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p98u.html
195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5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5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6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7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8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199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
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2-18 16:22 編輯 關於比亞迪暴跌的評論匯總 今日午後,比亞迪H股突然直線暴跌45%,A股也逼近跌停。有市場傳聞系巴菲特擬大舉減持。記者第一時間致電公司,比亞迪方面回應,公司現在一切正常,對巴菲特減持傳聞並不知曉。有市場人士推測,比亞迪港股暴跌或與油價下跌,港股做空機制有關。(中國證券網) 比亞迪電話會紀要,主要澄清市場傳言,同時也已經同步出了澄清公告: 1、俄羅斯不存在大額匯兌損失的情況,一年對俄羅斯的銷售額只有幾十萬美元 2、電動汽車的所有運行都正常 3、電池廠正常運營 4、對於主要投資者減持的傳言,經過和各位投資者溝通,也沒有了解到 5、巴菲特減持的可能性不大,最近還做過一次溝通 6、王總沒有出事情,昨天主持股東會,今天還見面 這是目前市場一些機構的快評,僅供參考: 招商證券汪劉勝團隊 我們堅定看好比亞迪 盤間傳言比亞迪新能源客車在俄羅斯遭遇匯兌風險。經與公司溝通,此項影響微弱,公司主要新能源客車市場還是在中國及北美地區。公司明年新能源汽車計劃產量將達到6萬臺,電動車新車型將陸續推出上量,預計明年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翻番以上增長)以上,請大家要有自己判斷,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強烈信心,我們堅定看好比亞迪!! 中金比亞迪快評: 半小時前比亞迪股價雪崩,可能的理由(傳言)有: 1) 比亞迪同樣在俄羅斯遭受數億元匯兌損失; 2) 電動客車訂單大幅萎縮; 3) 融資盤爆倉,重倉基金被觸發止損。 傳言甚多,公司IR亦尚不清楚,我們將繼續緊密跟蹤! 中金:建議抄底比亞迪! 中金今日發布報告稱,建議抄底比亞迪。中金表示目前市場流言甚多,估計收盤後公司會有公告做出澄清。任何基本面的變化都難以造成公司股價如此劇烈的波動,可能更多還是資金面的問題,特別是大幅下跌後止損盤帶出更多止損盤。今日如此大跌,短期抄底時點! 民生汽車於特-比亞迪港股大跌40%點評: 近期涉及公司謠言較多,本月早些時候有電動大巴不再補貼;今天又有插電混將被剔除新能源汽車補貼序列,公司秦是國內插電混銷售主力。插電混明確列為國家鼓勵方向,我們認為不會取消補貼。公司表示一切經營正常,我們後續再行跟蹤。 國元香港研究員李明剛與比亞迪溝通: 剛剛問了比亞迪,他們電動車訂單方面沒有問題,訂單沒有下降。盧布的傳言:今年出口俄羅斯一共就70萬美元,不存在匯兌損失的問題。 中信汽車許英博: 1) 比亞迪港股大幅下跌,引發市場關註。我們了解到,觸發因素或為某機構爆倉,引發殺跌。 2) 如此大幅下跌和恐慌,更核心的原因應該是香港機構投資人擔憂公司的“長期”商業模式,絕不只是短期的事件性影響。 3) 比亞迪港股長期存在估值溢價,主要由於其向政府銷售的純電動大巴及其高盈利能力。半個多月前,曾傳聞中國政府基於成本和效率考慮將取消對於純電動大巴的補貼,盡管消息證偽,但不排除對於海外機構投資人長期投資信心的打擊。 4) 所有渠道的反饋都是公司基本面無顯著變化,包括公司IR口徑。這也驗證了我們的判斷,是對“長期”的擔心,絕非“短期”基本面變化。 5) 公司第三大股東伯克希爾哈為撒能源(巴菲特)持股較多且成本極低,亦引發市場猜測。 6) 港股和A股邏輯不同,如果長期商業模式出現瑕疵,估值回升到原位的困難極大。 7)比亞迪港股未來走勢取決於核心管理層,尤其是王傳福王總對於公司未來發展和商業模式的前瞻和規劃。 (持續更新中)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9 10:40 編輯 2014年CPI增長2%漲幅為4年來新低 機構解讀匯總 官方解讀:原油價格下跌影響大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2014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5%;PPI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3.3%。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進行了解讀。 一、 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有所上漲,同比漲幅略有擴大 ![]() 從環比數據看,12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2%,非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食品中,受全國部分地區降溫雨雪天氣影響,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由11月份環比下降轉為環比上漲,漲幅分別為11.3%、1.9%和1.0%,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40個百分點;非食品中,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走低,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3.3%和5.5%,兩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3個百分點。 從同比數據看,12月份CPI同比上漲1.5%,比11月份擴大了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9%,比11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七大類非食品價格五漲二降。食品中,蛋、鮮果和牛肉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14.0%、10.4%和3.0%,鮮菜由11月份的下降5.2%轉為上漲7.2%;非食品中,家庭服務、學前教育、衣著清洗和理發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8.4%、5.4%、5.4%和4.5%。 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同比降幅均有所擴大 1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6%,環比降幅比11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3.3%,同比降幅比11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 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連續大幅度下跌的影響。