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江證券:擬公開發行不超50億元可轉債

長江證券3日晚公告,公司擬公開發行不超5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可轉債期限為發行之日起六年。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營運資金,發展主營業務,在可轉債持有人轉股後補充資本金。

具體用途為:(一)擴大資本中介業務規模,增強公司盈利能力,投入不超過20 億元;(二)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增強子公司盈利能力,投入不超過25 億元;(三)擴大證券投資及做市業務規模,增加投資範圍,豐富公司收入來源,投入不超過 5 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23

新規後如何再融資?長江證券50億元可轉債預案做示範

長江證券3月3日晚發布公告,擬發行總額不超過50億元的可轉債,期限為6年。此次可轉債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運營資金、發展主營業務,可轉股後補充資本金。這也是再融資新規後市場上的首單可轉債方案。

新規出臺當天,興業證券是首家因新規限制而宣布終止的上市公司;15天後,長江證券率先拋出新規後市場首單可轉債預案。在市場人士看來,這並非偶然,背後折射的是資本密集型企業在再融資新規中所受到影響與應對。有固收分析師表示,基於再融資新規對融資規模、融資間隔等條件的限制、以及補充資本金的需求,未來仍有金融機構推進可轉債的可能性。

長江證券“轉道”發行50億元可轉債

在“限時、限規模、限定價”的再融資新規中,期限要求對定增市場沖擊最為猛烈。根據現行要求,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與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和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的,不受此期限限制。

以長江證券為例,該公司在2016年7月完成了當年度的非公開發行,實際募得資金82.69億元,募集資金在當年7月20日到賬。這意味著,長江證券目前已不具備啟動新一輪定增的條件。

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接受采訪時就表示,證券公司屬於資本密集型,尤其是當前諸多創新業務都依賴於資本的擴張。因此,新規中對於18個月時間間隔的限制對此類公司影響很大。該人士還指出,相對其他行業公司來說,證券公司在凈資產規模和收益率等發行條件上相對有利,如果此前並未頂格發行公司債券,目前盡快推進可轉債是較為可行的方式。

與該人士觀點呼應的是,時隔7個月,長江證券就已推進了兩次巨額再融資計劃。從募資用途中,也不難看出券商業務發展對於資金的迫切需求;兩融和股權質押等資本中介、大投行、資管、新三板做市業務等募集資金重點投入的板塊,均為當前行業競爭激烈的業務。公告顯示,至2016年年底時,長江證券當年定增的募集資金已使用了78.4億元。

長江證券本次次可轉債方案中,將投入不超過20億元來擴大資本中介業務;以不超過25億元資金投向子公司,主要涵蓋投行、直投、期貨、資管、另類投資等業務。此外,長江證券將擴大證券投資和做市業務規模,投入不超過5億元增加投資範圍。

資本密集企業如何再融資?

新規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以及新規後如何推進再融資,上市券商近期為市場做出了典型示範。

伴隨轉型升級和發展創新業務的需要,證券公司近年來屢屢掀起資本擴張熱潮。而近期出臺的再融資新規和增設的多項發行條件,對上市券商推進再融資形成不少的沖擊。在2月17日當天,興業證券曾發公告宣布正籌劃非公開發行;但隨後證監會公布了再融資新規,由於不滿足18個月期限的要求,興業證券隨即宣布終止此次定增事宜。同樣備受關註的,還有東方證券和申萬宏源的定增事項。申萬宏源在今年1月公布了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1.30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90億元。東方證券在2月13日發布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數量不超過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20億元。新規發布後,東方證券已將發行定價的基準日由董事會決議日改為發行期首日,並於日前發布了修訂版預案。申萬宏源尚未公布定增相關公告。

申萬宏源非銀分析師王叢雲接受采訪稱,對去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再融資會受到約束,其他上市券商基本都完成了一次再融資。做股權融資主要是增強資本實力,如果是業務的資金需求可以通過債務融資,現在行業杠桿是2.65倍,還有加杠桿的空間。整體來看,再融資新規對券商當前的融資能力影響不大。

