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國百年企業 如何變全球農業龍頭? 拜耳擬吃下孟山都 再掀超級企業購併潮

2016-06-06  TWM

全球央行狂印鈔票,給了保守的德國拜耳一次躍上超級購併舞台的機會, 它提出六二○億美元價碼,打算全數收購孟山都,「絕對世界第一」的農業龍頭可能成形。

二○○八年金融海嘯,似乎帶給人類經濟社會毀滅性的傷害,但是隨後全球中央銀行狂印鈔票的量化寬鬆,卻又在世界各個角落,創造出已經無法排名的超高大樓,以及一個又一個「世界第一」的超級企業購併案。

五月二十三日,德國拜耳(Bayer)公司向美國孟山都(Monsanto)提出購併要約,將以超過新台幣兩兆元的現金(六二○億美元),全數收購孟山都的股權。如果這個合併案順利完成,拜耳與孟山都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農業種子、農藥、農業生物科技的龍頭公司。合併案雖然還沒有獲得孟山都董事會通過,但是一貫保守的德國拜耳,突然躍上超級購併舞台,一出手就震撼全球。

付昂貴代價 取得絕對領先拜耳、孟山都合併,與台灣剛剛宣布的日月光、矽品合併案,雖然產業不同,本質上卻非常一致,都是在自身的產業領域取得「絕對世界第一」的領先地位,而買方也都捨得付出昂貴代價,孟山都過去大半年,股價在九十美元遊走,拜耳首先就給了三五%溢價,而且還可再次調高。只不過,拜耳與孟山都合併的規模,是日月光加矽品的十二倍大。

類似的「絕對世界第一」超級合併最近不斷出現,去年《今周刊》曾經報導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百威啤酒的釀酒商)與美樂集團(SABMiller)的世紀合併案,全世界的消費者不論選擇什麼品牌的啤酒,幾乎都逃不出百威的手掌心;去年還有陶氏化學對杜邦一千三百億美元的購併、食品霸主亨氏(Heinz)對卡夫食品(Kraft)的一千億美元購併、美國最大的學名藥廠阿特維斯(Actavis)以七百億美元,吃下以肉毒桿菌素(Botox)領先全球的愛力根(Allergan)。

而這些,還不是一五年「終極購併案」的全部。

類似的世界第一終極購併潮,上一次出現是在一九九八年到九九年,當時曾經出現過花旗銀行與旅行家集團的金融帝國終極合併、艾克森與美孚公司的石油帝國、輝瑞製藥(Pfizer)收購華納蘭伯特(Warner-Lambert)等世紀大案。這些超級大案的購併金額在當時就已經高達五百億美元至一千二百億美元,二○一五年至今的大購併潮,是一九九九年歷史高峰的重現!

農業是國家的立國之本,餵養國民更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如果拜耳與孟山都合併成功,規模將遠遠超過國家,把第二名完全甩開,成為幾乎再也不會有挑戰者的超級世界第一。「富可敵國」無法真正描述這個企業的威力,包括中國、美國、德國、印度各國農業的未來,都將交付到這家公司的手中。

例如中國,房地產開發吃掉大片的農地,最重要的農作物黃豆全面潰敗,高達八五%的黃豆消費仰賴進口;一九九七年中國開始進口基因改造黃豆,當年進口三百萬噸,到了去年,進口總量已經暴增到八一六九萬噸,其中有九成的基因改造種子都來自孟山都。進口的黃豆不只是沙拉油、豆漿、加工食品的原料,更是養殖豬、牛的主要飼料。簡而言之,合併後的拜耳孟山都,餵飽了十三億中國人。

不只是黃豆,還包括玉米、棉花、番茄、青豆、蜂蜜、蔬菜等副食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的農藥與肥料,合併後的拜耳孟山都,要不是已經取得全球最大的市場占有率,就是正在快速上升當中。

視農業為「國家戰略」命根子的北京政府,在這場爭奪全球冠軍寶座的戰爭中,並沒有缺席,事實上,拜耳與孟山都的合併,是被中國龍頭國營企業中國化工集團總公司(ChemChina)激化出來的。

去年底,陶氏化學宣布與杜邦合併,創造出的新公司將是農業、材料科學、特殊用品三個領域的世界龍頭。此案宣布後,中國最大的農藥生產公司中國化工集團立即對同屬龍頭的競爭者正先達(Syngenta),提出金額四三○億美元(新台幣一兆四千億元)的購併提案,並且獲得正先達的董事會同意。

說服董事會 再闖審核關卡總部位在瑞士巴塞爾的正先達,產品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以及各種種子,中國化工娶回正先達後,在全球農藥市場的占有率將高達二五%、種子也有八%,並且取得美國農業用品市場每年新台幣一千億元的商機,成為與陶氏杜邦、拜耳、孟山都平起平坐的農業化工、生技龍頭。這個案子目前還在等待各國公平會以及證監會的審核,剛剛宣布延後的合併時程是七月。

可以預期,中化正先達合併案完成後,北京政府將全力扶持這家公司,成為拜耳孟山都最強勁的對手。不過,已經是中國黃豆、玉米等最大供應商的拜耳孟山都,還有奮力一搏、維持一哥地位的機會。

德國企業向來保守穩健,幾乎不做美國式現金溢價、惡意收購,或是高槓桿融資。德國拜耳是阿斯匹靈的發明者,從一八六三年成立至今已經有一五三年歷史,跨越鐵血宰相俾斯麥、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與東西德統一;在悠久漫長的企業發展歷程中,拜耳十字型的企業標誌,超越國家與政治領袖,是無數人心中安全與穩定的燈塔。拜耳發明的阿斯匹靈、海洛因、美沙酮以及農藥巴拉松,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無可磨滅的里程碑。

