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凈利下滑85% 牌照仍到手 永誠保險資管公司獲批開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7/1136019.html

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編輯 姚祥雲

繼去年底百年人壽資管公司獲批開業之後,永誠財險如今也入局保險資管行列。隨著中小險企的持續加入,保險系資產管理公司將迎來新一波擴容潮。

不過,中小險企申請資管牌照的沖動背後,是什麽樣的強烈訴求?發展資管業務對於中小險企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永誠保險成立資管公司後,未來資產端將更加靈活。從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來看,首先是投資管理本公司的資金,到接受行業其他公司資金的委托,另外還能拓展其他金融資金委托,戰略意義還是比較大的。對於永誠這一品牌地位的保險公司而言,成立資管公司最大的挑戰,在於怎麽匯集更好的投資管理人才,增加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

●申請牌照意欲拓寬投資業務

截至2016年末,我國綜合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23家。近期,保監會再次批複了保險系資管公司的開業,即同意永誠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業,註冊資本3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擁有獨立的資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乎保險公司在項目獵取過程中的優先權和成功率,是提高資金運用收益的必行之路。此外,中小保險公司申請資管牌照的沖動背後,有拓寬投資業務範圍的強烈訴求。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相關人士表示,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金來源可以包括關聯方保險資金、非關聯方保險資金、業外機構資金、企業年金、基本養老金、個人資金;投資方式主要可分為開展專戶管理、發行資管產品、設立私募基金、發行公募基金;配置方向涵蓋傳統領域、股權、不動產、金融產品、境外、港股通等。

一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投資能力的建設是需要時間的。目前中國的保險資管大部分受托管理的還是自家的保險資金,資金類型是長久期資金,對資產負債匹配的要求較高,因此對資產配置能力的要求也較高。這些方面小公司無論是團隊、成本、還是能力就會有些困難。”該人士還指出,這也是為什麽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選擇委外給大型資管公司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調研顯示,2016年,包括2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內,31家機構共獲得16項資格、294個業務能力牌照,較2015年增加45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國內財險公司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的數目相對較少,除了永誠財險之外,目前還有華安財保資管、中再資管,此外,還有一些保險資管公司為產、壽險公司及其他等關聯公司聯合組建,如英大資管、中意資管等。

對於財險公司成立資管公司較少,朱俊生指出,一方面與行業本身規模有關,另一方面,財險公司的資金來源的屬性也存在差異,壽險公司在同樣規模下的資金匯集更大。

對於財險公司設立資管公司的資產配置偏好,上述資管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產險久期要相對短一點,但由於保險資金配置在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比重較高,而這類資產本身有不同久期選擇的,因此偏好的差別不會特別明顯。”

據了解,一些成立時間並不算長、規模相對較小的保險公司,基於成本、人員配備等方面的考慮,計劃通過抱團取暖的形式,聯合設立資管公司。泰山財險就在去年提出了《關於成立中小財險公司聯合資產管理公司的提案》,建議由全國中小財險公司聯席會牽頭,各成員單位共同出資成立資管公司。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共同出資成立資管公司,彌補中小險企在資產管理、資金運用等方面的短板,尤其是增強中小財險行業整體投資資金的運作實力。

●去年永誠保險業績下滑85%

資管公司的發起方永誠財險成立於2004年9月,註冊資本金21.78億元。

永誠財險的持股5%以上的股東包括:華能資本持股43560萬股(占比20%)、楓信金融控股持股32572.1萬股(占比14.95%)、深圳能源集團持股17372.3(占比7.98%)、北方聯合電力持股17242.5萬股(占比7.91%)、中國大唐集團持股16552.8萬股(占比7.6%)、中國華電集團持股16552.8萬股(占比7.6%)、國電資本持股14300萬股(占比6.57%)、國家電投集團持股14300萬股(占比6.57%)、瑞士再保險持股10890萬股(占比5%)。

永誠保險電力系股東在國內發電市場中占據半壁江山。得益於“電力系”等股東背景實力雄厚,永誠保險自成立以來,始終專註於電力能源及大型商業風險領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2016年年報顯示,永誠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3.8億元,向華能、國電、大唐等關聯方銷售保險合計9.8億元,占比15.4%。

2015年12月,永誠保險股票在新三板掛牌並公開轉讓,成為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公司。截至目前,永誠保險擁有34家省級分公司、260余家中心支公司及營銷服務部。

從保費收入而言,永誠保險處於國內財險市場第二梯隊。2014年~2016年,永誠保險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8.44億元、66.97億元、63.49億元,分別在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15名、15名、16名,期間財險公司的數量由65家增加至73家,至2016年的81家。

盈利能力顯示,2014年~2015年,永誠保險實現凈利潤4141萬元、1.85億元,2016年,永誠保險凈利潤下滑85%,至2807萬元。永誠財險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4億元,實現凈利潤5041萬元。

