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重組事項完成 匯金持股比例降至21.96%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145.html
光大銀行重組事項完成 匯金持股比例降至21.96%
一財網 李德尚玉 2015-05-15 00:00:00
5月14日晚間,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銀行”) 發布公告稱,該行於當日收到其股東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光大集團”) 的通知:光大集團已於當日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過戶登記確認書》,確認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直接持有的光大銀行90億股股份, 已於2015年5月13日過戶登記至光大集團名下。
至此,光大銀行於去年 11月11日發布的《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光大集團重組改革工作進展的提示性公告》所述之光大集團重組事項已經完成,光大集團直接持有光大銀行11,057,280,034股股份,持股比例由4.41%上升至 23.69%;匯金公司直接持有光大銀行10,250,916,094股股份,持股比例由 41.24%下降至21.96%。
歷經十一年,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與去年12月掛牌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按照11月6日財政部與匯金公司簽署的《關於發起設立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的發起人協議書》(以下簡稱《發起人協議》)約定,光大股份的股權結構為:匯金公司持股55.67%,財政部持股44.33%。
“影響集團生存發展中的所有關鍵問題,特別是體制不順、債務包袱、發展後勁三大問題。” 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稱。
據光大集團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光大股份掛牌多年懸而未決,30多年來歷史遺留了很多問題:光大北京總部與香港總部長期互不隸屬問題;光大集團對光大銀行、在港企業、實業企業等不能並表問題,多年形成的歷史債務問題,香港企業和實業企業回歸問題,由於不能並表制約未來發展的後勁問題。
新公司將承繼光大集團所有資產。財政部以光大集團的股權、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光大香港”)的股權、財政部對光大集團享有的債權本息作為出資。匯金公司則以持有的90億股光大銀行股份、中國光大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光大實業)的股權及承接的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本息作為出資,共同發起設立 “光大股份”。
光大集團從以前單一股東的國有獨資企業改為由財政部、匯金公司等股東投資的股份制公司。
匯金公司持有的光大銀行股權註入到光大股份,財政部將光大集團(香港)的資產註入到光大股份。光大股份股權關系清晰:即由財政部、匯金公司控股光大股份,光大股份控股中國光大銀行、光大證券等子公司。
光大股份對光大銀行、光大北京總部、光大香港總部直接控股,實現並表。另外,匯金公司將承接央行再貸款本息,光大股份不再背負100多億元的本息包袱。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匯金斥資230億 受讓多家金融機構股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3289.html
匯金斥資230億 受讓多家金融機構股份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08-20 00:08:00
匯金公司此輪合計受讓金融機構股份斥資共計232.49億元。
有市場分析認為,匯金公司此次受讓的股份份額或為此前證金公司買入的相應股票份額。
8月19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新華保險等多家金融機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告稱,接到股東中央匯金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公司”)通知,匯金公司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其A股股份,受讓股份分別為1,013,921,700股、1,255,434,700股、1,810,024,500股、496,639,800股、629,693,300股、28,249,200 股。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根據8月19日收盤價計算,匯金公司此次受讓工、農、中、建四大銀行股份的市值分別為46.34億元、41.93億元、76.02億元、29.90億元,本次受讓四大行股份,匯金公司累計斥資194.19億元,接近200億元。再加上受讓光大銀行和新華保險兩家金融機構的A股股份,其8月19日市值分別為26.70億元、11.60億元,匯金公司此輪合計受讓金融機構股份斥資共計232.49億元。
有市場分析認為,匯金公司此次受讓的股份份額或為此前證金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買入的相應股票份額。
四大行持股比例齊升
值得關註的是,這是繼2008年股市大跌匯金公司增持四大行股份之後,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市場操作。通過本次協議轉讓受讓四大行股份之後,匯金公司持有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股票份額占比分別為其總股本的35.00%、40.41%、64.63%、57.31%,其中,A股持股比例分別為46.26%、44.64%、90.28%、7.22%。
事實上,在此次受讓和增持之前,匯金公司於去年底逐步在A股市場減持四大行股份,其中觸及披露義務的已於今年5月26日在港交所公告,減持後匯金公司持有工行、建行A股比例分別降至45.89%、2.14%。《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後發現,截至目前,本年度內,匯金“一減一增”操作,使其持有工行、建行的A股比例分別增加了0.37個、5.08個百分點。
除了四大行之外,匯金公司持有光大銀行、新華保險的股份比例分別變更為23.31%、31.34%,其中持有A股股份分別為27.33%、32.24%。
匯金公司變身“救世主”?