從影響程度看,成品油、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制品分別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2、0.1、0.1個百分點,三者合計影響約0.4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7%左右。 在30個主要工業行業中,7個行業產品價格環比上漲,4個行業持平,19個行業下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水的生產和供應、煙草制品等行業出廠價格環比上漲;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等行業出廠價格環比下降。(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機構解讀】 中信證券:預計一季度再次降息 2015年經濟下行格局沒有改變,CPI漲幅將步入“1”時代,PPI持續為負,通縮風險加劇。考慮國內經濟及美聯儲加息預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貨幣寬松的較好時間窗口,預計一季度可能再次降息。 民生宏觀:全年通脹仍有下行壓力 CPI同比1.5%,總需求疲弱,油價下行,物價環比上漲主要是冬季的季節性因素,貨幣有寬松空間,但寬松的力度可能受制於資本外流的壓力。PPI同比-3.3%,房地產下行,基建穩而不強,產能過剩依舊嚴峻。考慮到國內經濟下行和國際輸入性通縮壓力並存,全年通脹還有下行壓力。 浦發銀行曹陽:2015年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 考慮到2014年寬貨幣政策效果不佳,銀行在經濟下行周期中並不傾向信貸擴張,同時股票市場的加杠桿、人民幣貶值風險對貨幣政策形成制約,我們預計年前再度降息、降準概率不大。 但2015年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預計赤字率達到2.4%,中央政府主導的投資將是緩沖經濟失速風險的主要力量,如前期批準的7萬億基建投資需要加快落實。 華泰證券宏觀團隊:央行短期內推行全面寬松政策概率增加 12月份CPI符合預期,但12月份工業產出數據可能並不樂觀。全年來看CPI同比增長2%,創5年新低,PPI連續近三年的持續下跌使得通縮正構成顯著威脅,短期內降準等全面寬松政策出臺可能性大幅增加。 以下為全文: 12月份CPI同比增長1.5%,符合我們的預期,增速延續低迷,PPI同比下跌3.3%,跌幅較11月份繼續擴大,除煤炭外多數大宗商品價格延續下跌,料12月份工業產出數據並不樂觀。全年來看CPI同比增長2%,創5年新低,距離14年3.5%的政策上限相距甚遠,PPI連續近三年的持續下跌使得通縮正構成顯著威脅,短期內降準等全面寬松政策出臺可能性大幅增加。 CPI持續的低位走勢中有兩個因素在邊際上壓制了物價上漲。其一是豬肉價格的走低壓制了食品價格,近幾個月豬肉價格未體現出往年的季節性效應而上漲,這其中一方面是因為消費需求比較低迷,我們看到5月份以來從食品到非食品價格、消費品到服務品價格都形成獨立下跌的通道,說明物價的下跌不是結構性的,是增長預期下行導致的需求全面的疲軟,另一方面原因是機構化養殖後供給端對於議價權的爭奪傾向更強了,所以壓欄惜售的情況時有發生,而又因為上半年豬肉收儲已經發生,下半年政策操作空間不大,所以導致一些時點上供需出現結構性的失衡,壓低了肉價; 其二是原油價格的下跌對非食品價格形成壓制,過去的6個月中原油價格暴跌57%,這其中需求疲軟和地緣政治因素的都有一定的影響,國內油價12連跌,發改委不可能每次都通過上調消費稅去對沖,這樣做也很沒道理。從石油開采成本方面去考慮,可能目前的油價離成本也不是太遠了,中國頁巖氣產量預期下降、OPEC成員國或減產、美國鉆井數下滑這些因素可能對油價逐漸形成支撐,但大宗商品易跌難漲的屬性可能決定了即使反彈也不好有什麽力度。 PPI方面油價的下跌還是對生產資料價格構成了顯著的打壓,季節性效應可能加劇了生產性需求的萎縮,上遊原材料價格多數繼續下跌,從原材料庫存及產成品庫存周期來看目前國內企業尚處於主動去庫存階段,需求依然疲軟。 在低迷的物價數據下我們認為央行短期內推行降準等全面寬松政策的概率在增加,在沒有失業數據的條件下央行會緊盯目前面對的通縮風險,這也是目前時點上更好的選擇。若短期內降準等政策如預期出現將顯著利好房地產和金融等板塊及債券市場,同時一行三會將繼續引導資本市場暴漲局面和防控資本外流的風險,例如近期有加速跡象的IPO發行和對於人民幣匯率的引導可能都是一些鋪墊;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排除央行繼續收斂寬松政策而主要還是通過對信貸的引導來支持實體經濟,但從目前的經濟數據趨勢和一些高頻數據來看,經濟短期內自發改善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那麽我們很快將要面對的必然是比較誇張的低迷經濟數據,寬松預期的落空和後續經濟數據的超預期下行可能給資本市場帶來比較顯著的負面影響。(俞平康團隊) 持續更新中...... |
1月9日,證監會證監會批準上交所開展股票期權交易所試點,試點範圍為上證50ETF期權,上市時間為2015年2月9日。備受期待的股票期權終於落地。但是期權推出對市場有什麽影響?它到底是怎麽玩的?相應股票是漲還是跌?你該采取哪種策略?機構盈利模式會不會發生變化?
廣發金融工程團隊針對機構最感興趣的期權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和匯總,主要包括12大問題,具體如下:
問題1:期權與期貨和權證的區別?
為何期權的推出為受到如此萬眾矚目?它與曾經曇花一現的權證以及近幾年催生了A股“量化元年”的股指期貨又有哪些主要區別?下面我們列要點進行對比:
由於期貨是線性產品,因此其主要關註價格的變化,而期權則同時還要關註期限及波動率的變化,因此也就賦予了投資者更為豐富的投資選擇。
相比期貨,權證與期權具有更多相同之處,因此許多投資者對期權推出之後是否會跟權證一樣受到爆炒非常感興趣,根據我們的統計,全球各期權交易所在推出標的之後,短期內投機因素甚於套保及套利,然而與權證相比期權由於其供應源頭是無限制的,再加之期權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且法律法規方面也較權證更為完善,因此也決定了其不可能像權證一樣受到“擊鼓傳花”式的爆炒!
問題2:合約數量是如何確定的?合約怎麽掛出來,期間又會進行哪些調整?
新上市的股票期權合約包括認購、認沽兩種,四個到期月份(當月、下月及最近的兩個季月),五個行權價(1個平值、2個實值、2個虛值)的相互組合,共40個期權合約。
交易所會根據情況加掛新的股票期權合約。加掛主要分為到期加掛、波動加掛和調整加掛。
到期加掛是指當月合約到期摘牌時,需要掛牌新月份合約,以保證場上合約有四個到期月份。
波動加掛是指如果在合約存續期期間,合約品種由於價格波動導致實值(或虛值)期權合約的數量不足時,需要在下一交易日按行權價格間距依序增掛新行權價格合約。
調整加掛是指當標的證券除權、除息時,除對原合約的合約單位及行權價格進行調整外,還將按照標的證券除權除息後的價格新掛合約。
合約標的除權、除息的,期權合約的合約單位、行權價格按照下列公式進行調整:
新合約單位=[原合約單位×(1+流通股份實際變動比例)×除權(息)前一日合約標的收盤價]/[(除權(息)前一日合約標的收盤價格-現金紅利)+配股價格×流通股份實際變動比例]
新行權價格=原行權價格×原合約單位/新合約單位
問題3:合約的到期日、最後交易日以及行權日如何確定?
對於上交所即將推出的50ETF期權來說,合約到期日為到期月份的第4個星期三,該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本所休市日的,順延至下一個交易日。
最後交易日、行權日與到期日原則上是一致的。在期權到期日,投資者可以進行合約交易以實現開倉或者平倉,同時還可以進行行權申報,且行權申報的時間段晚於收盤時間半小時。
問題4:期權保證金應當如何計算?
