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札記161115匱乏(上) 強國的憂患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11/15/%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1115%e5%8c%b1%e4%b9%8f%e4%b8%8a-%e5%bc%b7%e5%9c%8b%e7%9a%84%e6%86%82%e6%82%a3/

讀書札記161115
匱乏(上) 強國的憂患
礎執筆

《匱乏 In Line Behind A Billion People》 (2014) Damien Ma、William Adams

自古以來,中國即地大物博,物阜民豐, 無須對外貿易已能自給自足,達致經濟繁榮。時至今日更升級為「強國」,鋒頭一時無兩。不過在繁榮背後, 是否就一切順暢,毫無後顧之憂呢? 作為中國問題專家, Damien Ma和William Adams以旁觀者身分有不同看法, 認為中國有以下所說的各種問題。並指中國的經濟不過是「貓熊式經濟繁榮」, 不會持久, 「匱乏」早已充滿整個國家。

〈天然資源〉
表面上中國並不可能有土地匱乏問題。中國的地理面積僅次於 俄羅斯和加拿大, 位居世界第三而與美國相若, 不過人口卻是美國的四倍多。此外, 中國有一半面積是貧瘠的沙漠和險峻的山脈, 實質適於生活的地域有限。而每20個中國人, 有19個居住在靠近太平洋的那一半國土之上, 所以中國的實際人口密度是頗高的, 例如上海的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萬7千人, 是東京的2.5倍。

有學者計算過,如果中國人追及美國式生活, 能源消耗量將是目前的十倍。中國政府很清楚自己既缺石油,又需要石油,為了得到充足的供應, 熱中結交在國際上遭到排斥孤立的產油國。但中國目前缺乏處理區域衝突的外交和軍事影響力, 這政策執行上異常困難。於是中國變成世界上最積極開發新能源的國家, 意圖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水是一種很特別的資源,人人都需要它, 但它的價格一般都很低,並不符合經濟學上的價格供需原理。這是因為水是公共財, 無法按最高競價來出售, 所以成本不能反映在價格上。肉類飲食的習慣, 工業的發展都需要大量水資源, 此外,氣候變遷和都市化均帶來供水壓力。目前十大河川469個水質監測站中, 2/5顯示水質汙染非常嚴重, 無法達到飲用水的安全標準。北部和東北部的四條主要河川(松花江、淮河、黃河、遼河), 3/5的水質不適合人類飲用。200個城市的地下水質惡劣, 有3/5家庭供水都較差。2011年水質報告顯示, 約有一半農村居民缺乏安全的食水。現時北京、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則因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了嚴重的地層下陷。

為解決水資源問題, 政府正嘗試作出最後一博, 採取「南水北調」的大工程, 將南部充沛的水資源引向乾涸的北方, 希望扭轉中國兩大人口聚居區失衡的水資源分配。另一方面, 循環利用、海水化淡、大城市的汙水處理技術、農業灌溉效率的提升等, 也是中國尋求解決水資源的方法。水資源的問題並不限於國內, 水資源爭奪引來外交問題, 例如修建湄公河水壩影響了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造成各國對中國的紛爭。

〈糧食〉
中國佔全球人口20%, 但可耕地僅佔全球8%, 餵飽十四億人是中國政府必需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老一輩的中國人民, 經歷過1950年大躍進引發的人為饑荒, 特別重視吃得飽的問題。另一方面,在經濟繁榮的今天, 新一代過重、肥胖的總人數比整個美國人口還要多。

就算在現存榮景之下, 至少1/3中國人卻仍未達到每天有肉吃的生活標準。不過如果真要做到每人每天也有肉吃, 卻會大大增加對糧食供應的壓力。目前中國對肉類的需求正不斷上升, 但肉類的生產多半依賴進口飼料。*** 環環相扣下, 中國糧食供應脆弱, 易受全球暖化影響。對政府來說控制糧食價格,維持自給自足, 避免短缺是一項重要課題。

