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十號分店-海王集團(70)、漢基控股(412)


海王集團原名德智發展(70)。公司早在三十年前上市,其後變成殼股。


在1980年代左右,金勞詹看中德智發展,是因為公司在淺水灣的豪宅,結果他買了公司後,用不正當手法低價購入這個豪宅,並因此入獄,停牌十餘年後,在2000年復牌。


東尼亦有購入這隻股呢。

後來金勞詹賣給楊先生,楊先生被人斬倉後,就Edison爸爸購入大部分餘股,易名駿雷國際,後尾Edison爸爸唔掂,金勞又接手,後又賣給就是黃光裕案中的連先生,並注入賭船及疊碼仔業務。

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568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699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220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49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6/LTN20090716650_C.pdf


今日,漢基以1億元,換股價每股96仙的可換股票據換海王1億元,換股價每股13仙的可換股票據,換股完成後,對方將成為公司大股東。

至此,老千系現時有十隻股票,70、136、273、279、412、885、901、913、928(重組中),尚有235,大家小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3

捂股70年180美元变成700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gz5j.html
 
                            美百岁老太巨额遗产捐母校 
 
                 美百岁人瑞巨额遗产令人好奇

美百岁人瑞巨额遗产令人好奇
格蕾丝·格罗纳(小图)和她生前居住的单卧室小屋。 

 

 
   深圳特区报讯据美国媒体7日报道,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湖市100岁老妪格蕾丝·格罗纳离 开人世后,竟将700万美元的遗产都捐赠给了她的母校森林湖学院。据格蕾丝的多年好友日前披露,这名百岁老太的700万美元巨款,竟然全都是来源于她在 1935年购买的180美元美国雅培公司的股票。
    遗产捐给母校

    据报道,100岁的美国人瑞格蕾丝·格罗纳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北部的森林湖市,她出生于伊利诺斯州湖县的一个农场社区中,但她12 岁时就父母双亡,格蕾丝和她的孪生姐妹格拉迪丝从那儿以后就被父母的朋友乔治·安德森一家收养。安德森夫妇出钱供姐妹俩到当地的森林湖学院上学。当格蕾丝 1931年毕业后,她就在附近的美国雅培公司找到了一份秘书的工作,并在秘书岗位上一直工作了43年才正式退休。

    格蕾丝一生都没有结婚,但性格和善的她却拥有许多朋友。像许多经历过美国大萧条时代的老人一样,格蕾丝平时的生活相当俭朴,她只在商店清仓拍卖时购买廉价 的衣服;她出门都是走路,从来没有买过一辆汽车;而她位于森林湖市的单室小屋中也只有几件普通的家具和一台来自林登·约翰逊总统时代的老式电视机。不过, 生活节俭的格蕾丝却经常向她的母校——森林湖学院捐款,包括在母校设立了一个奖学金。在过去这些年中她陆续向母校捐出了18万美元。

    格蕾丝在今年1月19日离开了人世,她在遗嘱中要求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捐给森林湖学院。当格蕾丝的律师和多年好友威廉·马拉特将格蕾丝的巨额遗赠通知森林 湖学院的院长斯蒂芬·苏特时,苏特得知格蕾丝的遗赠竟高达700万美元时,彻底被惊得目瞪口呆,他只说了一句:“喔,我的上帝!”

   “百万家产”来源

    然而,一生未婚、只当过43年普通秘书的格蕾丝究竟如何积聚下了7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这一谜团让美国媒体记者们深感困惑和好奇。毕竟,格蕾丝从小父母双亡,要靠父母的朋友资助才能上学,她显然不可能从父母那儿继承什么遗产。此外,格蕾丝也从来没有开过公司。

    生 活俭朴的格蕾丝从来也不像个“百万富婆”,甚至连她过去捐给母校的18万美元都被很多人认为是她从牙缝中省吃俭用抠下来的。虽然森林湖市是美国最富裕的城 市之一,但格蕾丝很多年来都一直生活在一间狭小的公寓中,直到她一个去世的朋友在遗嘱中将一座本来供仆人生活的白色小屋送给她居住,格蕾丝这才搬了家。可 这座小屋同样小得可怜,格蕾丝的卧室只能摆下一张双人床和一个梳妆柜,而她家的客厅比许多人家的壁橱还要小。

    格蕾丝也从来没有结过婚,她年轻时曾经有过恋人,但他们的婚姻由于准新郎姐姐的反对而告吹。

    格蕾丝的律师马拉特是少数知道格蕾丝财产状况的好友之一,他向记者披露了格蕾丝700万美元家产的“来源之谜”——

    据悉,1935年,格蕾丝以60美元一股的价格认购了她当年工作的公司——美国雅培公司特别发行的3股股票,这180美元的股票她从来没有卖出过。在接下 来的70年中,她当初花180美元购买的股票又经历了多次的送股和配股,格蕾丝后来又把每年的股票分红再次投入买股票,再加上雅培公司的股价节节上升,到 格蕾丝去世时,她当初的180美元投资已在70多年时间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竟滚到了现在惊人的700万美元!

    据马拉特称,格蕾丝的700万美元遗产将根据她生前的要求,交给一个她在两年前创立的基金会管理,这个基金会将为她的母校森林湖学院管理这笔遗赠巨款。

    事实上,格蕾丝还将她的单卧室小屋捐赠给了母校,它将成为获得基金会奖学金的优秀女生的宿舍,同时它也将成为金钱能够买到比豪宅大厦更重要的东西的持久象征,它已经被森林湖学院的师生们起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名字:格蕾丝小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5

雷士照明12年70倍增长路径:收购补短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612/134558.html


头顶新能源、低碳光环的雷士照明尽管低市盈率发行,仍在登陆港交所首日就身处破发的尴尬境地,“原因应该很多,招股说明书中我们2009年的净利润 只有1000多万美元,实际上软银赛富、高盛等股东有优先分红权,这部分是要回转到财务报表中的,我们2009年的净利润超过4000万美元,这是隐形利 润,普通投资者可能不理解。”吴长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为首日破发大倒苦水。

  “做成A股算了”

   假如雷士照明在A股上市,以目前可作为对比的佛山照明(000541.SZ)、雪莱特(002076.SZ)发行市盈率计算,雷士照明的发行市盈率可能 超过30倍,这比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整整多出了一倍,而身处新能源、低碳行业的背景更是不会首日破发。

  而雷士照明还是选择了香港,以每 股发行价2.1港元发行7.28亿股,最终募集资金15.3亿港元。不过,雷士照明首日发行遭遇破发,随后一度跌至1.95港元/股。

   “我们的负债率只有5%,不是冲着钱去的,雷士从创业开始就定调为‘行业第一,世界品牌’,香港是国际金融大都市,对我们的产品名誉度提升的左右更大。” 雷士照明常务副总裁殷慷表示。

  雷士照明创始人、总裁吴长江则在记者采访中大倒苦水:“2009年1000多万美元净利润折合每股收益才 几分港币,而这1000多万美元的净利润是软银赛富、高盛等股东履行优先分红权之后的,他们那部分是要转回到财务报表中的,实际上我们2009年净利润超 过4000多万美元,折合每股近4毛港币,很不错的业绩了。”吴长江认为,在全球路演期间,恰逢希腊债券危机,全球股指普遍下跌,“大环境不好,连我们的 股东高盛的投行老总都感慨‘雷士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股票还卖的出去,算是创造了奇迹’。”

  吴长江还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全球路演趣事, “那些国际基金经理们都信奉数据模型,制造类企业、渠道销售企业、品牌企业都有各自的估值评价体系,在国际上,很少有企业既制造,又做渠道,而且还同时是 品牌企业,他们将雷士归类于制造型企业,给的估值很低。”吴长江介绍,具有中资背景的一些基金对雷士的估值明显不同于外资基金,“他们很了解雷士,最终认 购我们股票的基金大都有中资背景,他们开玩笑说‘雷士不如做成A股算了,反正都是中资背景的资金买’。”

  短板LED?

