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調高公告土地現值只是「基礎建設」 落實居住正義 政府還沒做的三件事

2013-12-23  TCW
 
 

 

撰文‧梁任瑋

一向被批評與市價有極大落差的公告土地現值,終於「向上收斂」了。各地方政府近日陸續宣布,將大幅調高明年公告土地現值,尤其雙北市、桃園縣與台中市紛紛「趕進度」,一口氣調升一三%至二五%不等,若以近四年土地現值累計增幅來看,五到七成的漲幅,已不輸給連年飆高的房價;其中,台北市政府更表示,調漲後北市公告現值更已達到市價的八九%。

不過,這一切都不令人意外。自從去年八月實價登錄正式上路後,政府對於市場行情、查估地價更具效率,內政部則在今年已喊出「二○一五年前公告現值要達到市價九成」的政策目標;此一政策,目的在於讓實價登錄逐漸「進化」為實價課稅,而實價課稅則被認為是台灣實現居住正義的重要一環。

反而更不利年輕人購屋

然而,地方政府善用實價登錄資訊,並依循政策大幅調高土地現值後,並沒有換來「落實居住正義」的太多好評,反而先招來「政府搶錢」、「全民大加稅」的質疑。

要說公告土地現值飆升的直接影響,就是民眾出售房屋時所繳納的土增稅明顯增加。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計算,以松山區一戶四樓高持分的九.二坪公寓為例,屋主若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取得,假設明年公告土地現值調漲一○%,則今年出售與明年出售的土地增值稅,就相差七至十四萬元。

蘇啟榮表示,由於公告土地現值調漲在最近四年「趕進度」,因此在二○一一年以前購屋的民眾,日後售屋都可感受到土增稅增加的威力。亦有業者表示,由於售屋成本在調高現值後將有所提升,一方面,賣方可能轉嫁給買方,造成年輕人更難買房;此外,也可能讓市場供給減少,反而不利年輕人降低購屋壓力。

公告土地現值調漲會造成房地產交易稅的稅基提高是事實,但讓稅基與實際市價貼近,卻也是降低炒房意願、落實居住正義的「基礎建設」,不能不做。因此,與其急著對地方政府調高公告現值的作法唱反調,更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向,是「調高現值之後,政府該做什麼事」?

一、調整自用住宅稅率

首先,是稅制上的配套。今年四月,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在就任台北市副市長前夕,就在自己的臉書上表示「實價課稅是一定要走的路」;當時他已對外界釋疑,「實價課稅並不代表全面加稅」,他建議,在調高稅基的同時,政府必須同步配套調整自用住宅及出租住宅稅率,採輕稅保護方式,避免造成一般民眾負擔。

張金鶚亦解釋,此次台北市調高公告土地現值,是採「重點式」針對特定豪宅區調高,占全市比率僅四%,調幅最高達五○%,其餘九成六的路段調幅不大,因此對於一般民眾影響不大。

張金鶚強調,目前台北市的房地產租稅改革方向就是要針對大面積、持有多戶的投資客課重稅,讓有錢,有能力者多繳一點稅;相反的,持有一戶的自用住宅稅負要輕,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二、提供平價住宅

此外,亦有學者指出,大幅調高公告土地現值後,固然可壓抑市場炒房意願,但其副作用也的確可能造成市場供給減少,恐不利年輕人購屋。「從落實居住正義的角度來說,減少炒房意願只做了半套,政府還是要積極增加平價住宅的供給。」其實在近期宣布調漲公告現值的地方中,「苗栗縣地王由頭份下公園取代」也是新聞話題之一,對於這個頭銜,頭份鎮長徐定禎第一反應即是「期盼中央或縣府設立平價住宅」。