或終止定增、或調整預案“隨行定價”、或換道可轉債,上市券商已呈現了多種新規的應對之策,為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再融資先行探路。

這其中,“變道”可轉債的討論仍是當前市場關註的焦點。據本報此前報道,多位投行人士指出,股、債融資結合是當前較為可行的再融資方案,市場已開始探索定增配合可轉債的“兩步走”方案。海通證券固收分析師姜超在研報中也指出,考慮到發行優先股對於非銀上市公司而言可行性較低,再融資新規或推動符合發行條件的公司以發行可轉債來進行融資。

姜超稱,部分銀行、券商、保險等有補充資本的需求,可轉債在轉股後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此外,相對於定增,可轉債的優勢在於對投資人數量無限制、投資熱情更高、漸進攤薄業績、無間隔期18 個月限制。但姜超同時也指出,可轉債存在一定劣勢,如補充資本效率較低且轉股主動權在投資人手中。

值得註意的是,對於放松可轉債發行條件的討論和呼聲也日漸強烈,市場對於降低當前可轉債的凈資產收益率要求、提高審批速度的預期強烈。

申萬宏源衍生品首席分析師朱嵐就表示,可轉債市場一直缺乏發行人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審批速度慢、轉債條款負責、轉債規模受凈資產限制,以及由發行費率低所導致的投行意願低。在此次再融資新規出臺後,投行意願已經有所提升;未來如果可轉債發行要求進一步放松,配合審批速度的加快,可轉債市場供給更為可期。

亦有投行人士接受采訪時稱,目前可轉債只得公開發行;相比近年來更為火爆的可交換債,缺少私募發行的這一渠道,限制了發行人的數量。該人士稱,現行的可轉債條款中,對於可轉債私募發行留有余地,但需要有更具體的細則指引,這將為可轉債未來的一個看點。中信證券的最新研報也指出,若要推動可轉債市場的發展,引入定向發行機制是可考慮的途徑之一。“定向可轉債將擴大可轉債用途,這是海外可轉債融資的常用形式,可以用於戰略合作、收購、天使投資等各種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88

東方財富:擬發行不超50億元可轉債 加碼券商業務

東方財富3月15日晚間消息,公司擬發行總額不超人民幣50億元的可轉債,每張面值100元,按面值發行,期限為發行之日起六年。募集資金將用於補充公司全資子公司西藏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營運資金;在可轉債轉股後按要求用於補充東方財富證券的資本金。

公司稱,募集資金主要用途包括,1、加快發展信用交易業務,提升市場份額,進一步縮小與一流經紀類券商的差距;2、擴大證券投資業務規模,增加投資範圍,豐富公司收入來源;3、增加對證券業務以外的其他金融服務業務的投資,布局多元金融業務,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進一步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4、增設證券經紀業務營業網點,拓展業務覆蓋面,提高服務能力和市場占有率,並全面提升經紀業務的行業地位和市場競爭力。

該可轉債還附有回購條款,在本次可轉債最後兩個計息年度內,如果公司股票收盤價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低於當期轉股價格的70%時,本次可轉債持有人有權將其持有的本次可轉債全部或部分以面值加上當期應計利息回售給公司。或是募集資金運用的實施情況與公司在募集說明書中的承諾相比出現重大變化,且該變化被中國證監會認定為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本可轉債持有人享有一次以面值加上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向公司回售其持有的部分或者全部本次可轉債的權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36

中信銀行:計劃發行400億可轉債 百信銀行將年底開業

不良率微升,息差收窄。在當前實體經承壓與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並不意外。中信銀行交出2016年成績單顯示,凈利潤416.29億元,較上年增長1.14%。不良貸款率1.69%,微升0.26個百分點。

不過,該行去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64%;資產減值損失522.88億元,大幅增長30.60%。中信銀行副行長方合英在業績發布會上指出,今年該行計劃發行400億元可轉債,可能會對資本充足率有所提升。