不過,作為首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公司,永誠保險至今尚未成功融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掛牌8個月“零成交”的情況下,2016年8月,永誠保險推出定增計劃,擬發行不超過10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0億元,以補充資本金。但該融資計劃目前暫無下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42

江蘇“吸才”殺手鐧:多招彌補“個稅扣除”,到手工資等於稅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884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此前,江蘇曾出臺政策,對人才個稅扣除部分可給予“最高三年、最多30萬”的補貼。而此次《意見》給出了具體突破性的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近日,先有杭州擬出臺“租購同分”,為“杭漂”安居打下基礎;後有武漢市委書記高調宣布大學生八折購房;再之後是江蘇提出部分人才可以補貼扣稅收入。可以看到,各種政策既有針對高端人才,也有專門吸引畢業生。而地方人才大戰的打法,也開始向更“貼心”的方向轉變。

經過近半年的調研匯總,8月28日,江蘇省政府對外公布了《關於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的意見》(下稱《意見》),試圖持續減輕企業負擔,切實提升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這已是近兩年來,江蘇第三次下文減輕企業負擔。據江蘇省“減負辦”(掛靠省經信委)統計,預計到2017年底可累計為省域內企業減負超過2310億元。

《意見》由17條具體的政策組成,包含“完善營改增、確保稅負只減不增”,規範中介和協會收費,減少省級涉企收費,加大對職工培訓補貼力度的措施以及在用電、融資、人才引進獎補“等方面。

尤其值得關註的是,此次《意見》在吸引人才方面使出“殺手鐧”: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在這背後,體現了江蘇的發展思路:通過引進人才,減輕企業負擔,帶動整個江蘇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王誌忠表示,江蘇自1997年開始根據中央規定減輕企業負擔。在本次《意見》出臺後,省級政府為企業減輕負擔的政策操作空間已很有限。

補貼人才扣稅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江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此前大致經歷了治亂減負、清費減負階段,共為企業減負約150億元。2016年,隨著江蘇省政府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意見的出臺,正式進入“降本減負”階段。

2016年,江蘇直接降低企業成本1070億元。當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7萬億元,同比增長7.5%;實現利潤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0%;收入、利潤均居全國第一,分別占全國的13.7%、15.3%。這意味著,江蘇前兩輪降成本意見的深入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自2017年以來,江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不斷推出新的措施,包括精準落實國家政策,停止征收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進一步下調工業企業電價等。2017年1-6月,江蘇直接降低企業成本590億元以上。其中,降低企業人工、物流成本約65.4億元;降低用能、用地成本約13.5億元;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約507億元。

而此次印發的《意見》,是江蘇近兩年來第三次由省政府直接下文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這與之前的有何不同?

王誌忠對此解釋,從精準貫徹中央精神和省級開展的“大走訪”活動反饋看,企業對“稅費”負擔的問題反映仍然較為強烈,這主要是因為當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風險點增多。因此,在企業負擔重、成本高問題凸顯的背景下,不斷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尤為重要。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高清也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發生了新變化,需要更大力度地釋放降本減負政策紅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此次“降本減負”,很多政策圍繞著企業用人方面。據了解,有企業通過“高薪”招納高級人才,但在繳納個稅之後,其收入會打折扣,與高級人才的預期有差距。

此前,江蘇曾出臺政策,對人才個稅扣除部分可給予“最高三年、最多30萬”的補貼。而此次《意見》給出了具體突破性的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地方政府可在租房補貼、項目資助等方面加大力度,彌補“個稅扣除部分”。

另一條創新性的政策在於,可將“地方教育附加”這部分的費用,用於職工技能培訓補助。該政策為江蘇在第一輪降成本意見中的全國首創,但因為缺乏操作細則難以落地。

本次《意見》則要求在2017年9月底之前發布具體的實施細則,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傾斜力度。

江蘇省財政廳副巡視員徐洪林對此表示,“地方教育附加”在江蘇提取的規模已達到約130億元的,這將為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提供“人”的支撐,防止人才流失。

多措施“減負”

針對企業減負,《意見》還提出了其他的措施。

比如,作為國家的重要財稅政策,“營改增”減稅效果明顯,但一些行業由於進項抵扣不足,上繳稅收不降反增。《意見》提出進一步幫助納稅人用足各項過渡安排和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繼續按簡易方式繳納增值稅。王誌忠指出,必須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而在減少省級涉企收費上,企業普遍反映的一項為“工會收費”。對此,王誌忠表示,收取比例由國家工會法規定,地方沒有調整的權限。因此,《意見》提出對按規定免征增值稅的小微企業,暫緩收繳工會經費,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制度羈絆。目前,江蘇省級涉企收費在政府收費清單中占比已低於25%。

高清進一步表示,《意見》明確審批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委托開展的技術性服務活動,必須通過競爭方式選擇服務機構,並由審批部門支付相關費用,並按規定納入部門預算。“過去靠收費養的人由財政保證,並逐步進行精簡。”

