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呂志和「對退休高官公道啲」 李華華

2008-09-11  AppleDaily

喺04年4月退休嘅民航處前處長林光宇,今年3月俾嘉華國際(173)主席呂志和招攬做營運總裁。事隔6個月,噚日佢出席嘉華業績記者會,坐喺老闆身邊,幫手重複番條問題畀老闆。

政府唔批林光宇入國航

講 起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早陣子加盟新世界中國(917),最終搞到一頭煙,本身都鍾意搵退休公務員返公司幫手嘅呂志和叫大家「公道啲」。至 於林光宇就話當年離職後,碰啱同年年底,國航(753)準備嚟香港上市,佢本來諗住加入做獨立非執董,點知最尾俾政府「Disapproval」咗!佢話 用得呢個字眼都幾嚴重,所以惟有放棄。好在塞翁失馬,最後入咗嘉華。林光宇唔肯講點睇梁展文單嘢,但佢認為公務員做完政府工之後,唔可以出外做其他嘢就唔 係咁公道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

兩岸三地:討公道 uncle Ray

2009-01-13  AppleDaily





 

上 世紀90年代,香港銀行的業務簡單,分析員主要集中衡量銀行的存貸比率。由於有利率協議,銀行的收入反映在息差之上。還記得90年代的按揭利率,一般為 「P+」,銀行收入穩定,豬籠入水,相安無事,對按揭及trade finance等以外的業務,興趣不大。當時股票買賣都集中一些中小型華資股票行。97金融風暴,正達、百富勤等出事,一般股民對華資經紀行存有戒心,加 上利率協議取消,競爭激烈,按揭息率由「P+」變成「P -」,息差收窄,銀行開始加入其他金融產品的銷售服務,與華資經紀行「爭生意」。

銀行變金融超級市場

由 於銀行的形象比較穩健,吸引一眾「師奶股民」,漸漸銀行變成「金融超級市場」,由孖展、股票買賣、保險,到financial planning,分行經理變成超級金融產品推銷員,與超市的manager平分秋色。銀行的角色轉變,金管局與證監會於2002年達成共識,即任總最近 提出的「一業兩管」。「一業」是指銀行的投資及證券業務,「兩管」是指,證監負責規管銀行經營「證券及期貨條例」所指定的業務範圍,金管局則規管前線銷售 人員的行為。1月8日,金管局與證監會各自表述,公佈自己的調查報告。任總認為「一業兩管」行之有效,出問題主要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與「一業兩 管」無關,證監當然提出相反意見,包括所謂「雙峰模式」。不過,歸根究柢,誰管?點管?並非問題核心,迷債事件的出現,最重要是賣的人不知自己賣甚麼,買 的人亦不知自己買甚麼。立法會將於農曆新年後,對「迷債」進行特別調查,到時能否為「迷債」受害者還一個公道呢?Uncle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89

青心直說:公道自在人心 胡孟青

2009-07-27  AppleDaily





 

長 期坐井觀天之輩,唔知家華同我嘅交情好到咩程度,查實當家華大哥起筆開始寫關於對我之睇法時,已即時致電報定案,皆因佢話呢行是非多,費事有朝一日有小人 出嚟挑撥離間。佢真係料事如神,果然有人枉作小人。有病應該睇醫生,天天指控人家陰謀論,係唔係本身已出現病態妄想被迫害症!只怪生意難做,人性容易顯 露。香港最可愛和寶貴的地方,係港人仍然擁有言論自由,本人唔介意正常善意嘅批評,尤其早前陸叔對本人在股評人行為方面過份上心之提點,亦樂意照單全收。 只是對於一些由匿名打手於網絡向異己放暗箭(受害者不只一人),到如今自本報討論區消失後弄得要如斯明刀明槍御駕親征,煞是可悲,唔通我又要以牙還牙將本 文標題大大隻字老作甚麼黃腳『魚立』病變。在百花齊放、有容乃大嘅香港地,雖然刁難與挑釁已變成另類社會文化,對這類人我幫佢唔到只能表達同情,本文亦不 打算再與之糾纏下去,皆因公道自在人心。

睇淡係唔想散戶太心雄

繼續論盡財經界時弊,刺激大家對股壇現象思考一番,仍然係本文 風格,反正無人能夠贏得全世界,最緊要講真話。真人騷唔係話你想做就有得做,傳媒有Air time都唔係你木口木面扮性格演員去就有。只要你朋友圈子夠闊,肯與成功嘅炒家交換情報,許多都不諱言股市其實係一個鱷魚潭,唔通連炒家之言都係陰謀 論?市場上一邊話自己輸咗人家嘅錢,一邊流幾滴鱷魚淚者唔係第一次見,輸咗唔攞大聲公去你間公司嘈,唔好以為人家被焗賭焗輸無仇報,幾年前有本地廠家以為 有高人指路,點知仲慘過自己落手落腳去炒而輸到同行家呻,只係大家厚道無周圍唱,咁得閒四圍『目及』住其他行家嘅一舉一動,還有時間去做分析嗎?我等一般 見識之士,許多時遇上高人亦會不恥下問索索料,只是每日寫稿已要花很大精神,亦有家人要兼顧,對方先撩者賤亦感無奈。部份人睇淡,係因為唔想普羅投資者被 勝利冲昏,掛住數銀紙而忘記眼前風險,而唔會黑心到唔想個市升。經濟實在如何,睇嚟緊下半年大型企業招聘情況應該無得拗。在此順道感謝書展支持者百忙中抽 時間前來,友儕亦唔需要對蜚短流長太上心,基於以德報怨,希望對方早日康復。胡孟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95