   雷士照明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雷士照明主营业务中,LED灯(节能灯)只取得了251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占比为0.8%;而其2008年的数 据分别为233万美元、0.9%。

  LED灯成为雷士照明的短板。

  “在我们的产品构成中,商业照明占比最大,其次分别 为家居照明等,而照明行业中,利润率最丰厚、最具技术含量的则是设备供应,而不是简单的灯具设计制造,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标准划分,我们的节能产品占主营业 务收入6成以上。”殷慷表示。

  2010年春节过后,雷士照明开始了全球路演,“有关LED业务的问题是基金经理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吴 长江表示。

  殷慷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的LED节能灯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起草者,雷士照明会继续对LED节能灯进行科研投 资,“LED节能灯市场的培育还需要观察,不仅仅是换个节能灯泡的问题,不管是商业照明、办公照明,还是家居照明,需要的是整个供电装备的节能。”

   根据资料,2008年8月29日,雷士以4931.4万美元的现金对价,另加向世纪集团发行并配发雷士照明普通股326930股,从世纪集团收购了世通 以及世通的全资子公司三友、江山菲普斯及漳浦菲普斯。

  2009年2月,雷士又以约人民币1730万元的总对价,收购了中国上海的电子镇 流器生产商上海阿卡得。

  而在收购世通之前,雷士并无节能灯生产,收购之后成为这个领域最大的占有者。

收购阿卡得之后,一年之内镇流器的毛利率从5.1%提高到16%。“兼并和收购是雷士迅速做大的重要手段,我们是缺哪里,补哪里。”吴长江说。

   收购扩张难改LED政策市现状

  就在雷士照明巨资收购世通之后,2009年12月23日,国内另一 家照明巨头浙江阳光(600261.SH)出资1350万收购了香港栢菱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杭州汉光照明有限公司50%的股权。“杭州汉光照明是国内照明 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也是雷士照明的ODM主要供应商。通过收购丰富产品线,完成布局是目前国内照明巨头扩张的最主要模式。”兴业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 员刘亮表示。

  这一观点得到了国信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王念春的认同,“雷士照明和浙江阳光比较类似,都是通过收购完成了对LED灯业务 的扩张,在短期内,LED灯在国内的推广还必须依靠政策扶持,依靠财政补贴来完成成本的下降,市场培育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念春认为目前国内的LED 灯还处于政策市阶段。而香港凯基证券的研究报告则给予雷士照明推荐评级,推荐的理由依然是照明行业获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16

1500亿LED产业图谱:外资鲸吞70%利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30/xMMDAwMDE5NDcxMA.html

“掌握外延片和芯片等核心技术及制造的企业,占据了整个链条的70%利润。”8月26日,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半导体照明专业委员会主任唐国庆向记者勾 勒了一幅LED产业的盈利图谱,“即便在剩余的30%利润中,还有20%被芯片封装企业拿到了,只余下10%留给了终端应用环节”。

但终端应用却是绝大多数国内LED企业聚集的领域。

据 LED产业研究机构——LEDinside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仅珠三角地区就有1300多家从事LED中下游业务的企业,其中深圳就有超过 900家。超过九成的本土LED企业要在这10%的利润里相互搏杀争夺,市场困境可想而知(详见本报2010年7月19日报道《“90%LED路灯企业亏 损”调查》)。

唐国庆的另一个身份是科锐(纳斯达克:Cree)中国区总经理。与日亚、欧司朗、飞利浦等并称全球四大LED芯片巨头的科 锐,正是这“70%利润”的既得利益者之一。科锐刚刚公布的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年报预估数据显示,其2010财年营收达到8.5亿美元,同比增长 53%;净利润增长402%至1.523亿美元。

外资LED中国盛宴

“中国LED照明市场是科锐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8月26日,科锐全球战略和商业拓展业务副总裁Christopher M. James对记者强调,科锐已计划将LED产业重点转移到中国,该公司2010年约1.67亿美金的投资计划中的绝大部分将在中国使用。

就在去年11月,科锐在广东惠州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立了芯片生产基地,该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12月全面启动量产,届时日产能将达到150万颗。

Christopher M. James认为,科锐在华销售高速成长并获得超额利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因素:其一是科锐具备完整的LED产业链布局,覆盖了从材料到外延片、芯片再到 封装和照明解决方案的全部产业流程;其二是科锐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在贴近市场和客户的同时,还具有税收优势。中国海关目前对每颗LED芯片加收20%的进 口关税。

科锐财报显示,2010财年,亚洲市场营收占其总营收约2/3,其在中国大陆以及香港的营收增长高达100%。

唐国 庆指出,即便是在上游核心的外延片、芯片制造领域,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高利润率。目前全球LED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上文提及的四大巨头手中,技术 垄断优势使这几家核心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放眼中国大陆,具备LED芯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仅62家,即便算上有大规模封装能力的企业,布局产业链中上游 的也不过几百家。

“90%的LED企业亏损有点夸张,最近国内资本市场上几家代表性的LED企业,报告出的利润率都很好。”唐国庆认为,国内LED企业的亏损现状,还是要从产业链布局和企业战略规划上找问题寻出路。

对 于国内布局在LED上游的企业,唐国庆分析指出,比如三安光电(600703.SH)做红黄光产品利润就低,调整做蓝绿光以及汽车前照产品利润率就明显提 高。再比如士兰微(600460.SH)、武汉华灿,以前只有芯片生产线,外延片需要外购,降低了产品利润率。而两家企业年初都纷纷融资扩产,具备了外延 片和芯片的产业链制造优势,利润率自然向好。

“对于国内的芯片封装企业来说,应该讲是90%都赚钱的,只是生产良率决定了利润率的高低差异。”唐国庆表示,所谓90%企业亏损的概念,应该是集中在LED产业链末端的应用市场。

1500亿元市场

“无 论是最先应用的环境光照明,还是迅速增长的汽车照明和LED TV等显示光源,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应用市场。”LED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小飞表示,在LED全彩屏、LED交通信号灯、太阳能LED 灯以及LED景观照明的产量上,我国目前都已是世界第一。

预计到2010年我国LED销售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这一数据是2008年的两倍,并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正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秀场,世博园区也正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示范区。”8月25日晚,上海世博园特别邀请园区夜景照明总规划师、总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学院郝洛西教授带领新闻媒体夜游世博。

郝洛西表示,目前世博园区内使用了10.5亿颗LED芯片,世博场馆室内照明光源中约有80%采用了LED绿色光源,相较于普通白炽灯省电达90%左右,“这样大规模的集中示范显示LED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是多么广泛,市场潜力是多么巨大”。

“在产业规模和市场应用上,中国无疑已经是LED大国。”Christopher M. James在赞叹中国市场巨大的同时也指出,中国LED企业在技术上与欧美日顶尖企业尚有3-5年的差距,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企业目前还很难在奥运、世博这类高端项目上博取超额利润。

Christopher M. James表示,室外景观照明对于上游投资、技术、人才和专利的要求都很高,并非简单的前期去拼个低价标案、建造时装上去就能解决,技术不达标、质量不过关,后期的维护服务就是大麻烦,这也是很多国内照明企业在这个市场亏钱的原因所在。

“就中国的LED产业来讲,面对政策、市场、资本等多方诱惑,愿意在技术、管理人才上踏踏实实投入的企业不多。”iSuppli半导体产业高级分析师顾文军指出,一两家企业不在研发上投入可以说是生存所迫,整个行业都缺乏技术人才储备的话就很悲哀了。

他认为,中国的LED光源起步晚、技术不成熟,于是众多LED照明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品质”就都去进口国外光源,这势必形成技术依赖,“也就别眼红人家拿走那70%的利润”。

补贴模式摸索

“在 国家低碳政策、政府财政补贴、开发区政绩导向下,国内LED未走先跑,大规模上马室外照明的路灯、景观灯,其实这个方向是错的。”唐国庆认为,任何企业的 发展都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的,国内LED企业起步晚、积累少、投入有限,目前产品也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领域,而路灯景观照明则是大功率领域并涉及自然环 境、电流浪涌、稳定性衰减性等众多方面的问题,现阶段的国内企业鲜有能力全面满足。

对此Christopher M. James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企业应该优先从技术及适应度要求相对较低,且具备一定市场需求的商业、酒店等室内照明做起。

“选好芯片、做好灯才有出路,以廉价为基础急功近利拼市场死路一条。”唐国庆表示, “拼价格不是出路,再便宜也低不过荧光灯,卖LED的价格质量不过关,产品自然没人要。”

唐 国庆也赞同国内企业应把眼光转向商业照明市场,因为相对于路灯景观等室外照明,室内照明等行业应用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性能、稳定等方面要求相对成熟,比 如在商场、酒店以及一些小型室内景观照明等应用领域,国内企业现有的技术和人才积累,足以为这类市场提供性价比很好的产品。

“在照明领域推广LED需要循序渐进,尤其应该选择与现阶段LED技术相匹配的照明场所进行应用。”中国照明学会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任元会表示,目前在道路照明推广LED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可以在一些支路、小区道路上先试行推广,不要一开始就一拥而上。

此外唐国庆指出,在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上可参照日本等国家的具体实施细则,对采用LED商照的企业给与碳排放额度折算后的现金补贴,这样可在市场环境下用经济杠杆推动商业企业首先大规模应用LED照明,以促进国内LED照明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并持续加大自主技术生产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3

大亚湾新城探访:一座距深圳70公里的“睡城”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1/2198120.shtml


