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專稿:為什麼2013年無劇可看?揭國產劇貪腐黑幕 林子白
http://xueqiu.com/6624941293/25753009按:這是今天網易娛樂的專稿,揭露影視圈內的貪腐黑幕,出於可以理解的理由,原文中涉及的具體人物、電視台、影視製作公司全部使用化名或代號,不知道的人不免一頭霧水,根據我對影視圈的有限瞭解,把原文隱去的名字一一作了註解。如果有錯誤,請知情人士不吝指正。2013年,在國產劇播出體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收視率卻持續疲軟。雷劇盛行,劇集注水,觀眾審美更替等已不能完全解釋「無劇可看」的國產劇市場,網易娛樂採訪諸多業內人士,他們認為國產劇市場的各種貪腐和不規範操作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影視購銷中的貪污與腐敗讓市場無法形成良性競爭;大量不規範操作推高演員片酬導致風險加大;而收視率造假更讓製作機構失去風向標。
已經過去三個季度的2013年,國產劇播出體量較2012年有大幅度增加,但收視率卻持續疲軟並明顯下降,網絡點擊率也較2012年有較大幅度回落。以至於不少媒體、從業者、觀眾都表示:2013「無劇可看」。
2013的國產劇市場為什麼如此混亂?雷劇橫行,正劇注水,觀眾審美層級更替和娛樂消費轉移等都不足以解釋。網易娛樂採訪諸多業內人士發現國產劇市場中製作、交易環節的貪腐和收視數據貓膩也許才是導致「無劇可看」的真正幕後黑手——大量不規範操作推高演員片酬導致風險加大;影視購銷中的貪污與腐敗讓市場無法形成良性競爭;而收視率造假更讓製作機構失去風向標。採訪中,有眾多電視劇生產大戶都表示出對電視劇市場的灰心,在他們看來,這些亂像已經讓國產劇行業變得岌岌可危。
製作環節的貪腐
——製作單位給演員發高額賬面片酬,通過回扣套現
查看原圖某北京小生在拍攝一家國有影視製作單位的劇集時,身價從原本20萬/集猛漲到50萬/集,據透露這很可能是在他在協助製作公司利益人虛報成本,實現製作費「個人套現」。(製圖/珞小嬜)
演員片酬高漲、製作成本大幅上升,也成為國產劇製作行業的一顆毒瘤,影響著電視劇產業的發展。據悉,2012年,某大叔視帝級別的演員一年稅後收入超過一個億,遠遠大於業內眾多大公司一年的純盈利——整個行業都在為演員打工,這是不少製作機構共同的抱怨。是不懂行的草台班子、煤老闆肆意加價導致演員報價上漲?這種說法由來已久。然而,不少影視公司表示,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常見的反而是國有製作單位或國家機構來「攪局」。部分單位搞政績工程不計成本,部分則是出於私利「套現」——通過給編劇、演員高額「賬面報酬」,虛報高額製作費拿回扣,從而把不屬於自己的錢變成自己的。
案例1:20萬小生瞬間漲至50萬身價,輔助利益人虛報成本
在國內電視劇製作行業,除開規模龐大的私營製作機構,也有數量龐大的國家機構、電視台附屬機構、各級政府參與投資和拍攝電視劇,不少業內人認為,恰好是後者攪亂了整個市場。有不少家國有製作機構,每年生產出大量電視劇卻壓在倉庫裡沒法銷售;部分最終通過關係在各個電視台露面後草草了事;這其中的不少作品便是部分參與者的「套現項目」。
