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被盜刷超七成人吃啞巴虧 專家:盡快普及芯片卡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09/952001.html
近日發布的《中國居民金融能力報告》顯示,去年超過5%的居民有過信用卡被盜刷的經歷。其中,超七成的人在信用卡被盜刷後沒有獲得任何賠付,需由自己承擔損失。
近日發布的《中國居民金融能力報告》顯示,去年超過5%的居民有過信用卡被盜刷的經歷。其中,超七成的人在信用卡被盜刷後沒有獲得任何賠付,需由自己承擔損失。對此,某國有商業銀行信用卡部有關人員建議,申請使用芯片卡代替傳統的磁條卡,同時設置密碼會更加安全。
數據:僅23.74%的人被盜刷後獲銀行賠付
《中國居民金融能力報告》顯示,去年超過5%的居民有過信用卡被盜刷的經歷。其中,超七成的人在信用卡被盜刷後沒有獲得任何賠付,需由自己承擔損失。《報告》顯示,雖然大部分銀行針對信用卡盜刷風險推出了信用卡失卡保障服務,對持卡人信用卡掛失前一定時間內發生的盜刷損失進行賠付,但去年僅有23.74%的人在信用卡被盜刷後獲得了銀行賠付。
據了解,此次調查問卷受訪者覆蓋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年齡主要集中在23~45歲之間,本科學歷的受訪者占比最多,達到47.22%。在家庭收入方面,年收入在6萬~12萬的受訪者占33.25%,12萬~20萬的受訪者占24.00%。
專家:盡快普及芯片卡提高信用卡安全性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介紹,信用卡被盜刷的原因很多,沒設置密碼的信用卡丟失更容易被盜刷。對於信用卡盜刷的責任,他認為要視具體情況看。
郭田勇介紹,在國外,信用卡刷卡一般憑借比對簽名,商戶和銀行會非常認真的進行比對簽名工作,而在國內,主要是通過密碼作為憑證。
郭田勇指出,為減少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領域打擊犯罪力度,另一方面也應盡快通過普及芯片卡等方式提高信用卡的科技含量。希望通過信用卡質量的提升也就是使用芯片卡來加大信用卡安全保護,信息在芯片上,複制成本就比較高。
銀行:自己丟卡被盜刷銀行一般不賠
某國有商業銀行信用卡部有關人員介紹,大部分銀行針對信用卡盜刷風險提供信用卡失卡保障服務,但信用卡被盜刷,銀行是否賠付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客戶本人丟失了銀行卡,導致被盜刷,這是客戶本人沒盡到妥善保管的義務,這樣被盜刷銀行是不賠付的。但如果是信用卡被人克隆盜刷,只要客戶能證明自己盡到了妥善保管的義務,就不需要由自己承擔損失。
該業內人士建議,持卡人設置密碼更加安全,一旦丟失信用卡被人盜刷,如果沒有密碼,對方只需要模仿簽名即可刷卡,如果設置有密碼,則多了一道“安全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學習兩千小時依舊啞巴英語 人工智能能幫上忙嗎?
