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與腐敗消費相關?奢侈品在華遇「中國式尷尬」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293908.html

馬車似乎總是「負面纏身」,愛馬仕難擺脫「乾爹」的聯想,拉菲又被與腐敗消費扯上關係……

奢侈品在華遭遇「中國式尷尬」

兩年前在國內,如果在一些高檔西餐廳點上一支1982年的拉菲,無疑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徵,但如今已很少有人願意在公開場合如此「顯擺」。這個年產量只有20萬瓶的一級名莊酒,最後在中國市場卻成了數千萬瓶帶有羅斯柴爾德集團五箭標記的各種「拉菲」的化身。其在被中國消費者捧上云端之後,又因為品牌提前透支以及大量山寨仿品的出現,導致今年以來身價暴跌,成為消費市場的一個笑柄。

奢侈品的「另一面」

實際上,近年來在中國內地遭遇類似尷尬境地的奢侈品,絕非僅拉菲一個。部分奢侈品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之後,似乎患上了水土不服症。像寶馬車在歐美國家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用車,車主普遍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教育基礎。但在中國內地,寶馬車卻接連曝出「北京寶馬撞傷人大女生,車主拒不道歉並口出狂言」、「廣州美女雇老牛拉寶馬」、「西安寶馬假彩票案」等一連串負面新聞,其品牌形象難與知名度匹配。

此外,像愛馬仕等全球知名奢侈品品牌,近年來在國內進入公眾視野的方式也並非是正面的。一群愛炫富的「乾女兒」經常主動「挺身代言」,導致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列級名莊酒麴線掘金

不久前在廣州舉辦的國際名酒展上,溫州市酒類行業協會首任會長、上海卡聶高公司董事長陳柏龍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不少與拉菲齊名的法國的列級名莊酒都對中國市場「垂涎已久」,但拉菲的遭遇卻又讓他們猶豫不決。糾結之下,有列級名莊選擇「曲線」闖華:價值最高的主品牌留守不動,單獨制定新的品牌引入中國市場。

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法國八大名莊中已經有一家專門為中國市場定製了一款新的品牌。」陳柏龍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這些列級名莊一方面被中國市場龐大的消費潛力深深吸引,另一方面又怕透支品牌,在深深糾結之下,他們選擇了這樣一條「曲線掘金」的道路。

而在此前不久,陳柏龍已取得了在波爾多主產區聖艾米利永的一級酒莊佳福利酒莊中國區的獨家代理權,這也是法國名莊酒首次授權國家總代理。

鏈接

非理性消費市場的「陷阱」

「相對於西方傳統的葡萄酒消費國家來說,中國內地市場顯然極不成熟,但本地葡萄酒的銷量卻以暴增的速度不斷攀升,這簡直讓那些列級名莊無法保持理性。」一位葡萄酒業分析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說。

有分析人士則認為,中國經歷了十多年來強勁的經濟增長,龐大的人群基數催生了上百萬中國人迅速走入富豪的行列,這些急劇膨脹的財富讓財富擁有者在急於尋找身份的認同,而認同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購買奢侈品。爆炸式的消費和強勁的購買力,不僅打亂了原有奢侈品的固有銷售模式,還導致了一群山寨廠家利用從眾心理而大肆銷售假名牌。因此對於一些國際奢侈品牌而言,所謂的遭遇「中國式尷尬」,實際上是「落入了非理性消費市場的『陷阱』」。程行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15

美證交會起訴「四大」在華分公司及大華拒絕配合中概股欺詐調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350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2月3日宣佈,自當日起向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四大」)普華永道(PWC)、德勤(DTT)、畢馬威(KPMG)和安永(Ernst & Young)的中國分公司及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原「立信大華」)提出起訴,因五家公司拒絕為SEC對中國公司涉嫌欺詐美國投資者的調查提供審計資料及相關文件,違反了美國證券法。

SEC聲明,大華、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畢馬威華振、安永華明五家公司違反了美國《證券法》及「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針對國外公共審計機構的規定,未按要求向SEC提供所有在美交易公司的審計文件。
 
