材簡化外,老師只能各顯神通,北一女是照課綱主題順序教,建中則是跳著教。

上課只教解題,是最大隱憂。中山大學理學院院長徐洪坤,以自己高三兒子數學教材為例,發現沒有課本,只有例題演算和評量,「真的嚇了一跳,例題只能『模仿』,而不能啟發,」他指出,數學講求定義、概念,光會解題,到了大學會有學習銜接門檻障礙。

教學時數不夠,家庭經濟狀況好一點的學生,就靠補習提升程度。「建中有八成學生都在補數學,」這是台灣數學素養試題研發工作召集人、台師大數學教育中心主任林福來的觀察。「台灣中學以下成績表現好,多是校外補習出來的,」他說。

如今,教育部還再減數學授課時數,難怪連大學老師都著急了!

學者們擔憂的是,從十年前八八課綱中的三十二學分降至現行的九九課綱中的二十四學分,已經在前段班大學出現「大學教高中課程」的現實,若是再減少到剩十六學分,將造成理工人才競爭力更弱化情況。

理工人才更弱化學科不穩,影響科技競爭力

陳國璋認為,台灣科技人才是靠自己培養,而非引進,才能創造竹科園區經濟奇蹟,走出世界創新的能量,「高中基礎學科不穩,等於把問題遞延到大學,勢必影響未來競爭力,」他說。

「台灣理工人才將出現東南亞化!」林福來提出他的隱憂。

針對爭議,國家教育研究院強調,調整授課學分是為了讓學校能依學生程度,開出更適合的課程,適性揚才。只是,學習如同堆積木,要從基礎,一塊一塊往上堆疊,當最頂尖前二○%的大學理工系學生都需要「補救教育」時,政策上路,更應格外謹慎。

中研院院士、台大數學系教授林長壽表示:「一週四小時是建立數學素養最基本門檻!不能剝奪孩子授教數學基本學科的量。」他的話,也是所有參與連署教授的心聲。

採訪後記》教授哽咽:窮孩子難再靠教育翻身

這次採訪過程中,談到數學素養弱化造成理工人才競爭力低落,許多老師們越講越激動;甚至有些還哽咽起來。

什麼原因,讓一向理性的他們,「感性」了起來?因為,許多老師還憂心高中數學時數減少,會讓教育M型化更嚴重。

去年底「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成績單中,台灣的高標群雖然超過三成,但低標群亦逾一二%。簡單的說,同年級生中,數學最好與最差,相差約七個年級的學習程度。PISA的一份報告評論:「台灣是數學受教最不公平地區。」

「國民教育本質是提供基本學科足夠資源,不是有資源的人找補習班,弱勢學生卻連受教權選擇都沒有,」中研院院士林長壽痛心的說,「我們不反對多元選修,但要有配套措施。」他認為,若無清楚的課綱做指引,高中現場根本無法開出足以和大學接軌的數學選修課,加上考試主導教學的現象,無異拉大學生程度差異。

這群年齡四十歲到五十歲的老師,很多出身貧苦家庭。林長壽、台大數學系教授王金龍皆是靠教育,從「零資本」,一步步唸到紐約大學、哈佛大學,繼而回台貢獻所學。教育現場M型化加劇,讓這群靠教育翻身的老師十分憂慮,這也是他們站出來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45

商務部:國力增強 中國將逐步增加對外援助規模

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商務參贊舒駱玫26日說,隨著國力增強,中國將會逐步增加對外援助的規模,包括對非援助。

舒駱玫在商務部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說,總的來說,對非援助是在中國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量力而行的,對非援助在中國整個GDP中占比仍有限,中國對非援助沒有超出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所能承受的水平。

據悉,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將於29日在北京舉行。據介紹,中非合作論壇成立於2000年,是中非之間開展集體對話的 重要平臺和促進務實合作的有效機制,迄今已召開過兩次峰會和6次部長級會議。在去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國提出未來3年中非重點實施“十大合 作計劃”,並為此安排了600億美元資金支持。

舒駱玫說,過去,中非經貿合作方式比較單一,以發展援助和貿易往來為主,現在中非經貿發展領域已經拓寬到基礎設施、產業投資、金融合作、物流以及區域航空。

據介紹,2000年以來,中國幫助非洲建設了120多個教育設施,近40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改造醫療衛生設施70多個,提供了約3800人 份的青蒿素抗瘧藥品,派出的醫務人員有7000多人次,農業專家有2000多人次,中國為非洲5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在北京培訓8萬多名各類人才,向16 個非洲國家派遣誌願者約500人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00

屬「嶺南幫」與國力有淵源

1 : GS(14)@2016-03-19 22:06:19

【本報訊】新任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是嶺南大學社會老年學講座教授,早前不少「嶺南幫」捲入國力書院醜聞,陳亦是其中一間菲律賓大學論文導師。接連有嶺大人獲委公職,陳指情況偶然,但就承認嶺大前校董會主席陳智思有份向他面試。



