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兆聰:大市升勢全面 似步入大牛市

1 : GS(14)@2018-01-07 12:35:01

【明報專訊】恒指8連升,新一年已連續3日創10年新高,但同時亦已頗為超買,9天RSI達到82。去年曾經4次突破80,上下半年各兩次,上半年都是以橫行來消化超買,下半年則有調整,1次是8月份騰訊(0700)旗下手遊《王者榮耀》遭官媒狠批而急挫,恒指回調約3%,另一次是騰訊直闖440元水平後急挫,結果恒指在突破30,000點後,一下子回調接近2000點,9天RSI跌25%才告止跌。

恒指或創新高後才大調整

要注意的是,下半年的兩次超買回調,均是發生在突破前高位、並且再錄得一輪升浪後才出現。《王者榮耀》一役,恒指前高位約26,000點,到超買回調時已迫近28,000點。11月下旬開展的調整,更是10年來首次再破30,000點關口,前高位則是28,000點。現在市况強勁,惟恒指相距前高位也只有500點、600點左右,若節奏仍相似,可能要升破31,000點,甚或創出歷史新高後才有像樣調整。

雖然今年升市是延續去年強勢,但筆者覺得市况其實更強勁,更加像大牛市、牛三初期格局。2017年很主要是重磅股、板塊龍頭拉動,中小型股普遍乏人問津,全市炒來炒去也是同一批股份。但年初至今上升的股份佔比高達75%,升勢頗全面,跑贏恒指升逾3%的比例,高達30%以上,升逾5%的比例也有20%。如果說去年只炒優質股,今年是龍頭繼續強勢,落後股發力,殘股、小型股、主題概念更是大爆發。騰訊繼續發力衝頂,落後內銀股今年跑出,昨日十大升幅獲升交配合股份,如博耳電力(1685)、品質國際(0243)等都是很久無人談論的殘股,油服股如海隆(1623)、華油(1251)等也可說近兩三年都未曾發市。

燃氣股追落後 中燃潤燃企穩回升

今年另一特點是板塊輪動速度極快,能穩步向的板塊相對較少,當中本地地產股和內銀股是較強勢的,昨日表現亦很理想,《明報》數據庫同樣跟蹤15隻股份,當中有12隻上升,全部上升的股份都是高開高走,全日以陽燭收市。若中資金融股指數作為代表,年初至今升幅達3.7%,3個交易日已跑贏恒指逾1個百分點了,年初至今升幅普遍達到4%。

至於落後股,可留意燃氣股。雖然昨日表現是第二差的行業,但實際上也不是如此,主要是行業只追踪5隻股份,中油燃氣(0603)又急挫3.9%所致。當中中國燃氣(0384)及華潤燃氣(1193)均回升,兩者也成功在支持位止跌,中燃更是獲成交增加配合回升,短線可看高一線。事實上,氣荒最壞情况已過,整個天然氣供應鏈再度回復正常,反而對管道燃氣公司有利。

[張兆聰 數據尋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60&issue=201801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02

張兆聰﹕揸匯控港交所 安心步進2018

1 : GS(14)@2018-01-07 13:51:56

【明報專訊】筆者先祝各位新一年豬籠入水!恒指去年大豐收急升36%或7918點,點數計是歷來最大升市。本倉升約49%。展望今年,筆者較喜歡匯控(0005)和港交所(0388),兩股不見得能跑贏大市,但卻是在較不明朗的2018年裏能安心持有的股票。總結2017年被北水日益主導的市况,引用愛因斯坦的名句: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本倉2017年做對了一些事情,重倉科技股當然是最重要,很多都錄得強勁升幅,是2017年跑贏大市的重要功臣。論前景,仍有很多吸引的地方,例如無人駕駛、雲計算、支付、無人機送貨等。只是估值較2016年升了不少,今年要再跑贏大市的可能一般,從基金角度看,比重或只屬標準配置(Equal-weight)。

筆者今年較看好匯控和港交所。匯控在80元阻力很大,大家認為1.1倍市帳率已不便宜,行政總裁歐智華此前表明,作為一間全球銀行,現時面對的風險已較從前低,借貸比率相應下降,投資者要降低對銀行的盈利能力預期,10%的股本回報率可能已是很好。若10%已很好,匯控或於9%或稍高的水平便行人止步,當前市帳率也就很合理。

匯控股本回報率低企,一個重要因素是資本過剩。集團近年不斷出售業務,令核心一級資本比率從2015上半年的11.6%,升至2017上半年的14.7%,2017年第三季為14.6%,持續高於匯控目標的12%至13%。

歐智華的工作是去蕪存菁,將回報率低的業務出售,提升資本並集中火力在亞洲地區。但匯控即將有管理層變動,經營策略隨時有變。新任主席杜嘉祺接受訪問時曾表示有意擴展業務,以收購方式增加盈利,其中收購對象可能是北美信用卡貸款業務。先不說會否落實,但集團肯定會由內部重整過渡至求增長的階段。杜嘉祺在領導友邦時非常成功,筆者相信他不會令投資者失望。