空降執行長 促成購併轉變拜耳鮮少進行大型的跨國購併,直到二○一四年,才首度斥資一四二億美元,收購美國默克藥廠旗下消費者醫療保健業務;這次對孟山都的六二○億美元現金收購,創下德國企業發展史上,最大的一次企業購併。

保守穩健的拜耳,突然躍上超級購併的國際舞台,改變的關鍵之一來自「外來和尚」。一○年十月上任的執行長戴克斯(Marijn Dekkers),是拜耳成立一百五十年來,第一位空降執行長。出生於荷蘭的戴克斯,從一九八五年加入美國奇異(GE)起算,長達二十五年時間都是美國經理人,做到全球實驗室設備龍頭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 的執行長。

今年五十九歲的戴克斯,遇到二十年一次的企業購併浪潮,乘著歐洲央行撒錢的順流,先買了美國默克藥廠保健消費部門,如今又在農業領域爭搶世界第一,把拜耳全面改組為製藥、保健消費、農業生技三足鼎立,強調「植基在拜耳百年優良品牌」的「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未來企業。

有趣的是,原本簽約任期到一六年十二月底的戴克斯,卻在完成購併孟山都規畫之後,提早在四月底宣布「戰略任務已經完成」,離職轉任消費品龍頭聯合利華的執行長;繼任的拜耳執行長鮑曼(Werner Baumann)是年資已經三十年的老拜耳,一百五十年一次的空降執行長,做了五年半,印信又回到正統的德國經理人手中。

刺激保守的德國經理人參加世紀購併大戰,除了競爭對手不斷整合之外,關鍵因素之一就是銀根超級寬鬆,超過新台幣兩兆元的購併金額,拜耳可以用接近零利率的成本發行債券,而且新債就算金額巨大,最終也有歐洲央行(ECB)買單。

歐洲央行最新量化寬鬆的購債專案中,拜耳這種歐洲龍頭公司發行、投資等級、非金融業發行的債券,完全符合歐洲央行的購債標準,而且歐洲央行預計就從六月開始這個直接購入企業債券的方案,有了中央銀行相挺,什麼規模的企業購併,都不必擔心鈔票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24

分級基金再掀申購狂潮 最大分級場內份額三天狂增4億份

搭乘著藍籌股輪番上漲之風,近日分級基金也成了資金搶籌的對象。不過,8月16日、17日金融股、地產股相繼回調,市場人士又重新開始審視分級基金自帶的杠桿風險。

與此同時,監管層對分級基金的風險問題也格外重視。分級基金暫停發行歷時已有一年,即便是去年趕上末班車的10只深交所分級基金,現在僅存的分級基金只有建信中證申萬有色金屬一只,且它的A/B份額均未能上市交易。其他9只基金3只清盤,6只轉成了LOF基金。

又一輪分級行情

盡管藍籌上漲盛宴暫時停歇。但前幾日的“金三胖”及地產股讓人印象深刻,與之相關的分級基金的上漲幅度則更為強勢,再度漲起漲停潮。

眾所周知,分級基金母基金對應著A、B兩類子基金份額,A份額代表著穩健風格,B則代表著激進風格。在藍籌暴動的時候,金融指數、券商指數、地產指數等漲幅均達到了3%以上,而與這些題材相關的一些分級B杠桿倍數均超過了3%。這些B順勢漲停。8月15日,15只分級B漲停;截至16日,房地產B(150118)、地產B端(150208)兩只房地產分級B基金實現了連續三日漲停。

不過,這個時候即便B單日漲停,也無數讓A/B的漲停漲幅趕上指數漲幅。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持續上漲,如今大部分分級A出現了溢價情況。當藍籌行情上來的時候,盡管B基金漲停,但分級A波動幅度並不大,這就造成了一些分級基金整體上出現了溢價。8月16日,多只分級基金溢價率超過了3%。其中華安300分級溢價率3.83%;浙商300分級溢價率達到4.07%;招商商品分級溢價率為3.83%,而在此前一天它的溢價率高達4.59%。

溢價率高企也給一些投資者帶來了“商機”。以華安300分級為例,鑒於場內申購費率為零,持有一年以內贖回費為0.5%,若之後的幾天行情不發生波動的話,場內申購華安300然後分拆A\B份額二級市場賣掉,就可以實現約3.5%的收益。

套利盤賣出分級B

如此收益,套利軍團怎可錯過。

在金融藍籌輪番上漲之時,具有桿杠效應的分級基金遭遇搶籌。截至8月16日收盤,130只指數分級B份額達到724.9億份,相較7月末的678.2億份,足足增長了近7%。而截至8月16日的短短3個交易日,分級基金場內流通份額增幅暴增近15%。其中最大分級招商證券場內流通份額增長了4億多份,國泰房地產規模增長1.6億份,銀華恒生H股ETF也增長了1.2億份。

很快套利基金便有所行動,而套利者一出手,分級基金的溢價率很快恢複常態化。截至8月17日收盤,僅有華安300分級、國富100分級、泰達500分級兩只基金整體溢價率超過2%,分別為6.36%、3.84%、2.17%;此前一天多只溢價率超3%的基金溢價率大幅收窄。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現在溢價率高的分級基金大多是迷你基金,A、B份額二級市場成交量清淡,指數漲的時候,A、B基金也沒有漲上來;指數跌時候,A、B基金二級市場也沒跌下來。