期權的交易保證金跟股指期貨相比同樣有較大的不同,計算方法如下:
ETF期權 |
開倉保證金 |
維持保證金 |
認購 |
[合約前結算價+Max(12%×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認購期權虛值,7%×合約標的前收盤價)]×合約單位 |
[合約結算價+Max(12%×合約標的收盤價-認購期權虛值,7%×合約標的收盤價)]×合約單位 |
認沽 |
Min[合約前結算價+Max(12%×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認沽期權虛值,7%×行權價),行權價]×合約單位 |
Min[合約結算價 +Max(12%×合約標的收盤價-認沽期權虛值,7%×行權價),行權價]×合約單位 |
對於開倉保證金,認購期權虛值=Max(行權價-標的前收盤價,0);認沽期權虛值=Max(標的前收盤價-行權價,0)。
對於維持保證金,認購期權虛值=Max(行權價-標的收盤價,0);認沽期權虛值=Max(標的收盤價-行權價,0)。
問題5:股票期權交易及結算制度有哪些?
此次上交所即將推出的50ETF期權,采用歐式行權、實物交割的方式。
漲跌幅限制
期權的漲跌幅限制與現貨有所區別,並不表現為百分比而是采用公式進行動態計算。對於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分別設計了不同的漲幅計算公式,原則上能夠覆蓋標的證券兩個漲跌停板。
合約漲跌停價格=合約前結算價格±最大漲跌幅
最大漲幅 |
最大跌幅 |
|
認購 |
max{合約標的前收盤價×0.5%,min [(2×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行權價格),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 |
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 |
認沽 |
max{行權價格×0.5%,min [(2×行權價格-合約標的前收盤價),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 |
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 |
期權合約的最後交易日,合約價格不設跌幅限制。
熔斷機制
與香港、臺灣等市場不同,上交所股票期權競價交易實行熔斷機制。在連續競價交易期間,合約盤中交易價格較最近參考價格上漲或者下跌超過50%,且價格漲跌絕對值大於該合約最小報價單位5倍的,該合約進入3分鐘的盤中集合競價交易階段;盤中集合競價交易結束後,合約繼續進行連續競價交易。
持倉限額制度
上交所對期權采取的另一項重要的風控措施是對投資者單個合約品種的權利倉持倉限額、總持倉限額、單日買入開倉限額以及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權利倉對應的總成交金額限額均設置了額度限制。同時也允許期權經營機構及投資者因套期保值、做市及經紀業務等需要,申請較高的持倉限額。
對於即將上市的ETF期權,單個合約品種相同到期月份的未平倉認購期權(含備兌開倉),所對應的合約標的總數達到或者超過該交易所交易基金流通總量的75%的,自次一交易日起暫停該合約品種相應到期月份認購期權的買入開倉和賣出開倉(備兌開倉除外)。該比例下降至70%以下的,自次一交易日起可以買入開倉和賣出開倉。
問題6:個人及投資機構如何參與期權交易?各有哪些要求?
此次上交所股票期權試點,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計劃、銀行及保險理財產品以及滿足特定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均可參與。
上交所有關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文件對不同類型投資者參與期權提出明確規定:
上交所對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以及基金公司可參與的各項業務也作了詳細規定:
自營業務風控指標:
(一)對已被股票期權合約占用的保證金按照 100%比例扣減凈資本,對持有的股票期權資產按照其價值的20%扣減凈資本;
(二)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包括股票期權)的合計額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0%,其中對於未有效對沖風險的股票期權,其投資規模按照期權Delta值絕對額的15%計算,對於已有效對沖風險的投資組合(包括股票期權、期貨、股票、基金等),其投資規模按照該投資組合Delta值總額的5%計算;
(三)對已有效對沖風險的投資組合,按照投資規模的5% 計算風險資本準備;對未有效對沖風險的股票期權合約,按照投資規模的20%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Delta值計算以股票市值乘以交易所公布的期權Delta系數。)
基金參與股票期權交易的,除中國證監會另有規定或註冊的特殊基金品種外,應當符合下列風險控制指標要求:
(一)因未平倉的期權合約支付和收取的權利金總額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
(二)開倉賣出認購期權的,應持有足額標的證券;開倉賣出認沽期權的,應持有合約行權所需的全額現金或交易所規則認可的可沖抵期權保證金的現金等價物;
(三)未平倉的期權合約面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20%。其中,合約面值按照行權價乘以合約乘數計算;
(四)基金的投資符合基金合同約定的比例限制(如股票倉位、個股占比等)、投資目標和風險收益特征;
(五)法律法規、基金合同規定的其他投資限制。
因證券期貨市場波動、基金規模變動等基金管理公司之外的因素致使基金投資比例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基金管理公司應當依法在10個交易日內調整完畢。
問題 7:期權推出對各類機構盈利模式影響
根據目前各類機構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狀況以及期權本身的應用特性,我們預計若期權正式推出,除散戶進行期權交易外,券商、私募和基金專戶等機構有可能成為期權市場主要機構參與者。股票期權推出對上述機構而言具有多重利好。
期權對券商盈利模式主要影響:
(1)經紀業務:增厚交易手續費收入和創設期權的資本利得收入;(2)資管及自營:進一步豐富自營和資管的投資標的及策略,有利於提升收益率水平;(3)促進OTC業務更好發展等。
對公募基金盈利模式主要影響:
(1)為基金專戶增加更多的投資策略及產品設計工具;(2)為公募基金指數增強產品提供更靈活的工具,如備兌賣出看漲期權策略、130/30 指數增強策略等;(3)基金公司增加主動管理策略,包括流動性管理、倉位管理、優化資產配置等;(4)通過期權與現貨組合策略,可實現對產品的更精確及多樣化的風險管理。
