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車改革大限將至,大多省份按兵不動“大家都等著別人先搞”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376

“像我們這樣坐公車的,其實並不願意車改。外出辦公,公車隨叫隨到,車改後工作變得不方便了。” (CFP/圖)
除四省正式公布車改方案外,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多個省份發改委,得到的答複要麽是中央車改辦尚未批複,要麽就是在完善方案細節。
“之所以車改在許多省份還沒有動靜,是因為沒有人願意當出頭鳥,大家都在觀望。”
一場涉及全國地方黨政機構的公車改革,正在醞釀進行中。
改革的動力來自中央。2014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決定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幹部用車、取消一般幹部公務用車,並按照行政級別發放汽車補貼。
更重要的是,兩個文件明確了公車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中央和國家機關應力爭在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公車改革;地方黨政機關則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公車改革。
2015年已過大半,地方公車改革的推進力度並不一致。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官方公開報道發現,截止到8月18日,全國正式公布公車改革方案的省份只有廣東、陜西、湖北和安徽四省。這四個省份的方案內容是怎樣的,改革的效果如何?車改大限將至,其他省份為何遲遲不推出方案?
陜西動作最快
2015年8月19日,早上10點整,淘寶網進行的一場公車拍賣活動即將展開。每輛車號牌都對外公開,頁面上端是“德系公務車”,第一輛奧迪車起價3.5萬,在起拍前1個小時,已經吸引了11.4萬次圍觀。
這已是陜西省車改辦第六次公開拍賣公務用車了。在四個已經亮出方案的省份中,陜西動作最快。
2014年7月28日,中央公布公車改革方案僅過去半個月,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就在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提出了陜西車改時間表,“要確保年底前省級黨政機關率先完成”。一周後,陜西公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3個月後,《陜西省省級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在全省印發。
陜西省的車改時間表也比中央的要求大為提前:陜西要求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省級機關及省級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公車改革;2015年6月底前,力爭完成各市(區)、縣(市)、鄉(鎮)級機關的公車改革;從2015年7月至12月底,對全省公車改革工作檢查驗收。
不過,要是以國務院的批複時間為節點看,陜西和廣東並列成為全國最先推出公車改革方案的兩個省份。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對媒體表示:“廣東是第一個提交公車改革方案的省份,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廣東和陜西兩省,一個代表東部一個代表西部,將首先批準公車改革方案。”
“陜西省原本是全國第一個推出公車改革方案的省,但不願意成為領頭羊,以免面臨過多關註。於是等到廣東方案審批下來後,與廣東一同進行改革。”一位接近陜西省委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依照陜西省方案,取消公車後,省級機關公務交通補貼標準分為七檔,科級以下補貼最少,每人每月550元;正廳局級最高,每人每月1690元。正廳局級幹部原則上屬於改革範圍,但方案的態度是“鼓勵參加”,“確因環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車的,可以保留,但不得領取公務交通補貼。”
據《華商報》2015年5月29日報道,“目前,省級機關車改基本完成,公車處置正加速進行,繼4月首批公車網絡競拍後,5月第二批公車拍賣也於昨日完成。”
陜西車改方案出爐後,其他省份立刻慕名前往取經。據陜西省公車改革辦人士對媒體透露,陜西省公車改革方案批複前後,江蘇、湖北、安徽、天津、內蒙古、寧夏、青海、山西、河北、重慶、湖南、雲南、山東、河南等省分,有的派員考察學習,有的來電來訪交流。