“6%的溢價率又能怎麽樣。”該人士反問記者道,“申購之後要持有三天(T+2),交投清淡沒流動性,最後賣掉A、B份額的最大可能就是掛低價成交,到頭來也未必有收益。”

浮華過後,行情出現調整。8月17日,分級B行情回調,截至當日收盤基金跌多漲少,其中滬深300B(150052)、金融地B(150282)、地產B(150193)、浙商進取(150077)、房地產B(150118)幾只基金領跌,跌幅分別為8.06%、7.83%、7.43%、6.62%、4.82%。從中可見,房地產類B有三只基金跌幅居前。而房地產B此前與萬科A一起連續三日漲停。截至目前,萬科A股價為25.85元,股價仍處於最近8年多來的相對高位。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房地產類B一定程度上受萬科A股價強勢推動。倘若萬科A股價面臨沖高回落,那房地產類B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政策“不買賬”

截至目前,A股上證指數仍停留於3100點上方。未來不確定性因素仍較多。對於低普通投資者而言,不應盲目使用分級基金這種杠桿工具。

去年6月中旬那波股災行情中,分級基金跌停潮湧,引發下折行情致使基民發生巨虧的案例並不在少數。為此,去年,證監會叫停了分級基金新產品註冊,並表示正在研究有關政策。當時待批的共有191只分級基金至今都未通過審批。

即便是趕上末班車,最後一批成立的10只深交所分級的命運依舊多舛。其中,中融中證白酒、銀華中證一帶一路、銀華中證國防安全三只分級基金已清盤;國泰國證新能源汽車、融通中證大農業、鵬華中證醫藥衛生、交銀環境治理、信誠中證基建工程、前海開源中證大農業均已轉換成LOF基金;唯一一只僅存的建信中證申萬有色金屬分級基金時隔一年,目前A\B份額仍未上市。

暫停發行一年後,分級基金熱度大降。近日更有坊間傳言稱,監管層已經表態停止發行分級基金。對此,有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基金行業人士稱,目前的分級基金機制還不健全,即便監管層真的表態停發產品也情有可原。監管正在正本清源,只有理清和解決分級基金的機制問題後,才有可能向市場發行合適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54

異種器官移植再掀風暴 400萬眼角盲患者有望受益豬角膜

“豬的角膜剛剛研制成功了,國內已經有幾十例移植於人體的案例了。” 近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蔡誌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由於人體移植器官嚴重短缺,而豬的器官大小和功能與人類似,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能移植到人的異種器官。但是,異種間存在跨物種病毒感染的隱患等問題,也使得異種器官移植長期停步不前。

不過,隨著去年來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異種器官移植正在掀起新的風暴。陜西艾爾膚企業集團是我國最早一批專業從事研發異種供體材料的企業,並從2002年起定位於以豬為供體。目前正聯合國內一些三甲醫院,推廣豬角膜。該公司副總裁張光晟說,“賣的很火”。

90%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死去

在9月22日深圳發改委舉辦的“異種器官移植”研討會上,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研究員牟麗莎介紹,對晚期疾病,比如說器官功能衰竭以及癌癥來說,更換器官是上上之選,但是目前器官非常短缺。

她引用了一組數據:對於腎臟來說,國內每年需求有30萬人,但是實際獲得移植的人不過5500人。肝臟實際需求達30萬人,移植的只有2000人。90%的病人在等待中死亡。

從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供體來源更加緊張,異種器官移植因而更為行業關註。

由於豬與人的器官非常相近,並且與人類有90%的相同基因,且豬的飼料成本低,基因改造比較容易,因而成為器官移植的優質供體來源。

在國內,豬的器官在臨床上的應用已經有非常久的歷史,比如說豬的心臟瓣膜應用於風濕性心臟病已經幾十年了。

不過,供體安全性問題一直為外界擔憂。上世紀90年代,豬器官移植項目一度在全球受到追捧,但是後來發現豬的基因組里面有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存在。最終,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政府明令,在找到解決辦法之前,停止一切異種器官移植的臨床試驗。

豬角膜應用前景廣闊

不過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對對豬進行基因修飾和生產質量的控制等,提高了安全性,政策導向也越來越傾向於用動物作為器官的來源。牟麗莎介紹,日本開始允許向人體移植動物的臟器和細胞,美國最近也解除了自主人獸混合胚胎的禁令。

蔡誌明曾經組織完成了國內首例異種動脈瓣移植手術。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豬角膜研制成功後,應用前景將十分廣闊。

角膜病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就拿我國來說,角膜盲患者約有400萬名,每年新增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超過10萬,但是能夠得到移植的不到3000人。

技術難題解決後,企業也迎來了市場拓展的春天。陜西艾爾膚企業集團是我國最早一批專業從事研發異種供體材料的企業,並從2002年起,定位於以豬作為供體。該公司副總裁張光晟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介紹,他們研發的人工角膜具有與正常角膜相似的拉伸強度、屈光度,植入患處後可阻止病變發展及角膜溶解,並於去年4月獲得了國家的註冊證。“我們已經建立了第一株人類角膜緣細胞株,和人捐獻的角膜基本無異了。”

現在,張光晟正聯合國內一些三甲醫院,推廣豬角膜。他說:“賣的很火”。

仍有技術難題有待破解

除了豬角膜,豬的其他器官移植研究也將邁上新臺階。2015年,據英國在線雜誌官網報道,29歲的中國女留學生楊璐菡作為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在哈佛和eGenesis利用CRISPR-Cas9的“基因剪刀”技術,剔除了豬基因組中可能有害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從而攻克了豬器官用於人體移植的重大難關。