對私募基金盈利模式影響:
為私募增加了更為多樣化的對沖策略,包括期權投機策略、期權套利策略、期權與轉債套利策略、期權與其他資產套利策略等等。
問題8:期權能給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機構現有發行的產品以及采用的投資策略同質化嚴重,而期權的推出可以更加有效管理風險,並助力機構設計更加多樣化的產品,滿足不同群體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從而也能吸引更多資金進入直接融資市場,化解間接融資比率過大的金融風險。從這個意義上看,期權市場的形成對證券期貨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基於對海外成熟的期權市場統計結果,可得到以下結論:
期權推出後相應股票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經統計,海外個股期權的推出能夠刺激股票價格,這一結論幾乎適用於所有交易所,其中印度、中國(權證)以及日本等國家股價的反映最為激烈,美國、巴西以及香港等成熟市場表現則較為平穩。
因此在個股期權推出之初,對相應股票進行配置並持有1-3個月不失為一個很好地事件驅動策略,考慮到市場風險因素,在配置股票的同時甚至可以賣空股指期貨以獲取更為穩定的超額收益。
當然,個股漲跌的驅動因素很多,尤其A股主要還是要看政策驅動同時參考基本面,短期上漲的最大契機或許來源於投機炒作。
各國個股期權上市後股價超額表現
|
期權推出後波動率短期上揚長期收斂
各交易所在期權推出的初期,由於投機因素勝於套保及套利,相應的多數股票價格波動率都會有顯著地提高,但隨著時間推進(3個月至半年後),由於期權市場逐步成熟,相關品種的豐富,投資者回歸理性,股票的波動率也將逐漸收斂。
由於個股波動顯著提升,可能催生個股的短期趨勢交易策略。但在應用波動率策略進行股票投機時,要註意的是僅有少部分個股的波動率顯著提升,且長期來看由於波動率趨於收斂,因此應該格外謹慎風險。
考慮到近期上證50波動率已經比較高,因此短期波動率上揚的幅度或比較有限。
各國個股期權上市後股價波動率變化
期權能有效激活各種股票交易策略,成交量有望迎來井噴
各交易所在期權推出後,相應的多數股票成交量都迎來了穩定的增長,而且這種增長是可長期持續的,隨著時間的推進,投資者對於個股及期權的運用更加科學和靈活,形成一定的粘附和依賴性,在期權推出1-3年內股票持續來井噴式的增長。
正股成交量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個股的流動性,為許多投資策略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將會給證券及期貨公司等帶來客觀的經紀等業務收入增量,顯著利好國內金融業發展。
各國個股期權上市對成交量影響
改善投資者結構
從短期來看,期權市場會引入投機交易,投機者加入會造成證券期貨市場波動率加大;從長期來看,期權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多種風險管理工具,而對沖交易在期權交易中占比在長期會逐漸上升,期權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的作用會逐漸強化。
由於期權具備雙向交易的功能,有利於實現標的物的價格發現功能以及投資者的風險管理功能。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期權來構建套利策略,對現貨倉位進行風險管理,或者利用期權設計更加多樣化的產品,這都將提高銀行、基金、保險等大型資金的市場參與程度。而期權推出初期,會對投資者設定一定的資金、經驗上的門檻限制,此外對於具備交易資格的個人投資者,交易金額的限制也讓其在面對機構和做市商時處在不利的位置。
問題9:期權常見的玩法有哪些
套期保值策略
期權的主要功能是用於套期保值,即投資者擁有標的資產同時,通過買賣期權來使得持有的股票組合避免受到標的價格波動的影響。
最常見的套期保值策略是備兌看漲期權策略(Covered call)和保護性看跌期權策略(ProtectivePut)。以備兌看漲期權為例,假設某投資者認為大盤長期會上漲,但是短期可能會輕微下跌,那麽他可以在持有股票組合的同時,賣出一個近月的虛值看漲期權,當大盤下跌時,通過權利金收入進行部分的彌補原有股票組合的下跌損失。如果投資者會認為短期大盤會深度下跌,可采用保護性看跌期權策略,即買入看跌期權對股票組合進行套期保值。
無風險套利策略
期權的推出使得套利策略更豐富,這些套利策略的應用使得現貨、期指以及期權自身的定價更準確,我們通過舉例最常見的期權平價套利策略描述如何捕捉套利機會。
理論上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價格之間有一個平價套利公式C+Ke^-rt=P+S。其中:S=標的物價格;K=履約價;C=買權價格;P=賣權價格;e^-rt=持有成本。
當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使得上述公式不成立且兩端的差距覆蓋交易成本並且還能產生一定的收益時,平價套利機會就隨之產生。當等式左邊大於右邊時,可以買入看跌期權、買入現貨同時賣出看漲期權獲取套利收益;反之,可以買入看漲期權同時賣出看跌期權與現貨進行套利。
波動率交易策略
傳統金融產品,如股票、期貨等主要關註資產價格方向變動,而期權由於具有非線性的特點,因此在期權市場中,波動率和價格是同樣重要的指標,除了對資產價格進行交易、還可以對波動率進行交易,當波動率被低估時,做多波動率;當波動率被高估時,做空波動率。
對於波動率交易,大家其實並不陌生,近兩年國內很多人在玩的CTA,多數策略原理就是通過對期指進行趨勢交易,在高買低賣中其實就是在做多期指的波動率,而更為人數知的Alpha對沖策略,由於對沖品種僅限於滬深300,而選股策略多數人又偏向股性更為活躍的小票,因此其某種程度上是在做空滬深300的波動率,近期滬深300指數短期波動劇烈,因而該類策略也遭遇了數年罕見的“滑鐵盧”。
有了期權以後,我們可以直接更加直接地進行波動率投資,常見的波動率交易策略有跨式組合策略、蝶式組合策略等。
【案例:基於跨式組合的波動率看多策略】
跨式組合由具有相同執行價格、相同到期時間的一份看漲期權和一份看跌期權構成。當投資者看多標的波動時可以同時買入相同執行價格、相同到期時間的看漲和看跌期權。
跨式期權組合損益圖
【案例:基於蝶式組合的波動率看空策略】
蝶式組合由4份具有相同到期時間、而執行價格不同的期權合約組成。如果預期市場較為平穩,波動幅度不大,可以買入一個較低行權價與一個較高行權價的認購期權,賣出兩個以前兩個期權行權價的中間值為行權價的認購期權。
蝶式期權組合損益圖
簡而言之,在股指期貨推出以前,投資者只能通過標的上漲才能賺錢;當股指期貨推出以後,標的下跌也能賺錢;而當期權推出之後,標的不漲不跌的情況下,投資者“躺著”也能夠賺錢(或虧錢),這就是期權波動率交易的魅力所在!