為提高農業生產力, 政府早已放棄國有制, 改行承包制。不過在技術上, 農業機器並不適用於中國沿半山腰分佈的稻田, 於是農業科技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水稻育種和肥料開發上面。***

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提升, 飲食組成產生變化, 對食物供應形成新壓力。*** 目前中國1/3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 對比美國只需2%勞動力便能養活全國人口。都市化代表農業生產力下降, 同時對食物的需求量上升, 即意味要以更少資源做更多的事。中國政府正面對一個雙重困境,一方面糧食生產匱乏;另一方面, 如高度機械化, 則會出現大量失業農民。***

吃肉曾是身份象徵, 於是中國有崇尚肉食的文化。現時中國消耗了全球一半的豬肉。在中國豬肉佔城市肉類消耗約60%, 占農村約67%。豬肉在中國的重要性讓政府設有豬肉的戰略儲備, 用以穩定價格。追求肉食對主要飼料玉米和大豆的需求產生衝擊。在1995年前, 中國是大豆的主要生產國, 約15年間, 則變成了世界最大的進口國。從自給自足, 變成約75%消費都依賴進口。

除了食物供應外, 食物安全是另一個大問題。不過目前政府似乎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改善供應安全。為達到充足但價格低廉的食物供應, 產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基本國策。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機構, 中國無法對供應鏈上數以百萬計小型生產者進行監督。與此同時, 享受國際級生活標準的人數增加, 他們對食物品質、安全的期望也提升。
政府於是改行自保策略, 讓少數菁英可享有特別食物供應渠道, 這造成了與百姓之間的不平等。這個秘密政策在中國航天之舉中暴光, 因為太空人的食物被拍攝到來自專屬有機牧場。該地設下禁區, 船隻、車輛、一般市民都不得進入。這件事讓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質疑。欠缺食物安全反映了中國在生產、供應管理和法律管制上面的缺失。

〈勞動力〉
「農民工」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族群, 指一班持農村戶口,但在城市工作的人。中國的勞動市場 有好一部分靠農民工支撐。在龐大的人口背景之下, 從來只有勞動力過剩, 而不會有勞動人口不足的情況。不過2008年金融海潚後, 政府推出經濟刺激政策, 至2010年初, 國內竟然出現勞動力匱乏。
其中的主因便是農民工的消失,老一輩農民工退出市場, 新一代有著更高的訴求和抱負, 不甘願到城市過著勞工階層的生活。結果造成勞動成本上漲, 勞動市場面臨從人口紅利轉向人口後遺癥。***

中國曾是雇主的樂園, 1990年代末, 數千萬國企員工下崗, 加上數百萬農民工求職, 讓工人工資一直很低廉。其時跨國公司湧入,僱用大批廉價待業人口, 產品的中國價格加入了勞動力折扣, 令企業利潤空間擴大, 結果皆大歡喜。****

過往在人口爆炸期, 保持就業率的增長, 比起職業安全、勞工集體工資議價權和勞動環境保護等都屬次要。不過, 2008年《中國勞動合同法》頒布, 強化了工人的失業保護, 要求雇主與「中華全國總工會」談判, 以協調工資和福利。結果讓雇主成本上升約10-20%。到2010年, 經濟回升, 物價上漲, 工資卻未上調, 引起大規模罷工, 最終資方屈服, 工人獲得兩位數的工資增長。但從此勞動市場起了質的改變, 當雇主未能適時調整工資, 工人便會跳槽,讓工廠每年有50%或更高的人員流動。
為應對成本上漲, 工廠選擇轉移至內陸, 一來工資相對低, 二來可吸引到在地的農民工, 三來內陸地區政府更歡迎工廠老闆, 會給予稅收優惠和優待政策。****

現在年輕勞動人口的變化, 其實正正是整體人口變遷的結果。2010年, 18歲人口與2008比下降了1/5。現今約有2.62億農民工, 年齡在16至30歲的約35%, 這批年青勞工不再單純受經濟機會驅動, 他們追求事業發展和個人利益, 也會考慮社會正義和公平待遇。加上流動通訊的發達, 讓年青一輩可分享工資、工作條件等方面的資訊, 令他們有更大的影響力和集結性, 能因應勞動市場變化而行動。