此外,“由中信銀行和百度公司聯合發起的一家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百信銀行目前正在籌備過程中,預計年底前順利開業,目前還沒有進入運營階段。”3月23日,在中信銀行業績發布會上,該行副行長郭黨懷透露了百信銀行的開業時間表。

零售板塊加速轉型

作為中信銀行三年戰略規劃的第二年,該行在零售板塊的加速轉型表現搶眼。

中信銀行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537.81億元,同比增長5.96%。其中,非利息凈收入去年同比大幅增長17.06%。特別是零售條線的非利息收入231.90億元,比上年增長34.88%,占比超過一半。

非息收入2016年增長主要來源於托管、信用卡、資產管理和零售代理業務,四項增量99.8億,方合英對第一財經指出。

“零售去年表現非常好,主要是通過代理業務、信用卡業務、結算業務的增長拉動。代理業務中,理財增幅超過50%,保險項下的收入環比也有7倍增長。此外信用卡項與結算類手續費增幅都比較大。”郭黨懷對第一財經指出。

反觀對公板塊,810.76億元營業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作為中信銀行的傳統優勢領域,在零售的突飛猛進下,收入占比下降。不過對公存款時點余額2.96萬億元,余額與增量都居股份制銀行前列。

該行副行長楊毓表示,對公業務去年收入占比下降,並不意味著對公業務不強了,而是按照三年規劃發展戰略,要著力發展零售業務。因此,零售業務在營收中占比增長較快,顯得對公占比增長有所放緩。

計劃發行400億可轉債

2016年中信銀行曾發行了350億元優先股,提高一級資本充足率約1個百分點。不過,年報顯示該行在資本充足率方面依舊略顯不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64%,低於銀監會2016年年四季度銀行業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10.75%)。此外資產減值損失522.88億元,大幅增長了30.60%。

方合英在業績發布會上指出,今年中信銀行計劃發行400億元的可轉債,如果400億元可轉債發出去以後,可能會對我們資本充足率有一個非常好的提升。

“董事會註意到本行ROA、ROE等指標承受較大壓力,也充分認識到,銀行業高資本消耗、重資產運行的發展模式,越來越不適應金融業改革要求,也難以得到市場和股東的認可。”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指出。

數據顯示,2016年中信銀行平均總資產回報率0.76%,同比下降0.1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2.58%,同比下降1.97%。方合英表示,ROA同比下降主要是由於凈利潤微增。而凈利潤微增的主要原因是凈息差下降,還有撥備的大量計提——2016年中信銀行同比多計提122.51億撥備。李慶萍表示,這表明銀行經營穩健。產品創新,並購、跨界業務發展,網點調整,人員成本控制等都是董事會願意看到的穩健經營狀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06

新三板逾1000家企業可發行私募可轉債 200人股東上限降低適用性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5/1150482.html

在新三板市場缺乏流動性、鮮有制度供給的周期,滬深交易所與全國股轉系統合力為創新層部分企業送出融資大紅包,近日上述三方以及中國結算聯合制定《創新創業公司非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新三板創新層股東人數未超過200人的創新創業公司,將被允許在滬深交易所非公開發行可轉債(俗稱私募可轉債)。+

菁財資本創始合夥人葛賢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私募可轉債的推出將進一步豐富新三板市場的融資渠道。以創新層作為試點,既有合理性也有對創新層這一制度設計本身的政策延續性。

“因為掛牌公司基本都是中小創業企業,經營穩定性差,創業者和投資者通常存在巨大的預期差,難以估值或者雙方估值難以談攏。私募基金、創投機構等投資機構在投資時,一般都要簽訂帶有對賭性質的回購協議。此類對賭協議一方面沒有監管層政策支持,容易引起糾紛。另一方面,在IPO過程中,此類對賭協議屬於需要清理規範的範疇。”葛賢通表示,對投資機構直接發行私募可轉債,可以降低投資機構的投資風險。

