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Gogolook一年前含淚負債 一年後五億出嫁 敢夢!三個大男生翻身最夯創業家

2014-01-13  TWM
 
 

 

三個大男生,從懷才不遇的工程師變創業家,短短十二個月,把公司從負債千萬帶到身價超過五億元,他們敢夢、專注,還有超高抗壓力,其中的靈魂人物是他—「走著瞧」執行長郭建甫。

撰文‧顏雅娟

「走著瞧」剛被即時通訊軟體LINE的母公司NAVER買下,它的創業故事在台灣軟體創業圈裡,其實不是一件新鮮的事,多數的人都知道,他們的靈感來自於一通詐騙電話,也都知道三年前,谷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來台,公開稱讚他們的App,讓「走著瞧」(Gogolook)一炮而紅。

但更多人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是它?

二○一二年年底,是郭建甫創業以來最難熬的日子,公司成立不過短短八個月,就已經把所有資金燒光,資金缺口高達上千萬元,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巨大的壓力幾乎要把郭建甫壓垮,就連時任「走著瞧」的董事長兼財務長的鄭勝丰,壓力大到都忍不住落淚。

然而,十二個月過去,「走著瞧」讓NAVER捧著五.二九億元來娶親,瞬間,郭建甫成了當紅炸子雞,他與鄭勝丰、共同創辦人之一的宋政桓,頓時備受市場關注,多數的人都介紹他們是清華大學出身,近五年台灣最成功的創業家。

在媒體關注度最高的時候,郭建甫跳上飛機,到日本LINE總公司去談接下來的計畫,即使他回到台灣,還是躲著媒體,原因很簡單,「創辦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真正做事的人。」郭建甫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將「走著瞧」的成功,歸給了團隊。

戴著簡單的黑框眼鏡,郭建甫跟一般工程師沒兩樣,從清華大學畢業,他進入業界找工作,卻因「生不逢時」,初入社會就遇到金融海嘯,根本沒有好職缺,於是與友人共同創辦了小型新創公司「先構技研」。

爆肝兼差人生

白天上班 晚上繼續寫App 不只是他,鄭勝丰與宋政桓的求職路,也很艱辛。像是鄭勝丰一度被迫與生活妥協,頂著清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的高學歷,到信義房屋賣房子,想起那段日子,鄭勝丰笑了,「我那一梯(指信義房屋的同事),幾乎全都是台政清交的!」即使大環境如此不利,但他們三人也很會苦中作樂,其實他們三人會認識,是在清大的一場創業比賽中擦出火花,「一起熬夜寫企劃、一起被評審批,可以說從那時就學會互相打氣。」鄭勝丰笑說。

只是,空有滿腹創新能量的他們,卻處於一個最不利於年輕人的年代。○八年,是全球智慧型手機開始大鳴大放的年代,蘋果iPhone揭櫫了軟體內容為王的潮流來臨,在美國矽谷,滿坑滿谷都是磨拳擦掌準備創業的人。

在台灣,雖然創業大浪還沒襲來,但這樣的趨勢洪流,已讓許多工程師開始了白天工作、晚上寫App的日子,郭建甫三人便是其中之一,直到一二年四月前,他們一直都過著像是「兼差」般的人生。

這樣的日子,得要有很遠大的「夢想」支持著,郭建甫就是那個最會「做夢」的人。

「你有種嗎?」

讓工程師甘願領五折薪

「Jeff(郭建甫的英文名)是個很會跟你談願景的人。」走著瞧行動開發部門總監謝杰泰,原本是人人稱羨的宏達電工程師,卻被郭建甫的一番話打動,薪水打了五折也不在乎,義無反顧地加入「走著瞧」。

作為一位創業家,必須擁有極具說服力的口才,而郭建甫確實是。他曾說過,「你要做App創業前,要很清楚創業的目的是什麼,還有想解決問題的難度。一開始假設你只是想養活一個人,在台北市只要很小的成本就可以活下去,問題的難度很簡單,只看你有沒有種、敢不敢創業而已。」但是,當「走著瞧」已經大到是一個組織,擁有十餘名員工的公司,郭建甫要思考的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如果你要養活一個組織,問題的難度更高了,你要處理很多一開始創業都沒想到的瑣事,這些瑣事很可怕,它可能會讓你沒辦法完成你的目標。」即使如此,郭建甫仍是個很會激勵員工的夢想家,有一次他甚至公開對員工說:「今天工作占據我們人生這麼長的時間,要做就要做有影響力的事情,不是嗎?」「Jeff總是能把自己的熱情感染周遭的人。」謝杰泰說。「走著瞧」產品總監、公司第四位成員的蘇晨豪也有同感,「Jeff常叫我們要活在未來(living in the future),這就是一種創新的舉動。」這樣的郭建甫,對於創新有著無比的堅持,「我們想做有影響力的事,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希望可以讓團隊裡的每個人,都有影響世界的能力。」事實上,「走著瞧」也走過一段策略搖擺不定的日子。「當初我們還不知道對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我們只知道有這樣的需求,而且全世界都有需求。」鄭勝丰指的,正是他們的主力產品:過濾詐騙電話的App「whoscall」。在這之前,他們做過統整房地產資訊的「房產走著瞧」、整合愛情公寓資訊的「同居走著瞧」等,但始終沒有引起太大回響。

在whoscall未確定商業模式前,「找錢」這個現實的壓力,也曾壓得這群人喘不過氣來,郭建甫坦言:「好幾次,團隊都陷入虧損,我得一直拒絕接代工、賺快錢的誘惑。」在台灣軟體人才還不普遍的狀況下,App接代工的行業,確實是不少創業家初期不得不的選擇,為了讓公司運轉下去,就得要有資金進來,相同地也會瓜分不少作業時間,「但我們一心只想把過濾電話功能做透、做深。」郭建甫說。

為了專注,郭建甫甚至痛下決心,砍斷所有新的開發案,舊的幾款App也不再更新維護,郭建甫有感而發,「新創團隊最怕的,就是資源有限,卻什麼都做。」結果證明,郭建甫的決定是對的,whoscall上架之後,瞬間成了美國、中東消費者的愛用App,因為美國的推銷電話猖獗,中東地區則是盛行以電話騷擾女性。「這給團隊很大的正向力量,知道世界因你而改變。」鄭勝丰說。

一一年底,當時whoscall的用戶已達百萬之多,每天過濾掉的電話至少三百萬通,還有施密特的公開背書,讓郭建甫開始思索更多的可能,「走著瞧」要更大、支援更多用戶,就不能再只是「兼著玩」。

決定辭掉工作到創業,對年輕人來說,等於要走出舒適圈;你必須放棄工作,過著不支薪的生活,甚至是沒日沒夜的創業生活,這跟白天工作、晚上寫App的日子完全不同。

這是一場賭注,而郭建甫三人決定,賭了!

