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一天狂取9块地佳兆业掀拿地高潮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26/2074238.s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深圳
2009年底赴港上市的深圳房企佳兆业(01638,HK)被业内称为“一匹黑马”,近期其一天之内接连拿下9幅地块的举动令人瞠目。目前,佳兆业土地储备已达1500万平方米,其中大多数位于二三线城市。
昨日(11月25日),佳兆业通报称,以12.92亿元(人民币,下同)竞得9幅四川南充及辽宁营口住宅地块,总占地近74.86万平方米,预计总建筑面积约237.04万平方米。在上述消息刺激下,港股佳兆业昨日股价上涨3.865%。
佳兆业近期拿地十分频繁,9月15日,佳兆业在江苏成功竞得太仓地块;10月13日,佳兆业以约2.3亿元购得广州佛山市顺德地块;10月17日,佳兆业以3.06亿元投得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两幅商住地块;10月22日,佳兆业通过收购的方式购得广东顺德杏坛镇地块。
昨日,佳兆业总裁黄传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2010年3季度,佳兆业拥有总建筑面积125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加上最近新获 约26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佳兆业土地储备达到1500万平方米,足够应对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黄传奇透露,未来两三个月内,佳兆业还将有大幅度的拿地 动作。
截至10月底,佳兆业实现认购销售金额86亿元,合约销售金额83亿元。黄传奇透露,结合今年严峻的房地产环境,将全年销售目标略微调整,预计销售达90亿元,较原定计划下降10亿元。
昨日公告还称,近期获得香港银行提供3900万美元无抵押贷款,外界对于佳兆业财务状况的担忧由此而生。对此,佳兆业首席财务官张鸿光表示,截至10月底,佳兆业现金达38亿元,足够应付未来发展。
黄传奇表示,近段时间密集的拿地动作并不意味着佳兆业对明年下半年市场预期向好,不过他称,即便是房地产调控当头,管理层仍信心十足。
张鸿光介绍说,佳兆业看重在大城市工作却无力承担高房价的人群,此类人群刚性需求需要回到原住地得到解决。此外,佳兆业管理层还透露,除了地域上瞄准二三线城市之外,按物业类型分,佳兆业还将强化商业运营。据悉,佳兆业目前所持住宅比例为90%,商业物业为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59

珠三角製造業掀機器人風潮 1台頂10工人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9/1ONDIwXzU1OTE1OA.html

你會五金沖壓、銲接、注塑、噴塗、打磨或者拋光,沒有3000 元-4000 元的月薪就不願意幹,還在待價而沽或騎驢找馬? 可是,有企業已經「僱傭」機器人取代你了。

1個機器人大約可以替代10 個產業工人,為了擺脫「用工荒」的陰影,規避一路高漲的用工成本,一場由機器人替代工人的風潮,正在珠三角興起。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將助力珠三角製造業輕型升級。

不過, 在機器人領域國內尚處起步階段,關鍵部位的技術開發應用尚難與發達國家匹敵,穩定性也不為市場所信任,未來要「攻城略地」顯得步履艱辛。

11月3日上午,記者走進東莞鉅升塑膠電子製品有限公司的模具生產車間,一眼望去,偌大的車間只有兩個工人在擺弄待加工的工件, 「難道沒有訂單,剩餘的工人休假了? 」

研發工程師劉雄飛解釋說,今年7 月3 日,他們啟用了一條3 米長的智能化精密模具柔性製造生產線,生產線包括了1 個機器人、7 台數控加工中心、1 條軌道,機器人會從容地把一個個待加工的工件搬運、放置到加工中心自動加工,工件加工完畢,它就抓起來放好。如果採用傳統生產方式,要讓鉅升公司的7 台數控加工中心24 小時運作,至少需要10 個工人,現在只需要1 個機器人就行了。

鉅升公司成立於上世紀80 年代中期,與當地很多模具製造企業一樣,直到2008 年初還是一家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加工企業, 人手多達3000 人,啟動智能生產線後,現在只有1700 人左右。