問題10:期權如何在基金產品中應用?——結構化產品
2014年,中國基金管理行業迎來繁榮發展的時期,監管新政密集出臺、機構內部架構調整以及各種跨界合作都促進了資管行業的規模迅速增長,然而,眾多資管產品依然缺乏核心競爭力,資管策略仍然較為單一,許多產品依然停留在短期現金管理的初級階段。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風險管理工具的極度匱乏,而反觀歐美市場,基金管理者能夠廣泛地使用各種投資工具和投資策略,其中尤其以期權最具代表性,是歐美許多基金管理者構建靈活多樣投資策略的主要手段。
什麽是結構化產品?簡單地說,就是將具有不同風險和收益特征的金融工具組合在一起的一種產品。結構化產品設計和運作的思路是:客戶將初始資金購買結構化產品,其中大部分資金投入固定收益產品,剩余部分投資衍生品,在投資期限結束後,客戶收回本金,同時還有可能獲取更多超額收益。
結構化產品一般的做法以一個固定收益產品(零息債券等)為基礎,再加上一個掛鉤市場標的的衍生品構成。這種衍生品可掛鉤的資產包括股票、債券、利率等。通過投資固定資產結構化產品能夠為投資者帶來保本;另一方面,通過參與期權產品又能夠分享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因此同時具備了高收益和低風險的特征,已經成為金融市場最具潛力的業務之一。
結構化產品的產品結構
實際上,我國結構化產品早於2003年便以外匯結構性存款的形式出現了,之後券商及基金等機構紛紛涉足該類產品。從產品的發展模式角度看,經歷了銀行批發商模式、“銀證信”模式、基金專戶模式以及OTC市場對沖模式等,其發展總體而言受到監管制度和對沖工具兩個方面的掣肘,隨著監管層面的束縛慢慢放開,作為應用最廣泛的對沖工具的期權一旦推出,將給結構化產品輸入新鮮的血液!
下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對產品的結構進行說明。
【案例:恒定100%保本結構化產品】
假設簡單構建一個半年期掛鉤上證50指數的結構化產品,到期保證本金100%的收益。
首先,假設當前利率環境下,將總資產的97%用於購買固定收益資產。其次,將剩余的3%資產用於購買上證50ETF期權。通過固定收益資產獲取本金的保護,使用期權獲取大盤上漲的收益。如果投資者,希望大盤下跌可以保本,大盤上漲可以獲取一定的浮動收益,可以選擇此類產品。
表5.結構化產品案例 |
|||
產品結構 |
期限 |
資金占用 |
投資目標 |
固定收益 |
0.5年 |
97% |
提供本金100%的保障 |
看漲期權 |
0.5年 |
3% |
提供掛鉤上證50上漲帶來收益 |
加總 |
100% |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
問題11:期權如何在基金產品中應用?——指數產品
近年來國內指數基金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無論是產品的數量還是規模都得到了迅速的擴充,但短期的快速發展也導致指數基金之間存在嚴重的同質性;加之國內股市波動較大,導致多數指數產品均隨著大盤大幅波動,市場缺乏既能博取大盤收益同時又能兼顧收益穩定性的差異化指數產品。
美國的BXM指數則能夠為我們提供寶貴的經驗,BXM指數的本質是基於一個持有股票現貨組合,同時不斷賣出短期看漲期權的備兌投資策略而編制的指數。
備兌策略指數原理
2002年4月CBOE推出了備兌期權策略指數:S&P500的BuyWrite月度指數,簡稱BXM,其最顯著的特征是能夠在熊市中持續跑贏標的指數,牛市中也能獲取較穩定的收益。其本質就是一個標準的指數期權備兌策略,投資者在買入現貨看多的同時,又賣出看漲期權,從而將自己當月的上漲幅度封頂來換取一份更穩定的收益。備兌策略指數犧牲了未來可能的大幅上漲機會,換取了確定性更強的相對收益。
海外已經推出了數量眾多的備兌策略指數ETF產品,適合該類產品的投資者主要有三種:
(1)對市場持中性和適度看多觀點的投資者;
(2)有意付出大幅上漲機會,而換取有限的下跌保護的投資者;
(3)希望通過持有現貨組合從而獲取股息等額外收入的投資者。
【案例:構建基於上證50期權備兌策略指數】
仿照BXM指數的編制方法,我們基於國內正在仿真交易的上證50ETF期權進行備兌策略指數模擬構造,得到自2014年以來備兌指數與相應的標的ETF指數業績表現,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由於2014年兩個標的ETF均處於橫盤震蕩,因此備兌指數不僅收益高於標的指數,且穩定性也更好。
由此可見,備兌策略指數無論是在收益還是風險控制方面,都具備很顯著的優勢,這對於國內一向以難賺錢著稱的散戶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上證50備兌策略指數模擬
問題12:期權如何基金產品中應用?——絕對收益產品
上述介紹的結構化產品與備兌策略指數產品均屬於工具類,期權推出後,也大大豐富了主動管理的絕對收益產品設計空間。期權的推出使得波動率可交易,通過應用波動率交易策略,可以設計出與大盤指數相關性較低、同時收益相對更確定,面向高凈值客戶的絕對收益產品。
由於衍生品工具極度匱乏,近幾年國內的量化產品主要兩類:Alpha對沖產品以及CTA產品。
關於Alpha對沖產品,剛剛經歷了2014年過山車行情的投資者都心有余悸,這哪是Alpha策略,分明滿滿都是Beta波動嘛!這其中首先當然是A股風格頻繁切換導致,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缺乏豐富的對沖工具導致,而且股指期貨由於基差極不穩定本來就不是完美的對沖工具,期權推出之後,至少在對沖一端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Alpha對沖之殤,因為可以通過做多看跌期權來實現風險對沖,由於是期權多頭,最大損失就是權利金,不會出現期貨爆倉的情況;而另一方面由於期權直接跟蹤實物,可避免基差風險。隨著未來期權產品的進一步豐富,期權的優勢會更加凸顯!