公司成立初期,「走著瞧」曾獲得資策會底下的創投青睞,由資鼎創投公司投資五百萬元,這在外界看來,郭建甫是幸運的。

負債千萬四處籌錢

發不出薪水 鐵漢也落淚但不為外人道的是,在這之前,他們至少被二十家創投拒絕過。「對方一來,第一個就問:『這怎麼賺錢?』。」鄭勝丰雙手一攤,無奈不在話下。

為了籌錢,每次只要有參加創業論壇的機會,郭建甫都會緊緊把握,無論國內、外,他們總是印了厚厚一疊的宣傳單,見人就發,「我們沒有廣告預算,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人家看到我們。」鄭勝丰說。

不過,現實依舊殘酷。

一二年底,資鼎創投注資的五百萬元幾乎燒光,公司虧損逾一千多萬元,眼見員工薪水都快發不出來,越是逼近年關、越是讓郭建甫三人輾轉難眠。當時鄭勝丰還因而落下男兒淚,「壓力真的很大,那應該是我第二次為公司而哭。」鄭勝丰說,第一次落淚是公司成立初期,為了公司發展的爭執,第二次就是為了找錢。

即使今日成功如「走著瞧」,說起這段過往,鄭勝丰仍掩不住憂傷。在農曆年的前兩天,郭建甫與鄭勝丰四處找錢,資鼎創投再投了第二輪資金,加上國發基金奧援,三人還去申請新創貸款,共九百萬元的及時雨趕到,才化解危機。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不怕失敗!」鄭勝丰笑說,正因這一股正向力量,才能支持他們走到今天。

夢想的巨大力量,讓他們忘卻千萬虧損的壓力及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每當在壓力最大的時候,他們都會想起創業之初,他們曾經有一個夢,希望能改變世界,要讓世界因自己而不一樣。

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2012年4月

董事長:鄭勝丰 執行長:郭建甫

實收資本額:658萬元

主要業務:「whoscall」開發與維護創新,就要敢夢!

—「走著瞧」執行長郭建甫的經典語錄● 我們因為不怕失敗而能創新,因為創新而能專注,因為專注而能卓越,因為卓越而能影響。

● 今天工作占據我們人生這麼長的時間,要做就要做有影響力的事情,不是嗎?

● 今天要活下去的成本並不高,我可以把你開除(非自願離職),讓你領失業救濟金去創業,你敢不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40

Converse、Reebok 「出嫁」命運大不同

2014-11-03  TCW
 
 

 

同樣被收購,命運卻大不同。十月中以來,兩家同樣是被收購的運動休閒品牌,分別爆出截然相反的新聞:匡威狀告全球三十一家知名企業涉嫌抄襲經典鞋款;銳跑卻可能被母公司近半價賠售。

愛迪達娶Reebok市占反掉

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在香港成立的晉瑋金融(Jynwel Capital),擬聯手一家阿布達比基金公司,出資近十七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六十億元)收購銳跑,因為買方認為,這支品牌若能「重拾單身」,獨立運作,或許「明天會更好」。

對九年前被愛迪達風光迎娶的銳跑來說,這項提議或許不是壞事,原因是,當時銳跑不只是在北美市場僅輸耐吉,而且在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地區銷售火熱,造就單季獲利成長高達七○%、股價上漲逾三成的佳績。

原本兩家聯姻是寄望市占率上攀二○%後,能趕上逾三五%的耐吉,沒想到業績一年慘過一年,如今愛迪達在北美市占率甚至比合併前還低。對此結果,產業市調機構SportsOneSource分析,愛迪達錯在「硬要賣葷的給吃素的」,結果就是連原來的顧客都跑票了。

美國是全球運動品牌必爭之地,愛迪達在這裡節節敗退,加上新興市場今年以來需求低迷,不滿的投資人要求改革、執行長下台的呼聲漸漸四起。

耐吉挺Converse打抄襲官司

反觀二○○一年破產,只好賤售的匡威,早早認清籃球鞋賣不過耐吉的現實,乾脆改走潮路線。經典的帆布鞋身、白色膠底,在顏色與款式年年翻新策略下,營收成長率動輒兩位數,贏過集團旗下多數品牌。十月中,它向紐約法院提告,指控全球三十一家公司涉嫌抄襲,被告名單既有深度也有廣度,平價如超市沃爾瑪(Wal-Mart)自有品牌,到高階如雷夫羅倫(Ralph Lauren),都被點名,而且涵蓋區域遠及加拿大、義大利、中國及日本。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說,匡威大發威,是因為忍無可忍:二○○八年至今發出超過一百八十封信函警告涉嫌企業,但都不起作用。這一次,耐吉力挺匡威,向這些被告索取經濟賠償。

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法律系講師波納多(Enrico Bonadio)認為,匡威的勝算很大,因為經典鞋款擁有的獨特性,正是模仿者跟進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83

台灣StorySense三億元出嫁中國電話邦 贏不了就加入 台灣新創人才闖蕩學

2015-05-11  TWM
 
 

 

台灣又一家新創公司被購併,出手的是成立才三年的中國新創公司電話邦。雖然各界對人才外流有些惋惜,但仍看好沈育德可以率領StorySense團隊以另一種方式闖蕩全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撰文‧何佩珊

