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務車變身,自主品牌獨步天下?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852

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網站上貼出了《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徵求意見稿)》,其中四百多款車均為自主品牌車。這意味著合資品牌車將無緣公務車市場。

這則「目錄」共公佈了四類汽車,分別為汽柴油轎車、多功能乘用車、越野車和新能源轎車。六大汽車集團(除北汽)的自主品牌和奇瑞、比亞迪、吉利、長城等主流自主品牌均在列。

過去,這類自主品牌車在公務車市場的份額少得可憐。相比之下,合資品牌更受公務車採購者青睞——奧迪、大眾、通用、豐田、本田、日產,均為中國公務 車採購大戶。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戈波用「很少」兩個字描述2011年度他們獲得的公務車採購數量。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可能與政府公務車採購政策處 在調整期有關。2009年奇瑞來自政府的採購量是3400台。奇瑞汽車是中國最大的本土自主品牌,也是過往獲得公務車採購中數量相對較大的本土車商。

現在,一年來艱難度日的自主品牌車終於如願攫取了公務車市場。而曾經一直雄霸公務車市場的合資車則面臨著被替代的命運。

搭上中國快車

為了迎合中國人喜歡後座空間大的消費心理,這款國產的奧迪A6,在德國原型車的基礎上,軸距和整車長度都加長了90毫米。「加長」,此後也成了幾乎所有國際豪華車品牌在中國本地化生產的標準。

「一排奔馳停在一起,是老頭子們在搞聚會;一排寶馬停在一起,是富二代們在開派對;一排奧迪停在一起,是中國官員們在開會。」最近微博出現的這個段子,代表了德系三大豪華車在中國的品牌認知。

誰也不知道奧迪的公務車形象從何而來,但奧迪在中國的成功卻是顯而易見——根據近日剛剛公佈的最新年報,2011年,奧迪以130萬輛的銷量,首次超越奔馳躋身全球豪華車銷量第二名,且拉近了與第一名寶馬的距離(寶馬全球銷量為167萬輛,其中寶馬品牌138萬輛)。這一年,奧迪在中國市場賣出了30萬輛車,寶馬和奔馳旗下品牌的總數分別為23萬輛和19萬輛。

奧迪這個原本在德國作為中產階級座駕的品牌,在中國已迅速化身為公務車的代表。據一位奧迪內部人士提供的數據,被視為公務車符號的奧迪A6迄今為止在中國的總銷量約為60萬-70萬輛,在賣得最好的2011年,奧迪A6賣出了11萬輛。

這個數字在中國公務車中所佔比例很難計算。因為中國公務車的總保有量和運營維護支出,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一直是一團迷霧。

不過,喜歡奧迪車的官員卻到處都是。湖南省某地級市政府採購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副市長級別的官員一般會指定要奧迪車。他也覺得 奇怪,根據省政府的規定,地廳級黨政機關一般配備價格25萬元以內、排氣量2.0升(含2.0升)以下的轎車,這個區間可選擇的車型其實有很多。

在三大豪華車品牌中,1966年被大眾汽車收購的奧迪是最早抵達中國的。這家已有百年歷史的德國公司,起初是由四家公司合併而成,這也是其四環標誌的來歷。

新中國成立之初,汽車作為一種生產資料配給政府官員,嚴禁私人購買。1960年代,引入蘇聯技術,中國汽車工業起步,紅旗轎車、上海牌轎車、北京212吉普車等國產車開始進入政府。還有一些高檔公務車是直接從蘇聯進口。

到了1980年代,隨著幹部待遇級別改革,各級政府開始大量購買公務車。那時,中國政府決定發展汽車工業,並主動聯繫通用、豐田、克萊斯勒等車企,均未得到積極回應。只有德國大眾汽車,選擇了當時既沒有多少汽車工業配套條件,也沒有多大汽車市場的中國。

一汽大眾這家合資公司於1991年正式成立。此前,中國一汽1988年就獲得奧迪授權組裝了499台奧迪100轎車,然後是奧迪200,以及1999年開始生產後來為人們熟知的奧迪A6。

