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未來兩年景氣不明下,什麼產業 是保證長線穩定成長,而且,還正在全球股市與投資市場發光? 答案是:餐飲通路。 這是台灣產業的轉折關鍵,當高科技的筆記型電腦股如英業達跌到十元,而面板股的華映股價不到兩元時。一群新貴,正在你家巷口的餐廳崛起。他們一上市櫃,股 價就上三位數,而且明年起,將有更多新星加入行列。 浪潮,正朝我們全面席捲而來。 十一月二十八日的安心食品(摩斯漢堡台灣母公司)法說會上,在晶華飯店,只容納三百人的會場,卻硬擠進四百人,座位都排到門口,遲來的人全都在後面的牆壁 排排站,這是台灣科技業法說會,過去一年來都見不到的光景。 因為,安心在興櫃的股價十一月站上二百一十元、本益比達三十二倍,是僅次於王品的興櫃股后,在安心食品上市前,興櫃價格最高的三檔股票:王品、安心與瓦城 全是餐飲股。 在台灣投資人正為餐飲股動輒三十倍的本益比瘋狂時。鏡頭轉到位於京華城旁的赤坂拉麵八德分店。 益鼎創投協理黃瓊玉一邊靜靜吃麵,一邊把眼睛瞄向四周,他腦袋裡盤算的,不是這麵有多好吃,而是,為什麼附近商場生意很冷清,但只有 赤坂生意最好? 他開始計算,一個晚上,到底一張桌子可以接待幾次客人?他發現,一碗二百四十元的拉麵,晚餐時段一到二樓共七十個座位全滿,假日有時還要排隊。黃瓊玉隔天 向主管報告「口味不錯,可能有擴展潛力。」 大家都希望,挖掘到如同KY美食(八十五度C母公司)的金礦。去年KY美食掛牌上市創下接近四百元高價,市值飆上五百億元。搶先進入的國外私募基金 如滙豐私募以新台幣七億元入股七%,保守計算,這筆交易不到兩年,已讓滙豐獲利三.六倍。 全部人,用各種方式,無所不用其極的趕上這波淘金潮。 股市明星變了!麥當勞市值,勝過高通、亞馬遜 原因無他,因為四個大浪潮正難得在此時匯流,讓餐飲業成為鎂光燈焦點。 十二月八日,速食業龍頭麥當勞以收盤價九十六.九二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還超過九百九十一億七千萬美元,遠高於通訊晶片廠商高通 (Qualcomm)以及亞馬遜(Amazon.com)。 你沒看錯,熱門手機股與電子書概念股的公司價值,還不如一個賣一美元漢堡的餐飲股。 券商找熱門餐廳,搶著輔導掛牌 在台灣,因為有中國餐飲市場的題材,讓投資人對餐飲產業更趨之若鶩。 操盤大中華基金,富蘭克林華美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說,過去二十年中國餐飲市場呈現兩位數成長,達人民幣一兆七千六百億元,這是比台灣大二十三倍的市場。 本益比是投資市場對於類股未來的期望值,這讓餐飲業的本益比到三十倍以上,比目前上市電子類股本益比僅有的十三倍高上許多。 投資資歷長達十五年以上,曾任職野村證券旗下創投的中邦投資總經理陳一正指出,餐飲股已經形成一個族群,雖然難以取代科技股,但是將成為明年股市最重要的 生力軍。 就算未來中國餐飲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單靠台灣內需市場,台灣餐飲業仍會穩定成長。原因是,糧食上漲,讓消費者到餐廳用餐,比在家開伙更划算,而這趨勢看 來,未來十年都難以改變。 美國銀行經濟研究團隊和美林證券合作的「餐飲消費趨勢研究報告」指出,在糧價上揚下,美國今年在家煮飯的成本提高六‧二%,比上餐廳增加成本(二‧六%) 高了近一.四倍,這是一九九○年以來最大的差距,因為餐廳可以藉由降低人事成本抵消食物漲價,但是消費者卻比較困難。 此外,隨著生活品質提升,家庭外食的意願也在增加。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在過去十九年,家庭在餐廳和旅館的支出比率也由七‧六%穩定成長到九‧七%,產值 都有六%到七%的成長。 