「要拿創投資金再拚拚看?還是接受購併?」二○一四年十月,入秋的北京微涼,但台灣新創公司StorySense創辦人沈育德的心和腦袋卻是滾燙的,因為在他面前的,是創業五年多來最重要的一次抉擇。

六個月後,StorySense旗下擁有百萬下載量的App「WhatsTheNumber」已悄悄下架,同時中國新創公司電話邦以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一億元)購併StorySense的消息則在創業圈快速傳開。一時間,沈育德臉書上恭喜聲不斷,但歡欣之餘,卻也感受到各界的一絲惋惜。

「電話邦後面有小米與紀源資本,都是中國一流的精明投資人。能夠得到他們的肯定,顯示我們這些天使沒有看走眼。」不過StorySense的天使投資人胡一天認為,如果從收購戰略人才的角度來看,電話邦其實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換舞台 轉個彎賺全球錢「這個團隊的品格操守、開發能力和留學背景等素質,即使在人才薈萃的北京也不多見。」相信只要給他們多一些時間與資本,配合更大的舞台,這些一流人才一定會持續進化。「可惜我個人財力有限,不然一定會繼續加碼支持。」影音直播平台LIVEhouse.in共同創辦人鄭鎧尹也感慨:「現在連人帶技術,還有資料都被併到電話邦,對台灣真的是損失。」但他很清楚在台灣發展互聯網產業有多麼不容易。

與一二年才成立的電話邦相比,沈育德○九年就以做出「連阿公阿嬤都覺得簡單好用」的使用體驗為目標,創辦了StorySense。

經過一年多摸索,他開發出電話簿查詢功能App「WhatsTheNumber」。因為切中消費者查餐廳、百貨公司等需求,推出十天就突破十萬下載量,有了很好的起步。

接下來幾年,團隊擴大,產品功能也持續提升,但胡一天表示,因為商業模式不明確,資金消耗速度超出預期,他和沈育德對公司的未來方向與融資策略有過非常多次討論,「無奈產品與台灣本土市場的局限,一直未能有大突破。」往海外發展成了沈育德不得不的選擇,「我從去年六月開始到中國找錢,在這之前也去過新加坡、印尼和日本好幾次。」他說,「台灣團隊創業很辛苦就是這樣,東也要試、南也要試。」直到去年十月,他遇見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他明確告訴沈育德,電話邦在中國已發展出成熟的商業體系,StorySense要打中國市場恐怕沒有勝算。但他也知道電話邦有意前進海外,因此鼓勵兩邊合作。

「我們技術真的不錯,產品也OK。」一開始面對購併,沈育德是有些猶豫的。「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去做一家十億美元的公司。」他說,在和電話邦創辦人毛羽建聊過後,他相信兩邊確實可以做到很好的互補。

增資源 補足做不到的缺失StorySense網站開發工程師謝沛剛舉例,因資源有限,過去他們的作法是盡可能藉由演算法,將電話辨識的精準度提高;但再怎麼努力,八○%至八五%已是極限。而電話邦讓他們大開眼界,「他們有一個三十到五十人的團隊,每天的工作就是以人工方式打電話確認資料的正確性。」謝沛剛說,「這是我們不可能做的事。」但如果兩邊合作,就能補足StorySense原本做不到的一○%。

不要小看這一○%,曾有一次電話邦和另一個團隊爭取和某家手機廠的合作機會,最終該手機廠決定給兩邊一樣的電話清單,比較準確性,最後他們發現,有一筆只有電話邦成功辨識的電話,就是因為不久前電話邦才以人工方式確認過。

加入電話邦後,擔任營運長的沈育德主要協助毛羽建執行策略,並扛下開發海外市場的重責。不只是他一下有了管理逾百人團隊的機會,StorySense團隊也得到直接與小米等一線大廠合作的歷練機會。

當然沈育德也清楚,一旦合併,團隊多數人須到北京工作,並面臨文化磨合等考驗。因此去年十二月、合併完成前,他就帶著團隊常駐北京。

完成合併後,胡一天曾與沈育德在北京長談,「我覺得他現在經營能力與戰略格局突飛猛進。」時代基金會Garage+專案經理盧志軒也看好沈育德,能因電話邦的經歷更了解大市場的遊戲規則。

而如同中華開發金控投資部協理郭大經所說的,「既然打不過,就加入它」,其實也是變相前進中國市場,去做全世界生意的方法。

中、台兩大電話簿App團隊電話邦 公司名 StorySense 2012年 成立 2009年電話查詢相關服務 主要業務電話查詢相關服務約12億筆 電話資料量 約5億筆約150人(含StorySense) 員工數約20人小米、聯想、騰訊、百度等手機、軟體及電信業者 主要客戶 一般消費者約5億人 用戶數╱下載量 約百萬次下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21

最新調查出爐》千元股后漢微科出嫁下市,不會是第一樁? 好公司出走中

2016-06-27  TCW

這是一位證券公司董事長的獨家告白:台灣再沉淪下去,未來一定有更多好公司下市櫃!

現在台股每日成交金額六、七百億元,如果把ETF成交量扣除的話,台股實際成交量恐怕不到六百億元!

我聽到很多掛牌企業大老闆都心灰意冷,尋求下市櫃,改到海外另覓春天。現在市場就傳言,郭台銘已經下令,旗下子公司將來不在台灣上市。鴻海集團就有一家公司已拿到上市櫃核准函,自己不上市了(編按:天鈺科技),聽說還有兩、三家要往海外掛牌,這對台灣資本市場來說,是多大的警訊!

台灣股后選擇賣掉自己,當台灣資本市場萎縮,我們的收入與工作也將遭受衝擊……。

你能想像,有天台積電下市,消失在台灣資本市場嗎?

對店頭市場而言,這天正來臨。

六月十六日早上七點半,半導體檢測廠漢微科公告,全球第二大的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將以總金額新台幣一千億元,收購其一○○%的股權。被收購的漢微科將會正式下櫃,離開資本市場。

台灣資本史上,從未出現如同漢微科般上千元的高價個股,一夕間消失。

這家公司,在台灣店頭市場的地位,就如同台積電在上市市場的意義。

漢微科是個案,還是好公司把自己賣掉,從台灣離場的趨勢開始?