今年6月中旬以來,A股市場持續暴跌,匯金公司作為市場神秘的力量,屢屢在二級市場買入交易型開放指數基金(ETF),成為穩定股指和市場信心的重要“救世主”,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不完全統計,匯金公司申購藍籌ETF金額已達約1000億元。
而股災中隱現的另一支國家隊主力則是證金公司。證金公司利用來自券商、再貸款、銀行拆借等渠道資金直接買入上市公司股票,力挽狂瀾,政府通過匯金公司和證金公司在二級市場的公開操作,向A股市場輸送真金白銀,從而實現“救市”的目的。
在緩解了市場恐慌情緒之後,7月下旬,上證綜指逐步止跌,盡管震蕩尚存,但救市成效基本顯現。8月14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證金公司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匯金公司轉讓了一部分股票,由其長期持有。並強調,今後若幹年,證金公司不會退出市場,其穩定市場的職能不變,但一般不入市操作,當市場劇烈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仍將繼續以多種形式發揮維穩作用。
同日,匯金公司作為回應公告稱,該公司自證金公司受讓了部分上市公司股票。匯金公司將秉承長期投資的理念,努力實現受讓資產的保值增值。
市場對此理解為,證金公司在A股市場扮演著“護盤使者”的角色,而匯金公司在保持金融市場穩定方面發揮著長期的“救世主”作用。近日有消息稱,匯金公司將於9月發行300億元人民幣債券,引發市場對其“輸血”救市補充資本的聯想,但隨即有報道否認這一說法。
匯金公司是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現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創業板退市第一股誕生!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逾萬名股東全被坑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8/1020404.html
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成退市第一股後,被坑的機構和人太多了: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以及逾萬名股東都在其中。
每經記者 朱萬平
今日(7月8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已完成對欣泰電氣(300372,SZ)涉嫌欺詐發行以及信披違法違規案的調查工作,依法向欣泰電氣及相關責任人送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深交所也在官網上表示:欣泰電氣將成為創業板第一家終止上市的公司,更將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家因欺詐發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成退市第一股後,被坑的機構和人太多了:昔日私募冠軍、匯金公司以及逾萬名股東都在其中。
7月12日複牌 最快8月底啟動退市程序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今日除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欣泰電氣涉嫌欺詐發行一事進行了明確表態之外,欣泰電氣今日也一口氣發布了8份公告。
欣泰電氣在公告中表示:7月7日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證監會對包括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董秘等多位高管在內的共計17名相關人員和公司本身予以行政處罰,共計罰款1907萬元,除對相關人員處以罰款外,對公司董事長溫德乙、總會計師劉明勝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對於欣泰電氣的退市程序,公司表示,股票將於7月12日開市起複牌,交易30個交易日後,預計於8月23日開市起停牌,深交所在公司股票停牌後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股票上市的決定。自7月12日起欣泰電氣股票複牌交易的30個交易日期間,證券簡稱將調整為“*欣泰”,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比例不變。
對於上述情況,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博士對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表示:“這也就意味著,欣泰電氣最快將於8月底啟動退市程序!”
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出資5.5億設先行賠付基金
與此同時,對於欣泰電氣的保薦機構和相關保薦人的處罰也被披露。7月8日晚間,興業證券(601377,SH)公告稱:公司及欣泰電氣保薦代表人蘭翔、伍文祥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會擬決定,對公司給予警告,沒收保薦業務收入1200萬元,並處以2400萬元罰款;沒收承銷股票違法所得2078萬元,並處以60萬元罰款,合計罰款2460萬元;對蘭翔、伍文祥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擬對蘭翔、伍文祥分別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興業證券同時還披露了擬設立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先行賠付專項基金的情況,其表示公司作為出資人,出資5.5億元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先行賠付專項基金在基金設立公告刊登之日起正式成立,興業證券將於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設立前將出資額劃付至先行賠付專項基金資金監管專戶。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還註意到,對相關中介機構的違法行為,證監會表示已進行調查,並已對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發送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對東易律師事務所還在調查中。