「梁粉」陳智思屬遴選委員


特首梁振英由1999年至2008年擔任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出任特首後繼續委任曾做嶺大校監的陳智思,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曾任梁振英競選辦顧問的嶺大校長鄭國漢更被指是「梁粉」。陳接受查詢時指再有嶺大人接掌重要公職是偶然,不相信因梁振英曾任嶺大校董會主席,或因他是嶺大人而獲委任;不過他承認嶺大前校監陳智思是平機會遴選委員會成員之一,有份向他面試。嶺大早前多名高層捲入國力書院的學歷造假醜聞,陳章明與國力亦有淵源,他是菲律賓太歷國立大學推薦的香港論文導師;他亦與被指推前入學日期的國力學生、民建聯區議員鄭琴淵關係密切,先後為鄭在太歷及嶺大的論文擔任導師,又與鄭合著書籍,鄭並在陳任總監的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任研究員。■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9/195363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35

國力仍未向教局交調查報告

1 : GS(14)@2016-04-12 17:40:24

【本報訊】由嶺南大學校董李以力創辦的國力書院,去年被踢爆涉偽造文件助學生提前畢業,其後聲稱會聘任自由黨前區議員李汝大作「獨立」調查,李汝大回覆本報指初步報告已完成,將交予教育局;教育局則表示近月曾多次要求國力提交文件或資料,對方未有提及有關報告。據了解,多間曾與國力合作的海外院校已中止與該校合作,名字從國力網站中消失。



多間外國院校中止合作


新任平機會主席陳章明在嶺大工作時涉「秘撈」,替國力代理的一間菲律賓大學任論文導師,國力書院遭《蘋果》踢爆疑多次偽造入學文件,助學生提前畢業,捲入風波的畢業生遍及政界、娛樂圈、警隊及工程界等,事件中有一名畢業生被拘捕。國力去年11月底稱委任李汝大就事件展開調查,李汝大指已經完成調查報告初稿,預計2星期後交予教育局,但仍稱不知道報告會否公開。他又拒透露報告內容,僅說「唔覺得(國力)有好大問題,當然會有少少疏忽、錯誤」。以往國力網站會列出合作夥伴名單,但記者發現近日多間外國院校已從名單上消失,已與國力中止合作.包括英國巴斯斯巴大學(Bath Spa University)、美國威斯康辛州協和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 Wisconsin)及菲律賓國立雷省科技大學(Nueva Ecij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現時夥伴名單上只餘2間菲律賓大學、1間馬來西亞大學及1間英國學術機構。■記者陳建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2/195678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18

捲國力風波 仁大5教員離職

1 : GS(14)@2017-01-08 18:59:50

■仁大去年被揭委託國力書院收生,並預先提供面試題目,涉事教員司徒永富已離職。



【本報訊】年前遭《蘋果》踢爆由時任嶺南大學校董李以力創辦的「博士工廠」國力書院(現改名為培領書院),涉嫌大規模為政商警界人士偽造文件,其中樹仁大學多名教員亦有修讀國力課程。仁大最新表示,有5名涉事教員已離任,包括疑與國力合作招生的前工商管理學系行政系主任司徒永富。本報2015年揭發國力書院疑多番偽造文件,協助學生極速畢業,取得菲律賓比立勤國立大學(BSU)等院校的學位。仁大合共有11名教員持有BSU碩士或博士學位,包括身兼鴻福堂總經理及執行董事的司徒永富。當時仁大副校長孫天倫承認,學校年前升格為大學,教員要提升學歷,形容有教員入讀較易畢業的菲大學是「權宜之計」。



司徒永富

包括合作招生「內應」

本報去年初再揭發,仁大曾委託國力招收碩士生,國力疑與仁大的「內應」合作,為學生提供預知面試題目、預先審批等;據了解,該名仁大「內應」正是司徒永富。仁大副校監胡懷中上月受訪時表示,今學年收生不符預期,商學院情況尤其嚴重,形容「或多或少受國力書院風波影響,外界質疑仁大師資認受性」。仁大最新回應本報指,司徒永富去年暑假以健康理由辭去工商管理學系行政系主任一職,9月起已不再於該校任教,但校方無回應請辭是否與「內應風波」有關,亦拒答有否就該風波展開調查,司徒則未有回覆本報查詢。仁大又稱,11名涉事教員的BSU論文已通過審閱,並無抄襲,校方確認他們是以正常途徑畢業,符合要求繼續任教,但其中包括司徒在內的5名教員現已離職。記者翻查仁大網站,6名仍然任教的仁大教員當中,部份已再無列出BSU學歷,僅餘下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潘志昌、工商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鍾李敏儀2人列出BSU博士學位,他們並無申報其他博士學歷。■記者陳建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8/198901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