受益的顯然不僅僅是某一個器官的移植。美國匹茲堡大學Starzl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教授戴一凡說:“豬全身都是寶,豬的皮膚、骨骼等處理後都可以使用,在整個醫療界很多東西已經用在臨床上。如果能做到免疫反應很低,移植後的器官壽命持續時間會更長。”

以豬的瓣膜為例,戴一凡說,移植後使用壽命一般是7-10年,年紀越輕的人心臟瓣膜的壽命越短,一般在7年後就鈣化了,而60歲以上的人可以維持10年以上。

他解釋道:“因為年輕人免疫系統比較強,對瓣膜有排斥反應,導致鈣化。所以,如果用豬的心臟瓣膜,又能控制好免疫反應的話,就會大大延長人的壽命,這也是研究的一個新思路。”

蔡誌明告訴記者,除了移植之後器官的排異和使用壽命問題,仍有一些技術難題有待破解,比如說器官質量如何保證。

“目前,胰島、腎臟和肝臟的器官移植還在研究中,還需要時間。”胰島是蔡誌明和他所在的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異種器官移植團隊主要研究的方向。他們的團隊目前已經開展了國內首例豬-猴動脈瓣移植,並建立了胰島分離技術平臺,以及豬的胰島移植到老鼠的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70

最高募資156億港元  華潤醫藥再掀並購風暴

10月17日,近年來頻繁傳聞將要赴港上市的華潤醫藥正式公布招股說明書,計劃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中發行15.4億股股票,每股8.45港元至10.15港元,籌資至多156億港元,其中,45%的所得款項將用於國內制藥及醫藥分銷方向的戰略收購。華潤醫藥預期在10月28日正式掛牌交易,成為華潤第6家香港上市公司,這可能使該公司躋身今年亞洲最大規模醫療相關IPO之列。

至此,包括國藥控股(01099.HK)、上海醫藥(02607.HK)、華潤醫藥在內的國內醫藥流通行業“千億俱樂部”成員已經全部聚集港股市場,而此次華潤醫藥的赴港上市還將有望成為今年亞洲資本市場最大規模醫療企業IPO。

“醫藥行業在近幾年本就有整合之勢,而華潤完成了資本融資後這一速度會加快,在這一推動下,包括上藥、國藥的出手也會更積極。”一位醫療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募資主要為並購

華潤醫藥主營業務包括制藥、醫藥分銷、藥品零售三大類,按2015年收益計算,華潤醫藥目前為國內第二大醫藥制造商及第二大醫藥分銷商,其2015年收入1465.68億港元,旗下擁有華潤三九、華潤雙鶴以及東阿阿膠在內的三大A股上市公司。

事實上,自上海醫藥在2011年成功登陸港股後,華潤醫藥(時為“華潤北藥”)即成為了國內醫藥三巨頭中唯一一家港股缺位的公司。而在此前,在華潤醫藥與北藥集團“合二為一”之時,雙方即敲定了將醫藥類資產納入一家合資公司,並於“十二五”期間赴港上市的計劃。

但在2014年,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卻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中紀委調查。此前華潤醫藥板塊系宋林一手打造,宋林突然被免職,給正處於內部整合“最後一公里”的華潤醫藥平添了諸多變數。在多方因素的糾纏之下,直至兩年後,華潤醫藥,這家國內千億醫療航母赴港上市才最終“靴子落地”。

根據此次公開的招股說明書,目前華潤集團擁有華潤醫藥總股本的72%,本次募資完成後,該股本預期將變動為52.05%~54%,華潤集團仍為華潤醫藥的控股股東,募資的主要用途將用於國內制藥及醫藥分銷業務的戰略收購(約占45%)。

早在10月16日,華潤醫藥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王春城就曾透露,公司在陜西及成都已有一些收購目標,長遠亦有國際化發展戰略,這也是集團選擇在香港上市的原因。但目前更看重國內市場的發展布局,預期在2020年完成醫藥分銷業務全國化的目標。

華潤醫藥在2013年~2015年,實現營收分別為1169.5億、1357.5億、1465.7億港元;同期實現盈利分別為54.55億、54.92億、60.82億港元。

華潤醫藥各分部財務狀況               來源:華潤醫藥招股說明書

並購發力點

“華潤、國藥、上藥其實早在2008-2010年期間就已經完成了各地醫藥流通行業的第一階段整合,借此奠定了醫藥流通前三強的基礎,因此從規模上來說,這一輪並購規模在單體上不一定會有以前那麽大,因為該掃的都已經掃過了。”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不過華潤的特點是並購的速度比較快,因此會推動行業整合的速度,在此基礎上國藥、上藥的出手也會更為積極。”

他認為,除了傳統的制藥業務以外,此輪並購將會在一些醫藥‘新業態’上著重發力,包括醫療器械、藥房托管以及醫院供應鏈改造這幾大方面。

這些方向與“新醫改”的政策動向不無相關。

以藥房托管為例,醫院藥房作為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目前占據了市場份額的80%以上。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藥品銷售總額已高達1.66萬億元,據此估算,醫院藥房渠道的銷售價值高達1.3萬億元。而在新醫改“藥品零加成”的政策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醫院將藥房托管發展成為了新的藥品管理方式。

根據目前的市場統計,中標藥房托管的企業返給醫院的藥品銷售比例多維持在15%~20%,這意味著針對病人流量較大的三甲醫院,一年的托管費用可以高達上千萬元,藥房托管已成為華潤、國藥、上藥、廣藥在內的醫藥巨頭的遊戲。

