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救火队长”邹晓春:大股东希望我取代陈晓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0/1NMDAwMDE5Njg1NQ.html

国美控制权争夺战,进入最后的投资者拉票阶段。

9月9日,作为大股东提名的执行董事、“神秘人”邹晓春终于露面。即将赴港接洽众多国美股东的邹晓春,接受本报独家专访,他对其个人身份、黄光裕家族资产状况、与机构投资者接洽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邹晓春称,“有些人没有公平对待股东,‘和为贵’有时并非解决问题关键,矛盾爆发出来,并得到一次性解决,会使得企业肌体状况更加健康。”

至于“9·28”临时股东大会黄光裕家族成败,邹晓春称,“不论成功与否,对于临时股东大会的规则都会尊重。大股东有能力和信心将国美做得更好。”

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董事会一方将于11日完成路演。来自陈晓一方消息称,其已获得部分国美电器投资者支持。

“救火队长”邹晓春

《21世纪》:外界对你的信息获知有限,你与国美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邹 晓春:1990年,我毕业于江西大学法律系专科,并获得了律师从业资格;1999年,通过证券律师资格考试;2000年,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从事 证券相关业务。2001年,国美电器开始谋求上市工作,当时,我有机会认识黄光裕并且担任国美电器律师。我以公司法律顾问的身份参与企业策略问题探讨。

《21世纪》:在国美电器以及黄光裕家族企业中,你主要参与了哪些工作?

邹晓春:最开始,主要是国美电器开店中遇到的纠纷处理。此后,随着国美越来越多的收购,我作为收购团队的成员之一参与进来,涉及包括国美收购三联商社、国美收购大中、国美收购中关村,以及国美收购永乐等。在众多收购中,我扮演项目负责人角色。

《21世纪》:黄光裕为何选择你做国美电器提名执行董事?

邹晓春:我觉得黄光裕有三个方向考虑。第一,能否胜任,他希望一个专业人士来参与国美董事会;第二,我作为一个老律师,能够使得国美在合法轨道上运行;第三,我拥有在中关村“救火”的经验和成功背景,而我也愿意再次扮演“救火队长”身份。

《21世纪》:外界传闻,如果大股东胜出,你会进一步取代陈晓,成为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是这样吗?

邹晓春:现在公司沿用英国议会制,大股东对我的提名仅是公司董事会的执行董事,这个提名如果获得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同时,上市公司股东有半数通过,希望我来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那么,我会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这个责任。但是,前提是股东对我满意、信任。

黄氏资产起底:增发资金已储备

《21世纪》:与上市公司相关的黄光裕家族资产状况怎样?

邹晓春:与上市公司相关,黄光裕家族非上市资产主要是300多家门店。

我 们已经做过评估。并非如陈晓一方评价的那样,国美电器上市公司离开这些门店不会有大影响,实际上,这些门店资产的单店盈利能力和整体运营状况,包括位置与 上市门店是一样的。从位置上看,这些门店集中在上海、江苏、福建、河南、河北等,都是具有很大消费潜力的地区。从目前管理上看,是由上市公司托管,所有情 况与上市公司是平等的。

《21世纪》:黄光裕家族资产状况如何?

邹晓春:外界并不了解大股东资产状况。实际上,大股东资产分 三部分。其一,是国美电器相关上市所持股份,以及非上市公司门店;其二,是地产资产,包括在北京、重庆、无锡、上海等地所拥有的地产;其三,是投资板块, 这主要是由鹏泰投资去实现的,包括其投资的中关村。以及清华科技园内的一家企业,该公司中黄光裕家族占股33%。

在2008年,黄光裕出事之前,大股东还拥有矿业、银行的投资资产。

《21世纪》:近期鹏润地产正处理一些地产项目,比如大康鞋城等,是为应对国美增发而做准备?

邹晓春:2008年事件之后,对于集团确实有一些影响,因此,大股东在投资上作出了一些调整。以地产为例,大股东希望将持有型的商业物业为主的地产开发形式,转变为住宅型地产开发。

在 这一背景之下,大股东对手里的持有型商业物业进行了减持。减持另外一个背景是,大股东希望以处置资产方式应对国美电器面临危机。当时,确实很多项目低价出 售,包括建国酒店、北京沙河项目等。目前,正在处置一部分持有型商业物业也是这一逻辑,即变持有型商业物业为主为住宅物业开发为主。

《21世纪》:大股东目前现金实力如何?

邹 晓春:大股东已经做好了应对增发等的资金储备,有两个事情可以证明。其一,大股东截至目前已经在二级市场增持了近2%的国美电器的股票,这支出了近7亿元 左右现金。其二,大股东8月27日已经对现在的董事会发出了函件,而现在董事会也以公告的形式公布,即若董事会增发,大股东决定超额认购。

希望与包括贝恩高层见面

《21世纪》: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接洽情况如何?