對於CTA產品,類似的技術和策略甚至也可以用來發行期權交易策略,通過判斷流動性較好的某些期權合約走勢規律來進行投機交易。
當然,更為高級的莫過於直接對期權進行買賣,實現波動率交易,期權的推出將意味著波動率交易時代的到來。除上述兩類產品之外,以後基金公司還將推出第三類產品——波動率產品。
波動率交易的核心就是賺取隱含波動率與已實現波動率之間的價差。當隱含波動率被低估時,做多波動率;當隱含波動率被高估時,做空波動率。
一般的做法是通過構建組合期權實現風險中性策略(也稱為Delta中性策略),這是一種非方向性交易技術,是波動率交易者的策略核心,該策略通現貨或期權組合對沖方向性風險,從而將其主要風險由方向性風險和波動率風險簡化為波動率一種風險。
常見的波動率交易策略有跨式組合策略、蝶式組合策略等。
總而言之,期權推出後,國內基金行業的產品格局也將漸漸發生變化,我國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正式進入真正的“對沖基金時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晚央行意外降準,說意外是時間點還是超預期。在周一剛剛做了回購之後,市場都預期這是春節前不會降準的信號。而且歷史上的降準都是周五收盤後,這一次是周三。先簡單說說我個人的看法。我依然維持之前寫過的,中國進入降息周期後,最受益的是大金融板塊。對於今天,我相對還是看好大金融。當然,指數在3400點經歷了幾次證監會對於兩融業務的負面信號後,也逐漸形成3400點是短期“政策頂”的預期。指數能有多大的反彈筆者也看不清。不過大金融個股都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調整後,上漲10-15%的概率依然很高。以下是我匯總的各家券商的觀點,有些不全,還請諒解:
興業策略張憶東:看多,布局利率敏感性的行業。1)博反彈布局券商股,行業邏輯強,調整時間和空間都最充分,一旦反彈最容易成為人氣聚集點;保險銀行地產等大盤藍籌有望跟進。2)全球流動性寬松背景下,繼續逢低布局資源品和油氣設備等;3)繼續圍繞“風口上的鷹”成長股做波段,大漲大賣,大跌大買。4)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有助於主題投資活躍,包括京津冀、國企改革、高送轉、次新股等。
興業宏觀王涵:相比降息,降準才是大招。11月降息對社會融資成本降低效果其實不大,但降準不同,直接給商業銀行6000憶左右低息,長期限的資金。未來至少還有2-3次降準。政策需要觀察一下效果再出手。不認為人民幣會趨勢性貶值。
安信宏觀高善文:看平。本次降準大體在預期之內,可能改變市場調整路徑,但不改變調整狀態的大方向,建議逢高減倉,等待基本那麽改善的明確信號和市場對高估值狀態更充分的消化。
安信策略吳照銀:看平,繼續看好成長股。降準短期肯定是利好,但未必類似上次降息指數扶搖直上。全年看4000-4500點。成長股和新經濟是牛市的主旋律。
國泰君安宏觀任澤平:降準力度在市場預期內,時間提前。降準合理,經濟放緩,物價通縮,外占收窄,股市降溫。穩增長,釋放流動性,對沖資金流出。全面寬松周期開啟。
海通策略荀玉根:看多,時間幅度都超預期。流動性寬松趨勢可以持續。維持三條主線:低利率的金融地產,創新的高端裝波和互聯網,改革的國企改革,2月特別提升加配低利率主線。
海通非銀丁文韜:利好非銀板塊。保險有投資保費雙回暖,券商繼續加杠桿,短期風險釋放差不多了,互聯網金融大趨勢。
申萬策略王勝:看平,維持今年股市Alpha行情觀點。上證仍然區間震蕩,Beta跌多了需要反彈,降準幫忙。但是反彈就是反彈。上次降息之後大漲1000點,後來一行三會查加杠桿,兩融等。最看好30增長20倍,硬業績軟估值的公司。今年將是優質白馬談轉型觸網提估值的一年。
廣發策略陳傑:看多,降維攻擊開始。核心邏輯並不在於降準會釋放多少流動性,而在於降準終於確認了貨幣政策寬松通道,會再次推動居民存量資產向股市轉移。至於配置行業,考慮到大金融板塊在上次降息之後機構配置力度過大,建議“降維進攻”,超配那些同樣受益於流動性放松、前期機構配置力度小、且和油價上漲正相關的傳統周期品——化工、油服、煤炭、有色!
銀河策略孫建波:看平。大盤股反彈是賣出機會,經濟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過去兩個月是大盤股估值回歸,講一步降準說明經濟不好。成長股才是永恒的主題。
招商證券宏觀策略團隊:宏觀認為還會降準降息,貨幣寬松空間不受人民幣貶值影響。策略認為略超預期,會有第二波行情,大盤沖高3800點,配置金融地產龍頭和有品牌和集中度優勢的制造業。債券認為短期有利率交易性機會。銀行認為整體業績增厚1%,更利好股份制銀行。
中金宏觀策略團隊:宏觀認為貨幣寬松信號更加明確,降低融資成本,未來還有3次降準和上半年一次25基點的降息。策略看多,重申2015年股債雙牛,重點關註低估值藍籌和利率敏感性行業,推薦地產,保險,券商和銀行。銀行觀察到最近窗口指導明顯放松,1月貸款可能超預期,推薦平安,光大,中行,交行和招行。地產看板塊估值修複,超過20%的上行空間。券商認為行業進入加杠桿和ROE雙重提升,建議抓大放小,看好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和光大證券。
光大政策宏觀徐高:對沖經濟增速下滑和資本外流,時間早於預期。未來繼續降準和降息的概率顯著提升,利好資本市場
平安政策策略房雷:看多。利率進一步下行空間打開,提高市場風險偏好,刺激信用投放的回升。利好商品資產,尤其工業金屬。整體利好大盤藍籌。
國信宏觀固收團隊:合計釋放資金6650憶。降準源於春節因素和人民幣貶值壓力導致資金大規模外流。考慮到春節走款等因素,短期資金面依然處於中性走平穩狀態,回購利率下行幅度有限。股票反應可能比債券強烈,恢複信心。
國泰君安銀行邱冠華:靜態測算這次普降和定向降準釋放6400憶流動性,提升銀行凈利潤0.7個百分點。這次降準對於市場有托底的意義。銀行經過最近調整,重新回到15年0.97倍PB和6倍PB。重點推薦:中國銀行,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
