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羅讀後感:記得很久以前貼過吉田拉鏈的文章,此回找到再貼出來又有另一番感受。我們享受一些偉大企業的成長歷史,是因為看看是否能夠找到我們身邊未來成 長股的蹤跡,看看哪個企業在想著這件宏大的事情---努力向著為大企業進軍!有人看不起小小的拉鏈或紐扣,把他歸結於紡織行業的長期萎靡之中去,看看吉田 拉鏈近百年來都做了些什麼吧!「他從鳥兒那裡學到了熱愛自由、立志高飛、自主自強、堅強不屈的性格。這為他日後艱苦創業,登上「拉鏈大王」寶座打下堅實的 思想基礎。」看看那些中國的細分行業隱形冠軍龍頭們,他們在國內外市場的奮鬥歷程吧,你就會知道什麼叫企業精神。我更喜歡那些連同行們都不得不嘖嘖稱讚的 優秀企業,這也是我的選股思路之一。
YKK(吉田)的傳奇發展史
轉載於:http://uwb.blog.hexun.com/6483470_d.html
一條小小的拉鏈,很不起眼。但當它與一連串驚人的數字連結在一起時,就令你不得不刮目相看了。日本吉田工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鏈製造公司。它每年營業額
達25億美元,年產拉鏈84億條,其長度相當於190萬公里,足夠繞地球47圈或從地球到月球之間拉上兩個半來回。該公司產品佔日本拉鏈市場的90%,美
國市場的45%,世界市場的35%。而從一條拉鏈中拉出這麼多天文數字的,正是吉田公司的創辦人吉田忠雄。他以100美元起家,幾經周折,頑強進取,終於
成了名聞遐邇的「世界拉鏈大王」。
下面,就讓我們重溫一下從一條拉鏈所拉出來的傳奇故事吧。
1908年9月19日,吉田忠雄出生於日本東京以西100多公里的魚津市一個鳥販子家庭。父親久太郎是個穩重而又有正義感的小鳥販子,以捕捉、飼養、販賣小鳥為業,長年奔走於山巒密林之中,家中貧寒但其樂融融。
上小學那年,吉田忠雄就開始獨自上山,幫父親捉鳥,儼然成了一個小小的職業捕鳥者。在捉鳥、馴鳥的那段歲月裡,忠雄也吸收了影響他一生的營養,他從鳥兒那
裡學到了熱愛自由、立志高飛、自主自強、堅強不屈的性格。這為他日後艱苦創業,登上「拉鏈大王」寶座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由於家境困難,忠雄高小沒畢業就中途輟學,年僅15歲就到一家陶瓷店當學徒。關東大地震後,他又轉到他哥哥久政開設的雨鞋店工作。他白天在外面跑生意,晚上上夜校,生活得很充實。
20歲那年,他毅然離開家鄉,帶著哥哥給他的70日元盤纏,獨自到東京闖天下,在同鄉開的中國陶瓷店裡做小工。不久,他升為陶器部主任,總管陶瓷買賣。
吉田忠雄拓展業務有功,頗得老闆賞識,被派往上海採購陶瓷。30年代的大上海,魚龍混雜。亂世出英雄,正是這個動盪的「十里洋場」,孕育出無數商業鉅子。吉田忠雄往返於上海、東京之間,雖然在華時間不長,買賣瓷器、食品、海魚等小本生意也不很興隆,但在上海的閱歷使他趨於成熟,滿腦子學來的「生意經」正是千金不換的致富秘訣。可以說,沒有上海這段經歷,就沒有今日之吉田忠雄。
隨著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國內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大幅貶值,吉田忠雄被迫由上海返回日本幫助老闆拯救瀕臨破產的陶瓷店。但在日元狂跌、稅賦日重的浪潮中,他的努力只不過杯水車薪,陶瓷店雖改為雜貨店,最終仍逃脫不了倒閉的命運。
