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在線:賣得快好世界伯南克祖屋變銀主盤 李華華
|
|
美 國經濟有幾差,都唔使華華再拋數據嚟闡釋,不過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間祖屋慘變銀主盤,當中劇情簡直係當今美國人嘅真實寫照。話說伯南克祖父母喺1945年, 用750蚊(美金.下同)買咗塊地皮,用4年親手起好間屋;直到96年,伯南克以7.25萬,賣咗間屋畀一對來自德州夫婦之後,就搬咗去北卡羅萊納州嘞。 警衞軍供唔掂破產 對 德州夫婦喺06年9月,將間屋轉手賣畀南卡羅萊納州國民警衞軍湯普森,湯普森造咗份12.3萬,30年期定息10.1厘嘅按揭,月供1088蚊。點知好景 不常,湯普森嗰位離咗婚又一齊住嘅前妻俾鞋廠炒咗,佢自己亦俾鞋廠削減工時(湯普森唔使當值嘅時候就會去鞋廠打工),層樓供唔掂,佢同前妻再度分開之餘, 間屋喺08年6月俾銀行收咗變成銀主盤,可憐嘅湯普森喺上個月仲申請埋破產,真係人又老錢又冇,前妻又走佬。 兩年跌價33% 喺 舊年12月,27歲嘅貸款職員杰克遜用咗8.3萬,即係大約65萬港紙,平近33%買咗伯南克間「銀主祖屋」。杰克遜話,買到伯南克祖屋嗰種感覺離奇荒 誕,能夠同當今其中一位最偉大嘅領袖,行埋同一條樓梯感到非常自豪。華華就覺得,伯南克知道後一定笑唔出,因為佢鄉下南卡羅萊納州狄龍縣(Dillon) 嘅失業率高達14.2%,比美國整體失業率7.6%高近一倍。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
“伯南克号”再升空:播种恶性通胀?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89720.html
外号“直升机”、承诺必要时会撒钱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又起飞了。
北京时间11月4日3点15分,美联储宣布开启第二轮量化宽松(QE2)政策。然而不少经济学家认为QE2并不能一如预期地提振美国疲弱的经济增长,反而在长期内埋下了一颗“恶性通胀”的种子。
美联储撒钱:6000亿美元的狂欢
美联储当天的声明称,将维持对到期证券回笼资金再投资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每月 购买量约为750亿美元。同时,委员会将例行检视证券购买的进度和资产购买计划的整体规模,并在需要时按照新的信息作出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就业最大 化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同时,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水平不变,并将维持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曾于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当前的历史最低位,并保持“零利率”水平至今。
该决议以美联储10∶1的投票结果通过。一如往常,堪萨斯联储主席托马斯-霍利格投票反对FOMC货币政策行动。霍利格认为,收购更多债券的风险高 于利益。他还担心,这种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的货币融通性提高了未来金融不平衡性的风险,将在长期内导致通胀预期上升,从而令经济产生动摇。
美联储开启QE2的理由是,美国经济目前的表现低于美联储此前的预期,同时,由于企业并不愿意增加人手,这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并因此导致美国经济面临着通缩风险。
QE2或将延展:是否需要QEn?
开启QE2时代,是美联储最近几年作出的最重大决定之一。该项货币政策也是美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解决美国高达9.6%失业率的最后招数了——目前新的国会格局几乎不太可能同意财政刺激。
2009年3月,美联储的第一轮量化宽松(QE1) 推出了总额1.7 万亿美元的“红包”,使美国经济下滑势头明显遏制,但QE1 的政策魔力很快便被消耗殆尽。QE2 虽然在规模上与QE1 不在一个量级,但其所应对的通缩、低就业、低增长的环境却是一致的。
荷兰合作银行的Philip Marey在周三的报告中指出,QE2主要影响了美国的通胀与汇率。本轮量化宽松使美联储对通胀预期设定了一个目标值,因此降低了陷入通缩的风险。这一政 策也让美元进一步走弱,从而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平衡。更高的通胀预期可能会导致中期内通胀走高。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疲弱势头会持续至2011年,QE2很可能 会进一步延展。
“第一次宽松是英雄,第二次宽松是废柴,美联储已经图穷匕见了。”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邵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联储似乎尝到了以货币刺激 经济并引导市场预期的甜头。在美国国会政治角力日益复杂的情形下,出台其他政策难上加难,联储的量化宽松似乎成为应对衰退的唯一选择。如果未来的美国经济 无法走出泥沼,美联储是否还会推出QE3、QE4,甚至QEn呢?”
效果遭质疑:增加恶性通胀风险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却质疑,当越来越多的美国居民开始存钱还债而不太情愿花钱消费,美联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经济?