早在2014年,因華潤被曝數度動用億元級別資金押註廣州三甲大醫院藥房,國內醫藥商業三巨頭國藥、華潤、上藥加速競合的態勢,在業內看來就已經再度擡頭。

對於華潤醫藥而言,2015年華潤醫藥的醫藥分銷收入90%都是來源於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其他分銷商,其中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的收入占了61.1%,也是整個醫藥分銷的核心,也正因此直接促動了華潤對於藥房托管渠道的“爭奪欲”。

“除此以外對於藥店的收購、DTP藥房的並購也是熱點,因為於制藥企業而言,批零一體化優勢明顯,於華潤而言也是不錯的一個方向。”該分析人士指出。

另一方面,制藥行業的並購整合也將由此加劇。去年11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關於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部分仿制藥需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未通過者將被註銷藥品的批準文號。業內認為此次一致性評價或直接導致藥品文號消亡至現有數量的10%~20%,中國近5000家制藥企業中的約3000家化藥仿制藥企業也將直面嚴峻的行業整合拐點。

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認為,一致性評價的高要求會直接淘汰行業內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畢竟不會有人拿著不合格的產品花費大量的經費和精力去申請,行業洗牌必定加劇。另一方面,大企業還可以選擇並購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中小藥企用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強者更強”。而此次洗牌,也將會給包括華潤醫藥在內的行業巨頭帶來進行行業深度布局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15

大跌之後的樂視網:融資風險難回避 “缺錢”命門再掀波瀾

11月2日,樂視旗下第七子生態——樂視金融在北京亮相,面對新的故事,市場卻用腳投票,主力資金暴力砸盤,樂視網股價大跌超7%。11月3日,樂視網跌勢不改,其最新股價已低至40.63元/股,大幅跌穿此前45元的增發底價。

股價大跌資金出逃,更讓市場擔心由此引發連鎖反應。首當其沖的,是樂視網近50億元的融資盤。當兩融資金已不再為其股價背書,隨之而來的或是股價繼續下行,賈躍亭的股權質押風險將亮起紅燈,樂視的資金地雷亦面臨被引爆。

實際上,在大跌背後是樂視久未兌現的產業故事,甚囂塵上的百億欠款傳聞,這讓市場對樂視網的悲觀情緒正在聚集。

“樂視網缺錢是毋庸置疑的 ,能不能挺過去現在大家都不知道,但一個事實是,市場的資金已經不願意與它再共擔風險。”如上海一私募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所說,股價大跌背後是樂視往長期難以回避的頑疾——資金短缺。

連鎖風險知多少

11月3日,在前一日大跌7.49%後,樂視疲軟的股價沒能起死回生,經過一天的掙紮,再次失守,收跌近1個百分點。而過去兩個月,成交量不高的樂視網,股價一直圍繞45元關口上下波動。

此前8月,樂視網以45.01元/股的價格完成了近48億元的定增。獲得新晉“公募一哥”任澤松所在的中郵基金、財通基金、嘉實基金、以及牛散章建平搶籌支持。但此後市場並未買賬,自複牌後,這家明星公司的股價就一路疲軟,從最高點的60.98元,到最新的收盤價40.63元,樂視網跌幅已超三成。

不得不提的是,作為樂視旗下最強的融資平臺,這是樂視網上市以來第一次定增。這意味著,對於資金緊張的樂視網而言,48億的定增如一劑“活血”,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樂視網近期公告發現,相較之前的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這一次的定增重組進展公告增加了“不排除後續對本次重組方案做出調整的可能”這一提示。顯然,“保全”增發價對於樂視網而言,顯得尤為關鍵。

股價大跌,讓樂視網首先失守了45元的“底線”,更讓參與定增的機構大額浮虧。其中,財通基金浮虧1.71億元,章建平浮虧1.09億元,嘉實基金和中郵基金各浮虧9341萬元。

實際上,樂視網的大跌早有跡可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從10月25日至今,樂視網持續被主力資金拋售,8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已累計出逃11.63億元。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11月2日大跌當日,主力資金更大大幅出逃樂視網,凈流出5.92億元,11月3日則再度凈流出2.49億元。

“樂視最近的股價圖形走勢確實不太好,進入下降通道,資金不再願意逗留了。”上述私募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認為,樂視網的股價“跌不起”,繼續下跌或為其帶來連鎖風險。

首先是兩融資金叛離,樂視網近50億融資盤不容樂觀。兩融數據顯示,截止7月2日樂視網大跌日,樂視網兩融越跌至49.73億,同比前一日跌幅2個百分點,當天融資買入額4.10億,償還額5.16億元,凈流出達1.06億元。進一步統計發現,10月以來,樂視網融資已累計凈流出超12億元。

上述私募高管認為,對於杠桿資金而言,樂視網市值大風險大,大跌“很危險”,且市場目前有新的獲利機會,融資順勢而逃,由此再帶動股價下殺。在另一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公募基金經理看來,這或讓樂視網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引爆樂視掌門人賈躍亭的股權質押風險。

樂視的三季報數據顯示,在賈躍亭持有的樂視網6.83億股,目前處於質押狀態的共5.71萬股。也就是說,賈躍亭手中的股份,近84%被其用來質押融資了。無獨有偶,樂視第三大和第四大股東劉弘、賈躍民亦將手中部分股份質押。其中,賈躍民持有樂視4394.72萬股份,持股比例2.22%,質押率則高達95.16.