為何在香港情況類似,上市公司老闆肯定有問題,反而要求法院請求公道?-大凌國際(21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499


大凌那個case,應該向大股東要求清盤,去該貼新聞中bold了的字更可反映他的立場絕對有偏頗,受到某些人的影響(未必一定收了錢),可能不懂財技及公司法律,以為這樣就對股東好,結果對大股東更好,然後去幫那些不懂的人,所以翔哥是好心做壞事,最終反被那些人欺騙


明明就是大股東有錯在先,利用上市公司向下炒,並利用一些騙錢交易,去幫自己漁利,台灣的小股東會主動出信給大股東要求反抗侵略的行為,但香港的小股東因大股東漁利,給停牌了,反而要求監管當局去幫壞人賺錢,讓他好好過下去,我真的不懂那些告訴的人邏輯是甚麼。


我再次建議小股東,不要要求復牌,使更多投資者受到傷害。豎NAV較停牌前股價高(現時NAV是9.36仙,股價是1.3仙),應該集齊股票,提出動議,要求大股東以帳面值回購證券行業務及投資,然後把公司清盤,然後利用所得向股東派發剩餘資本,並提出另一告訴大股東的失誤索償,以保障自有權益不受傷害。

歡迎大凌苦主提出清盤動議,不要讓某些既得利益者支持復牌提議,繼續利用上市公司向股東漁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8

還羅綺萍一個公道!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9392

林奇:

「如果蒙古能源是騙子,港交所上市 科人員便是偷懶的警察,或者――恕我直言――白痴。根據上市條例,「合作意向書」根本毋須披露,上市公司加強透明度固然可取,但胡亂披露未必成事的意向 書,合作方的身分不明,而且是一個月三度出現同樣手法,港交所竟然可以視而不見,任由其接二連三借誤導投資者的公告炒高股價,豈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捍衛者 應有的態度?」


林奇
今天閱報得悉,有大中華第一妖股之稱的蒙古能源(00276),其主席魯連城及執行董事翁綺慧終遭到證監會的公開譴責,大快人心之餘,亦還前財華社主編羅綺萍小姐的一個公道,以及側面突顯了力撐她的老闆余剛先生作為生意人的一點風骨及不畏權勢的傲氣。

若 不是林奇《征服股海》網誌仗義執言,秉筆直書,鬧爆既得利益者致逾千五篇舊文慘遭「河蟹」,那麼,昔日曾受林奇力撐的前財華社主編羅綺萍小姐的舊文將可昭 日月,既力插大中華第一妖股蒙古能源,(事後回看,哨牙聰都有份炒得既,大家都知呢隻大中華第一妖股「圍威喂」究竟發生緊乜嘢事!十幾蚊買落蒙古能源的無 知散戶,對不起,又接火棒了!),復看到作為本港專業傳媒工作者羅綺萍小姐的良知,相對投資大行瑞信的下三濫不由分說助紂為虐的「應聲蟲」附和,三年後回 看,誰是誰非,可謂立竿見影,高下立判!也讓不以人工低卻仍繼續緊守傳媒工作崗位的本港後輩,尤其是財經記者們,有可尊可敬可循的楷模。憑良心,說真話! 憑良知,斬妖除魔!

今天又有《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對近來股價如吃了偉哥,但剛公布的純利似無法追及股價狂升的IT(00999)主席沈嘉偉的評論!對答精警,一小時,答三句,如此主席?值得細看!

好 些股票,永遠不在林奇的買入之列,諸如新世界系、華人系、英皇系、華匯系、福建系等,因為主事人或立心不良,管理層用股東資金大魚大肉買人蔘買燕窩有之, 掠奪股東利益以自肥有之,賺大錢也可以零派息或派雞碎咁多有之,總不能令人加以信任,並用真金白銀投資在這些不能令人安心的管理層身上。除非林奇明天傻 了?否則,任憑以上所述的一眾「優質」股票,明天其股價會被炒到飛天,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什麼新時代能源(00166)、國際資源(01051), 又或彤叔入股、大孖沙助陣,不過全是引君入甕的死亡陷阱而已!

君不見中策(00235)又唔知輸死咗幾多個無知散戶投資者呢!52週高位炒到一蚊,信恆生柯清輝嘛!

謹記:空中樓閣的天空之城,不過是阿鼻地獄的充分反映!

下次當見倒呢班「似曾相識」的管理層,唔駛我林奇教你點做吧!

畢竟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林奇深信「盜亦有道」!巧取豪奪,妖言惑眾,取之不義,何如?

良心值多少錢呢?不妨問吓呢班「人」……渣!

真金不怕洪爐火,水退便知誰赤裸!

林奇不吐不快,也絕不能容忍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居然出現如此接連誤導投資者的荒謬事件。

可惜的是,這樣誤導投資者的事件絕不是冰山一角,畢竟,香港像魯連城及翁綺慧的人多,像羅綺萍及David Webb的人少!作為散戶投資者,戴眼識股,戴眼識人,比什麼還來得重要呢!