本刊展開獨家調查,訪問十家三百元以上的高價股(台灣目前三百元以上的高價股有二十三家),包括全球隱形眼鏡代工龍頭晶華光學、全球第一的雷射磊晶廠聯亞光電、全球前三大伺服器導軌廠川湖,以及遊戲廠鈊象電子等,總市值逾五千億元企業,進行一份「口灣資本市場動向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兩成公司指出,一旦出現「好買家」,會考慮將自己賣掉。而過去一年,有三成公司針對購併進行討論。對於未來四年台灣資金市場前景,只有兩成持正面態度看好,三家甚至看壞,其餘持平看待。

高價股,意指市場對其未來具有高期待性,肯定其是深具價值的奸公司。我們進一步追問,它們為何會願意考慮把自己賣掉,廠商的回覆如下:

「如果對方可以把我未來二十年會賺到的錢都給我,為何不賣?」一位財務主管受訪時強調,公司並非家族企業,如果有好買主出現,為了股東權益,考慮出售很正常。

一家受訪公司的發言人也直言,同類型產業,大陸本益比動輒是台灣的四倍至五倍,已經成為眼中的「好買家」。他們每天都在和中國企業打交道,知道中國買主口袋有多深,嫁作中國婦,可以讓他們在中國擁有更多市占率。

市場警訊》台股正在失去魅力?

本益比不如人、好公司不上市、殭屍股不下市未來有潛力的新企業則傳出,也不想上市。

近期市場傳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下令,旗下子公司將來不在台灣上市,如鴻海旗下生產連接器的子公司鴻騰,就放棄台灣掛牌,準備到香港上市,而旗下績優的小金雞,面板驅動IC廠天鈺在今年四月撤件,與另一家一年每股稅後盈餘可達八元的工業電腦瑞祺電,都或將轉往海外掛牌。對此,鴻海發言人表示,不便評論。

好公司不上市,殭屍公司不下市(編按:一週內平均每日成交量低於十張的個股,稱為殭屍股,五月中達一百三十三檔,占上市櫃總家數達八.一%),甚至這三年來,台股現金減資的公司,高達三十一家,近兩年就有十八家。除了稅務考量外,也代表大家寧願把錢還給股東,也不願意投資未來。

台灣資本市場正出現危機(見第四十八頁圖)。

當一個原本該做為籌資用的市場,失去好公司標的,而逐漸萎縮,最明顯的影響是,你可能會在其他地方付出更多稅。因為,當股市稅收變少,政府就必須從其他管道徵稅,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埋單。

此外,你的工作與收入也會受牽連。股市是匯聚民間儲蓄與企業籌資的重要管道,當資金在資本市場自由且充分流動,形成投資活動,如企業可蓋廠、聘雇員工等,人民才有工作,有收入才有消費,企業因此獲利,我們才可能加薪、有更好的收入,一國經濟成長正向循環因此形成。

要理解這群好司的動機。我們必須先深度解讀,漢微科,這家你或許有點陌生的股后,決斷把自己賣掉的背後思路。

「沒想到表現這麼好的公司,也要把自己賣掉!」擅長引薦外國企業來台掛牌、與兩岸數千家台商打交道的富蘭德林董事長劉芳榮說。

漢微科,無疑是台灣之光。

曾被選為亞太區半導體最佳分析師的陳慧明說,如果沒有漢微科,台積電、英特爾與三星,在二十八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研發過程中,「將多出一段很長的黑暗摸索期。」

漢微科的設備,如同一對銳利的「鷹眼」,能幫助晶圓廠在製程的研發階段,提早檢測出錯誤,降低進入量產時出錯的風險,降低損失。其握有的電子束檢測技術(見小辭典),是先進製程必備的檢測技術,在這塊市場,其擁有八成以上占有率,連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材料,在此技術上的腳步,都比漢微科慢了至少兩到三年。

這樣的競爭力,讓它曾一度擠下大立光當上股王,宣布購併當天,它的股價是一千三百三十元,一張股票等於一輛百萬名車。論影響力,漢微科十六日市值在店頭市場排名第一,其每日平均成交值約六億多元,跟上櫃個股的每日平均成交值三千萬元相比,是二十倍的差距,「吸金」功力非同小可。

但現在,這顆台灣市場上的鑽石,將鑲嵌在荷蘭的王冠上。

獨家發現》股后兩年多前就有購併念頭!

為何全賣?巨獸對手撈過界、不賣恐被邊緣化

在產業界眼裡,這是兩個A+片廠商的交易。艾司摩爾是全球最會賺錢的半導體設備商,(見第五十四頁),從英特爾到三星都搶著投資它。

但大家耳語不解的是:產業間的投資合作難免,雙方何必非要選擇百分之百購併,讓漢微科從台股消失?畢竟,漢微科在非法人市場上的籌碼很少,根本不在被購併的喜同機率」群,沒想到,最後竟然是經營階層,主動要把自己賣掉。

根據本刊獨家調查,漢微科在兩年多前,就動了購併念頭。

據了解,漢微科末上櫃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廠應用材料,曾希望以高價買下漢微科,就遭到漢微科大股東、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拒絕。理由是,台灣好不容易有一間領先的半導體設備廠,這是台灣的榮耀。

但,一位與黃民奇熟識的業界友人透露,兩年多前,漢微科卻驚見,自己的下一步,已被全球的戰局演變「卡關」,才與艾司摩爾開始技術合作,並自今年三月起積極洽談購併。

讓漢微科決心賣掉自己的變數一是:新的巨獸競爭者,正撈過界!原本跟自己同樣都是台積電供應商的應用材料,自二〇一五年起也正武跨入漢微科專精的電子束檢測市場,要以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式提供給客戶。一個市值是自己約十倍大的大廠,瞬間變敵人,據了解,連漢微科大客戶台積電,都在去年年底開始試用應材的電子東產品。

甚至連這次的買家二父司摩爾正極力發展的新技術,也必須用到漢微科最擅長的檢測技術,「艾司摩爾要跨過來(電子東檢測),只是時間跟代價,但漢微科要跨過去,跨不進去(極紫外光微影)。」該業界友人分析。