把握北水勢頭 港交所股價可拾級而上

港交所落實同股不同權,料吸引中概股、科技股來港上市。筆者對此不會過度樂觀,真正龍頭的科技股差不多已上市,巨型獨角獸不多,主要是滴滴出行、小米、美團、陸金所等。就算四大獨角獸同時到來,也只增加港股市值約10%,未必足以推動港交所獲大幅重估。

真正重點是北水。從2014年11月4日開通到2017年12月27日收盤,港股通的成交額超過38700億港元,「北水」淨流入港股達7200億港元。另外,2017年滬深兩市港股通成交金額分別逾1.7萬億及5000億港元,其中滬市港股通成交金額為2015年的兩倍。2017年內地資金淨流入港股超過3350億港元,約為2015年(約1270億港元)的2.6倍。

適應北水炒股方法 見異動小注買入

北水持續南下,配合更多大型企業來港上市,港交所有力以細水長流的方式上揚,擺脫以往若非急升急跌便是橫行的局面。預測市盈率約35倍,近年介乎33倍至40倍,有重估空間。潛在升幅未必大,但卻可安心持有。

總結2017年漸由北水主導的市况,重點是想像力很重要,更要敢於高追。由最初的內房股,到明星股金斯瑞(1548),再到最近期的紫光系事件,用外資的邏輯都是不會追。但北水的炒股方法確實與別不同,若能成功融入其中,確實能快速獲利。每見異動便超小注買入,或許會有很不錯的回報。本倉會沽出200股騰訊,買入1000股匯控。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41&issue=20180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57

張兆聰:港股成交佔市值比例仍健康

1 : GS(14)@2018-01-22 04:58:13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升565點,收報31904點,成交金額1646億元。港股周一先升後回,大家都以為要整固一段時間才再展升浪,結果翌日便已飈升創出收市新高。內銀、內險、內房、騰訊(0700)、港交所(0388)全線拉升,「缺席」升市的主要是瑞聲(2018)及汽車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不斷有「新點子」,昨就提出要發展A股衍生工具,刺激股價飈近6%。筆者相信,現市况不少投資者都不敢追,但回看歷史,港交所崩盤前會有一個異像,至今仍未看到,料仍有炒上空間。

筆者去年在200元以下建議買入港交所,上望250元,之後能升多少便全看市場有多瘋狂。結果去年11月衝破250元關口未能站穩,今年破位後升勢則顯著加快。雖然今年成交額更上一層樓,一直維持在1300億元以上,過去兩天更達到1600億元水平,但市場突然轉趨亢奮,很主要是李小加不斷出口術所致。先是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稱,中港已經實現了二級市場通,在滬深港通、債券通的基礎上,未來還可以有新股通、一級市場通。昨日更提出要推出A股指數衍生產品,又認為ETF通今年或有機會成事。

回顧過去兩次港交所的「血淚史」,2007年一役受到港股直通車消息刺激,成交額由略多於1000億元抽升至2000億元,市場認為這個遠超平均數的成交具備可持續性,將港交所股價由150元以下拉升至265元。2015年大時代,成交額突然從600億元爆升至接近3000億元,港交所股價亦平地一聲雷。兩次故事發展亦相若,成交額創新高後便無以為繼反覆縮減,港交所股價在高位橫行形成派貨格局,散戶接貨後,股價便崩盤式下跌。

成交額未達極端水平

今次故事看似差不多,去年11月已來了一次熱身。當時成交額急增至1600億元水平,港交所股價從230元升至257元。惟成交額很快便大幅縮減,更有傳港股表現遠勝A股令中央尷尬,已限制銷售投資港股為主的基金,股價從高位直插至220元。踏入2018年,港股交投再度暢旺,加上李小加出口術推波助瀾,股價再次逼近300元大關。

但與過去兩次不同,當前的成交額更具可持續性。無論2007年還是2015年,成交額佔港股市值均達到1%,意味每天都要有1%市值易手,成交額才能維持在高位,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期望。惟當前比率還不足0.48%,放在由2007年至今的統計數據,高於平均值不足1個標準差。如果港股和港交所每次都要走到極端水平才逆轉,後市尚有很大「瘋狂」的空間。或許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甚至迫近4000億元才會泡沫爆破。

港交所沽空率仍低企

另外,此前兩次崩盤前,港交所均出現異常高企的沽空率。2007年創新高後,出現幾次達到40%以上的沽空率,股價便插水式下跌,2015年則出現一次38%沽空比率後便再無回頭。由去年至今,港交所沽空率最高亦僅25%左右,可見當前專業投資者也不敢大舉做淡,相信股價仍未見頂。

[張兆聰 還看今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14&issue=20180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59