聲明指
 
過去數月,SEC調查員已經努力向這些審計公司獲取文件。索取審計資料屬於SEC對九家中國在美公開交易公司潛在不當行為的調查行動。這些公司在此類調查中拒不合作。
 
SEC稱,行政法法官將安排聆訊,對五家審計機構的補償性制裁措施做出判決。
 
SEC此次集體起訴四大及中國知名審計公司大華顯示出,美國監管機構打擊中概股欺詐的整風運動遠未結束,解決中美兩國監管法律衝突勢在必行。
 
2011年4月,SEC主席夏皮羅致信國會,稱要嚴查反向併購中國公司違法行為。
 
同年5月17日,廈門金融軟件公司東南融通涉嫌造假在紐交所停牌,負責該公司審計事務的德勤於同月22日請辭審計工作,並披露東南融通財務作假及德勤審計受人為因素干擾。
 
6月初,調研機構Muddy Waters又指責在加拿大上市的中國林業公司嘉漢林業(Sino-Forest)虛報財務數據與實際資產。
 
嘉漢林業的審計方安永同樣面臨加拿大監管機構的起訴。加拿大安大略省證監會(OSC)稱,安永審計工作不充分,未能證實嘉漢林業最重要的資產是否存在及資產所有權。
 
商業週刊,安永今年12月3日已同意支付1.176億美元,與嘉漢林業的相關加拿大集體訴訟達成和解。
 
眼看中概股醜聞之風愈演愈烈,SEC當月9日發佈投資者公報,公開說明為何SEC勒令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6家反向併購公司暫停交易,警告投資反向併購公司存在巨大風險。
 
2012年5月9日,SEC指控德勤華永拒交東南融通涉嫌欺詐的財務資料。
 
德勤華永次日聲明稱,此次淪為SEC被告源於中美兩國法律存在衝突與差異,因為據中國法律及監管機構具體規定,未經中國政府許可,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不得直接向任何外國監管機構提供文件。
 
德勤發言人Lauren Mistretta表示
 
不幸的是,兩國還未能發現這類問題的共同立場。但我們仍希望可以達成外交協議,並準備以我們所能的一切方式為這種努力提供幫助。
 
安永華明方面也希望「中美監管機構可以達成一致」。畢馬威華振稱SEC的起訴「涉及到中美之間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44

分類信息在華失敗 58同城面臨最後的轉型生機

http://news.imeigu.com/a/1359948067101.html

中國互聯網的外在表現形式,不外乎從模仿開始,但能像58同城這般摸索如此之久,卻仍見不到曙光的,委實不多。

分類信息模式中國之敗

一般認為,成立於2005年的58同城,是中國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這個描述正確嗎?前半部分正確,後半部分不一定。在58同城的百度搜索結果中,描述是「中國第一分類信息網站」,但點開頁面之後,這一描述卻難覓其蹤,其網站介紹中的自述為「全球領先的生活服務平台」。

由於姚勁波是有過成功創業經驗的CEO,他創建的58同城在分類信息市場又佔了過半的市場份額,有理由認為,58同城現階段語焉不詳的自述,是接近於準確的。潛台詞是:分類信息網站在中國已失敗,但還不到承認的時候。

2005年,58同城還沒建立之前,就已獲得數百萬美元投資,出盡了風頭。這是分類信息網站,頭一次在中國以資本推動的面目出現。分類信息鼻祖Craigslist雖然體量十分龐大,利潤豐厚,其不合作的姿態卻讓資本力量很受傷。中國是全球最大市場,人口資源豐富,對於分類信息的需求是巨大的,這一業務模式的中國範本,給了資本以無窮的想像空間。

可7年來,58同城就與當初的模仿對象Craigslist漸行漸遠,走過了一條曲折繁複的路:

1)網站上線兩年後,選擇了另一套發展模式,即通過持續投入快速擴大規模,建立龐大的銷售隊伍,從線上殺入線下。

2)不久之後,在看到線下投入過大,企業面臨風險時,58同城果斷選擇了收縮回去,重新主攻線上。

3)在團購興起時,其生活服務的本質屬性刺激了58同城敏感的神經,於是果斷介入,當團購面臨崩盤之時,又果斷退出。

2011年,當競爭對手趕集網為擴大規模衝刺IPO進行全方位廣告投放時,58同城被迫再次果斷介入,以市場為綱,不顧其他,投入策略是對手的一倍,與趕集網展開了瘋狂的燒錢大戰。硝煙落盡後,人們突然發現,58同城已完成D輪融資。最後這輪融資,姚勁波自己投了500萬美元,人們都清楚,58同城上市之前,不會再迎來新一輪融資了。

也曾有人出主意,或許58同城走向電商化是一劑良藥,姚勁波本人也親口證實過,之後不久又矢口否認,堅定宣稱自己是生活服務平台。

不管怎樣,分類信息模式在中國也是失敗了,因為58同城雖還在四處漂浮,已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再也回不來了。分類信息網站原本屬於輕資產,58同城有意將其做重了。這並非戰略失誤,更有可能是一種無奈。

直白些說,中國複雜的市場環境,使得58同城處於一種既不能速成,也不會速死的尷尬境地中。

58同城的前方是流量入口百度,身旁是競爭者趕集網,以及堅持輕模式的百姓網,身後是快速崛起的社會化營銷諸平台。尤其是,之前將低效流量批發給58同城的百度,也開始實施起「中間頁戰略」,未來幾年從百度流量的獲取也許並不那麼順遂。

58同城在這種險惡的處境中,如不奮勇突圍,前途實在是不堪想像。如何闖出一條新路,成了擺在58同城面前的嚴峻課題。

最後的機會?

