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標題以身教傳承價值 用百分百的努力拚下去 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母親的身影 是我最大的拚搏動力

2012-5-14  TWM



從小耳濡目染,看著母親為事業而 打拚,讓茂為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童年時就能深刻體認何謂「拚搏精神」。在母親大力支持、無私付出之下,他成功擺脫負債,如今成為身價上億元的上櫃公司老 闆。

撰文‧莊 芳

「你們現在看到的這間辦公室,是才剛裝潢好的子公司。不久之後,這裡也會坐滿了新進同事!」一邊帶路、一邊介紹環境的,是上櫃遊戲公司茂為歐買尬執行長林 一泓。穿過一排排整齊的空辦公桌時,他興奮地聊起正在籌備中的新事業,無法掩飾滿滿的信心。

若要說他是個超級工作狂,絕對不為過。凌晨時分還在線上與網友互動、親自回答關於遊戲產品的疑難雜症,假日也常在公司看到他埋首工作的身影。身為執行長, 卻幾乎沒有「高高在上」的形象,這些態度讓林一泓短短幾年之內,從負債五千萬元,拚到成為市值五十五億元的上櫃公司負責人。

事實上,他對工作的衝勁與熱忱,與媽媽的身教有著極大的關係。

林一泓兒時,家裡開設紡織工廠,父親負責跑業務,專門負責接單,母親則坐鎮工廠,大小事由她一手包辦。工廠生意不錯,最高紀錄擁有五百名員工,還曾獲得經 濟部頒發績優獎牌,但也因此,媽媽每天工作忙碌,沒有太多時間與孩子相處。

用百分百的態度拚事業

「五歲以前,我大概不太曉得『媽媽』代表什麼。」林一泓說,他從小住在奶奶家,姊姊則是住在外婆家,而這個稱作「媽媽」的人,印象中每隔一、二周才來看 他,每次只要叫她「媽媽」就有糖吃。五歲以後,又改住阿姨家,一直到小學三年級才回到媽媽身邊同住。

「印象中,讀過的幼稚園已數不清,和姊姊經常搬家。」林一泓說,他的成長過程是在「變動」中度過,「不只是幼稚園而已,我還換了三所小學、三所國中就讀, 每到一個新環境,就要想辦法適應。」而在這個過程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對媽媽的印象,「偶爾有機會待在工廠,總是看到媽媽忙碌的身影。」母親陳麵表示, 早期打拚事業,就只知道埋頭苦幹,白天顧工廠,整天處理細節流程、人力等事務;晚上回家後,「又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隔日的工作安排。常常回頭看時間,才 發現已半夜了。」母親大方給 孩子學付出母親無暇陪伴孩子,但認真打拚的身影,已經給了林一泓根深柢固的身教。在林一泓六歲那年的母親節,他用心畫了一張海報送給媽媽,上面竟然是這麼 寫的:祝媽媽身體健康,「生意昌隆」。林一泓說:「很顯然,我當時已被媽媽的模樣『洗腦』,知道工作很重要,而且,要用百分百的努力態度拚下去。」關於媽 媽的教育方式,林一泓笑說,母親幾乎是用「利誘」,鼓勵孩子努力讀書。舉例來說,小學考試滿分就可拿到三顆巧克力球、九十分一顆,其餘沒有獎勵。「老實 說,我不是很愛吃巧克力,但每次拿到都很有成就感,就想收集下去。」小小的獎品就有獲得肯定的感覺,讓他更加用功讀書,成績總是班上前三名。

功課顧得很好,玩樂也沒有少。從小學三年級,林一泓就愛上電玩遊戲,經常到了半夜還偷偷爬起來躲在房間裡玩,「我真不知道他以前玩得這麼瘋,他明明都交出 好成績呀!」陳麵說。

在許可的能力範圍內,母親給得大方,孩子也要學著「付出代價」。「從以前我就一直告訴他們,凡事要對自己負責。」陳麵想起,有一次兒子想養一對白文鳥,考 試成績也達到目標,她二話不說為兒子完成心願,讓林一泓開心半天,但媽媽當時也強調:「買了,就要自己負責。」有一次,他參加二天一夜的活動,卻完全忘了 提醒家人幫忙餵食小鳥,回到家才發現,鳥兒已經奄奄一息,令他傷心不已。

讀大學前,媽媽承諾他只要考上台大,就送一輛跑車代步;考上最後一名學校,只剩摩托車。林一泓聽了當然拚下去,如願獲得百萬跑車,但回憶起這份看似很拉風 的禮物,他卻表示:「若有機會重新選擇,我才不要這份大禮!」原來,擁有一輛車,雖然有一段時間讓他得到旁人欣羨的眼光,但慢慢和同學產生距離感。

而且,隨後汽車的保養、維修,包括油錢都要自己負責。「跑車又特別耗油,光是為了照顧這輛車子,我要兼好多家教才能勉強支撐過去,後來壓力太大,根本不敢 開了。」媽媽為了鼓勵,十分捨得給予孩子,但同時也要他們學習「一切後果自行負責」的承擔能力。

讓孩子自己選擇未來的路

林一泓在大一升大二時,因為找不到人生方向,在學校裡缺乏歸屬感,心情感到很沮喪。「我想,好不容易考上台大了,卻讀得不順心,實在很想放棄學業算了。」 有一天,他回家和媽媽談到這件事,忍不住大哭起來,沒想到媽媽聽了回他:「你念得這麼痛苦,要不要考慮休學一年?」「我當時想,學業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 但他這麼不開心,不妨讓他休息一下,冷靜思考未來。」陳麵說,年輕人在學時常常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乾脆讓他暫停下來,去外面闖闖看也好,「出去社會工 作,很快就會知道還是讀書最好!」媽媽的寬容,反而讓林一泓想開了,「當時媽媽要是責罵,或是逼我非得讀書不可,一定更加難受。」但想不到媽媽直接提供一 條退路,讓他能有選擇,「我頓時心情放鬆不少,覺得事情好像沒那麼嚴重了!我決定在學校裡,自己找出歸屬感。」後來,他開始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學彈吉 他、釣魚,藉由培養不同興趣,開心的度過大學生活。