超八成的股份用來質押融資,這在上市公司中並不多見,當股價大幅度下跌,作為質押人,賈躍亭或被要求追加質押物,甚至面臨被平倉。這對於本就缺錢的樂視來說,無疑是一大“死循環”。

不過,上述公募基金經理認為,雖然往下跌對樂視網和賈躍亭來說很危險,但目前並未跌到股權質押要被平倉的地步,而實在不濟,前述私募高管認為,樂視網亦可以停牌應對。

樂視網的“命門”

缺錢是樂視網一直以來的“命門”,這次“搭配”股價大跌一起出現的傳聞再次與樂視網的現金流有關。

就在樂視花重金邀媒體參加其進軍美國市場不久後的近兩日,有媒體報道稱,樂視欠供應商一百多億,已經被拒絕供貨。為了保證隨後的電動汽車工廠順利開工,樂視甚至開始使用緩發員工工資,停止出貨用戶全款預購的手機來籌集現金流,多位預購樂視樂Pro3的用戶都反映了相關問題。

這條消息發出不久後,樂視網的股價遭遇重挫,這讓市場不禁將二者視為因果關系。與以往多次類似情況一樣,樂視網做出回應,將上述消息定義為“不實傳聞”。根據樂視網的解釋,該公司旗下各業務線與供應商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業務運轉良好,並不存在拖欠巨額款項的情況;因拖欠供應商巨額貨款,導致股價下跌的傳聞,毫無事實依據。

雖然傳聞真假尚難辨別,但樂視網最近披露的三季度業績數據依舊透露出“資金面緊張”的信號。樂視網在三季報中坦露,2016年前三季度受大股東無息借款給上市公司、樂視並購基金所募集資金部分到位、銀行貸 款和商業信用等的影響,該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達到65.72%。

“樂視網缺錢是毋庸置疑 。”這樣的聲音多在業內響起。也曾有券商人士表示,在樂視網的發展過程中,現金流一直是其最大的制約與瓶頸。

此外,在經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滑逾3成的同時,樂視網的“三費”卻同比大幅增長,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增幅分別為160.07%、88.04%、197.92%。

整體來看,樂視網網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一如既往同比呈增長態度,營業收入為167.95億元,同比增100.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3億元,同比增30.75%。然而,一直以來業內對樂視網的財務狀況並不以為然,各種質疑時不時在市場中激起波瀾。

“財務狀況肯定是硬傷,如果老這麽持續,那就說明商業模式無法獲得現金流或利潤。”一位北京的私募人士表示。

在市場對樂視網財務問題的質疑之中,“營業收入涉嫌提前確認”為其中一項。而就在該公司披露三季報的同時也發布了“新增會計政策”的公告,會員費不再和終端捆綁銷售,成為獨立的一項收入,且對會員收入的確認依據除繼續保留當期確認的方式外,增加遞延確認的新政。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魯桂華分析認為,變化後的會計政策相較之前前進了一小步,確認收入的方式更正確一些,但多年期會員費遞延之後,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會有一定的負向影響,整體應該影響不大。

不過,於市場而言,樂視網的財務問題依舊充滿著迷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52

次新股再掀漲停潮,創業板指逼近1800點

周二(4月24日)早盤滬深兩市開盤漲跌不一,但隨後一同震蕩上行。盤中,前期超跌藍籌股集體大漲,滬指重返3100點,上證50指數大漲逾2%;次新股、富士康概念股等快速上行,創業板指站上60日線。至今日午間收盤,滬深兩市股指紛紛收漲,滬指和創業板指均漲逾2%,兩市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放量。

盤面上,草甘膦、鋼鐵、次新股等板塊漲幅居前;兩市無一板塊收跌。

截至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31.52點,上漲63.51點,漲幅2.07%,成交額1,14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17.1點,上漲186.47點,漲幅1.81%,成交額1,464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89.64點,上漲36.59點,漲幅2.09%,成交額503.2億元。

午間收盤數據(來源:Wind)

資金方面,央行今日公開市場開展3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無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投放300億元。

熱點板塊:

鋼鐵板塊今日早盤表現強勢,久立特材漲停,柳鋼股份漲逾7%,方大特鋼漲逾6%,華菱鋼鐵、韶鋼松山、三鋼閩光漲逾5%,新鋼股份、南鋼股份、八一鋼鐵漲逾4%。

次新股今日早盤掀漲停潮,天安新材、鼎盛新材、迪貝電氣、凱倫股份、智能自控、南都物業、愛嬰室、雙一科技、鋒龍股份等24只個股漲停。

兩市無一板塊收跌。

消息面:

1、證監會公司債券監管部主任蔡建春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綠色證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中國綠色證券高峰論壇上表示,下一步要從三方面加強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綠色債券標準,二是進一步提高綠色債券市場參與各方的積極性,三是進一步夯實綠色債券發展的基礎。

2、4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2017年知識產權創造量質齊升。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1萬件,同比增長12.5%,排名躍居全球第二;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8件。

機構觀點:

申萬宏源認為,周期和價值股的反彈不是單純的超跌反彈,而是跟隨信號驗證步步為營的預期修複行情。基於這樣的認識,更加關註與經濟增長預期相關性高的行業,首選周期股中的鋼鐵和水泥行業,同時關註房地產和銀行板塊。

國泰君安認為,目前市場處於二季度行情的前夜,投資者應靜待二季度行情的展開。周期品行情的中期邏輯存疑、前期一線消費藍籌面臨“估值—業績”難以超預期壓力,相對而言,更加看好經濟平穩增長背景下消費行業的邊際增長貢獻,看好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背景下的大眾消費品,以及受政策扶持、業績增長預期逐步修複的制造領域的TMT板塊。此外,降準對市場情緒形成呵護,金融、地產板塊全年來看有絕對收益。主題投資方面,重點推薦雄安新區、數字信息化、芯片國產化、核電等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45

格力、誌高再掀空調業擴產潮背後:是否將現供過於求隱憂?