Philip Marey认为,QE2将仍然无法大幅提振美国内需:“问题并不在于美国的利率太高,相反,美国10年期国债现在的收益率并不比衰退时期的最低点高出多 少。美国经济疲弱的原因是消费者正在削减危机前的债务,因此他们消费得更少了。这意味着将会出现一个经济低速增长的长期调整过程。”他认为,美国政府非但 没有面对这个现实,反而在压力之下出此下策来支持令人失望的经济复苏。
是否能提振经济复苏仍然是未知数,而目前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美联储能否防止长期内的恶性通货膨胀。这也是为何托马斯-霍利格对昨日美联储的决定投上反对票的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的决定意味着该行放弃了独立性,也失去了抗击通胀的可信度。如果通胀失控,那么就可能需要一个“现代版沃尔克”来通过大幅提高利率来挤压通胀。美联储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刺激美国经济,甚至不惜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作为美联储前任主席、美国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沃尔克在1979年至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曾多次上调利率,最高一度将利率升至20%以打压通胀,并引发了衰退。
「直升機」伯南克的賭博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01/100443869.html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2002年評論日本通縮問題時,曾提出央行可以通過擴張貨幣供應,用直升機撒鈔票的辦法來制服通縮頑症,故得「直升機伯南克」的綽號。就任美聯儲主席以來,在應對金融危機與「大衰退」的一系列貨幣政策行動中,伯南克的綽號名不虛傳。
面對美國經濟復甦較慢尤其是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伯南克的美聯儲出台QEⅢ(第三次量化寬鬆政策),決定無限期無限量購買資產,直至美國勞工市場出現根本性改善為止。
但是,
伯南克大手筆推出QEⅢ,無疑是一場賭博。從時機來看,QEⅢ在美國總統大選酣戰前夕推出,非常敏感。雖然美聯儲機構獨立,未必有意影響政治,但客觀上QEⅢ對現任總統奧巴馬有利,
難怪共和黨議員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都忍不住公開批評伯南克的決定。
從效果上看,
QEⅢ能否真正刺激美國經濟復甦與就業,令許多觀察家懷疑,多數人認為它有引發嚴重通脹的風險。未來美聯儲如何有序退出,避免通脹或者引發新一輪資產泡沫,將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雖然如此,QEⅢ總體而言將會對美國與全球經濟產生頗為積極的意義。目前市場流行的觀點認為QEⅢ的影響將小於前面的兩次QE。我的看法恰恰相反。
如果說QEⅠ與前財長保爾森TARP(美國政府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主要作用,是幫助避免了全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崩潰,而QEⅡ主要功效是幫助了美國避免陷入日本式通縮的話,那麼,
QEⅢ 則有可能真正幫助美國經濟走向可持續的復甦進程。
QEⅢ之所以能在支持經濟復甦上有望奏效,是因為美國實體經濟復甦的勢頭已經全面呈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美聯儲在此時通過開放式的QEⅢ,
把長期利率引向並在較長時期維持在歷史低位水平,對於消費、投資與出口將可能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並不能逆轉美國私人經濟部門復甦的基本
態勢。
此外,QEⅢ對於購買資產的總規模以及持續的時間都不設上限,意味著美聯儲將不理會未來通脹率的變化,惟一關注的就是勞工市場的根本性改善,即
失業率從當前的8.1%下降到6%-6.5%的長期結構性失業率水平。換言之,伯南克乾脆把美聯儲兩大政策目標之一徹底放棄,只死死盯住就業硬指標,不把
失業率降低誓不罷休,從而減輕市場擔憂美聯儲顧忌通脹而搖擺打折扣的可能性,對於引導市場預期往更積極的方向調整。
顯然,伯南克這樣做是不折不扣的貨幣政策大賭博。一旦失敗,他在貨幣金融史上可能聲名狼藉。但伯南克並不是惟一紅了眼的賭徒。歐洲央行也在此時
宣佈將為保衛歐元不惜採取任何行動,並且採取了實質性的歐式定量寬鬆行動。日本銀行最近也變得異常活躍進取,已經加大並延長其資產購買計劃。世界三大央行
同時咄咄逼人大打出手,不可能不讓市場另眼相看,嚴肅待之。
最值得關注的是,QEⅢ可能成為全球股市上揚的催化劑,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對於國際大宗商品、黃金,以及美國房地產價格也會有利好影響。
QEⅢ對於中國的影響如何?如果美國經濟走強,需求上升,將會改善中國目前低迷不振的出口貿易,有利於製造業復甦。人民幣匯率可能由輕微貶值變
為小幅升值,但基本呈現穩定。QEⅢ在短期也因為基本面的因素不會顯著增加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流入。但是,QEⅢ及其對於道瓊斯、標普與納斯達克指數的正面
影響,至少有助於提升中國股市目前低落的情緒。
雖然美國政治與財政不確定性,歐洲債務危機,日本的經濟脆弱性都對伯南克不利,但他這次豪賭勝出的概率不可低估。如果伯南克運氣好,QEⅢ果然奏效,那麼全球經濟,包括中國在內,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受惠。■
標題2007年FOMC完整紀要公佈:伯南克等嚴重低估危機 蓋特納被指洩密(已更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78當地時間週五,美聯儲公佈了2007年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閉門會議的完整文本記錄。