在藍領勞工缺乏的同時, 大學畢業生則是供過於求。*** 在10年之內, 中國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大了3倍, 不過新增的教育機構, 教育品質和職涯前景均無法和一流機構相比。排名較低大學的畢業生只能成為「蟻族」, 平均工資比農民工還低。

人口紅利的結束, 讓中國經濟需要作出再平衡, 各項政治和經濟決策變得更重要, 青年勞動力萎縮的同時, 社會福利開支則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92

新三板流動性匱乏 將引入競價因素推盤後大宗交易

在“第九屆武漢金融博覽會資本市場創新發展論壇”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總監孟浩透露,股轉系統將完善現有交易制度,引入競價因素和私募做市,在做市交易方式下配合推出盤後大宗交易;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研究轉板試點。

近萬企業掛牌新三板

孟浩指出,龐大的中小微企業掛牌市場,廣泛的行業分布,使得新三板已經成為觀察中國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窗口,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調整提供了決策依據。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新三板掛牌企業9685家,其中小微企業占比64.46%,高新技術企業占比67%,戰略新興產業占比25%,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合計占比73%。

2015年報顯示非金融類掛牌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9%,同比下降7.6個百分點,杠桿率96%,同比下降2成以上,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值同比增加195%,財務費用同比降低9.25%。通過並購重組,掛牌公司的經營業績得到明顯提升,2015年實施並購重組的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83%和102%。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掛牌企業發行融資金額占全市場的83%,並購重組交易金額占全市場的72%。

2015年非金融類掛牌公司中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並且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9.7%和47%。83%掛牌企業盈利,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46%,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41.75%,六成以上公司凈利潤或營業收入實現上漲。2016年至今,共有2155家掛牌企業定向發行股票,累計融資1012億元,二級市場累計成交金額1756億元。

現有交易制度問題突出

孟浩認為,盡管新三板在支持創新創業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遠遠不夠,市場發展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主要是市場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完善,海量市場監管與服務急需破題。掛牌企業規範意識和規範運作水平有待提升。中介機構職業質量不高,遴選優質企業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現有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市場流動性有待提升,估值體系有待完善,投資者群體亟待豐富,分層後的差異化制度供給缺失,監管法規和監管執法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孟浩如實表示。

長江證券副總裁劉元瑞亦直言,老股轉讓及產品退出背景下,新三板將迎來限售股解禁高峰期,2017年上半年將迎來第一個產品退出高峰,其中56.7%的產品面臨不同程度的浮虧。

而流動性匱乏則導致了現階段市場存在的兩個困境。劉雲瑞說,一方面在做市與協議轉讓換手率趨同的情況下,做市商無法有效發揮價值發現功能,從而使做市企業的估值水平與協議企業趨同,甚至低於協議轉讓企業,最終導致新增做市企業占比持續下滑;另一方面,在二級市場上,不少優質企業的估值水平,低於其合理價值。

同時,監管標準提高後,券商內核督導壓力亦有所增大,券商未能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其中,在掛牌業務上,內核標準提高後,可做項目減少,從而影響掛牌收入;在做市業務上,2016年以來交易陷入冰點;融資業務同樣受市場熱度和估值水平的影響出現下滑。

私募做市及大宗有望緩解壓力

孟浩表示,針對當前市場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下一步股轉系統將堅持為創新創業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服務的市場定位,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和獨立市場設計原則,並圍繞6個方面加快推進改革,明確市場預期。

一是完善市場投融資機制,研究優化股票發行制度,推出資產支持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等業務。二是完善現有交易制度,引入私募做市,在現有交易制度當中引入競價因素,在做市交易方式下配合推出盤後大宗交易,加快發展多元化機構投資者隊伍。三是優化並購重組監管機制,提高監管透明度和監管效率。四是以市場分層為抓手,逐步落實分類監管和服務安排。五是保持監管定力,堅持適度監管原則,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加強對掛牌公司規範性培訓,打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六是加強與其他市場的有機聯系,一方面加強與區域市場合作,另一方面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研究轉板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78