最後,微信朋友圈中大家都問“熟悉的牛市難道又要回來了?明天到底買什麽?要不還是問問廣場舞上的大媽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2-5 13:41 編輯 史上最全光伏電站項目問題大匯總 國內的光伏市場在經過兩年的低迷後,迎來了屬於光伏市場的春天,掀起了新一輪大型電站建設高潮。2014年光伏建設不斷有利好政策出臺,國內光伏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結合目前開發的光伏電站,將開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匯總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資金問題: 縱觀國內開發的光伏電站項目,因為資金問題引發的矛盾已出現多起,既有施工人員與工長之間的矛盾,又有供應商和分包單位的矛盾,甚至還出現過工人罷工的事件,歸根結底仍是資金問題。另外一般項目地處偏僻,如遇到突發情況急需用錢,再尋求支援並不現實,所以施工現場同樣需要一些流動資金,建議現場配備財會人員,負責項目資金及工程款項的管理。 二、資料、手續方面 1.續辦手續匯總 2.資料整理問題 項目在開展過程中總包方,有許多資料都需進行整理和匯總,包括分包單位的資料,導致進度緩慢。對書面形式的文件往來缺少要求,致使施工單位及業主的一些要求及建議得到落實後卻沒有任何記錄,對後期工程結算時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解決方案:培訓資料員,系統學習資料制作,制作模板形成程式化的東西,以後可以直接拿來套用。 三、電氣方面 1.組件接地不美觀的問題 一般組件接地是從支架焊接扁鐵,接入主接地網的。扁鐵不能沿水泥基礎入地,顯得不是很規整。 解決辦法:這個問題現場沒有解決,只能是盡量做統一了。可以嘗試以下操作:施工隊進場以後,先把全場接地做完了,留好余量,把扁鐵澆築在基礎里面。 2.現場指導的問題 有些設備廠家沒有提供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設備有什麽問題還需要打電話聯系,有的問題在電話理解是好長時間對方也不能明白。 解決辦法:簽合同時,註意要加讓設備廠家提供現場指導的要求。 3.優化設計,要技術協議,進不去拆墻的問題 135kV開關櫃室設備進不去,沒辦法只能拆墻。2美變基礎不合適。 解決辦法:及時和供應總公司所要技術協議,相關負責人認真閱讀,發現圖紙中的不合適之處,及時提出,及時調整。 4.廠家培訓的問題 有些廠家人員來到現場,如果沒有設備問題,他們就只是鉆在宿舍里。要求他們做個培訓,他們總是說合同條款里沒有。 解決辦法:合同里添加廠家需提供培訓的條款。 5.穿線管拐直角彎兒的問題 配電箱內部穿墻管是90度直角彎頭焊接,在後期穿線時特別不好穿進去。 解決方案:考慮線徑,在拐彎處,用彎度較小的彎頭。 四、材料方面 1.組件背板的損傷問題: 安裝工程中,背板有劃傷的現象。有時候一不小心,就劃了一道印。 2.組件鋼化玻璃摔碎的問題 組件搬運、安裝過程中,有幾塊組件鋼化玻璃摔碎了。 解決方案:要求工人兩人搬運一塊組件,對違規者進行嚴肅處理。 3.組件色差的問題 開始安裝組件的時候,每組之內有色差比較嚴重的現象。 解決方案:打開多箱組件,擺成一片,挑顏色相近的裝在一組之內。 4.不銹鋼螺絲鎖死現象嚴重 安裝組件用的不銹鋼螺絲經常有鎖死現象。 解決方案:1)買更好的螺絲;2)擰螺絲時,要慢點兒擰,減少發熱,擰之前最好擦幹凈,塗上黃油。 5.支架加工誤差較大的問題 支架左次梁、右次梁的安裝空位偏差大,沒有調整量,導致電池板安裝不整齊。 五、土建方面 1.電纜溝問題 圖紙上匯流區的電纜溝是從組件下面穿過去的,如果按圖施工的話,機械開挖,很容易碰傷組件,人工開挖,費時費力,延誤工期。 解決辦法:與設計院協調,將電纜溝開在道路旁,這樣既省了人力,又加快了工程進度。 2.門與門洞的配合問題 逆變器室的防火門安裝時都不同程度的剃掉一些門洞。 解決方案: 第一,我們自己量的時候,告訴防火門制造商我們量的是門洞尺寸,對方應該預留安裝余量。第二,要求防火門廠商直接自己來量門洞。 3.逆變器室外的爬梯問題 逆變器室墻外的爬梯是在砌築墻體的時候預留的,但是當時沒有考慮到保溫板的厚度,導致爬梯離保溫板太緊,無法上人。 解決方案:下次記得考慮保溫板厚度。 4.逆變器室女兒墻上檐的問題 逆變器室外貼保溫板,然後抹灰,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墻體,其實是保溫板。這會導致在人從墻外爬梯上逆變器室頂的時候,爬到最後,用手扶墻體的時候造成危險。 解決方案:增加一個類似遊泳池那樣的爬梯。 5.±0.00以下使用小紅磚,電纜溝支架掉的問題 在施工隊伍砌築35kV基礎時,±0.00以下用的是多孔磚,而圖紙上是小紅磚。經與設計溝通,同意使用多孔磚。但是後來做電纜支架的時候發現,支架有脫落的跡象,原因就是支架的膨脹螺栓打進墻體後,進入有空的地方。 解決方案:修補方案是在支架多處打膨脹螺栓,以減輕每一個膨脹螺栓的受力。但是建議下次一定要按圖施工。 6.混凝土不夠用的問題 剛開始施工時,可能出現了混凝土不夠使用的現象,經常是支好模板,混凝土澆築不上。 解決方案:讓施工隊上攪拌站。 六、35kV送出 1.風大影響焊接的問題 一般電站項目位於邊疆風較大,影響焊接。 解決辦法:用土建澆築用的模板,釘一個罩子,在這個罩子里焊接,可以擋風。但是要註意防火。 2.現場施工沒有道路的問題 線路鐵塔一般設在路邊、據馬路十幾米的地方,有的地方一般車輛是進不去的。 解決方案: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因為不會為了這一個工程修一條路,只能是下次再做工程的時候註意車輛的選擇。 七、現場管理方面 1.廢品回收問題 現場裝組件剩余的紙箱、接線纜剩余的電纜頭等可以回收賣掉。 解決辦法:可以找一個人專門負責此項工作,讓施工方配合,整理好,註意防風,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階段賣掉,節約成本。 2.技術人員到場的問題 有一些廠家技術人員到場時間緩慢。耽誤安裝調試。 解決方案:打出富余量,讓廠家技術人員提前到場,一是有時間給我們講解設備、做培訓,另一方面也不耽誤安裝調試。
3.材料誰買的問題 現場的材料有時候會發現不夠的情況,這時就需要二次采購,二次采購不明確,導致相互扯皮。 解決方案:明確采購方,出具書面通知,限期購買。
4.線軸被風吹倒 放電纜的時候,為了放電纜方便,線軸一般立起來,但是博湖這邊風大,很容易把線軸吹走。 解決方案:放線的時候立起來,收工時,記得提醒檢查施工方把線軸放到倒。
5.設備廠家與物流公司的利益 設備廠家發貨依托信任的物流公司,但是設備廠家經常和物流公司有經濟上的瓜葛。這就造成設備廠家發的貨被扣在貨站。 解決方案:暫時沒想到好的解決方案,只能催廠家。
6.對施工隊的管理問題 制定對施工單位管理制度,可以在任何施工單位進場時,明確的通知施工單位其在本項目中的責任及義務,使其遵守項目部所制定的規則,不會再次出現一個分包單位跳過總包而向另一個分包單位索要管理費用的事情再次出現,建議形成文字版的書面協議,在每個施工單位進場時都應簽訂後保存,使其遵守項目部所制定的規則。