邹晓春:与投资者接洽在8月4日以后一直在进行。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是让投资者理解大股东为何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因为此前,大股东的形象被陈晓言辞所“妖魔化”了。

截 至目前,大部分投资者基本理解,并且接受了大股东一方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原因,并且支持大股东正确利益诉求。对于大股东而言,陈晓与国美以往发展逻辑相悖, 本着这种“不换思想,就换人”逻辑出发,大股东要求召开股东大会。接下来,我们希望以相对正式的形式去拜会所有投资者。包括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在内,我 个人以及团队尽可能多去拜会所有能够联系到的投资者。这种工作一直会持续到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前一天。

《21世纪》:如何看待贝恩所扮演的角色?

邹 晓春:贝恩的身份与国美的股东性质是一样的,作为可以转股的债权人,我个人是很希望与贝恩的高层见面,并且听到他们对于国美电器公司治理以及发展的一些意 见。总之,在维护国美电器的权益上,大股东与其它投资者的立场是一致的,尽可能多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使得国美未来更加健康、合理。

大股东的胜负计划

《21世纪》:如果大股东一方动议获得通过,大股东对于国美电器计划怎样?

邹晓春:“9·28”股东大会决议就是公司决议,因为国美电器这家公司是股东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大股东1988年创立公司,国美电器2004年上市,这期间公司实际已经发生了变化,即国美电器已经是一间公众公司。但这未改变大股东作为创始人对于公司发展的热情。

如果大股东胜出,大股东会持续支持上市公司发展。这其中包括大股东会将非上市公司资产以一种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方案注入上市公司,同时,大股东还将在其它方面给予上市公司以支持。具体的方案稍后会有正式的东西出来。

大股东与陈晓的区别是,大股东的身份是天然的,而陈晓作为职业经理人,可以随时抽身。

《21世纪》:大股东一方对于现有管理层态度是怎样的?

邹晓春:现有管理团队除个别人之外,大多都是国美电器功臣,而这个团队能力是得到大家认可的。此次关于股东问题的争论,并不包括管理层在内。

国美电器的管理层一直保持少有的稳定特点。虽然,此前有高管做出了一些表态,但是,管理层也是站在公司利益角度的发言,大股东对此十分理解。大股东希望维持该团队长期稳定。

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大股东一直在做,但是,陈晓的方案显得有些草率。

《21世纪》:如果大股东失败,将如何选择?

邹晓春:首先,不论成败与否,大股东尊重9·28股东决议;其次,即使发生恶劣的情况,大股东也会尽可能维护利益;最后,若改变不了最终结果,大股东将把非上市门店从上市公司剥离。剥离非上市门店逻辑是,陈晓主持下的上市公司对于门店的托管,我们已经不信任。

《21世纪》:能否描述一下国美电器未来可能的形态?

邹晓春:这间公司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在2008年以前,一直是行业领跑者,而对手规模仅是当时国美的70%左右。现在国美已与竞争对手难分高下。国美电器未来仍会以扩张为主要逻辑,保持竞争力。这也是国美股东们希望看到的。同时,这间公司将保持合理、合法运营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57

用「種」人才 取代「種」IC

2010-11-22 TCW




下一個竹科在哪裡?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如先看看這個故事。

距離竹科十五分鐘車程,這裡是台元科技園區。過去,這裡是裕隆集團旗下台元紡織的一部分,在園區的一頭,仍是傳統的紡織業,紡織機在舊煙囪下,轟隆的運轉,另一頭則是最先進的IC設計產業。

這棟大樓裡的星巴克咖啡,有來自各國的研發人員,忙著討論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只花了九年時間,台元就吸引兩百家IC設計公司進駐,有小聯發科之稱的晨星半導體,台灣類比IC龍頭立錡科技,都在這裡落腳。

硬體加軟體跨界合作! 單一民營園區,年創兩千億產值

這裡沒有晶圓廠,沒有林立的高壓電塔,卻聚集一萬個工程師,靠著他們的腦力,在這裡誕生十九家上市櫃公司,一年創造出兩千億元產值,是今年竹科產值的六分之一。

現在,只重科技製造、講求「種IC」的「竹科1.0」模式已經成熟。創造應用,讓硬體和軟體混搭,講求「種人才」的「竹科2.0」模式,是竹科成立滿三十年後,高科技產業現在最關心的話題。

台元只是民營科學園區的一個縮影,過去十年,包括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接連崛起。反觀科學園區的經營模式,在竹科之後,國科會又開發十六個科學 園區,光竹科管理局旗下,除了竹科還有竹南、銅鑼、新竹生醫、龍潭和宜蘭等六個園區,卻也無法再複製出另一個竹科。前總統陳水扁還因為龍潭園區開發案坐 牢。