每经记者 胡廷鸿 发自广东惠州
这里是中国南部的一大“睡城”。
这里被当地人称为“啥都不长,只长房子”的地方。白天,宽阔的大街上难见人影,两边是一片片崭新的住宅楼;夜幕降临,华灯无法初上,七成以上的空置率,让整个城市就像熟睡的婴儿。
这里是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一座占地20多平方公里的沿海新城在短短几年里拔地而起。距离深圳70多公里的大亚湾,一直是被看做是高房价压力下深圳人“异地置业”的首选之地——抑或是“炒”出来的“首选之地”。
大亚湾“空城”记
1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站在大亚湾经济开发区的中心街区,偶尔有几辆挂着粤B(深圳)牌照的车辆呼啸而过,留下身后阵阵尘土。宽阔的大街上难见一个人影,两边是一片片崭新的住宅楼。
“这还是周末,平时街上的行人更少。”街边的小商贩告诉记者。
大亚湾位于惠州东南部,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在这里成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资料称,开发区有中海油壳牌、和记黄埔、比亚迪等大公司入驻。除 此之外,就是开发商们宣传单中的描述:大亚湾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有大片红树林,海景风光优美……特别是距深圳市区仅70多公里,只需1小时左右车程就可 达到大亚湾。
在外地人看来,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的大亚湾,应该会人流如织,非常热闹。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令记者惊诧不已:没有大型商场、医院和像样的学校,也没有出租车,只有开发区来往淡水镇的小型乡村公交车。
实际上,大亚湾的人口并不多。资料显示,整个大亚湾规划区现有约12.2万多人,其中常住人口7.2万,流动人口5万多人。
“金融风暴前,由于中海油的石化基地项目在这边,有很多人到大亚湾来,但风暴过后人就少了。”黄先生是澳头镇本地人,他说,现在常住大亚湾的人比以前少了近一半。
即便如此,随着深圳到惠州的沿海高速开通,拉近了大亚湾与深圳的距离。交通便利,房价相当于深圳市区的1/4~1/5,大亚湾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深圳市区居民前来购房。但购房的深圳人中,真正用于居住的却很少。
晚上8时许,夜幕降临,街边路灯亮起的时候,记者在大亚湾北城新区的高档住宅楼区看到,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户人家里亮着灯,空旷的小区里偶尔有三两个住户出入,显得冷冷清清。远处,石化大道上路灯一直延伸,形成一条漂亮的光带,道路两旁却是一片黑暗,对比鲜明。
似乎人们早已入睡,但翠堤尚园小区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这些早已售出的住宅楼里大部分没有人居住,即便今天是周末。“平时在这里长住的人很少,不到20%。”他说。
而在旁边的康汇外商公寓、美林雅苑等小区,也鲜有人家开着灯。据记者了解,在大亚湾地区,一栋栋漂亮华丽的楼盘拔地而起,房价也一涨再涨。用当地人的话 来说,大亚湾什么都不长,只长房子。而且大部分房子都被深圳来的投资客买走了,但他们很少来住,住房空置率超过70%。
若不是车辆开过的呼啸声,置身其中,你会怀疑这就是一座 “沉睡”的城市。
被“套牢”的炒房客
每到周末,一辆辆挂着深圳粤B牌照的小车和看房大巴向大亚湾呼啸而来。“绝大部分车都是从深圳过来的,很多深圳人在大亚湾买房炒房。”路边以摩托车载客为生的老王说。在当地人眼里,粤B车牌就是深圳炒房客的形象化符号。
尽管在澳头镇中心城区很难见到人流,但街道两旁多如牛毛的楼盘销售广告色彩斑斓,不时钻进行人的眼睛,形成了这个城市一道特殊的风景。
“先生要看房吗?我们可以开车接你看房,买房还可入户。”走在街头,时不时有年轻帅气的小伙过来搭讪,递上一张色彩艳丽的楼盘宣传广告单。这仅仅是大亚湾街头随处可见的一幕。
记者了解到,在2010年深圳出台限购令以后,大部分投资客纷纷转战周边的惠州、东莞等地。而大亚湾由于环境优美,地理交通位置优越,成了不少深圳投资客眼中的炒楼“热土”。
“开盘不到一个月,800多套商品房就被抢购大半,现在只剩下100多套。”某楼盘的售楼工作人员以为记者也是深圳来的投资客,不停地向记者推销。
对于到大亚湾炒房的投资客来说,市场的逻辑很简单。“现在大亚湾房子便宜,买来放在那里,半年就会升值。”在一楼盘门口,来自深圳龙岗的投资客李先生对记者说道。
这些深圳投资客或自己驱车或组团前来,大有温州炒房团的气势。就在前几日,李先生的某位朋友就一口气在某楼盘买了5套商品房。
在深圳炒房客的推波助澜下,大亚湾的房价从几年前的均价2000多元一平方米涨到现在的5000多元,涨幅约一倍。
但另一个现实是,尽管预期升值潜力巨大,但“钱景”并非起初投资客们和开发商宣传的那样美好。
一些之前在大亚湾炒房的深圳人在网络上大倒苦水:“深圳关内的房很容易转让出手,关外难一些,而在大亚湾转手就实在太难了!”“没人气,后悔得要死,成 了死钱,想抛连个中介都找不到……”诸如此类的论坛留言,在网络上比比皆是,这与大肆鼓吹到大亚湾投资买房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深圳街头随处可见的房地产中介相比,大亚湾城区的房地产中介少得可怜。周末,记者在大亚湾街头看到的中介门店不到10家,且大多大门紧闭,不少还贴出 “有事外出,请电话联系”的告示。
对于深圳投资客来说,一买一卖,转手之后就能获利,但由于大亚湾二手房市场“有价无市”,结果可能就是被套牢。
家住福田区的汤小姐便是这样一位在大亚湾炒楼“被套”的炒房客。去年,汤小姐在大亚湾新天名城买房后,至今未能脱手。由于工作不便,汤小姐平时很少在那里居住,她的住房也就成了空房。现在想卖,根本无人问津。
而对大亚湾人来说,深圳投资客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大多数本地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价上涨。“现在大亚湾的房子都被深圳人买完了,房价也炒了上去,按照本地人1000多元钱的月工资,根本买不起房。”大亚湾本地人黄先生说道。
泡沫有多大?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1~4月份,大亚湾区新建住宅楼面积增长27.1%,竣工面积增长255%,商品房累计交易3406宗,交易面积28.7万平方米,增长137.8%。
随着房地产开发热潮兴起,大亚湾房地产成为了当地第三产业增长的领头羊。惠州政府网站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大亚湾区新房成交量增幅居惠州市首位,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市新房成交量的四分之一,而房屋价格增长了23.2%。
房地产俨然成了当地继石化、港口物流、渔业之后,又一支柱产业。包括万科、碧桂园、龙光、光耀、卓越、中海、合生、皇庭在内的地产商在大亚湾竞相跑马圈地。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2010年大亚湾新开售楼盘超过20个。
站在大兴桥上,举目四望,房子、房子,满眼的房子,一栋栋新建和在建楼盘比比皆是。
据当地人老徐介绍称,北城从2008年就开始大规模地建楼了。“10年前,那里还只是几个村庄,现在都修成一栋栋连片的高楼。”老徐指着北城方向说,而为了建房,开发商将原本一座座的山头铲平。
对于当地的房地产热,老徐表示了他的担忧:“现在建这么多房,当地人无论如何也消化不掉。建房多,住的人却很少,就成了一座空城。”老徐认为,大亚湾房地产市场供应远远大于需求。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据中原地产惠州数据,2010年上半年大亚湾有超过50万平方米的新房货量供应,但大多都被深圳的炒房客买走。
而另一个热炒的结果就是,住房被炒房客买走,却不在此居住,导致大亚湾住房空置率上升,城市空城现象出现。据记者了解,大亚湾空置率一度超过70%,甚至更高。
对此,深圳戴欣明营销策略机构董事长戴欣明认为,“从当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大亚湾肯定存在泡沫。”
实际上,在大亚湾的发展史上,就曾有过房地产开发热潮。上世纪90年代,有一句口号很响亮,叫做“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当时的大亚湾经济 开发区刚刚成立不久,就成为众多投资客炒楼炒地的热土。由于当初已规划的项目迟迟不落户,在大肆炒作之后,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纷纷退出,给惠州市留下近百栋 烂尾楼。
大亚湾则是惠州烂尾楼最为集中的地方。“新天地大厦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修建了,但直到2006年才开始重新装修。”市民老王 指着中心城区正在装修外墙并已开盘售楼的新天地大厦称。而就在马路对面,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据老王称,这就是当时炒地留下的,现今成为那个时代泡沫的 见证。
事实上,大亚湾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比率大。对此,一些分析观点也认为,在滞后的城市建设和配套之下,动辄四五千的房价,实际上已经高 估了。同时,由于本地人口太少,住房严重供大于求,对于投资来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不过,在戴欣明看来,当地房地产泡沫还远未到破灭的时 候,在投资客的持续炒作推动下,未来大亚湾房价还可能继续上涨,泡沫也会继续吹大。
大亚湾仍在“沉睡”,泡沫也在慢慢积聚,最终的泡沫如何结局,不得而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8