謹記:您不理財,財不理您!尤其是金融大鱷仆街無良莊家及有利益衝突的財演們環伺香港的時候!寄望我們的監管當局嗎?別傻別天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06

連動債勝訴受害者現身說法 掌握銀行三大荒謬 苦主也能討公道


2011-8-22  TWM




看似落幕的連動債事件,實際上卻 暗潮洶湧,三年多來只有一成投資人從司法途徑替自己討回公道,但這珍貴的一成勝訴案例,給廣大的投資人無限希望,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撰 文‧許瀞文

雷曼兄弟倒閉至今已經三年,當時大群雷曼連動債投資人到銀行前抬棺抗議、撒冥紙新聞,仍讓人記憶猶新;三年後,多數人都在銀行強 力遊說下和解,只剩下少數人不甘吞下這口氣,堅持從司法這條路替自己討回公道。但,要得回嗎?本刊揭露連動債至目前的所有官司狀況,這或許正是銀行最不願 面對的真相。

曾志祥(化名,因官司仍在訴訟中,保護當事人)、年約五十歲,是美國留學回來的MBA,身為單親爸爸,為全心照料自己唯一的女 兒,在六年前辭去工作,目前是專業投資人,靠著早期投資股票的分紅及繼續投資過生活。二○○八年三月,人在養老院生病的母親交付給他五百萬元養老金,他將 這筆錢轉到第一銀行做定存,卻成了他人生最後悔的一個決定。

他在臨櫃定存時被一銀人員告知現在最高只能做三百萬元定存,並將他引到理專辦公 室,開始推銷兩檔雷曼兄弟發行的「保本保息連動債」,一檔為紐幣,另一檔為澳幣,在這之前,他從沒和一銀有任何財富管理業務上往來,僅有存匯款,連一檔基 金都沒買過。

理專從容地拿出DM(宣傳品),強調連動債性質和新台幣定存相同,保本保息,年配息高達一成以上,且利息收入不用扣所得稅, DM大標題上清楚寫了「保本連動債」五個字,曾志祥心想如果能幫媽媽多存點利息也不錯,於是他改做兩百萬元定存,其餘的三百萬元中,兩百萬元買了澳幣連動 債,一百萬元做紐幣連動債。

銀行只強調保本

中、英文說明書不符合

半年後母親過 世,同時雷曼兄弟宣布倒閉,曾志祥去電銀行,一開始理專說「沒事,你買的是保本保息,年底董事會後會有決議。」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理專開始推拖拉,到最 後告訴他:「雷曼倒了不關我們的事, 我們也是受害者。」銀行在社會壓力下,開始與連動債投資人協商,曾志祥說:「銀行說一成五(原始投資金額)和解,不然就一毛錢沒有。」他也試著透過自救 會、金管會爭取自己的權益,但得到的答案都讓他失望,金管會說這是他和銀行的紛爭,希望他自行解決。他很疑惑,難道連銀行拿出的白紙黑字廣宣品都不能信 任?為替自己討回公道,也守護母親最後一筆資產,他走向訴訟一途,企盼司法能還他一個公道。

曾志祥開始蒐集對自己有利證據,詳讀說明書後發 現,銀行給的中英文說明書兩者內容部分不符合,英文說明書上明確記載「該商品不得在台灣公開銷售或募集,僅可售予專業法人機構及台灣境外投資人」,上面從 頭至尾也沒提到任何保本的訊息,但中文說明書上卻反過來該寫都沒寫,只強調「保本」。

對母親的愧疚感,加上打官司的折磨及被銀行欺騙的屈 辱,種種的壓力讓他無法承受,將近一年時間晚上無法成眠,還開始出現「鬼剃頭」現象,頭皮上東禿一塊、西禿一塊,「我出門都要戴帽子怕嚇到別人,這精神賠 償我該跟誰要?」曾志祥氣憤地說。

就算出庭壓力再大、再折磨,曾志祥也挺起胸膛認真面對,他每庭都到,甚至最後宣判雙方律師都沒出席,他仍 堅持到最後,一審結果原告勝訴,法官宣判銀行應該支付原始投資金額的一一○%給原告。當時審理這案件的台北地院法官趙子榮親手將判決書交給他,並告訴他: 「你創下了國內先例,因為另外的一○%是對銀行的懲罰性賠款。」走出法院那一刻是他兩年來最開心的一天。

不過才高興沒有幾天,隨即陰霾又 起。因為一銀決定上訴,儘管他透過律師向銀行表示,一成的懲罰賠款他可以不要,但銀行堅持只願付三成和解金,否則就是上訴一途。

第一銀行發 言人林漢奇表示,因官司還在訴訟中,不方便多發表意見,林漢奇指出,當時雷曼兄弟商品幾乎在各家銀行的宣傳品都寫上保本兩個字;至於中英文說明書不合的爭 議,他認為投資人簽署哪一份文件,則以該文件為主。

荒謬一:資訊不實

網路有無淨值公告仍成謎

曾 志祥的案例仍激勵連動債受害人,只是,能夠與銀行對抗,打贏官司的投資人仍不多,根據建業法律事務所及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統計,截至今年四月底,共有二百三 十件連動債訴訟案件判決確定,其中只有二十三件、也就是一成的案件是投資人勝訴。

看來,這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戰爭,小蝦米仍是居於劣勢, 畢竟能像曾志祥這樣堅持到底的案例仍是不多。

許多連動債受害人都有這個疑問:為何幫自己討公道這麼困難?

