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海監遇難者:曾被日美等國戰機近距離幹擾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042.html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6月7日,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中國海監B-7115飛機在執行年度浙江海域使用、海洋環境和海島保護例行巡航執法飛行任務返航途中,於13時26分時與地面失聯,失聯位置距舟山機場約23公里,機上共有4人,其中機組人員2名,執法人員2名。

失聯後,飛機托管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派出直升機開展空中搜索。東海分局同時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機制,組織協調軍民船只18艘、直升機4架開展立體搜索,同時舟山市應急辦組織兩路搜救隊伍展開陸上搜尋。

18時37分時,現場搜尋人員報告在舟山朱家尖大青山山頂發現飛機殘骸,經進一步搜尋發現機上4名人員全部遇難。國家海洋局正在認真組織開展事故調查和善後處理工作。

7日晚,有關人士透露,遇難者中有兩名執法人員,分別是中國海監東海航空支隊支隊長助理、飛行執法隊隊長孫利平,航空支隊副主任科員柳於思,另兩名機組人員分別是中國海直公司機長王之芳、副駕駛張程。

“我帶過的130名直升機飛行員,先後光榮犧牲了2名。一名犧牲在汶川救災,一名犧牲在聊城訓練。固定翼戰鬥機設有跳傘裝置,懸翼式直升機就沒有。”一位業內人士說。

孫利平,東海分局航空支隊長助理,2004年至今他個人考核年度一直為優秀,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當選年度先進個人9次,2011年被國家海洋局評為“維權執法二等標兵”,2014年被國家海洋局評為“2013年度海洋人物”候選人之一;2014年被中國海警局授予“中建南項目護航保障嘉獎”,2015年被人社部評為“全國海洋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0年,孫利平和幾個同事被派駐浙江舟山基地執行飛行工作任務。遠離繁華的上海、溫馨的家庭,面對艱苦的環境、枯燥的生活,他紮根舟山,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幾年。他以年平均飛行天數最多、飛行時間最長、外場連續工作時間最長而贏得了同行們的贊譽,以精湛的業務技能、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高度的責任感贏得了同事們的敬佩。

海上巡航的十幾年里,孫利平飛行了8500多個小時,執行過各種各樣的任務:黃巖島巡航、中建南海護航、釣魚島巡航、海島調查、海上維權巡航、追蹤肇事逃逸船舶等等。在空中遇到的情形五花八門,受到幹擾、被跟蹤、氣候影響等數不勝數,甚至還曾被日本、美國等國的戰機近距離幹擾過。僅日本P-3C飛機,他每巡航兩三次就能遇到一次,最近時兩機距離約百來米,“連對方的臉都可以看清楚”。

2011-2014年,在孫利平的帶領下,東海航空支隊調查掌握了東海6404個海島的航空遙感數據,其中領海基點所在海島,開發、整治修複、保護專項等重點海島的遙感數據覆蓋率首次達到100%,圓滿完成了東海區海島航空監視監測工作。

隨著海洋權益鬥爭的逐漸激烈,維權執法任務量逐年大幅增加。特別是2012年以來,東海釣魚島問題持續發酵,南海黃巖島局勢升溫,海洋維權形式錯綜複雜。2012年12月13日,他接受了飛機巡航釣魚島的任務,這是中國公務機首次飛臨釣魚島巡航,也是中國首次在釣魚島領海、領空開展海空立體巡航,這令他感到無上光榮。2014年5月至8月,他又毅然參加了 2014年中建南海項目安保任務,並與海監7115飛機隨“中國海監2350”船堅守一線崗位80余天,執行維權執法飛行任務4次,從空中視角拍攝了許多珍貴影像資料,同步向指揮部門及時匯報越方船只動態。

在孫利平的電腦里,一直存放著一份留給家人的囑托。“從1998年開始參加飛行任務以來,我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我的遺書已經在電腦里保存十多年了。”他之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一次升空,都當作最後一次飛行,因為航空執法工作風險時刻存在,不知道什麽時候就用上了,看了它心里別扭。”這一次,他的囑托不幸地成為了遺囑。