副廳長騎自行車去開會
作為第一批推進公車改革的省份,廣東要求在2015年底前完成全省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改革的順序從上到下,其中省直機關公車改革於6月底前完成,地級以上市、縣區將於9月底前完成,鄉鎮於12月底前完成。
“目前省直機關的車改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除了一把手,副廳級幹部都沒有車。”廣東省監察廳原副廳長謝谷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在職的時候副廳長還配有公車,司機也是相對固定的。”
廣東省人社廳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單位公用車還有,但數量比以前減少了。人社廳現在只有廳長配專車,其他副職一律沒有公車坐了。”
從一位廣東幹部7月份的工資單來看,車補已按級別發到每個人的賬戶上。以前有車用的幹部也在逐步習慣沒有車的日子,8月初,人社廳一位副廳長騎著自行車去省政府開會,消息立刻傳遍了機關。上述人社廳公務員覺得這並不誇張,“如果開私家車去省政府根本沒停車位。人社廳的處長去省府開會也有很多騎自行車。”
省直機關車改完成之後,廣東省的下一步重點是地市車改。廣東韶關一位處級幹部透露:“市里的方案要9月份才出,補貼從10月1日開始發放。”對這位幹部來說,車改影響不大,“單位本來就只有一輛車,車改後估計這輛車也保留不了”。
廣東早在22年前就嘗試進行公車改革試點。1993年,東莞市沙田鎮在全省第一個“吃螃蟹”,試點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由於廣東省經濟發達,地方財政預算充足,在給公務員汽車補貼方面較為大方。對於已經參與貨幣化改革的廣東省地方政府公務員來說,新的改革方案會讓他們的車補減少。
“珠三角的試點開展得較早,大部分縣鄉都把補貼控制在3000元以內。現在中央要求金額不能超過統一標準的30%,其實補貼還是有縮水的。”廣東省監察廳原副廳長謝谷梁說,“之前在珠三角的試點,一個處級幹部可以拿到一個月2000多塊的補貼,現在只有差不多1000塊。”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廣東省的車改方案出臺後,科級幹部的反響最為強烈。主要原因是廣東省的車補標準低於湖北、陜西,也比之前廣東推行的地方車改補貼低。以東莞公務員目前的交通補貼看,正科級幹部補貼1800元,廣東省的標準正科級只有600元。
早先在佛山、惠州等地的車改試點中,補貼標準沒有完全按照行政級別來確定,而是分為領導幹部、中層幹部和一般幹部。市長、縣直局長、鄉鎮長都是一線領導,補貼相同;市直中級幹部要比屬於領導幹部的縣長領得少。
“全國各地情況不一,要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很難。”謝谷梁也理解中央和省里的苦衷,“用真正的公務量去評判也不可能做到,按級別發放補貼是一個相對合理的辦法。”

“像我們這樣坐公車的,其實並不願意車改。外出辦公,公車隨叫隨到,車改後工作變得不方便了。” (CFP/圖)
“推行不下去之後,只能暫停了”
像廣東一樣在多年前就試點公車改革的地方,全國還有很多。
比如江蘇已有47個縣(市、區)“試水”推行公務用車改革。江蘇南京市下轄的所有區縣和街道,至少於十年前就進行了公車改革。那次車改,除了公檢法部門沒有參與,區縣中的所有部門一把手、副職都取消了公務用車。
汽車補貼的標準是正處級每月發1800元,副處級補1400元。“有些街道由於路途遠,會稍微多一些額度。還有的街道,直接一次性向幹部支付兩年的汽車補助。”南京市一位副處級幹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從各級幹部的反映來看,南京市的這次車改比較順利,由於區長、副區長都屬於市管幹部,車改與他們無關。利益相關方主要是區縣所屬的局長和副局長們,這之後所有局長都是自己開車,很多人當時沒有駕駛證,特意突擊學開車。
按照江蘇省政府2014年公布的計劃,江蘇於2015年上半年完成省級機關車改,地方黨政機關車改在下半年基本完成。但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截止到2015年8月上旬,江蘇省直機關的車改並未啟動。
一位接近江蘇發改委的人士透露:“江蘇先在武警搞了下試點,發現所有人都要貼錢辦公,推行不下去之後,就只能暫停了。”
“現在車改的風聲都是模糊的,不讓議論。”江蘇某省直機關幹部錢光耀(化名)發現,處以下幹部都希望車改,廳以上領導不想改,“副廳長沒明確是專車,但有個車,也有司機,對於個人相對固定”。
對於廳級幹部來說,公車意味著權力和政治待遇,不只是上下班有專車接送,還省去了領導自駕車的麻煩。出差時,廳領導也普遍喜歡坐專車。“正廳級領導出差肯定是兩輛車,他自己坐一輛,下屬坐另一輛。”錢光耀透露,“副廳級幹部可能好些,如果為人和氣好說話,出差時會跟下屬共用一輛車。”