「機器人可以24 小時不停工作,不像人那樣偶爾會倦怠或有點小情緒。機器人加工工件可以精確到3 至5 微米,誤差比頭髮絲還小。更讓人驚喜的是,啟用機器人的生產線,其產能是一般車間的3 倍。」鉅升公司管理者計劃將智能化生產線延長至10 米。

大企業喜「僱傭」機器人

業內人士說, 早在90 年代就曾嘗試向企業介紹機器人,很多企業也知道機器人的好處,但那時還有廉價勞動力可用,企業用機器人代替工人的迫切性不強。

近年來,原材料價格在漲、租金在漲、稅費在漲、勞工成本也在漲。大大小小的老闆們絞盡腦汁,想來想去,似乎只有人工可以通過替代品來節省。於是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進入珠三角製造企業。

大企業已經掀起「僱傭」 機器人的風潮。2009年, 比亞迪公司耗資數億元引進了13 台ABB 噴塗機器人, 可全自動完成整個車身的油漆噴塗工作,油漆膜厚誤差控制在2 微米以內,塗料的用量可減少30%左右;去年7 月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透露:富士康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複的工作,2012 年達30 萬台,2014 年達100 萬台;華為、中興通訊、廣州光寶也在使用工業機器人。

小企業「嘗鮮」訂單不斷

在佛山南海、順德, 眼下一些小企業也開始嘗試使用機器人。

「樂從一家生產家具配件的鈔文五金店,一年前購進一台機器人後,省下了一半工人。」佛山市龍甲機器人銲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昕春告訴記者。

11 月5 日上午,記者來到龍甲機器人公司辦公處,見李昕春正跟一個年輕人告別,李昕春說那是南海平洲一個子承父業的小企業主,想買機器人進行生產,由於訂單一個接一個,李昕春說自己有點顧不上他了。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一大批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投入機器人作業,除了一些尖端技術之外,數量較多的是銲接機器人、噴塗機器人和搬運機器人,此外裝配、切割、拋光、塗膠機器人等也很常見。

單台機器人一般不超20萬元

一些企業雖然希望使用工業機器人,但存在一些障礙,關鍵的是資金問題。

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一台機器人替代10個工人, 每個工人的年薪在2-4 萬元左右,如果機器人售價太高, 將抑制企業更換新設備轉型升級的衝動。因而,從事「二次研發」的珠三角機器人供應商,一般將單台機器人定價在20 萬元以下,一個機器人系統售價則在200-300 萬元。


智能機器醒獅,動作惟妙惟肖

【掘金要快手】 飛赴歐洲找技術 二次研發早卡位

市場需求剛現,深圳佛山就冒出數十家機器人「製造」企業

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商人逐利的身影。機器人市場需求剛現端倪,不少人就做起了機器人生意。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介紹,早在2009 年3 月,深圳便在國內率先成立了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目前,協會擁有從事機器人及相關產業研發生產的企事業會員單位63 家,據估算,63 家會員單位2011 年產值在160 億元左右,企業業績平均每年遞增50%至60%。

在佛山,據不完全統計,企業工商登記中經營範圍列有「機器人裝備」的企業有20 家左右。

搶佔機器人行業先機的企業中, 就有佛山市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霍錦添此前長期從事不鏽鋼加工和銷售, 他發現很多金屬材料製造廠、家具廠和建陶廠用人成本不斷攀升。2008 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歐洲部分掌握先進自動化技術的企業急盼有償轉讓技術。霍錦添立即飛往歐洲,經過一番溝通, 他和意大利INTEC 機器人系統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從此開始成為一家機器人生產商。

經濟「寒冬」冷意未消,但利迅達公司則忙碌異常。11 月7 日,記者在該公司的調試車間看到,一排排機器人正在接受出廠前的最後一道調試。利迅達公司的做法是, 從國外著名生產商或者國內規模較大的生產商處購買通用機器人, 公司研發人員根據訂購企業的需求開發相關系統,進行「二次研發」。

佛山市龍甲機器人銲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昕春1983 年大學畢業後到日本留學,之後留在松下公司,從事與機器人有關的工作。1996 年,李昕春回到國內向高校和企業介紹機器人,但直到2009 年之後,他才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從日本進口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等機器人關鍵部位,進行「二次研發」和裝配。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 業務已經拓展到豐田、美的、華帝、富士康、東風雪鐵龍等知名大企業。

【蛋糕很誘人】 業績一年翻幾倍,按需定製生意火

與國外公司差異化競爭,珠三角機器人生產企業找到商機

國內以及珠三角的機器人市場到底有多大?

