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股王靄華熱爆股民勿高追

2013-03-07  NM
 
 

 

全港首隻「當鋪股」靄華押業(1319)掀起近年罕見的認購熱潮,錄得過千倍超額認購,凍資過百億,創下近兩年超購的最高紀錄,將於下週二掛牌。擁有十二間當鋪的靄華,集資額不足一億元,由第二代陳啟豪掌舵。公司作風高調,有別於傳統予人「神秘」感覺的「二叔公」,贏得不少散戶歡心。陳啟豪與父親陳策文接受本刊專訪時,亦大爆當鋪不為人知的趣事。但是,傳統行業一旦上市,風險亦隨之暴露,散戶切勿貪其「細細粒」易炒上而高追。

「我都有落飛,約五百萬元多鱓,覺得佢生意穩陣。新加坡大興當上市後股價係咁升,PE成三十幾倍,講真呢種借幾千蚊鮋大耳窿一定有需求。」上週已「入飛」的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原以為可分到幾十萬元股份來「短炒」,到週一知道認購熱爆即大呻:「估唔到咁多人抽,依家最多分到幾萬蚊,得咁少,升到三成就放晒佢,費事再㎡心機睇。」

蚊型「新股王」

靄華今次發售一億股,但公開發售僅一千萬股。由於反應熱烈,主席陳啟豪估計,靄華有可能根據上限定價,但集資額仍只有九千八百萬,市值不到四億元。在主板上市的股票中,絕對屬「蚊型級」。根據招股書,六成集資額將用於發放更多按揭抵押貸款,開拓樓按市場,其餘資金則用作擴大典當借貸及一般營運經費。○九年中才進軍樓宇按揭市場的靄華,樓按應收貸款由一○年的不足三百萬,激增至去年十一月的逾七千萬,增幅高達廿三倍。以平均每宗貸款金額一百五十萬元計,集資所得的六千萬,只能應付四十宗按揭,可謂「杯水車薪」,難以維持過往的高增長力。資深執業會計師林智遠解釋:「集資咁少,可以做到的樓按真係好少,但上市後,向銀行借貸鮋成本可以降低。」不少散戶都和黃國英一樣,認為靄華市值低,「細細隻」易炒上。但黃國英卻勸股民勿高追:「今次抽新股鮋,好多都係投機者,之後股價會唔會大升仍言之過早。」另外,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估計,靄華首日掛牌最少升兩至三成,但不建議投資者高追,他指:「中唔到籤就唔好追,股價一升上去,估值就高鰦。新股未有好多往績參考,加上第一年盈利未必有好高增長,等佢出多幾次業績,先會知未來發展勢頭得唔得。」郭家耀指,本地按揭市場競爭激烈,靄華要向內地發展,才可令業務保持增長。

負現金流二千萬

為力谷上市,靄華向客戶發出大量貸款,一一年二月底發放的四項按揭貸款,更幾乎耗盡公司現金,令靄華過去三年的經營現金流,有兩年出現負數。截至去年十一月止的九個月,負現金流達二千多萬,意思是該時期借出的貸款多過收回,若情況持續會導致流動性不足,而靄華同期的盈利不足兩千萬。林智遠認為並不健康:「當鋪營運模式同銀行好似,主要靠利息收入,經營現金流代表公司鮋營運資金,就算為擴充業務而用多鰦錢,公司都要有營運資金,如果情況持續,投資者會質疑佢管理現金流鮋能力。」香港樓市高處不勝寒,靄華此時主攻樓按,亦令人憂慮。陳啟豪表示,樓按佔公司生意僅四成,即使樓價下跌三成,仍有充足資本應付,但坦言會影響資金回籠。事實上,當經濟大逆轉時,當鋪仍會受重擊,林智遠解釋:「銀行有金管局睇住,會對銀行進行壓力測試(Stress Test),當鋪就無,好睇管理層自身的監控能力。一旦經濟差,抵押品大幅跌價,甚至低過借出貸款,好多客寧願斷當,呢個係風險之一。」另外,靄華截至去年十一月的九個月業績,拖欠比率高達9.1%。