7.現場物資管理的問題 項目中的物資管理為土建施工單位,對其自己的物資可作出妥善的安置,但是對外單位的人員和物資卻是置之不理,隨意處置。項目中亦有許多由其他施工單位采購的物資進場後遇到的無處可堆放的尷尬事件。 解決方案:建議:1)由建設單位管理物資,建立庫房,劃分區域,每個施工隊都有自己的區域,每個施工隊都要出人看管庫房,嚴格做好物資進出記錄。2)建設單位指定地方,由各個施工隊自行建立庫房,自行看守。
8.貨物到場的問題 項目現場的物資到貨情況經常是不能按計劃到場,延誤施工進度。 解決方案:供應總公司嚴把合同關,合同內應該註明沒有按時到場的處罰辦法,嚴格按合同執行。
9.物資看管問題 現場周圍沒有圍墻,圍欄間隙大,可以把物資從圍欄遞出去,容易發生盜竊事件。 解決方案:加強夜間巡邏,安排夜間值班人員。
10.設備廠家進場時應該簽訂安全協議和講好收費項目 設備廠家進入現場之前,也應該簽訂安全協議,講好提供什麽條件,比如說住宿只提供床位,不提供被褥,吃飯收費等。
11.物資不能按時到貨,導致窩工的現象 物資不能按時到貨,導致窩工現象。
12.施工隊與施工隊之間配合問題 施工隊與施工隊配合不默契,放電纜的時候,土建挖電纜溝經常是挖一部分,導致電器安裝的放電纜只能放一段,然後就得停下了。 解決方案:由建設單位出面,專門開幾次主題會議,協調所有施工隊,建設單位要宏觀調控,必要時可以給每個施工隊下命令。
13.廁所的問題 現場面積大,廁所少,經常有隨地小便的現象。 解決方案:在廠區周圍,多建幾個臨時廁所,最後使用完成後,直接埋了即可。
14.現場的土建垃圾不及時清理的問題 現場的土建垃圾不及時清理,導致裝組件後,建築垃圾不好清理。 解決方案:督促土建施工隊,及時清理垃圾。
15.螺栓、螺母、墊片等掉到地上不容易撿起來的問題 由於現場地上有一層很厚的松土,螺栓、螺母、墊片掉到地上很不容易撿起來。 解決方案:讓施工方備點兒磁鐵,這樣就好撿了。
16.進出現場車輛管理混亂 現場的進出車輛較為容易的通行,沒有設立出門證,出門前檢查的環節,有可能導致現場材料丟失的問題。 解決方案:車輛進出現場,都要有相關的證件。出廠前,應該增加出場前的檢查環節。
17.關於臨建房的問題 在項目部現場搭的臨建房是巖棉板的,只能一次使用。 解決方案:可以買集裝箱,改造成臨建房,這樣我們做完一個項目,可以運到另一個現場,這樣節省費用。 八、圖紙方面 1.圖紙問題 一般工程是邊出圖紙邊施工,藍圖總是比施工滯後。 解決方案:現依據電子版圖紙施工,如果藍圖與電子版不一致,再讓設計院出變更。 2.催圖的問題 設計院接的設計任務特別多,基本上是哪個工程催的緊,就先做哪個工程的設計。一般項目會派專人在設計院催圖,圖紙出的就比較快。但是當專人不在設計院回到本部後,出圖紙的速度馬上就慢下來了。 解決方案:專門安排一名同事在設計院催圖,一直等到圖紙全部出完之後再離開。 3.現場沒有設計院的主場代表 設計院在現場沒有駐場代表,圖紙中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需要寫反饋,然後發郵件到設計院,設計院再寫答複,再簽字蓋章,然後掃描再發過來,很是費時間。而且沒人盯著設計院,設計院答複的也比較慢。 解決方案:與設計院簽合同時,添加設立駐廠代表的要求。 4.圖紙到的太晚,後期出大量設計變更,驗收時問題太多。(來自光伏資訊)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5 08:31 編輯 央行降準解讀匯總:接下來怎麽玩?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促進經濟健康平穩運行。 各方解讀: 降準有望釋放9000億資金 華泰證券金牌分析師羅毅表示,降準幅度超出市場預期,普降0.5%能釋放6000億元,加上額外的三農釋放2000億元,此次降準總共釋放7000億到9000億的資金。 人民幣匯率將進入貶值通道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市場研究總監魯政委表示,這是對此前PMI跌破50的反應,將降低金融機構成本,釋放出的長期限資金有助穩定金融機構預期,引導融資成本下降。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競相的寬松做出反應,人民幣匯率也將進入貶值通道;否則,降準就僅僅只有脈沖效果而無助於經濟企穩。 降準後仍有必要再次降息 申萬宏源認為,降準將通過流動性充裕度的上升來引導資金利率下行;但經濟下行、銀行風險偏好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降準對於降低融資成本效果有限,仍有必要通過降息來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預計這次降準之後降息將提上議事日程。 未來降準降息PSL將輪番上陣 民生證券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依舊寬松,降準降息psl將輪番上陣。經濟增長動力不強,資產價格受益於貨幣寬松,股債雙牛有望延續。 還有3次以上降準2次以上降息 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稱,降息、降準是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面臨通縮風險的背景下所應該采取的必要舉措。中國20%的法定存準率,銀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只能放貸80元,是造成錢荒錢貴的主要原因。預計今年還有3次以上降準、2次以上降息。 對股市有短期刺激作用 財經評論員梁海明認為,降準對股市有短期的刺激作用,短暫利好銀行股、地產股和周期股等相關股份和整個大盤,但因未來經濟數據或仍不太樂觀,股市因此持續大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附:歷年存款準備金率調整表 ![]() 降準之後發生了什麽? 新加坡富時A50指數暴漲5.5% 中國央行降準後,新加坡富時A50指數期貨飆漲,從跌2%快速反彈至升3.5%。 港股夜期亦升416點,破25000關。 黃金跳漲7美元 現貨黃金快速上漲逾7美元至1271.20美元/盎司,白銀最高觸及17.53美元/盎司。 澳元/美元刷新日高0.7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