金融危機從2007年開始爆發,隨後美國陷入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也是從2007年開始,美聯儲政策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貨幣政策新時代。
2007年,FOMC一共召開了8次常規會議和3次緊急視頻電話會議。
8月16日,美聯儲在一次緊急視頻會議中決定下調「貼現利率」。9月,10月和12月,美聯儲三度下調利率。在12月,美聯儲還宣佈啟動第一個非常規項目支持全球銀行系統,允許外國央行使用美聯儲的美元。
美聯儲嚴重低估金融危機
按照慣例,這些會議的完整紀要都是在五年之後發布。從這些紀要中,我們可以一窺當時政策制定者對金融危機的看法以及部分貨幣政策內幕。回頭來看,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人在內的判斷都出現嚴重失誤。
在2007年3月的FOMC會議中,伯南克相信,美國房市將保持強勁。
即便在市場已陷入恐慌的12月,伯南克還說,「我預計任何主要金融機構都不會破產或接近破產。」
但在隨後的一年裡,多家金融機構瀕臨破產,美國政府不得不出面救助。未得到救助的雷曼兄弟走向了破產之路。
蓋特納也低估了這次危機。2007年8月,蓋特納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大型的多元化機構會遇到任何融資壓力。」
2007年10月,舊金山聯儲主席Janet Yellen說,「我認為經濟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邁向軟著陸。」
不過Yellen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兩個月後的12月,Yellen說,「出現信貸緊縮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看起來已經非常真實。」
蓋特納被質疑洩露美聯儲政策
還有更有意思的細節,在8月16日的FOMC會議上,裡奇蒙聯儲主席Lacker質疑當時的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認為他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動向洩露給了美國銀行CEO,而這是不允許的。
兩人當時在會議上還發生了爭執。
他們的對話:
Lacker先生:蓋特納副主席,你剛才的意思是說不是這樣,我們對貼現利率的考慮,或者說我們可能怎麼做,銀行並不知道?
副主席蓋特納:是的。
Lacker先生:蓋特納副主席,我今天下午和美國銀行總裁和CEO Ken Lewis進行過對話,他說,對於蓋特納改變貼現工具的安排,他表示感謝。我的信息和你的不一樣。
伯南克主席:好的,謝謝你。請繼續,蓋特納副主席。
蓋特納:我不能代表Ken Lewis說話。銀行的權利範圍有哪些,我們目前在窗口方面有哪些政策,我想他們是尋求對此有更清晰的理解。我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幫助他們理解這些範圍,我想整個系統的情況都是這樣的。因為人們通常都不會使用窗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工具是什麼。
伯南克談政策洩密
在2007年10月的會議上,伯南克還溫和批評了美聯儲成員對《華爾街日報》記者Greg IP透露信息。
伯南克的原話:
我認為實際上沒有任何人洩密。因為Greg Ip工作的方式是這樣的,他跑去和每一個人談話,從每個人那裡獲得一些信息,然後把它拼湊起來。不管怎樣,我認為當我們內部的商討變成公開信息時,很明顯對我們機構是不利的。所以我要求每一個人在保密方面要特別小心。
如今,Greg Ip已經離開華爾街日報,加入了《經濟學人》。他很快就被市場認為是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傳聲筒。
華爾街日報接班Greg Ip的是Jon Hilsenrath。
他曾一次又一次準確預測美聯儲政策,以至於FT的記者嘲諷說,看了他的前瞻文章後,已無必要再去閱讀第二天將發表的FOMC聲明了。
整個華爾街都把他視為伯南克的傳聲筒,大摩的羅奇甚至稱Hilsenrath才是真正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要求其他人保密,但如今,人們一看到Hilsenrath的文章,就會將之視為伯南克在洩密。
美聯儲FOMC會議完整記錄
美聯儲每一年的FOMC會議都會在5年後公佈完整的會議記錄(僅作少數修改)(一年前,當公佈2006年的FOMC會議完整記錄時,我們看到了格林斯潘時代最後的落幕),下面是蓋特納對格林斯潘的評價:

美聯儲的這一政策源於1994年,當時在國會的巨大壓力下,美聯儲開始增加透明度,決定在每次會議的五年後發布輕度刪改但保持完整的發言紀錄。然而,這一政策也導致意想不到的結果:從那一年開始,每位在FOMC會議上的發言者都會在每次會議後的幾週拿到一份他們發言的草稿。令他們驚奇的是,這份稿子比他們想像中的要粗製濫造得多。他們對之前發言者的即興回應在紙面看上去顯得相當輕率。於是,有些人開始帶著準備好的講稿去參加會議。FOMC會議開始時看似是一場準備就緒的激烈辯論賽,實際上卻以每個人拿出準備好的講稿唸完而告終。
摩根士丹利認為這也產生了一個新的現象:影響市場觀點的時間窗口被提前了,以前是在與會者在會議中發言的時候,現在變成了在與會者寫完講稿的時候。因此,美聯儲官員搶在會議前發表更多講話來相互示意他們將在正式會議上讀什麼內容。如果一項政策引起爭議,交易量就會放大,現實中市場就是這麼反應的。
伯南克禍延美國人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222/18172559 美國聯邦儲備局大力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實施零利率,將三十年國庫債券孳息率(Yield)推低到2%左右,目的係刺激商業投資,振興經濟,增加就業,降低失業率。但事實係,自2008金融海嘯至今,除咗標普五百指數升咗兩倍以上,股市投資者(如果有持久力及耐性嘅話)大喜過望之外,整體經濟復甦緩慢,失業率下降速度如蝸牛爬行,商業投資唔見得有大起色,充份證明咗伯南克嘅政策只係益咗炒家及基金,大部份美國人毫無得益,奧巴馬總統咬牙切齒咁話要向富人加稅,提高最低工資,實質上佢就任由聯儲局明益有錢人,打擊中產退休人士,窮人搵唔到工,奧巴馬係最大偽君子!
