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27 08:40 編輯 港股牛市的邏輯出發點:資產配置 作者:格隆匯 小天 從去年7月開始,資金持續進入股市,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今年A股指數創歷史新高的概率貌似非常大了。A股在4,000點經過一輪調整之後,最近又是連續大漲,到今天收市,A股主板指數成功放量站上4,900點,創業板指數,在今天繼續創出新高。 ![]() ![]() 香港昨天因為佛誕放假。因為昨天A股暴漲156點,讓很多人對今天的港股有不少憧憬。但是,今天的港股卻走得十分克制,不少人預期中的暴漲並沒有出現,難道港股就真的沒戲?原因究竟在哪里?港股的牛市邏輯出發點,在哪里呢? ![]()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大家應該都了解A股今年的牛市,是肩負著國企改革,人民幣國際化,註冊制等歷史改革使命的。在混混沌沌中,資金瘋狂湧入市場,指數不斷創新高,量能不斷放大,開戶的數量明顯激增,兩市融資余額,最高到了2萬億的水平。股票型基金發行的情況,從去年同期的400億規模,到目前最新的2000億。有人總結的好:“去證券公司想辦其他業務,里面塞的都是開戶的。你說,股市能跌嗎?”。各方面都顯示著,中國內地,正經歷一波前所未有的資本重新分配,以股市上漲引導經濟發展,化解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突破瓶頸,這已成為事實,不爭的事實。 話說回來,港股,如果說港股要走出一波轟轟烈烈的牛市,理由在哪里?邏輯出發點在哪里?僅僅是追落後?定價權回歸?還是AH股折價?這些理由,看似有效,但又感覺有點虛幻,如果落腳到實實在在的資金推動上,或多或少都不能形成完整的邏輯。而在我看來,港股這波的牛市,如果說簡單點,還是政策導向,如果從邏輯上來看的話,還得是一個資產配置的平衡過程。萬億級資金的配置過程。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始實行。(滬港通,是通道,是工具,是資產進行配置的工具罷了) 2015年3月27日,中國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如果說滬港通的實行,給資產配置提供了工具,那麽允許公墓基金南下投資港股,這就是給了資產配置一個規模,5萬億,大陸公募基金,不論老基金,還是新基金,可以經由滬港通直接投資港股,之後景順就率先成立基金100億,並很快獲得超額認購。) 2015年5月22日,香港證監會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內地與香港基金,7月1日開始實施。(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看似只有3000億?但是你要知道,13.6億大陸人可以通過直接購買香港的基金去投資港股。資產重新配置需求,非常強烈。) 剛剛得到的消息:QDII2啟動在即:海外大門拉開試點門檻100萬。(這是剛剛網上的消息,如果之後落實,這簡直就是給國內大媽人人一桿槍,還不來港股掃貨,雖然只有6個試點城市,但現在是試點,之後就會放開。哈哈,想起以前的大媽來香港都是掃便宜的奢侈品,這下可好,你有100萬,直接通過這個通道就能來掃便宜的港股了,如果這項政策落實,中國人民的海外投資之路就真的是通了,而且這沒有貨幣轉換的問題。) 2015年x月x日,深港通將開放…… 所有這一切利好,都劍指港股。 我並不是看空A股,現在絕對不能看空A股,A股很有可能繼續漲,這是歷史形成的趨勢,也是國家所想,國民所向,不會輕易改變。但是不管是國家的資金,養老金,保險金,還是50萬億的居民儲蓄存款,甚至是各位股民散戶的家當錢,做資產配置,你必須要逐漸從估值高的地方向估值低的地方做以傾斜。 ![]() ![]() A股的估值在逐漸走高,為什麽在這個時候,會有諸如港股通,深港通,基金南下,QDII2通道放開,基金互認這類政策出現,大家仔細想想這個問題,這不正是資產配置的一個導向作用嗎,目的不正是要平衡國內的這些資金的資產配置嗎?國內不管公募,私募,大媽資金,現在不都是有更多的選擇權了嗎? 投資不是賭博,不是算命先生,比如也許你今天預測對了某個股票明天要漲多少多少,第二天實現了,然後第三天預測,又錯了,這能叫投資嗎?這不叫投資,說白了,這叫迷信。 真正的投資,都是靠合理的資產配置來賺取利潤。而做資產配置,就是把握風口,合理配置,高低並舉,降低風險。巴菲特,索羅斯這類投資大師,他們所做的不單單是看對了哪個行業,而是非常合理的將自己的資產做了分布式的資產配置,通過資產配置,來賺錢,這才是投資。我們做投資,需要的並不是短期能預測對什麽,而真正需要培養的,是提升自己資產配置的能力。 也許說到這里,你應該能明白,港股未來這波可能的牛市,從邏輯上來講,應該是國內萬億級的資金,做資產配置的過程,比如之前是投A股:港股的資金比是7:3,那麽隨著A股估值的逐漸升高,港股的低估值優勢,就會越來越明顯,加上投資港股的通道逐漸放開,也許這類的配置,會從7:3變成5:5。