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稅部門正在自發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稅收清理“風暴”,即將暫別歷史舞臺的營業稅,是這場清稅“風暴”的核心。此次各地清理營業稅涉及到的行業,主要是房地產業、建築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一些地區也將金融業列入清理範圍,時間跨度大多是從2015年往前回溯三年至2012年。

中國的地稅部門正在自發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稅收清理“風暴”,即將暫別歷史舞臺的營業稅,是這場清稅“風暴”的核心。
經濟觀察報獲悉,此次各地清理營業稅涉及到的行業,主要是房地產業、建築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一些地區也將金融業列入清理範圍,時間跨度大多是從2015年往前回溯三年至2012年。一位熟悉情況的地稅局人士說,清理過程中,如果查明有偷稅行為或其他重大問題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以前年度,“比如遇到重大問題、金額較大者可以追溯五年;而對於偷稅則是無限期追繳”。
其中,房地產和建築業的應繳未繳稅款是清理重點,特別是涉及到房地產企業以不動產抵減各類款項和費用,以及收取定金、誠意金、違約金等款項的行為;對於建築業,則主要是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營業稅清理;生活服務業則主要針對學歷教育機構的教育勞務費。
這場營業稅清理“風暴”預計持續至今年5月1日。屆時,中國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下稱營改增)改革將全面擴圍至房地產、建築業、生活服務業和金融業,這四個行業有接近1190萬戶納稅人,每年貢獻近1.9萬億營業稅收入,以往均由地稅部門負責征管。5月1日改征增值稅後,除須委托地稅部門征收的二手房交易相關稅收外,其他稅種的征管權限都將移交國稅部門。
上述地稅局人士說,營改增後地稅對這四個行業即將失去征管權,以後再清理應繳未繳稅款時,企業可能不會很配合,這是最後的時機。為此,一些地方專門下發了清理營業稅的文件,沒有發文的地方也開始展開專項行動,由於房地產和建築業營業稅在地方稅收中占了大頭,這些文件多將這兩者列為清理重點。
該人士預計,3月和4月這兩個月,各地營業稅的收入額度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
大清理
在中部某省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財務總監王峰看來,稅務部門的檢查清理,已經成為一個習慣性的工作,特別是每次實施營改增改革之際。不過他希望這是最後一次。
王峰現在手里就握著一份地方財稅部門下發的文件,名稱叫做《關於2016年營業稅清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據他說,這份文件提及的清理工作,除了金融業外,營改增擴圍的其他三個行業都涉及到了。
其中,針對房地產業的一共有八條,重點是清理房地產企業有無以不動產抵減各類款項和費用的行為,主要包括以不動產抵減銀行、其他單位、個人借款的行為;以不動產抵減施工單位工程款的行為;以不動產抵減材料供應商材料款的行為;以不動產抵減廣告制作單位及各類媒體廣告宣傳費的行為;以不動產抵減房產中介單位或個人的中介服務費的行為等。
另外,文件還要求清理房地產企業收取的定金、誠意金、違約金等款項,提出密切留意納稅人應收應付款的變動情況,從中發現與預收款相關的線索。
而建築業則是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營業稅清理,重點關註市政工程、交通工程、行政事業單位工程、政府融資平臺工程、綠化工程、水利工程、新農村建設工程、土地複墾工程等各類工程項目;生活服務業則針對學歷教育機構提供教育勞務清理等。
另一家大型房地產集團的財務總監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確實全國各地都在清理營業稅,我們各地的稅務經理已經將當地清理的內容報上來了,基本大同小異,“地稅是要求有款項進來,必須要交營業稅”。因此,上述大型房地產企業要求各分公司及時配合清理,應該交的一定要交,比如到5月1日之前的營業稅。
實際上,類似的事情在2015年就曾發生過。當年,清理營業稅也是地稅部門工作的一個重中之重。一位地稅部門人士坦言,每次要實施營改增改革的行業,地稅都要先清理應繳未繳的稅款,特別是在2015年,已經進行過好幾次。
地稅部門網站公開顯示,安徽省池州市在2015年4月進行的營業稅清理工作,組織營業稅收入13523億元,增收2103萬元,同比增長18.4%;六安市,在截止2015年5月底,全市已對332戶企業清欠入庫營業稅3353.14萬元。而桂林地稅在2015年的1-4月,營業稅專項清理工作共補繳營業稅3625萬元,占同期營業稅增收的64%。
上述地稅部門人士說,企業應繳未繳的稅款,原本就是歸屬地稅的,如果營改增後帶去了國稅部門,在收入的確認方面會有一些麻煩。畢竟納稅人的稅收繳納在一段時期內是恒定的,稅務檢查就是想這些情況事先弄清楚,此前企業出於自身原因,營業稅繳納多多少少都會有問題。“這一次,地方稅務局會將營業稅結合其他稅種一起清理,比如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以及發票的真偽等。如果每張發票都檢查的話,肯定會稽查出來一些問題,房地產企業的財務核算是很複雜的事情,所以問題漏洞也會多一些。”該地稅部門人士說。
地方稅
這場地方自發的集中清稅行為,已經出現在主管部門的視野當中。
據悉,就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要在今年5月1日前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後不久,財稅主管部門就連續派出十幾個調研小組趕赴各地,調研營改增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
盡管目前結果尚未出爐,但此次調研也註意到地方有集中清理營業稅的行為。營業稅清理,實際上就是檢查清理稅收繳納中的違法行為。在地稅部門看來,營業稅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切實加強營業稅征收管理,對於增加地方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清稅行動無疑反映了地方財稅部門對地方稅體系的焦慮。而營改增後,營業稅將暫別歷史舞臺,未來的地方稅以什麽為主,如何改革,特別是在稅收管理上如何定位,這些問題不僅對地方意義重大,對中央來說也是一個急迫的任務,因為這涉及到兩年前啟動的財稅改革的一項重要命題——央地財政關系和稅收收入劃分。
經濟觀察報獲悉,目前各界較為認可的一種方案是:消費稅很有可能從中央稅變為共享稅,並歸屬於地稅部門來征收;個人所得稅也將可能歸為地方征收,共享稅性質不變。而可能被劃為地方稅種的則包括車輛購置稅、新開征的環保稅,以及未來在立法後極有可能與城鎮土地使用稅合並而成的新房地產稅。此外,營改增完畢之後,還可能重新劃分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
就眼下來看,最有望替代營業稅成為地稅部門征管主要工作的是個人所得稅。上述地稅部門人士預計,最早今年下半年,最遲到明年,企業所得稅或逐步移交國稅征管,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就會劃歸地稅,現在已經有不少地方開始調研自然人納稅。
與此同時,地稅部門每年稅收清理工作的思路也會隨之發生改變,不再是與增值稅相關的行業。上述地稅部門人士說,明年他們在稅收檢查上的思路和目標是財產行為稅。
不過,在營改增的過渡期,企業更擔心的是國地稅如何銜接的問題。
前述大型房地產集團的財務總監對經濟觀察報說,如果企業在地稅那邊交了營業稅,發現有退房的,國稅部門如何退稅款;如果有實際房屋面積與購買面積不符,比如買了100平米,實際測量為105平米,業主補差款後如何補稅,反之如何退稅等。
另外,他還對發票的問題表示了擔憂。“過渡期交的營業稅沒開發票,之後到國稅局開普通發票時,還要交稅嗎?畢竟國地稅還沒聯網,有沒有可能重複交稅?”
經濟觀察報獲悉,主管部門目前正在對國稅和地稅系統進行過渡期政策的內部培訓,未來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有望進一步明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