塗鴉化作、裸磚墻紙,每個會議室都以不同國家的名字命名,隨處可見的懶人沙發,一樓二樓間懸空的巨大吊床,當然還有令人垂涎的美食,以及可供健身的體育設施,在“流利說”的辦公室處處散發著濃郁的谷歌風。
“流利說”是一款利用語音評估技術進行英語口語學習的移動應用軟件,它可以像Siri一樣陪用戶練習英語口語,並對發音進行打分和解析,用戶可以進一步學習標準發音和發音技巧。
僅僅上線三年多,流利說用戶量達到3000萬,獲得摯信資本、GGV、IDG在內的B輪千萬美元投資,成為語言學習類APP中的黑馬。
在線教育儼然已是紅海一片,2015年國家對外公布的在線教育投融資數量為199起,融資金額高達20.3億美元,中國在線教育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在線教育最熱的投資市場。
具體到英語在線教育產業而言,51Talk、VIPABC、新東方在線、滬江網等為代表,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如何在日漸多元的市場競爭中撕開市場缺口,構築自身競爭壁壘,是每一個初入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將“練習”產品化
與大部分做教育應用的團隊不同,“流利說”是一個無教育背景、強技術基因的團隊。流利說創始人王翌為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曾在美國谷歌擔任產品經理,負責計算機網絡和雲設施等工作。CTO胡哲人曾在美國互聯網大數據公司Quantcast任資深軟件工程師。

“團隊基因決定我們是技術驅動型的公司,與傳統教育的距離感讓我們能夠從新鮮的視角去看教育這件事情,思考技術在教育中能否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是否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王翌表示。
反觀2012年,適逢移動浪潮興起,小米、蘋果等移動終端設備銷售大熱,從Siri到Google Now,蘋果、谷歌等巨頭也在推動語音識別時代的到來。
在王翌看來整個英語在線教育是一個非常低效的市場,“學生投入大量時間收獲甚微,老師被剝削的嚴重,工資很少,教育公司賺了錢卻也叫苦不叠,原因在於將大量成本用於營銷,其中所有的價值都是不對等的。”
王翌堅信口語的提升主要靠說,練習大於說教,目前市場大多英語教育產品核心賣點都是外教,將學好英語等同於外教,背後的隱形利益鏈條是外教可盈利,而練習被忽略的原因在於難以規模化、標準化,其次難以賺錢。
以口語為入口,不依賴老師的情況下,借助語音識別技術,將英語練習規模化、標準化、產品化成為流利說的發力點。早期的“流利說”更像一個應用學習工具,用戶可以跟著雙人對話錄音,對著手機麥克風模仿錄音里的發音和語調,應用將根據單個詞的發音、句子里的停頓位置和聲調對用戶發音進行打分,並標出發音不準確的單詞。
整個評價過程完全依靠計算機算法在手機上完成,評分機制的引入是“流利說”最大的亮點。“流利說”使用的打分算法是基於GOP(Goodness of Pronunciation)算法,即利用事先已收集的語音發音方式,將用戶的發音與已經收集的語音做一次強制對齊,把強制對齊得到的似然分數值與收集的語音做一個比較,利用這個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作為發音好壞的評價。

“我們收集了數千美國人近萬小時的錄音,提取音節的最小單位音素,總結統計特征與規律,搭建打分模型,根據這個模型進行發音比較。”流利說首席科學家林暉介紹道。林暉曾在谷歌擔任研究科學家,負責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及大數據挖掘算法研究,“流利說”的整套語音分析算法由他完成。
英語教育之“重”
工具型產品的可替代性往往是所有產品類別里最強的。除了提供碎片化口語練習之外,無論是出於對用戶沈澱抑或商業變現考慮,科學系統化的教學內容終究是繞不開的環節。
“一些環節可以通過技術將其量化,但越深入這個行業你會發現有些環節終究無法用互聯網的‘輕’來取代的。”王翌直言。