同時,針對企業反映的金融機構存在的轉嫁貸款評估成本、已承兌匯票代替貸款等問題,依據現有相關政策,《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機構行為的監管舉措,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挖掘為企業減費讓利空間,努力實現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雙降”。

就過去電費只收“現金”的問題,高清指出,江蘇已獲批售電側改革試點,《意見》提出堅持市場化方向,對信用評價為良好的企業,由供用電雙方協商,選擇靈活的電費結算方式。

此外,考慮到目前全國至少有23個省市頒布了減輕企業負擔的法規或規章,《意見》就此明確,2017年9月底之前對原有《進一步改善企業發展環境規定的通知》(2004年)進行修改完善,確保減負“依法”進行,不走“回頭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意見》還要求加強對壟斷商品及服務的價格管理,嚴肅查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低價購買商品的行為,堅決制止和依法查處通過壟斷協議等方式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50

江蘇“吸才”殺手鐧:多招彌補“個稅扣除”,到手工資等於稅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884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此前,江蘇曾出臺政策,對人才個稅扣除部分可給予“最高三年、最多30萬”的補貼。而此次《意見》給出了具體突破性的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近日,先有杭州擬出臺“租購同分”,為“杭漂”安居打下基礎;後有武漢市委書記高調宣布大學生八折購房;再之後是江蘇提出部分人才可以補貼扣稅收入。可以看到,各種政策既有針對高端人才,也有專門吸引畢業生。而地方人才大戰的打法,也開始向更“貼心”的方向轉變。

經過近半年的調研匯總,8月28日,江蘇省政府對外公布了《關於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的意見》(下稱《意見》),試圖持續減輕企業負擔,切實提升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這已是近兩年來,江蘇第三次下文減輕企業負擔。據江蘇省“減負辦”(掛靠省經信委)統計,預計到2017年底可累計為省域內企業減負超過2310億元。

《意見》由17條具體的政策組成,包含“完善營改增、確保稅負只減不增”,規範中介和協會收費,減少省級涉企收費,加大對職工培訓補貼力度的措施以及在用電、融資、人才引進獎補“等方面。

尤其值得關註的是,此次《意見》在吸引人才方面使出“殺手鐧”: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在這背後,體現了江蘇的發展思路:通過引進人才,減輕企業負擔,帶動整個江蘇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王誌忠表示,江蘇自1997年開始根據中央規定減輕企業負擔。在本次《意見》出臺後,省級政府為企業減輕負擔的政策操作空間已很有限。

補貼人才扣稅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江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此前大致經歷了治亂減負、清費減負階段,共為企業減負約150億元。2016年,隨著江蘇省政府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意見的出臺,正式進入“降本減負”階段。

2016年,江蘇直接降低企業成本1070億元。當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7萬億元,同比增長7.5%;實現利潤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0%;收入、利潤均居全國第一,分別占全國的13.7%、15.3%。這意味著,江蘇前兩輪降成本意見的深入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自2017年以來,江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不斷推出新的措施,包括精準落實國家政策,停止征收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進一步下調工業企業電價等。2017年1-6月,江蘇直接降低企業成本590億元以上。其中,降低企業人工、物流成本約65.4億元;降低用能、用地成本約13.5億元;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約507億元。

而此次印發的《意見》,是江蘇近兩年來第三次由省政府直接下文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這與之前的有何不同?

王誌忠對此解釋,從精準貫徹中央精神和省級開展的“大走訪”活動反饋看,企業對“稅費”負擔的問題反映仍然較為強烈,這主要是因為當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風險點增多。因此,在企業負擔重、成本高問題凸顯的背景下,不斷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尤為重要。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高清也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發生了新變化,需要更大力度地釋放降本減負政策紅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此次“降本減負”,很多政策圍繞著企業用人方面。據了解,有企業通過“高薪”招納高級人才,但在繳納個稅之後,其收入會打折扣,與高級人才的預期有差距。

此前,江蘇曾出臺政策,對人才個稅扣除部分可給予“最高三年、最多30萬”的補貼。而此次《意見》給出了具體突破性的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地方政府可在租房補貼、項目資助等方面加大力度,彌補“個稅扣除部分”。

另一條創新性的政策在於,可將“地方教育附加”這部分的費用,用於職工技能培訓補助。該政策為江蘇在第一輪降成本意見中的全國首創,但因為缺乏操作細則難以落地。

本次《意見》則要求在2017年9月底之前發布具體的實施細則,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傾斜力度。

江蘇省財政廳副巡視員徐洪林對此表示,“地方教育附加”在江蘇提取的規模已達到約130億元的,這將為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提供“人”的支撐,防止人才流失。

多措施“減負”