「相信他、尊重他,才能讓孩子做得更好。」陳麵覺得,讓孩子建立信心十分重要,給他們管理自己的機會,才能從中學習成長。「其實,父母的想法不一定是對 的,所以從不要求孩子按照我的方式成長。」不過,孩子不確定方向時,就應適時提供建議、同時說明清楚原因,但是,「結果絕對讓孩子自己判斷,由他自己選擇 要走哪條路。」借鏡失敗經驗 小心衡量得失林一泓赴美讀完碩士後,回台工作了幾年,頗受上司器重,在二十八歲就領到月薪六萬五千元。「但我看到很多員工並非用認真的態度工作,只想領薪 水過日子而已。」林一泓無法接受這樣的環境,再回想起母親過去奮鬥的身影,決定選擇自己最熟悉、喜愛的遊戲產業出發創業。

但創業初期幾年,他因過於樂觀,投資失利,六年累積了五千萬元的負債,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向媽媽開口借錢,「媽媽抵押了房子,甚至拿出金條來賣,搬出 手中最後的壓箱寶,心裡實在很感動。」母子兩人就抱著一袋黃金,走遍台北市延平北路上各家銀樓,「要問到一家最好的價錢賣出才甘心。」陳麵說,「我存很久 的二百兩黃金,擺在家裡也沒用,不如拿出來支持他。」還好林一泓未讓母親失望,他改用保守的心態面對這次重新出發,遊戲一推出就造成轟動,每月營收二、三 千萬元,不到一年就還清債務。

七○年代,製造業開始外移至中國,腳步慢的中小企業競爭力減弱,家中經營的工廠規模逐漸縮小,最後於八○年代結束。「我看到家中事業一路從興盛走向衰落, 其實很有感觸。」林一泓說,以前經營傳統製造業,幾乎是把所有獲利全部投入營運,這麼一來,只要遇上市場突然變化,「很有可能資金周轉不靈,撐不下去。」 所以林一泓現在經營事業,更加小心衡量得失。像他去年成立子公司歐付寶,準備進攻電子商務市場,投入前經過詳細考慮,「假使成功賺錢當然最好;但若失敗, 絕不會影響本業經營。」「以前要是這麼會想就好了!」陳麵說,過去想法很簡單,就是不斷投入再投入,賺多少錢也不清楚,一直到毫無利潤才收起來。沒想到, 兒子不僅和她一樣有著創業、打拚的精神,而且表現更「青出於藍」。「我只是支持他的興趣,不知道兒子有一天竟會成為上櫃公司老闆!」言談間,陳麵的語氣滿 是驕傲。

陳 麵

出生:1943年

經歷:紡織公司負責人

學歷:專科畢業

林一泓

出生:1970年

現職:茂為歐買尬執行長

經歷:智冠科技總經理特助、儒碩專案經理學歷:美國西北大學專案管理碩士、卡內基美隆大學即時資訊處理碩士、台大土木系

媽媽做的這些事

讓我一生難忘

從小奶奶撫養我長大,到了5歲時媽媽要帶我離開,我卻對她很陌生。當時每一、二周才見一次面,馬上要跟她回家還真不願意。就在媽媽背起我的時候,用力在她 背上咬了一口,結果立刻被爸爸打一巴掌,那痛楚我到現在還記得。

我當完兵的時候,父母也在當時決定離婚,媽媽帶著我和姊姊搬離原本居住的大房子,改租一間小公寓。即使工廠早已收掉,沒有正職工作,她仍覺得一定要好好讀 書才有機會成功,獨力撐著家計讓我們出國進修。後來,我一口氣讀完兩個碩士回台,立即找到工作,沒有讓她失望。

創業後一度負債5000萬元,我想工作20年都很難還完這筆龐大的金額。和媽媽討論後,她建議我要繼續投資創業才有機會翻身,「否則還是有被老闆解雇的風 險!」為了重新出發,抓住新的投資機會,逼不得已和媽媽開口借錢,結果她二話不說,帶著我一路找銀樓賣黃金籌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9

成功為什麼與努力工作無關?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4949
諗樣兄你好!

讀過富爸爸,知道只靠勞力收入只會讓自己一世在營營役役,因此我們需要尋找被動收入。而讀過你的blog,被知道在香港這個國際都會,尋找被動收入的。深感興幸能在如此年紀便能接觸到你的blog, 讓自己能好好準備﹗

小弟今年23歲,月入21K。與家人同住葵青,現樓約值330萬,尚餘50萬供款。

本著早儲蓄,早收成的信念,小弟現月儲$7K。由於要還學債,養家庭,這水平己是十分極限。現手上有流動資產約100K。本計劃再儲蓄兩三年至流動資產300–400K,然後再置業。但又眼見樓價節節上升,及認為愈早置業愈能及早建立被動收入,因此正思考現在是否置業時機。而首期部分小弟打算與家人商擬,把現住樓加按借出,以四十年按揭攤分債務,讓通脤減少負債。(兩年後,小弟月入可提升至38K)

今天借此機會,希望諗樣兄你能在此指點指點!首先謝過!

另外,由於如「置安心」計劃推出,又是否合適的買入機會?

 

諗樣雖然在文中多建議讀者努力產出被動收入,留意通賬貶值個人打工所得,但對於新加入社會既年輕人,都係將工作同學習放係首位最適宜。畢竟你能利用最大既槓桿係你自己,再加上工作獲得收入既滿足感,係投資錢搵錢沒有的!

 

今次讀者宜將父母手上樓宇加按套現,為自己第時結婚買樓做準備,等樓市有變才買入。23歲根本就係一個本錢,等得。以廿歲來說,如果兩年後有38K收入是不錯了,但有冇諗住趁後生未有家庭負擔時多作準備,及利用本身才幹,將兩年後感覺secured既38k人工先提升到50k呢?

 

眾所周知,新畢業加入四大行既會計生工作頗為艱苦,在公司掉盡年青歲月而老黎孤家寡人既女仕更比比皆是,月薪只是一萬幾千,時薪計仲低過老麥。相反,每日工作六小時既地區總監卻年薪百萬為起步,坊間究竟有冇文章,為此現象作出歸納及總結呢?

 

三個層面論搵錢

從事專門或極厭惡工作令人可獲取更多報酬,此乃第一層面,亦是最易明解。專門知識加上予人方便又可得另一重報酬,生意人也! 而要更有效取得報酬,需要將自己從事的工作所發揮既影響力提升至第三層。即係如果你係強國海關做野,你係一個決定全關貨品出入口既官員,你既報酬隨時多過省長。權力貴乎在可影響資源分配或成件事既結果,各位年青一輩要努力加上把握時機由第一爭上第三層。第三層既madam簽個名就有錢落袋,麻甩佬紮成世鐵都搵唔到!

 

當然諗樣唔係歧視紮鐵工人,睇而家香港走勢建築業人工調升可期。但係希望此文幫到成十點仲係公司捱緊既你,好好思考未來去路。仲有最後但係最重要既係, 點解人幾廿歲仲係停留係低效工作,性格使然也!