在和許多知名出版社溝通後,王翌發現絕大多數教材都是針對線下教室教學的傳統教學場景編寫的,並不適合學生面對移動設備學習的場景。為此流利說決定邁出了將公司做“重”的第一步,組建內容團隊,研發一款適合移動學習模式的系統課程。

6000張原創手繪插圖,超過30000道題目的題庫,22000多句美國播音配音,“流利說”的“懂你英語”產品由此誕生。更為重要的是伴隨2.75億分鐘用戶學習行為的記錄以及31.9億句龐大錄音數據庫的沈澱,為流利說的自適應學習系統提供了最重要的數據支撐,也為產品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根據後臺數據統計顯示,42%的人曾把[r]發錯成[l],將eat fresh讀成eat flesh,在環境噪音、口音、英語學習水平等多維度不可控因素下,數據的積累會讓機器更易判斷出用戶發音錯誤。
再具體到每個學習個體而言,長時間的學習數據跟蹤,其發音常常出現哪些問題,如何進一步提升,也可以做進一步的細化分析,未來千人千面的英語學習場景將成為可能。“隨著學習的進展變化,各個努力值的變化,數據引擎會為用戶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匹配算法。”“流利說”首席產品官翁翔堅解釋道。
從最直接的用戶說英語的語音數據,到用戶在學習課程過程中的各種行為,“比如是否反複聽錄音,學習的路徑選擇順序,每個用戶在非學習情況下的社區數據也對我們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胡哲人補充道。
學習類APP如何商業化
如何調動用戶的積極性,在無外教監督之下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枯燥的口語練習變得“有意思”,“流利說”引入了遊戲機制。效仿憤怒的小鳥等遊戲,用戶需在闖關之後才能解鎖進入下一個話題,闖關成功給予金幣獎勵。
此外針對不同階段的用戶群體,設定了不同類型的排行榜,例如金幣榜是跟據每句話得分的高低進行累計排名,闖關耐力榜則是對連續闖關天數的累積排行,每日速度榜更關註每天的闖關次數。“從不同維度切入是為了照顧到每個階段學習者的積極性,通過反饋和激烈措施優化學習目標。”王翌表示。

遊戲化的產品機制設置
從工具、內容到社區再到系統課程的打造,用戶量雖然不少,但如何提高用戶轉換率,變現往往是工具類產品,尤其是重知識輸出類產品最大的挑戰。
“懂你英語”算是“流利說”第一個產品商業化的嘗試,標準版產品定價為99元/月,白金版售價是9個月9880元。在商業化渠道拓展方面,流利說也與淘寶教育搭建了英語的商業化體系。
在王翌看來,相較於其他在線教育產品,流利說並沒有直接從交易環節切入進行盈利,而是先打造工具和內容,積累用戶後再進行商業化嘗試,漏鬥式商業變現方式使得流利說的變現成本低了很多。
從免費到付費,流利說是否跨過變現的門檻,實現商業閉環,投資人也在觀望,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知識正在告別免費時代,人們越來越願意為“專業”付費。
為何你不是啞巴?
1 :
GS(14)@2012-05-19 12:14:08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519/16349528
好些時候,可以在牀上作魚水之歡,是互相的恩賜,但偶然不懂尊重對方、太自大、自私等等,某一方說出無心之失的說話,便會出現一些令你想即時穿回衣服,拔足狂奔的局面。以下句句真實,出自筆者及朋友間的遭遇:
1.男:「點解你對胸,除咗 Bra後細咁多嘅?」
2.女:「大頭仔喎!聽講頭大嗰啲男人好淫賤嗰喎。不過……你唔使擔心,你淫極都唔會夠我, Enjoy啦。」
3.男:「你係咪好 High呢?我都話我勁㗎啦,上次嗰條女,一晚嚟七次。」
4.女:「你知唔知點解我呢兩個頭又凸又大?咪就係你呢啲賤男人成日吮囉!」
5.男:「你咁鬆,點有 Feel?點射喎!」
6.女:「原來我以前條仔真係算好大喎。」
7.男:「你有無洗嗰度㗎?點解咁臭?」
8.女:「你有無冲凉㗎?嗰度臭到咁,未除褲都聞到。」
9.男:「你咁嘅樣,如果你唔係處,我都費事搞你呀。」