兩個牌照搞不清

除了貸款增長過急外,靄華的營運模式亦暗藏風險。條例規定,當鋪每宗借款額不可超過當押商牌照規定的十萬元。靄華另有放債人牌照,借貸金額具彈性,只要借貸前簽訂貸款協議即可。靄華去年底主動向警方備案,指公司自○九年起,在未有簽署貸款協議的情況下,發出三百多項超過十萬元之典當貸款,涉款超過四千八百萬元。一旦定罪,最高刑罰為罰款十萬,三名董事,包括陳策文及陳啟豪等,可能被判監禁兩年,更有可能被吊銷放債人牌照。雖然已過六個月之追溯期,靄華不會再因該事件被起訴,但可見將傳統的當鋪系統化並非易事,隨時身陷法律陷阱。另外,根據當押條例,客人斷當後,抵押品便是當鋪的資產,當鋪將其出售,即使有盈餘亦可全數落袋。但放債人牌照規定,假如賣出的價錢高於客人的借款及利息時,差價須歸還予客人。靄華過去三年出售抵押品後,有約一百萬盈餘未發還予客人。為免遭起訴追討,公司才「急急腳」通知客戶收取盈餘。

賊贓無錢賠

當鋪另一風險就是「賊贓」。陳啟豪指當鋪受警方監管,每日有警員巡邏,放下最新的失物清單,顧客典當時亦要登記身份證。一旦典當品證實是賊贓,會被警察沒收,隨時血本無歸。「有時法庭會酌情處理,視乎物主疏忽程度分配,當鋪和物主五五分賬。」陳啟豪說。招股書列明,靄華於一二年首三季收回的「斷當」資產,總值八百五十萬,當中有一百三十萬仍未出售,大部分被警方扣押調查,懷疑是賊贓。靄華顧客中,外傭佔近三成。不少市民擔心外傭偷主人的首飾去典當。陳啟豪指情況未算嚴重:「菲傭係有,但十單賊贓,九單都係香港人。」

「富二代」做新派「二叔公」

要將當鋪生意規範化確實不易,今年四十一歲的陳啟豪接手後,即雄心壯志,「發大來做」。以往當鋪予人「食人隻車」的印象,但陳啟豪指現在估價已較科學化。「以Rolex綠針為例,新錶價六萬蚊,水貨賣五萬三,當就收四萬三,講明斷當就俾四萬六,如果無出世紙或者好花,就再減。」陳啟豪笑說,客人拿來典當的貨物五花八門,「有人按摩椅來當,本來諗住要鰦佢,俾員工用都好,但門口都入唔到!」不過,不是名貴就當得,曾有人想當一批價值超過八百萬的紅酒被拒絕,他解釋:「一來核實物主身份有難度,二來係難儲存。鋪頭鮋貨品未斷當前都係客人鮋,要保存得好,責任好大。」近來貴價電子產品風行,陳啟豪接受「當機」,但指「冇肉食」,「八五折同佢收,一期(四個月)之後已經跌價。」去年初靄華鋪內有iPhone爆炸,成為港聞,後獲蘋果賠償了一部回收機,沒有損失。陳啟豪十五年前接手生意後,不斷擴充,並在多個屋鸷開設分店,他笑說:「住屋鸷鮋人搵兩萬使兩萬,純品鱓,生意較易做,無當得咁盡,就算斷供,風險就細鱓。」同時,將運作電腦化及培訓員工,「以前當鋪員工態度好惡劣,因為係你來求我。但依家要客人感覺我係想幫你。」

靠地產起家

以當鋪來說,靄華「唔算老」,由陳策文於一九七八年創辦。八十一歲的陳策文仍是靄華執董,但他直接打理的其實是更值錢的物業投資生意。原籍台山的他,六十年代開始投資物業,更因此認識新地創辦人郭得勝,位於花墟道的瓊華閣、靄華閣便是向郭氏購入。現時家族仍持有灣仔杜老誌道的群策大廈,以及港九多個鋪位,近年則以投資老人院、停車場收租為主,作風保守。陳策文每天仍到群策大廈的辦公室上班,說話中氣十足。去年記者第一次約他做訪問,突然接到陳啟豪電話,指父親突然心臟有事要通波仔。一星期後見面,已精神奕奕。陳策文在台山是著名的慈善家,起學校、保健院、建橋、修路、賑災等,多達五十多項。眼見老友郭得勝後人為分家產,搞到兄弟反目,陳策文出言教訓新地三兄弟:「佢懐胸襟唔夠廣,咪唔團結囉。」上市後的靄華維持家族營運模式,執董全是家族成員,合共持有七成五股權。第二代進取,力谷上市,陳策文卻攬實最值錢的物業及鋪位,比起蜂擁去抽靄華的股民,更加「有眼光」。