曾經經手多件連動債 官司的立人律師事務所律師吳麒解釋,很多投資人都太著重在和銀行簽訂契約的過程,詳細說明自己如何「受騙」,但進一步追問,卻根本無力舉證,因為每份契約 書都有受害人親筆簽名或蓋章,這些親筆簽名搖身一變成為銀行在法庭上的最佳護身符,自然敗訴居多。

其實有更多投資人找上吳麒,但他都拒絕, 理由是「舉證太困難一定輸」,直到有位受害人拿著字條來找他,他才接手,「因為他手上有張理專寫的字條,『九五%買公債,五%買選擇權』」。

法 庭上理專也承認字條是他所寫,但即使如此,在桃園地院一審時仍敗訴,原告不甘心繼續提起二審上訴,「我換個方向,強調銀行沒有盡到『善良管理人注意義 務』,違反《信託法》導致受害人有直接損失。」吳麒說。該案件二審大逆轉,原告勝訴,拿回原始投資金額,這案例也成了其他勝訴案主要參考依據。

何 謂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吳麒說,在法律上沒有任何清楚定義,但引用《信託法》後能將責任轉至銀行,必須說明如何盡義務管理,在他打官司過程中,發現銀行種 種荒謬,也成了受害人勝訴關鍵。

荒謬二:處理輕忽

跌破下檔保護竟用平信寄發買了東西總該有明確價格,但銀行給 受害人的每月對帳單上,不是寫「NA」,就是打「*」號,銀行的說法是:「這是保本商品沒有淨值」、「市場沒有成交所以沒有淨值。」吳麒強調,購買基金和 連動債一樣,都屬於投資信託契約,銀行該盡相同責任義務,每個月寄發基金對帳單時都有淨值、單位數公告,為何連動債卻沒有報價?

吳麒指出, 銀行都說在對帳單上註明銀行網站有看淨值路徑,但如果投資人能夠證明,其實到現在為止大部分的銀行都未能明確證實有在網路上公告淨值,絕對是打贏官司很有 力的證據之一。

幫曾志祥打官司的德律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劉緒倫表示,連動債價格跌破下檔保護,銀行竟然是用平信、大宗郵件寄發,連股市融資 追繳令都用限時掛號方式寄出,跌破下檔保護對受害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資訊,怎能用平信寄出?

荒謬三:隱瞞資訊

未 告知最大風險 恐血本無歸在雷曼兄弟倒閉兩個月前,某大型民營銀行開始公告淨值,「我有受害人前個月對帳單上淨值和投資本金相同,但下月對帳單卻寫損失七○%,還附註曾 跌破下檔保護。」吳麒說,一個月內風雲變色,但用平信寄出的通知函可能被當廣告信早就丟入垃圾桶,投資人根本不知情。因此如果投資人拿得出這些平信通知 函,也容易成為對自己有利的呈堂證供。

劉緒倫說,銀行不斷強調有告知投資人連動債信用、匯率風險,來淡化自己該承擔責任,但有告知信用風險 並不等於告知最大風險,「如果可以舉證銀行沒說清楚﹃你可能一毛錢都拿不回來﹄,也是法庭上對投資人有利的證據。」

律師建議:

能 接受銀行提出條件 就和解截至目前為止,仍有近千件的連動債訴訟還在一審或二審中,也有些已經上訴到最高法院,針對這些投資人,又該如何因應?

吳 麒說法律上有句諺語:「瘦的和解好過肥的訴訟」,如果銀行提出你能接受的條件,不妨優先選擇和解,畢竟打官司所要耗費的精神體力及金錢,會對你的生活造成 不小影響。

吳麒說經過三年,終於看到投資人有贏的機會,二審敗訴有機會上訴的人,不妨在能力範圍內考慮上訴,給最高法院一個表態的機會, 「類似案件最高法院意見分歧,如果能統整出代表意見,這將對高院及地院有更大的約束力。」

曾志祥一審勝訴三大關鍵

1. 保留廣宣品, 因為廣宣品也算契約,上有保本兩個字,本金卻一毛都拿不回。

2. 證明銀行告知信用風險不等於告知最大風險。

3. 證明信託契約成立後完全沒給參考淨值,讓投資人無法判斷。

曾志祥一定要贏的三個堅持1. 積極尋找對自己有利證據,只要有勝訴判決立刻詳讀。

2. 每次開庭必到場為自己爭取權益。

3. 開庭前和律師討論該注意細節。

連動債訴訟勝訴、敗訴關鍵

勝訴原因

廣告中記載「保證保本」、「定存」、「保息」 等不實字樣。

理專未積極告知本金損失風險(尤其當事人已經先要求購買保本商品)。

銀行未主動及時告知風險變動,跌破下檔保護 以平信寄發。

銀行難以舉證出有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定期對帳單寄發,不代表有盡告知風險變動義務。

敗 訴原因

說明書或風險預告書有記載不保本風險,但當事人有簽名。

當事人智識足夠或有購買連動債經驗。

理專未告知 「保證保本」,所以會有本金上損失。

廣告、說明書上沒明顯使當事人誤認產品保本。

當事人就未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舉證失敗。

資 料來源:建業法律事務所暨宏觀財務顧問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9

澳大利亞總理誓為馬航MH17討公道:普京敢來G20 我就放倒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42