50富豪榜邢李㷧70億身家逆市暴漲

2002-12-12  NM




今年股市跌了一成多,香港五十大富豪,大部分身家只能維持,甚至要縮水,但當中卻有逆市奇葩。思捷(Esprit)老闆邢李㷧(Michael)的身家,比去年勁升六成至七十一億元,以金額計,在香港五十大富豪中,增幅至勁。事實上,今年是邢李㷧的豐收年,公司業績連升九年,生意額邁向百億元;上週一進身恒生指數成分股,公司市值高達一百六十億元。他把Esprit業務擴至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銷售點逾八千個,成績驕人,因而在上週四獲得DHL\《南華早報》商業成就獎。五十三歲的邢李㷧,原本是Esprit香港分公司的 員工,但三十年下來,卻反客為主,成為Esprit大股東,是罕有跳出香港而有所成者。邢李㷧事業攀上高峰,本應喜氣洋洋,但在週四領取商業成就獎的記者 會中,邢李㷧卻一臉木然,只在拍照時才擠出笑容。皆因之前一日,其妻子林青霞的母親,突然自殺身亡。雖然不像平日般談笑風生,出席記者會的邢李㷧,衣著仍 保持一貫作風,穿上西裝卻不打呔。事實上,他出席公開場合,多是便服一度;有時甚至著鞋不著襪,和其他富豪比,很不一樣。不過,這並不代表邢李㷧不注重外 表,他的便服光鮮企理;邀記者吃飯,甫坐上車,他即拿出潤手霜細細塗抹;拍照時更笑問攝影師,會否見到皺紋。同日下午,他往自家Salon Esprit剪髮,不過,在記者眼內,似乎無修剪需要。事後他亦笑道:「好似無剪過。」

店面不容瑕疵對店鋪形象,他更着緊。逛Esprit 紅磡黃埔的分店,意見可多了。「由架頭排到落架尾,密麻麻,點揀!「天花撞崩了,怎麼不修好?」語氣不無慍意。店鋪經理站在一旁,誠惶誠恐。碰巧當日 Esprit推廣加十元多一件,枱面厚厚疊着多件衣服,卻又東歪西倒,邢李㷧登時光火起來:「堆成這樣子,因為有人覺得這樣會提高效率,但看起來就十元也 不值!」他指店面是戰場,必須盡善盡美,十清一濁也不成。「這裡是香港,也弄成這樣子,四川會怎樣!」

推行立體管理Esprit直接管理的分店逾千間,總不成逐間巡。亦因此迫使邢李㷧想出一套新管理方法——3D management:各分店定時定位在鋪面拍一輯相,電傳回公司,由專人分析,可即時改善。搞搞新意思,邢李㷧身體力行,去年買電腦,由開機學起,到掃描照片,瓣瓣掂。加入了科技世界,亦令他和女兒的距離得以拉近。「如今部機我已玩到好熟,阿Heinz(公司的行政總裁)個個不夠我來。」

睇 中央台學曉普通話進軍大陸市場後,他亦連忙學普通話。「我用了一年時間,晚晚看中央台新聞,初初要睇字幕,慢慢便聽得明,一講就好準。」「向太太學豈不簡 單得多?」記者問。「我一開口,她便說我不標準。最近和她的朋友一起返大陸,他們也說料不到我這香港仔說得這麼標準。」說時一臉得色。他指學語言是為了好 好表達自己,因其工作,就是要說服人。邢李㷧的世交陳世英,指他口才了得兼好辯駁,「但又不是包頂頸。」在九龍華仁唸中學時,邢李㷧亦是辯論學會成員。

會 考成績科科D邢母相當着緊兒子學業,但邢李㷧讀書成績普通,六七年會考科科D,遂決定投入社會工作。考入國泰訂票部後,和父親不大融洽的他,即遷離屋企, 和朋友夾份租房住。當時,陳世英開設的美高織造廠,已略有規模,他問邢:「你鍾唔鍾意做生意?」邢李㷧心覺打工沒出頭,上司幹了十多年,月薪也不過千多 元,遂加入美高。由於美高生意多到做不來,陳世英索性借兩萬元給邢李㷧開公司,給他訂 單,教他經營。「他有困難就問我,例如趕交貨時間、控制工人等。」陳世英悉心栽培邢李㷧,因兩家淵源甚深,同是海南文昌市三加村人,祖父一代已交往,父親 輩唸同一中學。陳世英比邢李㷧長近廿歲,看着邢長大。他指邢李㷧頭腦靈活,不是搬字過紙那類人,適合做生意,「我打個譬喻,由這裡去尖沙咀,人家墨守成 規,他卻會想捷徑,務求快些抵埗。」

世交引見Esprit創辦人其後Esprit創辦人Susie及Douglas Tompkins夫婦來港買貨,找上美高,更表示有意在港成立公司買 貨。陳世英睇好Tompkins夫婦,遂向他們舉薦邢李㷧。「我和Michael說,你跟他們學全套,好過跟我。」住在馬頭圍道生昌大廈千多呎單位的陳世 英,還把客廳借給邢李㷧做寫字樓,邢李㷧更住進陳世英的家。「有次我半夜兩、三點接到差館電話,原來拿了車牌沒多久的他,駕走了我的福士,撞了落斜坡,車 就掛在樹頂,他竟還可以自己爬出車廂。」陳世英說。

拍檔離婚成大股東平安無事,邢李㷧可謂大命夾好彩。事實上,他之所以成為Esprit舵 主,亦有一定運數。他替Tompkins夫婦打工沒多久,便獲邀成為股東。Douglas Tompkins對本刊說:「他很勤力,是忠心誠實的拍檔,對生意很專注。」Esprit愈搞愈大,進軍亞洲零售市場,邢李㷧繼續和Tompkins夫婦 拍住上。至九○年,Tompkins夫婦離婚分身家,公司四分五裂,兩人先後退出,令邢李㷧慢慢變成Esprit大股東,並在九三年把Esprit上市。Douglas Tompkins指邢李㷧並不特別專長市場推廣、設計等,「但他總能揀到合適的人來替他工作。」

不搞世襲打本女兒創業要凝聚人才,邢李㷧認為不能搞皇親國戚的一套,事業王國他亦未有考慮傳給下一代。「女兒若喜歡這行,便打本給她,請幾個設計師。「我自己是大股東,一定要保住股權價值,找有能力的人來管理。」邢李㷧說得斬釘截鐵。如七年前,他便向一相當成功的德國紡織公司,挖來Heinz Jurgen Krogner-Kornalik,主理歐洲業務,結果該區營業額連年升,令Esprit迅即壯大。邢李㷧指挖到Heinz,主因是Esprit有潛力衝出歐洲,相反該德國公司只做本土生意。「另外,我坐鎮香港,令他覺得有機會發展,在公司沒有人干預。「很多管理層在這裡幹得開心,因為我們尊重獨立權。」記者問跟了他十五年的執行董事Surinder Chhibber,邢李㷧是怎樣的波士,他劈頭亦指邢給他'freehand'。放權的程度,是廿多年來,連支票也不簽。「有一定質素的人,只要有計劃地 去幹,總不會得零分,平均也有六、七分。」分數高的,就可坐直升機,如Heinz 最近便獲晉升至行政總裁,取代邢李㷧。這調動,他曾和各高層商議,有人提議畫新架構圖,但他認為其真正目的,只是為看起來,不致突然矮了一截,「但這並沒 有意思!」他說。

慷慨發認股權高層齊發達說得口硬,實情邢李㷧小心翼翼照顧伙記自尊心。如說到人工,記者指年報中最高薪袋一億五千八百多萬的,是他本人,因他行使認股權賺了一億五千萬;其他董事亦 因認股權而收入大升,收六千多萬的是Chhibber,Heinz則袋五千多萬元。對此他總左推右搪不肯證實。說到尾,他把自己基本年薪八百多萬也抖出 來,卻硬是不肯露半句口風。「有時不是多與少的問題,當你知道隔壁有人多你一毫子,個心硬是不大舒服!」邢李㷧體貼下屬,亦可見諸Esprit辦公室的女 廁,連衞生巾也供應,實在罕有。他指做老闆,必須關心下屬,尤其是其心理狀況,要多多溝通,其手提電話廿四小時長開,好讓伙記隨時找到他。但他不會限時限 刻返公司,因為他已不大管實務,主要工作是提供發展方向給管理層,如最近便要度橋開發美國市場。上市的Esprit公司,原只有美國業務半成股權,至今年才將權益全數購入。但邢李㷧只要品牌,貨品員工統統不要。從頭再來,他選擇批貨給美國Macy's等百貨公司,低成本出擊。他指擴展要睇時勢,「我當目前是最好環境來做,It could be worse(可以更差)。十元飯盒已經不錯,分分鐘會跌到六元,所以要做到賣十元也賺到錢。如果不這樣準備,跌到六元時,就會玩完。」