姚勁波最常上的節目是天津衛視招聘類的「非你莫屬」,來應聘的求職者,對58同城首頁點評頗多,每次都會讓他很無奈。58同城的頁面,是典型的分類信息網站風格,簡單,直白,類屬繁多,較少新元素且長期不做改變。雖然姚勁波不願公開承認58是分類信息網站,卻還得借分類信息這個勢,因為調整一直在繼續,還未成功。

58同城收入中的一半以上,產生自付費會員,對這樣一個訪問量巨大的網站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群體。假設58有20萬付費會員,能不能將其轉為網上消費力量,將業務線下移,插手在線交易,從而轉型為電商平台?這是很多外人替58設想過的未來,58也謹慎地對這一方向進行了嘗試,效果未知。

從姚勁波的職業生涯來看,他對困難應該是很清楚的,首當其衝的困難則是會員對服務的接受程度。以互聯網基礎服務為例,30萬小企業從你這裡註冊了域名,購買了虛擬空間,卻並不一定願意在你這裡完成電商交易,因為這幾種服務是完全不同的,有個用戶習慣和使用心理在裡面起作用。好在,58同城並沒有全盤接受外界的支招,而是創造性提出了「生活服務類電商平台」這個概念。這給我的感覺是有可能會走兩個極端,要麼就是另一個淘寶,要麼就什麼都不是。

生活類服務不像實物商品那樣具體,但體量龐大,如果將傳統生活類服務的交易全部搬到線上,其規模將大於淘寶數倍,只是這太難了。本地生活類服務的難點在於,服務和商品距離標準化相去甚遠,沒辦法簡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風險。例如,二手物品的交易過程充滿各種不確定性,見面交易仍是主流,這一塊58同城想要硬插進去是不容易的。不但要負責制定出服務標準,還要負責改變用戶習慣,市場培育的任務不可謂不沉重。這個方向,不一定是急於上市的58同城能玩得起的。

不過,O2O的概念,事實上也分兩個方向,一個是商家對消費者,相當於B2C,一個是消費者對消費者,相當於C2C。58同城的生活服務類電商平台,必然會偏重其一,不可能雙頭並舉。正如當初從分類信息網站轉型,業務重點向商家傾斜以獲得營收一樣,面向商家開展業務,仍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58同城過去7年培育出的優勢之一,就是沉澱出一個強大的線下團隊,具備一定的線下控制力,曾經重金投入但未成功的團購也使得58初次涉足了O2O業務,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是58同城的長處,不揚長避短,可惜了。58同城的生活服務電商平台,很可能是偏重於B2C的,將商家和消費者聚合在一起,在網上完成交易。當然,這個平台的C2C屬性也不會完全放棄,只是不可能成為主流方向。

對58同城而言,生活服務類電商平台也好,O2O也好,關鍵之處在於交易的在線化,58正在數百個欄目中對此進行嘗試,就看最終的試驗結果如何了,屆時58才能確定該電商化平台真正的發展方向。

只是,由於互聯網發展環境的飛速變化,資本的變現壓力,留給58同城的時間已並不太多,這次方向選擇,很可能是58同城最後的,也是唯一的崛起生機了。

(作者係獨立互聯網觀察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64

淺談進口葡萄酒在華的銷售模式 mika

http://xueqiu.com/8517287188/23827332
進入夏季實在太多事,利用中午時間來和倆位朋友 @renjunjie @閒來一坐s話投資 聊聊關於進口葡萄酒在華的銷售模式問題。

銷售從來都是企業的頭等大事,而銷售模式創新往往也是商業模式創新中最重要的一環。製造類的企業,如格力,他的直營店模式開闢了自身獨享的一塊市場空間,小米的互聯網直銷方式降低了成本,讓我們瞭解到了事件性行銷,口碑營銷,飢餓營銷的威力,在新經濟時代,蘋果的app軟件聚合平台,淘寶天貓的商品聚合平台創造的驚人壟斷利潤也使得各行各業嚮往不已。包括最近最熱門的tesla,也是通過實體店展示,互聯網銷售的方式實現銷售,與傳統的4s銷售方式有大不同。