當然這個數字,現在誰也不知道,但這樣的資本配置傾斜,正應該是港股這波牛市的邏輯出發點。 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這絕對不會錯,港股這塊價值窪地,一定會體現出其價值與魅力的。 雖說今天港股指數上面漲的並沒有想象中的多,但是逐漸放大的成交量,也能說明正有水分不斷的湧入香港這個魚缸。個股表現依然亮眼,就拿格隆匯的港A100指數來看,已經大幅跑贏指數,並且有了相當不錯的漲幅,在里面找黃金,並不難。 ![]() 說什麽來著,雖然今天恒指在白天的交易時段里表現一般般,但是這恒指期貨夜盤開始之後,就開始大幅向上拉了,也許正是因為QDII2的那個消息?或者今天就是給大家開個小玩笑?該來的還是會來的。 下圖是新加坡A50指數,從下午5點國內收盤之後就開始大幅向上拉升300點,漲幅2%。 ![]() 下圖是恒指期貨的連續圖,從下午5點夜期指數開盤後,也是完全的漲回來了。 ![]() 不開玩笑了,該來的總會來。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對完善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度,實施企事業單位排汙許可證管理作出部署。
為何要實施排汙許可?排汙許可制度與現有企業環境管理制度有何關系?排汙許可制度的實施能否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發揮作用?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排放許可與交易研究中心王金南、吳悅穎等多位專家此前做過專門研究。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金南用16個字表達了對排汙許可制度的看法:“基礎核心,科學許可,公開透明,合理期待”。
他解釋說,這項制度對於政府來說,是落實環境質量目標責任制。對於企業來說,是企業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對企業排汙管理,一方面是常態化的管理即排汙許可,另一方面是非常態的排汙管理,如生態損害賠償制度。排汙許可制度是整個環境保護制度中的基礎性制度。
所謂“科學許可”,就是要科學確定固定汙染源,但目前對於固定汙染源定義還不清晰。如果搞不好,或許從過去的“未評先建”變成“無證排汙”。王金南認為,城市政府首先應明確所轄範圍內有哪些固定汙染源,並告知企業,如果企業不來領證,那就是企業的責任了。
“公開透明同樣非常關鍵。”王金南說,企業排汙信息公開,同行也會相互監督。“目前最難的是合理期待。”他解釋說,具體到某一個城市,對環境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可能管住了固定汙染源就萬事大吉,還有農業面源汙染和機動車汙染等,“所以,對於排汙許可制度應有一個合理的期待,不可能一開始就很完美。”
此間也有專家表示,排汙許可制度能否真正落地,發揮作用,執行是最關鍵的,否則就是一張廢紙。
發達國家精細化的制度體系
王金南介紹,排汙許可制度是發達國家普遍實行並證明行之有效的點源管理制度。根據我國《行政許可法》實施情況,目前環境資源類的行政許可共有500多項,具體由28個國務院部委局實施,其中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的大約有40項。
總體上看,排汙許可是環境許可中一項點源排放管理的核心工具,是依據環境保護法律對企業的排放行為和政府對企業的監督做出規定,通過許可證法律文書加以載明的制度。建立排汙許可制度是實現面向環境質量的環境管理轉型、建立規範嚴格的企業環境執法體系的基礎和關鍵。
王金南介紹,國外的排汙許可制度主要針對固定點源采用綜合性、一證式管理,並以完善的立法、監測、監督體系給予支撐。
專家們介紹,發達國家以先進的汙染防治技術作為全過程控制排放的支撐。這些國家的排汙許可制度都高度重視科技發展對許可證管理的驅動作用。在美國或歐盟都提倡以最佳可行技術(BAT)作為綜合許可制度的構建基礎,以此為依據制定許可條件。
此外,發達國家還以嚴厲的懲罰措施作為制度有效落實的關鍵。美國《清潔空氣法》規定一旦企業違反許可證規定,EPA或各州環保局可根據違法程度通過行政命令或刑事處罰等方式來嚴厲懲罰企業,罰款均按日計罰。歐盟各國也根據歐盟法令的要求分別制定了非常嚴厲的處罰措施,嚴重違反許可證規定的企業負責人須承擔刑事責任並面臨巨額罰款。同時,以充分的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體現制度的科學與公平性。
國內排放許可證實踐基礎
王金南介紹,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地方試點排汙許可制度至今,已經有20多個省市區向總計20萬家企業頒發了排放許可證。目前,環境統計口徑內的大部分點源已發放排汙許可證。
