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票經紀唔夠單做看更

2012-10-04  NM




港股投資氣氛慘淡,以往每日成交近千億的記錄,俱往矣。今年頭八個月,每日成交金額已萎縮至只有四百多億元;但全港經紀卻有近四萬個,僧多粥少,無單開又點算?

做了五年股票經紀的Tommy,每月只賺三千元,要在假日到博物館做看更;而算是儲了一批熟客、做了逾二十年的林德明,亦要節衣縮食,早餐併午餐,靠老婆 撐起頭家。這些故事,在瀕臨淘汰邊緣的證券界中,比比皆是;從前「身光頸靚、魚翅撈飯」的股票經紀,早已風光不再。新丁

一個月搵三千

上星期五,三十歲的Tommy帶記者到他工作的證券行拍照;千餘呎的大廳內,坐了近三十個經紀,每個人對著面前的兩、三部大螢幕電腦,全神貫注。望一望 Tommy的電腦,原來他正在用看股票的電腦專注玩online game「Dream World」,其他經紀則上團購網打發時間,亦有經紀一邊聽歌,一邊閉眼養神,「日日都係咁,無生意,上年紀咪睇報紙,後生多數拎電話出來打機。」 Tommy見慣不怪地說。

Tommy在這間證券行已「掛單」快兩年,原來因為近年成交大萎縮,證券行已不再以底薪連佣金請新人,改為找來「自僱人士」分租行內的股票機及地方接客, 亦即經紀要「拆傭」當交固定租金,餘下才是自己袋。「不過市最淡時,拆傭後一個月只袋千八蚊,今個月叫好,有三、四千蚊。唯有自己炒埋一份搵食,每個月搵 多四千蚊左右啦。」他隨即打開即月恆指一分鐘圖,指半小時內上下波幅不足三十點,「個市根本無人炒,而家每日四百幾億成交,其中六成係基金左手交右手,散 戶落盤唔多,我哋根本無咩傭收。」

《大時代》啟蒙

近半年來,Tommy每個月都有五至十日完全無生意,結果在朋友介紹下,他在週末到中環的孫中山紀念館兼職做客戶服務員,但工作性質與看更無異,每個月做 三至五日,朝九晚七點半,時薪三十五元,每個月幫補到千多兩千元,「其實係巡館,搬嚇枱,有人問路咪答嚇囉!」但計及這份兼職,Tommy每月總收入仍不 足一萬元。 Tommy當初入行,全因為九二年熱播的電視劇《大時代》,他說這套劇令他對股票產生了興趣,「細個睇丁蟹炒股、指數上上落落覺得好得意,好想知道係點賺 錢。」大學畢業後,他就在銀行做落盤,每日至少二、三百個成交,「○七年真係做唔停,月入三四萬,公司出雙倍人工、送埋飯盒,想你食晏都坐喺度做埋!」不 過其後他的經歷,就反映了港股近年的起伏。○八年金融海嘯,Tommy每日成交由三百個大跌至四十個,銀行要求額外幫手推銷保險,「開市落盤,收市就打俾 啲客sell保險、sell債,嗰時爆完雷曼無幾耐,邊有人買,老細捽數捽得好勁,最後頂唔住壓力走!」Tommy轉到華資證券行做了一年多,但又因華資 行加薪不及大行,最後決定自己在證券行「掛單」。

無錢拍拖買樓

Tommy現時單身,和家人同住,坦言自己份糧,計落低過洗碗,別說買樓、連拍拖都難,閒時落街踢波,放工便回家打機,慳得就慳,「以前每個月儲到四千 蚊,間中去食自助餐!而家餐搵餐食,搭車食飯上網及電話費都三千,家用又俾三、四千,每個月剩番一千蚊,儲唔到錢o架!」他說家人不時勸他轉份有底薪的穩 定工作,但他仍然想捱多兩年,搏股市由谷底反彈,「今年頭半年,每日得二百億成交、一百點波幅,日子真係好難捱!我都曾經心灰意冷,我有學位又有證券、期 貨牌,搵份銀行客戶經理,月入都過兩萬啦!」他說,掛牌前的目標,就是在三年內賺到五十至八十萬,可惜做了近兩年,事與願違,「咁我自己盡咗力,個市差都 無辦法;但自己仲後生,搏個市成交量升番、波幅多啲,我就一定有得做!」