「現在是應該檢討,園區的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走。」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觀察,當半導體產業進入成熟期,IC設計也發展到一定程度,開發應用服務,是台灣科 技業的下一個商機,「對於不需廠房,需要腦力的IC設計業者,其實是可以融入城市,與居民更密切的互動,再設園區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創新不一定來自製造! 節能、應用服務都是新商機

為什麼會有這個變化?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觀察,這幾年,科技業創造價值的方式已經改變,「以前創新是從市場、從技術改良來。」他在一場演講中分析,「現在很多創新商機,是政府和社會推動的。」像節能減碳的商機,高齡化社會需要的新產品,起源都是來自社會變遷。

「創新落實的方法也變了,」史欽泰分析,以前只有高科技公司的研發算是創新,現在,「非技術的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他舉例,像iPod,這個MP3播 放器,並沒什麼不得了的技術突破,大家卻搶著模仿,就是因為應用創造的價值,「製造和應用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這個時代,要創造價值,需要的是隨時能跨 界的能力,和不同領域的人合作、分工。

蘋果公司(Apple)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支售價六百美元的iPhone 4手機,製造成本只有一百八十七美元,負責組裝的鴻海,每一支只能賺到十三美元,大部分利潤都進了蘋果電腦的口袋。

竹科主動出擊找人才! 提供網路平台,把金頭腦拉進來

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在改變,竹科的成功模式,也應該跟著升級,未來,竹科該怎麼種出賺錢的金頭腦?清大校長陳力俊提出另一個「竹科 2.0」的新概念,計畫用虛擬的合作網路,連結不同的單位,「種」出更有價值的金頭腦。

竹科2.0概念,來自德國柏林科技基金會(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Berlin),這單位負責整合柏林七所大學、一百二十個研發中心、五千個中小企業,讓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有個跨界合作平台。自二○○○年起基金會扶 植出的新公司,產值已增加兩成,創造十七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七百億元)產值。

清大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教授簡禎富分析,只要符合創新條件的單位,就能加入竹科2.0的平台,研發新的應用,跳出新竹地理區域的限制,把台灣各地創新企業裡的金頭腦,連上竹科的高科技公司。

未來三十年,竹科該如何激勵人才,在人才戰中搶贏台北、上海,將是竹科下一個三十年發展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8

以小巴取代專利巴士 林本利

2011-2-14  NM




過去一年,原來除了樓價大幅颷升 外,的士和小巴的牌價同樣大幅颷升兩、三成以上。市區的士牌價已突破500萬元一個,以全港15,250部市區的士計算,總市值達到770億元。至於小巴 牌價,更高達750萬元一個,以全港4,350部小巴計,總市值約330億元。市區的士及小巴身價總值1,100億元。

根據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資料,2009年的士車費平均上升8.2%,每月平均載客量則由2008年的107萬人次下降至95萬人次,跌幅超過一成。即使去年10月,每月平均載客量回升至100萬人次,但仍低於2008年未加價前的水平。

因此,的士牌價颷升,絕非因為生意大增,而是由於的士商會不時提出加價,市場憧憬未來收入上升所致。再加上市場資金氾濫,利率偏低,吸引不少投資者和投機者入市認購的士牌,才令牌價大幅上升。

至於小巴方面,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多了一個因素,就是小巴商會建議將座位數目由16個增加至20個,令市場憧憬載客量上升25%,進一步刺激牌價上升。

專 線小巴(綠色小巴)持牌人協會表示,座位增加帶來的額外收益可以抵銷經營成本上升。若能夠成功增加座位,營辦商可以作出五大承諾,包括凍結收費三年和加快 轉用歐盟五型新車。政府對商會的建議反應十分冷淡,認為大部分繁忙時段的專線小巴仍有剩餘載客量,預計小巴的服務需求維持穩定,因此毋須增加載客上限。

香 港的小巴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產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士和電車等公共交通服務,遠遠追不上需求的增長,引致不少非法交通工具出現,包括9座位的小型載客 巴士。1969年,政府決定把非法載客的小型貨車和載客巴士進行規管,容許它們登記成為14座位公共小型巴士(即小巴)。到1988年,政府放寬小巴的載 客上限至16座位,令小巴的載客量增加一成多,由原先每月平均載客150多萬人次上升至170多萬人次。

現時全港4,350部只得16個座 位的小巴,每日平均載客量已增至190萬人次,每部紅色小巴每日平均載客270多人次,綠色小巴則超過500人次。九巴、新巴和城巴三間專利巴士公司擁有 5,400多部巴士,每日載客370萬人次,未及小巴的兩倍。每部巴士一般可以載超過100名乘客,但每日實際的載客量不過是600多人次而已。

 