 

希望讀者參考本文心法,在工作上更上一層樓。誠信、工作投入感這些量度唔到既素質,才是老闆在晉升時最為看重的! 至於2012年可去銀行搞個靈活按揭戶口,將父母間樓套100萬出黎,一半可以存係靈活按揭戶口而收番同按揭息口等同既息。另一半可買入一些港元存款證或換做人仔做三個月3%年息定期,再過幾年先低吸自住樓吧! 如果你比心機儲錢同埋工作順利,2015/2016每年買一層都冇問題,樓市係唔會只升不跌的。

 

至於置安心同居屋近似,投資價值稍低。除非免五成地價而自己又想住係該屋十幾廿年,否則有能力者都不建議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57

努力儲蓄? 定加按? 還是現時樓換樓?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077

Mr.L: 諗sir真係博學, 惠及萬民。本人想請教一下, 家庭收入為6萬餘, 自住港島東30多年屋苑, 2房屋小而住得開心。另幫家2老自住的單位供款, 掙銀行3mil.幾, 每月供樓開支合共約15-16k,兩邊都係供左3年幾。
家庭現金不多於30萬,現有一個小朋友, 希望1-2年生多一個。
想請問一下, 本家庭最理想的情況是, 多買一個3房住大d, 而2房放租, 現時樓市在高位徘徊, 現時是否好時機?
我自往的樓已升超過60%, 而家加按等樓市下跌也要成本, 因為做吾番咁靚的morgage plan … 吾知有咩建議?
努力儲蓄, 定加按, 還是現時樓換樓?
十分感謝!!

相信小眾人做左HIBOR PLAN都唔捨得為套現而轉去第間銀行做按揭,因一轉就要用新PLAN比成兩厘息以上。Mr.L 間兩房賺左五成以上,就咁睇都可以將二成樓價套出,放多七至八十萬現金係袋。其實有銀行提供原債同新債利息分開計既服務。即HIBOR PLAN可保持,新套出既錢要用兩厘幾息計,請Mr.L考慮。

如果Mr.L想盡用槓桿,佢應該持有現樓,再伺機買三房,即可完成四十歲前「擁有」(供緊)三間樓既部署。究竟應否租出兩房再買三房,取決於讀者自己供款能力。如Mr.L所講家庭月入有六萬,再買三房令自己重貨難當。當然你會諗頭兩間樓買得平而大家水位承受跌市,但係以一個月入六萬家庭持有三間樓夾埋市值千萬以上,再加上手頭上現金只有貨值既少許,實在令人擔心。諗樣覺得保有現局可攻可守,現時居所還到欠款只剩市價一半更可將佢名正言順租出,所得租金可七成或全數當作收入,趁跌市買入第三間樓時借貸力增加。

就算Mr.L有居住三房既需要,都唔建議買入。假設Mr.L買入三房市值五百萬,所付印花稅約近二十萬,經紀傭五萬,裝修點都要十來萬。除非你走去買新樓先會免傭有回贈,可惜以上所列item其實已price-in了新樓的呎價內。相反你租出自住樓而走去租三房,每個月都係比多六至八千蚊,最命既,係新買入樓宇三年內賣都要比10%印花稅。總括咁講,而家買一間三房要比既transaction cost已等於你兩年出去租樓要比多既錢。

如你家庭月入到十萬,現金有近一百萬,情況先會有唔同。由上段見要有幾十萬cash先夠換大屋洗費,換埋三房後絕對有能力係往後跌市再入貨「沖淡」。因月入十萬家庭約可承受每月四到五萬既按揭供款,手上三房加供比父母自往既樓夾埋只需兩萬幾,跌市下可趁低再吸納樓房。所以現時一動不如一靜,專心享受湊仔生活最為妥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607

成功為什麼與努力工作無關?(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548

今次讀者宜將父母手上樓宇加按套現,為自己第時結婚買樓做準備,等樓市有變才買入。23歲根本就係一個本錢,等得。以廿歲來說,如果兩年後有38K收入是不錯了,但有冇諗住趁後生未有家庭負擔時多作準備,及利用本身才幹,將兩年後感覺secured既38k人工先提升到50k呢?

 

眾所周知,新畢業加入四大行既會計生工作頗為艱苦,在公司掉盡年青歲月而老黎孤家寡人既女仕更比比皆是,月薪只是一萬幾千,時薪計仲低過老麥。相反,每日工作六小時既地區總監卻年薪百萬為起步,坊間究竟有冇文章,為此現象作出歸納及總結呢?

 

三個層面論搵錢

從事專門或極厭惡工作令人可獲取更多報酬,此乃第一層面,亦是最易明解。專門知識加上予人方便又可得另一重報酬,生意人也! 而要更有效取得報酬,需要將自己從事的工作所發揮既影響力提升至第三層。即係如果你係強國海關做野,你係一個決定全關貨品出入口既官員,你既報酬隨時多過省長。權力貴乎在可影響資源分配或成件事既結果,各位年青一輩要努力加上把握時機由第一爭上第三層。第三層既madam簽個名就有錢落袋,麻甩佬紮成世鐵都搵唔到!

 

當然諗樣唔係歧視紮鐵工人,睇而家香港走勢建築業人工調升可期。但係希望此文幫到成十點仲係公司捱緊既你,好好思考未來去路。仲有最後但係最重要既係, 點解人幾廿歲仲係停留係低效工作,性格使然也!

 

希望讀者參考本文心法,在工作上更上一層樓。誠信、工作投入感這些量度唔到既素質,才是老闆在晉升時最為看重的! 至於2012年可去銀行搞個靈活按揭戶口,將父母間樓套100萬出黎,一半可以存係靈活按揭戶口而收番同按揭息口等同既息。另一半可買入一些港元存款證或換做人仔做三個月3%年息定期,再過幾年先低吸自住樓吧! 如果你比心機儲錢同埋工作順利,2015/2016每年買一層都冇問題,樓市係唔會只升不跌的。

 

至於置安心同居屋近似,投資價值稍低。除非免五成地價而自己又想住係該屋十幾廿年,否則有能力者都不建議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94

補教金童劉駿豪 股市慘賠數千萬的啟示 致富沒有捷徑 努力還要耐心等待

2013-02-11  TWM  
 

 