處以下幹部反而更喜歡不帶車出差。江蘇省財政廳有個規定,出南京市下到其他市出差,如果坐高鐵或者大巴,每天給個人補貼180元;如果帶車,只能補貼100。算下來不帶車更劃算,更何況省級機關幹部出差,哪個地市不是車接車送,安排周詳,完全不用為交通勞心。
事實上,在中國行政體制內的各級官員,都能理解車改是國家層面的決策,地方上所做的只有執行,所以一般地方領導都能夠理解。
“之所以車改在許多省份還沒有動靜,是因為沒有人願意當出頭鳥,大家都在觀望。”蘇南公務員王強認為,“誰要是第一個搞改革,領導盯得緊,記者盯得緊,下面人還罵你出風頭。所以,大家都等著別人先搞,機關在這種事上有濃重的隨大流思想。”
一些基層公車服務平臺“變了味”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省正式公布車改方案外,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個省發改委,得到的答複要麽是中央車改辦尚未批複,要麽就是在完善方案細節。
吉林省發改委一位李姓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吉林省公車改革方案8月7日向國家申報,大約20天左右可以批複下來。
河南省發改委一位負責車改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的方案已經批了,但是流程和細節還在商量,等待省長(車改組組長)確定。”作為第二批上報成功的省份,河南省將於近期出臺相關規定。河南省發改委工作人員透露,現在只是確定宏觀的框架,補貼標準要等相關文件下發後,才能統一對外公布。
山東省某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建成(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山東省公車改革方案已提交國務院,正在審批過程中。”王建成坦陳,“像我們這樣坐公車的,其實並不願意車改。因為車改後工作變得不方便了,外出辦公,公車隨叫隨到。開私家車去,先要找車庫停車,萬一找不到停車位或者堵車,這不耽誤事嗎?”
南方周末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許多地方官員如王建成一樣,擔心公車改革會影響工作。對這種說法,已經倡導了近20年公車改革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並不認同。葉青認為公務交通補貼應當依據經濟發展、物價變動等因素,適時適度調整標準。“但是各省還是比較謹慎,畢竟數字一公開就不能改了。”葉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葉青一直踐行和推廣自己的“3510法則”,即3公里左右走路,5公里左右騎車,10公里左右坐地鐵、公交、打的或者開車。說得多了,葉青對周圍同事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許多坐慣了車的都開始走路,打車上下班也不覺得麻煩。
為了方便機關公務人員辦事,湖北將組建公車服務平臺,湖北省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透露,“(這個平臺)集中保障省直機關保留執法執勤用車17個部門及其他具有執法職能部門的工作需要,兩年內到位。”
廣東省監察廳原副廳長謝谷梁在職時,也推動試點單位組建服務車隊,但規模不大。“試行車改之後,很多人就買了私家車,車隊服務市場發展有限。”謝谷梁認為,現在全省範圍內的車改推進之後,建立社會化管理車隊還是需要的,“和私家車相比,(服務車隊)對公務出行肯定有更好的保障,更高的安全性。”
不過,上述江蘇省直機關公務員錢光耀發現,一些基層單位的公車服務平臺變了味,有一次某縣的一個直屬單位領導到省里開會,表面上好像是通過機關車隊租來的車,“但他的車好像是專車,司機跟他熟得很。吃飯的時候,我們都問他,司機怎麽安排吃飯。”
“剎住了勢頭,才能談人情談道理談規範”
湖北省是7月下旬公布的車改方案,方案提出“力爭在8月底前,基本完成省級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湖北省各省直機關立刻行動起來。葉青透露:“每個單位都在核查公車數量,把結果報到車改領導小組,等通過了就開始進行第一輪收車,湖北省大概是8月20日交車,8月底全部繳清,到9月份就開始發放公車補貼了。”
湖北省統計局總共上交了大約一半車輛,留下9輛車,都是轎車車型,主要用於機要通信、應急公務等。“局長保留了用車,副局長沒有。”葉青在8月初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估計到8月15日左右車輛全部上交。”