10.女:「你唔好話俾我知,你家就想射呀,我有排都未嚟,如果你家射,我要罰你射多次㗎。」
11.男:「你咪叫住先啦,扮晒嘢,我都未入。」
12.女:「我以前個男朋友,點都無你咁快囉。」
13.男:「唔好扮嘢啦,你係咪真係咁痛呀?扮處呀?」
14.女:「你重硬唔到,咁我去煮飯先喇。」
15.男:「你 Feel吓我隻老鼠仔,摸吓我對大腿,打吓我嘅腹肌,係咪唔使搞都值回票價呢?」
16.女:「其實你不如去割包皮啦,真係好臭呀!」
17.男:「如果你瘦返三十磅,你就真係好正喇。」
18.女:「人哋話男人寧願光頭,都唔寧願陽痿,估唔到你兩樣都有……得未呀?」
19.男:「豬扒唔梗要,但係你唔好郁得咁緊要好無,責死我喇,唞唔到氣呀!」
20.女:「你話我鬆?你細咋!」
作者 Profile
電台節目主持,說話坦蕩蕩,文字赤裸裸,自言生活多爪多棲冇規冇矩,但有態度,認為「愛情」就是 Sex的昇華。
作者:余迪偉
【專題籽】港生印度人只識廣東話 回鄉探親變啞巴
1 :
GS(14)@2017-04-13 00:24:34Ricky(右)和Jeff跟印度人汗叠汗逼巴士,是有趣難忘的經歷。
【專題籽:胚芽故事】土生土長的印度人陳振華(Ricky)曾演出電視劇《公公出宮》的別都醫生、《衝鋒車》和《金雞SSS》等多齣港產片,難怪有點眼熟。他一早認清自己剪髮、演戲和唱歌三個志向。做過十年剪髮學徒,升做師傅已八年的他,儲落大班熟客仔。他的港人老婆笑言:「他是師奶殺手!」與Ricky行一趟街市,他讚人足秤,又虛心受教煮飯經,?得檔主開心受落。Ricky性格盞鬼活潑,成就他走到幕前,當有通告他便去拍戲、拍劇,並得喬寶寶介紹認識了老婆,現育有兩歲女兒,家庭美滿。這樣的人生理應無憾,直至2月獲邀前往印度拍攝旅遊節目,他的人生從此發生了變化。
Ricky的父親被台山人領養後移居香港。他自小在港土生土長,童年一時戲言:「我是香港人,別跟我講印度話。」父母見他無心學習,便用廣東話溝通。擁有一身古銅色印度肌膚,卻從未踏足印度國土,他對印度話更一竅不通。持香港特區護照,住屋邨,感受過街坊街里的人情味,吃飯用筷子,假日最愛與家人飲茶,生活習慣與一般港人無異。當他首度遠征印度,原以為身體語言可戰勝語言障礙,到達印度才驚覺:「後悔無學印度話。」
他們結伴參觀印度名勝泰姬陵。
他們造訪印度民居,跟大家盤坐用膳,碟盤都放在地上。
Ricky印度之旅渴望為當地人義務剪頭髮。
Ricky十足香港人,假日最愛跟家人飲茶。
千里尋根 有口難言的心酸
Ricky入鄉隨俗,用膳時用手抓飯,不吃辣也試食咖喱。「吃得滋味時吮手指,別人告知這動作是無禮。」重遇約50個親戚,認識族譜,逐漸萌生對印度的歸屬感,發現一直誤把香港當鄉下,真正老家始終是印度。最深刻一次與印度伯伯交談,因他不諳印度話,便用英文回應,伯伯隨即表示不會英語,令Ricky難得的尋根之旅,竟因言語不通而受阻隔,他痛恨沒學印度話,發誓不讓愛女重蹈覆轍。回港後,要求母親教女兒印度話。現時Ricky跟囡囡講廣東話,嫲嫲和媽媽分別傳授印度話和英文作第二語言。
主演真人騷 試印度神油
ViuTV真人騷《兩面不是人》請來Ricky及同鄉Jeffrey Andrews(Jeff),以印度和香港兩邊做人難作噱頭。預告片中,他們尋找隱世印度神油。佻皮的Ricky假裝倒幾滴水在手指,屈曲的手指當堂伸直,印度人被逗得笑騎騎,掏出鎮店之寶「傳說中的神油」。Jeff全程表情靦腆,被Ricky強迫當場試用,甚具喜劇效果。鏡頭一轉,參觀泰姬陵,Ricky試圖混入印度人專用通道,結果被揭發為「假印度人」;Jeff因持印度護照,立即劃清界線,順利通關。
Jeff對印度的印象是環境骯髒、食東西會肚痛、被騙財,以為做足準備,絕不中招,誰不知,他們天真無知,招惹當地人下手。報名參觀博物館,卻被帶到手信舖,被迫消費。Jeff又目睹當地小孩被培訓成乞丐,向遊客討錢,任職社福界的他說:「憑我的力量,能救得幾多個?」拍攝完結,他返回重慶大廈,繼續埋首處理難民案件。
《兩面不是人》
ViuTV99台播放時間:即日至6月27日 逢星期二10:30pm
記者:陳海利攝影:梁志永、王國輝編輯:蕭家慧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2/1998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