老闆無奈,只好棄店而去。店中遺留貨物中,有一大批別人托為代銷的拉鏈。這些拉鏈因製作粗糙,品質低劣,長時間積壓店中,不少已經生鏽損壞。年僅26歲的
吉田忠雄把握住這個機會,他認為拉鏈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市場潛力很大,很有發展前途。於是,他便去請求債權人把店中拉鏈存貨借給他銷售,日後由他籌款還
債。
就這樣,忠雄開始涉足拉鏈業,於1934年1月創辦了專門生產銷售拉鏈的三S公司。他自己當老闆,員工只有2人,資金是省吃儉用省下來的350日元,而負債卻有2070日元。
這時,拉鏈剛傳到日本不久,對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說,還是個新鮮的玩藝。
最早提出拉鏈設想的是美國的一位機械技術人員,名叫賈德森。1891年,他因為每天穿長靴,嫌繫鞋帶太麻煩而發明了拉鏈。1905年,賈德森又設計出易於
機械化生產的新型拉鏈。而可以稱作現代式樣的新型拉鏈,則是由移居美國的瑞典電氣工程師森德巴克於1913年發明的。直到1923年,美國固特立公司開始
在夾克上採用拉鏈,拉鏈才在商業上得到迅速的發展,並受到人們的歡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拉鏈才流傳到日本,日本人稱它為有帶子的鈕釦。善於模仿的日本廠商也就開始研製生產,但由於日本基礎產業較落後,「東施效緩」的效果並
不太好。生產方式十分原始,完全靠人工裝配,一齒一齒地切合,拉柄、布帶更是粗糙得很不經用,動不動就出故障。顧客退貨、商店存貨堆積如山是常有的事。
為了找出日本拉鏈的缺點,吉田忠雄利用到大阪拉鏈廠訂貨的機會,去工廠瞭解拉鏈的製造過程。回來後,就潛心研究如何改進。他研製了一些修理小工具,將退貨
的拉鏈一條條拿來修理,記下心得,並用圖表說明。員工們都稱他為「拉鏈醫生」,因為經他修理而又賣出的拉鏈,幾乎沒有人再退回來。忠雄的信心大增,他終於
找到改進拉鏈生產的訣竅了。
三S公司的三樓成了吉田忠雄的拉鏈加工廠。那批堆積如山的退貨拉鏈,經過忠雄和他的兩個員工修理,全都作為三S牌拉鏈出售了。由於三S牌拉鏈堅固耐用,甚
至經得起鐵錘的打擊,加上滑潤易拉,就像順布紋撕布一樣發出清脆而輕柔的聲響,它的銷路越來越暢。東京許多經銷商都主要進三S的貨,並冠以「金錘拉鏈」的
美稱。
吉田忠雄的拉鏈每年的銷量都以3倍的速度上升,三S公司也開始生產拉鏈的部分零件了。公司人員由當初的3人增至26人,銷售網也日益壯大。1936年,忠雄還清了全部債務。他含淚取回那張借據,卸下幾年來的沉重負擔,頓感渾身輕鬆。
1938年,三S公司幾經擴展,人員已增加到100多人,原有的店舖已不夠使用。忠雄購地85坪,興建了一座新工廠。三S公司也改名為吉田工業公司。
當年日本實施戰時經濟體制。第一道與日本工商界有關的命令,是國內禁止使用製造槍炮的必需原料「銅」。既然銅成了戰時管製品,以鋼為主要原料的拉鏈工業便
受到極大衝擊,必將被迫停業和改行。善於動腦筋的忠雄沒有被困難嚇倒,他急中生智,決定改用鋁作替代品。這就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鋁代替銅製拉鏈的鼻
祖。