另一個公布車改方案的省份安徽省,明確今年8月底前完成省直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改革任務。安徽省直機關一名公務員對南方周末記者稱,“單位落實情況很好”,以前領導車牌都是特殊號段,如今已經換成普通車牌;現在也不敢用公車幹私事,去學校門口接孩子再也看不到公車了;甚至以前員工上下班的班車,現在也取消了。
“矯枉必須過正。”蘇南公務員王強覺得,有時候一些改革雖然看似不近人情,但是必需的,“比如機關福利全部取消,重病需用猛藥。剎住了勢頭,才能談人情談道理談規範。”
一些黨政機構出現的“消極怠工”現象,就是矯枉的代價之一。一位省直機構處長告訴科員說:你們不要去開拓新業務,只要不出事就行。
對於全國各級地方黨政機構車改,某副省級城市人社局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除了有公車可以用的領導,所有人都盼著改。改革給錢,反正平時也沒公車坐。”他擔心車改會跟以往政策一樣,越到基層越糊弄,“就看推行力度怎樣了”。
“雖然現在車改從紀檢委牽頭變成發改委全權負責,但我覺得紀檢委也應該參與進來。”謝谷梁建議,“應該從紀律監督的角度出臺相關督查規定,對公車拍賣如何杜絕內部處理、國有資產流失,補貼如何按時按量發放,司機怎樣安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督。”
新美大欲染指家裝O2O,得先搞懂“新裝修人”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0/154629.shtml
導讀 : 頭羊總會出現的,在天色破曉之前,業內都應該擦亮雙眼,拭目以待。
最近家裝界的兩件大事,讓很多裝修老板又驚又喜,喜的是,當初那個瞎嚷嚷傳統裝修必死的搜房網房天下,帶著他的666元每平米套餐宣布退出了家裝市場, 而驚的是前門去狼,後門來虎,O2O巨擘新美大又要宣布進軍家裝市場。
這一切隨著2016年初房價的再次升溫達到了新的高潮,使得本就頗不寧靜的家裝O2O市場,變得更加充滿了變數。而乘著上海和深圳房價暴漲的當口,一聯想到O2O領域至今硝煙未盡的各種補貼大戰,就讓諸多裝修公司老板不寒而栗,也難怪業內很多人會把新美大的入局看成 “門口野蠻人”的一次入侵。
最近的房市紅利對家裝這行來說是一劑強心針,你看為什麽2015年很多裝修公司過的很艱難,大家都還記得去年6月開始是兩輪股災,讓很多城市很多人的可支配財富直接下降和縮水了,我認識一個朋友去年一度很樂觀,一邊給中介交了定金,一邊把錢砸進股市,結果最後被套牢定金也沒了,但受今年房價上漲的壓力,那哥們又借了點錢還是打算先把房買了,經過這一折騰,很多人開始把剩下那點錢從股市轉向了房地產,很多人預測,2016年對於家裝行業來說,形式還是不錯的,所以針對這一情況,舍予兄就來掰持一下這兩年對家裝O2O發展的一些思考和預測。

一.90後目前和家裝O2O沒有太大關系
2015年,互聯網裝修最火的時候,很多家裝O2O企業出臺的報道中,都跟風提到了90後殺來,開始成為買房裝修的一大新勢力,我坐在臺下,琢磨這句話的時候,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今年是2016年,最大的90後也不過25周歲,這個年齡大學畢業才剛剛三年不到,這樣的人要買房成家,如果不靠父母的支持是非常艱難的,而他們當中的買房者,絕大部分人仍然散布在二三線城市。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數據誤解,他們的買房和裝修的數據與調研,本質上不能代表90後人群,而更多的是60、70後一代人的行為數據,這一代人大部分裝修監工也是父母去做的,買房也是父母掏了錢,他們的選擇反而是更加偏向於傳統家裝的,因為本質上,老一輩人對於傳統裝修公司偷拿卡要的那一套會更加適應一些,所以,二三線城市的傳統家裝其實還是在吃60後70後一代人剩下的紅利。
但換到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90後購房市場就被大大削弱了,去年的股票和今年的房價,都代表了一個信號,想必大家都能感覺得到,就是下一步國內肯定會進入一個相對更加提倡消費的時代,而這一波中,唱主角的就是廣大的城市新中產階級,而這一波最具有購買力的人恰恰是80後一代,因為國家需要這一撥拿著蘋果喝著星巴克的人來拉動內需,這也預示著“體驗型消費”的時代將正式來臨了,這麽一來,傳統家裝公司還能夠適應這樣的市場嗎?
二.80新中產裝修觀:我不管什麽地板沙發,給我一個完整的家
所以真正在下個階段的家裝市場里唱獨角戲的,是那些80後在北上廣打拼多年,並且有了一定積累的一代人。他們才是這個城市的新中產,本輪“體驗型消費”市場的主流用戶,這些人有知識,有一定品位,重體驗,愛生活,你會發現是這樣的人一直對互聯網裝修企業與家裝O2O公司表示著歡迎,但是,你千萬別聽一些媒體瞎扯這些人在裝修這塊上有什麽關於個性化的獨特的想法,他們中大部分人其實就一個想法,我受夠了出租房,趕緊裝好了進去先湊合,至於家居軟裝什麽的,以後再慢慢補齊,所以他們所理解的家裝個性化,絕對不在前期的設計和硬裝環節。
為什麽呢?