美國《富比世》雜誌最新票選二○一一年最有潛力公司,在十家中,第一名竟是一家漢堡店Smashburger,創下四年內營收增加二六七三%的數字。 在台灣,餐飲市場的熱潮,讓更多資金往餐飲業流入,有助餐飲新秀浮出檯面。 在資金搶著投入輔導下,包含鼎王麻辣鍋、吃到飽餐廳饗食天堂,傳出有意上市櫃,扁食店花蓮一品香,冷飲店CoCo都可茶飲都有券商想輔導掛牌。 老闆展店,工作機會也來了。勞委會統計,今年十月到明年一月為止,住宿及餐飲業淨增四千七百人(九成五以上集中於餐飲業),為歷年同期最高。 四大浪潮,讓我們必須重新正視餐飲類股,因為這是一個未來十年,需求穩定成長,又具有中國概念的「雙題材」族群。 創投組試吃隊,尋找投資標的 有一群人,早已嗅到這股趨勢,拋棄迷信科技業的思維,開始重新認識餐飲業。 邱德成主持的益鼎創投,掌握國內約二五%以上的創投資金。「我都跟投資老闆說,不要對電子股有過多期望,高成長時代已經過去。」他說。 邱德成的邏輯很簡單,人民幣升值,對食品餐飲股有利,因為(食品餐飲股)成本會下降,中國人所得增加,(食品餐飲股)售價可以提高,但是電子股正好相反, 成本上漲,但是價格越來越便宜。 ○六年起,邱德成花快兩年跟八十五度C董事長吳政學磨。但,辛苦值得,KY美食至少為他帶來兩倍的報酬。 現在,益鼎裡有一組人,從兩年前專門走訪國內大小餐廳,從美式餐廳N.Y. Bagels cafe到義大利料理貝里尼,只要好吃,就立刻找機會跟老闆與主廚聊天。在他們的筆記本裡,記的不再是科技業慣用的字眼:客戶、出貨量或是良率。而是,坪 效、翻桌率、菜色標準化難易度等餐飲通路關鍵字。 「這是個我們很熟悉,卻陌生的產業。」邱德成說。 我們卻對它有所誤解而不自知。 餐飲業新面貌!管理難度、複雜度不輸科技業 誤解一,你以為它的管理難度低,錯! 它的庫存管理比科技業嚴格:宏達電智慧型手機一個月跌價五%,但安心食品的生菜庫存管理是以四十八小時計算,若超過,跌價損失是一○○%。 它的容錯率不比科技業低:iPhone4上市後第一個月的維修率一‧八%,大家對科技業設維修中心習以為常,但卻不接受食物出錯,鼎泰豐全手工製,每顆二 十一公克,十八折的小籠包容錯率是○%。 它的管理比你想像複雜:美食達人中國區副總經理林明哲認為,八十五度C展店的速度和商品的種類媲美便利商店,但麵包上又不能像便利商店產品貼條碼,可以追 蹤產品銷售狀況,而且產品又只有兩天的保鮮期,「等於集合了便利商店和速食店的管理難度。」 誤解二:你以為它的創新能量低?錯! 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蘇國垚說,台灣餐飲業最強的是菜色研發,就像是現在很流行的Zara與優衣庫(Uniqlo)也強調快速時尚。 因應台灣消費者口味多變,八十五度C總計一年推出一百種新品,最近還出海鹽咖啡,靈感是來自於鳳梨沾了鹽更好吃。而擁有全球研發中心後盾的麥當勞,今年在 台灣僅推出二十項新品。 生產產品的流程也要創新,八十五度C在台灣以賣蛋糕為主,轉戰中國切入現烤麵包的真空市場,打破了過去大陸麵包店架上都是冷冰冰從工廠送來的遊戲規則。八 十五度C花九個月研發出的麵包設備,只要按一個按鈕,麵糰含水量、溫度、攪拌一次搞定,讓八十五度C到哪裡賣麵包都可以輕鬆入手。 待過外商的人才,也跳來管餐廳 誤解三:你以為他們學歷背景低?錯! 「王品集團二十五位總字輩,我學歷最低。」台大中文系畢業,王品董事長戴勝益曾說。現在,王品六七%以上員工大學畢業。高階人才進入餐飲業已成趨勢,KY 美食中國副總經理林明哲,過去十二年待過寶僑(P&G)、耐吉(Nike)和強生集團 (Johnson&Johnson)等外商,最後從全家便利商店中國區總經理跳槽而來。 林明哲的同事從講英文,變成說台語的。他追求的,是打造華人第一餐飲通路品牌的大夢。 一位拜訪過兩岸餐飲業的創投預測,八十五度C掛牌後,企業規模和制度,會讓更多異質人才往餐飲業移動,「變化很快會發生。」他說。