起初,純鋁製拉鏈因質地太軟而不受歡迎。忠雄反覆研究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一種硬度強而又輕的鋁合金拉鏈,為世界拉鏈發展史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除了內銷,他還積極拓展外銷渠道,每月有4萬打各式拉鏈進入美國市場。這對於發明拉鏈的故鄉——美國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為此美國拉鏈業第一大企業他尤
拉鏈公司,對美國政府施加壓力,限制日本拉鏈製品的輸入。吉田忠雄將外貿的重心轉向墨西哥和南美各國。僅墨西哥一地,吉田公司的外銷量就高達5萬日元,其
它國家銷量也相當可觀。
與其它拉鏈廠商相比,吉田公司產品質量最好,價格卻最低廉,因而頗受用戶的歡迎。短短兩三年,吉田便佔據了日本陸海軍的拉鏈市場。日本海軍需求量的100%、陸軍需求量的33%都由吉田公司供給。
可是,就在吉田嘗到事業成功的甜頭時,太平洋戰爭爆發,公司的外銷市場因此喪失。不久,更大的打擊又接踵而至。
1945年3月10日,在美軍的一次空襲中,吉田在東京的拉鏈工廠毀於一旦,他多年的心血變成了灰燼。但他並沒有屈服,而是頑強拚搏,奮力開拓,終於在戰
後東山再起。吉田工業公司在吉田忠雄的家鄉重起爐灶,建立了魚津拉鏈廠。國內銷售網也隨之建立,員工總人數擴充到千餘人。
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貨物奇缺,有貨不愁銷不出去。當時吉田的設備簡陋,只能用人力機械來製作拉鏈,質量雖差,在市場上也供不應求。1947年,又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吉田忠雄的事業步入正軌。
有一天,美國拉鏈進口商到魚津廠參觀。美商拿起一條拉鏈,問:「這種拉鏈多少錢一條?」「90美分。」吉田試探著報了個價。
「哈哈……」美商突然大笑起來,「真的嗎?90美分太高了,就是再便宜些,在美國也沒有人要。」說著,他從皮包裡拿出一把拉鏈給吉田忠雄看。吉田忠雄仔細端詳一下,不禁大吃一驚。這些美國拉鏈品質優良,自己的產品真是相形見絀。
那美商笑了笑,指著緊握在忠雄手中的美國拉鏈說:「這些我70美分就可以賣給你,而且我還可以賺錢。」說完,美商聳聳肩,嘴裡咕噥著譏笑了一番,便揚長而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忠雄,以及滿桌子的劣等拉鏈。
美國佬的奚落,使吉田忠雄看到美日之間的巨大差距。這雖不是什麼好消息,但忠雄卻從中看出了事業的轉機。美國拉鏈物美價廉,是因為美國已擁有許多優良的拉
鏈製造機器。反觀日本,還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當然只會是質劣價高。他發誓要趕超美國。這種不服輸的個性,使他的事業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於是,他成立了吉田貿易公司,為引進美國機器作準備。1950年,他從美國買回4套高速全自動拉鏈機。果然是很精妙的機械設備,高速運轉,性能精良,全廠員工都為之傾倒,驚嘆聲蓋過了機器運轉聲。
「我要造100台這種機器,」吉田忠雄當場作出進一步的決定,「我要請日本第一流的日立精密機械廠,根據我的改良圖紙,製造出100台更好的機器。」
說幹就幹,他立即邀請日立精機董事長清三郎商談,決定在3年內研製出來,分批交付使用。
與此同時,吉田忠雄又添置平面研磨機、鏈條機等設備,順應潮流,開發出丹銅新產品,並繼續研製鋁合金拉鏈。
鋁合金拉鏈在戰時曾一度研製過,現在由於銅價暴漲,執油房甲穌庀罟ぷ鰲?