針對企業減負,《意見》還提出了其他的措施。

比如,作為國家的重要財稅政策,“營改增”減稅效果明顯,但一些行業由於進項抵扣不足,上繳稅收不降反增。《意見》提出進一步幫助納稅人用足各項過渡安排和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繼續按簡易方式繳納增值稅。王誌忠指出,必須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而在減少省級涉企收費上,企業普遍反映的一項為“工會收費”。對此,王誌忠表示,收取比例由國家工會法規定,地方沒有調整的權限。因此,《意見》提出對按規定免征增值稅的小微企業,暫緩收繳工會經費,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制度羈絆。目前,江蘇省級涉企收費在政府收費清單中占比已低於25%。

高清進一步表示,《意見》明確審批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委托開展的技術性服務活動,必須通過競爭方式選擇服務機構,並由審批部門支付相關費用,並按規定納入部門預算。“過去靠收費養的人由財政保證,並逐步進行精簡。”

同時,針對企業反映的金融機構存在的轉嫁貸款評估成本、已承兌匯票代替貸款等問題,依據現有相關政策,《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機構行為的監管舉措,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挖掘為企業減費讓利空間,努力實現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雙降”。

就過去電費只收“現金”的問題,高清指出,江蘇已獲批售電側改革試點,《意見》提出堅持市場化方向,對信用評價為良好的企業,由供用電雙方協商,選擇靈活的電費結算方式。

此外,考慮到目前全國至少有23個省市頒布了減輕企業負擔的法規或規章,《意見》就此明確,2017年9月底之前對原有《進一步改善企業發展環境規定的通知》(2004年)進行修改完善,確保減負“依法”進行,不走“回頭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意見》還要求加強對壟斷商品及服務的價格管理,嚴肅查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低價購買商品的行為,堅決制止和依法查處通過壟斷協議等方式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51

買買買!拆到手抽筋的快遞包裝"瘦身" 咋這麽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0633

10月31日,在江蘇南京蘇寧雲倉物流基地,工作人員在分揀包裝好的“共享快遞盒”。

  “‘雙11’來了!想買的都放進購物車,就等零點秒殺!”一年一度大型購物節的到來,讓消費者進入“買買買”模式。國家郵政局預計2017年“雙11”快件業務量將達到15億件,同比增長35%。“剁手黨”們狂歡的背後,是“爆倉”的快遞,和讓人拆到手抽筋的包裝。

  近日,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三大目標和七項任務,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並規定,今後將每年11月第一周作為“綠色快遞宣傳周”。

  層層疊疊的快遞包裝為啥引人關註,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環境危害?給快遞包裝“瘦身”難在哪兒?正值“雙11”,在您翹首期盼商品到貨的同時,快遞包裝背後的“綠色警鐘”已敲響。

  快遞包裝迅速“發胖”

  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增至312億件,過度包裝浪費資源、汙染環境

  這幾年,快遞包裝增量速度驚人。據統計,從2012年到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經從56億件飆升至312億件,相當於每個中國人一年要收發24個快遞。按目前的增量預計,今年全國的快遞業務量或將達400億,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變成700億。

  不斷飆升的快遞業務量背後,是包裝物料的巨大消耗。根據國家郵政局去年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5年全年約消耗編織袋31億條、塑料袋82.68億個、封套31.05億個、包裝箱99.22億個、膠帶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29.77億個。以每個包裹使用1米膠帶計算,2015年中國快遞行業使用的膠帶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而據今年發布的《報告》統計,2016年全年約消耗編織袋32億條,99%為快遞企業“直接使用”;塑料袋147億個,其中快遞“直接使用”占比為46%。

  “每次網購之後,家里都會堆積大量包裝,我不知道該怎麽處理,只能扔了。”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陳芃苦惱地說,“上次就買了一小瓶卸妝油,硬紙盒里塞滿泡沫填充物,還纏著好幾圈膠帶,確實挺浪費。”

  過度包裝問題,在快遞行業普遍存在。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分析,賣家為了確保貨物安全,傾向於使用多種包裝材料;由於快遞包裝的強制標準尚未出臺,賣家習慣於用大袋子並添加大量填充物;為確保物品在分揀運輸過程中不被損壞,還會使用大量膠帶過度纏繞。

  包裝物被一扔了之,它們一旦進入自然界,將帶來多種負面影響。

  溫宗國表示,我國快遞紙箱回收率(按重量計)僅為50%—60%,回收部分的再生利用率也低於50%。這不僅會消耗大量紙漿原材料,造成的水體汙染、土壤汙染等環境問題也十分嚴重。“有的快遞紙箱由於粘有膠帶運單等其他材料,回收利用難度大大增加。由於缺乏相應回收渠道,這些‘老大難’的廢棄包裝最終混雜進生活垃圾一並處置,部分被焚燒,另一部分則被填埋。無論哪種方式,都會汙染環境。”

  包裝“瘦身”難在哪兒

  新材料成本高、回收體系不健全、監管滯後,不利於包裝“減肥”

  實際上,過度包裝的問題已引發相關部門關註。2016年8月,國家郵政局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公布《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去年底,工信部、商務部兩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次十部門的意見中明確要求,主要快遞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要達到90%以上,平均每件快遞包裝耗材減少10%以上,編織袋和膠帶使用量也要進一步減少。

  一些企業也推出了綠色包裝計劃,例如菜鳥網絡的“綠色行動”、京東物流的“青流計劃”、圓通的綠色車隊管理體系等。給快遞包裝“瘦身”的規定、措施看似並不少,為啥目前的效果不能盡如人意?