專 利巴士的載客量偏低,明顯是因為要提供較為全面的服務,即使是偏遠和人口不多的地區也要提供服務。另外,從日常的觀察中,有不少地區的巴士路線重複和班次 過密,以致載客量偏低,令一些主要道路經常出現嚴重巴士擠塞的情況。當運輸署和巴士公司重整路線去提高載客量時,往往被區議會否決,以致無法改善現有情 況。

未來幾年,專利巴士公司有需要更換車輛去減低排放,政府與其考慮補貼巴士公司購買新車,何不讓巴士公司放棄一些乘客量不足的服務,轉由 專線小巴公司負責經營。政府可以鼓勵現有小巴經營者(特別是載客量較低的紅色小巴)參與競投提供服務,並且放寬座位數目上限,以配合市民的實際需要。

為了避免放寬座位數目而令小巴牌價大幅颷升,政府應表明立場,日後小巴收費的調整只會參考現時的盈利情況。換言之,小巴收入若因放寬管制而大增,可能要面對多年凍結收費,不能加價的情況。

政府鼓勵小巴取代載客量偏低的巴士,大幅度削減巴士數目,可以有效改善路面擠塞情況。長遠而言,對巴士公司、小巴營辦商、巴士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都有好處。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1

取代日商 成台灣四大面板廠鋁靶首選 鑫科中鋼小金雞拿下台灣逾五成市占

2011-5-16  TWm




從不到五人的團隊,到拿下逾五成台灣鋁靶市占率,它是中鋼集團的材料急先鋒——鑫科。

默默耕耘十一年,鑫科從沒人要的金屬材料廠,成為台灣四大面板廠首選,它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賴筱凡

高雄的四月天,豔陽滿溢在路竹科學園區裡,穿著灰藍色的制服,鑫科董事長王茂根詳細地介紹著陳列在鑫科大廳的各項產品,成立十一年來,第一次有媒體進到這個中鋼集團轉投資的小金雞內部。

「這個,就是面板廠五代線用的鋁靶。」頂著眼鏡,王茂根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他是標準的中鋼工程師,一開口談技術就停不下來,從光儲存用的靶材、面板濺鍍靶材,到最近很熱門的觸控面板用靶材、薄膜太陽能電池用之靶材,王茂根對每項產品都能說上一筆。

二○一○年,是鑫科成立的第十年,營收達到三十八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二.二五元,幾乎是鑫科成立以來最好的成績,為了這一刻,鑫科苦蹲了十年。

鹹魚翻身!

處理速度與成本 都優於日本相較於日本鋼鐵廠多自建金屬材料廠,從事加值金屬材料的開發,中鋼投資鑫科,其實是場美麗的意外。「當時因為中盈(中鋼子公司)在尋找投資標 的,才會注意到鑫科。」王茂根說,當年中盈入股鑫科時,只是三大股東之一,但鑫科成立沒多久,股本就幾近燒光,在其餘兩個股東無意加碼下,中盈接手增資, 成為鑫科最大股東。

錢燒光,人也走光了,中鋼入主鑫科時,公司剩不到五名員工,更別提在日本材料廠壟斷市場下,鑫科幾無生存空間,連爭取一張小訂單都不容易。在那個光碟片廠 最風光的年代,生產光碟片就像印鈔票,每一片光碟片上,光亮的平面都得用到真空濺鍍所需鋁靶,這就是鑫科的起家根本,與老字號的光洋科相同。

然而,靶材成本占每片光碟片的生產成本只有一%,正值產業巔峰的光碟片廠,根本沒有縮減成本的壓力,自然也不會輕易更換靶材供應商,即使鑫科頂著中鋼光環,也沒有受到太多禮遇,反倒吃了不少閉門羹。

但天無三日晴,產業景氣循環攀上頂峰後,終究得面臨成本競爭的嚴峻考驗,「當客戶每次要趕急單,用完的靶材還得退回日本重新上靶,一來一往又是一個月過 去,客戶自然會想要改用本土供應商。」比起日本許多擁有十年、百年歷史的材料大廠,立基在台灣的鑫科,也開始擁有「主場優勢」,眼見機會來了,鑫科開始動 了起來。

日本廠商要花費一個月來運送廢靶,鑫科卻只要一天;日本廠商要價高,鑫科卻能調整成本結構;客戶反映有問題,鑫科的工程人員立刻趕到現場。對於分秒必爭的 科技業來說,哪家供應商能提供最好的服務,產品上市(time to market)時間縮到最短,成本又最具競爭力,就能出線。

另闢戰場!