現在餐飲業擁有的籌碼也 遠比過去多,王品店經理的年薪一百萬元起跳,相當於現在最熱門的軟體專案經理。 克服標準化,就能賺全世界的錢 富蘭德林諮詢公司總經理劉芳榮指出,大陸不缺市場,缺好東西,只要抓對空缺,打造複製快速的標準化流程,收錢速度超快。 二○○七年,八十五度C前進中國,滿足了「想吃現烤麵包」需求,只花了四年,八十五度C營收挑戰百億,接近三倍的營收成長。不止兩岸,在全球口味逐漸一致 下,只要克服標準化問題,進軍全球並非妄想。八十五度C在美國單店每月營業額七十萬美元,是兩岸單店營業額的七倍,顧客一半都是美國白人,買的都是台式的 肉鬆與波蘿麵包。 台灣餐飲業,有不亞於台灣高科技業的創新力與彈性!這是《商業周刊》訪問,全球餐飲發展公司執行長岳家青、曾任亞都麗緻飯店副總裁,現為高雄餐旅大學助理 教授蘇國垚,與師大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孫瑜華的共同結論。 當然,台灣餐飲業還有缺點。行銷力較弱,建立品牌企業文化還得加強,未來到中國,管理規模又會放大,都會形成考驗。 林明哲說:「你可以隨意舉出五個全球筆電品牌,但是卻僅說得出三家全球性餐飲連鎖通路: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沒了!」這就證明要成為世界級的餐飲通路 比做科技業困難。 但挑戰也是機會。八十五度C在中國,每天一開門,接觸的是三十萬名消費者,一年賣出一億二千萬杯咖啡,都是在累積它的品牌實力時,你也會同意,台灣現在追 求的「服務」與「品牌」轉型,早已經在中國迅速成長。 麥當勞之父雷.克洛克(Ray Kroc)在掛牌時被外界形容是「一夜成功!」他則回答:「對啦!我是一夜成功,但是三十年真是超級漫長的一夜。」 當全球進入最低迷的景氣未知期,我們正見證台灣餐飲業沉潛三十年後,開始發光的一刻。這些餐飲新貴用精緻、細膩滿足消費者的嘴,客戶的滿意度就決定他們股 價本益比;這場口味革命不同以往,正拿著鍋碗瓢盆火熱進行中。 【延伸閱讀】餐飲業正熱!資金、人才都來了 1.餐飲新貴來了!端盤子薪資不輸科技業 餐飲業鼎泰豐點心學員月薪36,000元王品集團店長年薪100萬西餐廚師5年薪資漲48% 科技業電子資訊新鮮人29,000元軟體專案主管年薪84萬到130萬軟體設計工程師5年薪資漲40% 2.投資人來了!餐飲股價贏科技龍頭王品375.0鴻海78.9廣達61.9友達光電13.3註:12月20日最高價 3.工作機會來了!近5年雇用人數成長28% 4.顧客來了! 近5年產值成長14% 資料來源:勞委會、經濟部、證交所、104人力網、王品集團、鼎泰豐 整理:曾如瑩、劉于甄 |
||||||
9月25日,河南省伊川縣的鄉幹部王軍正坐在辦公室裡,為十幾個富士康的招工名額糾結。伊川縣8月底召開了一場縣政府辦公會,常務副縣長非常嚴肅地給各鄉鎮下達了為富士康招工的任務。
整個偏遠小縣伊川的招工任務總共是500人。忙活一個月後,鄉鎮幹部們拼湊完成了一半左右。剩下的指標,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王軍和他的同僚們將不 得不採用最有效的辦法,那就是花錢僱人去參加富士康的體檢。在整個河南基層,迫於上級的下壓指標,這樣的做法很常見。一開始,雇一個人需要500元,現 在,最貴的已經漲到千元左右。
8月初,河南決定將協助富士康招募20萬名工人。任務層層分解下去,完不成任務的地方官員輕則受批評,重則被追責。在豫北某縣,任務一直分配到村,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被鄉鎮幹部警告,完不成任務就免職。
數年來,富士康北上西進,多地辦廠。有著強烈招商引資意願的地方政府,常常會承諾幫助招募員工。然而,用工荒的日趨加劇,使曾經的招商承諾成為政府的重擔。尤其是王軍這樣的基層幹部,他們今後的工作內容,將包括為富士康服務。
招不來人