張曉軍強調,證監會對欣泰電氣欺詐發行堅決打擊、絕不手軟。證監會將凍結或限制行政責任當事人的原始股份,並關註相關股東減持合規性;加強對欣泰電氣監管,確保欣泰電氣正常生產經營,對於其首發剩余資金采取專戶監管等。
欣泰電氣或破產 1.3萬戶中小股東受傷
欣泰電氣退市後無疑將更加命運多舛。今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欣泰電氣董事長溫德乙時,其表示,自己事前並不清楚公司將要被強制退市,但心里也有準備。由於自己身背6.26億元債務,公司退市後,將不得不走破產程序。“公司一年銷售額才不過1.4億元,6億多的債務我肯定還不上。”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記者註意到:欣泰電氣的“風雨飄搖”讓大量持有其股份的機構和個人叫苦不叠。
首先看私募。資料顯示,在繼今年3月創勢翔投資首次舉牌欣泰電氣後,創勢翔又在3月30日至4月20日期間,通過旗下管理的多個信托產品多次增持欣泰電氣股票,截至2016年4月20日,創勢翔投資累計持有公司股份1715.5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00%,已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對於增持欣泰電氣的目的,創勢翔表示主要是對A 股市場未來的樂觀判斷以及對欣泰電氣股發展前景的看好。兩次增持均價在13.28元~14.02元/股之間,截至5月20日,欣泰電氣停牌前股價報收於14.55元,創勢翔前後共計耗資2.32億左右。如果欣泰電氣退市並破產,創勢翔投資投入的逾2億元巨款或面臨巨虧。
再來看匯金公司。欣泰電氣2016年一季報顯示,匯金公司為其第八大流通股東,持股數為137.13萬股,占欣泰電氣流通股本的1.52%。

(欣泰電氣2016年一季報十大流通股股東。來源:公司公告)
這些機構不幸踩雷,普通投資者也沒有逃過。據欣泰電氣一季報顯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欣泰電氣普通股股東戶數為13313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國壽副總裁白濤走馬上任匯金公司總經理 中投高管調整基本到位
近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高管密集變動,據傳原中國人壽保險副總裁白濤已於8月25日上午赴中投公司正式報到。對此,接近匯金公司高層人士對第一財經證實稱,今天上午已經在公司見到白濤,並表示祁斌(原證監會國際部主任)也已經報到就位。
按照以往慣例,白濤將同時出任中央匯金公司(下稱匯金公司)母公司中投公司副總經理一職,並擔任匯金公司執行董事。
白濤是一位“老銀行”,自1984年進入工商銀行,在工行工作了30年之久,2016年6月出任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副總裁、黨委委員。一位國壽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白濤是一位具有銀行、保險經驗的複合型人才,平易近人,工作非常細致,其在國壽期間分管法律合規等部門。
2015年5月29日,中投在官網發布信息稱,解植春不再擔任中投公司副總經理,以及中央匯金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職務。去年5月末,在原匯金公司總經理解植春辭職後,由中央匯金公司監事長郭浩達負責日常總體工作。
目前,匯金公司董事長為中投公司董事長丁學東兼任,監事長由中投公司監事長郭浩達兼任,副總經理為張宏安,張宏安歷任財政部預算司調研員、部長辦公室秘書,中投公司董事會秘書,匯金公司銀行部副主任、主任。
近來,中投公司高管層密集變動。原上海市政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黨委副書記屠光紹出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8月初,有關祁斌告別證監會出任中投公司副總經理一職的消息不徑而走,這位學術派官員加盟主權財富基金機構被業界寄予厚望。
如今距離去年5月匯金公司“一把手”去職已經一年有余,上述接近匯金公司表示,目前中投公司高管職位基本調整到位,匯金公司高管內部具有明確的職能分工,崗位已經滿員。
匯金公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由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匯金公司於2003年12月成立。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現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
2007年9月29日,以組建宗旨是實現國家外匯資金多元化投資,在可接受風險範圍內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的中投公司成立,註冊資本2000億美元,自此,匯金公司作為子公司並入中投公司。
年報顯示,2015年中投公司總資產8137.62億美元,總負債8902億美元,凈利潤793.44億美元。時值成立的第9個年頭,中投年報首次披露了累計年化國有資本增值率,為15.30%。
截至2014年末,匯金公司總資產4.9747萬億美元。不過匯金資產規模並不能反映其資本金狀況,因為這里面包含了控股參股18家金融機構的股權持有情況。不過從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披露的歷年數據來看,匯金公司資產規模逐年穩定增長,2008年至2014年間的資產分別為1.93678萬億美元、2.20458 萬億美元、2.61790萬億美元、3.15189萬億美元、3.62591萬億美元、4.19659 萬美元、4.9747萬億美元。
截止2015年6月30日,匯金公司控股參股機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光大集團、中國光大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建銀投資公司、中國銀河金融控股公司、申萬宏源集團公司、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信建投證券公司、中國中投證券公司、建投中信資產管理公司、國泰君安投資管理公司。