當鋪典故

問:為何當鋪叫「二叔公」?答:古時鄉下人需要江湖救急時,便向「隔籬二叔公」(鄰舍)借錢,二叔公雖願借錢幫忙,但也要交出抵押品,流傳之下,經營典當貸款的當鋪,被廣稱為「二叔公」。問:櫃䒷高過頭?答:出於保安理由,當鋪內的地台較地面高三至四呎,負責與客戶交易的估價師可站於較高位置,對櫃䒷外的情況一目瞭然,以防有人假扮典當打劫。由於客人要舉起典當物品「奉上」,所以估價師被稱為「朝奉」。問:記賬日期藏玄機?答:為防止被人擅自更改當票日期,每間當鋪都會有自己的暗號(即「字軌」),以一個字代表一個月份,每年都會變換。陳啟豪指,靄華全線當鋪的字軌都各有不同,他說:「通常係伙記自己改,好似:大展鴻圖、生意興隆、萬事如意,十二個字湊夠一年,順口就得o架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41

黃金升勢料未盡 專家仍籲勿高追

1 : GS(14)@2016-07-12 08:02:29

【明報專訊】金價昨日續升,高見每盎司1375美元,創2014年3月18日以來新高,市場人士認為,金價仍未升完,但此刻高追,並非避險,而是冒險。

金價上一個高位是2014年3月17日,當日高見1392美元,隨後節節回落,於去年低見1046美元後,以昨日高位1375美元計算,反彈已逾三成。上周五美國公布經濟數據,黃金價格當晚一度急跌至1335美元,惟今早強勁反彈,於早上7點左右見全日高位,隨後再次回落。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美國上周五數據雖好,但暫時仍然不會加息,因而黃金價格沒有下跌的擔憂。惟全球各大央行都會在英國脫歐後加大貨幣寬鬆,英倫銀行可能加息,歐洲和日本央行都可能在本月宣布新的寬鬆政策,貨幣一旦增加,金價仍有上升空間。但溫傑認為,現時再追,不是投資,而是投機,風險太大。

溫傑:美不加息 金價無下跌隱憂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此刻買黃金不是避險而是冒險。而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認為,現貨金最高可見每盎司1400美元,未來3個月價格徘徊在每盎司1250至1400美元之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19&issue=201607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13

許長泰:勿高追純債券型股票

1 : GS(14)@2016-10-17 08:00:26

【明報專訊】在2016年上半年亞洲股票歷經一輪波動後,投資者於第三季重返市場,帶來210億美元境外資金淨流入,為第二季的三倍。鑑於中國出現回穩迹象、美元仍然持平、估值較成熟市場股票低廉,加上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亞洲市場出現這種局面並非意外。此外,低通脹及成熟市場央行採取非常規貨幣政策,也讓亞洲各央行能夠採取更寬鬆的政策立場,以促進經濟增長。

大部分亞洲經濟體都採取了擴張性財政及貨幣政策組合。未來5年,財政開支(尤其是基建開支)的增長速度預計將高於環球金融危機後的不景氣時期。我們認為, 在未來數年,基建投資將與內部需求一樣成為推動亞洲增長的主要動力。

與此同時,亞洲亦出現龐大基建需求,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2010年至2020年期間區內國家基建投資項目將需要8.2萬億美元。此開支預計可提高生產力及改善競爭力,而最重要的是,可與私營機構活動互相補足,從而推動更高的經濟增長。

行業持續增長 消費科技料跑贏

行業方面,在本地消費持續增長的推動下,與消費相關的類別現正錄得最強勁的盈利修訂;盈利、股息及現金流的增長預計將超過大市指數。此外,即將到來的科技產品週期亦將有助提供支持,尤其是在韓國及台灣等地區。較長遠來看,週期性行業(尤其是工業)將有更大的增長空間。我們預期,環球經濟逐步復甦將可推高2017年的通脹及名義增長,帶動企業改善定價能力,出口因海外需求加強而上升, 政府基建開支亦會增加,從而在中期內促進生產力增長。

雖然防守性行業的盈利動能並未顯著加強,但其股價卻跑贏大市指數,主要由於投資者為追逐更高收益而大量買入防守性高息股。不過,由於估值持續上升,同時盈利及股息預計在未來兩年會受壓,投資者應保持審慎及避免追捧純債券型股票,投資者應在亞洲股票的股息收益與資本增值之間取得平衡。