“但是,這項制度依然存在制度缺陷與技術難點,未能樹立排汙許可制度的核心地位。”專家們說,現有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排汙收費制度、環境監測等點源環境管理制度缺乏協整,排汙許可制度未能起到點源環境管理核心政策的作用。
另外,排汙許可制度缺乏頂層法律設計與具體實施辦法。盡管《環境保護法》《水汙染防治法》《大氣汙染防治法》都對排汙許可證做出了規定,但都未提出可操作的具體文件,特別是沒有對拒不領證行為的制約措施,導致地方環保部門在管理過程中無法明確對企業的處罰權限。
更重要的是,排汙許可關鍵技術問題未能突破,管理存在難點。王金南說,點源排汙許可量與排放量的確定未能統一,多套排放量統計體系不一致,降低了數據權威性。發證範圍和種類仍有缺失,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未涵蓋。排汙許可證未能明確如何與排放標準及環境功能區劃掛鉤,各介質統一發證存在技術難度。
排汙許可證處罰規定也不夠具體,違法成本過低。由於上位法限制,罰則無法突破。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排汙許可制定的超標或超總量情形的處罰手段。罰款存在上限,對持續違法排汙行為無法有效威懾。基層環保力量不足,發證後難以實現全面監管,非重點企業違法行為難以杜絕。
以環境質量改善為基本出發點
專家們表示,在環境管理轉型的大背景下,排汙許可應以環境質量改善為基本出發點,整合點源環境管理的相關制度,實現一企一證、分類管理,堅持屬地管理、分階段推進,強化企業責任,加強發證後的監督與處罰,讓排汙許可證成為企業環境守法、政府環境執法、社會監督護法的根本依據。
建立以排汙許可制度為核心的點源管理體系,融合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排汙申報和登記、環境監督監察、信息公開、排汙交易等點源管理相關制度,將許可制度與前置審批、過程監管、違規處罰等相銜接,實現排汙企業在建設、生產、關閉等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全過程管理,實現“一窗口”對外、“一站式”服務、“一證式”許可,改善政府環境審批效能,降低執法和守法成本。
目前主要對哪些汙染物實行排汙許可管理?專家們認為,當前應以水汙染物和大氣汙染物為主開展許可,在載明事項中考慮固體廢棄物和噪聲等其他汙染因子,實行“一證式”管理,使排汙許可證成為排汙企業與政府之間關於環境義務的守法文書與契約。
吳世春介紹,他的創業實驗室名為“獨角獸實驗室”,希望培養出未來的獨角獸。
i黑馬訊(石慧)12月14日消息,由創業黑馬主辦、摩比神奇冠名的2016年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今日在京舉行。獨角獸實驗室導師、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出席活動,並介紹了他和自己實驗室成員的一場創業實驗。
吳世春介紹,他的創業實驗室名為“獨角獸實驗室”,希望培養出未來的獨角獸。11位學員分為三組打磨項目,一組做基於現成場景的消費金融;一組打入共享單車領域,做景區或園區的共享單車;還有一組瞄準垂直類的直播。
對於創業方向的選擇,到底是趨勢更重要,還是需求更重要?吳世春表示,需求更重要,需求是第一出發點。
2016年創業黑馬正式推出創業實驗室——年輕一代創業者的創業孵化器。邀請成功企業家或投資人開設實驗室,並篩選優秀的創業者入駐實驗室。在這里,企業家和創業者將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實驗,幫助創業者在企業家與投資人的肩膀上成長,和導師一起提煉、完善、梳理商業體系,讓一代創業家的創業思想在後來者中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創業者的陽光雨露。
目前,已開設周鴻祎極致產品實驗室,江南春品牌引爆實驗室,吳世春獨角獸成長實驗室等20多個實驗室。
以下為產品實驗室吳世春及學員演講,經i黑馬編輯:
吳世春:需求是創業第一出發點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來到創業黑馬的社群大會,也很高興牛文文邀請我開一個創業實驗室。其實,接到這個邀請我非常忐忑,因為我口才不好,在投資領域也是個新兵。
但我想,我創業差不多有十幾年了,我跟劉巖是同一批創業者,在2005年他創立六間房的時候,我跟陳華一起創立了酷訊,中間經歷了很多次創業,經歷了多個從0到0.1的過程。我可以把很多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和我創業實驗室的學員一起分享、演練,所以我就答應了這樣的邀請,開始了這個實驗室之旅。