三、公告地價得跟進

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台灣房地產稅制長久以來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一塊土地有三本不同帳。賣方自然可以找出對自己有利的方式繳稅,也讓房市交易產生漏洞,甚至產生稅負不公平的現象。雖然二十年前就有學者疾呼應全盤改制為「實價課稅」,希望能一步到位地「彌補漏洞」,但因困難度高且缺乏誘因,始終無法得到改善,「現在公告土地現值終於稍微『反映』出真正的市價,這是對的方向。」由此看來,調高現值後的下一步,也就必須包括了「公告地價」的跟進。畢竟,台灣炒房風熾的原因,公告現值相關的「交易稅(土增稅)」是其次,公告地價相關的「持有稅(地價稅)」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張金鶚表示,以台北市來說,公告土地現值調高後,也會帶動公告地價上漲,「未來可以預期台北市房地產的持有稅也會跟著提高,政策目的就是要避免空屋產生。」在公告土地現值大幅調高引發反彈後,內政部日前急著對外表示,「公告現值不影響地價稅的稅基,所以不是全民加稅。」雖是意在撫平外界反彈聲浪,不過,這種說法似乎也反映了政府對公告地價的「市價化」仍有遲疑;然而,如果這一步沒有跨出,那麼,即使公告現值與市價貼近,最多也只是在居住正義的議題上獲得了尺寸之功而已。

公告土地現值「向上收斂」——六都公告土地現值調幅及房價漲幅 單位:%區 域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近四年公告現值累計增幅 近四年

房價

漲幅

台北市 12.08 9.87 9.31 13.23 52 59 新北市 15.33 12.19 11.24 17.45 69 63 桃園縣6.89 7.84 10.85 22.50 56 73 台中市 7.77 15.70 4.79 24.43 62 71 台南市0.603.87 4.71 11.09 28 58 高雄市 2.06 4.05 6.00 10.42 24 57 資料來源:內政部地政司、信義房屋彙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01

成功者的行事曆 原來是這樣做的!

2014-02-17  TCW
 
 

 

「進微軟前三個月,我每天走出公司大門就像是紅酒瓶被拔起來一樣,耳邊響起『啵!』才得到釋放。」台灣微軟(Microsoft)公關副總經理張衣宜,負責微軟在台灣的所有公關活動,對外她要跟五家外包公關合作,對內九○%的工作是跨部門合作。

她曾是被行事曆追著跑的白領,一天五、六場會議家常便飯,筆電螢幕右下角的IM(即時訊息,微軟內部社交通訊軟體)隨時擠滿了數十條未讀訊息。微軟內規,若對一件議案有異議,須在四十八小時回覆,否則視同同意,這讓她到哪裡都得帶著電腦。

時間管理,更難了!不懂安排,得花三成時間解決危機

年底的績效考核是最緊張的時候。

三百六十度績效評估(編按:長官、同事的評語都會影響個人績效),加上平衡計分表,代表張衣宜工作不只要討好區域主管,還得打點平行部門的主管。

長官交辦任務使命必達,壓力大到曾得胃潰瘍,張衣宜追求完美的性格,讓她現在睡夢中還會把指甲啃得光禿禿。

網路新科技、組織新形態、新業務、新挑戰……接踵而至,讓現在的上班族,對時間的掌控難度更甚以往。據主計總處調查,二○一三年台灣就業者工時過長比率,創金融風暴以來新高,幾乎每六人就有一人每日平均工作達十小時以上,越來越多人被繁忙的行事曆追著跑。

行事曆安排代表管理能力,失敗的行事曆偷走多少時間?答案是三○%!

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二○一一年,針對一千四百名高階主管調查發現,認為工作期待和時間配置得宜者,只有五二%;認為自己時間配置不佳者,每天花三成時間解決各種非預期的危機,是時間分配得宜者的兩倍以上。如果以美國高階工作者每週工作六十小時換算,一週竟花十八小時應付突發狀況!

時間小偷,更多了!三種新趨勢,正在撕裂你的行事曆

哪些新的「時間小偷」,讓你的行事曆更零碎?

一、新網路科技:最常見的兇手,是很多人睡覺不離身的手機。過去只有電話和e-mail會打斷工作,現在,智慧型手機讓Line、WhatsApp、微信、臉書等社交網絡干擾隨時在身邊。

行動通訊專家阿霍寧(Tomi Ahonen)二○一三年的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用戶平均一天查看手機一百五十次,睡覺外平均六‧五分鐘看一次。這意味,人們做事與思考經常無法連貫。

二、新形態企業組織:為了更接近客戶、更靈活、更創新,許多企業都學習IBM、奇異(GE)和微軟,採用矩陣組織,但卻讓員工更易深陷多頭馬車,被丟超重工作。加上動輒二十項指標的平衡計分卡、三百六十度評量、專案管理等,企業用更多的管理工具,增加白領時間管理的難度。