當富士康的招工任務下來後,王軍和其他鄉幹部被要求下鄉動員。王軍串門入戶,說得口乾舌燥,至今卻一個人都沒招來。
「想打工的早出去了,還有一部分人在鄉下建築隊幹活,收入不比在富士康低,還能照顧家裡」,王軍說,確實也有一些年輕的閒人,可這幫90後已經不像父輩那麼勤勉,富士康一個月兩千多元的工資很難吸引他們。
在豫北某縣,基層幹部的壓力則更大。這個貧困縣120多萬人口,需要為富士康招工1萬人。8月中旬,縣委縣政府召開動員會,按照1:10的人口比例下達招 工任務。該縣一個村委會主任告訴南都記者,鎮領導開會通知村幹部們,凡完成一個招工任務,獎150元;完成不了的,一個罰200元,還要被免職。
這位村幹部和數百公里外的鄉幹部王軍,有著同樣的苦惱。如果走平常的介紹工作路子,根本招不來人。招工的要求逐漸調低,招工年齡從最大40週歲上調到45週歲;面試包括認26個英文字母,後來不是文盲、手指靈活就可以。饒是如此,仍讓村幹部們叫苦連天。
當地一位建築承包商算了一筆經濟賬:一個適齡男青年在建築工地上,一天可以拿300元到一百三四十元不等,大部分可以日結工資。相比之下,富士康的封閉式工廠和不停歇的生產線,並不具備吸引力。
這個人口大縣有至少1/4的人口外出務工。而且,從八九月份開始,河南農村進入秋收秋種,村裡的勞動力不想挪窩,外出的勞動力回來秋收的都非常少,更不會轉回老家去富士康。
「上頭逼我們,我們就去逼別人」,上述村幹部說,幾乎每一個村都把「動員」的重點放在了入黨積極分子和貧困戶身上。入黨積極分子必須解決一個指標,否則將會被視做不夠積極;貧困戶家裡如有適齡者,也得解決一個指標,否則一個月七八十元的補貼堪憂。
進入9月份後,因秋收越來越近,大規模招工宣告暫停,但效果不盡如人意。據該縣人社局透露,截至招工暫停,該縣此次一共為富士康招到了三四千人。他承認,縣裡給各鄉鎮都下達了指標,「全省都是這樣」。
全省戰略
事實上,在河南18個省轄市,目前都在為富士康招工忙碌。在豫北鶴壁,政府緊急通知要求招工10萬人;在豫東駐馬店,政府宣稱要在年底前招工1萬人;在豫西南南陽,政府宣佈凡是入富士康工作滿半年者,政府補貼600元……
「這都是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一位接近河南省高層的媒體人士稱,自從2010年鄭州以優厚的稅收條件和土地讓利吸引富士康落戶後,其對G D P等各項經濟指數的拉動,不但讓其他地市眼紅,也讓省領導意識到了富士康的經濟效應。省裡對富士康的重視力度,讓各級領導都不得不重視。
河南更期望富士康可以拉動上下游的產業進入該省,以入住遍佈全省的170多個產業集聚區。這些集聚區自建成後,普遍面臨著產能不足,土地廠房大面積閒置的困境。
「可以給的優惠都給了」。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說,以佔地10平方公里的鄭州富士康為例,政府幫助拿地蓋廠房,富士康幾乎屬於「拎包入住」。引入兩年 來,好看的數字只存在於G D P和出口額上。相反,為引進該項目,河南省和鄭州市的投入在120億至150億元之間。
但GDP正是官員政績所在。對各地都在以「超國民待遇」「大招商、招大商」之際,能吸引富士康這樣的金主,無疑事半功倍。
流傳於豫北某縣的一個說法是,之所以該縣要招工1萬人,是因為縣委書記與富士康初步達成協議,如招工順暢,將考慮在該地設廠。這樣的廠,名為「實訓基地」,性質上屬於代工企業富士康的外包工廠。對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這樣的誘惑無法抵擋。
據公開的數據,鄭州富士康日產蘋果手機20萬部。如保持產能最大化,還需招工20萬人。在用工荒蔓延的情況下,這個任務被河南省接過去消化。可以說,在河南的每一個人才市場,都有富士康的招聘攤位。
熱情的基層