“雙創公司的可轉債,是對創新層創新創業企業融資方式的拓展和補充。在一定程度上,可轉債是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的一種替代性融資方式。”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但可轉債采取非公開發行的方式進行,同時也明確提出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的限制。該規定對於未掛牌新三板的企業較易滿足,但對於新三板掛牌企業則略顯苛刻。

根據《細則》,可轉換債券發行前,發行人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同時可轉換債券轉股後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截至9月22日,新三板創新層共計有1377家公司,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約有1162家公司股東人數在200人以內。

“企業掛牌新三板後,大多會通過定增方式融資,定增融資使得股東人數增多;選擇協議轉讓方式的創新層公司通過指定或非指定的方式進行股權轉讓,有進一步分散股東的可能;部分進入創新層的企業,因為采取做市轉讓的股權轉讓方式,股權分散程度普遍較高,股東人數很可能超過200人。”付立春表示,因此,雙創企業可轉債細則對新三板的創新層企業適用性受到限制。

除了200人股東人數限制,業界對於私募可轉債預期樂觀。從技術環節來看,葛賢通分析稱,由於此次私募可轉債是在雙創債下推出,關於雙創債的創新增信機制都可以引入,一方面可以設置多樣化的償債保障條款,包括控制權變更限制條款、核心資產劃轉限制條款、交叉違約條款、新增債務限制條款、支出限制條款等;另一方面,可以拓寬抵押、質押品範圍,用合法擁有的依法可以轉讓的股權,或者註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為創新創業公司債券增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50

可轉債上市“破面”再現,基金經理止步回售博弈

近日來,市場情緒低迷,上證指數跌破3100點,可轉債市場亦受到影響,4月12日至今,上證轉債下跌幅度達到了2.23%。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2日收盤,23只可轉債面值低於100元,當日上證轉債下跌0.47%。

“轉債的主要收益來自於正股,歷史上轉債大面積賺錢都是權益的牛市。現在不具備這種條件,更多的是階段性的機會。轉債的流動性不是特別好,大部分流動性一般,風格切換要慢於正股。這個時點我認為倉位低一點可能更好。”北京某公募基金可轉債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交流時表示。

謹慎參與回售博弈

去年底,轉債供給明顯加速,平均每周在3-4家;不過今年年初以來轉債發行明顯放緩,1-4月分別發行了4只、3只、7只和3只。

目前轉債按照每周2-3家的速度,一年能發行轉債家數也在50家以上。目前銀行轉債預案有7家,規模達到1915億,規模占比接近一半。

統計顯示,除銀行外,建築、交通運輸、電力及公用事業、非銀、家電等行業可轉債的供給相對較大。

日前交通銀行(601328.SH)發布公告宣布600億元可轉債發行計劃,以進一步充實資本,提升資本充足率。交行表示,如果該發行計劃順利實施將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夯實各項業務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基礎,有利於增強交行核心競爭力並實現既定戰略。

“不過銀行轉債短期估計比較難發出來,一方面目前大多處於股東大會通過階段,尚未過會;另一方面PB大都小於1。”華創證券可轉債分析師王文歡在研報中表示。

其中機構持倉方面,保險對可轉債的持倉在下降,3月較去年年底下降了2.3%左右。其中一個原因是目前可轉債市場的波動較大,持倉較高會導致凈值的波動加大。

記者也了解到,4月份一些機構希望博弈藍標轉債的回售,但由於上市公司的公告“變更募投項目的程序”,回售博弈落空。

通常來說,在回售期內,項目資金需求旺盛,多數上市公司會選擇下修轉股價來規避觸發回售條款,市場會相當關註轉股價下修帶來的投資機會。

4月11日,藍色光標(300058.SZ)公告稱,為促進公司業務的長遠發展,合理有效利用募集資金,將此前整改報告中“於未來6個月內擇機盡快履行變更募投項目的程序”變更為“於2018年12月31日前擇機盡快履行變更募投項目的程序”。這也意味著藍標轉債的回售博弈落空,受此影響,藍標轉債第二日開盤大跌2%,全天低位震蕩,創出兩個月最大成交額。