台北,一月中旬的寒冬裡,難得出現陽光。抬頭看,灰色天空仍舊布滿低矮雲層,是背後的太陽趁機從間隙穿透下來,給了大家久違的暖陽。

這一天,走在台北火車站前補習班戰區裡,迎面都是緊鑼密鼓準備學測的學子。「劉主任好!」「主任好!」三不五時聽到學生招呼聲,劉駿豪面露笑容揮揮手,內心湧起陣陣溫暖。

「這群學生,是我現在最大的成就感。」得勝者文教補習班的創辦人劉駿豪說。他穿著簡便polo衫、白色布鞋,平實親切的模樣看起來就像這群學生的大哥哥。就在前一個晚上,他和一位沉迷電玩的學生深談到半夜;雖然是補習班老闆,他卻以年輕人導師自居,額外花再多時間也不覺得可惜。

你很難想像,就在五年前,劉駿豪過著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創立得勝者之前,他是全台最大補習班「選才赫偉」的班主任,補教名人沈赫哲、吳岳背後的招生高手就是他。每學期他經手幾千萬元資金,「從來不覺得賺錢很難。」劉駿豪每天和老闆吃香喝辣,過著有錢人的生活。

到底賺多少錢,劉駿豪算不清楚,因為賺進來現金,一下子就被他投入股市賠掉或花掉。但他記得在二○○六、○七年最巔峰的那段時間,他和老闆每星期至少吃三次頂上魚翅,去高級鐵板燒餐廳,菜單一拿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從最後面一道菜點起。「不是因為它好吃,而是因為它最貴。」劉駿豪說。

然而,在他近四十歲時,在股市摔了一大跤,人生變調。他在○九年一月十九日的日記裡寫到一段話:「明天是補稅的最後一天,九萬多元。我很害怕,因為我只剩下九千五百元。」劉駿豪的太太邱競慧回想,即使在這麼艱苦時候,有一天他們在路邊等公車,劉駿豪卻好像突然醒過來大聲問:「我們在幹什麼?」太太說:「等公車啊!」劉駿豪說:「怎麼可以!被別人看到多丟臉!」隨即招手攔計程車走。對劉駿豪來說,沒面子的問題比沒錢還嚴重。

少年得志 招生高手「從不覺得賺錢很難」由奢入儉難,其中的苦澀辛酸,要不是靠著宗教信仰,劉駿豪恐怕無法分享這段歷程。回頭再看,原本應該一帆風順的人生,為什麼有這麼大起落,其實和他的個性與生命態度有很大關係。

如果人一出生就從上帝那裡拿到一副牌,劉駿豪手上拿的就是一副好牌。

他出身在優渥外省家庭,爺爺在美軍顧問團裡任職,爸爸是輪機長,身為長孫的他,得到家中長輩最多的寵愛。小時候,他每天的零食就是可樂和箭牌口香糖,「我媽媽就說,如果我以後沒辦法賺很多錢,一定會去偷去搶。」因為無法想像過著少爺般生活的他,將來如何能吃苦。

除了家庭環境不錯外,劉駿豪還有另一張好牌就是聰穎機伶,能言善道。他在師大附中的數學老師胡天爵回憶:「劉駿豪腦筋動得很快,很聰明。」在附中,他當吉他社社長、當班聯會幹部、交女朋友,是學校風雲人物。

劉駿豪有辦法在高中前兩年成績很差,卻只用最後一年時間念書,就讓自己數學從零分進步到全國前五十名,並考進當時文組前十名的台大經濟系。「在谷底之後,一下子又拉起來,很刺激,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劉駿豪說。他之後在股市殺進殺出的手法其實在這裡就能看到端倪,因為他喜歡在最後一刻全面翻盤的感覺。

大學時期,劉駿豪喜歡四處打工,他發現補習班是賺快錢的好工作。畢業後就到補習班當班主任,負責招生管理。

追求刺激 年薪四百萬在賭場輸掉一半當時,他年薪三、四百萬元,但從來不存錢。「我都對人家說,賺錢這種事不難。甚至,我還放話,如果我對一個高中生講完,他不報名,那一定是他有問題。」劉駿豪認為他業務能力一流,每年一定有高收入,所以從來沒有存錢的念頭。

四百萬元怎麼花?「差不多就兩百萬元花在賭場裡。」他第一次出國就到美國雷諾賭場,之後平均一年出國七趟,全部以賭場行程為主。別人覺得輸錢很可惜,他自己卻還沾沾自喜。

劉駿豪回想說:「我覺得這是我控制的局,一方面,我沒有輸到傾家蕩產,跑去借錢,所以自制力很強;另一方面,在賭桌上,我都贏過,只是沒有在贏錢那一刻收手。」言下之意,他認為只要有一天他贏錢收手,錢就回來了。

從念書到工作,他從來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因為聰明總讓他比別人用更少的時間達到更好的結果。即使在賭場中輸錢,他都認為,「那是因為我要輸。」人生都在他的掌握中。

○一年,他第一次出來創業,設立「選才補習班」,在沒沒無聞下,就收了六百多個學生,一瞬間就進帳六百多萬元現金。「我本來以為創業會辛苦一陣子,結果卻出乎意料順利。我想:『啊!就這樣了。』覺得還有多餘時間,所以又跑去開一家網路公司。」○五年底,他的補習班和當時的赫偉合併,國文名師吳岳加上數學名師沈赫哲,是當時補教界大新聞。這個合併很成功,讓招生數破新高,短短時間有上億元資金進來,也開始他幾乎天天吃魚翅的生活。

○六年,太太生第二個小孩,老闆到坐月子中心探望,「老闆走後,我們打開禮盒,裡面就是一百萬元紅包。」除此之外,老闆每年招待他出國旅遊四、五次,「一定搭頭等艙,且不是我一個人,而是全家四個人。」補習班賺錢很快,但就在這時候有朋友告訴他:「股市賺錢更快。」想要快速致富的劉駿豪下定決心鑽研股票。每天晚上看美股開盤,上午再睡眼惺忪起床看台股;所有與股票有關的報紙和雜誌都買來看,從技術線形到消息面選股,操作手法就是搶短搶快。

為了增加資金,劉駿豪把公司股權賣掉,再賣掉一棟房子,把資產換成近兩千萬元資金。當時合夥人不解,明明公司前景大好,為什麼他要賣出股權?「現在想起來,應該是覺得股市賺錢更快更容易吧!」如果說股市裡有人失心瘋,這時候的劉駿豪恐怕是其中一位。

搶賺快錢 賣房炒短線賠掉數千萬元賺少賠多從來也不知道虧多少。○七年十一月,他認為大同一定會出手旗下一支跌跌不休的福華電子;他把所有錢全部集中到這一檔,還融資操作,最後全部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出場認賠。