為探尋如何研製鋁合金的答案,他乘上泛美客機,出國去考察。他在美國觀看了福特汽車廠6秒鐘出一輛汽車的傳送帶式的流水線,在歐美考察了眾多的精密機械廠
和合金廠。他把每天的考察心得,記在小本子上,或用照相機拍下來,當晚無論多累,也要寫成文章寄回日本。對有關鋁合金、自動化生產線、精密機具與國際貿易
等專業知識,他更是孜孜不倦地學習,終於滿載而歸。
回國之後,吉田忠雄以新學到的「閃電戰術」,馬上開始行動。他將有關鋁合金考察結果、個人的建議,悉數交給合作融洽的日立製作所。在他日以繼夜的督促下,
冶金專家通力合作,終於將適用於拉鏈的鋁合金研製成功。1956年,他設立了五十六S工廠,專門生產鋁合金原料及拉鏈零件。一種隱形鋁合金拉鏈開發出來
了。雖然隱形拉鏈在美國早已暢銷,但吉田忠雄的鋁合金隱形拉鏈卻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美國、中南美及歐洲的許多廠商,開始向吉田工業公司大量採購鋁合金原料。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忠雄決定在黑部市建立新工廠。
100台新型高速鏈條機,以及許多銳意改進的新機種,在黑部新工廠運轉起來了。其中三三型拉鏈機,每分鐘4000轉,12分鐘的生產量相當於舊機種一天8
小時的工作量。新工廠的廠內溫度、清潔程度以及員工的福利都相當不錯,舉凡忠雄在歐美考察學到的先進經驗,都在這裡試行。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中,員工的積極
性大為高漲,產量也隨之猛增。
這時,忠雄響亮地提出自己的奮鬥口號:「一年吉田拉鏈繞地球一圈。」他以此作為公司的商標,即希望公司年產拉鏈長度能繞地球一圈。
為了完成一條龍作業計劃,他除了設有丹鋼廠、鋁合金廠外,還興建了紡織廠。他追求完美,各個工廠的規格都是第一流的。他堅信一流的工廠才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
1958年那一年,50歲的吉田忠雄終於如願以償。這年的拉鏈產量,完成了商標上年產拉鏈長度繞地球一週的宏願。
忠雄成功了。他成了眾人研究的對象,人們追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總是笑著說:「我不過是愛護人與錢而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為別人利益著想,就不會有自己的繁榮。對賺來的錢,我也不全部花完,而是再投資於機器設備上。一句話,就是善的循環。」
他畢生都信奉「善的循環」哲學。他相信在互惠互利的情況下,才能永恆地開花、結果。公司支付的紅利,他本人只佔16%,他的家族佔24%,其餘都由公司職
員分享,這是其他老闆做不到的。他要求公司職員把工資及津貼的10%存放在公司裡,用來改善設備,提高利潤;而員工每年可分到8個月以上的獎金,但他要求
員工獎金的2/3購買公司股票,公司由此增資,員工薪水與獎金更加提高,且可以拿到二成股息。由此形成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善的循環」。
吉田忠雄用一條拉鏈拉出的理想之歌,似乎沒有用過休止符。他不停地為追求夢想而工作著。在日本,他擁有7座工廠,有近2萬名員工,操縱著5萬台各式機器,
每天生產的拉鏈平均為1400萬條。從60年代起,他更是把拉鏈業拓展到世界各地,短短22年間,他就在3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2家工廠和137個銷售
點。1983年,他又在意大利擁有了3家分公司。目前,吉田在海外的僱員達1萬多人,銷售範圍廣達125個國家和地區,穩坐世界拉鏈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難得的是,吉田忠雄並不以雄踞世界拉鏈業的霸主地位為滿足,每年還至少支出10億日元的經費供研製之用,開發出的拉鏈品種達400多種。從用途上看,不光
有用於衣褲鞋帽、箱包盒袋上,還有用於潛水服上的防水拉鏈,有用於聯結漁網、防鳥網的拉鏈,有耐高寒抗腐蝕的拉鏈。在常年展示吉田產品的展覽館裡,你簡直
想不出有什麼東西是不需要拉鏈的。迄今為止,吉田因創新與改進而獲得的拉鏈專利權,在日本國內有1500項,在國外也有14項左右。
此外,吉田公司的產品也由最初的拉鏈,發展到今日除拉鏈外,還生產鋁門窗建材、樹脂、尼龍、氯乙烯、棉紗、化學纖維等,以及拉鏈機等各種機械。在南美洲還
擁有自己的銅鋁礦山,儼然成了從原料到產品銷售一體化、遍佈世界五大洲的「拉鏈王國」,而吉田忠雄則理所當然地坐在了「世界拉鏈大王」的寶座上。
演說1310B
吉田松陰— 幕末大思想家
黑白子 開講
今年八月十三日,日本「終戰紀念日」來臨前兩天,日揆 安倍晉三低調前赴山口縣萩市參拜了「松陰神社」。 此舉,立時遭到中國官方媒體抨彈,指神社內供奉的吉田松陰,「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有較大影響」,暗示安倍的參拜,是為軍國主義招魂。
吉田松陰(1830–1859),這位已經物故一百五十多年的長州藩武士;日本幕末時期的兵法家、思想家、教育家。究竟是何許人也?