跨足觸控面板、薄膜太陽能不過,當光碟片廠找上鑫科時,已是明日黃花,價格跌到開始有業者虧損甚至出局。王茂根很清楚,鑫科絕對沒辦法單靠一樣產品生存;於是,從被動元件到汽車車燈,凡是需要用到靶材的產品,鑫科都極力嘗試,直到台灣面板廠的崛起。

「做面板靶材,一塊靶材能打幾個小時,能做到多厚,都是學問!」鑫科總經理簡有彥說,面板上需要濺鍍一層膜,就會用到靶材,但每更換一次靶材,就要停機數小時,所以如何抓到極大值,將一塊靶材發揮到最大效用,再停機更換,每個環節的銜接,都是關鍵。

能夠依照每個面板廠客戶需求,客製化設計,是鑫科今日吃下面板鋁靶大半市場、讓台灣四大面板廠都買單的最大祕訣。「當面板廠從五代線演變到十代線,設備、 材料都要跟進,鑫科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服務,至於日本材料廠嘛……。」王茂根搖了搖頭,「主場優勢」讓鑫科成功地後來居上,不只跟上日本材料廠的開發腳步, 甚至還超越。

簡有彥透露,鑫科一舉拿下台灣面板鋁靶逾五成市場,讓面板廠捨日本供應商而就鑫科,已經讓日本材料廠注意到鑫科的威脅性,「所以,有些專長不在鋁靶的日廠就找上門來,希望能合作。」在在顯示鑫科耕耘材料市場已有了初步成績。

只是,隨著鑫科在台灣面板廠的市占率趨近飽和,鑫科內部也開始想下一步市場會在哪裡。「我們還不夠好啦,鋁靶市占率高,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我們沒做到的。」 聽到鑫科擠進興櫃市場獲利前一百名,王茂根謙虛以待,因為他們並不以此為滿,「觸控面板、太陽能,都有很多新的機會。」挾著中鋼厚實的研發資源,鑫科不像 其他材料廠起步的艱辛,因為中鋼擁有眾多金屬材料的研發人才,等同是鑫科研發的最有力後盾。此外,鑫科擁有十年的金屬材料開發經驗,任何以中鋼產品為基底 的產品,鑫科都能盡力研發,像是去年一舉將碩禾推上八八○元天價的太陽能導電漿,鑫科也已送給客戶驗證,企圖在高毛利的導電漿市場,分到一杯羹。

從不到五人的公司,到今日手握五成台灣鋁靶市場,鑫科不懂得宣傳,而是默默地做,賣力地耕耘客戶關係,從一張訂單都沒有,到將日廠擠出一線供應商位置,鑫 科始終維持一貫低調。承襲中鋼的文化特色,王茂根要將這隻還在發育的小雞,培養成台灣金屬材料一方之霸的新一代金雞。

鑫科

成立:2000年

董事長:王茂根

主要業務:金屬材料研發製造10年成績:擁有台灣鋁靶市場50%市占率,擠進台灣四大面板廠一線供應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1

社交媒體取代電視成英國青少年首選娛樂方式

http://news.imeigu.com/a/1328790060791.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9日晚間消息,英國《每日電訊報》週四報導,最新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將瀏覽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作為首選的娛樂消遣方式,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樣最注重看電視。

在接受調查的16歲至24歲人群中,65%的受訪對象將通過Facebook和Twitter與朋友交談作為首要的消遣活動。

三分之一的受訪對象每次上網時間超過3個小時,上網地點的選擇很多。電視網絡已經瞭解到這種日益明顯的趨勢,正在嘗試多種方式來吸引青少年上網瀏覽 與電視節目相關的內容。例如,第四頻道在2010年推出了《幸運百萬英鎊》的在線遊戲版本,該遊戲大獲成功,至今已有1100萬人次玩這一遊戲。其模式是 鼓勵人們在觀看節目時玩在線遊戲。

數字市場營銷機構Click Consult在英國進行了此項調查,接受調查的人數為1300人。調查還發現,社交媒體在老年人群中也日益受到歡迎。在5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近三分之一在觀看電視節目前會登錄社交網站。

Click Consult董事總經理馬特·布拉斯(Matt Bullas)表示,人們很早就在談論社交媒體變革,但此次調查發現社交媒體首次超越電視成為青少年最喜愛的娛樂消遣方式,這確實表明數字時代人們的娛樂休閒習慣在快速發生變化。(悠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6

Clarizen創始人:整合而不是取代Email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56715.html
果你瞭解Asana、Fluent.io這些創業公司,你就會知道人們對已經存活了近半個世紀的Email是多麼的討厭。很多創業公司都想把這個老古董改造得更「現代」一點,這其中就包括Clarizen。

和前面提到的Asana差不多,Clarizen也是一家項目管理云服務平台。它由Avinoam Nowogrodski創建於2005年,總部在以色列。和Asana、Fluent.io這些出身高貴並懷揣遠大理想的公司相比,Clarizen真的 像一個穩重的中年大叔,從下面的數據就能看出來:

1.目前Clarizen有2000多家客戶,其服務只有30天的試用期,無免費增值模式。

2.每天有大約250家公司開始試用Clarizen的云服務。

3.平均每月有150家公司註冊成為付費用戶。

4.這些客戶中有60%是在美國,其他客戶遍佈全球67個國家。

5.Clarizen的收入一年的世界能翻兩番。

對於「後Email時代」的新型信息交流方式,創始人兼CEO Nowogrodski有他自己的觀點:「現在很多人都在嘗試用新產品取代電子郵件,還記得Google Wave 嗎?但實際上它之所以失敗,問題並不是電子郵件本身,而是郵件連接的整個過程。」

至於Asana的目標,Nowogrodski並不否認,但也不讚同他們的方式:「他們基本上是針對團隊做的,試圖創造一個內部完善的溝通協作體 系。」雖然保證整個團隊內部低成本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將信息的傳播擴散到整個公司或者將信息智能添加進任務清單相比單一的團隊協作更加重要。

而且Nowogrodski認為Email並不會因為新產品的出現而消亡,它只會在新產品的推動下變得更加智能,而且更加方便。「這將是一個關於信息溝通的革命——郵件、短信、語音或視頻——都會在信息溝通和協作上起到作用,而不僅僅是替代電子郵件。」

目前國內外的Email革命性產品還不多,大致方向仍然是改良,而不是取代。但未來會不會出現真正「革了Email的命」的產品,讓我們共同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0

奶粉效應:中國取代澳洲成為新西蘭第一大出口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23

 

嬰兒食品是一宗大買賣。

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國首次取代澳大利亞成為新西蘭商品最大的出口國。

理由很簡單:奶粉

近幾年來中國奶粉市場發生的一系列醜聞令消費者信心喪失殆盡。2009年三鹿奶粉案2名主犯被執行死刑,混合「三聚氰胺」的有毒奶流入市場,導致6名嬰兒死亡,數十萬嬰兒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自那時開始中國對「高品質」奶粉的需求猛增,導致全球嬰兒配方奶粉市場供應吃緊。

從澳大利亞到中國的黑市嬰兒奶粉黑市已經建立起來。去年前往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創紀錄,其中一部分是專門為奶粉而來。

一些中國企業則開始大舉投資奶源地資——比如法國布列塔尼地區——以獲取高額的進口奶粉回報。

同樣中國奶粉生產商同樣極度渴望投資新西蘭,中資大舉購買新西蘭農場,甚至導致該島國對海外資產購買土地的大辯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27

中高階主管 最有可能被取代

2013-07-01 TCW
 
 

 

Q1:我的老闆,可能會變成大陸人嗎?

A:不一定。如果你工作的行業,是允許陸資可以採獨資方式來台設立據點,而且資本額超過五○%都是由陸資出資的,此時,你的老闆就是大陸人。如果,你工作的行業,對陸資來台投資有持股比率不得超過五○%的限制,如印刷業、倉儲業、海運貨運承攬業、銀行、金控公司。而陸資投資台灣的證券業,初期投資金額限制五億美元規定,雖然此時公司董事長仍是台灣人,但實際股權的組合,可能一半是台灣人、一半是大陸人,或是單一大股東是大陸人。此時,表面上你的老闆是台灣人,但實際上老闆是台灣人的「純度」,已經降低了。

Q2:大陸人來台灣設立公司,我的工作會不保嗎? A:如果你在公司是中高階主管,小心,你的位置可能不保。如果你是基層員工,就不用怕了。目前,政府只開放陸資,不開放藍領工作人員,同時,陸資企業來台投資的對象,限於資本額二十萬美元以上、且具一定規模的中國企業。 在工作人員方面,資本額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的企業,允許負責人及管理幹部兩人來台,每增加投資五十萬美元,可增加一名管理幹部,每一家業者,最多以七人為限。所以,只要是有一定營運規模的陸資來台,勢必會帶「自己人」來台灣管理公司,因此,中高階的主管,很有可能在陸籍幹部的排擠效應之下,工作機會少了,飯碗還有可能因此不保,就如同當年台資企業到大陸設廠一樣,職位越高的,越要小心。

Q3:這一波開放觀光相關行業來台投資,陸客來台觀光的商機,會不會被中國人吃掉?

A:可能性很大。二○一二年,陸客來台人次達二百五十八萬六千人,占來台觀光總人次的三五.四%,加上大陸持續開放來台自由行城市,未來,大陸人來台旅遊的人次還會持續攀升。根據行政院經建會推算,陸客一年在台直接消費,大約新台幣二百三十億元,看中龐大的商機,這一波開放大陸企業來台投資旅行社、旅遊服務業、觀光飯店、零售服務業等。這筆錢,原本是台灣企業可以完全賺進口袋的,但現在要被陸資企業瓜分。以陸客來台最愛買的鳳梨酥為例,過去,有六成來自大陸遊客,現在下降到三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導遊、領隊把大陸遊客帶去由陸資參股的商店購買。現在法令開放准許陸資獨資擁有零售販售業,未來,二百三十億元的大餅,有可能一大半都跑到陸資企業的口袋中。

Q4:大陸人在哪些行業特別有競爭力?一旦來台灣設立據點,我的飯碗可能會被搶走?