普京,澳大利亞,俄羅斯,馬航,烏克蘭

因認為俄羅斯要為馬航客機在俄烏邊境上空被擊落負責,澳大利亞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又放狠話,承諾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今年11月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G20峰會,就要用橄欖球里的“抱摔”(shirt-front)方式放倒他。三個月前,阿博特曾威脅要禁止普京參加澳大利亞舉辦的G20峰會。

澳大利亞財長昨日證實,普京將參加11月的G20峰會。此後,艾伯特當天說,將在峰會期間與普京進行“最艱難的對話”,質問他馬航MH17客機墜落造成澳大利亞國民喪生一事。他說:

“我要抱摔普京,我要對他說:‘澳大利亞人遇害了,他們是被俄羅斯支持的叛軍用俄方供應的裝置殺害的。’”

“你也不想一切發生,這我們接受,可我們現在要求你方充分配合刑事偵查,如果調查確認,(飛機失事)是你方施加影響所致,就必須伸張正義,繩之以法。”

今年7月17日,在飛經俄烏邊境的烏克蘭領空時,一架馬航MH17航班波音777客機被導彈擊落,機上28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人生還。遇難者主要來自荷蘭和澳大利亞,荷蘭公民有150多人,澳大利亞公民有28人。

西方國家和烏克蘭政府此後都認為,馬航客機空難系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分裂武裝所為,擊落飛機的導彈由俄方供應。俄羅斯竭力撇清幹系,並指烏克蘭政府軍才是元兇。

艾伯特當月表示,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反政府勢力有嫌疑,俄政府絕不能包庇這股勢力,如俄方不幫助推動調查,就會設法禁止普京出席今年11月的G20峰會。

昨日問及是否不應邀請普京參加G20峰會時,艾伯特回答,決定誰是G20成員的不是澳大利亞。

下圖可見澳式橄欖球聯賽中的“抱摔”場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普京,澳大利亞,橄欖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03

誰為非禮受害人討回公道?

這是一篇遲來的評論, 上星期三(17.5.2017)上訴庭的判辭上載了, 我卻忙於「不務正業」, 只能斷斷續續看完這157頁, 共286段的判辭。一宗簡單的在戲院裏摸鄰座女士大脾的非禮案, 審前覆核上了3天法庭, 正審用了18天: HKSAR AND HARJANI, KISHORE MOHANLAL, HKSAR AND MARK RICHARD CHARLTON SUTHERLAND HCMA 685/2013 AND HCMA 425/2014(有興趣可以click入這連結來看)。

我寫這一篇有兩個目的, 一為受害人抱不平, 二為了臭罵大律師Mark Sutherland(MS)使專業蒙羞的行為。我相信香港開埠以來, 上訴法院從未試過批評辯護律師比這件案批評得更嚴厲, 我也從未見過比這件案更無理拖長審訊會拖得這樣無恥地長的律師。一宗可以一兩天之內審結的簡單案件, 審了18天, 審訊過程的錄音謄本長達2181頁。審訊時間長, 盤問詳盡仔細, 絕對不是反映虛耗法庭時間的指標, 只要對題, 有目的, 有需要, 就算要花更長時間, 也不應受到批評。不過, 簡單不過的案情, 主要爭議在於有摸/無摸, 抑或是意外觸碰, 無論怎樣天花亂墜, 也無可能盤問受害人四、五天, 荒謬之處, 我不想重覆, 判辭中所舉例子已不勝枚舉。拖長這件案的元凶當然是這個不知廉恥、嚴重專業失當的大狀, 拖長案件是為了自身利益, 因為上庭收費斷日計, 不單止虛耗了被告的金錢, 更嚴重浪費了法庭時間。我以前也評論過原審裁判官也有不能推卸的責任。這位裁判官展示了無限的容忍能力, 也沒有發火, 卻無形中縱容了大狀的奸計得逞。有些法官可能認為, 你下下阻止他發問, 在過程中會花更多時間爭論應否發問那些問題(這件案無出其右), 不如索性任他離題發問, 反而減少爭論而浪費的時間。我絕不同意這種處理方法來對付無恥拖長審訊的人, 我覺得給他三幾次解釋盤問離題的理據後, 就不應再給他機會繼續纏擾, 應該不怒而威地講: “question disallowed, move on”。這件案的審訊過程, 提供不少反面例子, 看得我火起。MS這種劣質的律師, 確實難得一見。你不對付他, 無形之中變成助長了他的惡行。只有那些假難民的Torture Claim的人才會喜歡他, 因為MS這種手段, 幫助他們可以藉詞拖長留在香港的時間, 讓他們留得越久對他們越好。

本案受害人不單只受害於被非禮, 也受害於法律制度。被告上訴得直, 撤銷了非禮定罪, 並非受害人作供出了甚麼問題, 也並非原審裁判官審訊的判決犯錯, 而是劣質大狀的表現對被告造成不公才驅使上訴得直。這受害人在作供的過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欺凌, 隨便在判辭找一段也足以反映:

162.   It is clear, on MS’s own concession before the magistrate, that it was not until the fifth day of PW1’s testimony that he embarked upon putting his case to her and “taking the witness through various matters that happened on the evening in question based on her answers in-chief”[1]. It seems to us, and we have had difficulty in avoiding the use of hyperbole, that most of the first four days of cross-examination of PW1 were taken up with page after page of obtuse, pointless and irrelevant cross-examination. Counsel’s questions appeared to have no sensible direction or purpose whatsoever other than to badger or bully the witness and prolong her ordeal. It ought to have been obvious to counsel when PW1, a respectable and obviously intelligent woman, complained of her frustration, as well as her feelings of being insulted, by questions of no discernible consequence being repeatedly asked of her, that a more restrained, delicate and sensible approach, which would have been entirely consistent with his instructions, was required. Instead, she was met with an obdurate, relentless and remorseless cross-examination which displayed neither skill, restraint nor sensitivity, and which went on for days on end; despite the valiant efforts of the magistrate to control it.