空調業正掀起新一輪擴產潮。

誌高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興浩近日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透露,誌高將新打造年產400萬套空調的先進整機制造基地。而格力電器本周也在公告中透露,規劃在洛陽、南京建設新空調基地,杭州空調基地已在建設中。

去年,海爾、奧克斯、長虹都曾公布空調擴產計劃。如今,空調業再次掀起擴產潮,各家有什麽不同的盤算?是否將出現供過於求的隱憂?經歷2017年空調業的“大年”,這些都將決定著空調業在2018年能否繼續取得“好收成”。

放棄低附加值的OEM

李興浩表示,空調業從以變頻空調主導的2.0時代(定頻空調地為1.0時代),進入智能雲空調的3.0時代。為把握智能時代機會,誌高不僅擴大智能雲空調的產能、打造智能空調的生態圈,還要提升智能制造的水平,將新打造年產能400萬套的先進整機制造基地。

擴大產能,不只滿足國內市場,還有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的份額。從1998年誌高第一臺空調出口黎巴嫩起,誌高開始進軍海外市場。 今年,誌高將繼續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海外市場的出口,並大力推廣自主品牌。近年,誌高放棄一些低附加值的OEM代工訂單,更多地轉向樹立自己的品牌。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李興浩認為,從中國空調企業在全球產業鏈的布局來分析,一方面中國空調企業無論是在上遊零部件環節,還是在整機制造環節,以及在技術、產品上都有擁有優勢,其產業鏈配套體系短時間內肯定無法被複制或替代,另一方面其它國家短期內也難以消化中國原有的市場份額,所以中國空調產業全球制造中心和市場中心的霸主地位並不會因為此次中美貿易摩擦而受到影響。但短期內在美國市場出現的波折、成本的上升等影響,則在所難免。

據誌高2017年年報,其去年營收107.37億元,同比增長15.4%。此外,誌高在美洲、歐洲及大洋洲的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50.1%、31.1%及11.8%。李興浩透露,誌高已經定下2018年增長10%~20%左右的目標。

空調業醞釀新一輪優勝劣汰

去年,海爾、奧克斯、長虹去年都公布了擴產計劃。海爾將新增1500萬套空調產能,擬全部采取智能制造的模式生產;長虹空調投資 10.9億元在綿陽經濟開發區實施搬遷及擴能升級項目,建設年產 420 萬套空調的生產基地;奧克斯也將新增700萬套年產能。

今年,除上述誌高的擴產計劃外,格力空調業務擴產的版圖也浮出水面。公開資料顯示,格力將在洛陽、南京,分別投資20億元和100億元建設中央空調基地,杭州基地則將生產和銷售家用、中央空調等智能電器。

為什麽這兩年空調業接連掀起擴產潮?

 奧維雲網(AVC)副總裁郭梅德向第一財經解釋說,國內空調市場每百戶擁有量仍然較低:與日本每百戶擁有量248臺空調相比,2016年國內市場空調的每百戶擁有量城鎮僅124臺, 農村僅47.6臺。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推進,國內市場還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間。而且,2016年、2017年國內空調市場的快速爆發,部分企業出現斷貨,倒逼企業擴產。另外,老的生產線效率低下,很難滿足市場爆發性需求,企業都在上馬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新生產線。

郭梅德認為,海爾、奧克斯、長虹、誌高擴產的主要是家用空調產品,但是格力擴產的主要是家用中央空調產品。隨著近幾年來精裝修市場的火熱,家用中央空調產品成為下一個藍海市場,而且這個市場主要以大金為首的外資品牌主導,市場潛力很大。

擴產背後,空調產能是否有供過於求的隱憂?郭梅德說,從供給端看,空調行業連續兩年的高增長,吸引力眾多企業積極擴產;從需求端來說,2017年房地產政策開始收緊,從2018一季度數據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嚴控城市出現負增長,那麽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經過兩年的增長,市場需求已經被透支,所以基於此,整個空調市場將供過於求。

對空調業來說,有大小年之分。2017年是空調業的“大年”,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各家企業都有不錯的收成。而奧維雲網推總數據顯示,2018年空調業將進入“小年”,預計今年國內空調總零售額為1860億元,將同比下滑3.7%;總零售量為5313萬套,將同比下滑5.4%。

這意味著,空調業醞釀著新一輪優勝劣汰。郭梅德說,當市場需求萎靡的時候,對於空調企業來說,拼的就是過硬的產品、良好的服務及強大的渠道體系和運營能力,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這些能力。奧維雲網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新進入品牌數量多達十幾家。空調市場的馬太效應將會更加明顯,後期將會有部分企業被優化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77