大量數據顯示,直升機工作風險系數非常高,飛行在海面低空,尤其在近海海島區,局地大氣亂流、風突變經常發生,難於預測,加上海霧頻繁,直升機航空執法難度更大,不是一般飛行員駕馭得了。為了獲取高精度取證照片,飛行高度會降低到離海面僅幾十米的距離,異常危險,只有藝高人膽大的駕駛員才能完成。為了國家海洋事業,孫利平及其同事們每次起飛,都是蠻拼的。

2001年7月,孫利平與同事們駕駛海監飛機進行常規巡航時,曾發生過空中停車的故障。在從舟山到寧波甬江口途中,飛機突然發生劇烈顛簸,接著機身傾斜,瞬間就下墜了200多米。回到舟山經過檢修發現,原來是因為飛機右側發動機油泵故障而引發的空中停車。

“我覺得自己欠家人的很多,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我熱愛祖國的海監事業,熱愛我所從事的海監航空執法工作。”孫利平說。

附:

6月7日國家海洋局海監總隊東海航空支隊遇難者名單

孫利平 國家海洋局海監總隊東海航空支隊支隊長助理

柳於思 國家海洋局海監總隊東海航空支隊副主任科員

王之芳 中信海直公司B-7115直升機機長

張 程 中信海直公司B-7115直升機副機長

中國海監直升機

事故地點

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航空支隊長助理孫利平(右)與同事在工作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75

35歲工程師,夜市擺攤起家,一年賣兩億!台灣爆米花 征服11國戰記

2016-06-20  TCW

一顆小小的爆米花,被當成廉價垃圾食物,在他手中,卻成了東南亞頂級商場的高端品牌。

這個台灣工程師,從夜市擺攤做起,結合電商,五年征服十一國,他說:「台灣能出HTC,為什麼不能出星巴克?」當《來自星星的你》男主角金秀賢抵達雅加達最新潮商場岡達林購物中心(Gandaria City)的那一刻,所有印尼的粉絲都瘋狂了!千坪的會場擠進兩千多人,他們的嘴除了尖叫之外,還忙著塞進一顆顆來自台灣的爆米花;第一排最接近金秀賢的VVIP位置,有一半由這個台灣品牌所包下。

它叫星球爆米花,一小桶,在印尼百貨公司架上售價六萬七千元印尼盾,折合新台幣一百八十元,相當於當地人半日工資。

它猶如爆米花界的金莎巧克力,在東南亞是高端品牌。五年來,從台灣出發,打入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汶萊、香港、澳門、中國、印度、澳洲等地,今年將進軍韓國、泰國、阿布達比,是第一個用「虛實整合」方式,打入最多國家的台灣零食品牌。

早在新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台灣吹起一股東協電商風潮之前,他已經用一顆顆爆米花,實踐了新南向。

這彈珠大小的球狀零食,

憑什麼征服亞洲新興中產

階級?答案是,超過四十

種取自各國在地美食的創

新口味!

攤開星球爆米花的「米

單」,有馬來西亞椰漿吐司、新加坡叻沙、韓國泡菜、四川香辣、日本抹茶、法國洋蔥湯等,各種在地的新奇配方。

背後的操盤手,不是傳統食品業者,而是一個三十五歲的手機工程師。

「我想做世界第一的爆米花品牌!」李佳祐,星球爆米花創辦人兼執行長說::口灣能出一個HTC,為什麼不能出一個麥當勞、星巴克?」「我就是想做台灣

的麥當勞、星巴克!」

大安高工、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畢業,第

一份工作在手機代工大廠

華寶。但他很早就看清電

子業的產業循環:「好不

容易做出一個創新,第一年(訂單)吃很飽,第二年競爭者進來搶,大家都半飽,第三年就是所有人都挨餓。」並且,放眼整個產業,二台政清交成」等高學歷者比比皆是,科大生並無升遷優勢,儘管年薪近百萬,他卻看不到未來。