在介紹松陰之前,請先看看下列一串名字— 高杉晉作、久坂玄瑞、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山縣有朋……
就算讀者對日本近代史興趣缺缺,恐怕也會知道 伊藤博文是日本的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 沒錯,上述這批揭櫫倒幕,推動維新,以及部分在後來的明治政府中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均出自松陰門下。
松陰生於文政十三年,父親 杉百合之助是長州藩的下級藩士,年俸二十六石,僅足糊口,生活困苦。 於是乎,杉家的次男在五歲入嗣吉田家成為養子,易名吉田寅次郎。翌年,因叔父 吉田大助 早逝,改而過繼叔父家,傳習「山鹿流」兵法,並承襲長州藩的兵學教習一職,俸祿五十七石。 接任兵學教習後,松陰追隨另一位叔父 玉木文之進 深詣山鹿流。
天保十一年(1840),松陰以十一歲幼齡,向藩主 毛利敬親講解《武教全書》。自此,即被目為長州藩的兵學奇才。
與此同時,一場影響近世極為深遠的戰爭在亞洲爆發—- 第一次鴉片戰爭。這場歷時兩年的中英之戰,以天朝上國不敵遠征夷軍告一段落。 清廷之敗,神州震動,餘波衝擊東瀛,驚醒了學習華夏文化千年的倭人,使他們明白到,欲圖立足於世界,必須志切上進,棄舊習新。而吉田松陰,就是其中一名先行者。
松陰是在弘化二年(1845),自兵學老師 山田亦介的口中,得知中國在鴉片戰爭落敗。他在〈戊午(1858)幽室文稿〉中寫道:「十四年前,僕年甫十六,謁先生於含章齋。先生一見,招僕謂曰:『近時歐夷日盛,侵蝕東洋。印度先蒙其毒,而滿清繼受其辱。餘焰未熄,朵頤琉球而突來崎奧。天下人士,方痛心疾首,以防禦為急務。』」
「年甫十六」的松陰,起初對英人的觀感,僅停留在不值一哂的層面之上:「當時,僕不自推度,慨然而自任。謂時宗、秀吉誠不易及,然義律、伯麥(鴉片戰爭時英艦隊司令官)、馬里遜(傳教士)乃陋夷之小才也,何足與之校耶?」
不過,在與老師山田亦介對談後沒多久,松陰展讀了 箕作省吾迻譯的《坤輿圖識》。此書不單是一部世界地理書,亦包羅了鴉片戰爭的情報和許多世界知識。作為一本「知彼之書」,它又著力介紹「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及軍事力量」。 朱子學者、昌平黌教官 古賀侗庵在序言中再三提醒國人,萬勿重蹈中國的覆轍:「滿清,地大於歐羅巴全州,富強莫與為比。 然其侈然自大,不務外攘。邇者,因鴉片之禁,與英夷構怨,大為所催破,納金乞和才自免。此覆車之灼灼可鑒者也。……昔至大之邦也,殲為墟厲者,古雄強無敵之國也。而五大洲之浩浩,大都為泰西所吞噬。」
足不出長州藩的年輕兵學奇才, 漸漸覺悟到自己原來是坐井觀天。他的內心深處,不期然湧起一股極大的危機感,迫使他潛思日本的海防問題,並且關注世界局勢的演變。
一場本可視為「事不關己」的中英鴉片戰爭,驚醒了東亞一個蕞爾小國。只有十六、七歲的松陰,放棄了前半生所學,轉而尋求防禦「海賊」的有用學問。十九歲那年,松陰獲任命為藩校明倫館師範。翌年,得到幕府許可,前往九州遊學。這一次九州之旅,澈底將松陰身上最後一丁點武士特有的「華夷意識」,沖刷得一乾二淨。
嘉永三年(1850),松陰結束九州之行後,把遊學過程記錄在《西遊日記》。他前赴了當時日本唯一對外開放的口岸長崎,登上荷蘭和中國的船隻參觀,又觀看西洋炮術的實彈演習。 此外,於平戶又接觸到大量記載鴉片戰爭及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書籍。 松陰抄錄了很多筆記,包括記下魏源在《聖武記》中提出,「以夷之長技以制夷」這一方針。*** 魏源是林則徐好友,他認為鴉片戰爭之敗,「中華思想」罪莫大焉。松陰對書中指:「徒知侈張中華,未睹寰瀛之大。」最感共鳴。