前者是因為太忙,而後者是因為買了房子後太窮。歸根到底,就一個態度,眼下先忙著賺錢,其他以後再說。

這時你回頭再看,過去裝修公司搞得那一套為什麽產生了非常多的痛點,民怨極大,主要是他們讓80後一代的新中產感到非常不適應,你想想,80後遇到的情況是:老子在上海北京打拼了十年,存點錢買個小房子,希望價格實在裝個簡約風格的,過程省心,盡快入住。結果選了一家裝修公司,今天說要增項,明天不能開工,水電排線沒一樣按規矩來,父母又遠在老家,不忍心請過來做監工,自己去理論吧,上門的那幾個工人都是老粗,是不是非常讓人惱火。
所以,一線城市的那些獨立打拼的80後一代新中產們,忽如一夜春風來,一見到打著“省心”“一口價”旗號的互聯網裝修公司們,而且還和自己一樣是搞互聯網的,那親切感可以說是油然而生。在這樣的趨勢影響下,互聯網裝修得以迅速發展,並且孕育出了兩種不同的形態,也是大家談論的最多的,一類是像愛空間這樣的垂直型家裝公司,用標準化套餐,主打產業工人概念,以及短平快的工期快速贏得市場。另一種是像土巴兔齊家網那樣,走家裝平臺的路子,希望於打造下一個家裝界的阿里。
三.平臺VS垂直兩大陣營撕逼的新感悟
我曾經問過愛空間的創始人陳煒,大家都說工期不是痛點,那為什麽還要主打20天的整體家裝裝修,當時陳煒表示,現在的裝修用戶不在乎時間,並不代表客戶對時間沒有敏感性,如果未來互聯網家裝能把時間縮短到20天甚至更短,裝修就會從低頻會變成高頻,尤其是二手房,很在意工期,在北上廣時間就是金錢。
所以愛空間在去年一年的發展勢頭才這麽快,產能方面的壓力一直很大,因為訂單太多了不好消化,排期都排到了明年,而愛空間提倡的自有工人,即是顛覆行業的新風也是一個限制業務的短板,據說現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愛空間專門和四川大涼山的職業學校合作,直接培訓畢業生成為家裝的產業工人。有人會覺得這些畢業生的工人不是太嫩嗎?但你別忘了,他們身上沒有那種家裝老油條的習氣,對家裝來說,是工人重要還是標準重要呢?
所以你再看2015年各大互聯網裝修公司崛起,各家的模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件事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就是臟水一律往傳統家裝身上潑,為什麽?一方面當然是傳統家裝詬病已久,而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最容易理解的其實是一種二元對抗性的傳播模型,比如,站在“我們”這邊的,當然是更加透明,清新,的互聯網裝修,而“我們”對立面的“他們”自然是那些黑幕重重的傳統家裝公司。
在這樣的環境下,痛罵傳統裝修幾乎成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甚至一些傳統家裝也忙不叠地宣布要進行“互聯網轉型”四處開發布會,巴不得趕緊扔掉自己身上“傳統”二字的帽子,這顯露出了這個群體有一分為二的渴求。而在這樣的輿論環境背景下,愛空間這樣的垂直型裝修公司得以被新中產們所接受,而那些飽受質疑的傳統裝修公司,則洗心革面,接受了家裝O2O平臺的各項標準,開始陸續入住了像土巴兔,齊家網這樣的流量平臺。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歷史總是相像的,因為當年阿里巴巴和京東分別走的路子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可以把愛空間這種模式看做一個快速擴張的京東,而把土巴兔這種模式看作是一個逐漸膨脹的阿里。
四.2016,那些B端的家裝平臺首先要抓住“新裝修人”
但是有一點,數量龐大而分散的傳統家裝企業當然不會馬上完蛋,而自有工人型的重度垂直平臺的規模又不能馬上滿足廣大80後新中產的需求。所以在這個時候,我鬥膽拋出一個概念,那就是,家裝市場未來的占主流的群體,並不來自互聯網,而是那些傳統家裝公司中,能適應體驗型家裝消費市場的“新裝修人”。

什麽是“新裝修人”呢?他們的特征我總結出了下面五點,你可以把這些人看做是像2012年以前,正在悄悄崛起的天貓平臺上的那些如今的大賣家:
1.積極擁抱而不是仇視互聯網與O2O模式
2.熱衷於行業創新
3.熟悉社交工具
4.具有一定的家裝行業話語權
5.願意為企業未來發展,暫時犧牲一定的眼前利益
這些“新裝修人”當中,有少量跨界互聯網裝修行業的創業者,也有能夠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傳統裝修企業家,還有那些互聯網原生環境下成長起來接了父輩班的“裝二代”們,這些人的腦中,沒有那麽多的行業潛規則與糟粕。相對而言,他們也不願意被輿論將他們劃歸到“萬惡的”傳統裝修群體那一邊。所以,未來任何一家的B端的家裝O2O平臺要想做大,對於這些“新裝修人”的維護和孵化,就顯得相當重要。
如果平臺入局家裝O2O,宣傳戰略上到底要怎麽做呢?