葡萄酒銷售我僅熟悉波爾多模式,他們經歷了百年的磨合,形成了現在的緊密產銷分離模式。酒莊注重於釀酒和酒莊品牌文化的形成,銷售則由波爾多大大小小數百間酒商來完成。年長的葡萄酒愛好者一定記得,90年代以前買到的葡萄酒,往往有酒商裝瓶和酒莊裝瓶兩種,在酒瓶上看到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的標誌,總覺得心裡舒服一點。
也正是因為波爾多酒莊多,酒商多,市場大,大家並不太擔心有些酒商你只顧賣自己親戚家的酒,不努力賣我的酒,或者對外市場推廣不利等情況,你不行我就換人唄,貨不齊的酒商過幾年就被淘汰出市場了。(張裕用聚合平台的模式是否看好?我真不知道,也沒有同業聊過這個話題)

在國內的進口酒銷售模式,我比較看好的下面幾種:
1、華潤模式,華潤商業零售板塊實在太厲害,高端的ole 和BLT(這個是託管的?),專業酒窖voila,大型商超的華潤萬家,住宅區附近的華潤社區店,人流密集區域的便利店vingo,幾乎是全覆蓋(農村暫未列入目標市場),他利用自身近乎完美的數據系統,在各種類型的零售店中配送最適合的酒類品種,而且因為體量大,價格往往也很有競爭力,(半夜你在7-11買瓶黑牌,那一定不便宜嘛)這種方式高效,經濟,利潤率和周轉率都非常好看。
2、互聯網銷售模式,網商的便利,低成本什麼的就不說了,但是前海正在醞釀的創新制度,會給在香港有平台的網商帶來極大的競爭優勢。(洗牌,很多傳統的經銷商會被迫去弄電商平台,要不然成本會被拋下一大截,但消費者無疑更開心,能少花錢喝好酒囉)
3、大型企業的酒水後勤。大家看了可能咧嘴一笑,但是華為,平安,保利都在用下屬的貿易公司直接從法國進口葡萄酒供集團消費用,集團客戶的流失,對以前的經銷商無疑是衝擊很大的。最近高調退休的那位廣東家電鉅子,他們也在弄這個,話說是重新創業,不和原來的公司有任何牽連,在全國要開500家零售店(好熟悉的話啊,呵呵)估計背後集團消費的力量更強大吧。

建發,駿德這些在國內佈局多年,有自己的客戶積累,庫存的積累(這個很重要,不是你拿一把錢去買100箱2000年拉菲,就馬上有人賣給你的),有一定自身的優勢,但是現在連鎖零售的問題和其他貨品一樣,成本高(人力和鋪租),終端消費不太暢旺。
至於王朝進口酒這部分,我始終說,人不行,酒沒選好,當然在國內做得不好。

匆匆忙忙就寫這麼多,請兩位指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87

亞馬遜Kindle閱讀器正式在華開售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376

6月7日下午,亞馬遜Kindle閱讀器正式在國內開售。下午四時,亞馬遜中國官網首頁主推新一代Kindle Paperwhite電子書閱讀器及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其中Kindle Paperwhite定價849元,16G版本和32G版本的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售價分別為1499元和1799元。

同價同款kindle閱讀器也在蘇寧易購網站上線。此前據媒體報導,Kindle在中國的銷售渠道主要為亞馬遜官方網站、蘇寧實體店和蘇寧易購。

北京商報》報導引述計世資訊分析師郭暢觀點稱,Kindle入華是為了打通亞馬遜在國內市場的產品和內容服務全線。

此前,2012年12月,亞馬遜中國Kindle電子書店正式上線,用戶可以在 iOS和 Android 平台設備上閱讀kindle電子書;今年4月,亞馬遜云存儲服務Cloud Drive上線;5月,亞馬遜上線「亞馬遜應用商店」。如今,kindle閱讀器正式入華,亞馬遜已經在國內成功打造涵蓋內容、軟件、硬件的服務系統。

對於亞馬遜Kindle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國內的電子書廠商早已開始佈局應對。

新浪科技報導,漢王科技7日下午宣佈,公司最新款電紙書產品——黃金屋乾光上市銷售,售價849元。報導稱,此舉意在阻擊剛剛在國內上市的亞馬遜Kindle產品。

漢王科技副總裁籍斌則表示,「希望能聯手Kindle做大電紙書市場,Kindle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無論對於Kindle,還是對於中國數字閱讀大產業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據前述北京商報報導,漢王科技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雖然近年來亞馬遜Kindle水貨的氾濫已經對漢王的電紙書銷售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國產廠商普遍還是希望Kindle入華後能提振國內不景氣的電紙書市場,同時帶來國內閱讀習慣、版權環境的改善。」。

而在平板電腦領域, Kindle Fire HD平板電腦在國內要面臨來自蘋果iPad mini、三星Note 8.0等產品的直接競爭。

網友:售價過高 望加強中文推送

截至6月7日下午17時30分,Kindle Paperwhite閱讀器在亞馬遜中國官網的評論已經超過600條。其中,有網友對Kindle亞馬遜的軟件配套提出意見,指出美國亞馬遜網站提供的內容推送軟件無法在中國亞馬遜網站使用。還有網友表示,kindle的推送功能是其特色,希望今後亞馬遜加強Kindle中文推送。