返回長州不久,松陰受命陪同藩主赴江戶城覲見第十二代征夷大將軍 德川家慶。時年二十二歲的松陰,趁此逗留江戶良機,拜在 佐久間象山門下。
佐久間象山(1811–1864)幕末著名思想家、洋學家,晚年提倡「和魂洋才」,主張「公武合體」和「開國論」。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象山得悉「聖賢之國」屈服於英夷船堅炮利後,立時上書有名的〈海防八策〉予本藩主君松代藩主 真田幸貫。 象山認為,對外危機不是德川家一家之危機,而是天下、民族之危機。
1853年,美國水師提督 佩里率領黑船艦隊***,打開閉鎖多年的日本國門。 並定下以一年為限,德川幕府必須答允開國要求。
松陰朝夕所擔憂之事,終於發生。身為一名兵法家,他深明知己知彼的道理。要知彼,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赴泰西,一探虛實。
1854年初,松陰乘佩里重臨日本之隙,與同藩藩士 金子重輔,從伊豆半島南端乘小船潛入美艦,意圖偷渡出國。 不過松陰的行蹤,旋即被艦上美兵發現。佩里不願多生事端,立刻遣送二人回岸。 松陰自忖偷上黑艦一事無法遮瞞,遂與重輔一同向幕府自首。同年十月,二人被押回長州服刑。
監禁期間,松陰向獄中同囚的十一名武士,講授《孟子》,開始他的講學生涯。服刑十四個月,松陰改為家中軟禁。他繼承了叔父 玉木文之進的「松下村塾」繼續授徒,之前提到的一班幕末維新的菁英,都是這段時候成為松陰學生的。
安政五年(1858),幕府大老 井伊直弼在沒有孝明天皇敕許的情況下,私自與美國簽訂「日米修好通商條約」。京都朝廷大為不滿,孝明天皇更史無前例地向水戶藩下達〈戊午密敕〉,呼籲鏟除無視武家秩序的井伊直弼。
手段強硬的井伊,一方面逼令水戶藩交出密敕,同時派遣老中 間部詮勝上京,搜捕反抗幕府之士。
遠在長州藩的松陰儘管被軟禁家中,但通過遍佈各地門生所提供的線報,清楚掌握住局勢發展。 松陰計劃刺殺間部詮勝,又敦促本藩起兵討幕。只可借長州藩當時無意與幕府正面為敵,安政五年十二月以蠱惑人心罪名拘捕了松陰。
這次由井伊直弼主導,鎮壓異己的行動,史稱「安政大獄」。**** 吉田松陰在1859年問斬,終年二十九歲。
何以吉田松陰會遭指責「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形成有較大影響」呢?
1854年松陰被拘禁於長州藩獄中的一年多時間裏,逐漸思索出一套藉海外發展以擴大日本防衛線,據有戰略優勢,以解決西夷覬覦皇國危機的「海外發展論」。
松陰於獄中撰寫《幽囚錄》論保國之道云:「今急修武備,艦粗具、砲略足,則宜開墾蝦夷,封建諸侯,乘間奪取堪察加、鄂霍次克。諭琉球,朝覲會同,比內諸侯。責朝鮮納質奉貢如古盛時。北割滿洲之地,南收台灣、呂宋諸島,漸示進取之勢,然後愛民養士,慎守邊圍,則可謂善保國矣。」
幕末年間,提出發展海外,甚至明確表示南進的經世家,當然不止松陰一人。在他之前,就有 林子平、本多利明、會澤正志齋、佐藤信淵等較為著名者。而松陰的影響力之所以能超邁前人,或多或少是因為他門下生徒,俱是日後維新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再加上他殞身「安政大獄」之時正值英年。這一切,都為他短暫的人生,平添了幾分傳奇、幾分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