最近紐約時報報導,因美國利率超低已有幾年,股市不時震盪,中產投資者俾股市波幅嚇親,早已退出股市,故此標普指數大升都益唔到美國普羅大眾,相反地,大量中產退休人士因退休金苦無出路,擺在銀行無息收,於是心思思追求六至八厘回報率嘅投資工具(嗱,香港買雷曼迷債之人,有同樣心理),市場上不少財務策劃師與經紀合作,迎合退休人士所好,推出複雜結構性產品。非上市Reit(地產信託投資基金)、私人募集之另類投資基金(例如買入汽車投資組合),以7%、8%回報率吸引散戶,過去幾年,美國不少呢種另類投資爆煲,由加州至阿肯薩斯州都有,中產人士嘅退休儲蓄損失不菲,由幾萬至幾十萬美元都有,各州政府嘅證券投資監管機構紛紛立案調查。
追源禍始,就係伯南克嘅超低利率令退休人士吃盡苦頭,「鋌而走險」之故。超低利率製造貧富懸殊,有錢人(凡有餘錢買股票者皆屬有錢人,每月靠糧單僅足以糊口者邊度有錢買股票吖)明知股市若然大跌,聯儲局一定救市,變咗穩賺不賠,每次美國宣佈失業率上升(即窮人痛苦),股市就會上揚(即有錢人開心),皆因大家估得到,失業率高企嘅話,聯儲局就會保持超低利率,股市投資者的快樂建築在工人白領失業痛苦之上。美國愈多人失業,大富豪畢菲特就愈賺得錢多,香港買樓人士就愈高興。
寬鬆還是收緊——為什麼伯南克講話前後矛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216伯南克上週在國會作證,有兩句話曾引起全球市場劇烈波動。據華爾街見聞對上週三伯南克國會作證的報導:
當地時間週三上午10點,伯南克說:過早緊縮將危害復甦。這句話推動美元大跌,黃金大漲。
上午10點32分,伯南克說:美聯儲可能在「今後幾次會議」開始放緩QE。這句話推動美債收益率和美元大漲,黃金大跌。
G.I.著文(見經濟學人)認為,伯南克證詞中無任何一處暗示停止QE即將到來,稱美聯儲可能在尋求一種方法,既能減緩QE,又能彌補減緩貨幣刺激帶來的損失——這種方法可能是將ZIRP保持更長一段時間。G.I.曾是最親近美聯儲的記者,猶如現在的「美聯儲通訊社」Jon Hilsenrath:
美聯儲讓很多人抓破腦袋。從伯南克國會作證到5月1日FOMC紀要發佈期間,投資者殫精竭慮,想確認QE是否即將結束。
WSJ的一篇頭條文章題為《市場期望透明度,美聯儲說法曖昧》的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說出了本質,它能幫助我們理解美聯儲正在做什麼、我們這周學到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更多交叉信號即將出現。
1. 美聯儲要退出兩項政策,不是一項。
美聯儲刺激經濟的措施有兩個:QE和ZIRP。前者是量化寬鬆,後者是零利率政策。退出兩項政策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退出QE的標準是勞動力市場展望有實質性改善。退出ZIRP的標準是失業率下降至6.5%或更低。
按照美聯儲的思路,退出QE之後,經過1年或更長時間,才會退出ZIRP。然而這會帶來巨大的溝通挑戰,因為美聯儲聲稱保持ZIRP的原因,聽起來也像保持QE的原因;其聲稱退出QE的原因聽起來又像退出ZIRP的原因。
在書面證詞中,伯南克警告「過早收緊貨幣政策」,這被解讀為美聯儲保持QE不變。事實上,他的意思是保持ZIRP不變。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伯南克回答聯合經濟委員會第一個問題時,其令市場震驚的答案:「未來幾次會議中,我們可能減緩購債步伐。」
2. 更少刺激仍然是刺激。
許多觀察者認為任何減緩QE的步伐都是在收緊貨幣政策。事實上,美聯儲以及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購買任何數量的債券都會使貨幣政策更具刺激性。所以,假設QE每月850億美元購債規模下降至450億,政策仍將變得更具刺激性。它相當於每月聯邦基金利率削減幅度由10個基點調整為5個基點。
只有當美聯儲賣出債券或待債券到期來收縮資產負債表時,美聯儲才會收緊貨幣政策。
那麼,結束ZIRP,很可能是兩年以後。
3. QE預期與QE實況一樣重要。
現在,我要為第2點提供一個前提。因為市場是前瞻性的,債券收益率是對投資人預期美聯儲會購買什麼做出反應,而不僅僅是對美聯儲購買什麼做出反應。
所以,如果美聯儲發出信號,表示QE會以更緩慢的步伐繼續,比投資者的預期低,那麼它最終會買的比預期少,債券收益率會上漲。
這就是本週發生的事兒。
5月1日FOMC紀要顯示,FOMC成員受債券交易商預期困擾,交易商預期美聯儲會維持每月850億美元購債規模到今年年底。維持購債規模被視為與勞動市場改善不相吻合,顯然,也與FOMC想要做的不吻合。