工作一年多後,創業想法浮現。

該做哪一行?他想,電子業有興衰起伏,食物卻是天天必需。研究所畢業當兵前,他曾與朋友合資加盟手搖飲料店,一家店一個月營收達四、五十萬,「只要開三家店,一個月就超過科技業中階主管的

年薪!」

出發。

看YouTube學做法,放上網就想賣但加盟畢竟要看他人臉色,他想把源頭掌握自己手裡。曾考慮過開餐廳、燒烤店,最後都因資本額太高而作罷。一次公司同事在網路上團購爆米花,小小一顆在網上賣就能創造上億年營收,引起他的興趣。

他開始上網搜資料,照著YouTube影片做實驗,發現要用機器做出一般電影院賣的廉價爆米花很容易,如何讓每顆玉米爆得均勻卻是大學問。

第一個重點是爐子,瞬間加溫必須達兩百度,火力要像F-16引擎噴出一人高,才能香脆不焦。他找遍全台灣,奸不容易尋到一個老師傅,手工幫他打造爐心,還申請到兩項專利。

他從工程師變身廚師,從研究晶片變成研究玉米粒,從冷氣房踏入四十度高溫廚房,每天揮汗與油煙、調味料奮鬥,測試了二十多種玉米,才找到一款非基因改造,爆發率好的品種,但價格較高。加上手工製作,人力成本高昂,這讓他必須得將自己定位在高價市場。

二〇一〇年,二十九歲的他離開內湖科技園區,拿著一百五十萬存款,及向長輩集來的資金,開始爆米花生意。

一開始,他以為產品好,放上網路就能賣;但既無知名度,也不知道要配合電商平台談檔期、做促銷,更不懂得買關鍵字廣告,前幾個月業績慘澹,只好回熟悉的內科園區發傳單,請前同事幫忙拚團購。

行銷。

從百貨到夜市,奠定「體驗」開路手法然而這樣畢竟太不穩定。既然定價比別人高,就得走入頂級商場。第一家店開在信義誠品,手扶梯下方的冷門位置,卻很適合這種輕巧零食,消費者試吃後埋單,月營收達四十萬元。他才意識到,要找高端消費者,得先讓他們「體驗」才能做成生意。

一抓到這個眉角,他立刻在京站、北車微風等地快速展店。「他們顛覆一般爆米花廉價的形象,」北車微風前營業部招商經理杜岳鵬表示,星球看起來不像零食,反而更像伴手禮。

本以為營運就此起飛,卻馬上碰到財務危機。工程師出身的他擅長研發與製程,對於財務卻很陌生。創業初期他的現金流只夠維持十天,但百貨公司票期通常在三十天以上,加上高達一八%的抽成,他沒精算就貿然投入,「開越多死越快,」只好轉向饒河街與士林夜市擺攤。

他把手工爆炒、調味的製作過程搬到現場,劈哩啪啦的聲響加上奶油香氣吸引大批民眾,但夜市消費力不如百貨門市,雖然舒緩現金流,但營收還是遠低於百貨。

定位。

把全球龍頭當假想敵,公司設海外部並且,隨著名氣打開,仿冒者也一個個冒出。「你賣一百他賣八十,台灣這麼小的市場所有人都一窩蜂在搶,到最後一定是一起死!」他萌生往海外發展的念頭。

他把擁有六十七年歷史、全球最知名爆米花品牌Garrett當成假想敵,當時全公司不到二十人,第一個國家都還沒走出去,他就把業務部門拆分成海外部與國內部,顯示挑戰世界的決心。

大部分股東反對:「你連台灣都還沒站穩,憑什麼去國外?」唯有一位曾在新加坡、香港投資銀行任職高層的長輩,深知東南亞的發展潛力,不僅大力支持,還給予許多經營管理上的建議。二〇一一年,他在吉隆坡雙威金字塔廣場開出海外第一家直營店。

選擇東南亞,因為「東南亞像台灣的後院,文化落差不像歐美這麼大,坐飛機三、四個小時就到,啟動成本與學費不會太高,」他認為:「想當世界第一,連後院都不了解,憑什麼跟人家說進軍海

