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華航啟航五十一年來,最好的一年!」十月十五日,華航董事長魏幸雄在桃園機場的華航新總部,接受本刊專訪時,興奮的說,今年華航獲利將破紀錄,淨利將超越百億元。距離上一次獲利高峰,已二十一年。 這幾年,全球航空業身處凜冽寒冬,自金融海嘯以來,已有超過二十多家航空公司聲請破產;今年初,亞洲地區還有重量級的日本航空宣布破產保護。在低迷的景氣之下,為何華航表現如此亮眼,這對華航及台灣而言,又有怎麼樣的意義? 回首二十一年前,華航賺大錢的原因是,台灣在民國七十六年開放赴大陸探親,老兵、台商一個個透過香港或第三地轉往大陸,華航的兩岸三地航線爆熱,在民國七十八年淨利攀上五十七億元,創有史以來的紀錄。 航班大增,直航、港澳線兩頭賺 現在,這家五十一年的老公司,舊紀錄被打破了,因為兩岸發生比開放探親還重要的事。 「兩岸探親是單向的,台灣往大陸,對於台灣經濟實質幫助不大,」魏幸雄說,但現在,直航後,又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帶來的不只是陸客,還有兩岸經貿往來,是雙向的,未來兩岸航線以及台灣觀光業,會越來越好。 兩岸之間,從一條窄小的單行道,拓寬成雙線、雙向通行的大馬路,路通了,人潮也滾滾而來。 過去十幾年,兩岸經香港等地往來的人數,每年約三到四百萬人,今年,飛越海峽的人數可望超過六百萬人。前年七月直航初始,兩岸僅有週末包機三十六班,如今已暴增九倍,每週達三百七十班。 華航分配到每週七十五班,僅次於長榮的七十七班,載客率高達八五%。一般載客率有六到七成就算高,八成五就像是打出三壘安打,接近全壘打的表現了;而且航程短,票價卻賣得高,難怪魏幸雄說,兩岸是黃金航線。 投資擴大,買回飛機還要再租五架 更令魏幸雄訝異的是,原本預估直航之後,港澳航線的客流量會減少,實際上,因兩岸直航班機不足,仍有六○%的人要由香港、澳門往返,華航的港澳航線不但維持,甚至要加開班機。 充沛的活水,灌注出華航的新生命,反映到實際數字,今年才到十月,華航獲利已經確定破百億元,每股可以賺三元以上,手上滿滿都是現金。 於是,華航大手筆擴大投資。之前,華航為了省成本,把兩架波音七四七客機賣掉後再租回;這個月,華航一口氣拿出二十九億五千萬元,買回這兩架飛機。 此外,金融海嘯時,華航帳上出現虧損,因此把三架閒置飛機,飛到美國沙漠中擺放,如今這三架飛機全都歸巢。魏幸雄說,今年起華航還要陸續租用五架飛機,最快下個月又有新飛機加入機隊。 華 航今年幾乎所有職缺都徵人,魏幸雄打趣說,用人增加,依政府規定的原住民雇工比例,也必須多雇用原住民,但卻等不到原住民來應徵,可能要被罰錢,華航上上 下下呈現前所未有的喜悅。華航一飛沖天,固然是拜兩岸關係急速解凍之賜;但在前幾年低潮時,持續的準備,也是支撐它在這麼短時間內躍升的力量。 金融海嘯時,華航大減班,但魏幸雄堅持不裁飛行員。「要訓練一個飛行員(花的時間)太久了,」魏幸雄說,一般飛行員要受訓三到四年才能上線飛行,要獨當一面成為正駕駛則要十年以上;所以華航不但留住他們,並且讓他們盡可能維持飛行時數與訓練。 那時,華航雖虧損,還是必須照付機師薪水,負擔訓練費用,魏幸雄承受極大的壓力。但他不信春天喚不回,苦撐三年,現在面對兩岸翻湧的人浪,這些被留下的飛行員,剛好上陣,讓華航得以快速增加班次,攬住錢潮。 業 務擴大,代理大陸航空票務 此外,台灣等待直航多年,在這段日子,華航與大陸的航空公司交流,也為兩岸業務的開拓埋下伏筆。例如華航曾經代訓中國南方航空的座艙長,跟東方航空則是從 地勤、哩程酬賓、開立聯程機票、貨運互換艙位到空服員機上交流觀摩等,全面進行合作。因此,當兩岸直飛航線熱絡起來,大陸主要航空公司的台灣票務、地勤等 都交給華航代理;這樣一來,華航不僅能賺兩岸旅客的錢,還能賺中國籍航空公司的錢。 更有附加價值的是,今年華航還因為與中國籍航空公司關係密切,順利加入航空界三大聯盟之一的天合聯盟。這個聯盟的成員,在全球航線上可共用班號、貴賓室、累計哩程,甚至在維修及地勤也相互支援合作,讓華航不用投入太多資源,即可提供更多服務,等於降低營運成本。 魏幸雄說,能夠加入這個聯盟,其實就是南方航空跟東方航空這兩個夥伴支持,讓華航得到全部會員同意。