  對賣家而言,包裝便宜安全肯定是首選。小婷的淘寶店本來好評挺多,但因為簡化包裝,瓶瓶罐罐在運輸中被磕碰,招來好幾條差評和退貨申請。“我寧願多包幾層,小本經營‘傷不起’,但環保包裝也用不起呀。”

  溫宗國認為,過度包裝現象的產生是消費者、電商、快遞公司等各利益相關方相互影響的結果。很多消費者認為快遞包裝是一條重要的購物體驗標準,只有多層包裝才能保證產品的安全無損。“現有材料相對廉價,可降解材料成本較高,利益權衡,電商和快遞公司必然會更多使用不能降解的聚乙烯塑料袋。”

  2017年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各式包裝物在快遞企業營收成本中的占比約為12%—15%。報告指出,快遞企業總部和基層網點問卷調查中,超過95%的受訪者都表示,環保包裝在成本方面的壓力目前還難以承受。超過64%的受訪電商認為,推廣快遞綠色包裝的關鍵是要“把成本降下來”。

  體系不健全,是快遞包裝回收的“攔路虎”。其實,已經有部分電商平臺在送貨上門時提供回收紙箱服務。但激活回收的關鍵,在於快遞員是否主動。不少用戶表示,來送貨的快遞員沒等拆箱完成就離開了,根本沒人提回收的事。雖然部分企業設置積分兌換予以激勵,但包裝材料價值低,快遞員趕著多送貨,誰還願意花時間主動回收?

  在互聯網時代新型商業模式的高速發展中,行業標準和監管滯後,導致很多政策難落地。溫宗國強調,我國目前連統一、強制的綠色包裝標準都沒有,不利於回收利用,監管也沒有法律依據。

  “綠色難題”咋破解

  全社會協同合作,多管齊下,找到發展與環保之間的平衡

  實現快遞包裝綠色化,讓消費者、快遞公司都滿意的辦法到底有沒有?專家表示,快遞業遇到的問題並非無解,而需合力。

  研發既環保又價廉的新材料,是實現源頭減量的關鍵。當前超過70%的快件和包裹來自電商,給快遞包裝“瘦身”,電商的態度至關重要。

  京東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在倉儲打包環節推出了寬度縮減的“瘦身膠帶”,2016年減少了至少1億米的膠帶使用。在物流環節,還發明了防撕包裝袋。“去年,我們在自營生鮮業務中使用了全生物降解包裝,包裝材料在堆肥條件下3至6個月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環境產生汙染。今年年初,我們又推出了共享包裝袋,能循環使用。”

  “共享快遞盒”,也就是便攜的可回收塑料箱,消費者簽收後,快遞員會將它折疊起來帶回重複使用。蘇寧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7年10月,公司共投放了5萬個共享快遞盒用於消費電子、母嬰、快消易碎品的投遞,並計劃到2018年投放總量達到20萬個。

  包裝源頭有了自覺,運輸、分揀、收貨、監管等各個環節也要“跟得上”。溫宗國表示,快遞公司需要確保快遞運輸過程中外包裝完好;消費者也要清楚新包裝的使用方法,否則遭遇暴力拆解,即便可回收材料也沒法再用。當然,整個過程中少不了快遞員的耐心配合和主動詢問。

  公眾觀念也需改變。溫宗國認為,近年來快遞行業發展迅猛,一次性包裝的鏈條和體系比較成熟。未來需加強宣傳,力促公眾合理拆封包裝材料,積極參與分類回收或綠色包裝等行動,同時轉變消費觀念,減少對一次性快遞包裝的依賴。

  針對存在的問題,十部門的意見中明確,要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法規標準,增加快遞綠色包裝產品供給使用,實施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開展快遞業綠色包裝試點示範,做大做強快遞綠色包裝產業聯盟,建設快遞包裝回收示範城市,同時強化快遞業綠色包裝宣傳引導與教育培訓。

  他山之石

  美國:企業回收包裝可減稅

  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關註綠色包裝。為提高企業回收包裝的積極性,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對包裝的回收利用情況,適當免除回收利用率高的企業相關的稅收。同時,美國還在《資源保護與回收利用法》中規定“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量,並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著名紙箱生產商利樂、艾羅派克等已建立相關組織,以促進紙箱在美國的循環利用。

  日本:鼓勵包裝再生利用

  日本不僅制定並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還致力於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後,收運系統將已分類的廢棄物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