9月15日,週六。在河南省西華縣郊外一條公路邊的簡易房內,西華縣人社局的兩名工作人員正在等待很難等到的應聘者。每個應聘者都要回答的問題是,你要留 在西華富士康,還是去鄭州?去兩地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薪酬上。留在西華的實訓基地,底薪1200元,轉正後每月可拿2200-2500元;去鄭州的話,底 薪轉正後為2000元,收入在2800-3000元。
自從去年富士康實訓基地落戶西華以來,當地勞動部門的招工一直就沒有停歇。這個基地主要為富士康加工手機配件,幾個月來,伴隨著新手機的上市,該基地需要2000名新員工。任務又層層分解到各鄉鎮和村莊。
根據當地官方提供的數據,該基地在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產值200億元,安置員工5萬名,還可以為富士康培訓員工2萬人。
「西華要發展,必須引進大企業。」西華縣產業集聚區一位官員說,這讓政府在引進項目,以及配合項目運作方面都不遺餘力。西華縣富士康實訓基地的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就只用了58天。硬件如此,屬於軟件的招工更不用說。
沿西華縣北上120多公里,是商丘市的睢縣。睢縣人社局副局長劉偉說,自從富士康實訓基地今年3月奠基以來,該局60多人都全力為富士康服務。其中,還有 數人長期吃住在該基地內,24小時處理事務。這個基地總投資將近30億元,一期投資就有18億元。這肯定將改變國家級貧困縣睢縣的經濟結構,政府年終報告 的數據將變得非常好看。
「這樣的地方政府,我以前沒見過。」睢縣富士康實訓基地、金振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辛金波說,凡是睢縣可以辦到的手續和事項,都會馬上辦好。超出權限 的,有關部門會派員幫他們辦。與辛金波對接的,正是睢縣人社局。該局負責人表示,睢縣能為辛金波辦好的手續,全部在一天之內辦好。之前,睢縣為了徵地和蓋 廠房,已經投資1億多元。
睢縣的熱情很快便有了數據上的回報。在富士康實訓基地投產一個月後,企業負責人從商丘市海關瞭解到,該市這一個月的進口額狂增至2600多萬美元。而去 年,該市一年的出口額才有600多萬美元。「商丘海關的人一直感到可惜,說要是實訓基地落到商丘市的話,就可以申請一個保稅區了。」這位負責人說。
行政強制被質疑
近年來,河南、江蘇、四川等多地發生政府為富士康招工、技校學生被實習等新聞。如今,這一切已經司空見慣。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製造商,其出口額已連續9年居中國首位,2011年的出口額高達1117億美元,僱員已多達120萬人。如此雄厚的實力,對為四處招商焦灼的地方政府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為了引進富士康,各地政府已習慣於開出各種優惠條件,甚至作出承諾。在中國的權力格局和經濟模式,尤其是政績考評體系下,服務富士康幾乎可以說是一本萬利。但是,「政府不能為了政績而違法越界,這會搞亂經濟。」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說。
在史璞看來,政府的主要職責其實只是做好社會服務,發展經濟、促進就業是市場的事情。政府插手進去,不但角色錯位,也會造成對弱勢企業的歧視。「勞動力市場跟其他市場都一樣,是供需協商的結果,政府介入之後,公平合理就難以保證了。」
除了面臨倫理上的爭議,政府介入富士康招工,還面臨著實效的問題。據南都記者瞭解,鄉村幹部花錢僱人去富士康,已經屢見不鮮。這樣,即使地方完成了招工指標,富士康也很難說就招到了工。
在豫北某縣大招工的那段日子,每天上午,大巴從中醫院拉應聘體檢過關者去鄭州。傍晚,從鄭州返程的長途車上,總有逃離返鄉的富士康准員工三五成群。不少村幹部對應聘者的要求就是,「我給你幾百塊錢,你去鄭州玩一趟再回來。」