伯南克本週的工作就是要將市場預期與美聯儲預期重新磨合。
解讀美聯儲的反應函數,一直是美聯儲官員講話的關鍵功能,然而這在過去的那些年更精確,因為美聯儲可以通過聯邦基金期貨合約,立即看出市場預期。
當有人推出與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相連的期貨合約時,美聯儲和投資者就會力爭相互讀懂對方。

4. 華爾街將迎來一些痛苦。
如果美聯儲和市場對貨幣政策路徑的預期不同,磨合這兩個預期時,會給金融市場帶來一些破壞。
如果市場預期需朝更少刺激方向磨合,這將不幸意味著債券收益率上漲、貨幣政策收緊。這雖然不幸,但卻能讓美聯儲改進其溝通策略和政策立場。而且,對金融市場帶來傷害,越早越好,因為美聯儲預期和市場預期的分歧可能會越來越大。
5.是否退出QE無法預先確定。
伯南克想努力闡明的一個要點是:如果QE放緩,它將不是一個「自動的機械過程」。舉例說明,如果購債規模從850億美元/月下降到650億美元/月,它不必在下次會議時下降到450億美元/月。它可以停留在650億美元,也可以重新回到850億美元——如果經濟數據變糟糕了。
這不奇怪,美聯儲一直想自由地對經濟數據作出反應,而不是受制於市場預期,然而試圖讓市場相信政策路徑不是預先確定的,可能很難。畢竟,根據美聯儲對經濟發展的觀點,它將來會減緩QE。當美聯儲完成了(減緩或退出QE)的工作,那麼它看起來會像一個自動的機械化過程——儘管它不是。
6.經濟達到甚至好於美聯儲預期。
3月份就業數據糟糕(非農就業人數低於預期),讓所有人唏噓不已,但FOMC成員看到了勞動力市場好轉的跡象。
伯南克證詞中寫道,6個月的就業增長,從低於14萬達到20多萬。這一樂觀基調的原因是,經濟表現好於美聯儲的預期。
無論是會議紀要,還是伯南克的證詞,都沒有關注最近通脹率下降的問題,他們認為通脹率下降是暫時的。
注意,這不是說美聯儲對經濟表現感到滿意。伯南克懇請國會減緩財政緊縮,都快喊破了喉嚨。然而,改變政策立場,取決於經濟相對於預期的表現,這與美國目前的財政政策不和諧。
底線是:經濟表現和通脹水平與美聯儲預期相吻合,與今年晚些時候可能被減緩的QE相吻合。
7.金融穩定性是關注要點但不是障礙
貨幣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過去是二元的:通脹vs.就業。當然,非傳統貨幣政策有各種其他成本。本週,伯南克將金融穩定性而非通脹放在了首位。
美聯儲顯然也有某些市場參與者的那些擔憂:QE和ZIRP正在推動人們在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追逐收益,從而惡化承銷標準,出現過度風險偏好。
說金融系統穩定性是一項成本,不等於說這是停止貨幣刺激的原因。如果某一天,QE的成本高於效益,那麼貨幣刺激將停止。然而,伯南克證詞中沒有任何一處暗示這一天即將到來。
事實上,FOMC19個成員中,目前只有一人認為金融穩定性是減緩QE的原因。這個人是堪薩斯聯儲主席 Esther George。
QE最終會減緩,但更有可能是因為預期效益已經達到,而非成本上漲。
8.金融穩定性可能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某一部分,而非整個政策立場。
當ZIRP通過「追逐收益」推動金融不穩定性時,QE通過大量減少無風險資產(指美國國債)供應,從而讓風險資產價格上漲。
Jeremy Stein指出了QE是如何壓縮期限溢價的(注,期限溢價指投資者因資金被鎖定而要求的額外債券收益率)。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和IMF最近都在警告期限溢價突然上漲。
因為對金融穩定性的擔憂變大,美聯儲可能會尋求一種方法,既能減緩QE,又能彌補貨幣刺激減緩帶來的損失——這種方法可能是將ZIRP保持更長一段時間。
9.預期溝通策略將帶來更多禍事。
過去20年,美聯儲已經變得更加透明了,但它還需要經常改進溝通策略。美聯儲說的越多,被誤解的也就越多。未來幾年,美聯儲溝通策略帶來的事故會特別多,因為美聯儲在使用如此之多的工具、設定如此之多的目標。本週發生的事兒很可能是大量誤讀事故的一個開頭而已。
也就是說,這些都不要緊。只要時間足夠,美聯儲一直以來都可以將它的政策說明白,將美聯儲的政策弄明白一直也繼續是更大的挑戰。
聖人都有錯——那些年的伯南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438由Zerohedge歸納總結:
那時候...