買 樓不做按揭邢李㷧不認保守,更以自己搞髮廊這「唔等使」業務來抗辯。實情就算買樓,他都喜歡一次過付清樓款,這包括八二年以一百八十萬元買西貢白石窩甘樹 小築,及八八年花七百八十五萬買飛鵝山獨立屋。只是七六年買筆架山映月臺時,才做按揭。他指自己把錢存在銀行,也不怎樣理。「顧掂自己健康、心理狀態、家 人、同事、生意,食得瞓得便算。」閒來他會打高爾夫球,「好玩在可以和朋友一起,在空曠環境消遣。」而跑馬,他亦只當社交活動。他還喜歡儲石頭,寫字樓及 家中放了一大堆。「這令你有所思考,要多少年才能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卻坐在這裡,講如何賣多幾件衫,如何賣貴些!「是否應該為這些事情,想到頭髮都白呢? 人應該將人生次序搞好。」邢李㷧指次序時時不同,如今,「屋企人點都行先啲。」注重家庭生活的邢李㷧,結過兩次婚,太太都是美人胚子。

首次 婚姻維持兩年第一任妻子為名模張天愛,兩人八七年結婚,但女兒嘉倩誕下後,婚姻即觸礁,八九年便離婚,邢李㷧付出數千萬元贍養費。第二任妻子是女星林青 霞,兩人九二年在一個派對上認識。邢李㷧其後託人找林青霞,謂要贊助她服裝,並請她吃飯,雙方就此開始交往。邢李㷧送給林青霞的訂情信物,並非名貴手錶, 而是一隻Swatch,錶面數字亂七八糟,寫上字句,意即「你的工作不是朝九晚五」,如斯細心,終打動大美人。他更買馬送給林青霞,馬名中文為百看不厭, 英文名Michael's Choice,以表愛意。兩人九四年結婚,兩年後誕下女兒愛林,去年另一女兒言愛亦出世。

讓女兒自主做了第三任 父親的邢李㷧,修正了教女方針,「決定天生天養,順其自然,最重要是付出多些愛心。」喜歡和孩子講道理的他,見嘉倩已到拍拖年齡,就教她談戀愛要識分手, 以免像時下年輕人,少少挫折要生要死。他還希望教曉女兒,「想要的東西,一定要自己爭取。」正如他自己,靠一雙手拼出一片天。「最重要是幹自己喜歡的事。 我比較好運,工作有滿足感,又賺到錢。」

邢李㷧小檔案年齡:53歲學歷:九龍華仁書院中五畢業家庭狀況:已婚,有三女。身家:持有 Esprit 45%股權,市值71億元。嗜好:養馬、打高爾夫球、收藏國畫、石頭。履歷:1967國泰航空訂位部工作1969加入美高織造廠,年多後創業1972結束 毛衫廠,轉替Esprit創辦人Tompkins打工,負責採購1976入股Esprit香港公司1983於香港開設全球首家Esprit獨立零售店1990Tompkins夫婦離婚分家,邢李㷧輾轉入股Esprit美國公司1993Esprit亞洲業務上市1997注入歐洲業務2002收購Esprit美國商標,正式擁有Esprit全球商標。

裕 元工業蔡其能面面俱圓除了邢李㷧,還有不少實業家身家大升,如鞋王裕元大股東蔡其能家族,以及憑康師傅麵發達的魏應州家族。相反,傳統地產大孖沙,李嘉 誠、郭炳湘兄弟及李兆基,雖然仍穩佔富豪榜三甲位置,卻由於樓市翻身乏力,身家連年縮水。由台商蔡其能五兄弟創辦的裕元工業,為全球最大的運動鞋製造商, 年產逾一億一千萬對鞋,幾乎每六個穿運動鞋的人,就有一個穿著裕元的產品。裕元在廣東、越南及印尼均有設廠,全球員工廿四萬人,單是大陸便僱有員工十七萬 人,拍得住香港政府的公務員隊伍。里昂證券高級分析員劉紹文說裕元的厲害在於,「它是全球唯一一間能同時替Nike、Reebok、Adidas等三十多 個牌子造鞋的公司。「裕元很小心處理各品牌的商業秘密,譬如Nike和Reebok都各有自己的廠房,員工、用料也絕不會混在一起。」據訪問過蔡其能的台灣記者說,蔡氏說話非常小心,開口前,總先要停頓一下。謹慎程度可見一斑。

中台印尼俱吃得開事實上,蔡氏兄弟商場政壇俱做到面面俱圓,在兩岸三地都吃得開。今年七月的香港回歸五周年慶典上,裕元母公司寶 成掌舵人、老二蔡其瑞赫然在席,是五個被邀請的台商之一。據說地位高,皆因中共感激蔡家於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沒有撤資,反而於翌年大舉擴充生產設 備。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後,蔡氏兄弟即動員寶成旗下的寶元建設,出錢出力救災。雖然蔡家向來與國民黨較稔熟,但屬民進黨的總統陳水扁視察過台中重建情 況後,也親往蔡家拜訪。亞洲金融風暴後,印尼排華,裕元在該地的工廠並無受襲,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孔繁郇指出,全因裕元送米給有困難的居民。 「印尼裕元工廠旁邊還設有祈禱的地方,讓信奉回教的員工拜神。」

父親教誨百忍成金蔡氏兄弟能做到面面俱圓,皆因幼承庭訓,要「百忍成金」。 六十年代,蔡家原是台灣彰化縣鹿港的農戶,父親蔡裕元為幫補家計,會收取鄰舍織好的草帽、草鞋,着兒子跟他拿去賣。由於途中有些村落民風較強悍,蔡裕元曾 吩咐兒子:就算別人吐痰在你臉上,你要抹掉,也要轉過頭去。六九年,蔡裕元去世,蔡氏兄弟便趁台灣塑膠業興起,開設寶成生產拖鞋。到七、八十年代,寶成已 是台灣的「拖鞋大王」。那時,他們又開始從韓國人手中搶來生產運動鞋的訂單。蔡其能長駐裕元東莞高埗廠內台幹宿舍。據他樓下的花王說,他一般於九時下樓, 圍着宿舍園區走一圈,約走五、六百米當做運動,便會坐上平治房車外出。而閒時則愛打高爾夫球,聽說能打出八十至八十五桿。腳上的運動鞋,自不然是裕元的出 品。

蔡其能小檔案年齡:五十五歲籍貫:台灣彰化縣鹿港人學歷:彰化商校(夜間部)畢業家庭狀況:已婚,育一子一女身家:家族持裕元24.82%及寶成24%,市值共67億元嗜好:打高爾夫球

地 產孖沙身家續跌富豪榜三甲,多年來都是由郭炳湘兄弟、李嘉誠及李兆基壟斷。但金融風暴至今,三位身家其實已大不如前:其中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身家下跌最 多,由九七年中高峰期約八百三十億,至今縮水六成四,只剩下二百九十六億;而郭氏兄弟身家亦下跌了一半至五百五十二億;李嘉誠亦只有五百零三億元。地產分 析員指未來地產股依然睇淡,「基本上樓市無可能上升,因為存貨太多,失業率高令市民無信心買樓。」樓市翻身無望,地產股亦然,意味着地產富豪身家會繼續縮 水。

康師傅魏應州三度陷困境兄弟搭檔的台灣幫,除了裕元五虎,還有康師傅的魏氏四兄弟。十年前,他們以即食麵攻陷大陸人口胃,成為第一品 牌;本月初,他們正式反攻台灣,挑戰台灣即食麵老大哥統一。全台灣的生意,其實只抵得上中國兩個省,反攻台灣,全因魏應州好勝。他的目標是十年內,成為全 中國最大的綜合食品集團。魏應州的大想頭,令康師傅成市值百億的企業,但亦因冒進而多番遇險。七八年魏應州父親心臟病去世,數兄弟接手家業鼎新製油工廠, 發現老父辛苦多年,竟一分錢也沒剩,即四出借錢擴建廠房。十年後,改名頂新的公司,已發展為一間年做千萬生意的中型企業。「父親膽子小,我們膽子大。」魏應州分析道。