此外,有網友反映,Kindle Fire HD在華售價過高,指出同款7吋的平板電腦,在日本售價折合人民幣1007元,比國內便宜400餘元,希望未來能夠有打折促銷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89

葛蘭素史克案再發酵:兩家外資藥企在華機構被調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666

繼葛蘭素史克高管涉嫌行賄受調查後,據路透社7月22日下午報導,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也被捲入到此次調查中。該公司發言人稱,中國警方上週五(7月19日)訪問了該公司位於上海的辦事處,並從公司帶走了一名職員進行問話。

路透社7月18日報導,比利時製藥商優時比(UCB)在華機構也接受了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官員的調查。對於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此次突然造訪,媒體普遍猜測是此前葛蘭素史克案的進一步發酵。

該報導稱,UCB發言人7月18日稱,中國官員還在調查其他幾家製藥商,但沒有提及企業名稱。「他們對幾家製藥商進行了調查,包括中國和外國企業,作為調查的一部分,中國官員在過去48小時裡調查了我們在上海的辦公室。」該發言人表示。

相關資料

UCB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優時比公司專注於開發治療免疫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重症疾病的藥物和療法,2012年銷售收入達34億歐元(約合274億元人民幣)。UCB在華機構包括優時比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和珠海許瓦茲製藥有限公司,業務遍及全國。

另據《南華早報》7月20日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輝瑞製藥和羅氏製藥公司武漢辦事處也受到調查。

對此,輝瑞製藥武漢辦事處相關負責人7月22日上午對南方週末網記者表示,政府部門並未造訪該辦事處,「這條消息是謠傳」。而羅氏製藥武漢辦事處則表示「不清楚」。

前述《南華早報》的報導還稱,消息人士透露,美國默沙東公司、百特國際、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公司均在中國官方調查範圍內,然而,上述三家製藥公司對此都矢口否認。

葛蘭素史克案引發行業動盪

南方週末網報導,國家公安部7月11日發佈消息,稱大型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近年來在華經營期間,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採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

消息一出,引起社會普遍關注。據南方週末網7月15日的報導,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醫藥行業,打通醫院相關科室和有處方權的醫生,把自己的藥推向大醫院,是銷售潛規則,幾乎各家製藥公司都會去做,無論外資還是國內藥企。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賄賂幾乎是製藥行業人所共知的秘密,只不過跨國公司在保證財務上「合規」上面想盡了辦法,各地開會、培訓、講課費等都成了賄賂的方式,誰是「下一個」都不意外。

業內人士稱,實際上,目前整個醫藥行業都比較緊張,不僅僅是製藥企業,包括醫院、基金會等都比較緊張,不少企業已經通知暫停邀請醫生參加的學術活動,而有醫院對於醫生的對外活動已經要求嚴格備案,「據我所知不少單位都專門開會處理這個事情」。

一位總部在上海的跨國藥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經歷這件事情後,行業內很多公司都會進一步加強對日常經營活動的合規管理和監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06

【敗局】國際零售巨頭Tesco在華慘敗,被華潤萬家併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20.html

Tesco淡出中國

歷經兩年談判,併購之王華潤萬家超市有望吞併一家國際零售巨頭。近日,華潤萬家母公司華潤創業 (00291.HK)宣佈,旗下華潤萬家超市已與Tesco簽訂「諒解備忘錄」(即中文語境中的「協議」),有意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內地、香港及澳門經營大賣場、超級市場、便利店、現購自運及酒類專賣店業務,雙方佔股比例為80%和20%。

這意味著,在華蹣跚經營9年之後,國際零售巨頭Tesco將淡出中國市場。「雖然Tesco還保有些股權,但這意味著世界第三大零售巨頭已承認在中國經營失敗,無奈揮手告別中國市場。」Tesco旗下 express便利店業態的前負責人表示。

記者獲悉,在此次併購協議中,Tesco並沒有直接獲得現金,而是將其中國所有門店資產置換為合資公司20%的股權。這20%的股份能不能變現,還要看整合後的經營情況。當初Tesco出資數十億元併購樂購超市,從而曲線進入中國市場,並在隨後許多年持續投入,但如今只換得合資公司20%股權。從投資回報角度,這筆交易是否划算,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接盤Tesco

「為了這次併購,雙方已經談了兩年之久,『諒解備忘錄』達成之日,便意味著雙方的整合已經開始。」一位接近雙方高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據瞭解,此項併購整合,包括了華創旗下華潤萬家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2986家門店以及Tesco在中國的131家門店和購物中心。Tesco預期未來合資公司的銷售額將達到100億英鎊。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與此前華潤併購蘇果超市、江西洪客隆等企業拿出真金白銀不同,此次併購華潤萬家並沒有支付現金給Tesco,而是雙方協議將合資公司20%的股權分配給Tesco.