外?」

因為懷有稱霸世界的野心,讓他比別人彎腰彎得更低,夜市、團購起家,練就現實慼,不敢輕怱市場的力量,「不要再講亞洲四小龍了,那是上古時期的事情,現在整個東南亞都比你強,成長都比你快,

為什麼不去跟人家學?」

他找一對一家敦強化英文能力,還自修印尼語及馬來語,盡可能的貼近當地。他身上看不到許多台灣人對東南亞的優越慼,「你要去人家的市場,是你要去學人家,不是人家要學你!」研發。

把零食當手機做,產品分成好幾代然而,進軍不到半年,卻碰到食安危機,台灣爆發塑化劑風波,新聞鬧上國際,馬來西亞政府全面徹查來自台灣的產品,他雖未中鏢,卻付出大量的成本應對,這讓他意識到食安問題對品牌的殺傷力。

於是,他花了八個月,從上游原料到下游供應商及製程全部重新檢驗,並取得回敦世界中最嚴格的清真認證,這讓他手握日後進入穆斯林八成市場的印尼與阿布達比的門票。

食品安全只是

基本,若要打世界杯,關鍵是在地化。

台灣電子商務

創業聯誼會秘書

長陳宏欣指出,

目前台灣做跨境

電商的產業,九

成以上是服飾與

化妝品,食品極少,因為涉及到安全衛生,必須符合當地法規,還得考量宗教習俗與當地口味,門檻極高。

不少垂涎東協市場的台商,沒有認識這一點,以為一套功夫就能打天下,但李佳祐知道「你不歸零,人家就會把你歸零。」他說,打海外的成敗,在於團隊是否能隨時歸零,接受新的文化。「拿著別的國家成功的經驗要進入新的區域,成功的機率是三〇%。」因此,從產品、通路到行銷,都得全部調整。

他的訣竅是,尋找當地人小時候的口味。每到一個國家,一定先去逛當地超市,把當地人從小吃到大的零嘴、泡麵全部買回台灣,與研發人員試吃、討論,從中獲得新口味靈慼。

手機工程師出身,他把手機製程的概念應用在爆米花上,像iPhone一樣不斷推陳出新。第一代產品很陽春的撤上調味粉,做出原味、起司等經典款,第二代抹上單層糖漿,做出焦糖、太妃糖等口味,稱之為single coating。

到了第三代的「double coating」,難度大為提升。在糖漿上撒上獨家研發的調味粉,不只要符合在地口味,製程還得抓準比例,糖漿與粉要裹得均勻,每一顆口慼必須一致。

這是讓他能在亞洲超越GarrCtt的關鍵。

為了開發這個製程,他前後花了七個月,

消耗掉四百多公斤玉

米,反覆測試上萬次,最後研發出大受

東南亞市場歡迎的抹

茶拿鐵、讓香港agnes

b主動聯名合作的法

式洋蔥湯口味,以及

一顆平均單價高達新

台幣兩到三元的松露

巧克力口味。今年七月,他還要推出第四代製程,糖漿與粉之外,再融入杏仁片、榛果等食材。

這讓他的成本大幅

提升。一般零食原料占成本五%以上就算高,他卻拉高到三〇%。「沒辦法,你不持續研發,一、兩年就被市場淘汰。」他說。

實體店供體驗,電商平台拉抬回購率有了對的產品,在地化第二關則是找到對的通路。

曾任HP亞太區協理、iWine暨五一四網站執行長歐明哲解釋,東協是一個概念,實際上各國不一,需要因地制宜,靈活採取實體、虛擬等不同的通路策略。

如馬來西亞、印尼、香港,擁有大量觀光客與商務客,消費力道強,就必須像精品般進駐頂級大型商場,讓客戶現場體驗。

在台灣,他開在信義誠品、微風廣場、新光三越與Sogo;在香港,他人駐金鐘廊、中環萬宜;在印尼,他打進當地最頂級商場之一Taman Anggrek Mall。

印度,貧富差距大,商場不若東南亞發達,就改切B2B,與航空公司、電影院、五星級飯店合作。

澳洲、新加坡、汶萊、韓國,因為實體店面租金與人力成本昂貴,非具國際規模的大品牌難以切入,但網路頻寬、物流運輸、信用支付等基礎設施完備,就以電子商務為主。顧客在官網下單,從台灣或印尼工廠出貨。