上訴庭也要坦白承認, 受害人也因為法律制度感到沮喪:

218.   We have arrived at this conclusion with profound dismay because the magistrate’s evaluation of evidence and reasons for convicting the defendant are in themselves unimpeachable, and we are acutely conscious that the defendant is the only beneficiary (albeit indirectly) of his counsel’s antics. Conversely, the unfortunate complainant, who was subjected to counsel’s extraordinary forensic machinations for days on end, had every right to expect that she would be treated respectfully and that justice would be done on the merits of the case according to law. From her perspective, justice has manifestly not been done to her. She could be forgiven for thinking that she has been sorely let down by the legal system; and by the legal profession in particular, which should play an integral and important part in ensuring that the system works properly, fairly and efficiently.

這無恥的大狀在庭上放映受害人在戲院看的那齣由羅拔迪尼路主演的電影"RED LIGHTS"的DVD, 離題萬丈, 受害人很迷惘地爆出這一句使我搖頭爆笑的話:

“It’s annoying. Now it’s not Robert De Niro who indecently assaulted me.”

這件上訴案的判決之後, 我希望司法機構可以採用行政手段, 指導法官加強case management的正確態度, 對於MS這類行為加強約束, 除了MS, 也有一些慣於拖長審案的律師, "Woody Allen"就是另一例, 當然沒有一個會像MS這樣離譜的。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 MS會面對大律師公會的紀律聆訊, 最嚴重的指控不是他嚴重失職, 而是他講大話, 接了區域法院案件而假稱自己離港休假, 三番四次拒絕裁判官安排押後續審本案的日子, 到了續審當日索性去了區域法院而不出席續審, 這反而是應該受到嚴厲制裁的行為。我去年評論本案時預測非禮案的被告會因為MS的失職而上訴得直, MS被罰虛耗訟費的上訴會被駁回, 而他應被停牌18個月, 當時不知他假稱離港休假這欺騙法庭以便自己吃兩家茶禮的行為, 現在重新審視, 我認為他應被大律師公會停牌5年, 希望大律師公會不會縱容這使大律師聲譽蒙羞的人繼續得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36

外交部回應中國“債務陷阱”:公道自在人心

近期西方媒體不斷關註中國“債務陷阱”的說法。同時,亞非拉多國高官就此發出了不同聲音,表示中國投資和貸款將為本國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比如,菲律賓財政部負責人蘭比諾表示,確信中國投資對民眾的好處大於項目本身花費。巴拿馬經濟財政部投資計劃司負責人賽拉諾說,巴拿馬沒有岀現所謂中資導致債務危機的情況,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巴拿馬對中國企業和中國投資非常信任。吉布提絲路國際銀行行長蓋迪表示,中國的投資並沒有產生負債危機。只不過中國和吉布提的合作讓部分歐美企業失去一些機會,進而讓它們產生不滿。所謂“債務危機”不過是“嫉妒的聲音”。

在今天(2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陸慷就此回應:公道自在人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40

吉野家的牛肉饭怎么定价——数字决定公道感

1 : GS(14)@2010-07-31 23:42:5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28/140696_2.html
    这次牛肉饭重新开张,一开始在价格上给消费者的震动很大,但是如果客观地从市场行情来考虑的话,就会觉得这是个公正的价格。
               