讀書札記161121匱乏(下) 社會的失衡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11/21/%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1121%e5%8c%b1%e4%b9%8f%e4%b8%8b-%e7%a4%be%e6%9c%83%e7%9a%84%e5%a4%b1%e8%a1%a1/

讀書札記161121
匱乏(下) 社會的失衡
礎執筆

〈醫療福利〉
各國的醫療系統均應為社會福祉而設立。當醫院的營運是以賺取利潤為目標, 而不是以公共利益為本位, 便會使醫院和病患對立。假使醫生能透過濫開處方, 讓病人承擔過高的藥物成本;或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療, 來達成獲利目標,就會造成醫患關係惡化, 甚至病患暴力報復。

在1980年代末之前, 中國雖窮, 但有良好的醫療系統, 人均壽命從1950年的41歲升至2009年的73歲。

過去毛澤東時代, 城市的社會福利由國有單位提供, 住房、教育、醫療、娛樂等, 雖然品質不高,但至少安全有保障,且近乎免費, 唯一的代價是所有個人活動皆在政府的嚴密註視之下。*** 在農村, 社會福利則由公社系統負責, 提供診所和「赤腳醫生」, 雖然水準不如城市, 但農民都可以獲得基本的醫療照護。
1980年後, 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 人民公社被廢除, 改為「家庭聯產的承包責任制」。生產單位由國營退給私人,讓國營醫療服務出現真空, 赤腳醫生也因失業而另謀出路。到1990年代, 國企單位的福利體制也走到盡頭, 為提升產業效益, 國企不再承擔供養社會的義務。

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政策大轉向, 只顧追求經濟成長的策略, 非常有效, 但代價同樣巨大。隨著政策的改變, 財政支出優先考量市場經濟的成長, 未暇照顧社會的福利, 有如「把聽珍器鍛造為犁耙」。

1990年代舊醫療系統萎縮, 但政府沒有建立新的系統來取代,中國底層家庭因此從社會安全網中剔除。*** 城鎮居民每次看病, 個人自付份額攀升, 需承擔50%的費用。國家補貼消失後,公立醫院漸變成半私有機構,開始謀求營運利潤, 進而扭曲了醫療系統和醫生的行為。雖則醫療服務仍受政府監管, 定價低於實際成本, 但醫生會向病人推銷不必要且昂貴的藥物, 以達利潤目標。醫院從公共服務提供者變成生意人。

在美國, 醫療糾紛可透過訴訟來阻止醫療人員濫用權力; 不過在中國, 想阻止醫生不合理的的治療方案, 唯一有效的方法是訴諸暴力報復。醫療系統缺乏財政支持, 於是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醫病失衡的情況, 讓病患被敷衍處理。在病人在得不到適切的治療, 又無法伸訴的情況下, 「醫暴」事件成為中國醫療系統的特色。

〈教育〉
在農村人口占多數的貧窮國家, 國家的政策往往是城市偏向。因為資源有限, 分配給全體國民中的少數人, 要比分配給多數人來得劃算。相比農村, 城市的居民更接近政治權力中心。城市居民的支持, 對現存社會政治秩序的連續性更有價值, 因此傾向將利益分給城市, 好讓城市居民安心。中國也沒有例外。

以農村居民的「失」, 作為城市居民的「得」, 讓目前中央政府獲得來自城市中產階級的支持, 多於網路抗議或對官員腐敗的批判。城市中產雖是目前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但卻對子女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卻深感不滿。

現時城市變得更加複雜更加分層化, 社會底層的居民被束縛在主流體制之中; 但在頂層, 最富有的一群則選擇脫離主流體制, 去海外追求更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相對其他領域, 教育系統的態勢更為緊張, 因教育可決定人一生的行進路程。