對華航來說,兩岸三通、簽署ECFA,不僅拿下黃金航線,還得到延伸到國際的合作機會,可說全面性收割。 今年已近尾聲,未來台灣會如何?魏幸雄直指,「會越來越好,華航需要更多飛機,台灣則需要開發更多觀光景點,做更多配套措施。」 魏幸雄預估今年大陸觀光客約在一百二十萬人左右,明年則可望增加到兩百萬人,增加幅度約在八十萬人左右,而且未來每一年都會增加。 但跟香港一年超過一千六百萬人的陸客相比,魏幸雄不認為會跟香港一樣,短期間內迎來這麼多,「香港條件不同,第一是香港已經回歸,其二是香港跟大陸是連結的,」魏幸雄說。 再 來則是台灣本身的問題,大陸來台簽證仍不便利,自由行也尚未開放,更大的問題是,台灣觀光景點與配套措施不足。魏幸雄說:「你看故宮滿滿都是人,路上塞滿 車,台灣景點太少了,還需要開發更多,所以台灣觀光業還需投入更多資源。」因此,下一個創造黃金商機的,不止是華航,而是延伸到台灣的觀光業。 至於華航,魏幸雄認為今年兩岸航線旅客與觀光客的成長非常大,會墊高明年基期,所以未來華航載運量雖會增加,卻不太可能出現今年爆發性的成長。 「就像跑百米賽跑,從十五秒進步到十三秒,這個幅度已相當驚人,但要再有大進步,反而變得很難。」魏幸雄說。所以明年華航會變成細水長流,成長雖不驚人,卻是坐擁金山,賺穩定且長遠的錢。 |
統一超為何配發史上最高現金股利?答案,可能得從台灣食品老牌在中國營運「吃癟」找起。 台灣便利商店龍頭統一超商三月中給股東們送上大禮,每股計畫配發七.二元現金股利、創史上新高,但市場也出現另一個聯想。 豐沛股利最大贏家是持股約四五%的統一企業,預計進帳約三十四億元,相當於統一中國去年上半年的獲利數字。這筆資金將給統一企業充沛的銀彈,在中國市場中征戰。因此刻的台灣食品業在中國,正面對二十年來最大硬戰。 外賣搶灘、高鐵都是衝擊 這個推測來自中國旺旺與康師傅去年財報,後者近一年股價跌幅就約五五%。 衰退,與中國市場大洗牌有關,先來看大環境。近五年,中國外賣、團購網路大行其道,兩大網站「餓了麼」與「美團」流血競爭,從上班族市場殺進校園裡,就有位中國大學生在網路上自豪,用這兩家的折價方案,免費吃了半個多月的外賣食品,偶爾要付費,每餐也低於新台幣二十五元。 這個價格帶,恰好是中國泡麵的主力戰場。 更別提,中國健康意識抬頭,讓過去的消費主力如學生與藍領,也開始改變消費習慣。 補上這空缺的,是水餃、魚丸等冷凍食品,中國市調機構宇博智業表示,這類食 品產值一四年增率約一八%。尼爾森(AC Nielsen) 報告指出,同期中國泡麵銷量卻年減七%,且一一年起連衰五年,僅有高單價(新台幣二十五元到一百五十元)泡麵仍維持成長。 甚至,中國高速鐵路等交通建設的完成,也縮短大家的運輸時間,讓習慣在出差或長途運輸途中吃泡麵的人口變少。 然而,缺乏創新力才是最大危機。康師傅財報預警之後,花旗銀行直指它是「產品老化、缺乏創新、對比同業缺少複雜的品牌戰略。」旺旺泡麵營收占比較低,讓它營運績效大跌跤的乳製品項目,約九成營收來自於銷售十餘年的旺仔牛奶等老產品,這讓旺旺處於品牌「吃老本」的狀態,而新跨足的嬰兒食品等項目,卻早已有巨頭盤據。 中國食品市場大轉型,經緯行動策略規畫總監李釧如指出,「機會多,但競爭加大。」要闖出新路,得看台商創新速度能否快過市場變化。 撰文者王毓雯 |
繼斥資百億、投入千人大手筆參與貴州畢節扶貧後,4月9日,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宣布:未來10年,要投資1000億元,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機器人、現代科技農業等重點領域與中國科學院共建“三大基地”。
許家印在現場說,布局高科技產業,是恒大打造百年老店的重大戰略決策。
2010年,許家印進軍足球,許下承諾:五年內奪亞冠。輿論一片嘩然。但恒大俱樂部三年內就奪取亞冠,給億萬球迷留下多少難忘記憶。
2017年,許家印說,恒大今年要完成凈利潤243億。輿論又是一片嘩然。但在去杠桿背景下,恒大實現凈利潤370.5億,比2016年增長110%。
簽約儀式現場
恒大創立22年,從0到1,從1到數百城市上千項目,無論是和資本對賭上市、還是進軍全國地產市場,以及力戰空頭,總是能出人意料地創造奇跡。此次千億元投資科技產業,能否鑄就一座新的里程碑?