2005年7月1日 伯南克接受CNBC採訪:
採訪者:告訴我,什麼是最惡劣的情況?有太多的經濟學家在電視上說「Oh,這是泡沫,這個泡沫將要爆破,而且這將成為經濟的真正問題。」一些經濟學家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導致經濟衰退。如果未來出現全國資產價格都大跌的情況,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伯南克:我估計,我不會認同你的假設。這是個相當不可能出現的可能性。基於全國範圍的基礎上,我們從未經歷過房價的下跌。所以,我的觀點是,更可能的情況是房價上漲會放緩,可能會穩定下來,這將導致消費支出出現小幅下滑。我不認為,這會導致經濟大幅脫離全面就業的發展軌道。
2005年10月20日 伯南克在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上作證:
在過去兩年,房價已經上漲了接近25%。雖然一些地區的投機性行為已經增加,但在全國範圍來說,房價的上漲更多地反映了強勁的經濟基本面。
2007年3月28日 伯南克在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上作證:
雖然次貸按揭市場出現的混亂情況已經對很多個人和家庭製造了嚴重的財務問題,但對整體房地產市場來說,這些次貸市場帶來的影響仍然不大明確...然而,在現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次貸市場的問題對範圍更廣的經濟和金融市場來說,影響看起來可能是有限的。
2007年5月17日 在芝加哥聯儲委員會前發表言論
...我認為,次貸部門的問題對範圍更廣的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將可能是有限的,而且我們預期,次貸市場的問題不會出現向其它經濟部門或金融市場的嚴重外溢。絕大部分的抵押貸款,甚至包括次貸按揭,繼續會有很好的表現。
2008年1月10日 在華盛頓的演講中回答的問題
美聯儲現在並不預期經濟會出現衰退。
2008年2月27日 在眾議院銀行委員會前作證
我預期,(在一些小型的地方性銀行裡)會出現一些倒閉的案例...在大型銀行裡,資本充足率仍然很好,我不預期,在佔據銀行系統相當重要部分的大型跨國經營的銀行,會出現任何類似的嚴重問題。
2008年4月2日 在貝爾斯登倒閉以後,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
「在獨立的評論中,伯南克比過去的言論更進一步,暗示美聯儲將保持積極和警惕的態度,避免像貝爾斯登這樣的倒閉案例再次發生,雖然伯南克表示,他預期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2008年6月10日 在馬薩諸塞州一個銀行家會議上發表演講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裡,經濟已經進入實質性下行的風險,看起來已經消失了。
2008年7月16日 在金融服務委員會前作證
(房地美和房利美)是有充足資本的。它們沒有倒閉的危險...(然而),市場信心的萎縮正在產生真正的影響,因為兩房的股票價格下跌,對它們來說,增發資本是困難的。
兩個月後,一些都改變了...2008年9月24日 在對Tarp救助方案的國會爭論中,伯南克在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作證後,回答問題,這是美聯儲啟動針對商業票據市場的流動性工具的兩個星期前
我發現,金融市場已經變得非常脆弱。信貸市場沒有運作。企業不能通過商業票據進行融資。就算情況能保持今天這樣,這也會嚴重拖累經濟增長。
...現在,似乎歷史又在重演....