教育長久以來在中國社會佔著獨特的地位。所謂 “一登龍門, 升價十倍”。過往的科舉制, 不論出身, 唯最有才幹和資格的人可進入統治階層, 扮演了社會等化器。現今則轉變為對高考的狂熱。
表面上, 高考提供了一次一視同仁的考核機會給全國的學生, 但實際上從一個人出生開始, 已註定是不平等的。中國的戶籍制度, 決定了在不同地區出生的人有不同的取錄分數線。教育資源有限, 城市居民獲得更多的分配, 加上各種特權、複雜化的入學管道,與及走後門等現象, 讓高考入學系統被嚴重扭曲, 例如超過半數的北大學生是來自政府官員、教授或高學歷的技術專家的家庭。

中國的教育體制將城市居民優先於農村家庭。不公平的制度讓公務員的後代可優先進入菁英的教育機構。一般中產對上層人士可輕易獲取各種教育資源, 感到充滿怒火, 但又意識到自己也從更多低層社會大眾手上獲得特權, 於是中產人士只能在內心矛盾中, 繼續和現實奮鬥。社會上層則選擇跳出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 送孩子出國留學, 另謀更好的出路。

原先城市偏向政策的成功, 是因為城市居民能對社會穩定構成潛在威脅, 而農村居民較為孤立,又受地埋限制, 威脅較少。現今中國, 在城市工作的工人遠比留在農村的多。城市偏向的政策,意味著將資源從農村少數貧困人士手中, 轉移到城市富有的多數人士手中。於是原來用於穩定社會的機制, 變成了增加社會矛盾的源頭, 加大了社會的不穩定性。***

〈住房〉
中國的房屋政策受人口、經濟和政治三重壓力的影響。在經濟繁榮期, 都市化和收入增長, 讓大量人口成為潛在業主。另一方面, 政府採行金融抑制的政策, 令儲蓄資金從金融資產流向不動產。同時政府稅收依靠發展商的土地利用資金, 所以保持房屋供應短缺來提高房價。

中國的房屋政策也是城市偏向, 同樣也造成階層分裂。在中國的權力政治和經濟再分配中, 住宅扮演了複雜的角色, 政府並無多少可提供合理房價的方法。目前中國的住宅總量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多, 只是民眾期望不斷升高、人口結構的變化、長期的體制障礙等, 讓住宅的供應顯得不足。

過往, 住房是由國企單位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提供給城市員工居住。在1990-2000, 中國才開始向私有化政策過渡, 國企以折扣價格把這類福利房轉讓給員工, 讓企業可把資金專註主業, 同時員工則得到折扣房。
私有權帶來了穩定感和安全感, 讓之後的住宅市場打好了繁榮基礎。同時房產市場帶動了經濟成長, 令房地產和建築業在中國2007年的GDP佔了11%比重。擁有自己的房產也成為中產階級的象徵。

不過中國房市的繁榮建立在頻繁地剝削農民房屋基地和農田的基礎之上。當農村土地被劃為城市用地時, 地方政府可以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房地產開發商。如果政府不提供補償給農民, 他們並沒有權利救濟的管道。就算有補償, 政府一般也只計算農作物收入的損失, 而不會以城市用地的價格來賠償。結果農村拆遷常常誘發農村集體抗爭事件。

私有化的住宅市場, 為有權勢的官員、富有的企業、以及國企高管帶來了大筆財富。房價的上漲先是成為解決經濟成長的良方, 現在卻成了不能承擔的重負。政府明知問題所在, 但有諸多複雜的理由讓它不敢輕舉妄動。

不斷上升的離婚率、日漸式微的傳統社會紐帶, 以及對經濟和社會地位的焦慮, 使房產成為婚配擇偶的必要條件。當代中國男性想娶一個女性, 必須先為她購置住宅。價格合理的房屋陷入短缺, 既反映住宅的嚴重匱乏, 也反映中產階級過於理想的生活期待。過往農民工在城市只是臨時存在, 隨時可回農村生活。但過了多年, 農民工已無法再次回到農耕的生活模式, 他們只會不斷轉換城市, 尋找工作機會。將流動人口融入城市生活, 是政府面臨的挑戰。