(來源:人民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64

新股未到手 股價先急挫 蘇麗珍

1 : GS(14)@2011-04-27 22:51:59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bd090bb67d74-3589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35

【壹週刊】瘋狂肉搏劉青雲葉璇搞到手損頸瘀

1 : GS(14)@2015-03-27 08:37:34





【壹週刊】劉青雲喺電影《暴瘋語》演一個癲佬,同戲中太太葉璇為求逼真,兩人決定『戲假真做』,結果,一場跳樓肉搏戲,葉璇搞到周身瘀。想知更多?記住Download壹週Plus手機app,免費架! 
iPhone版下載:http://goo.gl/1SDaWF
Android版下載:http://goo.gl/xfQS8D壹週Plus網頁:http://nextplus.nextmedia.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27/190897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000

【2D睇】打工仔做到冇得抖標準工時幫到手?

1 : GS(14)@2015-11-10 08:37:08

標準工時政策進入白熱化階段,第二輪諮詢即將展開,資方反對標時立法,勞方揚言集體離場,但全港逾300萬打工仔最關心的,始終是工時政策對自身有何得益。若標時方案涵蓋月薪2.5萬元以下的僱員,全港一半打工仔受惠;然而標時立法後,僱員「荷包」進脹還是縮水,仍是未知之數,僱主是否願意付加班費,最為關鍵。記者:王家文打工仔常呻有開工、冇收工,實情如何?根據政府統計處《2014年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全港僱員每周工時中位數為45小時。從事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工時最長,每周中位數54小時,當中17.8%約3.82萬人,每周工作超過72小時,若每周5天工作,日做14小時,冠絕全港。飲食業及安老院舍都是長工時行業,每周工時中位數54小時;其次是洗滌及乾洗服務及零售業,分別為51.9小時及51小時。多勞未必多得,「OT」不一定有補水。標準工時委員會《香港工時狀況統計調查報告》指出,全港每4個打工仔就有1人曾超時工作,但61.1%僱員的合約都沒列明有加班補水。委員會根據公眾諮詢及工時調查結果,同意以立法規管合約必須訂明僱員每周工時、加班補償安排等。在此「大框」上,另訂「小框」研究保障議價能力較低的基層員工。政府經濟顧問以工資劃線,月薪1萬元、1.2萬元及1.5萬元或以下的僱員,在每周工作44小時、48小時及52小時,加班補水為工資1倍、1.2倍及1.5倍,共9個參數27個情景下,評估工時政策對僱員和企業的影響。如標時門檻較低,即每周工作44小時,加班補水1.5倍,涵蓋月入1.5萬元或以下的員工,全港76.73萬名僱員可受惠。若有加班費,僱員平均增薪9.5%;若僱主拒支付加班費,便要扣減員工工時以符合法例,僱員因此平均減薪15.3%。至於整體企業的薪酬成本則增加103.82億元,若以盈利抵銷所有增薪成本,有6,990間企業會轉盈為虧。換轉較高門檻方案,工資線訂在1萬元,每周52小時,加班補水1倍,則只有13.94萬人受惠,減少62.79萬人。即使有加班費,僱員平均增薪僅0.7%;若僱主選擇扣減工時,僱員平均薪酬減幅10.4%。這方案對企業影響相對較輕,薪酬成本增幅下降至1.02億元,若以盈利抵銷所有增薪開支,2,170間企業會轉盈為虧。不過,勞方委員不滿工資上限定於1.5萬元太低。最近委員會同意研究把月薪2.5萬元以下僱員納入保障,料全港50%僱員受惠。標委員會明年首季向政府提交報告,終極方案仍需視勞資角力如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110/193671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809

【飲食籽】迷你廚具幫到手 茶水間午飯自煮

1 : GS(14)@2016-02-28 16:43:24

時蔬椰菜卷、蒸水蛋併紅米飯



【飲食籽:一家之煮】曾幾何時,討論到哪間餐廳食lunch是白領一族的最動人時光。不過近期卻一反常態,身邊友人開始談到怎樣挑選食材及小型廚具,原來很多OL厭倦外食,改為留在公司自製一頓健康午餐。有人會問,短短60分鐘辦得到嗎?其實只要買齊工具、食材準備妥當,茶水間都可以變廚房,輕鬆自煮不是夢。