進軍大陸賣油慘淡收場胸口掛個「勇」字,令他們九○年首度陷入困境。那時,他們在國內搞合資公司, 賣清香油,由於售價貴,銷售配套如運輸也未準備好,結果慘淡收場。翌年賣蛋酥卷又重犯類似錯誤,兩年間,便賠掉三千萬投資額的大半。九一年,魏應州弟弟應 行出差回京,於乘坐火車時,拿出從台灣帶來的味丹碗麵吃,竟惹來大陸同行趁他睡覺時「借」來吃。魏應行轉念一想,認為即食麵生意應有可為,背城借一,將餘 下的資金全部投資於即食麵生產線。

改賣麵做足功課不過今次魏氏兄弟學乖了。在推出產品前做足功課:不但請來萬人試麵,才敲定主打「紅燒牛肉 麵」;更設定價錢於入口貨與大陸貨中間。「沒想到產品推出一個月,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經銷商排隊取貨,往往要三個月後才拿到貨。雖然我們一直在增加 生產線,但供不應求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九四年。」魏應州憶述道。

狂加生產線入不敷支勝利來得太易,魏氏兄弟心雄起來。九四年,康師傅花近二億增加生產線至十一條,但入不敷支,幾乎要破產,幸獲台灣汽車製造商、全興集團老闆吳聰其父子入股一成,才渡過難關。九六年上市後,魏應州更飄飄然。見九七年底中國入口生產設備的關稅優惠到期,遂把原本分三年買的生產線,擠在九六至九七年間全數買入。康師傅生產線躍升近倍至一百六十條,九八華東水災及金融風暴卻使消費疲弱;公司於九八及九九年度,因而錄得虧損共三億元,並急需十一億元周轉償債。

醜聞接踵而至另外,魏氏兄弟私人於九八年花掉二十億元,入主台灣第二大的老牌食品公司味全,一心要與統一較量。孰料九九年初台股股災,味全股價由七十五元新台幣大瀉八成,將大批股票抵押予銀行的魏氏兄弟,即時手忙腳亂。那兩年間,康師傅被揭發私下抵押存款借錢予母公司周 轉;未經股東同意借錢給魏氏兄弟;在台灣,魏應行更涉嫌內幕交易,大量買進味全股份托價,並因而損手十三億元,非常狼狽。魏應州坦言:「是做錯了,是自己 少年得志。」最終,魏應州要將手上六成七股權的一半,賣給日本三洋食品,才能渡過難關。風雨過後,○○年康師傅終轉虧為盈,今年首三季盈利更大升八成四, 股價倍升,魏氏兄弟身家漲到二十一億元。魏應州雖對記者表示:「我這個人很不重視錢。」不過,穿Burberry大衣,戴Cartier錶的他,獎勵自己 的方法是買名車。他說:「我初中時見那些老闆坐平治,好羨慕,便立志要有一部;到三十二歲,我就有了。然後我又立志五十歲要有部勞斯萊斯,不為炫燿什麼, 只想待自己好一點。到六十歲,要有部保時捷,讓自己不要老去、永遠年青。」

反攻台灣前途未卜但坐上保時捷前,魏應州還要面對一連串挑戰。 「生產即食麵無需特別生產器材,有資金便行,加上進口關稅於中國加入世貿後會撤銷五成半,消費者對即食麵等產品的忠誠度並不高,要繼續領導市場不易。」一 分析員說。另一方面,康師傅和宿敵統一的戰火又燒得熊熊。在大陸,兩間公司鬥設廠鬥到去烏魯木齊;統一的即食麵於頂新旗下的樂購超市內絕跡;在台灣,康師傅的麵也進不了統一旗下的7-Eleven大門;雙方的價格戰已經展開;在眾敵環伺的境況下,魏應州能否再次過關,實在難料。

魏應州小檔案年齡:四十九歲籍貫:台灣彰化縣永靖人學歷:初中畢業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三子身家:家族持康師傅18.2%及味全27.63%,市值共21億元

離奇發達民企富豪入榜去年富豪榜有不少民企富豪,但一年下來,民企股醜聞一浪接一浪,不少已跌出榜。但一雞死,一雞鳴,今年仍有新晉民企富豪誕生,如生產充電電池的王傳福,及大眾食品的明金星。

比 亞迪王傳福土法煉鋼上週獲得紫荊花盃傑出企業家獎的王傳福,創業發達史,相當神奇。他於北京有色金屬總院碩士畢業後,先在研究院工作,九三年被委任為電池 廠總經理,九四年卻突然辭職,找來篤信風水,忽然發達的表哥呂向陽,投資三百萬人民幣創立比亞迪。短短七年,山寨廠發展至一萬六千人公司, 竟然全靠利用大量人手代替精密的機器生產。有分析員說:「若果這麼簡單就可生產電池,日本人就不用投資這麼多錢啦!」最厲害之處,是土法煉鋼竟然戰勝自動 化機器生產,比亞迪的經營利潤達三成二,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三洋瞠乎其後,經營利潤僅有一成二。而比亞迪的原材料供應商亞蘭德,老闆正是呂向陽的弟弟。王傳 福承認有生意往來,但不肯詳述。生意一家親之下,兩老表齊齊富貴,王傳福身家廿二億,呂向陽亦高達十五億。

明金星上市十 個月沽股票同是今年來港掛牌的大眾食品,主席明金星非常神秘,從不派名片。他原在北京做醫生,九三年移居香港,自稱從歐洲入口二手醫療儀器,經香港運返中 國賣,一年便賺上四百萬。九四年,他返鄉下山東,遇見國有凍肉廠廠長周連奎,素未謀面竟一拍即合,明金星把賺到的四百萬,投資周連奎的火腿腸廠,原先年年 蝕錢的公司,即扭虧為盈。最神奇是大眾單是屠宰加工,毛利率竟然有兩成半。相反規模差不多,在深圳上市的雙匯,一條龍由養豬做起,毛利率亦只有一成半。執行董事周 連奎向記者表示,其一百間專門店,每間每日平均生意約二萬元人民幣。但記者走訪近十間專門店,發現每間只有七至八千元人民幣生意,不單門堪羅雀,部分分店 為省電索性不開燈營業。「生意不太好,有時會剩下好多肉賣不出。」一名分店經理說。無論如何,大眾食品順利在港星兩地掛牌。認識明金星的財經界人士表示: 「明總急着要在新加坡上市,就算當時氣氛唔好,市盈率偏低(只有五倍)都照去。」而上市才十個月,明金星已配售舊股,落袋一億七千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6

義大利書商迪亞哥再創「分冊出版」奇蹟 《人體奧秘》狂銷70萬本的創意密碼

2011-2-28  TWM




為何一本不到十五頁的雜誌新軍,出刊不久就能夠搶占實體通路銷售量第二名,而且銷售至今直逼七十萬本?究竟這本《人體奧秘》狂銷的祕密是什麼?

撰文‧林讓均

一本名不見經傳的新雜誌,卻能異軍突起,剛出刊就衝到周刊類銷售排行榜的第二名,還一度締造單周賣超過十一萬本的驚人紀錄,它是怎麼辦到的?

這匹雜誌界的黑馬名叫《人體奧秘》,內容不談八卦、流行,講的是一般人可能感到生硬的專業醫療知識,但出版四十三期以來,居然周周擠進雜誌銷售榜前五名!

翻開這本每周出刊不到十五頁的《人體奧秘》,會發現裡面琳琅滿目都是醫學照片與說明圖表,文字敘述簡單扼要、字裡行間不時夾雜著醫學術語,讀起來就像是一本輕薄版的百科全書。

把百科全書拆開賣,正是這本「類雜誌」獨到的商業模式。「分冊出版」(partwork)的出版模式,歷史可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歐洲,而在目前全球的分冊出版市場上,義大利書商「迪亞哥」(DeAGOSTINI)就吃下一半市占。

「分冊出版」創意

暢銷全靠出版前的精密計算迪亞哥自一九五九年開始,把大部頭的《馬可波羅遊記》拆成每本三十二頁的周刊,連賣了三百多周,建立「分冊出版」的商業模式,五十多年來,更把這門生意複製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

迪亞哥,就是《人體奧秘》的母公司。其實,早在二○○八年,迪亞哥在北京的分公司就曾經來台出版《古代文明》周刊,透過電視廣告打響名號,果然第一期就賣了十多萬本,總共一三一期的總銷量,加起來超過一百萬本,當時在出版界造成轟動。

剛在台灣市場嶄露頭角的迪亞哥,之所以一出手就能夠揮出強棒,並非一時幸運,而是來自出版前的精密計算。

首先,就是不厭其煩的市場前測研究。「在《人體奧秘》出版前,我們找了全台灣十三個點做試賣,城鎮得要有指標性,人口數也必須是總人口數的三%左右。」○ 九年接手台灣市場的日本迪亞哥行銷總監兼台灣總經理谷健二說。而除了全台試賣,谷健二還舉辦了多場深度訪談核心讀者的焦點團體分享會,所以光是評估值不值 得賣,就有「焦點團體」、「試賣」兩種兼具質與量的測試,至少磨了一年。

出刊前兩期砸大錢打廣告,則是迪亞哥商業模式裡的另一個重點。分冊出版的每一種期刊都有期數限制,而且刊物中不登廣告,營收必須完全依賴銷售,「所以,前 幾期我們都會不惜成本打廣告,極大化第一期的銷量!」谷健二表示,為了提升曝光量以及方便讀者購買,他們也入境隨俗把絕大部分的刊物鋪在超商通路上。

「一本這麼薄的周刊,居然砸了兩千萬元大打電視廣告,這在台灣出版界是從來沒有的事啊!」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俞國定說,把百科全書拆開賣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管銷成本、加大現金流,並加快與讀者溝通的頻率!