變數二是,全球購併潮,讓自己正被邊緣化。

二〇一五年十月,全球第三大半導體設備廠科林(Iam Rcscarch),砸一百零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四百多億元)購併漢微科最大競爭對手科磊,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大設備商,也讓其有如芒刺在背。

就像台灣眾多的隱形冠軍企業般,漢微科在自己專精的利基市場,因為深耕技術,而「長」得很漂亮。漢微科一五年年營收,是主要對手科磊的約十四分之一。據一位半導體產業觀察人士指出,漢微科的電子束檢測,可望逐步取代科磊的光學檢測,潛在市場規模是現在的五倍以上。

但,這還不足以確保,其能繼續單獨前行。

在全球的購併整合戰爭中,若不參與,就會被邊緣化。

壓力已顯示在漢微科的財報上。今年其第一季淨利比起去年同期,還大減四二%。

今日漢微科的抉擇,確實也可能是未來其他台灣好企業的出路。

正方思維》賣得好!價格好為何不賣?

宏達電當初讓大家很驕傲,但一倒誰還驕傲得起來?

如果我們把漢微科是否該「買掉自己」,以正反兩面討論。對漢微科而言,一個資本額七億元小公司,一年淨利二十多億元,卻能賣到一千億元價格,這價錢太好了,為什麼不賣?」

其次,這對雙方都是雙贏,艾司摩爾購併漢微科後,其生產技術可幫漢微科降低機台生產成本,且改善電子束檢測最為人詬病、檢測速度過慢的問題,使漢微科面對應用材料與其他廠商的競爭,能更保有優勢,更有籌碼去打國際戰爭。而漢微科則能幫助艾司摩爾完備檢測技術缺口。

此外,漢微科以千億元嫁掉後,大股東們個個都成為億元級富豪,「這對黃民奇(漢微科大股東)是好消息啦!」半導體設備廠主管表示,他賣掉漢微科的錢,可以再投資其他新事業。

但確實,身為第一個把自己賣掉的股后,而且又是台灣之光,其背負的壓力不小。當初買在股價兩千元高價以上的小股東,等於直接被判定要認賠離場,現有的創業階層全變成聽命行事的經理人,大老闆則變成荷蘭人。

產業問引起的討論漣漪,至今不斷。贊同漢微科決策的,如一位專精購併超過三十年經驗的律師主張,台灣不要為守住台灣之光,而不願意好企業被買走。

他說,若要論所謂台灣驕傲,「宏達電、威盛當初都讓大家很驕傲,但倒下去,誰還驕傲得起來?」倒不如趁自己是冠軍時,去跟其他人合作。不管換資金、換科技、換策略聯盟,還有辦法找下個新產品,期待每個二代拳王」變成二世拳王」,並不切實際。

反方思維鑼》這會是繞道西進小路?

當投資標的消失、公司失去主控權,經濟悲劇才開演對漢微科出走持保守態度的,則這樣論述思考:

一位曾任職外商的半導體業財務長憂心提醒,長久下去,若第二個、第三個「漢微科們」陸續從台灣資本市場上消失,變成外商子公司,台灣的產業環境將失去自主性。

一位半導體業的廠長級人士指出,漢微科最大的客戶其實不是台積電,是英特爾,台灣像這種在半導體設備領域,能定

出台灣,做到國際級客戶的好公司很少,它被外商買走,是台灣一大隱憂,因為設備商掌控半導體製造的命脈,「如果有一天它不把設備賣你,你就只能等死了。」更多的回饋是,這將讓已經很糟的台灣資本市場,雪上加霜。

一位IC設計公司董事長語重心長說,「這(漠微科下櫃)當然不是好的事情,資本市場應該要多一些好的公司,結果你竟然下市了,」他指出,像封測大廠日月光和矽品合併,變成控股公司,「然後如果拿一部分去美國掛牌,不在台灣掛牌,那有什麼好?」

現今台股的成交金額、本益比都持續滑落,到二〇一五年年底,成交金額約才六干億美元,而二〇一五年本益比只有十三.四六倍,跟國外相比,輸給日本、韓國和泰國股市。

這確實已經成為負向循環。當台灣股市失去競爭力,代表企業無法籌到更多資金,以去打國際購併戰爭,不想認輸的好企業自然會想下市離開。當越多人離開,又無新人加入時,台股自然將更缺乏讓資金投入的吸引力。

甚至,大家還把這案件聯想到,這是否是漢微科甩開法令包袱,繞道西進的新出路?若陸資直接投資艾司摩爾,就可直接變成股后的老闆?就在漢微科公告出售的前一天,財經報紙頭版才刊登,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小英政府的喊話,其要後者開放中資參股IC設計業,否則將讓其錯失龐大商機。

揣測耳語的背後都反映著,企業對台灣環境的不安全慼。

股后面對資金市場萎縮,法令限制重重,國際購併潮等考驗,做出了選擇:走出去,不讓所處的環境限制、框住自己。

逆向思考》當好公司被買光怎麼辦?

身處困局,需越多敢冒險的伯樂,才能養出下一個漢微科

我們可以有的心理準備是:這並非特例,若資本環境不改善,未來四年可能將不斷有好企業出走。

能做的積極思考是:現在的台灣,是否仍有豐厚的生命力,長出「下一個漢微科」來?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直言,「當務之急是要培養自己當伯樂,扶持更多新創公司上市,」其實,如同漢微科般的千里馬不多,現階段台灣卻更缺乏:願意冒險的伯樂們。

一位專敦創業的教授直言,他曾當面對著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建議,「一直吸納好人才到公司內部不是完全對的,應該有人才幫你在外部創業,當公司長大成幾億規模時你透過收購,才有辦法帶整間公司轉型,」他說。

這次報導,我們在第六十頁,介縉了漢微科大股東黃民奇的故事。這一役,他讓七億元的小公司賣出千億元高價,進帳逾三百億收入。然而,大家在欣羨之餘多不知道,當年,他是陪著漢微科慘賠十二年,不離不棄才得到此結果。

給新公司足夠的資金、時間與自由,拿掉不必要的藩籬限制。

一旦落實,不須規範,肥沃土壤自會養出美麗花朵,甚至,帶來接二連三的驚喜。現在台灣面對這波出走潮,應該有的眼界也應是如此。

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養出下一個漢微科,後續,也才能夠以更沉澱開放的眼光,面對即將到來的大整併潮。

間接嫁人?」目前法令行不通

漢微科所做的半導體設備,雖屬於陸資投資正面表列項目,但「陸資不得具控制力」,且實際審查仍阻礙重重。這次的購併案,會是間接西進的另一個可能嗎?