張兆聰﹕債息預示 股巿離大頂尚遠

1 : GS(14)@2018-01-22 06:15:48

【明報專訊】本欄上周指股市眾多利好因素集於一身,包括全球經濟強勁、美元弱勢、債息升令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均為本已火熱的股市提供源源不絕的「燃料」,結果上周一高開回落跌73點、升勢斷纜一天後,港股就再無回頭,一周下來又升了842點,成交金額更上一層樓,日均達到1740億元。上周美國10年期國債息升破2.63厘,即「新債王」崗拉克(Jeff Gundlach)所指的紅線,一旦突破,不僅美國國債受壓,債息會加速抽升至3厘,就連處於無敵狀態的美股也可能遇到較大風險。不過,歷史數據卻非如此。

10年期債息主要是市場對於聯儲局加息極限的看法。根據以往數十年經驗,2年期債息要升至10年債息水平,加息周期才會完結。現時2年期和10年期債息分別處於2厘和2.6厘水平(見圖),這60點子的差距反映市場對今年加息3次的看法,而股市以至各類資產價格可說已消化了加息的預期。

長短息差尚闊 預期經濟續擴張

就當前來看,美國通脹2.1%,若以2年債息作為融資成本,實質利率仍接近零,則當前貨幣環境仍然寬鬆,遠遠談不上緊縮,歐元區、日本也是如此。

當前全球投資者憧憬的是2003至04年般的經濟復蘇,需求回升拉動生產,企業重新加大資本開支,推動就業和生產力,形成良性循環。因此,通脹預期上升推高10年期債息,本就是一件好事,同時會推動更多資金由債市轉投股市。

基本因素佳 推動資金持續入市

短線來看,股市是否升幅過大過快?有這個可能,但正如筆者此前指出,大市能創造出持續上升的紀錄,本身說明基本因素推動資金持續入市,同時大家持貨都不足,令指數無法出現調整。雖然筆者上周曾指中港股票基金的現金水平已低,但解讀上,樂觀就是基金經理都積極進取,資金流入就會全數投進市場。結果,北水上周四及周五均淨流入高達62億元。大家可以說北水非理性,但當非理性才能賺錢,也不用太理性。

從中長線角度看,債市也有一個預測股市見大頂的工具,就是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債息的息差。筆者相信普羅大眾都聽過孳息曲線倒掛,就預示經濟將陷入衰退。如上文所述,10年期債息主要是市場對於聯儲局加息極限的看法,當10年債息低於2年期,反映市場認為央行即將減息,什麼時候才會減息?自然是經濟衰退了。

待孳息曲線倒掛 才有衰退風險

孳息曲線預測經濟衰退確實準確,無論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還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均曾出現過倒掛,但有趣的是,兩次全球股市大牛市,最主要升浪是在息差縮窄至50點子後才開始。例如1997年初息差跌穿50點子,MSCI世界股票指數由800點最終升至1400點之上,而2005年息差再度跌穿,指數從大約1100點升至1600點之上才轉熊。另外,就算孳息曲線開始倒掛,股市見頂回落尚有6至12個月時間。背後邏輯,可能是債息差距收窄,反映經濟復蘇力已漸趨強勁,債市資金大舉流向股市所致。如果今次無什麼分別,以現時息差尚有多達57點子,說不定32000點跟最終高位仍有一段距離。

[張兆聰 還看今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72&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56

張兆聰﹕不排除首季高位已見

1 : GS(14)@2018-02-12 07:13:51

【明報專訊】踏入2月港股錄得3連跌,累跌642點。張兆聰在上周六的講座中表示,恒指牛熊證重倉區位於32,000至31,800點,如跌穿便會直落31,600水平,形成較急跌勢(編者按:港股昨天早低點見31,712點),短期反彈力度不會大,不排除1月已出現首季高位。他又指如果中央限制股市融資,中港股市會有較大麻煩,跌勢或會較深。他亦分享了對3隻股票的看法,其中一隻為港交所(0388),指其盈利與大市成交額於過去5年接近同步,年初至今港股日均成交額約1600億,較去年全年平均升近1倍。

港交所未見頂 上望350至400元

目前港股總市值達37萬億元,1600億元成交只佔當中0.5%,仍低於2007年和2015年的逾1%水平,尚未達到高位;他認為港交所股價未見頂,有可能上望350至400元。

此外,他稱過去兩年石油股大幅反彈,惟中石油(0857)(見圖)例外,中石油進口天然氣比例高,此業務持續虧損,早年油價高企時,虧損更加驚人。然而張說,去年發改委公布將於今年底前就天然氣價格機制建立定價方法,可能有助中石油在這項業務上止蝕;如上述政策憧憬能夠落實,對中石油有極大刺激作用。

中石油料受惠天然氣新定價機制

美國10年國債孳息於昨天亞洲開市時段升至2.88厘,創4年來新高。張稱,美國軍工股ETF(上巿編號:ITA)過去5年表現良好,2013年更跑贏大市;而且過去20年債息上升對軍工股影響不大,反而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關係較大,因為經濟好政府便放心增加軍費開支。如投資者看好經濟前景,軍工股有保證。他又稱軍工股在目前大市升至高位下,仍有一定抗跌力,但市盈率逾20倍為其中一個缺點。

[龍彩霞、王俊騏 投資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35&issue=20180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