他一路從高點四十多元進場,出場時只剩二十九.○五元,所有錢都沒有了,還欠朋友三百萬元。算算,這幾年間,他賠掉了一棟房子,也賠掉所有賺來的錢,總計至少有幾千萬元。

劉駿豪的人生順風車到此為止。在沉迷股市之時,他早就感覺到工作不像以前得心應手;過去,他會親自想招生策略、做宣傳,後來都交給部屬做,慢慢就抓不到市場的脈動。以前,他誇說別人聽他的話術沒有報名是對方的問題,這句話成了胸中之痛,「每天都擔心招生,每天都被這句話打巴掌。」劉駿豪說。

有一天,老闆終於找人下通牒告訴他:「給你企畫經理位置,但不能管事,一年給兩百萬元,沒有其他多餘的錢。」原本是老闆愛將居然被打入冷宮,愛面子的劉駿豪終於第一次認輸,嘗到人生失敗的滋味。

「股市賠錢不會影響我,因為我認為自己賺錢能力很強。但是,當工作也出問題,自信心就被徹底瓦解。」然而,處在低潮的劉駿豪不是悲傷痛苦,而是到處找藉口把過錯推給別人,「我曾經對我太太說,都是因為你和孩子讓我不敢奮力一搏,才會有這個下場。」劉駿豪最後選擇離開公司。就在他四十歲那一年,事業、財富都回到原點。

在人生最谷底時,他想起:「教我做股票的朋友曾經告訴我,股市是忍耐的報酬;如果把股票當遊戲,那成本就太高了。」他最喜歡的金庸小說人物就是令狐沖,逍遙快活,確實,人生前四十年,他以玩得盡興、體驗刺激為目標,最後嘗到苦果。

現在,他遠離股市,用他之前輕易就能賭掉的兩百萬元資本重新創業,這規模和他過去無法相比,但卻是他開創事業新局的機會。他說:「我終於知道,不只股市是忍耐的報酬,人生也是,很多事情需要等候。」以前,他只想招生策略,設計招生話術,學生對他來說只是客戶;現在,他把學生當家人,花很多時間輔導他們,耐心等候好結果。

每個人出生就從上天得到一份禮物,劉駿豪得到的是聰明與天分。四十歲前,這禮物讓他活在虛幻假象裡,以為凡事靠包裝就能快速成功,靠豪賭就能迅速致富。四十歲後,「套句股市的話,我現在回到基本面。」劉駿豪說。在財富信心歸零時終於體會:無論武功再高強,人生終究沒有捷徑。

劉駿豪

出生:1969年

現職: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經歷:文成補習班班主任

學歷:台大經濟系

豪賭慘敗後

劉駿豪的 3個人生體悟

30歲

補教界的超級業務員,享受有錢人生活。

38歲

搶賺快錢,在股市中輸光現金。

30歲

被迫離開原來工作後重新創業。

體悟1:努力

天資再好,也不可能有賺快錢的捷徑。

體悟2:耐性

努力未必立刻有回報,要耐心等候結果。

體悟3:謙虛

別以為自己很行,沒有做十幾年的事都是門外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4

努力幹活吧,金融精英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934

還記得華爾街見聞之前報導的嘉能可CEO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看法嗎?

Ivan Glasenberg是這麼說的:
 
不可能。我們不斷的工作。員工並不是來這裡享受他們的人生的。我們都因此變得富有,這是我們辛勤工作的回報。」
 
而我們又發現一篇有趣的信,FT的Lucy Kellaway的專欄所刊登的一封讀者來信
 
一位自稱是28歲女性銀行家的讀者在信中寫到:
 
自6年前畢業以來,我就一直在一家投行的全球市場部工作。近期我有機會可以和男友一起去旅行,但我想知道,如果我仍然想在回來後有可能重新獲得這份工作的話,我可以離開這個行業多久呢?6個月?1年?3年?我也很關心,當我回來時,我將是一個已經30多歲、但還沒有孩子的女人,這應該不會影響我的就業機會,但我還是很擔心。
 
在離開之前,我應該怎麼做才能保持儘可能多的機會呢?
 
對於這封信,博客epicureandealmaker做了非常尖刻的評論,儘管措辭尖刻,但其所體現的對工作的認識卻值得一讀,以下是華爾街見聞所做的節選:
 
對於這封信,我的第一反應是「哦?」。這封信的重點、措辭甚至問題本身都大錯特錯。先不提這封信中所暗示的與其男友之間的關係,這封信還讓我對其就業狀態存疑。
 
....
 
一個真正稱職的全球市場銀行家本應該(1)自我吹噓--「在一家全球領先的投行的全球市場部建立了一個成功的職業生涯」;其次(2)在發出這封信之前就應該撕了它,因為一個任何一家銀行都應該僱傭一個有天賦和才能的銀行家,而無論她之前三年做了什麼。任何一個在這個行業成功的人都比這麼賤賣自己。
 
言歸正傳,任何一個在一家大投行或者全球銀行的資本市場部工作了6年的人都應該對這個行業有敏銳的感覺。在資本市場或者投行,人們根本無法停止。正如Lucy所說的,事情變化的非常快。市場在變、證券在變、客戶關係在變。消失一年,更不要說三年,就沒人記得你,更沒人關心你要說什麼。
 
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少不更事的新人的時候,一個董事總經理告訴我在投行成功的最佳策略就是保住你的位子。成功會來的,成功也會走的。但如果你沒有一個位子,你就沒法享受到好運或牛市的果實。當時我年輕而幼稚,認為這個建議市儈而讓人沮喪。我認為自己能保住位置並且為公司掙錢當然是因為我真的優秀,因為客戶尊敬且信任我,是因為我比別人優秀。然而,這時的我是愚蠢的,而他是對的。
 
在這個行業,沒有人是不可或缺的。沒有人。每一個炙手可熱的交易員或拿著豐厚薪酬的投行家背後都有20個可以做到同樣事情的人等在後面。後面還有100個人願意只要一半的錢來證明自己也能做到。
 
我說了無數遍這個道理:在投行或者銷售或者交易部門,能證明你的只有最近一次生意或者交易。而這又與你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位置息息相關,在合適的位子比你的魅力、技能或者智商更重要。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合適的交易。
 
每個人遲早都會明白這個道理。高管們知道的很清楚。因此,當一個銀行家自願離開這個行業時,潛台詞就非常清楚了:「我永遠不會回來。」
 
當然,這不是說你就不能這麼做(去旅遊)。也許你厭倦了工作瑣事,也許你度日如年,也許是時候去享受下生活。生活在投行的工作時間、在投行的工作壓力之下,並且與一群侵略性極強、神經變態的混蛋一起工作六年直到28歲,聽上去足以讓任何人想要去沙灘曬日光浴曬一年。這是你的生活。
 
但不要對你從前的工作抱有任何的希望,認為在你回來的時候,這份工作還會等著你。你的經驗已經過時了:沒用了。而你的魅力與知識無法讓你在HR門口排隊的一百個同樣熱切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如果有區別的話,他們可能比你更加飢渴和更加天真(因此可塑性更強)。知識只是籌碼。真正讓一個投行家成功的是他的驅動力和野心。你在環遊世界後,還有這些特質嗎?
 