A:的確,如果你服務的公司的競爭力不夠強,很有可能因為公司營運不佳,工作沒了。從這次對陸資開放的程度來看,最集中在「觀光」產業,從小飛機租賃、小客車租賃、主題樂園、觀光旅館、餐廳、劇場、運動館場,與零售服務業等,都是與觀光業有高度關聯的行業。過去,陸客來台觀光,是政府拉抬GDP(國內生產毛額)的重點項目,如今陸資企業進駐來分一杯羹,會影響到台資相關企業競爭力,原本「賺不完」的觀光財,有可能變成「賺不到」。

Q5:大陸人當我的老闆,我有加薪機會嗎? A:薪水這件事,還是回到市場供需機制決定。市場人才不足,企業為了招募足夠的人才,就有可能使出加薪手段。目前人力市場相對吃緊的餐飲人員、美容美髮人員等,有機會因陸資來台設點,讓人才更加吃緊。所以,這幾個行業的人員,薪水調升的機會最大。此外,醫生也是薪水被調高機會高的族群。台灣醫生與醫療的素質高,成了陸資眼中的搶手貨。現階段,台灣的醫生到大陸兼差或演講,費用雖然與在台灣差不多,但計價單位是從「新台幣」改為「人民幣」。一旦陸資來台參股投資醫院,在兩岸運作效益考量下,很有可能開出比較高的薪水來吸引好手加入。在國內部分科別醫生人力不足下,醫院可能會利用幫醫生調薪方式,留住好醫生。

Q6此次開放「市場研究服務業」來台設點,我們個人資料會不會被中國人竊取一空?

A:很有可能。條文規定,這一次陸資可以在台灣以合資、合夥方式,提供市場研究服務,雖然研究服務的範圍限制在市場分析、消費者態度和偏好分析上。但是,在《個人資料保護法》上路實施前,不少市調公司手上都握有消費者的個人資料,很有可能被居心不良的大陸股東拿去運用。另外,允許大陸銀行在台灣設立分行,開戶之後,內部若有不肖員工竊取轉售,包括身分證、住家地址、電話,資金往來情況通通都會曝光,屆時詐騙問題將層出不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60

移動閱讀趨勢:深度取代碎片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340.html

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正在加速向移動端遷徙。初期人們僅僅將碎片時間花在移動設備上。在移動設備、應用和內容日益豐富時,移動設備足以承載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可以花上半天時間用IPad看書或者辦公;花幾個小時在手機App購物。

移動閱讀受到的影響便是,深度內容向移動端遷移。這就解釋了為什麼Twitter和微博的活躍度會一日不如一日。因為碎片化的內容適合淺層閱讀。深度長內容在移動端正在受到青睞。

除了電子書,人們一部分移動閱讀則花在了「文章」上。這裡文章是指介於微博這類短信息和書籍這類巨型內容之間的「長內容」。這些文章有實時的新聞資訊,有垂直的行業評論,也有微型的文學作品。按照文章字數規模,我對閱讀內容進行了一個分類。

图片1

移動閱讀正在越來越多地被「文章」和「書籍」規模的內容消耗。以「文章」中的典型內容新聞為例,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3上半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規模達到2.85億人,較2012年年底增加23.9%,手機新聞客戶端在中國手機網民中的滲透率達到56.3%。

「書籍」屬於電子書領域暫且不議,「文章」級別的內容消費領域,正在被激烈角逐。搜狐、網易等傳統PC門戶發力移動新聞客戶端,i黑馬、虎嗅網、鈦媒體等新媒體對移動端注意力的強烈依賴,聚合閱讀應用的興起,自媒體的火爆,微信公眾賬號+朋友圈形式的信息傳播方式對微博P2P轉發的替代效應,這些現象的核心驅動便是「文章」這類深度內容的流行。

一方面用戶有強烈的介於淺層(微博)和沉浸(書籍)之間的深度閱讀需求。另一方面日益強大的無線網絡、逐步完善的閱讀工具(設備、應用、服務)以及全新的內容創造方式,則給深度閱讀流行提供了基礎。深度閱讀面臨與碎片化閱讀不同的問題。

如何精確對接讀者和內容?