「之所以採用這樣的交易辦法,是因為近年來Tesco中國門店虧損。雙方決定對華潤萬家數千家門店和Tesco100多家門店進行估值,以此為基礎得出各自股權的分配比例。」上述知情認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12年全國連鎖百強數據,2012年華潤萬家銷售額約941億元,Tesco中國銷售額約為200億元,各自銷售的比例接近雙方股權80%︰20%的比例。

「儘管新成立的公司用什麼樣的名稱還沒有最終決定。但合資公司的CEO已經確立,華潤萬家已經成立了併購小組進行整合工作。」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記者就上述情況分別向華潤萬家、Tesco進行求證。華潤萬家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公告以外,沒有更多信息需要發佈。Tesco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現階段,雙方僅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進行排他性的合作討論,具體合作細節還在商談中。相關交易預計將在2014年中期結束。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能達成交易以及完成的日期。對於相關細節的討論目前尚言之過早。」

「Tesco將指派2位成員進入合資企業的董事會,Tesco將會享有與股權投入一致的股東權利和企業治理權。」Tesco相關負責人補充道。

Tesco中國之殤

儘管Tesco官方發給本報記者的聲明稱:我們將與中國最具規模的多業態零售連鎖企業之一的華潤創業組成合資公司,並從現在排名第8的位置晉陞到銷售額最大的中國零售合資公司。相比作為各自獨立的公司,這將會使我們在這個市場中取得更加強大和更加穩定的地位。但合併之後的公司與Tesco進入中國的初衷已相去甚遠。

梳理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Tesco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Tesco在華發展幾乎到了盡頭,戰略上的失誤和管理上的缺失使得其發展並不順利。

從戰略上來看,由於Tesco進入中國的時期較晚,已經錯過了快速發展的先機。2004年,Tesco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連鎖大賣場50%的股權正式進入中國零售業。經過為期兩年的運營後,摸清中國市場門路的Tesco增持樂購股份至90%,成為絕對控股方,標誌著Tesco正式登陸中國市場。而此時,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的數據,家樂福與沃爾瑪在中國的門店數已經發展為95家和71家。另外,本土如華聯超市、華潤萬家、農工商超市都已經形成氣候,在連鎖百強中居於前列。

Tesco錯失了中國零售業最黃金的時光,而在以後的日子門店盈利變得日益困難。根據記者多方面瞭解,外資大賣場在2009年以後新開門店基本不賺錢。「以Tesco中國為例,去年其銷售額為180億元,門店數為121家。兩者相除,其單店銷售額不到1.5億元。而根據行業平均水平,一座兩萬平方米的大賣場年銷售額達到2.5億元才能達到盈虧平衡。」樂購創始人沈建國給記者這樣算了一筆賬。

此外,由於Tesco是以併購的方式進入中國的,其團隊在默契程度和穩定性上與沃爾瑪、家樂福相比有所差距。「這就好比是抱養過來的孩子,雖然養了很多年,但畢竟不如自己親生的好。」上海尚益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春才對記者表示。Tesco高層的頻繁變動也印證了這一點。2011年3月,原Tesco韓國區的首席運營官TimAshbown接任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一職。時隔僅一年多,Tesco中國區再次換帥,原土耳其區首席執行官Paul Ritchie於2012年4月上任。

Tesco一位離職的中層總結了Tesco在華發展的失誤之處。「首先,Tesco收購頂新集團樂購超市的方式進入中國,雖然簡單快速,但由於跨過了洞悉市場與培育核心管理團隊的準備期,發展便缺失了根基,為其失敗埋下最主要的隱患;其次,由於沒有紮實的經驗與團隊根基,Tesco便試圖用複雜的發展審批流程來管控風險,其結果是作繭自縛,將大量優質項目拱手相讓。」

整合難題

在中國零售市場,有三大力量並存。它們分別是:以沃爾瑪、家樂福、Tesco為代表的跨國零售巨頭,以華潤萬家、百聯集團為代表的國有商業巨頭以及以永輝超市、湖南步步高等為代表的區域民營零售企業。

一直以來這三股零售力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華潤萬家與Tesco的結合將打破這一微妙的平衡,華潤萬家將成為我國零售界的老大。

作為華潤集團旗下零售業板塊,華潤萬家自誕生之日起身上便具有了併購基因。從2002年起,華潤萬家開展的多起併購令人矚目。從華潤萬家發展歷程來看,併購在其快速成長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華潤萬家941億元的銷售額中,有接近1/3的銷售額來自華潤蘇果,後者在2004年被華潤萬家收購85%的股權。