         
   这是一个在白领阶层中尽人皆知的日本品牌——吉野家。大众熟悉它更多是因为牛肉饭的美味,你可能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曾经闯过倒闭和主打产品衰退两次鬼门关的企业。它的掌门人安部修仁的经营理论在日本被称为“逆境经济学”,被众多的中小经营者奉为经典。本文节选自日本著名财经作者广田显司的《吉野家的逆境经营学》一书。
  提价,牛肉饭从280变成了380
  经过2年零7个月的等待,从2006年9月18日开始,以限定日期开业方式重新开张的牛肉饭的单价为 380日元。虽然在开张前外界谁也不知道,但这是在 2006年春天就已决定了的。那么为什么现在要暂停销售以前单价为 280日元的牛肉饭,并把价格定为 380日元呢?
  首先从公司的角度讲,一定要给予商品合适的定位。牛肉饭是吉野家的主打,相信顾客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价钱方面也是如此,考虑到这个因素,我甚至曾想把价格定在比以前 400日元更高的水平上。
  这次牛肉饭重新开张,一开始在价格上给消费者的震动很大,但是如果客观地从市场行情来考虑的话,就会觉得这是个公正的价格。吉野家不可能每年都改变价格,所以必须要在预见中远期市场行情的基础上来定价。
  根据这个说法,让我们回顾一下牛肉饭价格为 400日元时的形势。当时原油价格、税制、养老金等各种社会问题纠缠凸显,并有可能会引发通货紧缩,所以后来将牛肉饭调价到了 280日元。
  带着预判去考虑经营,最初定什么价格会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一个基准,然后这个价格的基准在此后的数年间都是不变的。就是说一开始定 380,那么基准就是 380,但一开始定 330基准也就成了 330。所以说一定不能作茧自缚,让后面的路越走越窄,当然定的价格也一定是充分考虑到成本因素的。
  摆正位置
  和顾客息息相关的消息就是,短期内价格是不可能再上调了。但就像老早以前当进口牛肉的配给十分顺利的时候会采取降价的措施一样,以后在有必要时还会采取这种措施。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所以认为坦诚地在一开始就设定 380日元这样一个留有余地的价位的做法,是有效可行?的。
  当然吉野家的其他产品是和牛肉饭不同的,比如说 2005年 10月价格上涨了 10日元的猪肉饭。极端一点说,这是一次性的调价。有什么样的效果我并不关心,因为和牛肉饭带来的效益相比,它在我们公司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同,这是明摆的事实,所以对它也就没有长期的考虑。
  为什么是一次性的,就是因为即便猪肉饭的经营失败,它造成的损失也很小。猪肉饭的涨价一定不会成为像牛肉饭那样具有决定在大众心中印象的作用。很自负地说,在我眼中,猪肉饭仅仅是配角而已,即便是在两年间的牛肉饭停售期间,猪肉饭的价格也是一次性的,不会再变?动。
  我认为不摆正自己位置就难有发展,但不认为和同行业其他公司比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关于价格,我常常被问到有没有参考其他牛肉饭连锁店。大众和媒体总爱拿我们和松屋、食其家作比较,我当然知道他们的情况,但这对吉野家来说,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和麦当劳、便利店作比较
  吉野家和同行业的连锁店相比,会因为价格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顾客数量。另外顾客也不会只光顾几家牛肉饭的连锁店,他们有多种选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便利店的便当、麦当劳的汉堡、拉面馆的面食……总之,对顾客来说,和吉野家类似的选择有很多,这中间就是一个选择去哪里的问题。
  说到价钱的公道,因为这是一种心理作用,所以只有仔细揣摩好人们的心理,才会吸引大批的客人。在这方面,快餐零售企业做得好的是麦当劳,综合类做得好的要数便利店。仔细想想,也许有必要将在店里就餐的客人和买了带走的客人区别来分析,反正一切都是为了让客源增加。
      说到牛肉饭,松屋和食其家是率先重新开始其销售的。所以它们两家的价格给大众的印象就是“这是行情价”。即便如此,当吉野家正式重开牛肉饭销售后,情况就发生变化了。虽然吉野家开始营业在后,但在消费量上吉野家占有优势,所以大多数人开始以吉野家的价格作为市场行情的风向标。因此,我们吉野家还是不要太关注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比较好。似乎只有像便利店的便当和麦当劳的汉堡等这样相似的产品在吉野家附近的话,才会产生微妙的影响。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提到商品的原价率。吉野家不光有直销店,而且还有加盟店。作为加盟店,必须要维持一个能够确保利益的原价率。当然原价要处在之前说过的合适的位置上,还要给予消费者价格公道的感觉。这些都是定价的基本依据。
  这种想法的诞生和 1980年的破产是不无联系的,对于开店明知没有客源还要涨价的那种恐怖感觉,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有所体会。
  当时破产前,店铺的数量急剧增加,牛肉的配给却跟不上了。没办法,只能把已经走味的牛肉经过冷冻后和加工过的牛肉混在一起,以此来当做补充。刚开始只是一点点,后来这样的肉用得越来越多。即便是如此,牛肉的量还是不够。在此情形下,当时的社长松田瑞穗就用提高价格使客人减少的方法来维持经营。
  涨价后,客人确实减少了。这是独一无二的松田式想法。
  想通过涨价使顾客减少这样有规律的调整方法,也许是因为松田先生心中还有其他的考虑。在我们交流的时候他常常说,“必须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然而这样的价格战略却加速了客人的离开,并最终导致破产。
  我对2004年遭遇牛肉饭销售停滞时的体验也记忆犹新。我曾在头脑中构想了各种各样再开牛肉饭业务的场景:“如果用国产和澳大利亚产的牛肉让牛肉饭开张,并且抬高价格,等美国牛肉进口正常后再恢复到以前的价格怎么样?”之后我又反复计算,思考对策。最终决定不能为了重开牛肉饭而提高价格,而是先让其他产品来替代。
  因为让牛肉饭作如此幅度的涨价是必须十分谨慎的。
  牛肉饭销售停滞以后,虽然在赢利角度上来说确实很困难,但是用试验性的经营来揣摩客人的反应也是很重要的。
  2001年,确定牛肉饭单价 280日元这个价格之前也是经过试验的。我知道客人们已经觉得牛肉饭不再有之前400日元相应的价值了,所以得思考到底定价为多少,才能让顾客接受吉野家的牛肉饭。