摩根資產管理首席市場策略師 www.jpmorganam.com.hk

[許長泰 市况尋根]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42&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28

投資導航:周期股乍現小陽春基建零售料跑贏 資源航運勿高追

1 : GS(14)@2016-11-27 13:00:42

■基建、零售、資源及航運股近期均走出谷底。




近月內地經濟出現復蘇迹象,官方PMI截至10月份已連續三個月企於擴張區間的50之上,而反映製造業景氣的PPI亦在9月份終止四年半跌勢,首次轉升。與經濟周期相關的基建、零售、資源及航運股在近期均出現小陽春,究竟是否有潛力進一步向上?今期〈投資導航〉找來專家拆解。記者:余倩敏 黃尹華



綜合專家意見,零售、基建股料有機會繼續跑贏,而資源股屬於炒作,航運股則將受特朗普政策拖累,不建議高追。內地為確保整體經濟增長明年達到6.5%或以上,料中央會繼續維持相當快速的基建投資。



基建股首選中鐵建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同意中央谷基建的講法,而基建股亦早於10月中起受捧,板塊中她尤其睇好中鐵建(1186),因內地定單佔比較多、內地業務增長較穩定,兼且估值較同業吸引。以鋼鐵及煤炭為首的資源股,第四季同樣晉身強勢股之列,不過友達資產管理董事熊麗萍指某程度上受內地商品期貨炒作帶動,提醒資源股前景須視乎個別商品之基本因素。熊麗萍解釋,內地加快基建有助鋼鐵及銅的需求,故鋼鐵金屬股走勢較煤炭股佳,板塊中較看好鞍鋼(347)及馬鋼(323)。煤炭股方面,她認為煤價主要受內地去庫存支持,惟多少亦受冬季需求增加等短線季節性因素推動。她擔心煤價炒作未必持續,認為煤炭股不宜高追,策略上亦較看好同時涉足煤炭、鐵路運輸及發電業務的神華(1088),因其股價並非單純受煤價左右。


提防保護主義抬頭

至於反映航運業興旺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在近期突然飆升,本月累計升幅已逾40%,同屬舊經濟股的航運股近期亦一併翻生,但熊麗萍對航運股看法審慎,認為刺激航運股表現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上升,是由於聖誕前的季節性需求增加所致,加上特朗普當選後保護主義料抬頭,相信航運股暫未真正轉勢。除上述舊經濟股外,個別內需股近期亦見落鑊,華金研究(國際)研究總監陳鳳珠指不僅政府投資,近期連內地民間投資亦有所上升,情況持續將帶動內需股表現。她看好第三季純利已見增長的高鑫零售(6808),惟股價累升不少下只宜短炒,其他內地零售股則可先觀察季績後再作決定。大行意見方面,摩通對內地整體消費股看法未算樂觀,但將潤啤(291)列為明年行內首選,指該股可望受惠於行內整合,其產品結構高檔化的策略亦有支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7/198466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59

蘇國堅﹕市盈率30倍股份勿高追首季持股 交銀洪灝:第二季再定策略

1 : GS(14)@2018-01-22 04:58:29

【明報專訊】恒生指數今年僅用了11個交易日便大升逾6%,並且創下收市新高,證券界人士認為後市仍然有機會進一步做好,這給予仍未趕及「跟車」入市的投資者追入的機會。但始終大市已經處於高位,業界人士提醒,在更高位時切記做好風險管理。

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兼聯席主管蘇國堅指出,最近留意到資金已經從汽車、通訊科技股流出,轉追相對增長潛力較低的電訊類股份,反映投資者擔心大市升幅過急;同時在美元走弱、人民幣呈強下,內地地產股亦見追捧。他提醒投資者在當前市况下,不要高追市盈率已達30至40倍的股份,並且宜在升見34,500點之後,進一步做好風險管理。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則認為,當前市况下,首季仍然可以持有股份投資,但進入第二季時則視情况再定投資策略。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相信,港股有力再上,尤其市民仍關注樓市多於股市,反而有更多空間醞釀大牛市。不過,他認為,若沙特阿美來港上市,同時阿里巴巴又回歸香港上市的話,所有市場炒賣藉口盡現下,到時或出現反高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36&issue=20180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