從數字上來看,吞併Tesco之後,華潤萬家銷售額將超過1200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老大」。然而,其也面臨不小的整合壓力。

首先,業務層面,被併購的Tesco中國門店盈利狀況不佳,不少門店將成為華潤萬家併購之後的「負擔」,這將再一次拉低本來就非常微薄的利潤。在消費低迷、房租上漲、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傳統零售業已經瀕臨盈利的臨界點。華潤創業發佈的一季度財報顯示,華潤萬家利潤較去年同期減少60.4%。

其次,身為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的Tesco自身有強大的文化積澱,而華潤萬家併購作風素來強勢。兩種強勢的企業文化的融合很可能發生碰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16

美科技公司在華紛紛折戟,壟斷調查致高通市值蒸發近百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267

發改委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步入深水區,高通(Qualcomm)周四重挫6.6%,市值蒸發逾91億美元。 據發改委網站最新消息,電子芯片制造商高通的首席執行官Steve Mollenkopf近日第三次到國家發改委接受反壟斷調查,調查人員重點就手機專利許可費征收,手機專利捆綁銷售等涉嫌壟斷行為,進行了現場調查並制作詢問筆錄。 《人民日報》旗下《證券時報》周四援引接近發改委的消息人士稱,發改委已確定高通壟斷的事實,正在向中國公司調查高通的銷售數據。 該消息人士稱,“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調查非常重視,共派出80個工作人員,花費了很大成本,不僅僅調查高通,還有高通的客戶,封存了大量資料。” 高科技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分析師Roger Sheng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看起來反壟斷調查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就是決定其違法的範圍和程度。 隨著網絡安全日益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繼微軟、思科、IBM後,高通成為又一家在華遇挫的美國科技公司。 事出何因? 今年2月,中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國家發改委(NDRC)宣布對高通的定價展開調查,此前發改委曾稱這家芯片制造商涉嫌濫用其市場地位。高通可能面臨逾10億美元罰款。 《證券時報》昨日的報道稱,其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高通存在許可費率過高問題,高通在WCDMA、LTE等標準中的專利份額已下降,卻依然延續CDMA的標準進行收費。 中國IT企業在4G標準制定中積極參與,取得很多核心專利,但是在高通構造的體系中,這種價值得不到體現。主流業界對專利許可費的共識是累計不超過產品售價的10%,但是高通一家就達到5%。 新浪財經援引的法律界人士稱,高通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既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又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高通將被沒收非法所得,並要補齊免費購買專利的費用,同時還將面臨上一年度營業額1%到10%的罰款,這三項總的金額加起來會非常高。 再下一城? 高通只是最新一家在華折戟的美國高科技公司。 谷歌在華遇阻自不必多提,自棱鏡門事件後,從IBM到思科等美國科技公司在華也紛紛遭遇寒流。《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15日報道稱,大型美國電腦和軟件公司紛紛公布,在中國的銷售突然遭遇寒流,部分人將這種情況歸咎於中國政府對美國的敵意增大。 自今年5月美國司法部起訴五名中國軍官竊取商業機密後,這種趨勢就愈發明顯了。中國不僅禁止政府采購安裝了微軟win8系統的計算機,還考慮禁止國內銀行棄用IBM的高端服務器。 去年中國政府啟動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後,《上海證券報》就曾報道稱,這是為了確保高通的業務沒有逾越安全邊界。 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 多數分析師認為,中國去年開始推出4G網絡,調查高通是為了迫使該公司降低其許可費。一位熟悉該產業的人士表示,幾乎所有支持中國新的4G標準的高端手機都采用高通芯片。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和高通之間協議的輪廓很清楚,高通的處罰將取決於“它是否尋求向TD LTE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TD LTE是國有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采用的4G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9

安倍的新麻煩:日系車在華銷售遭遇寒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71

日本兩大汽車制造商日產和本田周二宣布,11月在華汽車銷量雙雙同比下降12%。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趨劇烈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日系車銷售遭遇寒冬。

日產11月銷量降至116200輛,本田11月銷量則跌至72973輛。豐田汽車11月銷量上漲2.96%達到92300輛,因豐田對兩款緊湊型車型進行了升級。

根據中國汽車制造協會的數據,9月及10月中國新車銷售增速6.4%,為2013年2月以來最慢水平。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師Max Warburton周一表示,汽車庫存增長讓他們相信11月汽車行業整體的增長將幾乎陷入停滯。而對於日本汽車企業而言,挑戰則更為艱巨。