自由行令荃灣食肆變藥房警嚴防周日再掀光復

1 : GS(14)@2015-03-04 09:00:18









經歷屯門、沙田及元朗的光復行動,有網民計劃在星期日發起「光復荃灣」。《壹錘定音》向兩名地區人士查詢,二人皆表示荃灣的水貨客問題不算嚴重,但自由行旅客的確令該社區變天,市中心的大眾化食肆紛紛被藥房、金飾店佔據。另外有消息人士表示,警方已密切注視光復荃灣行動,更預料位處市中心的眾安街是高危地點。曾參選荃灣德華選區的民主黨社區主任黎敬瑋表示,荃灣市中心本來有很多價錢平民的食肆,但到2013年後,食肆數目慢慢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藥房和金飾店。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指出,金飾店主要集中在眾安街一帶,藥房較多的地方則為川龍街。他稱有街坊反映,川龍街一帶的舊樓租金升了不少,因為很多藥房會租用樓上單位作貨倉,從而推高租金。他更慨嘆,最近有一間為街坊服務的藥房結業,取而代之的是一間專賣奶粉及自由行貨品的藥房。除市中心一帶,愉景新城亦有不少變遷。趙恩來指出,該商場近月完成翻新工程,昔日的美食廣場沒有了,商場被大批名店及價錢較貴的食肆進駐,「街坊價」的食肆只剩下麥當勞。他稱街坊如希望到收費較便宜的食肆吃飯,「可能要行遠少少去地鐵站度…我哋後生可能行三、四個字,老人可能要行半個鐘。」趙強調曾多次代表居民向商場業主反映,居民需要能付擔的食肆,但意見未獲重視。「光復荃灣」行動最終是否成事,仍屬未知之數。根據該活動facebook專頁顯示,截至昨夜,僅一百多人表示將會出席;亦有不少聲音質疑應否在荃灣舉辦光復行動,因該區水貨客問題遠不及上水等社區。然而有消息人士向《壹錘》表示,警方正密切留意光復荃灣行動,並預料由金舖林立的眾安街是高危地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4/190631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79

藍黑裙翻版再掀風波呢件外套係咩色?

1 : GS(14)@2016-02-28 16:25:20

還記得「藍黑裙」之爭嗎?最近社交網絡上又為顏色問題爭個面紅耳熱,今次的主角是一件外套。看看圖中這件外套,你看到甚麼顏色?社交網站Tumblr的網友「Nina」將圖片放上網,結果引起熱議,有人看到是藍白色、有人看到是黑啡或黑金色,也有不少人看到的是綠色與金色,或者綠與啡色組合,你呢?「我不想搞出一個新的藍黑、白金裙子謎團,但我朋友有這件外套,她說這是白色和藍色,但我看到黑色和啡色,請告訴我,你們看到甚麼顏色?」Nina周四附上圖片問網民,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外套的物主聲稱是藍白色,但這個討論很快成為社交網Twitter的熱門話題,很多網民更落話題標籤「#thejacket」大談自己所見,對於別人看到的顏色與自己不同大感疑惑,有人在社交網說︰「友誼會被毀掉。」可見爭拗是多麼激烈。英國《每日郵報》/Tumblr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28/195092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14

啤殼樂園 創板新股再掀炒風聯旺、思博首日升逾十倍 慎防高位回吐

1 : GS(14)@2016-04-13 16:56:54

■創板股聯旺主席黃智果(左)及思博管理層(中)昨齊主持上市儀式。 李潤芳攝



【本報訊】創板股再瘋炒,啤殼風潮未散!近日創板股一上市即瘋炒再現,昨上市建築股聯旺集團(8217)及科技股思博系統(8319)齊齊以10倍升幅埋單,累計今年9隻掛牌創板股,有7隻均為建築或科技板塊,且全數累積升幅至少仍有兩倍,瘋狂程度媲美去年。專家憂慮在殼價有市、但監管機構未出招前,啤殼潮不但持續,且會越演越烈。記者:何仲豪


經營土木建築工程的聯旺昨高開逾6倍後節節上升,全日高見4.8元,首掛收報4元,較配售價0.26元高出達14.4倍。從事資訊科技解決方案的思博系統炒風同樣熾熱,高開7.5倍後再升至3元收市,較配售價0.25元,升11倍;周一上市的Hypebeast(8359)上市日亦高開逾9倍,昨埋單再升7.6%,累積升幅則有7.7倍。





每10隻創板新股3隻做建築

聯旺保薦人為天財資本,過去兩年共協助6家公司上市,包括去年11月掛牌、首日爆升15倍的中國糖果(8182);而大有融資最近一年保薦4家公司,包括暴瀉股立基工程(8369)及Fraser(8366)。翻查2015至今上市的43隻創板新股,幾乎每10隻就有3隻為建築股,有2隻為科技股,單計今年7隻首掛已高開介乎1.4倍至9.3倍,以現價與配售價計,最少仍錄得1.9倍的升幅,表現風光。不過,去年上市的14隻同類創板股中,雖然全數首日均以倍數飆升,但超過一半至今已失守配售價,倘以首掛日開市價計,42%甚至已累瀉至少九成,情況誇張。





瘋炒無實質因素 恐掀賣殼潮

事實上緊接而上的建築及創板股更一隻接一隻,據港交所資料顯示,已呈上招股書準備於創板上市相關股份至少仍有9隻。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創板建築股比例增,因為流動資金上市要求不高,「一單地盤定單已經值成千萬,而且香港越起越多工程,一單生意隨時夠上市」,至於科技股則概念足夠,並獲資金青睞,創板上市本錢高。不過,創板股瘋炒普遍沒有實質因素支持,如今年初上市的智傲控股(8282)市盈率(PE)更已高逾百倍,市場關注部份企業並非為壯大業務上市,而是部署賣殼。細價股專家梁杰文指,儘管監管機構屢次表示關注,但根本無良策應付啤殼問題及規管配售程序,相信啤殼風氣只會延續不會衰退,且大市氣氛較年初明顯改善,尤其最近主板上市的新股表現突出,成功吸引資金追逐新股市場,助長炒風。譚紹興更憂慮,越來越多海外公司回流並以香港作踏板,殼價在弱市下不跌反升,啤殼風氣有機會較去年更熾熱,特別是港交所計劃以低上市要求的新三板擴充收入來源,將進一步拉低公司質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3/195688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