2012年,某北京小生以單集超過50萬(該小生此前電視劇均價為20萬/集)的價格出演某國有影視公司拍的警察題材電視劇,成為讓業界震驚的一條消息。據某影視公司老總透露,他拿到這個高價,極有可能是演員高片酬返還部分給利益人的行為;實際上,這家公司出品的多部電視劇,其演員價格、製作費用,都遠遠超過業內同等製作水平的電視劇,「通過回扣套現」便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
(林子白註:2012年李晨主演警察題材電視劇《草帽警察》,由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全資子公司江蘇幸福藍海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案例2:知名編劇遭遇公開索要回扣:不一定是煤老闆推高片酬
某知名編劇表示,他曾經遇到某大型國有製作公司的製片人,在問到他的報價後直接了當地問他,可以不可以給予他更高片酬,「每集多給你10萬,簽完合同付完款後,你把那多出來的十萬再還我。」據他介紹,這種情況下不少編劇和演員都會答應,「等於有了個幫你要錢的內應,而且創作者可以提高身價,也不損失自己的利益,所以看到不少演員身價高的離譜,但他們下部戲就拿著這種包含著回扣的標價去跟人談——這種現象也是推漲演員報價的一重大原因,根本不是什麼煤老闆、大老粗。」
買劇環節的貪腐
——電視台愛買「人情劇」,領導掛名「總策劃」收錢
查看原圖電視台購片人員相當大程度上左右著觀眾在電視屏幕上能夠看到什麼樣的劇,因此電視劇製作方不僅送錢還送人,拿回扣,請演員「作陪」已經成為電視台領導的一大隱形福利。(製圖/珞小嬜)
採訪中,不少國內電視劇生產大戶都表示要對電視劇減產,將把更多精力投向電影。在他們看來,電影市場更公平,國產劇市場則存在太多的貓膩——電影是零售行為, 憑藉質量、口碑、營銷佔據市場份額;電視劇是大宗買賣,少量購片人的喜好和口味決定了交易的成敗;相對於電視台,多如牛毛的製片方只能充當「孫子」的角色,面對電視台的各種要求只能儘可能滿足,甚至送錢、送人。部分電視台的購片人員,憑藉個人利益、喜好、私慾,相當大程度上左右著觀眾在電視屏幕上能夠看到什麼樣的劇。
案例3:名導臨危受命接名著劇,某衛視還人情買滯銷劇
購買一部「人情劇」不會拖垮電視台,但一部電視劇賣不出去卻很容易讓一家公司倒閉,所以購買「人情劇」對電視台而言並不少見。當年,某著名導演拍攝的政治任務劇《回家》(劇名為化名),錯失央視導致銷售和播出出現困難;後來該導演在中途臨危受命接下執導由某衛視翻拍的名著劇,因此該衛視就出面收購《回家》,業內人士表示這就是「人情劇」的一種。
(林子白註:2007年李少紅接手執導北京衛視投資的《新紅樓夢》,北京衛視收購李少紅導演的香港回歸題材主旋律電視劇《榮歸》)
案例4:一線衛視領導臨退休狂買四部「雷劇」,疑拿回扣遭調查
近年來,「人情劇」越來越成為「收錢劇」。某影視公司老總表示,部分上市和準備上市的影視公司,為表面業績盲目追求產量,劇集質量不高卻能夠熱銷, 原因在於除了一手花錢買收視率,另一隻手則是塞錢賣劇。2012上半年,某一線衛視收視率一洩如注,網傳與其電視台大肆購買「人情劇」有關。該衛視「一把 手」領導即將到期退休,一口氣高價買了某公司四部「雷劇」,被懷疑中間存在貓膩。不過該衛視相關部門和領導被審計沒有發現問題。2013上半年,某大型電視台台長被雙規,此前,就有傳聞稱該電視台購片款透支嚴重、購片過程中存在不正當交易、有電視台領導從中獲利。
(林子白註:2012年4月份開始,因為連續幾部電視劇收視不佳,湖南衛視收視率狂跌,同年10月湖南廣播電視台台長歐陽常林到點退休。2013年2月,圈內盛傳遼寧廣播電視台台長史聯文被雙規。)案例5:設立「總出品人」等掛名職務,給領導正大光明發勞務費