IHS Automotive分析師向《華爾街日報》表示,“無論是在產能還是在新車型開發上,日本汽車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均遠遠落後於其他主要競爭對手。盡管他們正在迎頭趕上,但是依然有較大差距。”

在這種局面下,一些主流日系車企眼見形勢不對,已經紛紛下調年初制定的銷量目標。其中,東風日產銷量目標從110萬輛減至100萬輛;豐田在華兩家合資企業也都先後下調銷量目標,一汽豐田將銷量目標從年初的66萬輛下調至62萬輛,而廣汽豐田也將年初制定的40萬輛銷量目標下調至38萬輛;本田汽車則將年初制定的90萬輛銷量目標下調至80萬輛,看情形估計仍難以完成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17

寶馬也“愁嫁” 在華經銷商索要數十億補貼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182

4S店外的寶馬標識。 ( 新華社 孫忠南/圖)

寶馬也“愁嫁”,近日,寶馬在華經銷商紛紛起義了。

《華爾街日報》消息,12月3日,寶馬汽車集團在中國的一些經銷商正呼籲該公司下調銷售目標,並要求更有利的經銷條款,這是世界最大汽車市場釋放出來的最新承壓信號。

兩家寶馬經銷商高管表示,最近幾周部分經銷商向寶馬抱怨稱,考慮到中國經濟的減速和政府反腐行動的影響,目前的銷售目標定的過高,並要求更多的現金返點。

目前寶馬經銷商銷售一輛新車,可以獲得5%-6%的返利,寶馬汽車還根據經銷商的季度和年度銷售表現,向經銷商提供其他獎金。不過,今年庫存量過高,銷售增速趕不上庫存增速,要想賣出汽車,經銷商必須向消費者提供大於返利的折扣,獲利空間被大大壓縮。

對此,寶馬聲明表示,公司對經銷商們的擔憂給予了高度關註,並承認部分經銷商正面臨挑戰,將與經銷合作夥伴進行密切磋商,以便在適當時機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多家寶馬經銷商聯合將一封請願信函呈遞至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Karsten Engel),提出多項要求,包括寶馬向經銷商額外提供60億元的補償,以彌補今年的虧損;與經銷商一起制定第二年的銷售目標;不得強制要求經銷商購入汽車附件,不應要求經銷商購車和為零售銷量墊付。

在這份請願書中,經銷商批評寶馬在華制定目標不符合實際,為了擴張網絡向經銷商提出了不合理要求等。

12月8日17點,據新浪輪語匯消息,寶馬中國與寶馬經銷商投資人溝通年末補貼事宜,雙方最後達成的結果不到60億,按照經銷商銷量占比進行分配。

其實,在經濟增長減速和反腐的共同影響下,中國的豪車需求明顯降溫,連寶馬也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了。

每日經濟新聞消息,12月4日,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表示:“面對中國豪華車市場增速放緩的態勢,我們及時與經銷商進行了溝通,德國方面馬上對大型車做了減產,特別是像寶馬X5和寶馬7系這樣的車型,以避免對經銷商產生庫存壓力。”

寶馬7系和X5都是寶馬大型車的代表車型,今年它們在中國市場表現一直不樂觀。僅在北京市場,今年前7個月內,寶馬7系的市場份額就下滑了近3個百分點,X5下滑近10個百分點。

寶馬集團數據顯示,今年1-5月寶馬在華月均銷量增幅超過20%,6月增速下滑到16.6%,首次回落至20%以內;8月增幅僅為7.8%,首次回落到個位數,9月增速繼續回落至3.7%,達到今年的最低點。

蓋世汽車網消息,一家參與請願書簽名的寶馬經銷商表示,寶馬為其設立的2014年銷量目標為7000輛,同比增長15%,2015年再增長20%,“這是不合理的,完全忽略了中國的經濟環境,以及車市背景。”

但該經銷商同時又強調不會放棄寶馬業務,創立寶馬經銷店至少需要一次性投資1億元人民幣,包括5000萬元建設費用,“我們投入了重金”。新建店投資成本太大、短期成本難收回,銷量目標過高,“壓力山大”成為許多寶馬在華經銷商的真實寫照。

不過,前述第一財經消息,不僅僅是寶馬的經銷商經營慘淡,根據龐大汽貿前三季度財報,該公司上千家經銷商平均利潤只有7萬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認為,由於4S店的建店成本高企,很多經銷商都靠借貸度日,包括土地是租賃的,建店成本是銀行貸款來的,汽車進貨抵押合格證進車。據不完全統計,像寶馬、奔馳這類品牌的新建4S店一年光金融成本就要超過1000萬元,而新建店抗風險能力低,由於沒有積累,利潤來源單一,如果新車稍微有所壓庫,就會造成金融虧損。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寶馬經銷商的聯合“上書”,或許是整個汽車流通行業洗牌的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