匯金系券商整合“第二彈”:中投作價167億並入中金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H股股票11月4日上午臨時停牌,公司表示將公告重大收購事項。晚間21點左右,中金公司揭開了謎底:中金公司將以發行內資股方式,向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支付對價167億元。交易完成後,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整合旗下券商資產是中央匯金近幾年一直想推、但阻力較大的事,2013年宏源與申萬的整合應該只是匯金系整合的開始。”中信建投此前曾發布報告稱,匯金系對旗下券商的處置只是時間和突破點的問題。
但中金公司合並中投證券的前前後後,還需邁過兩大門檻:一是能否征得少數股東的同意;二是在順利合並後,能否妥善處理兩家券商所在地的利益關系。“中金公司合並中投,需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的同意,還需要到香港聯交所聆訊。” 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順利合並後,如何平衡兩者所在地的博弈關系,也是中金公司需要面對的問題。
整體並入
中金公司4日晚間宣布,將與中投證券進行戰略重組。11月4日,經中金公司董事會批準,中金公司與中央匯金訂立股權轉讓協議,將從匯金收購中投證券的全部股權。
中金公司稱,根據資產評估機構評估、財政部核準的中投證券評估值,綜合考慮行業發展狀況、中投證券財務表現與未來發展及預期協同效應等多項因素,本次交易的對價確定為人民幣167億元。中金公司將通過向匯金公司發行中金公司內資股的方式支付。本次交易完成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中金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機構業務、跨境服務和針對高端客戶的財富管理業務領域積累了顯著優勢。中投證券前身是中國首批證券經紀商之一,在零售經紀業務領域建立了較強的市場地位。”中金公司晚間表示,雙方整合後,整體規模將顯著擴大,主要指標躍升至行業第一梯隊。本次交易將幫助公司構建更為均衡的一、二級市場業務結構,顯著增強抵禦風險及應對資本市場波動的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
中金公司於2015年11月9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對於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合並的消息,市場早有預期。多位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二者的合並可能是由於投資主體“一參一控”的政策、中央匯金提高對中金公司持股比例以及市場競爭的需要。
中投證券系原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獨家發起,在購買原南方證券相關證券類資產的基礎上成立的一家全國性、綜合類的證券公司,2005年9月28日在深圳成立,初始註冊資本15億元。2008年12月31日,中投證券股權從中國建投劃轉至中央匯金,2011年11月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截至2015年底,中投證券共有證券營業部160家,員工3588人。旗下公司包括中投天琪期貨有限責任公司、中投瑞石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投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投證券投資有限公司。
中投證券與中金公司同是匯金系券商,中央匯金對中投證券持股100%;對中金公司持股28.45%,為第一大股東。“對於中央匯金來講,兩邊都是自己控股的券商,對於中金公司28%的持股比例是比較低的,如果做一次定向增發,其控股比例就有可能稀釋到20%以下,而20%以下的持股比例是很危險的數字。中央匯金將自己的一塊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方便資本運作,也有政治上的考量。”前述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
更為重要的原因或是“一參一控”的要求所致。2008年4月發布的《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規定,2個以上的證券公司受同一單位、個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間存在控制關系的,不得經營相同的證券業務,但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述投行人士分析,中央匯金旗下曾參股控股多家券商,受制於“一參一控”的影響,旗下券商上市受阻。中央匯金很早之前就開始尋找出路,此次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的合並,也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推出的解決之道。此前國泰君安並購上海證券、申銀萬國並購宏源證券,也是在解決“一參一控”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同是匯金系券商,雖然二者此前業務側重點不同,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都有業務拓展的現實需求。在中金公司上市之後,股東權益的公平性和利益最大化,也成為二者合並的又一個內在要求。
“無論是H股還是A股市場,作為控股股東,下屬業務不能出現2家相互競爭的機構同時上市,否則會構成同一集團內部的競爭,削弱市場的競爭力,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損害。”趙錫軍告訴記者,因此要避免出現一家控股股東下面有2家獨立的券商從事相同的主營業務,所以可以將同一類業務裝入一家機構中,實際上這也有利於中投證券的上市。
業務互補