有資深電視劇發行人員表示,電視劇的發行成本一般是總成本的10%,但目前不少國產劇的發行成本已經佔據了總成本的30%。除開差旅費、招待費等常 見費用,更有各種名目繁多的回扣、監播費用。「在電視劇片頭,常常看到總出品人、總策劃等等都是領導;有些領導還為這部劇題詞、寫歌,這些都是光明正大的 送錢,如果不是因為求著他們播出,誰會允許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掛別人的名字?」他表示,這些付出了一般勞動(審查播出、創作歌詞、題詞題字)都算是 正常收益,部分電視劇還予以高額回扣。據悉,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建議主管單位的領導或電視台取消掛名的這種做法。對於這種規定,不少製片方表示讚揚。
案例6:劇方送錢又送人,電視台購片領導成「潛規則演員」大戶
供應嚴重大於需求的局面,導致不少影視公司對電視台購片人員不得不予取予求,塞紅包、出資邀請出國旅遊、贈送各種高檔禮品,都是常見手段;劇作藝 人、發行人,甚至影視公司老總,都不得不向其低頭作各種應酬。業內某知名影視公司的老闆表示,自己每天忙的焦頭爛額,但只要購片方任意工作人員表示要見 他,自己都必須立刻推開所有事情招待,「親自上陣做『三陪』」;部分電視台購片人員表示自己對某些藝人感興趣,雖然自己感覺為難,也都會儘量安排,「這在 業內,都是最平常的事情。如果不是因為被人扼住咽喉,誰也不願意去做這種下三濫的事情。」而某業內知名演員表示,現在對演員實行「潛規則」的,根本不是導演、製片人,更多是購片方領導。購銷部門是電視台的「先富部門」,是「肥差」,收入遠遠高於電視台普通員工。
播出環節的貓膩
——「做內容」不如「做數據」,收視率還是風向標嗎?
查看原圖影視公司與收視數據公司的結盟讓不少業內人士擔心,有利益關係的收視數據分析不再具有市場風向標的作用。(製圖/珞小嬜)
收視率造假,對電視業而言是個屢見不鮮的話題;由於直接取證的困難,常常只停留在傳言的階段;也正因為這樣,2013年電視「收視數據異動」非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勢。對製片方而言,為銷售為播出明著暗著送錢、為電視劇好賣好營銷請高價演員,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但面對明顯存在人為操作痕跡的數據異動,不僅看不到處理意見,也看不到處理的希望,這讓為數不少的電視劇製作從業者感覺悲觀。某電視劇生產大戶表示,明年要對電視劇減產,轉頭電影,「收視率是電視行業的通用貨幣和唯一衡量,但是這個標準不再具備風向標的價值,而是被操控,我不願意這樣死的不明不白。」
案例7:某公司劇集屢創「收視奇蹟」,不需要明星不做營銷也能保證收視
以數據諮詢聞名業內的某傳媒集團,宣稱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和人脈資源,因此製作的電視劇不僅可以發行在較強平台,而且表示部部都能保證收視率。2013年,由該傳媒集團旗下公司出品和推廣的偶像劇《標籤女孩》(劇名為化名)在某衛視獨播,儘管都是新人演員挑大樑,該劇卻以「黑馬」姿態挺近收視率排行榜前三甲。分析數據顯示,重慶地區的高收視起了重要作用(重慶是收視權重排列前衛的城市),該劇在重慶地區的收視率高達到2.784,收視份額7.549。有意思的是,重慶歷來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收視樣本戶污染的重災區,最近重慶衛視也聯合索福瑞開始重慶地區收視市場的「清污工程」。