老經紀瀕「死」上街反擊

Tommy對前景仍抱有一絲希望,但做了二十多年的老經紀林德明,卻認為前路艱難矣。早上九時半開市,本應很忙,但林德明卻買份早餐,在證券行施施然地 吃,「你睇,個個都喺度睇報紙咋。」他說未遇過如此艱難境況:「唉,自由行,樓價升,唔關我事;股市成交愈來愈少,我哋收入仲少。」他說以往差極都搵三 萬,今年開始連公司每月給予的數千元車馬費,收入最多只有一萬,養的是一家四口及八十歲母親。他的慳錢招之一,是一份早餐當午餐吃,「慳得就慳囉!」這天 記者請他吃大家樂的牛扒早餐,他說:「譁!多謝你塊牛扒,好耐無食。」隔籬同事搭嘴,「嚇,我食杯麵咋。」整個早上,林德明就只有一宗成交,還要是前一 日,有熟客落「柯打」要求在三十元沽出二千股中國神華,今天一到價,他將這單交易寫落空白的交易簿上。計一計數,他與公司四六拆賬後,這個早上有六十元傭 金落袋;生意淡薄,怪不得吃個早餐都要計數。記者跟他由開市傾到臨中午收市前,他枱頭電話終於響起,林德明興奮地說:「嗱嗱嗱,終於有電話喇。」收線, 「哦,原來係你同事喺reception想入嚟。」他無奈地說。

經紀只一滴傭

林德明本來在地盤做管工,當年地盤老闆開證券行,帶他入行做出市代表,他穿著背心畫黑板,就是《大時代》的經典場面,到了九十年代初正式轉做經紀,高峰期 月入廿萬,他憶述:「當年電話響唔停,有成八百幾個客跟我o架,同事講笑話:『德明,你咁多客不如自己開舖啦。』」○三年,政府取消最低佣金制,「間間行 大劈價,我哋算好喇,有0.25%,有啲經紀得一滴(0.01%)咋。」但還要與公司六、四分賬。客人買一手滙豐,他只有二十多元落袋。佣金大跌,但山大 斬埋有柴,客多的他,月入也有三至五萬元。直至去年開始港交所分兩個階段延長交易時段,現時交易時段為上午九點半至十二點,及下午一點至四點,即午飯時間 只有一小時。他說這就如在市淡下向經紀踩多一腳:「李小加(港交所總裁)話要同內地睇齊,但攤長時間波幅就因此收窄,少咗好多即日鮮客。」以往午餐可相約 客人吃日本菜,交流股票心得,客人可於下午入市,現在要一小時內一來一回,已經無時間,林德明說:「唔通等收咗市先傾咩?聽日開市又唔同曬環境啦!」

作曲抒發鬱結

林德明不平則鳴,取消最低佣金制後,他把林子祥的《似夢迷離》改編,他開金口:「在歲月中我們繼續籌旗。」金融海嘯,滙控供股,他改編許冠傑的《天才白痴 夢》:「人皆沉重,滙控股海失寵;半百關終失去,害得苦命捱窮。」他把作品傳給經紀行家,大家自嘲一番,抒發情緒。延長交易時段後,他說有次搭的士,遇見 以前相識的同行竟然轉行揸的士,他深感火燒後欄,認為齋唱無用,於是組織示威遊行,竟一呼百應。今年二月,千多名經紀放下身段,湧上港交所門口,最終獲李 小加接見,林德明透露:「當時佢都話唔覺得第二階段(即下午一點便開市)咁有迫切性要執行。」李小加答應他會跟港交所管理層商議,但大前提是要求林德明: 「你先不要跟傳媒說。」林德明相信李小加,照做。結果是,在一片反對聲音下,港交所堅持延長交易時段。為了發聲,他走去參加今屆的立法會選舉,出選金融服 務界,最後「只得五票」落選,輸給張華峰。「無辦法,支持我嘅經紀係無票喺手o架,預咗輸嘅。」最痛苦是,「兩萬五蚊按金無得攞番,好肉赤o架!」幸好他 有做會計的太太支持,「我諗我走水貨可能仲好搵,不過我五十五歲喇,仔大女大,得老婆體諒,幫手撐住頭家先啦!」