如果還有的話,你可以去投簡歷。但相信我,你最好準備好說一個很好的故事:為何你要離開,你離開的時候在做什麼以及為何你又要回來。我們需要相信如果我們給你這個難得的機會,你要能幫我們賺錢。這就是一場交易:我們的職位,運氣好可以賺大錢的機會,來交換你一心一意的來幹活。
 
投行就是個朝三暮四的小三。你不要指望她會對你始終如一。她有太多追求者,每個不能給她100%付出的人就會立刻遭到拋棄。
 
你自己做選擇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16

一個價值投資者對追求客觀真實的努力 CHQ森

xueqiu.com/1693466204/24017462
A
     我在網上看過一下寫手,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去搜索證據向讀者推銷自己的觀點。我也記得我們讀書的時候,寫過議論文,通常是老師給一個題目我們,我們就去查找論據,去論證這個論點。而我想說你的論文寫的越好,你可能距離價值投資越遠。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價值投資的真諦是在市場的不確定性中找到一種確定性,而獲得這種確定性的最基本要求是你獲得的信息是真的,或者說絕大多數的信息是可靠的。如果你沒有渠道可以去企業裡調研,你沒有辦法獲得企業內部的原始數據,而作為一般的投資者,只能依靠互聯網。其實,在網絡上我們得到的信息也並非很可靠,很多人都是有感而發的。對,第一個原因是有感而發,也就是說,他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通常會把個人的情感帶到文章當中,達到個人的目的,無論這個目的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情感需求。這也往往他寫這篇文章的「源動力」。因此,我們很容易被作者帶入他的情緒當中,從而對客觀的事實產生認知的偏差。

      第二個原因是作者的職業、社會角色,這個問題更有隱蔽性。也就是說,這個作者不同的認識經歷,認知水平在影響著他對事物的認識。比如是,我們經常聽到是,要有職業的敏感性,專業的視角。你在瀏覽「知乎」網站的時候,感覺特別強烈,很多專業認識從自己的職業的角度去分析同樣一個問題,你很難說誰對誰錯,這些答案只是一個問題的不同側面。也正是這樣,我們在蒐集和獲取網絡信息時,沒特別注意這些問題。可能對於這種現象對於A是好的,而對於B而言卻是很糟糕的情況。或者說,我們在很片面地解讀一個事物。所以,芒格一種強調要有「柵格」思維,掌握不同學科的思想模式,從而正確地把握事物。

      第三個原因比較普遍,許多人都會犯這種錯誤。比如說,我們對某種事物很感興趣,想研究它是不是那樣的,於是我就想著手開始研究。這樣子做有沒有錯呢?我認為這裡面存著一個問題,如果說,你對一樣東西不感興趣,叫你去研究,可能你沒什麼動力。但是如果你研究的東西是你感興趣的,你必然會對它存著某種看法才能引起你的興趣。這往往是一種先入為主的現象。這很容易造成你有意識或無意思地把這個研究當成論證,你在尋找那些能夠證明之間當初的想法的觀點,或者說偏向那些觀點而沒給予一些反面的重要的觀點必要的注意力。因此,你很難客觀地把握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77

汽車之家:5%的努力,200%的回報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1/57049.html

平常心

沒上大學就開始創業,在行進路上鎂光燈閃耀,這個80後創業者的代表,如今終於要敲響自己的紐交所第一鐘。

少年早成和自我膨脹,兩個成語通常並肩而行。2008年6月,澳洲電訊斥資2億美元收購皓辰傳媒和李想創辦的泡泡網兩家公司55%股份,年僅27歲的李想瞬間成為了億萬富翁,但最令黃明明驚訝的是:「沒想到,即便是這樣一個事件,也沒有令李想在工作上有任何變化,他就跟沒事人似的繼續去上班。」

同樣的,秦致平和的心態也同樣在助力公司的健康成長,甚至在加入汽車之家初曾自我打趣道:「一流二流的模式也輪不上我,三流的模式正好。」而且經過了265.com這樣草根公司的熏陶,秦致已全然沒有了諮詢公司的土豪氣。

為何能有如此平和的心態?李想曾說道:「當時覺得能賺上二三百萬就不得了了,很滿足了,但錢越來越多的時候,錢反而變成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帶領團隊去實現新的目標。」

汽車之家的追逐

從汽車之家的招股書上可以看到,目前其營收結構相對「傳統,在汽車廣告、經銷商會員服務、經銷商廣告三個業務單元的營收佔比,分別為其總營收的60%、26%、14%。如果用更粗糙的說法,這更是「1.0」門戶模式的典型營收結構。

即便是1.0的垂直門戶模式,汽車之家也並非是行業的先行者,在2005年6月創辦汽車之家前,老前輩易車公司創辦於2000年,而愛卡網也於2002年8月上線。時至今日,汽車之家已經成為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汽車網站,而易車即便較之更早上市,也未能改變行業的格局。

說到原因,黃明明解釋,這是由於李想的踏實:「當時他的要求便是,無論任何一款新車發佈,在產品正式發佈前3-6個月,該車的論壇一定要成為最活躍的論壇。當時在競爭對手通常在10點開始更新網站,李想則要求同事,一定要在9點更新,而這便意味著,編輯通常要在早晨8點甚至7點就抵達辦公室。」

也許,這種僅僅靠人力堆積起來的內容產生方式在今天看來有些單調,甚至笨拙,但「當一款產品領先一點,每次都領先一點,時間長了對手就發現永遠追不上了。」

可見即便是1.0的模式,同樣會經歷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的經歷。而這也成就了汽車之家如今每年10億的營收。

對此,曾有人在採訪過後總結了一套「李想定律」:如果一個事情比別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別人200%的回報。