一位1980年代在浙江省物資部門工作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那時奔馳、豐田皇冠、日產公爵等進口車很受歡迎,但數量也受配額限制。為了擋住進口、為國家節省外匯,1988年一汽集團率先實現了奧迪100的國產,使中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高檔車型。

1999年奧迪A6在長春一汽-大眾下線,成為在中國生產的第一款高檔轎車,從此扭轉了高檔公務車全靠進口的歷史。相比2003年與華晨合資的寶馬、2004年與北汽合資的奔馳、2005年開始國產的豐田皇冠,奧迪無疑是佔據了先發優勢。

為了迎合中國人喜歡後座空間大的消費心理,這款國產的奧迪A6,在德國原型車的基礎上,軸距和整車長度都加長了90毫米。至2005年4月退市,這款車一共賣出了二十多萬輛。

2005年換代的奧迪A6L,也是加長版,而且是和德國原型車同步開發。「加長」,此後也成了幾乎所有國際豪華車品牌在中國本地化生產的標準。

追趕者的煩惱

若從價格論,入圍政府採購價格最低車型的廠家指導價,寶馬為28.3萬元,奧迪是31.9萬元。

在中國汽車私人消費市場2000年後漸漸啟動,並向世界第一汽車大國的目標挺進時,奧迪也不再滿足於公務車市場。2004年5月,在兩款奧迪A4新車上市儀式上,一汽大眾銷售公司負責奧迪品牌的副總付強稱,「相比公務車市場,我們更看好私用車市場的潛力」。

事後證明,作為公務車,無形中提高了產品影響力和口碑,從而拉動銷量,成為奧迪式成功要素之一。民間流傳「開奧迪好辦事」的說法,「官車」的身份額 外地給了選擇奧迪的私人車主們一種隱性便利。據說,同在路上行駛,有個別交警在查車時,可能會攔下寶馬或者奔馳,卻對奧迪放行。

隨著汽車私人消費市場的持續增長,奧迪的私人購買量早已超過公務車的消費。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奧迪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奧迪在中國市場銷售分成三大塊:個人購買、政府採購和團體採購。前者佔到總量的80%,後兩者加起來約為20%。

2010年10月20日,奧迪在中國的銷售總量突破100萬輛大關。他們計劃在接下來的三年裡,賣出下一個100萬輛。而創辦於1953年、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中國一汽,其自主品牌車直到2010年末才下線第100萬輛。

黑色車身、不透明玻璃窗的奧迪已經成為中國公務車一種默認的存在,但同為豪華車代表的寶馬、奔馳卻成了炫富的象徵,一直不為民眾接受。

2009年,華晨寶馬和北京奔馳入圍《2009-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汽車協議供貨》,引起輿論軒然大波。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有關負責人不得不出面解釋,說入圍只是一種供貨資格,並明確近期沒有採購計劃。

若從價格論,寶馬入圍政府採購價格最低車型的廠家指導價為28.3萬元,奧迪最低車型的廠家指導價是31.9萬元。但寶馬、奔馳由於本土化生產時間晚,首先打開的是私人消費市場,而這「先富起來的一群人」,時不時地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煩惱。

武漢野生動物園砸問題奔馳車事件在2001年底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後來查明問題是出在燃油,而非奔馳車本身。2003年末,哈爾濱寶馬女車主撞人 事件,讓寶馬與這則社會新聞一起引來全國關注。更離奇的是,這一年,陝西西安發生的一起彩票賄案也因為中獎獎品為寶馬車而被媒體稱為陝西「假寶馬彩票」 案。似乎奔馳、寶馬總是與一連串負面事件聯繫在一起。

其實寶馬和奔馳何嘗不想分得中國公務車市場的一杯羹?2004年,寶馬與華晨一起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專用車。博鰲亞洲論壇是亞洲最重要的非官方國際組 織,之前三屆論壇的專用車,一直由奧迪A6提供。2005年初,史登科出任寶馬中國CEO之後不久,就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政府協調和戰略政策的部 門。