證券行吊鹽水

Tommy和林德明的個案,在在反映現時經紀及股市的慘烈情況。歸根究底,環境經濟不明朗,令股市低迷,成交萎縮;加上有財有勢的銀行及大行劈傭,甚至多 年免傭,以及網上交易的興起,令中小型證券行非常難撈。據港交所的資料顯示,今年已經有十間證券行結業,當中如韓資的三星證券,已經向百名經紀「派大信 封」,沒有結業的證券行,亦不過在「吊鹽水」。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華資經紀行老闆透露:「而家個個月都蝕錢,要引入新股東先捱得住;仲要節流,以前喺中 環,間行要俾十幾萬租金,根本入不敷支,而家唯有搬入上環,幾萬蚊一個月,希望捱得住。」他說,整間行現只裁剩一個經紀。而本來位於中環環球大廈高層的永 富證券,亦為節省開支搬到灣仔富通大廈。據知除了小型證券行,近日連投行都加入裁員行列,如Jefferies,有員工透露:「我哋公司股票嗰組已裁咗一 半人。」事實上,即使日後成交反彈,這些替客人電話落盤、靠與熟客維繫感情的股票經紀,在時代的巨輪下,亦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40

太多競爭 集團不能單做地產李嘉誠預警樓市遲早爆

1 : GS(14)@2017-01-07 00:26:58

■長和主席李嘉誠昨晚出席集團周年晚宴時,直言「遲早有一日會爆,太多人做地產」。 易仰民攝



【本報訊】長和(001)主席李嘉誠為樓市示警,昨晚出席集團周年晚宴時,直言「遲早有一日會爆,太多人做地產」。近年來已看淡樓市,強調不要炒樓,投地亦審慎。當被問及會否增加土儲,李嘉誠未言明會積極投地,反而強調投資物業收入有望增長一半,營商方針明顯有變。記者:岑梽豪



李嘉誠明言政府增加額外印花稅後,樓價會受影響,「相信會高啲,但係唔會高得太離譜啦」。不過,長遠看淡樓市立場仍然不變,他坦言如果集團只集中在香港發展,只餘下經營地產業務一途,但話鋒一轉,卻「爆出」驚人言論,直指樓市終有一日會「爆」。



單位太細「個心唔舒服」

「爆煲」理由是李嘉誠認為市場上有太多人競爭,故集團不能單做地產這一項業務。事實上,中資地產商如中海外(688)、萬科及近期新貴海航集團,紛紛來港搶地,個別地皮更見天價成交。傳統大型地產商面對「外憂」之餘,亦有「內患」,因政府切割小型地皮來應市,吸引一眾中小型本地地產商「爭飯食」。李嘉誠強調集團持有不少酒店、商場、商廈及服務式住宅等,投資物業的固定收入在2至3年內會增加50%。「劏房盤」成為本地住宅新趨勢,李嘉誠坦言不喜歡住宅太小,「太細,我個心都唔舒服」。他承認長實的確有推出小型單位,但佔比相當小。李嘉誠認為,有時人們都要按自己經濟環境,而決定所居地方,「入息係咁多,在一個短時間住一個細嘅,希望環境轉好,咪變返個大嘅。」被視為「劏房先驅」的長實大埔嵐山,其二期有單位只得165平方呎。


政治緊張「經濟難樂觀」

李嘉誠去年率先唱淡香港經濟後,今年依然看淡,表明難言樂觀,「利息繼續起,政治繼續緊張,呢個環境都唔容易做」。他在周年晚宴致詞時,坦言全球化競爭造就政策困局,憤懣亦左右社會情緒的基調,在各國政局有新形勢、美國加息及貨幣貶值下,市場風險難測。不過,長和的海外生意方面,李嘉誠稱在去年挑戰重重的環境下,目標仍能達成,算是相當不錯。由於要顧及股東利益,他強調香港市場太細。不過,他自言透過名下基金會,在大中華地區推動教育、醫療等事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6/19887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