模式幾何

1.0不好麼?從汽車之家的才報上可以看到,在2013年前九個月,汽車之家營收同比增63%,至8.3億元人民幣;由於相比競爭對手媒體優勢更強,在良好的品牌和用戶基礎上,商業化顯得非常自然和高效;

在單純的展示外,汽車之家,目前掙的是營銷的錢,即通過大量專業生產的優質內容和論壇,聚合人氣和流量,從而將媒體的營銷價值發揮到極致。而這也正是將媒體價值昇華的一種表現。

對此i美股分析師李妍評價道:「從媒體到服務平台的轉型,更能將汽車垂直網站和門戶網站的差異區分的更明顯,汽車網站在垂直領域的專注和深挖,比門戶網站更能在交易環節有所作為,眼下最典型的就是汽車網站在幫助經銷商彙集銷售線索這件事上,要比門戶網站強大許多。當然,這種彙集銷售線索的行為,本質上還是營銷,汽車產業鏈的複雜性,決定了汽車網站介入交易的難度。汽車網站已經先於門戶網站在產業鏈進行佈局,未來能多深入的參與汽車交易,是投資者需要長期跟蹤觀察的。」

同時在不考慮新業務拓展影響的影響下,i美股更是大膽預測,僅依據現有媒體業務:預計汽車之家2013、2014、2015年營收增速分別為60%、40%、30%,對應營收規模分別為1.9億、2.7億、3.5億美元;

考慮到未來後汽車市場與汽車銷售市場4:1的支出比,汽車之家,仍在高速奔跑的路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455

光大控股(165.hk) 正在努力成為資產管理公司? 港股投資評論

http://xueqiu.com/3529730770/28710934
$中國光大控股(00165)$
查看原图光控是中國光大集團的子公司,也中國第一家持牌的金融控股集團,現在屬於是中國大型的綜合金融集團之一。

光大控股以現價計算市值不到200億港幣,PE13倍,息率3%,每股淨資產16港幣左右,PB約為0.7倍。光控的業務可以簡單的分為3部分,1.光大銀行3.51%的股份,2.光大證券33.3%的股份,3.資產管理。

由於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均已A股上市,以市價計算著兩部分的股權的價值在180億港幣左右。這相當與資產管理部分基本在屬於白送。實際上對於綜合性的控股公司來說對NAV有折讓是合理的,不能說所有資產大於市值就是低估。但僅對於光控來說,對於NAV的折讓有可能會降低,這是由於1.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都是上市公司,流動性好的資產折讓較低,2.光控去年年底開始在和母公司光大集團進行資產互換,逐漸在按合理價格將光大銀行的股份套現,且資產互換還在延續中,3.公司有些資產會由於上市而實現價值。

從公司的意願和最近的動作來看,公司都在向資產管理類的公司轉型,以下是2013年業績公告中的摘錄,可以算是光控對自身定位比較明確的說明:

查看原图
資產管理類的公司和Conglomerate企業估值時一般會用不同的模型,這可能造就了一個潛在的重估機會。綜合型控股型企業一般會用sum of parts + discount來定價,而資產管理公司一般使用price/AUM.

光控資產管理業務的AUM截止2013年底已經達到了340億港幣,公司保守估計2014年AUM增長率達到30%至450億港幣左右。在一些新聞稿中我們可以看到CEO在預測2014年AUM會翻番。光控的主要PE基金都進入了退出期,基金投資的公司有12家在A股IPO排隊中,而PE基金在公司上市前都是按公司資產入帳的,這實際上隱藏了大量類似銀聯商務,萬國數據這樣的優質資產。

查看原图
另外光控還有個飛機租賃的業務分部,是由於持有中國飛機租賃這家公司44%的股份,新聞稱此公司將於二季度IPO,按公開消息估算,這部分權益在上市攤薄後價值約為12~20億港幣,而光控的所有「共同控制實體投資僅以5.6億入帳」。此消息可以算是公司股價的短期催化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795

頑童漫畫家首度出書自剖成功學 蔡志忠:人生不一定要努力 但一定要狂熱

2014-05-26  TWM
 
 

 

「人生就是時間的微積分」能用最簡單的筆觸,牽起科學與哲學思辨的,大概只有畫了一輩子漫畫的蔡志忠辦得到。去年冬天,他開始將自己入行50年的所思所想凝練成新書《蒲公英的微笑》,內容不改其雋永風格;而他的人,卻是年紀越大越像個頑童。

撰文‧鄭淳予

老子、莊子、孔子、孟子……,漫畫家蔡志忠畫過好多好多的經典哲理;今年六月,他又出書,畫的、寫的高深如昔,只不過這一回並非向古人取材;入行五十年來第一次,蔡志忠解剖自己的傳奇。

十年前,《今週刊》曾經寫過蔡志忠的賺錢神話,說他懂行銷、敢突破,一天進帳七十萬元;十年後,他的賺錢速度有增無減,除了「日進七十萬」的幾本著作繼續熱銷,前年,他成了香港股王騰訊的首席動漫顧問,去年又出了四本新書。此時此刻,至少還有六家出版社捧著合約盼他落筆。

然而對於這些成就,蔡志忠的自我解讀早已不是懂行銷或敢突破,他將過去五十年的所思所想凝練成新書《蒲公英的微笑》,「在該開花時開花,該傳播種子時傳播種子。我才不理隔壁那棵雄偉的千年大樹,因為他是他,我是我。」書裡這麼寫到。

太高深嗎?書裡另有一句比較直接的解釋:「成功就是如實地做自己……,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蔡志忠要傳達的,是一種滴水穿石的生命力量。

天分比別人高

中學畫作一鳴驚人 出版社要聘他來上班談到過去的種種成就,「這些,全靠我的一隻手和一個大腦。」蔡志忠一邊堆起笑容說著,手上的畫筆一邊落下,畫的是一幅觀音。畫筆在紙上從容流轉,算一算,蔡志忠已這樣畫了五十年,「我從第一時間就知道,我只是漫畫畫得比別人好。」蔡志忠所說的「第一時間」,可以回溯到在彰化茄苳度過的童年。四歲那年,父親給了他一片原住民魯凱族蓋房子的岩片與小黑板,蔡志忠樂不可支地拿來畫畫。為了畫畫,他可以茶不思、飯不想,連忙於農事的母親都忍不住恐嚇這個「只知道」畫畫的小孩:「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以後只能去撿牛糞!」結果,蔡媽媽根本沒有機會擔心孩子的前途,蔡志忠才讀到初中二年級,主動寄到台北集英出版社的四張畫作,就讓他接到人生的第一封聘書。