雖然該公司表示,其電視劇收視率部部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有龐大的研發隊伍,但實際上他們多部熱播劇,二輪播出的收視表現卻非常平淡。做數據分析的眾多業內人士表示,一部籍籍無名的電視劇成為收視率黑馬的可能性確實存在,但是對於一些由新人擔綱主演、缺乏營銷的電視劇,是需要被觀眾逐漸認知的,所以收視率是有上升曲線的,但該公司出品的不少劇目完全不符合這種規律;而該公司出品的公司屢屢「黑馬」,大多只能曇花一現。「看不懂是因為不符合客觀規律」,某業內知名大公司老總表示。
(林子白註:2013年4月,克頓影視出品電視劇《愛的創可貼》在江蘇衛視首播。)案例8:一部戲就把衛視排名拉升十名,同時段同地區競爭劇成犧牲者
2014年,浙江某上市影視公司打造的重點劇目《對手不易》(劇名為化名)銷售困難,最後以賣給某衛視並簽訂了「收視率對賭協議」。雙方約定,《對手不易》開播期間收視能夠位列同時段前15名,即可以40萬/集的價格成交;下滑或上漲一個名次,價格就相應變動一次。結果,《對手不易》不僅進入了同時段前15,甚至反常擠進前10——而該衛視較為頻繁見到的收視排位大約在15名之後;在沒有營銷和關注熱點的情況下,《對手不易》開播收視即刻高漲;播出完畢,收視率立刻回落——這種現象同樣明顯違背了收視的客觀規律。
(林子白註:2013年7月,華策影視出品電視劇《棋逢對手》在河北衛視、廈門衛視首播。)「收視數據異常」的情況還發生在該公司出品的另一部偶像劇《收視面條》(劇名為化名)播出期間。與《收視面條》同時段同地區競爭的另一部偶像劇《盛夏晚晴天》早開播四天,收視率也呈現一路爬升的趨勢。按照慣常收視規律,除非劇情極度注水,比較難出現收視率大幅下降的事情。然而《收視面條》開播當天,《盛夏晚晴天》收視率立刻從1.1將至0.8,《收視面條》開播當天收視即破1(編者註:某一地區的收視市場總額是相對固定的,倘若收視樣本戶集體看一部電視劇,必然拉高該部電視劇的收視率並造成另一部劇的收視率降低)。某做數據分析的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在一部劇沒有明顯的話題熱點、營銷力度情況下,觀眾(樣本戶)捨棄正在看的一部劇轉投另外一部新劇的可能性比較小。
(林子白註:2013年4月華策影視出品電視劇《幸福的面條》在浙江衛視首播。)雖然收視率造假沒有直接證據,但一些特別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沒有話題熱度、沒有號召力明星、不做強力營銷,卻能夠高開高走、遙遙領先,讓不少業內人感覺,收視率已經失去了其風向標的功能;而這些收視率好得莫名其妙的電視劇,引發整個行業的跟風模仿,嚴重挫傷了部分認真做內容的從業者。
小結:電視劇產銷需要透明、合理的市場環境對國內龐大的電視劇產量和播出量來看,媒體形容2013的國產劇市場「無劇可看」,確實頗感可笑和可悲。國內電視劇市場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正如採訪中某位影視公司老總所說的那樣,「就算死,也讓我死的明白」——電視劇收視率成了一場勝負莫名的混戰;不透明的黑幕交易讓少數人的私利掌握了相當大一部觀眾的娛樂休閒內容;「個人套現」助長市場的畸形發展,這都讓電視劇行業處於不著四六、無理性無秩序的狀態,而這對於影響著最多人群娛樂消費的電視劇生產來說,是危險的。電視劇的生產、銷售、播出,需要有透明、合理的市場環境。
菜油刷新兩年半新高 後市仍可看高一線?