對此問題,尚未有權威數據能夠準確描述。有企業說, 國內有150 億美元的市場;有企業說,單單就五金沖壓,佛山的市場容量就達1 萬台。

雖然眾說紛紜, 但這並不妨礙機器人生產企業對未來前景的樂觀。利迅達公司介紹,去年公司產值1000 萬元,今年將達到6000 萬元, 明年預計有1.5 億元,到2015 年估計能達5 億元。龍甲公司的目標產值則是2 億元。

在國外, 設備基本都是整套設計的。但國內的很多企業並不喜歡進行全套設備更新,因為這意味著要將原有生產線推倒重來,成本太高。這為珠三角剛剛成立的機器人生產企業帶來了機會。他們採取「分步走」策略,根據客戶需求,針對某一局部或單一環節進行自動化系統研發,可以用機器運作的部分就先用機器人去替代。

另外,企業由於各自工藝不同,總要對機器人進行一些小修改, 國外企業基本很少會願意幫企業去做這項工作, 珠三角的機器人企業在這塊也找到了商機。

珠三角機器人生產企業還致力於「拼服務」。為避免客戶操作不當產生損害,他們會給客戶配備幾位經驗豐富的熟練工人到企業服務。為說服企業放棄從國外進口機器人的想法, 霍錦添常常這樣自我宣傳: 「我們的售後服務2 個小時就可以到,而他們要兩天,來回費用也要算在內。」

【技術仍落後】 不掌握核心技術,僅靠裝配太乏力

雖然工業機器人產業不斷進步,但和國際同行相比差距明顯,核心部件依賴老外。

由於電機、驅動器、減速器、控制器等依靠進口, 目前國產機器人的製造成本甚至比國外整機的價格還高,而且由於技術封鎖, 國內採購到的零部件性能永遠落後於國外產品。

由於依賴國外控制器和驅動器,國產機器人在實際應用中無法靈活地結合工藝需求進行軟件的編制。此外,高性能的控制器一直被國外壟斷, 因此即使開發出了高性能的計算機算法, 沒有硬件和實時操作系統的支持,仍然無法達到預期的高性能。

開始研發關鍵技術

珠三角雖然並非國內最早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地區, 但眼下已經有企業在探索研發電機、控制器、驅動器、減速器等機器人關鍵部位的技術。

2008年底廣州數控攜自主研發生產的工業機器人首次亮相某展會反響強烈。其實早在2005 年, 廣州數控就悄悄搞起了機器人研發,其主掌者認為,如果只是將數控、驅動等買來再組裝成機器人生產線出售,成本太高,沒有競爭力。據悉,目前利迅達公司也會購進廣州數控的機器人進行「二次開發」。

穩定性差距難踰越

「不知道怎麼的,國產機器人的穩定性就是沒有外國的機器人的好,國外的機器人可能一年都不會出現一次問題,但國產機器人可能幾天就會出現問題。機器人構造看起來沒有什麼,但從國外進口一台機器人,將它的齒輪拆下來,然後再裝回去,其精度就降低了。不知道外國人究竟是怎麼弄的。」佛山市金天皓科技有限公司帶頭人、哈工大博士後秦磊點出了目前國內機器人與國外機器人之間難以踰越的差距。

研發機器人 關鍵靠人才

11月7 日, 廣東省副省長陳云賢到佛山調研, 實地考察了佛山市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及中科院工業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在陳云賢看來,機器人企業發展是有空間的,但目前其瓶頸在於人才。「要突破關鍵技術,要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化,主要解決人才問題。」

利迅達公司目前有50 多人,其中研發人員佔了40 多人, 但是這些人多是專科、本科畢業,少有研究生、博士,研發力量尚難與國外競爭。

陳云賢在調研中提出了一條路徑:實現產學研資各方面的集成聯合。他認為,目前順德已經探索出了這樣一條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