「我來台北的時候想學會三件事,吉他、游泳、跳舞。跳舞我才學兩天就放棄,結果,三項都沒有學會。」蔡志忠幽幽說著:「但我最大的優點,就是知道什麼是我最厲害的。」他繼續廢寢忘食地畫畫,第一個月領到六百元,到了第四個月,就領到三千元。不到二十歲,他已經畫了超過兩百本漫畫書。

「所以你告訴自己要很努力?」記者問。

「錯了,錯了!老師、父母都告訴你,努力才會有成就,那是騙你的!」看起來很努力的蔡志忠,竟然輕易就推翻了「努力無上論」。

投入比別人深

融入自己瘋狂的事物 所以不累不睏「我家有隻北京犬,每當我們在三十公分高的榻榻米上吃飯,牠就一邊汪汪叫,一邊設法跳上來,無奈腿短身長,牠活了十四年,一次都沒跳上來過,你以為牠不夠努力嗎?我家另外有隻波斯貓,跳上跳下像隻松鼠一樣,這與努力也無關啊。」彷彿看完一則「蔡氏風格」的漫畫,蔡志忠笑咪咪地說出最後一格漫畫的結論:「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也有障礙。」這番說法呼應了他在新書裡的自剖:就像魚要在水裡才能隨心所欲,鳥要在天空才能快樂翱翔,重點是,要先將自己擺在對的位置上,然後才能讓能力發揮到極致。

「要把能力發揮到極致,總需要過人的努力與毅力吧?」記者又問,但這個提問又被否定了。

「狂熱比努力更重要啊!」他說,努力是為了達成自己期待的目的,需要毅力來支撐。狂熱是融入於自己所瘋狂的事物本身,所以不累不睏,甚至讓你樂此不疲。

回顧蔡志忠的這一路,的確,若非狂熱,否則真的很難一路迭創驚奇。

一九七一年,二十三歲的蔡志忠從四格漫畫跳入動畫的世界,六年後創立「遠東卡通公司」、「龍卡通公司」,專做卡通廣告短片。一九八一年,他買下漫畫《老夫子》的電影製作版權,當起導演。

回想當年,「為了拍攝《老夫子》動畫電影,我花了一個月去戲院看電影,學會了兩件事,第一,觀眾的反應在電燈亮起那一刻決勝負;第二,要拍出最吸引人的預告片,那時全台灣的孩子最風靡的就是《好小子》和李小龍的電影,我預告片的前三個鏡頭就要有這兩個元素。」果然,在蔡志忠的精心設計下,《老夫子》動畫電影不僅賣座高達新台幣七千餘萬元,還得到當年的金馬獎最佳動畫影片獎。

以這樣的成就來看,要說蔡志忠是台灣第一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火車頭,絕對不為過,而他也對文創工作者有些「大哥級」的期許:「你必須認知,自己身處產業中,就對產業有責任。」他以自己逛書店得到的體悟舉例,一年購書花費超過十萬元的他發現:「一名讀者,沒有去看電影而是走進書店,沒有買別人的書而是買你的書,如果對你的書失望了,他不是從此不買你的書而已,甚至可能從此不進書店了。」

努力比別人多

凌晨一點就起床開工 數十年如一日每位文創工作者都有夢,對此,蔡志忠說:「讓美夢成真的唯一方法,就是從夢中醒來!」醒來之後,確定目標,然後全神貫注抵達目的地。過程中有兩個法則: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並且,不斷地做。

法則一,蔡志忠說:「我的一生中只有兩次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第一次,只花了一個早上??」他清楚記得,「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一日,我的第三部老夫子動畫沒有入圍金馬獎,起床後一時心煩意亂……。直到中午要出門吃麵前,我決定再拍完一部動畫,就要結束公司,繼續畫漫畫。」「另一次,是有天凌晨一點醒來,沒來由地不知要做什麼,但我半小時後就決定去讀書。」在此必須解釋一下蔡志忠的作息,他每天都是天黑即睡,凌晨一點起床,開始畫畫,數十年來如一日。

凌晨一點,當許多人還活在「昨天的延續」,蔡志忠已經開始「今天的工作」,「五十年來,我幾乎每天畫畫。我一生都在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從來不覺得累。」他先是這麼說,但很快的,他又補充一句:「或者該說,我一生從沒工作過,有的,只是享受完成夢想的過程。」「所以我不是鼓勵大家不要努力,而是要維持樂在其中的狂熱。」他有感而發地說著:「即使你把我關在監獄裡,十年來每天只給我一餐飯,但讓我能每天作畫,我也覺得自己置身天堂。」有過長期合作關係的出版社都知道,「蔡老師」沒辦手機,也從不留電話,只能用email與他聯繫。「因為我不想讓任何人切斷我的時間。」這才讓人注意到,他連戴手錶的習慣都沒有。

與蔡志忠同期進入光啟社工作的神父丁松筠也說:「他有非常固定的習慣,一次買六套完全一樣的衣服,邀朋友吃飯都在同一家餐廳、點同樣的菜色,他把精力都放在內在的思考。」

好奇心比別人強

發現數字有異 用三大張紙驗算找出錯誤從中國古籍經典到科學,蔡志忠總能掌握其中精髓,關於這樣的「超能力」,他也歸功於重複的力量,「我從小時候開始,讀書之後必寫心得;如果你每看一本書,都把自己當成大師去寫一篇心得,這樣重複做一萬次,你一定也會成為大師。」有一次,蔡志忠看見某本書上有個二的六十四次方的數字「有點怪怪的」,當場演算:「二的零次、一次、二次、三次是個位數,四次、五次、六次是二位數,七次、八次、九次是三位數,所以我抓出規律,這樣推算到六十四次方,怎麼也不可能是十七位數。」接著,他用了三大張紙驗算,果然印證自己的懷疑是對的。

今年六十六歲了,也終於以自己為主角寫了新書,這位大師接下來還有什麼夢想要圓?蔡志忠語帶神祕:「接下來,我只會做對自己來說有意義的事,我最想做的,就是顛覆所有人的觀念。」他開始為筆下的觀音上色,嘴裡說顛覆,臉上仍是那樣的平靜安寧。一如過去五十年,他總在靜默而重複的過程中,創造無數驚奇。

蔡志忠

出生:1948年

現職:漫畫家

經歷:成立遠東卡通公司,拍攝《老夫子》、《烏龍院》等動畫電影;代表作為《老子說》、《莊子說》等中國古籍經典漫畫

學歷:初中肄業

成績:1985年獲台灣10大傑出青年,作品在30多國出版,總銷量4000萬冊家庭:已婚,育有一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