菜油最近兩天連續大漲,截至周五收盤,菜油期貨價格已經刷新兩年半新高。隨著四季度需求繼續走高,菜油漲勢料能更進一步。中銀國際期貨農產品研究員今日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後期菜油有望在油脂品種內維持強勢。”
短期來看,近期急漲行情的起因是11月23日晚間,CBOT豆油受EFA法案提振大漲6%。在CBOT市場引導下,次日中國油脂市場整體出現大幅上漲,其中菜籽油領漲油脂板塊。
由於今年國儲大量拋售菜籽油庫存,前三季度中國菜籽油與豆油、棕櫚油價差不斷收窄。當前國儲庫存壓力大大緩解,周新宇告訴記者,在拋儲成交火爆的背景下,後期菜油有望在油脂品種內維持強勢,短線菜油1705合約關註7600元/噸一線阻力,中長線關註8200元/噸一線阻力。
原料菜籽供應偏緊 菜油產量減少
從供應的角度來看,原料菜籽供應偏緊,菜油產量較小,也刺激著這輪菜油行情的井噴。
近三年來我國菜油產量處下滑態勢,今年產量依舊不佳。菜油的產量減少也會導致油菜籽的種植面積減少,菜籽產出減少則會反過來導致菜油產量進一步下降。根據預測,2016/2017年度,我國菜油新增供給量為666萬噸。其中國內產量為616萬噸,進口量為50萬噸,消費量預計為850萬噸,年度供需缺口為184萬噸。2016/2017年度全球菜籽產量也預測同比將下降243萬噸,下降幅度為3.5%。
原料菜籽供應方面,加拿大油菜籽報價為453美元/噸,運費28加元/噸。內蒙古呼倫貝爾新季菜籽收購價格平穩,當地部分小機榨油菜籽收購價格為2.20元/斤,價格保持不變。由於目前供應量十分有限,沿海多數菜籽壓榨廠處停機狀態,未執行合同達到22.57萬噸。庫存消耗也在加速,截至11月20日,沿海油廠菜油庫存僅為9.95萬噸,較上周下降了2.55萬噸。
根據USDA11月份的供需報告顯示,2016/2017年度全球植物油產量同比增加5.2%至1.85億噸,庫存同比下滑5.3%至1800萬噸,全球油脂的庫存消費比將進一步從上年10.7%的低位下滑至9.8%。在此背景下,中國植物油去庫存狀況加速,截至11月24日,國內豆油商業庫存總量103萬噸,較上周同期的105.58萬噸降2.58萬噸降幅為2.44%,較上個月同期的117.608萬噸降14.608萬噸,降幅為12.42%。而相對於豆油,棕櫚油庫存狀況更為緊張。目前全國港口棕櫚油庫存量在24.05萬噸,遠低於5年平均值60.29萬噸,市場現貨緊缺。
不過周新宇認為,隨著近期油脂價格的快速上漲,植物油進口利潤空間後續有望打開。他告訴記者:“從目前看,近期人民幣持續大幅貶值,海運費持續提升,令後期油脂油料進口成本提升。加之全球油脂供需偏緊,國內外棕油庫存重建需要更長的時間,中遠期油脂走勢更需關註供應端,南美大豆生長情況以及東南亞棕櫚油產區的產量恢複情況對於油脂未來價格有更深遠的影響。”
菜籽供應可能在歲末年初有所改善,目前市場預期,今年12月到明年1月,菜籽到港總量或近90萬噸,11月份下旬開機率或有所好轉,中期供應充足將對市場產生壓力。但從46周情況來看,菜籽庫存依然會緊張。
國儲拍賣體量大 受追捧價格高
從國儲拍賣方面來看,連續走高的拍賣價格也提振了市場的信心。
10月12日以來國儲菜油拍賣連續全部成交,每周投放量約為10萬噸。6周60萬噸的總量對市場來說並不算小,但是成交價格一路攀升。據公告,國標四級菜油起拍底價5800元/噸,較2012年產菜油上漲400元/噸,漲幅達7.4%,實際成交均價為6546元/噸。再疊加出庫、精煉、利息等因素,成本已經接近6800元/噸,這對菜油期價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需求旺盛背景下,後續菜籽油拍賣價格有望繼續擡升。隨著國儲菜油庫存日趨減少,國儲拍賣對於市場的利空面也將逐步減弱,菜籽油拍賣出現的高價、高成交率情況會對於菜籽油期現貨價格形成有力支撐,周新宇建議:“密切關註其拍賣的價格與成交率情況。”
綜合來看,年底前菜油供應會持續緊張,元旦前後進口菜籽到港伴隨國儲油放出,菜油價格存在一定壓力。但有高昂的國儲拍賣價格支撐,料菜油整體重心上移,仍可看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