「這沒有用。」一位半導體廠財務長坦率的表示。該公司先前也研究過,有沒有可能先讓公司被外商收購,再由陸資入股外商,間接嫁給陸資,但發現此路不通。

目前政府法令規定,若屬於法令限制的產業項目,例如封測與晶圓代工等等,外資被陸資入股超過三成,則該外資在台灣的所有投資案,都得重新經過投審會審批,「因為(漢微科)公司還是登記在台灣……,政府在這部分細節管得很嚴。」

去年利基型記憶體廠常憶科技被聯發科收購,便是因外商母公司矽成遭陸資收購,其必須找新買主接手,否則陸資入主矽成的購併案會卡在台灣投審無法通過,因此最後由聯發科接手。

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依昭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未來漢微科若是從荷商變陸資,投審會還是會重新審查。

(文。吳申傑》

撰文者吳中傑、馬自明、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5

辛苦費變女子出嫁管理費 中紀委:“好處費”花樣更“新”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自2015年7月起,“每月通報”已連續發布16個月,曝光問題1884起,處理2603人,近5成被開除黨籍。其中,涉及巧立名目索要、收取好處費及各種費用等問題187起,占9.9%,“吃拿卡要”名目更“巧”花樣更“新”。

“每月通報”發布數據顯示,16次“每月通報”共曝光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884起,點名道姓通報曝光2603人,其中有1227人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占總人數47.1%。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遏制腐敗的高壓態勢,釋放越往後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

1884起問題中,涉及民生資金被冒領、截留、克扣、挪用等問題共1076起,占57.1%。

基層腐敗問題點多面廣,在涉及民生資金管理使用的問題中有三類問題較突出:涉及種糧補貼等惠農補貼資金問題330起、涉及征地拆遷補償資金問題176起、涉及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問題102起,分別占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問題的30.7%、16.4%、9.5%。

惠農補貼、危房改造、征地拆遷領域都是資金密集型領域,往往容易成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高發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重點領域動真碰硬,堅決防止扶貧等民生資金卡在“最後一公里”。

1884起問題中,679起涉及虛報套取、騙取各類資金,占總數36%。

經過正風肅紀,明目張膽的基層腐敗有所收斂,但“虛報套取、騙取”隱蔽性強、手段翻新,“造假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無中生有、以假亂真;2.“張”冠“李”戴、欺上瞞下;3.以少充多、虛列虛增。違紀手段從最普通的虛報面積與人數、假借他人名義,到編造假合同假證明,利用假照片等,手段五花八門。

1884起問題,涉及金額在5萬元及以下的有732起,占38.9%。

一些發生在基層的腐敗問題雖涉及金額不大,但啃食群眾獲得感,給群眾帶來“切膚之痛”,其惡劣影響不容小覷。中紀委表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侵害群眾利益的各種“微腐敗”抓早抓小,嚴懲不貸,讓基層群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的力度和成效。

“每月通報”曝光的2603人中,縣處級及以上人員77人,占3%;鄉科級及以下2526人,占97%。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809人,占總人數31.1%,基層站所站長、所長126人,占總人數4.8%。

大部分基層違紀人員職級雖低,但多屬重點崗位和關鍵部門工作人員,掌握著錢、財、物,管資金、管項目、管審批,具有一定權力。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基層單位關鍵人員,加強監督執紀問責,不斷壓縮其腐敗空間。

1884起問題中,涉及巧立名目索要、收取好處費及各種費用等問題187起,占9.9%,“吃拿卡要”名目更“巧”花樣更“新”,例如違規收取女子出嫁管理費、扶貧羊管理費、母嬰保健保償費、改廁好處費、向學生收取學籍卡費、計劃外教輔材料費、早晚自習看護費……

中紀委對此表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同時,對違紀問題定期曝光,並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加強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78

大潤發“出嫁”在即,阿里騰訊蘇寧獻殷勤,誰說區域零售龍頭“過氣”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0/161315.shtml

大潤發“出嫁”在即,阿里騰訊蘇寧獻殷勤,誰說區域零售龍頭“過氣”了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

大潤發“出嫁”在即,阿里騰訊蘇寧獻殷勤,誰說區域零售龍頭“過氣”了

大潤發即將出嫁,而“新郎”人選一波三折。

本文由北京商報(微信 ID:BBT_JLHD)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邵藍潔。

大潤發即將出嫁,而“新郎”人選一波三折。在阿里與大潤發緋聞滿天飛的時候,臺灣媒體卻爆出,大潤發“出嫁”洽談對象有阿里巴巴、騰訊、蘇寧三家,隨後高鑫零售發布公告稱,僅與蘇寧進行了初期洽談。不管最終嫁入哪家,由電商主導新零售已經成為無法逆轉的事實,在這一波浪潮中,區域零售龍頭的價值再次得到重視。 

1誰的大潤發?