首先,未來像新美大(他們未來應該也是切入B端做平臺),土巴兔這樣的家裝平臺,要從傳統家裝群體的大餅中,一刀把“新裝修人”從中切出來。必須給他們一個與傳統家裝明顯不同的分界線,我稱之為:標簽獎勵。這一端一般由創始人擔當意見領袖,去告訴這些“新裝修人”他們應該如何選擇,如何與傳統裝修劃清界限,在我微信中,就有很多人傳統裝企老板熱衷於討論他們的“互聯網裝修經”對他們來說,他們能接受的信息是這樣的:
1.你們才是未來!
2.你們與互聯網裝修是一邊的
3.未來,傳統家裝會被顛覆,那些守舊者最終會完蛋
4.最後用你的社交能力把以上的信息擴散出去,讓所有人都知道
而對於那些真正的頑固派傳統家裝公司,家裝O2O平臺要對他們做的事情,我也取了一個名稱,叫做:趨勢壓力,因為沒有人真正願意承認自己是落伍的一方,即使他是一個文化不高的傳統裝修公司老板;而且,這個族群還相當信任網上的新聞媒介上的信息。所以要讓他們明白:
1.趨勢已經開始變化了
2.你們快要落伍了,再不轉型就完蛋
3.你的對手們都已經加入了,並且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4.互聯網最終會擊敗你們目前灰色的商業模式
有沒有覺得上面的對話相當的熟悉?事實上,如果你認真研究過阿里巴巴早年的推廣戰略,你會發現,這一套其實是馬雲當初玩剩下的東西,拉攏新興的電商企業,施壓頑固的傳統企業。

五.三年內家裝O2O的兩大趨勢預言
其實在國內,所有的B端互聯網公司的推廣模式,都可以參考早期阿里走過的路,所以,現在讀者在讀馬雲當年面對著新老企業拋出的著名的對新事物的“階段論”,就會明顯感覺出,這幾個混雜在朋友圈雞湯文里的句子是多麽的符合這套商業模式的發展順序:“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傳統家裝註定會大量死亡,但並不是因為互聯網裝修的出現,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服務理念,無法適應這一輪新中產“體驗型消費”的市場需要,也沒有給行業創造應有的價值。
在這樣的趨勢面前,那些不能把自己變成“新裝修人”的傳統裝修公司老板,最終會在這一輪中產階級體驗消費的市場升級中慢慢萎縮,而2016年這一年,新的家裝行業意見領袖,一定會從幾大知名互聯網裝修企業的創始人中誕生,家裝行業是一個巨量的市場,雖然沒有外界一直在炒作的所謂四萬億那麽大,但也夠各方O2O勢力瓜分的了,下一個京東或者阿里,也將誕生在家裝O2O這個體量足夠大的市場當中。
所以我在這里鬥膽預計,本輪家裝O2O會發生兩大趨勢:
第一是三年內,業內無論是垂直型的互聯網裝修公司,還是大型的家裝O2O平臺,他們的江湖地位會在2015~2017年這三年逐漸奠定,這時候再有別的勢力想進來,應該不會再有機會了。
第二個趨勢是,在家裝O2O平臺內,“新裝修人”群里將會形成一些具有口碑效應的知名家裝品牌,類似於如今我們看到的天貓內的大賣家。這個群體會逐漸被市場教育叠代,拋棄原先這個行業的種種陋習。
頭羊總會出現的,在天色破曉之前,業內都應該擦亮雙眼,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舍予兄,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