  2001年4月把价格定位在 250日元,做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探测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试验。结果是店里蜂拥而至的顾客是平常的 3倍之多,出现了牛肉和大米供应困难的情形。把这种情况称为供不应求也许好听一点,但是,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的只是败北的感觉,因为原材料不能完全满足特意来光顾吉野家的客人。
  降价虽然会提高对客人的吸引力,但是 250日元的价格会让公司遭受损失。为了找到既能很好地开张营业,又能让顾客满意的价格,我们通过每次做 10日元的价格上浮来销售牛肉饭。后来发现当价格超过 300日元时顾客就会大大减少,而 270日元或者 280日元的时候顾客数量没有什么差别,基于此最终把价格定在了 280日?元。
  提价很容易,但赢利靠什么
  产品、组织体系、分店,我认为这是零售餐饮业连锁经营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也就是说,有好的产品、有效的经营管理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三个要素,经营才有可能赢利。
  一般来说,企业都有着很明显的特征。像 SUKAIRA-KU属于店铺开发型,日本麦当劳属于人才开发型,这是我自己做的分类。
  SUKAIRA-KU采取与地产所有者进行直接面谈的方式来进行租赁,即便是在资金还没有到位之前,店铺所需物品就已经备齐了。这是一种一气呵成、同时展开多项工作的模式。麦当劳可谓是人才济济。因为具有品牌效应,而且藤田给予员工很高的报酬,所以可以网罗到比较有潜力的人才。
  那么吉野家 D&C属于什么模式呢?吉野家的优势在产品上,所以可以说吉野家是属于产品推销规划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原材料的配送到店铺内的制作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我们商品的质量。
      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吉野家是产品推销规划型公司”的,事实上正是在产品推销规划上做得很出色的松田瑞穗。总之为了提高牛肉饭的竞争力,必须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
  把细节发挥到极致
  我曾经从松田先生的儿子口中听到过对他父亲的评价:“他连平常员工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都能仔细研究。”他回忆说,每周一到星期天他父亲就会带他去山梨县。当时还是孩子的他觉得很高兴,虽然目的地每回都是葡萄酒厂。后来才知道他是为了去寻找最适合牛肉饭佐料的葡萄酒。想想每周都去,真是让人感叹。
  当然在牛肉方面他也做到了细致入微。1962年成立了牛肉加工厂,目的是把牛肉饭用的肉做到最好。听说连牛哪个部位的肉好吃、宽度和厚度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这些都是经过他认真研究?的。
  仅仅是这些还不够,松田还在北海道建立了牧场,自行饲养牛。同时亲自去研究牛吃什么样的饲料好,还和橘子罐头厂去交涉能否使用他们加工完后剩下的渣滓。由于国产牛肉不够用,就开始使用美国牛肉,在这时他又收购了美国的肉食加工厂,建立了一系列确保品质和进行研究的体制。
  松田先生对任何事情都是这个态度,虽然我见过各种各样的经营者,但像松田先生这样追求细节到极致的企业家真是没有。松田在原材料方面将花销的合理化也进行到了极致,“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也罢”。牛肉饭最初和牛肉火锅饭很相似,但考虑到“客人想吃的是牛肉”,于是就放尽量多的牛肉进去,少放豆腐、魔芋等,以前有的天麸罗和野鸭也渐渐从菜单里消失了。松田先生这种热衷于一件事的性情在多方面都有体现,正是有了这样的性情,才有了今天的吉野家牛肉饭。
  所以可以说,吉野家的模式从创业以来,已经渐渐凝结在了自己培育出来的牛肉饭制作里。要想有高品质的产品,必须在推销规划上下大力气。这种松田式的精神,至今还影响着吉野家经营的各个环?节。
  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不能成为‘别人不可取代的’,那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具体来说,就是要孜孜不倦地寻求世界上最好的原材料产地,安置好厂房中心厨房的位置,搭配好产品最终要上市的口味,做出最合理的支出预案。
  我发现有不少零售餐饮企业在原材料的配给方面都是自行配送,而我们是将自己的原材料配送要求告诉贸易公司和批发商,让它们从原产地配送符合我们要求的原材料,所以原产地的情况我们不能亲眼看到。
  由于不能亲自去原材料的原产地,所以不管是在品质还是花销方面都不能达到让人完全满意。比如说吉野家牛肉饭一直使用的五花肉,以前按吉野家的规格叫它“ SYU-TOPURE-TO”。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吉野家的商品开发负责人去美国后和美国肉食加工公司一起制定了新规格,称其为“ BARA肉”。
  在店铺的经营方面,为了让每一家分店都能达到纯正的吉野家味道,我们把工作做得极为细致。牛肉饭的量一般是饭 260克、牛肉等是 85克,如果员工不能凭眼睛做到这一点那就不能上岗。我就要求,米饭不能结块,要翻松后分 2次盛?好。
  即便是这次的牛肉饭重开,我们也是重新做了很多工作。举个例子,我们把牛肉的厚度比歇业前又减少了 0.1毫米。这次引进的牛肉因为都是嫩牛肉,所以脂肪少,口感也肯定会不一样。
  根据破产的经验,我把“方便、美味、便宜”的经营口号调整顺序改成了“好吃、便宜、方便”。在营业利润率达到 15%后,要想再提高就要在提升口感上多下功夫了。
  要是单纯的价格竞争,那么就是看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但是拥有了这些也未必就能取胜,因为有一项不被其约束的因素,那就是——口味。这是保持竞争力的生命源泉所在,它作为吉野家的价值标准是应该被优先考虑的。
2 : abbychau(1)@2010-08-01 00:38:35

我最敬重善於微操作的老闆
3 : skfv(15984)@2012-03-25 17:08:41

日本人呢份專注同觀察入微真係好值得我地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