自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於2016年10月13日提出“新零售”概念後,就迅速投資三江購物、啟動銀泰私有化。2月15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將大潤發納入新零售戰局,對此消息,阿里巴巴集團方面此前回應表示,“對於新零售,阿里巴巴毫無疑問在全力積極探索,這就是不爭的商業的未來。對於市場傳言我們暫不評論,一旦有最新的消息,我們第一時間與大家溝通。”

2月16日,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2月16日明確表示:高鑫旗下的中國大潤發姑娘要“出嫁”,洽談對象有阿里巴巴、騰訊、蘇寧三家,“最後會跟三家之一合作”。尹衍梁稱,阿里巴巴最早於2014年就開始和中國大潤發談合作,但因為先買了蘇寧19.9%股權,而延宕了跟潤泰洽談的進度。市場原先臆測此案的架構包括服務項目異業聯盟外,還有高鑫出售相當比例股權,以及雙方交叉持股等,對此尹衍梁表示:“這三種都有可能,甚至還有第四種:換股!”尹衍梁認為大潤發的合作優勢在於,貨物以生鮮為主,倉儲和檢驗體系成熟,對往來的500多家供應商都進行嚴格的品管和輔導,積累了18年的經驗。即使不被收購,大潤發也已計劃仿造盒馬鮮生推出O2O新業態店“飛牛優鮮”,並將新零售作為2017年的核心戰略。

2月17日下午1時30分起,高鑫零售停牌,停牌前報8.7港元,大漲6.49%。

2月17日晚間22:55分,高鑫零售發布公告稱,本公司董事及董事會註意到今日本公司股份之價格及成交量不尋常上升,董事知悉,媒體與尹衍梁(本公司主要股東潤泰集團的創始人)進行訪談後,臺北工商時報登載一篇文章,內容有關本集團與若幹線上平臺營運商之潛在合作,該等營運商包括蘇寧、阿里巴巴及騰訊。董事確認,彼等就策略方面認為尋找具備雄厚網上能力的合作夥伴為進一步開放本集團業務的最佳方式,本公司目前與若幹第三方(包括蘇寧)就潛在合作所進行之討論仍屬於非常早期階段,而現階段就任何有關合作之框架或者條款並無展開實質性討論。該等初步討論仍在進行中,但本公司無法保證將進行任何相關交易。該等第三方目前不包括文章中所報道的阿里巴巴和騰訊,但現階段本公司無法排除與任何大型線上平臺展開合作的可能性。本公司將適時刊發進一步鞏固。

2阿里的選擇?

馬雲在去年的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時,如此表述,“現在說的“電子商務”會成為傳統概念,未來會是線下、線上、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根據阿里之前的新零售布局來看,銀泰和浙江三江購物分別屬於購物中心和超市業態,是傳統零售的兩大主力業態,兩個收購對象最明顯的特點是都有明顯的區域龍頭屬性。銀泰商業是中國領先的百貨連鎖企業,運營29家百貨店及17個購物中心,主要位於中國一線及二線城市,銀泰在阿里巴巴集團總部所在的浙江省發展尤為強勁。而三江購物浙江省最大連鎖超市之一,2011年登陸A股市場,目前有門店147家,分布在浙江省的寧波、舟山、杭州、金華、臺州、麗水、湖州、嘉興、紹興等三十多個城市和地區。另外,銀泰和三江購物都已經對電商有所探索,以三江購物為例,2015年8月,三江購物開始入駐京東到家,其總裁王露曾表示京東到家每個月都能為三江購物帶來千萬級的銷售收入,並稱未來三江要做全渠道發展。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阿里巴巴和大潤發曾在去年底有過接觸,據知情人士稱,“這是大潤發主動尋求的,希望被阿里收購,但是綜合各種考慮,阿里並沒有看上。”大潤發是由臺灣潤泰集團投資創辦,2011年與歐尚公司共同組成高鑫零售公司,並於2011年7月在香港公開上市。2013年6月投資創建B2C電子商務網站“飛牛網”,並於2014年1月16日正式上線。截止2016年6月30日,高鑫零售上半年實現營業額529.43億元,同比增長4.4%;實現凈利潤14.61億元,同比下降3.4%;上半年同店銷售下降3.4%。

從電商探索來看,大潤發有著並不算成功的電商經歷。2014年,大潤發高調推出電商平臺飛牛網,大潤發兼飛牛網董事長黃明端表示,電商燒錢已成行業潛規則,集團資金已準備好,且上不封頂,希望飛牛網能夠成為B2C行業前三名。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飛牛網虧損1.59億元,2015年虧損約1.75億元,已連續兩年虧損共超過3億元人民幣。黃明端將飛牛網作為大潤發未來的增長引擎,並明確表示可以再虧損5-7年。2016年上半年飛牛網再次將品類縮小,改為“生活必需品專業網站”,高鑫零售2016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電商新增虧損拖累公司凈利約4.5%,管理層對電商給出的指導意見是2017年的凈虧損控制在6%以內。有消息稱,去年上半年,飛牛網也試圖尋找外部融資,但最終無人接盤,由高鑫零售追加了10億人民幣投資,用以維持飛牛網未來兩年的發展。

區域零售待價而沽?

區域零售待價而沽?

“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並不是實體零售的價值突然得到提升,一大背景是在線零售增速已經顯著放緩,有數據顯示,阿里的新增活躍用戶同比增長將至5%以內,四季度新增用戶僅有400萬,預計計GMV增速已經跌至10%以內。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都將眼光投向了傳統零售。一位水果零售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在嘗試做生鮮電商的時候發現,銷售增長非常快,每個月都會翻倍,但持續不了多久就會出現難以突破的瓶頸,算上拉新用戶還是增加用戶黏性各種手段的成本,最終線上的毛利僅有十幾個點,而門店在運營良好的情況下一般可以保持四十幾個點的毛利。不僅電商將戰略發展重點投向線下零售,資本也在進入。北京最近開業的便利蜂便利店因為背後有莊辰超及其斑馬資本而備受關註。

但新零售並非簡單的線上線下融合,而是線上、線下、物流的融合,按照馬雲的表述,物流的本質不是快,而是降庫存。從這個意義上將講,範圍有限、成本明確的區域零售是新零售的最佳載體。從已有的實踐看,沃爾瑪之前自建的O2O平臺“沃爾瑪”,僅上線了廣州、深圳等周邊地區,這也是總部位於深圳的沃爾瑪中國有明顯優勢積累的地區,而沃爾瑪和京東戰略合作後,入駐京東到家的門店依然來自於上述地區,而沒有在全國門店全部鋪開。