站在1000億上看百年老店
所謂百年老店,不是百年不變,而是在不斷創新升級中保持旺盛生命力、活到超過100年的企業。
所有企業都夢想打造百年基業,但有多少企業能夠基業長青呢?盛極一時的諾基亞手機,自1996年起連續14年全球銷量第一,但2011年被三星和蘋果超越後便一蹶不振。成立於1928年的摩托羅拉,創造了無數個行業“第一”,例如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機、第一款GSM數字手機、第一款雙向式尋呼機、第一款智能手機、第一個無線路由器,最後也幾經易手,走上下坡路。
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長壽企業,全國260萬家公司中,經營超過100年的有25000多家,超過1000年的企業也有21家,建於公元578年、專門建造木質結構建築的金剛組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企業。日本長壽企業如此之多的一個原因就是在企業經營中,堅持“長程思維”,用一位長壽企業經營者的話就是,“短期10年,中期30年,長期100年”。
在日本長壽企業看來,“長程思維”的關鍵是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利他為先;其次是當變化出現的時候,有能力適應或者能化解危機。
做企業難,做頂尖企業更難,做百年老店難上加難。
恒大過去的22年,先是在1996年成立後打基礎,練內功;經過11年發展,到2006年實現全國知名、行業領先;2007年後,開始大跨越大發展,到2017年成為行業龍頭。寬廣的格局、不斷開拓的視野、強大的執行力,這都是百年老店之需。
此次投資1000億,與代表中國科技界最強水平、牽頭完成“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天眼”、“悟空”、“墨子”、“慧眼”、海翼等技術和工程的中科院強強聯手,表明恒大深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堅持“要做就做第一”的風格。
以責任感做百年老店
茍日新,日日新。“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在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中,科技扮演著“頂天”“立地”“惠民”的重要角色。
從“天眼”“墨子”“悟空”探索科學前沿,到煤制油、先進核能、高性能計算服務國家需求,再到“渤海糧倉”、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等惠及民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步伐正在加快。
國務院不久前印發的《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明確了我國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三步走”發展目標,其中提到,要圍繞物質科學、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地球系統、環境和氣候變化、健康、能源、材料、空間、天文、農業、信息以及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優先方向、潛在項目、建設重點、組織機制等,制定發展路線圖,明確階段性戰略目標、資金來源、建設方式、運行管理等,科學有序推進各項任務實施。
|恒大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吸收社會資本參與,形成更有激勵性和符合市場化方向的科研主體,是加快實現階段性戰略目標的一條可行之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院長張紅文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在當前科學、技術、應用三者緊密融合、快速轉化的大趨勢下,企業不僅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承接者,更是原創性、基礎性、前沿性科學技術創新的主體。”
許家印也是看到了企業在科技強國中的獨特作用,才與中科院強強聯手。要實現“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就必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科研機構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大力推進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
恒大是一種使命
科技強國的強,既是形容詞,也是動詞。不僅要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更要以科技創新強大國家。國家如此,恒大也如此。
在許家印帶領下,恒大一直帶著民族責任感實現企業發展,為社會創造價值。恒大用110億元真金白銀和2000余名員工常駐的投入,幫助貴州省畢節市100多萬貧困人口,爭取在2020年實現全部穩定脫貧。
許家印致辭
2010年,許家印進軍中國足球,8年勇奪16冠,成為亞洲足壇舉足輕重的豪門隊伍。2012年創建恒大足球學校,6年來為中國國少隊輸送了67人,為中國國青隊輸送了173人,成為振興中國足球的先鋒。
“恒”是一種立足長遠、堅忍不拔、不畏困難的精神,“大”是誌向,是目標。
現在,恒大希望通過對科技產業的長期大力投資,實現企業在新時代的轉型,這是一種新的責任與使命。
無恒心,成不了大器。無大誌,也走不了太遠。恒大這一步,是新的一步,也是屬於未來的一步。
(來源:秦朔朋友圈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