現在,這些村幹部最擔心的是,上級一旦追究此事,要求應聘者必須為富士康服務夠一定月份的話,他們將費更多的力,花更多的錢。
相關新聞 地方政府為服務富士康 用盡手段
抓壯丁富士康入川:鄉鎮幹部抓壯丁 每個縣幾千名額
回到四川之後,唐老闆在成都龍泉做過水果蔬菜批發生意,賺了十幾萬元,但打牌輸掉了。他的妻子忍無可忍,跟他離了婚。女兒歸唐老闆,兒子歸媽。在做了一陣子殺豬賣肉的生意之後,唐老闆又買了一輛三輪車,從老家簡陽拉農副產品到龍泉賣,簡陽離龍泉50公里。
唐軍華在富士康短暫地做過幾個月的工人,他說剛進車間就覺得眩暈,四周窗戶密閉,令人透不過氣來。過了一段時間,他才慢慢適應。
千萬補貼 富士康千億投資山西晉城 當地為招工補貼超千萬
已經結束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晉城金匠中原計劃項目第二期招募了25000人,每個人要支出職業介紹補貼300元/人、崗前引導性培訓補貼200元/人、交通 補助80元/人(外地市、外省市交通補貼按200元/人)、體檢費補助56元/人,按照每人至少636元計算,當地政府就可能為此埋單1590萬元。
公務員頂工成都富士康招工困境 任務未達標公務員頂替
身為公務員的劉寶玉今年26歲,皮膚白皙,經常笑眯眯的。但回想起那段在富士康的日子,她臉上立時沒了笑容,「這事兒特別荒唐,同學、同事們都笑我說是不是去富士康跳樓了。」說這話時,劉寶玉顯得非常小心,生怕路過的人聽到。
猜猜看,誰是華爾街金融教父最害怕的敵人? 答案是線上借貸。 摩根大通集團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在今年四月份的股東信裡,把矽谷上百家借貸新創公司,視為三大可畏的競爭對手之一,另兩個是中國的銀行、線上支付。 《經濟學人》今年五月的「國際金融專刊」,引用新創公司平台「天使名單」(Angel List)統計,過去五年,數位金融 Financial 全球五大平台,每年新增100億美元貸款金額 目前全球五大線上貸款平台 Lending 銀行的首要敵人不再是銀行,而是從網路跨界金融的科技咖。 六百年前,文藝復興時期,各方巨賈聚集義大利佛羅倫斯,在鋪著綠色桌布、可移動的長椅上兌換金錢、進行交易,形塑銀行的起源。 六百年間,銀行從一張長椅,進化成固若金湯的摩天大樓。現在,這些摩天大樓正在崩壞,只是這次罪魁禍首不是金融風暴起源地華爾街,而是在三千英里外的矽谷。 矽谷的新創公司透過網路提供金融服務,諸如換匯、借貸、投資、保險,少了分行和人事成本,給客戶更便宜的匯價、更低的利率、更高的獲利。 影響所及,美國第一大商業銀行美國銀行今年關起一百五十家分行,最大金融集團摩根大通今年宣布兩年內將要收掉三百家分行,占該全部分行的五%。大西洋彼岸的英國金融圈,在今年第一季也已經關掉三百九十九家分行。 沒有銀行的世界正在降臨。 各種銀行業務中,銀行最怕被取代的就是貸款,因為賺取存、放款之間的利差,是銀行最大獲利來源,也是數百年來傳統銀行生存血脈。當這項業務被線上借貸蠶食鯨吞,銀行的惡夢才要開始。 現在,中國、美國都出現讓華爾街害怕的對手。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六月底開設「網商銀行」,第一個業務就是線上借貸。透過大數據分析,取代 傳統銀行的徵信。德國銀行Fidor因應趨勢,將用戶在臉書(Facebook)的按讚數,做為存款、貸款利率的指標,每多兩千個「讚」,利率就降低○? 一個百分點,你在網路上的動作,決定著你可以借多少錢。 美國,出現全世界最大的點對點線上借貸(P2P Lending 靠著更透明、迅速、有效的網路工具,由借貸雙方組成的螞蟻雄兵,正在推倒傳統銀行這個資金中介機構。未來,人們不用再透過繁複的程序向銀行借款,只要坐在電腦前,按幾個鍵就行! |