高鑫零售在全國共有421家大賣場,門店中有約9%位於一線城市,17%位於二線城市,45%位於三線城市,22%位於四線城市,7%位於五線城市。據北京商報記者觀察,2015年以來,以O2O概念主導的各種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業企業都已經收縮戰線,快速的跑馬圈地帶來難以平衡的成本,而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線城市的單個城市運營反而更容易接近盈利。這也意味著,雖然在門店數量和覆蓋範圍上,高鑫零售有著其他零售商難以比擬的優勢,但新零售必然不可能全國一盤棋式的推進,根據地區消費差異、消費需求以及發展潛力,一二線城市將成為新零售的主要戰場,而高鑫零售超過74%的門店位於三四五線城市,這並非新零售最佳試驗地和推廣城市。

據消息稱,阿里巴巴即將在周一舉行的新零售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達成戰略合作的確實不是高鑫零售,而是位於上海的百聯集團,擁有世紀聯華、聯華超市、華聯超市、快客便利店等全國連鎖零售品牌和第一百貨、永安公司、東方商廈等上海本地零售老品牌的百聯集團是上海規模最大的線下零售商,雖然門店範圍早已經超出了上海區域,但絕大部分門店依然位於上海,是典型的區域零售龍頭,與阿里巴巴挑選新零售標的物的思路一致。從全國範圍看,一二線城市的區域零售巨頭屈指可數,排除已經委身阿里巴巴和京東這兩大電商平臺的,剩下的零售商似乎也可以考慮身價問題了。

大潤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45

閃爍新娘:戴千萬鑽飾出嫁

1 : GS(14)@2015-01-19 09:01:15




Chaumet鉑金鑽石頸鏈$6,353,000


周杰倫與昆凌前日於英國約克郡塞爾比鎮同名教堂行禮,一事一物猶如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的婚禮般浪漫,昆凌穿上長長的拖尾婚紗,背後更以心形露背剪裁,高雅復古充滿優雅氣息。周杰倫的一身西裝則以金線繡上圖案,二人的禮服均是人手縫製。新娘昆凌更豪戴法國珠寶品牌Chaumet的鑽石冠冕及頸鏈,總值超過一千四百萬港元,其實Chaumet深得中港台女星愛戴,早前高圓圓與徐若瑄兩位女神結婚時亦選戴該品牌的鑽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9/190072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48

【add時.尚】昆凌婚紗品牌揭盅 50萬華麗出嫁

1 : GS(14)@2015-01-20 20:32:37





相信近日facebook最多的status是:「愛人結婚了,新娘不是我。」因為白馬王子周杰倫與昆凌於英國Selby Abbey教堂完婚,童話式婚禮浪漫得令眾女羨慕。尤其在挑選嫁衣方面,昆凌的歐式復古風婚紗手工細膩,蕾絲透視手袖及心形露背剪裁尤其別緻。眾人也猜測這件華麗嫁衣,究竟出自哪個品牌?答案揭曉!原來是黎巴嫩設計師,在加拿大創立的禮服品牌Mikael D,約價50萬港元;而另一款米金色黑蕾絲刺繡魚尾禮服,亦是同一品牌。行禮必選的大拖尾款式,英國皇妃Kate Middleton曾經典示範,就連索腿天后陳敏之結婚亦自己設計拖尾裙擺。當然不少女星會選在大牌訂造婚紗,高圓圓的優雅修身婚紗來自法國名牌Chloe,法式優雅,肩膊及衣袖同樣飾以繡空喱士。而周迅戲劇性的婚禮則一身CHANEL高訂婚紗,其實Vera Wang亦是中外名人嫁衣首選。至於比較出眾的不得不提姬拉麗莉,她翻着CHANEL高級訂製抹胸裙,經典設計但可着出專屬個人風格。更多時尚新聞,即上: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20/190083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86

爸爸叫停婚禮拉繼父伴女兒出嫁

1 : GS(14)@2015-10-01 13:24:01

這是男人的浪漫!新娘子行禮時由父親帶進場,怎料父親突然停下來,走向女兒繼父並拉着他到女兒面前,一起陪着女兒出嫁,讓女兒得到兩位父親的祝福,場面感人。俄亥俄州21歲新娘佩克(Brittany Peck)在婚禮前兩周,曾向43歲生父巴克曼(Todd Bachman)傾訴,不知道應讓哪位爸爸帶她進場,「她說『爸爸,有些事煩擾我』,我告訴她我已有計劃」。到結婚當天,巴克曼帶着女兒進場,但他突然停下來引起一陣哄動,攝影師憶述:「在場的人有點迷茫,他走向女兒的繼父,拉着他的手,帶他到女兒身旁,一起進場。」繼父森德斯凱(Todd Cendrosky)驚喜又激動,攝影師指當時每個人都感動流淚,「每個人都很震驚,靜下來,落淚了」。佩克十分感謝生父的舉動,「我的父親說:『只有我們一起帶你進場才合適』」多年來視佩克為己出的森德斯凱亦十分激動,「我沒有繼女,我只有女兒,當巴克曼捉住我時,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相片在facebook瘋傳,獲得逾110萬個like。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1/193164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74

胡杏兒今出嫁做李太

1 : GS(14)@2015-12-28 14:41:48

■今天升呢人妻的胡杏兒,坦言心情既緊張又興奮。





■胡杏兒和李乘德今日舉行婚禮。


今天是胡杏兒和李乘德(Philip)的結婚大日子,連日來為籌備婚事忙個不停的杏兒笑說:「結婚真係一次就夠,好忙好多嘢搞。結婚係人生一件大事,心情緊張又興奮,不過都冇失眠,亦冇減肥,反而要食多啲,我覺得塊面太瘦,想食番脹啲。」對於「李太」這個稱呼,杏兒坦言未習慣,需要時間適應:「以前自由慣,去邊都唔需要同第二個解釋或者交代,而家要學習去適應呢個身份。」杏兒透露希望家庭事業兩兼顧,婚後繼續拍戲,同時亦計劃擴充KEVOLIE婚紗店業務發展到內地,她說:「計劃喺上海或者北京開分店,呢門生意自己越做越有興趣,partner已經開始計劃同物色地方。」撰文:陳以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1228/194287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