負責迪亞哥在台發行事務的雨禾國際公司發行人林美慧說,這類出版模式的銷售曲線,通常是前期爆量地高、之後下降、慢慢拉出一條平穩的曲線。不過,儘管銷售 曲線會出現「陡降坡」,但迪亞哥系列始終能維持一定水準,實際銷售量據估計有發行量的六、七成,遠超過平均的四成多。

儘管迪亞哥的分冊出版模式全球一致,但迪亞哥總部允許各地分公司自行開發題材,像是《古代文明》、《哇,我懂了!》就是日本分公司的作品,《人體奧秘》則源自英國分公司,分公司之間可以彼此購買版權、另行出版。

目前台灣的《人體奧秘》來自日文版本,由雨禾國際翻譯後再委託台灣醫師顧問幫忙審訂,盡量降低醫學專有名詞造成的閱讀門檻。

「這裡面有大量珍貴的醫療現場照片,還有各類專業醫學知識,不只醫學院師生會每期購買,連我的病人都會在書上畫重點、找我討論咧!」一周要花上六小時幫 《人體奧秘》審訂內容的萬芳醫學中心副院長謝瀛華說,內容獨家、輕薄短小、可歸檔整理,是《人體奧秘》吸引讀者買單的三大關鍵。

活頁孔、藏書夾設計

讓讀者整理專屬的百科全書迪亞哥系列的書,每頁都有活頁孔,而迪亞哥也同時出售專用藏書夾,讓讀者可以輕意拆下書頁,並歸檔整理成自己專屬的百科全書。此外,迪亞哥既然分冊出版,就不成套賣出,但會視市場反應,考慮隔幾年重新發行一個版本。

但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分冊出版?谷健二表示,「大眾知識型」和「個人喜好型」是兩大類型。像是《人體奧秘》、《哇,我懂了!》就屬前者;而迪亞哥剛在台上市的飛機類周刊,及在日本曾出過的《Hello Kitty雙周刊》,都屬後者。

業績在全球數一數二的迪亞哥日本分公司,不斷在台測試新的出版系列,另方面也把台灣的繁文版本發行到港澳地區,對他們來說,台灣無疑是前進大中華分冊出版市場的最佳跳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1

全球人口70億 CKM001 Blog

http://blog.yahoo.com/_IRRMPRNNPACUOC3ZNGHSWJPXME/articles/138785/index

昨日,我寫了一個未完結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陳大文跟你與我一樣,在人生歷程之中,要面對 無數決擇。有人一心求變,但正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之競選口號,變來變去,喊得漂亮,但到頭來,美國經濟也走不出一個死胡同。更多人一早放棄,捨難取易,走捷 徑,行險着,希望投機取巧,能夠一朝發達,結果多數失敗收場,毀掉一生。難得有你與我,只管耕耘,不問收穫,堅持下去,擇善固執,嘗盡市場高低起伏,如此 人生經歷,實在痛快,結果如何,就等待你慢慢享受。

聯合國統計,全球人口已經超過70億,並將10月31日定為「70億人口日」,距上次 突破60億大關僅僅12年。全球人口快速膨脹,有喜有憂,在慶幸人類文明闖進高峰的同時,又出現了糧食不足,資源缺乏,貧富不均,生態環境惡劣的種種問 題。到現在,中國有十三億人,還是全球人口最高之國家,但隨着一孩政策與生育控制,國內人口增速已經減慢,再過10-20年,印度將會取代中國,成為全球 人口最高的國家。事實上,廿一世紀之人口增長速度已經減慢,糧食、能源與資源短缺,並不只是人口問題。為什麼三億美國人,用上全球1/3的能源? 為什麼1%的人,控制了全球99%的財富? 為什麼農民收入,只及銀行家的萬份之一? 資源供應有限,但人的慾望無限,那才是問題根源,資本主義走到今天,已經窮途末路,人類是時候反省過去,計劃將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6

70億風投資金熱捧O2O模式

http://news.imeigu.com/a/1321995961129.html

企業最大挑戰:如何玩轉線下資源

融資規模的高企,加劇了投資者及創業者對電商「泡沫」破裂後進入冬天的擔憂。然而在冬天來臨之際,O2O(OnlinetoOffline)模式卻在用最短的時間被重新歸類及推崇。

這種倡導將線上的消費者帶到現實商店中,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前台的模式正成為一種潮流。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數據顯示,2010年至 今共有64家O2O模式的企業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今年以來投資金額接近70億人民幣。經緯創投(微博)合夥人萬浩基認為,O 2O的吸引力在於「這是個現有的市場」。與衣食住行相關的線下領域每年流水額上千億「在龐大的市場規模下,即便你只佔有1%的市場份額,甚至是千分之一, 都可能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O2O的重新歸類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微博)曾經表示:「團購教導了線下商家可以從線上獲取本地用戶,教導了用戶可以經過網絡尋找本地服務,給O 2O (即O nlineT oO ffline)鋪了路,功不可沒。」

作為先行者,團購使「線上訂購,線下消費」這種典型的O 2O模式被人們所理解。眼下,這個概念正伴隨移動互聯、L B S等東風,處於不斷演變中。以大眾點評網為例,在移動互聯的時代,大眾點評網使得利用手機對本地商戶進行「定位」成為現實,這讓過往P C端的用戶迅速轉移至手機端,線上流量轉移為線下消費的時間縮短。截至今年8月,大眾點評手機客戶端獨立用戶數已經突破千萬大關,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近 20倍,顯示出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潛力。

萬浩基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手機遊戲、手機廣告是去「創造一個市場」,但O 2O所關注的是「一個現有的市場」,所以吸引風投機構關注。「市場規模在風投評估中是很關鍵的因素。O2O是發展已經存在的線下商家,而購物、吃飯每年流 水額都超過千億,只要O 2O企業能夠成功獲取1%、甚至是千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都可能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不過,儘管O 2O概念今年才興起,但旗下的移動優惠券、L B S等模式早在幾年前已開始發展,「今年被統一歸類為新的O 2O概念提出,顯得V C對其關注迅速增加。」萬浩基表示。

單單是今年以來,酒店預訂移動產品「酒店達人」獲得創新工場的投資、提供移動電子優惠券業務的布丁獲得清科創投領投的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廣州本地的O 2O商務社區化綜合平台街庫網獲得冠旗投資的投資……繼團購之後,一系列的O 2O項目正被密切關注。

線上線下的碰撞

不過,儘管潮流興起,但O 2O本質上還是一個有門檻的商業模式,它考驗的是企業對線下資源的把握。

今年8月,分眾傳媒董事長兼C EO江南春(微博)表示,分眾已經正式進入互動時代,將通過O 2O的方式讓用戶直接體驗產品,走向即刻銷售。10月,分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城市升級了3萬多台帶有三個互動小屏幕的LE D,並推出了相配套的Q卡,用戶將Q卡背面的卡號與自己的手機進行綁定,然後將Q卡放到小屏幕下方的R FID (射頻識別)感應口,試用優惠信息就會發送到用戶手機上,從而將用戶引入實體終端。

分眾副總裁嵇海榮(微博)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分眾的目標是要做中國最大的促銷信息平台。」目前,Q卡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70萬,分眾計劃 明年將Q卡推廣到20個城市,預計用戶量將提高至1000萬。嵇海榮認為,發放Q卡能讓分眾的客戶從品牌客戶,拓展至餐飲等生活服務類客戶,並最終讓廣告 內容和線下產品及服務對接起來。

經緯創投合夥人萬浩基也認為,與傳統的互聯網項目不同,O 2O模式的關鍵其實是一家企業的線下運營能力。「表面上看是設計一個手機客戶端,但其實是為線下商家提供解決方案。」他認為,這要解決三個問題:能不能帶 給商戶客源;能不能計算投入產出比,比如究竟多少客戶是因為商戶投放的優惠券、試用券而來消費的;最後,則是創造出一些新的需求人群,例如L B S功能下,發現剛好有朋友在身邊,引發的跟從消費。「這些都決定了企業不單是運營線上客戶端,更要具備強大的線下運營能力。」