如果你常戴耳機大聲聽音樂,可要小心了,因為這樣的行為,會損害聽力。 近來耳鼻喉科門診也發現,年輕病患比十幾年前約增加一、二成,主要元凶就是耳機。 別以為戴耳機聽音樂很紓壓,在捷運上聽上課錄音很省時,其實,你的聽力都正因這些行為而被蠶食! 根據以往研究,「年紀」是造成聽力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大於四十五歲,女性大於五十五歲(由於荷爾蒙保護關係),聽力往往就開始衰退。但現在醫院的耳鼻喉科門診卻發現,三、四十歲聽力損傷患者已有增加的趨勢,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就說,比起十幾年前,大約增加一、二成。這樣的結果是由很多原因所造成,但主要元凶就是耳機。 耳朵一般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其中對聽覺最重要的是內耳毛細胞,當超過人體所能負荷的音量,持續刺激內耳毛細胞,導致內耳細胞被破壞或死亡時,聽力就會受損。 耳罩型耳機 傷害較小 一名四十多歲客服人員Amy,上班時間都在戴著耳機講電話,有一天發現右耳聽不清楚,就醫發現,聽力已損失三十分貝;相較於女性五十五歲開始聽力退化,且聽力損失應小於二十五分貝的經驗值,Amy的聽覺障礙不但提早報到,而且程度更加嚴重。 不過Amy不是特例,醫師指出,他還遇過一位高中生,每天在捷運上聽上課錄音,萬萬沒想到,當聽不見就醫時,聽力損傷已達四十分貝。 力博宏解釋,捷運本身的噪音約六十分貝,若要聽得見錄音,耳機音量至少要多十幾、二十分貝,也就是該學生長期暴露在七、八十分貝的音量下,聽力勢必受影響,這種情況,由於已經拖很久沒就醫,服用藥物不見得會有效。 如果非得用耳機,根據振興醫院和國外的研究顯示,耳罩型耳機對聽力傷害會比耳塞型耳機小。 力博宏解釋,耳塞型耳機等於把音量都塞在耳道裡;耳罩型耳機則和耳道有些許距離,聲音能量能適度發散出去。 但如果非得使用耳塞型耳機,力博宏建議,可以做咀嚼的動作,因為外耳道三分之一是軟骨,咀嚼動作會讓外耳軟骨變形,耳道跟耳機間緊密程度減少,聲音會漏出去,就會減少聽力傷害。 坊間許多推銷員會說,使用某品牌耳機,聽力不會受傷害。力博宏強調,聽到這樣的說法,民眾一定要抱持存疑的態度,聽力是否損傷是多因的,時間與強度也是重要因子。 聽不清高頻 就是警訊 一般民眾如何知道聽力可能已經開始受損?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葉瑞銘解釋,聽力損傷不會一下就發生,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這不好辨識,聽不清楚高頻的聲音就是警訊。 葉瑞銘建議,民眾也可以將音量調小,使用一邊耳朵聽,看能聽到什麼程度,一段時間做比較,就可以簡單知道聽力有無變化。 除了耳機,現在流行的演場會與夜店跑趴,也是年輕人的聽力殺手。有兩名表兄弟都是大學生,參加韓國樂團演唱會後,一個單純耳鳴,休息幾天後恢復;但另一個卻沒那麼幸運,右耳聽力下降,聽力損傷達六十分貝,儘管服藥治療後,聽力仍跟正常標準相差五分貝。 葉瑞銘呼籲,除了跑趴、聽演唱會外,參加廟會的民眾,「過程中記得出來上個廁所,讓耳朵休息一下,以免聽力受到傷害。」必須注意的是,聽力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來,失去時大多數人都很無感,醫師建議,有耳鳴、耳悶和耳塞(進水感覺)等不尋常狀況,就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而工作環境吵雜者,可每年做聽力檢查,以免聽力受損而不自知。 撰文 / 林思宇 | ||||