我把這個實驗室取名叫“獨角獸實驗室”,希望能培養出獨角獸的坯子來。我招了大概11個學員,分成3個組,中間有課程、有磨煉。
一組是基於現成場景的消費金融,取名斑馬金融。這個組經過幾個月,不僅把產品打磨出來了,還跑出了400萬的流水,把業績真正跑出來了。從一個作業,變成了一個真實的項目。
一組是現在非常流行的共享單車領域,做景區或者園區的共享單車,叫蘿蔔單車。
還有一組瞄準直播,做垂直類的直播,針對教育或者2B。
今天斑馬金融和蘿蔔單車來到了現場。要說這兩個項目,非要選一個的話,我可能更看好斑馬金融。蘿蔔單車的競爭壁壘可能比較低,一家做是好生意,到了5家、10家就變成了非常爛的生意。斑馬金融,模式雖然重一些,但一旦進去,壁壘是非常高的,無論從場景、風控還是資金端,都會建立起自己的優勢。
對於創業方向的選擇,應該考慮趨勢還是考慮自己理解的用戶需求?換句話說,創業到底是趨勢更重要,還是需求更重要?我認為,需求更重要,需求是第一出發點。
斑馬金融大董:給快遞小哥解決車的問題
我們的項目是斑馬金融,專註做即時配送領域商用車的金融分期服務平臺。
實際上我們幹的是什麽事呢?就是給送外賣、快遞的小哥解決車的問題。我們希望,農村來的送外賣、快遞的小哥,不會因為沒有錢買不起車,而掙不到錢。
配送市場第三季度已經超過6億單,複合增長率超過38%,這個市場增長非常非常快,也是幾個巨頭(新美大、餓了麽、百度)要砸的市場。
這個市場,按我們的預計,現在車的存量應該已經超過200萬了。我們分析了一下,在未來三年內,車的需求至少超過500萬,有300億的資金需求。
這些資金需求,如果壓在這些加盟商和快遞小哥的身上,那是一座大山,他們是搞不定的,會阻礙行業快速發展。
所以,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從即時快送,再推到快遞這個領域,這個市場是個千億的市場。
我們在實驗室做了兩件事。一是把產品標準化。這個車和電池,是統一爆品的車,特點就是皮實,因為快遞嘛。產品做到標準化,這是第一步,我們賣的只有一款車、一個電池,而且我們推薦用換電的方式做即時配送領域。
二是把服務做到標準化。給所有快遞小哥,甚至加盟商,提供12個月、24個月的金融分期服務。第一步我們切入的客戶是誰呢?加盟商,這些小的B端。
提到金融產品,就要想到風險。這個行業的風控,我覺得還是非常好做的。首先,我們提供的是產品而不是錢。即使有違約的情況,產品是有殘值的。另外我們是有數據跟蹤和控制的,每輛車里都有智能硬件,單車軌跡、位置、每天送單情況……我們會統一分析。我是可以控制車的,一旦出現問題,我可以停掉。從數據角度,我們可以控制風險。
第三,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資金流。為什麽我們能做到呢?首先,我們團隊有互聯網金融經驗,有十幾年做電動車的經驗,有運營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我們搞定了15000個渠道。
我認為,金融分期平臺的盈利模式,在1.0時代,我們就做手續費和息差。在2.0時代,我們希望能夠深入到整個產業鏈的鏈條上去,為大家提供所有相關服務。
我們做這個項目,也是有情懷的,我們真心希望能幫助農村來的快遞小哥,在城市里紮下根、掙到錢,謝謝!
蘿蔔單車葉飛:我們將是單車領域最快盈利的項目
各位導師、各位黑馬的夥伴們,大家上午好!
單車是個非常火的項目,我們看到這個項目的時候就想,做這個行業,怎麽才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們選擇了一個領域,想做一個基於景區的單車共享業務。
當我們研究景區的時候,發現還有特別多問題。
第一,現在的摩拜、ofo單車,叫城市用車比較好,但在景區,滿足情侶、親子,或者一些特殊地形的車輛其實是沒有的。
第二,中國有將近300多個旅遊城市、上千個景點,這些地方的自行車需求量非常巨大。
第三,每個景區都有各種小的出租自行車的商家,但他們的服務不統一、價格不統一、還車特別複雜。
所以我們想通過整合這些資源,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我們相信,景區單車有可能是繼城市單車之後的又一個爆發點。
首先,因為我們是後入者,所以我們只專註做景區。第二,我們希望把出租車統一化,通過我們的智能硬件,幫助他們實現車輛管控,從收費、租賃到還車,都統一升級。我們也想通過我們的智能硬件,把這些用戶數據,包括旅遊路線統一挖掘出來,這樣也能幫助我們找到盈利模式。
我們做了一下盈利分析,竟然發現,以目前市場上景區車輛的回報率來說,我們最快可以做到30天把一輛車的投入成本收回來。所以我們對這個項目特別有信心。
但是,如果沒有非常牛逼的團隊,項目也做不好。還好,我們實驗室具有金融、硬件、軟件、渠道、開發等等資源,所以我很慶幸有這幫非常好的朋友們。通過他們,通過我們對於景區的分析。我們相信一定能把這個項目做得非常牛逼。我們堅信,蘿蔔單車將是單車領域最快盈利的單車項目。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