羅喜燕Yippee Law

於銅鑼灣的家電公司當OL,經常試用各式小型廚具,午飯時間又愛待在公司自煮午飯,很有心得。





本來記者也很羨慕於鬧市工作的朋友,午餐會有多點選擇,可是多問幾遍,她們都會抱怨午餐支出越來越大,紛紛減少外食,改為自己帶飯回公司吃。於銅鑼灣上班的OL Yippee苦笑說,雖然公司附近的餐廳多不勝數,可是價格甚高,每餐也要花費近百,小數怕長計,負擔真的頗大,「除了價錢,其實也沒太多選擇,又貴又不健康,不知可以點些甚麼?」於是,Yippee和她的同事決定自救,紛紛找尋解決方法,除了自備飯壺,更有人買來小飯煲、小電鍋及小蒸爐,於茶水間親自製作一頓新鮮熱辣的午餐。「餸菜可以提早一晚準備,但飯一定係新鮮嘅好食得多,其實只要20分鐘左右就煲好,並唔係好麻煩。」Yippee建議買一個小飯煲或小蒸鍋,可以同時蒸餸煮飯,不但省時方便,份量還足夠兩個人吃,一同攤分時間、金錢,自然更加化算。如果有三、四個同事,不妨買個小電鍋,煎炒蒸煮統統辦到,隨時煎餃煮麵甚至來個雜錦鍋,既有新意,也比外食便宜衞生又健康。




準備食材小貼士

1事先備好食材後,可排在小廚具的蒸盤,既能防止食物歪倒,包上保鮮紙時也更方便。





2留意某些電蒸鍋的蒸盤底部會有氣孔,如想保留肉汁菜汁,又不想另備碟子,可以鋪上錫紙或煮食紙後才放上食材。



時蔬椰菜卷、蒸水蛋併紅米飯(2人 25分鐘)

平日外食最怕多油多肉少菜,自煮午飯便可省卻煩惱。營養豐富的椰菜卷,配嫩滑水蛋及高纖紅米飯,健康又飽足。



材料【紅米飯】紅米及白米 各1/4米量杯水 半米量杯【蒸水蛋】雞蛋 2隻水 蛋液的1/3份量葱花 少許【椰菜卷】椰菜葉 2片雞蛋 1隻厚火腿 半塊紅蘿蔔 1/8條小青瓜 半條蟹柳 2條【配菜】車厘茄 6粒冬菇 1隻小紅蘿蔔 10條粟米 1/4條西蘭花 1/4棵



事前準備在家預先把蛋煎成薄餅,捲起切條。把厚火腿,紅蘿蔔及小青瓜切條。鋪平椰菜葉,放上所有材料捲起,切成段後與配菜在排在大蒸盤中,用保鮮紙包好。



做法1於蒸飯盤混合白米及紅米後加水。打勻蒸水蛋所需的水和蛋,倒入蒸蛋盤。2把三個蒸盤放上電子蒸鍋蒸20分鐘便可。







得力助手
Cuisintec迷你電蒸籠 $298(a)型號:KC-8490外形正正方方易於收納,附有大小蒸盤及蒸蛋盤,可同時蒸出兩人份量的午餐。蒸煮結束後會發出聲音提醒,加上透明設計,方便觀察蒸煮進度。




番薯南瓜濃湯(2至3人 22分鐘)

尤其適合食量小或喜歡簡便的OL,只要把水及食材放進豆漿機,約20分鐘便可煮出甜而不膩的濃湯。如果擔心不夠飽,早餐時多買一個小麵包即可。





材 料小南瓜 1個番薯 1個水 1公升鹽 少許



事前準備在家把南瓜及番薯削皮,切成小方塊備用。



做法1把南瓜及番薯放進豆漿機中,加水後壠動濃湯功能,約20分鐘便會打成濃湯。2飲用前加鹽調味,可配麵包或多士同吃。







得力助手
Cuisintec濃湯豆漿機 $798(a)型號:KC-8493除了豆漿功能,更適合在公司煮粥及西式濃湯,加入材料後便會自行加熱和攪碎,乾手淨腳,其間只有數秒聲響較大,其餘時間也很安靜。



其他方便小廚具



小型廚房:Cuisintec迷你萬用鍋 $298(a)

型號:KC-8180-OG 把它放在公司便如擁有一個小型廚房,配備分拆式不銹鋼蒸架、湯鍋、油炸圈及易潔烤盤,蒸、燒、煮、炸或煲湯煲糖水皆可,極其萬用。



易潔烤盤不用下太多油便可煎煮,可減少油煙味。



誘人飯香:Cuisintec迷你電飯煲 $238(a)

型號:KC-8004煲仔細細,但是容量不細,可一次煮出3至4碗飯。若連同餸菜一起蒸,亦可煮出兩碗飯左右,適合與同事夾份製作午餐,還能自行加減水份調節軟硬度。



放lunch時,能吃一碗新鮮熱辣的白飯當然最滿足。



耐蝕耐熱:伊瑪牌3公升多層蒸煮鍋 $399(c)

如果茶水間的插座有限,跟同事的感情又不錯的話,不如夾份買個多層蒸煮鍋更實用。蒸籠及蒸架及煮食鍋均以不銹鋼製造,耐蝕和耐熱,並有不銹鋼蒸煮鍋及燒烤盆,煮法多變。



備有三層蒸籠,可以同時蒸煮多樣菜式或蒸飯。



隨攪隨飲:Vitantonio纖巧杯形攪拌機 $238(b)