2013年2月7日 美聯儲官員Jeremy Stein 發表了名為「信貸市場過熱:起源,監控指標和政策應對」的演講
我對經濟數據的解讀是,企業信貸市場正在出現非常嚴重的追尋收益行為...就算我們規定,低利率是部分信貸市場出現令人擔憂發展的部分原因,但這不可能就是全部的規定...央行面對的一個最困難的工作是,應對可能對金融穩定造成威脅的信貸市場過熱的階段。
2013年5月1日的FOMC會議紀要
一些成員表示,擔憂一些美國金融市場的環境正在變得過分活躍,並指出低信用質量的公司新發行的債券或對抵押品和支付條款限制更少的新發行債券不斷增加。一位與會者警示道,金融不平衡的出現已經證明是難以被監管者發現和解除的,調整貨幣政策來幫助防範金融穩定的風險將是合適的。
2013年月17日 聯邦諮詢委員會和理事會會議記錄
存在與當前政策相關的潛在風險。美聯儲的證券購買計劃已經降低了抵押貸款的收益率,同時,也小幅度地降低了美國國債的收益率。現在的低債券收益率,對管理固定收益的投資組合、養老基金、消費者存款以及退休計划來說,會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這可能會鼓吹不成熟的投資者,承擔不合適的風險來追尋更好的收益。美聯儲購買的MBS資產佔MBS總發行量的超過70%,這導致了MBS市場出現價格扭曲和嚴重的波動。固定收益投資者擔憂,具有吸引力的MBS證券供應緊張。MBS資產的高溢價承擔了過高的提前還款的風險,這可能導致政府必須出台對房市的新支持措施。很多人擔心美聯儲過分干預市場。他們已經減少了對MBS證券的投資,而傾向於投資企業債券、市政債券和新興經濟體債券。市場擔心,通脹水平可能大幅上升,雖然現在的通脹風險仍然可控。鑑於現在的價格水平,市場還擔心股票和債券市場存在不可持續的泡沫。
此外,當前的政策已經製造了系統性金融風險和潛在的銀行結構性問題。淨利差已經極度壓縮,這使得銀行難以實現有利的盈利趨勢,鼓吹了銀行承擔更多的風險。美聯儲激進地購買15年和30年期的MBS證券,已經壓制了大部分銀行維持生計投資的收益率,銀行要尋求額外的收益,將不得不轉向久期更長、流動性更低、和(或)更高信用風險的投資選項。最終,人為壓低的儲蓄收益率的回歸屬性製造了銀行存款受壓制的收益率需求;一旦收益率上升和競爭壓力增大,這些銀行存款就會出現危險。
當美聯儲抽離對市場的干預,市場將如何恢復常態的估值,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抽離寬鬆政策很可能將是困難的事情,貨幣寬鬆的終結可能會給消費者和企業帶來痛苦。鑑於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自2008年以來,已經擴張了約2.5萬億美元,美聯儲現在可能被視為已經是房地產融資系統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3年6月 國際清算銀行季度報告
市場活在貨幣寬鬆的陰影下
因為進一步的貨幣寬鬆使投資者無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風險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在3月中到4月中之間發生的的大量負面經濟新聞,幾乎沒有打斷髮達經濟體股票市場的上漲。增長萎靡更多影響了大宗商品價格,同時新型經濟體的股票市場繼續表現不佳。
世界主要貨幣區域新一階段的貨幣寬鬆政策,已經向全世界的金融市場外溢。全球核心債券市場的低收益率前景,導致投資者尋求低信用等級的歐洲債券、新興市場債券和企業債券的高收益。這使風險溢價越來越低,同時更高風險信貸市場部門的債券發行量也增加了。過剩的流動性和低波動營造了一種傾向於承擔風險和套利交易活動的市場環境。
...因為投資者預期,不景氣的經濟基本面會帶來更多的寬鬆政策,股票市場很快地就無視了經濟的不確定性,繼續上漲。
標普500指數快速地連續創下歷史新高,第一次在4月11日,接著在5月。相似的,雖然面對負面的經濟新聞和政治不確定性,歐洲的股市也有良好的上漲。在這個期間裡,日本股票市場受到了大規模貨幣刺激的驅動,繼續著上漲的勢頭。股價的快速上漲,使得股市估值極容易受到市場情緒改變的影響...