從這個角度分析,至少在計算投入產出比上,目前大部分倡導O 2O的企業都還沒能取得突破,例如互動L C D和Q卡的廣告收費模式採用的是時長收費模式,而非效果收費模式,而大眾點評網也以廣告位銷售、搜索排名為盈利手段。

大眾點評網作為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的先行者,其董事、資深副總裁龍偉的總結是:「O ffline的傳統商戶有一些先天的不足,可能是運營效率低、無法規模化等,互聯網+傳統商戶的模式將彌補這些不足,讓傳統行業快速提升效能、擴大用戶 量。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會有更多本地商戶或傳統商戶進入這一大潮之中。」

視點

O 2O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大眾點評類的平台模式,一種是一嗨租車的上下線合營的模式,但無論是哪種,成功的O2O案例仍需要2-3年時間才能看出來。「懂線上和懂線下的是不同的兩批人,這種磨合還需要時間,好的團隊仍然很稀缺。」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士豪

南都記者謝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42

10年70倍的股票是這樣找出來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7j.html

10年70倍的股票是這樣找出來的------訪富蘭克林鄧普頓資產管理(印度)公司副總經理兼基金經理蘇思華 


 
   印度市場近幾年的紅火在中國並不為人熟悉,但在全球卻早已為投資者津津樂道。今年8月,印度孟買30指 數攀上了1978年成立以來的新高,報收於7859點,9月20日,更是一舉創下8500點新高。對於海外很多地區的投資者來說,近一年來投資印度基金似 乎成為掙錢的代名詞。 

 
   作為印度當地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資產管理(印度)公司的副總經理兼基金經理蘇思華也受 到大量關注。其管理的富蘭克林印度藍籌基金自1993年12月1日成立以來,平均年淨值增長高達28.14%。在過去三年中,富蘭克林印度藍籌基金的年淨 值增長率為52.13%。其投資長達9年的HDFC銀行股上市10來年至今上漲了70倍。日前,這位印度的明星基金經理來到中國,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為什麼印度股市這麼紅火? 

 
   蘇思華:印度股市近期的表現,有幾個關鍵的因素。首先在經濟方面,印度的製造業大幅復甦、出口增長尤其 是印度的服務業出口增長迅速,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另外,人口方面,印度人口結構非常年輕,這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第三、印度經濟的良好表現,讓 印度公司出現比較好的利潤增長,並且印度公司正在逐步完善公司的治理和標準體系。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海外投資者越來越關注印度股市。最近3年以來,總計有這25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印度購買印度的股票。對市場走高影響巨大。 

 
   記者:印度股市的總市值是多少?基金的發展狀況怎樣?基金和外資機構有沒有尋找投資目標和流動性的困難? 

 
   蘇思華:印度股市的總市值在5000億美元左右,外資的投入相對於這個市值沒有佔絕對的比例。但是,外資的影響力很大。在外資急劇流入的最近三年裡,印度股市的平均漲幅達帶34.8%,遠高於之前的水平。 

 
   基金在投資方面的流動性沒有問題。作為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印度)公司管理的著37.62億美元,相對於市值來說,我們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記者:你們投資新興市場的最大心得是什麼?你們的投資理念是什麼? 

 
   蘇思華:富蘭克林鄧普頓在各地的基金公司投資理念是一樣的------"價值投資、自下而上、長期持有。" 

 
   我們的投資哲學建立在印度投資經驗上,但是服從富蘭克林鄧普頓的一些原則;我們堅持自下而上的投資,不 對基金進行資產和行業層面進行配置。如果我覺得這個公司好,我就會買入並持有相當長的時間。當然,我會考慮投資的分散性要求,單只股票的持有一般不會超過 基金淨值的5%。 

 
   對於新興市場來說,我們堅信成長和價值應該是動態的結合起來,要能夠忽略市場短期的"噪聲"並專注於基本面。 

 
   記者:在自下而上的投資體系中,上市公司的選擇非常重要,你們是如何選擇公司? 

 
   蘇思華:選擇公司的關鍵在於,公司是否具備持續的成長可能。只有持續增長的公司才會給投資帶來豐厚的回報。我們尋找的管理團隊首先是有創新精神的,其次是對未來有正確判斷和能幫助公司持續發展的,能為公司及其股東創造財富的公司。 

 
   另外,公司治理非常重要,因為公司治理狀況將會決定公司成長的持續時間。一個目標中的公司應該有很好的治理結構,很瞭解這個行業的管理層,能夠使公司保持穩定的增長,對於未來的行業看好。總之公司穩定、持續的增長是最關鍵的。 

 
   記者:怎樣判斷一個公司能夠保持穩定的增長? 

 
   蘇思華:判斷成長性的很重要的標準是,它的投資回報率能否超過資金的成本。好公司的資本回報率應該遠遠超過貸款利率。對於成長性,我們一般看公司未來5年的財務報表,如果未來5年的成長預期能夠給我信心的話,那我會把它列入投資目標的行列。 

 
   另外,PEG是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成長類公司的PEG指標在1以下都是合理的。但我投資時希望有一個邊際空間,PEG在0.8以下最好。 

 
   不過,對於石化、鋼鐵這樣的週期性行業我的實際操作會比較短一些。 

 
   記者:能不能舉兩個你投資的穩定增長的公司? 

 
   蘇思華:HDFC和INFOSYS。HDFC是一個銀行股,上市10年來漲了70多倍。我是它上市第二 年買的,管理的部分基金到現在還持有它。INFOSYS是著名的軟件服務業的公司,獲益於世界範圍的軟件服務業的轉移,以低廉的勞動力,為世界範圍的企業 定製軟件。它現在爭取到了很多IBM等公司原來的業務。而且這個公司經歷了網絡經濟的泡沫,還能繼續成長起來。 

 
   記者:買入HDFC的考慮是什麼,它的估值在近十年有什麼變化? 

 
   蘇思華:HDFC銀行當時的情況是,其他大銀行在拚命的佔市場份額------ATM機、信用卡。而 HDFC更關注盈利,每項新的投入都是在盈利有所積累的前提下才做。在其他公司主攻公司客戶的時候,它重點關注了房屋抵押放款這項中間業務,更強調服務的 結果。所以,它能很順利地發展起來,並且做大。 

 
   HDFC的資本回報率(ROC)一直是同行的2倍,不過它的PE一直比較穩定沒有變化,十來年一直在13倍左右。他的股價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公司收益的持續快速增長。 

 
   記者:你持有它到現在? 

 
   蘇思華:我的藍籌基金在上市第二年就買入了HDFC,一直持有,管理的其他基金也逐步介入它的投資。 

 
   記者:你剛才講了成長類公司,對於週期類行業怎麼投資,中國的鋼鐵股票你怎麼看? 

 
   蘇思華:週期類行業的股票,我會在市盈率最高的時候買它,而在市盈率最低的時候拋出。 

 
   當然,你不可能知道什麼時候是最低的。不過,當一些情況出現的時候,我就會考慮買入,比如說,鋼鐵業的重置成本比實際市值低的時候。 

 
   不過,對於中國的鋼鐵行業我暫時還不會買。因為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佔到了世界的35%,所以,它的行業產量的回吐可能給鋼價格造成麻煩。如果要買中國的鋼鐵股票,我會更多的考慮他的鐵礦石的供應、煤炭的保障。 

 
   記者:你管理的基金換手率是多少? 

 
   蘇思華:我管理的藍籌基金一年的換手率是80%左右,大概只有競爭對手的1/3。我管理的其他基金,換手率更低。 

 
   記者:按你的看法,新興市場未來最值得看好的三個行業是哪些? 

 
   蘇思華:我的觀點是,未來最值得投資的3個行業是電子業(包括軟件服務業)、銀行、保險。這三個行業都屬於消費類行業,它的需求和不斷增加的人口有關,這種背景支持這些行業可以長期保持增長。這是成長股投資的最大要素。 

 
   另外,我要說醫藥健康產業也很好,但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公司普遍沒有核心的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所以我不看好。如果企業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話,醫藥健康產業的公司是非常好的投資目標。 

 
   蘇思華簡介:1985年在齋蒲爾REC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專業的工學士學位,並於1988年在印度加爾各 答大學管理學院獲得MBA學位,專業是金融與行銷。在加入富蘭克林鄧普頓集團之前,他曾任印度工業開發銀行工業金融主管。目前蘇思華管理著富蘭克林鄧普頓 集團在印度的旗艦基金和其他四隻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