藍色光標於2015年12月18日公開發行了14億元可轉換債券,承諾對“Blue View 系列數據營銷產品開發及應用項目”、“藍色天幕全球機場聯播媒體網絡模塊”兩個募投項目分別投入 5.4 億元、1.5 億元。截至 2017 年底,上述兩個項目的投資進度僅為19.39%和20%,且均存在超過1年未投入募集資金的情況。

4月26日,深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藍色光標說明兩個項目存在超過1年未投入募集資金的原因、推遲履行變更可轉債募投項目程序的原因等。

“盡管從條款來看,藍標轉債有可能觸發回售,但對公募基金來說風險不小,我們會謹慎參與。”某深圳公募基金可轉債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私下交流時表示。

雖然一批可轉債“破面”,但可轉債的潛在供給每周都在增加。數據顯示,可轉發行預案近兩個月明顯加快,3月和4月分別有20家和19家。隨著年報披露結束,轉債發行料將回歸常態。

行情不明朗

今年以來,市場情緒較為低迷,截至發稿年初至今,上證綜指下跌6.83%,深證成指下跌6.32%,上證轉債下跌幅度達到了2.23%,整體跌幅小於正股。

同時,近來的一些風險事件與不如意的一季報也讓相關板塊的個股受到影響,並牽連轉債。譬如電子板塊中,蘋果產業鏈的公司一季報都不太如意,藍思、水晶一季度業績均出現了下滑,蘋果產業鏈的公司估值近期降幅較大。

此外,第一財經也註意到,今年來一些新券剛剛上市,就跌破100“破面”。

“轉債有債的部分,有股的部分,也有條款博弈部分,有轉股溢價率估值的部分。”上述北京可轉債基金經理表示,轉債剛剛發行時給的利率較低,上市之後會有相對公允的價值體現。如果市場認為價格較低,會將其價格打到100以下。

“市場風格在逐步向成長轉,轉向趨勢已明顯,目前處於均衡狀態,未來至少能維持目前狀態。我更偏重於成長,重視風格選擇和個券基本面研究。”滬上某可轉債基金經理廖正軍(化名)表示,從今年年初到4月的區間表現來看,行業和正股的選擇很重要。

同時記者也註意到,相較於保險的減倉,基金的持倉則較為穩定。基金一季報顯示,可轉債規模較去年四季度增加約130億,其中可轉債基金增加了11.2億,目前基金持有轉債規模占比較低,其中債基中對轉債的配置比例僅在1.5%左右。

廖正軍向第一財經表示,宏觀層面,經濟增長不會有大的波動,通脹算溫和,第二季度前期增長雖有分歧,但難以持續超預期,流動性可能難以更寬松。周期關註度降低,創新升級、先進制造值得重視。

王文歡認為,在股市行情不明朗的情況下,疊加供給將要重新起來,仍將面臨壓力,短期保持觀望,控制好倉位,等待市場企穩。中長期看,供給壓力下,估值難有貢獻,主要還是看正股,擇優布局,把握好個券的機會。

“然後是關註精選優勢行業及優勢個股,如核心的細分行業及核心的龍頭個股;第三是市場波動有所提高,要有絕對收益思維;最後是整體註重新興成長風格類的機會,包含醫藥類等。”廖正軍則說。

統計顯示,可轉債指數年度回報差異較大,2015-2017年連續三年的負回報,虧損幅度隨後逐步改善。統計顯示,2015-2017年三年,可轉債指數年度分別錄得-26.86%、-10.42%和-1.11%的回報。再往前一步看,2012-2014年,可轉債指數分別錄得4.55%、-0.6%和55.31%的回報。

“從歷史表現周期來看,未來1-2年內可能出現不錯的機會。”廖正軍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