他摸索五年的心得是,實體店面是讓消費者體驗的第一站,但電子商務才是最具銷售潛力的管道。因為前者有距離與空間的限制,而網路沒有。他要讓在實體店客戶後續能在網路上完成回購,虛實相輔相成,等於是先用「陸軍」開路,再用「空軍」轟炸的概念。

合夥人。

用制度避人性貪婪、每晚雲端會議因為要接地氣,找到對的合作夥伴極重要。他在東南亞以授權加盟為主,部分市場如印度、澳洲因應當地法規,則以合資公司方武。

挑代理商,他有自己一套檢視標準。不是捧著錢上門就開放加盟,而是要資金、人脈、團隊三者兼具。至少要備足能開三家店的本錢,避免第一家就夭折,損及品牌形象—人脈用以打進百貨商場,獲取行銷資源;團隊要有經營與財務經驗,懂年輕人最佳。

當別人把代理商視為搖錢樹,他把代理商視為合作夥伴,保證讓對方拿到的淨利潤,是當地營收二〇%以上,比市場行情高出一倍。這個目的,是要讓代理商快速創造現金流,建立信心,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大舉展店,打響品牌知名度。

一般台灣的連鎖加盟業者只管收錢,極少干涉經營,他卻與加盟者合作緊密,每晚都用通訊軟體與各地市場討論行銷策略、檢視財務報表。贊助韓星金秀賢的粉絲見面會、一夜之間打開市場知名度的點子,就是他與印尼代理商在雲端討論出來的。

緊密合作,則是來自慘痛的經驗。原本,他對海外第一個據點、馬來西亞代理商極度信任,在當地設立研發與工廠,對方也交出一年內市占率第一的成績,他以為可以放心把東南亞都交出去,沒想到對方先竊取他的資源,私下再找其他供應商,仿造星球的品牌另外開店對打。逼得他不得不關掉工廠與全部實體門市,以斷絕對方後路。

「他把對方當朋友,結果卻被背叛,這對他打擊很大,」李佳祐的太太,同時也是創業夥伴林菁菁說。他一度沮喪到無法再相信人。但太太鼓勵,應該用制度去避開風險與人性,他才打起精神,把研發收回台灣,並找專業律師重新規畫海外契約。

清理門戶後,他在馬國改採電商切入,設臉書專頁,短短十天意外湧進破萬粉絲,雲端銷售回溫,讓他察覺,店面雖能體驗,但品牌影響力與銷售卻可靠電商完成。

雖然繞著亞洲跑,一年內有將近一半時間不在台灣,但他從不停止學習。位於南港的辦公室,距離研發實驗室十步路,就是一個小書架,上面擺放著《商業周刊》、《哈佛商業評論》等雜誌,那是他的日常養分。

戰場持續擴大……

接地氣擺心中,週讀兩本書隨時歸零僅僅四十多名員工的中小企業規模,他卻辦起讀書會,不但自己一週至少讀兩本書,還買書送員工,一個月在公司開一次讀書會,最近一本書是《好服務,壞服務》。「一本書四百元,一百本也不過四萬元,我如果可以這樣培養出內部人才,豈不是比花四萬元請一個空降部隊划

算?」

儘管已打入亞洲十一國,營收逾兩億元,毛利率維持在六成以上,但他仍戰戰兢兢,「所謂成功,只能爽一天就好,隔天起來,你還是要學習才能跟上時代腳步。」站穩東協市場後,接下來,他把眼光放在北亞的韓國,中東的阿布達比,以及亞洲美食一級戰場的泰國。

縱使,他正透過雲端拉高亞洲各國的網購比例,但「接地氣」仍是他唯一保持競爭力的心法,「不可能坐在台灣就把東西賣到全世界,一定要深入當地,才能看到

機會!」

撰文者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