不少OL都愛午間來杯鮮打蔬果汁,攪拌機的份量為280毫升,打完扭上附送的杯蓋即可帶走。直徑7.6厘米,杯身又以不易碎不含有毒物質BPA的物料Tritan製造,既輕便又放心。



將喜歡的食材放入攪拌杯,扭緊刀座,放回機上輕輕按壓便可做出smoothie及蔬果汁。



(a)GO PREMIER西進專賣店 銅鑼灣駱克道537號1樓(b)Vitantonio 百老滙或city'super(c)伊瑪牌 日本城部份分店



記者:謝翠玲攝影:陳永威編輯:陳國棟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28/195071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62

【iPhone7到手】Jet Black新色開箱 舊機殼啱唔啱用?

1 : GS(14)@2016-09-14 05:53:26

Gadget Guy從美國親身帶來的兩部實機,一部是亮黑色的iPhone7,另一部是普通黑色的iPhone7 Plus,更即將在中環Apple Store對出的天橋讓大家試玩,有興趣見iPhone7和7 Plus真身的觀眾更可來到現場。



Gadget Guy從美國親身帶來的兩部實機,一部是亮黑色的iPhone7,另一部是普通黑色的iPhone7 Plus。普通黑色機的機盒包裝不太特別,源用白色盒再印上黑色機背,而今代焦點的Jet Black亮黑色機盒就有型得多,少有地用上全黑機盒再印上亮黑機背相,神秘感十足。



開箱發現配件和佈局都跟舊機差不多,不過跟機的全新Lightning耳機就不再像上幾代般有小膠盒包裝,而反過來就會見到Lightning轉3.5mm的耳機轉插。Jet Black亮黑實機雖較特別,但亦的確易留有指紋,幸好指紋不算印很深,清理尚算容易。iPhone7,7 Plus和6,6 Plus無論大小和厚度都完全一樣,不過最大分別就是鏡頭位置,新機的鏡頭除了大了位置也更貼近角位,實試亦發現舊機殼不能用在新機,鏡頭位置卻不合適,除非你的機殼只是包邊或包不到鏡頭位置,否則還少買新機殼好了。記者:韓繼聰攝影:鄧鴻欣


Jet Black亮黑實機雖較特別,但亦的確易留有指紋,幸好指紋不算印很深,清理尚算容易。

新機機背的iPhone字樣跟上代有所不同。

實試亦發現舊機殼不能用在新機,鏡頭位置卻不合適,除非你的機殼只是包邊或包不到鏡頭位置,否則還少買新機殼好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4/197700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086

【iPhone7到手】大細機齊備光學防震 雙鏡7 Plus變焦方便

1 : GS(14)@2016-09-14 05:53:26

新iPhone其中一個最大賣點相信就是它的鏡頭,iPhone7 Plus設雙鏡頭可玩變焦,iPhone7雖只有單鏡頭,但也加入上代細機沒有的OIS光學防震。



新iPhone其中一個最大賣點相信就是它的鏡頭,iPhone7 Plus設雙鏡頭可玩變焦,iPhone7雖只有單鏡頭,但也加入上代細機沒有的OIS光學防震。像素方面,新舊機同樣為1,200萬像,雖然像素數字上相同,但用的卻是新的感光元件和鏡片組合設計,據說在色域和銳利度都有所分別。從試相可以看得出iPhone7在相同燈光及陽光下,相片也明顯較光亮,色彩和立體感都較iPhone6s強,不過細緻度就相約;而在夜景方面,差距更大,iPhone7的相片相對光亮和銳利得多。另外,iPhone7加入的光學防手震功能,在拍攝夜景發揮出作用,同時在拍片時亦明顯穩定得多。



再實試iPhone7 Plus的雙鏡變焦,其廣角鏡為28mm F1.8,而遠攝鏡就是56mm F2.2,光學變焦只有兩倍不算強,但也能對實際拍攝帶來方便。此外,新機亦可做到比上代強一倍的10倍數碼變焦,長焦距下無論影相拍片都尚算穩定清晰。同時亦發現使用光學變焦時應先按焦距圓圈再轉動,若只隨便按畫面轉動或會易誤變成模式轉換,而新鏡頭的變焦操作,亦更有利單手操作,比舊機要用兩隻手指放大方便得多。記者:韓繼聰攝影:鄧鴻欣、韓繼聰


實試iPhone7 Plus變焦,1x變焦,廣角鏡28mm F1.8。

2x變焦,遠攝鏡56mm F2.2。

10x數碼變焦。


iPhone7試相:對比度較高和顏色明顯較鮮豔。

iPhone6s試相:比較下對比度和顏色較iPhone7弱。

iPhone7試拍夜景:在OIS光學防手震功能下,拍攝夜景能力明顯較iPhone6s強得多,更光亮同時亦更銳利清晰。


iPhone6s試拍夜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4/197700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0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