〈結語〉
任何一個國家自身都會面臨不少的問題,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 問題只會更多。所以上述外國專家提出的問題, 只會是其中一小部分。如何改善, 甚至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就要看統治階層的智慧和行動力了。

《匱乏 In Line Behind A Billion People》 (2014) Damien Ma、William Adam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87

收盤分析丨熱點匱乏A股再度下行 滬指一度逼近3100點

周五,兩市大體低開低走,熱點板塊紛紛“一日遊”,整個盤面給人一種雞肋行情的感覺。在年底流動性壓力及債券違約頻發的情況下,指數上下兩難,短期突破不易,料年前將延續窄幅震蕩,市場風險收益比較難把握。盤面上看,行業板塊幾乎全線飄綠,煤炭、家電、港口、水泥等板塊跌幅居前;增強現實、高送轉等概念盤中一度活躍,但因缺乏跟風盤而回落。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10.15點,下跌29.41點,跌幅0.94%,成交額1,892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199.86點,下跌107.06點,跌幅1.04%,成交額2,154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64.54點,下跌21.73點,跌幅1.09%,成交額543億元。

具體看,上個交易日表現強勢的“共享經濟”概念集體啞火,龍頭中路股份漲停開盤後欄板,對整個板塊的人氣打壓比較嚴重,深中華A、力帆股份、信隆健康等均是高開低走,上海鳳凰更是被砸死在跌停板上。混改仍是市場相對強勢的板塊,人氣標桿中國聯通本周累計大漲15%,中糧生化、際華集團、中成股份等個股逆市飄紅。

影響周五盤面的消息整體偏空,國海證券“假章門”依舊令市場掣肘。在經歷一波三折之後,牽動市場神經的國海證券“假章門”事件昨日向著穩妥解決方向再邁一步。國海證券與相關機構達成了由相關機構繼續持有涉事債券,國海證券承擔風險收益的原則性方案。

市場人士認為,這一原則的達成有助於在消除各方分歧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對包括國海證券在內各涉事機構的流動性沖擊。值得註意的是,扛下近10億元浮虧的國海證券今日依舊停牌,一旦國海證券複牌,股價大概率遭遇重挫,可能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

資金面上,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50億元。此外,央行還就7、14和28天期逆回購操作需求詢量。央行連續6日的公開市場凈投放5100億元,將連續下挫的國債期貨硬生生地“拉”了起來,給持續暴跌的債市留了一線生機。

暫時緩解的流動性危機會否卷土重來?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利率急升階段明年初將結束,“央行的初衷是去杠桿、防風險,而非人為制造錢荒,甚至‘踩踏’成金融風險。因此,預計央行後期會加大投放力度,以緩解錢荒給市場帶來的恐慌。”

國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師徐寒飛表示,市場猛烈下降的過程大概率已經結束,後期市場可能在低位震蕩,如果資金面緊張加劇,或暴露出更多債券市場內生交易結構上的風險,不排除市場再來一波風險釋放的過程。

一般而言,年底的股票市場大都是“雞肋”時間,行情機動幾率不大。專家建議控制倉位,布局明年行情。

聯訊證券分析師郭佳楠表示,周三滬指在3100點和上升趨勢線處獲得支撐,但周四選擇橫盤整理,是否已經完全消化前期影響,還需要時間印證。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昨日再度領漲,兩桶油沖高回落,留有上影線,板塊持續性有待驗證,也影響了大盤整體走勢。年前的操作上還應保持審慎態度,控制倉位,把布局目光放在明年。

廣州萬隆認為,增量資金不足導致市場難以走出稍大級別的反彈行情,短線操作難度也將進一步增加。雖然表面上看近期國央企混改等題材遭到資金持續追捧,但事實上大部分個股卻面臨成交低迷,反抽無力甚至陰跌不止的局面。投資者千萬不可小覷鈍刀子割肉所帶來的殺傷力,對於技術上嚴重破位,股價炒作過高的次新股、短期連續漲幅過大這三類品種既不能盲目抄底或加倉,更不可抱有反彈幻想,需第一時間斬倉出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