中進公司與中投證券收入規模、利潤水平比較接近,但是在業務構成與發展方向上存在很大差別,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投證券在全國各地設有200多家證券營業網點,這對於中金公司而言,是較為稀缺的基礎資源。
二者合並之後,中金公司也會將自身在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股票業務、固定收益及投資管理等業務與中投證券的廣闊客群和網絡渠道進行對接,聯動發展。
2015年,中投證券全年營業收入87.15億,凈利潤36.45億;中金公司營業收入95.1億,凈利潤19.5億。今年上半年,中投證券營業收入21.65億,凈利潤7.67億;中金公司營業收入24.45億,凈利潤5.75億。
從業務構成來看,中投證券在傳統經紀業務、場外櫃臺業務方面相對存在優勢。2015年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市場份額2.216%,行業排名15位,融資融券余額去年同比增長11.69%,行業排名15位。在櫃臺市場業務方面,中投證券發力布局新三板做市業務布局,已做市企業89家,在已開展做市業務的82家券商中排名22位。OTC櫃臺系統對接中證報價系統發行收益憑證規模行業排名17位。
在承銷保薦方面,去年中投證券IPO承銷行業排名14,主承銷金額排名19,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排名行業36位。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中金公司在資管、投行、自營業務方面表現優於中投證券;但在經紀業務方面,不及中投證券。在2015年中國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市場占有率排名中,中金公司較2014年直降9個名次,由2014年的40位降至49位,市場份額也由0.655%降至0.483%,下降幅度高達-26.25%,是排名前50位的證券公司中市場份額縮減最為嚴重的。
中金公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投行業務、財富管理以及跨境業務。2015年,中金公司在中資並購、中資港股IPO和國內債券承銷分別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五,也是第一家經辦中國並購交易規模突破千億美元的投資銀行。
“中投證券的側重點和中金公司的側重點不一樣,中金公司在一級市場的投資銀行業務領域更為完善。”趙錫軍告訴記者,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將來的投行業務不能單單看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更加看重的將是一二級市場的綜合能力。
另外,財富管理業務和投資管理業務是中金公司戰略框架中重要的增長點,去年兩大業務線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01.7%、77.3%,合計占公司收入比重達29.2%,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組成部分。
中金公司在國際化領域早有布局,2015年公司海外收入達到17.6億元。去年以來加大了海外債券、大宗交易的團隊建設,在QFII、RQFII、滬港通等領域持續發力,香港財富管理平臺也在加快建設。
據中金公司介紹,財富管理仍然是二者合並之後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中投證券的營業網絡優勢也將被充分利用。“中金公司與中投證券將通力合作,結合中金公司的品牌、經驗、系統性和個性化的產品及服務能力,嫁接中投證券廣泛覆蓋的營業網絡和龐大的客戶群,”中金公司表示,希望共同打造中國領先的財富管理平臺。
截至今年6月,中央匯金持股的證券業務平臺包括中國銀河金融控股(78.57%)、申萬宏源集團(25.03%)、中信建投證券(40%),以及中金公司(28.45%)和中投證券(100%)。

換股收購
中金公司向中央匯金發行內資股,中央匯金將持有的中投證券100%股權轉讓給中金公司,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換股收購”的交易,也是最劃算的方式。“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非上市公司,對於中金公司而言是最為順暢的一條道路,現金收購等其他方式的可行性不高。”前述投行人士認為,對於中金公司而言,沒有必要通過現金收購的方式來收購中投證券。
一方面,在香港上市的金融企業估值一般不高,銀行平均市凈率(PB)不足1,中金公司因被視為老牌精品投行,平均市凈率為1.3,相對較高。對於中金公司的其他股東而言,發行股份收購中投證券較為劃算;另一方面,對資金渴求較大的股東,往往才會傾向於要求被現金收購,中央匯金作為二者的控股股東,旗下參股多家上市銀行、金控集團、券商,每年分紅頗豐。
目前,中金公司和中投證券已經成立聯合工作組推進整合工作。 然而,中金公司合並中投證券的前前後後,尚需邁過兩大門檻:一是能否征得少數股東的同意;二是在順利合並後,能否妥善處理兩家券商所在地的利益關系。
“中金公司合並中投,需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的同意,還需要到香港聯交所聆訊。因兩家券商的控股股東均為中央匯金,此涉及關聯交易,因此在董事會、股東大會的並購表決上,中金公司作為關聯方需回避。因此此次收購決議更取決於中金公司其他股東的表決。” 前述投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從凈資產回報率來看,中投證券相較於中金公司有更明顯優勢。根據2016年中報,中投證券的凈資產回報率(ROE)達5.33%。Wind數據顯示,在84家披露中報的券商中,排名第15;中金公司或因此前上市融資,其資產回報率被稀釋,2016年年中僅為3.43%,排在第50名。而2015年年報顯示,中投證券凈資產回報率為30%,在111家券商中排名12;2015年年底中金公司的約為16%,排名74。
在上述投行人士看來,中金公司並購中投證券除了要順利通過股東的認可,還需解決兩地政府博弈的難題。2014年申銀萬國並購宏源證券,就曾遭遇此類問題。“中金公司註冊地在北京,而中投證券註冊地在深圳,按照一般邏輯,當中投證券被並購後,其註冊名將被註銷,當地政府就會少了一大稅源。”他告訴記者,在重組後如何平衡兩地關系,也是中金公司亟待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