2月16日,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指南針(430011.OC)公告召開股東見面會,呼籲全體股東配合公司實現股權清晰的目標,以掃清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的障礙。隨著越來越多新三板企業申請到主板上市,制度銜接不暢是擺在企業和投資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指南針周四公告稱,“但是由於公司大部分的股東是通過股份轉讓系統交易平臺公開交易購買的公司股票,因此公司不掌握上述股東及其購買股份的具體情況。為了有效推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進程,為公司上市掃除障礙,公司希望全體股東能夠給予支持和配合。”
根據《證券法》、《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指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擬上市公司應當符合股權清晰的要求,即公司股權形成真實、有效,權屬清晰及股權結構清晰。
指南針是一家老牌新三板公司,主營業務為金融信息服務,2007年掛牌新三板的前身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收5.7億元,同比增長6%,歸屬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37%
去年6月,指南針申請IPO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自此在新三板一直處於停牌中。深交所創業板IPO審核狀態表顯示,公司IPO申請目前的審核狀態為“已反饋”。
指南針自掛牌新三板以來一直采用協議轉讓的方式,股份交易較為活躍,單日成交額最高曾達到1.43億元,公司掛牌後有三次定增,累計募資近3億元。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指南針股東數量已多達401戶,其中持股比例低於1%的股東超過160名。
華東一家券商做市業務部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在新三板市場進行交易,會進來一些陌生股東,這對IPO核查股東的工作會造成很大困擾,導致IPO進程很慢,IPO進程慢了又會影響投資收益率。我們的一些案例也是花了很大代價,把國有股、三類股東收掉。”
今年1月6日,新三板掛牌公司三星新材(831645.OC)的IPO申請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將登陸上證所主板市場。由此,三星新材成為繼江蘇中旗、拓斯達之後最新一家,也是今年第一家IPO成功過會的新三板企業。
不過,這三家企業股東中不存在三類股東,股權結構較為簡單,因此缺乏參考價值,多數擬IPO新三板企業仍然處在焦慮之中。
前述做市業務人士指出,“新三板轉IPO的通道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但打通的都是在新三板上沒有過交易的,股東簡單的。因此為了避免股權過於分散產生的麻煩,很多準備IPO的公司會選擇暫停交易甚至直接摘牌。這樣就導致掛牌新三板就沒有意義了。”
今年1月,指南針與原主辦券商中信證券解除持續督導協議,將保薦人國泰君安證券聘為在新三板的主辦券商。1月20日,國泰君安發布關於指南針的風險提示,公告稱,近日證監會發現指南針存在通過個人賬戶收取客戶服務費,以及發布無合規審核的投資咨詢文件,因此對公司實施責令整改的行政監管措施。
(本報實習生王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