2007年,奔馳入圍第二批政府採購綠色清單,並專門推出了適合政府採購的商務版。

但不可迴避的是,奧迪A6產品本身不張揚的特點,與中國官員的需求契合。這也是奧迪長期以來的品牌訴求。從2007年到2011年,奧迪已是連續五年贊助夏季達沃斯論壇。

2011年,奧迪A6推出的一則廣告頗能反映其品牌特性——「別人看到你的今天,我們看到你的昨天。別人看到你的成就,我們看到你的奮鬥。別人看到你的付出,我們看到你的收穫。別人看到你的榮耀,我們看到你的執著。」

跟隨奔馳、寶馬身後的還有欲擠入公務車市場的更多車商。2005年3月21日,國產皇冠在天津正式下線,這是豐田第一次將之拿到日本本土以外的工廠生產。1964年,第一輛皇冠車進口到中國,成為當時的國賓車,在正式國產前已經有10萬保有量。

國產皇冠在正式上市之前就已經接到了近4000輛的訂單,上市當天,天津市就採購了上百台用於公務車。

同一天,上海通用也正式公佈了3款別克榮御行政級高檔房車的市場售價。上海通用方面並不避諱:榮御作為一款行政級公商務用車出擊高檔豪華車市場,目標客戶群為國有、三資企業的高管及民營老闆、政府要員。

最早的中國公務車——紅旗轎車也希望借公務車市場絕地逢生。2012年初,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233批)公告裡,出現了紅旗牌C131新車型。這一款C級豪華車,目標消費群體是省部級官員。

紅旗轎車曾一度是中國自主品牌的驕傲。但1990年代以來,紅旗品牌定位不斷下探,從紅旗檢閱車、外事禮賓車,到了縣團級、科局級專用車,再到出租車。

一位紅旗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除了C131,另一款更高檔的公務車正在秘密研發中,預計2012年內交付使用。他表示,在經歷了一系列挫折之後,這可能是紅旗品牌復興的最後一次機會。「目前全國範圍內有牌照、在路上跑的紅旗轎車不到20輛」。

公務車管理之變

新的公務車採購要求號稱「雙十八」之限(排氣量不超過1.8升,價格不超過18萬元),最新公佈的車型目錄更是僅僅選擇了自主品牌車。

其實,中國政府從1994年就試圖扭轉公務車浪費問題。《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第一次明確了部長級和省長級幹部配備排氣量3.0升(含3.0升)以下車型的轎車,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幹部使用排氣量2.5升以下車型的轎車。

到了199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調整黨政機關汽車配備使用標準的通知》再次規定,部長級和省長級幹部配備排氣量3.0升(含 3.0升)以下、價格45萬元以內的轎車,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幹部使用排氣量3.0升(含3.0升)以下、價格35萬元以內的轎車。黨政機關的其他公務用 車一般配備排氣量2.0升(含2.0升)以下、價格25萬元以內的轎車。

2011年11月19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聯合發佈《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明確要求黨政機關購買公務用車排氣量不超 過1.8升,價格不超過18萬元。這裡的公務用車是指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副省級、副部級以上公務車輛並不在此規定之列。

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發佈《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徵求意見稿)》,入選車型全部為本土自主品牌。前述細則中「近兩年 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不低於3%」,把合資、外資品牌擋在了門外。這與6年前的情形來了個大逆轉。2006年,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 下發、各級政府優先採購第一批政府採購汽車綠色清單中,入選九個品牌均為合資品牌。

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戈波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並不同意「雙十八」限制意味著政府是為了照顧本土汽車品牌,這僅僅是出於政府經費上的考量。

新的公務車採購對象還在湧現,在北汽集團購買薩博核心技術兩年多之後,北京汽車計劃在2012年推出自主品牌高端車型C70G。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 司副總裁董海洋表示,隨後將推出行政版,主打政府採購市場。1991年開始已停產20年的「上海牌」轎車也有意復活,首款產品將是中高級車型,同樣看中了 這個市場。

據彭博社報導,2012年2月27日,歐盟商會秘書長丁凱(Dirk Moens)表示,「一個行業不要指望在本國之外受到歡迎,倘若該國家對這一行業開始採取閉關措施。」歐洲商會將同會員一起評估中國公車改革帶來的影響, 並有可能正式敦促歐洲國家政府採取反制措施。歐盟商會成員包括大眾、戴姆勒等汽車製造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