信息過載時代,內容較長的「文章」級內容的挑選和消費時間成本增加,需要內容主動找到用戶。法國資訊聚合應用開發商Mobiles Republic的報告《2013年新聞資訊閱讀習慣調研報告》便指出,人們對新聞資訊閱讀最看重的是內容準確(佔到82%),其次是免費和更新速度快(分別佔到57%)。

打開我手機上的幾個資訊App,可看出上述問題的不同解決思路。

√ 搜狐新聞客戶端:除了傳統的頻道設置,還可訂閱某些第三方媒體。跟著媒體看內容。

√ 微信:通過訂閱公眾賬號獲得不同內容;朋友圈接收的內容則由好友決定。跟著「人」或者「媒體」看內容。

√zaker:通過訂閱不同的官方選定的主題獲得不同內容。跟著「主題」看內容。

√閱FM:根據閱讀歷史,自動推薦下一篇文章。有點類似豆瓣FM推薦音樂的思路。

我手機裡的其他的「泛科技媒體」還有i黑馬(創業閱讀)、36KR、鈦媒體、雷鋒網等,還有一款科技聚合應用:MR極客快訊。它聚合了各大主流科技媒體和博客的資訊,來自前文提到的Mobiles Republic, 是Appy Geek的中文版。與Zaker的大而全不同,MR極客快訊則垂直於科技領域,另外MR極客快訊換到英文版後可以看英文資訊,例如TechTrunch等上千種內容源。MR極客快訊的訂閱方式是基於標籤的,例如「Google」、「IPhone」、「智能手機」、「照相機」等上百個科技主題。

可以看出,不論是老牌網站還是創業型產品,不論是聚合應用還是獨立媒體,不論是國內土豪抑或國外巨頭,解決「準確性」的問題均是使用「訂閱+推薦」的方式。資訊閱讀應用除了內容為王,閱讀體驗外,還需要一定的技術基礎:標籤挖掘、推薦算法等。

增強互動,連接人與人實現SNS化

精準匹配內容和讀者,深度閱讀還需連接人與人,讀者與作者,讀者與讀者。「書籍」類閱讀更沉浸,內容消化成本高,互動門檻高,反而不那麼需要互動。但「文章」卻不同。用戶在閱讀吸收過程有交流、解惑、分享的需求,需要「互動」並且很容易互動。對互動需求滿足較好的產品:網易新聞。

「來網易看跟帖」已經成為網易新聞的金字招牌。總能出現的神回覆,花樣百出的蓋樓,使得網易評論變得非常有看頭,讀者評論活躍度也持續火爆。互動的強需求,使得社會化成為深度閱讀的趨勢。

幾乎所有深度閱讀產品均是圍繞內容為中心,人被弱化。後期將演變為以內容和人為中心。用戶身上具備不同的屬性,例如撰稿人、招聘者、求職者、投資者、創業者、經理人等等。將這些不同角色進行對接,實現社區化、社會化,進而在內容之外,提供服務。通過跨界實現「RaaS(閱讀即服務)」。

已經有兩個先行者在進行類似轉變:36KR從翻譯國外科技資訊入局,現已成為創投服務社區;雪球財經反過來,從投資者社區切入,現開始內容佈局。可以預見的是,i黑馬、虎嗅、鈦媒體等內容社區將來也會嘗試跨界至服務。

這關係到資訊產品的商業模式。紙媒時代人們為內容付費,互聯網閱讀主要靠廣告盈利。移動閱讀時代,或將形成免費+廣告+服務的全新商業模式。由於傳統互聯網的展示廣告、超鏈接廣告不太適用於移動端,內容贊助型、內容植入型廣告或將成為主流。同時,資訊閱讀產品對服務類營收的依賴也會加重。

移動深度閱讀有更強的個性和互動需求。在書籍和微博之間廣闊的「深度閱讀」領域,千字閱讀同時滿足人們「熱度和深度」的信息獲取需求,正在成為流行的內容消費方式。角逐者們憑著內容、產品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激烈爭奪,或將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碎片化閱讀時代正在被擊為碎片,深度時代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56

《華爾街日報》:郭樹清或取代周小川 擔任央行行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41

《華爾街日報》周三報道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或將離任。前證監會主席、現任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是新一任央行行長主要候選人。

該報道援引知情官員稱,中央高層正在考慮周小川的接替人選。前證監會主席、現任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是主要候選人。

《華爾街日報》引述官員表示,該項人事變動預計將在下個月舉行的高層會議中確定。該官員特別強調,周小川是否離任還未最終確定。

公開信息顯示,周小川生於1948年1月。 從2002年12月至今,周小川一直擔任央行行長,是央行史上任期最長的行長。 2013年3月,周小川成為首位“三連任”的央行行長。當時,周小川已經正部級官員通常退休年齡。 

據《華爾街日報》,周小川“超期服役”的主要原因,是決策者擔心市場會出現劇烈波動。成功的央行行長離任時,市場往往會大跌。 

周小川任職央行期間,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改革,被海外媒體稱為“人民幣先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