FT:奧巴馬暗示讓伯南克退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818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暗示,他將找人接任伯南克擔任美聯儲主席的工作。
在接受電視採訪時,奧巴馬把伯南克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FBI)Robert Mueller相對比,Mueller已經拖後了原來計劃退休的時間兩年了,並準備在未來幾個月退休。
據FT報導,奧巴馬錶示:「我認為,伯南克已經完成了一份出色的工作。伯南克有點像FBI的局長Mueller——他擔任這個職位的時間要遠長於原計劃或他的意願了。」
從2006年起,伯南克就成為了美聯儲主席,並預期將在2014年1月任期結束時退休。伯南克已經表示,他對離開並不反感,在最近的新聞發佈會上,伯南克表示:「我認為,我不是世界唯一一個有能力管理退出(QE計劃)過程的人。」
然而,奧巴馬並沒有明確表明他偏好的繼任人選。奧巴馬也沒有直接回答,如果伯南克希望獲得第三個任期,他會如何選擇。
奧巴馬錶示:「他(伯南克)一直是白宮個出色的拍檔,幫助我們從可能成為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中復甦,而且復甦要強勁於其它國家,比如說歐洲。」
伯南克繼任人的熱門人物是現任美聯儲副主席耶倫,她也是搭建美聯儲資產購買計劃的核心人物之一。當然,其它候選人還包括前財長蓋特納、前美聯儲副主席Roger Ferguson和Donald Kohn。
伯南克:一句話的份量比整個世界還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902現在尚無法評估伯南克週三講話帶來的深遠影響,但可以看見,伯南克講話之後,世界一天之內發生了改變:世界股市全線大跌;各國政府債券收益率集體飆升;黃金跌破1300大關創近3年來新低,其他商品也全線暴跌;美元指數大漲,多個新興市場貨幣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整個世界,除了美元在上漲,人們幾乎無法發現任何上漲的金融資產了。
美國國債、德國國債、黃金、日元、瑞郎等曾經被視為「避險天堂」,但今天它們也遭到投資者的集體兇猛拋售。整個世界,除了美元在上漲,人們幾乎無法發現任何上漲的金融資產了。
伯南克週三講了一句重要的話:今年晚些時候將削減QE規模,並於2014年年中結束QE;而退出QE的門檻是失業率降至7%。
【全球主要股指全線下跌】
美國,週三標普500下跌1.39%,道瓊斯指數下跌1.3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12%。
歐洲,週四斯托克50指數下跌2.41%,英國股市下跌2.16%,德國股市下跌2.34%。
亞太地區,週四日經指數下跌1.74%,恆生指數下跌2.88%,中國上證指數下跌2.77%。

【全球政府債券收益率集體飆升】
收益率上升,即意味債券價格下跌,週四具體情況如下: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2.44%,創2011年10月28日以來新高。
美國五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1.3%,創2011年8月2日以來新高。
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4個基點至0.85%。
澳大利亞十年期國債上升23個基點至3.65%,創3月15日以來新高。
新西蘭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30個基點至4.09%,是自2008年10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韓國五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14個基點至3.16%。
西班牙國債收益率上升30個基點至4.83%。
意大利國債收益率上升24個基點至4.5%。

【黃金白銀、商品暴跌】
跌幅最高至5.8%,跌破每盎司1300美元重要大關,黃金最低跌至1296美元。白銀暴跌8%,跌破每盎司20美元重要關口。最低為19.9美元。

其他商品也全線下跌,如石油下跌2.5%,銅下跌2.1%。
【美元大漲】
伯南克講話之後,美元指數一度飆升至82.20創6月10日以後新高。美元兌日元上漲1.6%至96.84。美元兌歐元上漲0.9%至1.3270,美元兌英鎊上漲1.1%至1.5478。

澳元跌至3年最低,昨天創下2011年11月以來最大跌幅。
【新興市場貨幣下跌】
相對於發達國家貨幣,新興市場貨幣跌幅更為巨大。

印度盧比兌美元暴跌至歷史新低,一度逼近60附近。據路透社報導,一些交易員稱,印度央行有可能通過國有銀行拋售美元支持盧比,央行擔憂外國資金出逃,傷害印度債券和股票市場。
巴西里爾跌至4年新低至2.2313。中國人民幣跌至2011年10月以來新低。韓元跌至11個月新低。
多謝伯南克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4.html價值投資需要找機會, 就是尋找價值與價格的偏差, 價值高於價格, 是買入好機會, 價格高於價值, 是沽售好機會。止凡價值與價格的偏差越遠, 投資者的機會越大, 這些偏差的機會在風平浪靜的市場裡不容易出現。
這類價值與價格的偏差多數由市場的恐慌與貪婪所造成, 但近年就由一個人所做成, 他就是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由2008年開始伯南克所推出的QE, 就為價值投資者製造了很多好機會。
多次的QE產生大量資金, 有能力者及能找緊機會者就能引進資金流, 把資金吸收, 換取有價值的資產。這個資產創造及收集過程, 對有財商的人來說, 速度比平時加快了很多倍, 隨時幾年造出廿年成果。
如果世界經濟風平浪靜, 什麼都沒有改變, 反而財富增長機會會減少, 而進度亦相對更慢。當然市場大起大落時, 風險亦相對增加, 情緒及財務智商不夠高者, 一是找不到機會, 一就是中途被踢出局, 這樣的市場確實不容易處理。
不過, 市場很少風平浪靜, 一般三數年就有大事件發生, 只是今次大風浪是伯南克人為製造而已。幾年來的QE, 今年準備退市了, 潮進潮退, 大家又能進帳多少呢? 平日苦苦修練, 不是為了面前平靜的海面, 而時要捉緊大浪的技術, 玩衝浪。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