三、新舊事業兼顧:一份針對台灣營收五千大企業高階經理人進行的「二○一三年台灣創新企業調查」,有五成企業將增加資源到創新部門。這意味許多企業既要穩住舊事業,還得開創新事業;無論你職位高低,都可能陷入一人多工、應接不暇的窘境。

非典型挑戰,先搞定人!「期望值管理」,拿回時間自主權

面對這些「非典型挑戰」,時間管理需要新思維——與其把事情排滿滿,不如先搞定關係人。

以往的科層組織,工作像一條垂直的線,只要按部就班行事即可,行事曆相對簡單。現在,市場不確定性升高,企業整併劇烈,產品週期變短,就連公文流程,也從原來數天往返,變成長官用Line秒速追蹤。

如果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坐等突發狀況上門,比以前更難控制的時間小偷,將把你既定的行事曆搞得一團糟。

與其被不可控制的事情追著跑,不如主動管理影響你時間的人,例如主管、同事、部屬、客戶。把伺機而動的時間小偷,提早攔截。

最好的方法就是對他們做「期望值管理」(Expectancy Theory),此概念由心理學家佛魯姆(Victor H.Vroom)提出,公式很簡單:

M(激勵)=V(效用)×E(期望)

亦即,當你讓對方覺得,他所在意的事情可實現性越高,或此事對他很受用,對他的激勵效果越強,也更能令他完成你想要的目標。

在時間管理上,就是想辦法提高對方「期望」與「效用」兩項誘因,別人更有動機幫你,你的時間自主權就變高。

IBM講師唐辛屏分析,時間管理問題多數是跟人互動所產生,增加與對方立場的理解,提供滿足對方價值的誘因,就是簡化行事曆的槓桿點;例如要跨部門合作,先想透這對對方的好處,誘因越大,同事幫忙的機率就越高。

管理破碎訊息:長官Line我?可想出方案再回

中華華人認證講師張永錫觀察,新時代上班族即使不願意,也會收到破碎訊息(如Line、WhatsApp),它們像把利刃讓時間管理破碎化。

知名心理學家高曼(Daniel Goleman)稱科技讓溝通方便,也讓「部分注意力不集中」成為社會常態。

老闆或高階主管,最好的選擇是:關掉它!但若是部屬,選擇性較少,長官Line你,能不回嗎?唐辛屏建議,長官愛Line無非追求「效率」和「效用」,緊急事件當然得立即處理,如果非緊急事件,下班可以不回,但為了避免長官不高興你沒即時回應,可以先打「收到,明天×點回覆」,隔天一早提出更有價值的方案。

管理人際干擾:求人與被求,都要找槓桿點

跨部門合作,也可用期望值管理找到「舉重若輕」的槓桿點。

每年張衣宜都需要業務幫忙,找客戶談與微軟合作的感受,放上內部網站。但是業務部門會想:「我拿到業績就好了,幹嘛還要幫你做這件事?」

她告訴業務,可以特別針對客戶想開發的國家發業務通訊,增加曝光,對客戶業務推展也有幫助,提高業務部門幫忙的意願。

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師周勝輝指出,時間管理會和人脈掛鉤,是最難處理的干擾,同事請託就是一例。幫別人忙可以累積「人脈存摺」,但是如果太常出手,反倒打亂工作步驟。累積人脈存摺,卻掉了專業存摺。

台灣微軟消費產品管理和通路副總經理李啟後出手的原則,找出「非你不可」和「最能讓他人印象深刻的事」幫忙。若沒時間,可介紹更能幫他的人,或幫同事找原因,而非第一時間拒絕。

管理轉型衝突:激勵員工投入,是省時利器

提高員工對新工作的期望值,是高階主管省時利器。過去一年,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朱幸兒必須開創豪宅業務並兼顧商辦事業,她在內部強調豪宅業績的成長速度加快,制定商辦業務幫忙開發豪宅的業績辦法,讓商辦業務更願意開發豪宅物件,大量省去她親自帶豪宅部門的時間。

「時間是你人生的錢幣,要小心,以免其他人替你花掉。」這是贏得兩座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得主、林肯傳記作家桑德堡(Carl Sandburg)的名言。

誰不想掌握「時間錢幣」?關鍵就在能否啟動這把「期望值」的金鑰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79

他做的素肉騙過《紐時》美食作家

 
2014-03-10  TCW

 

擔當未來食物革命的主角之一,其實,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素肉?

二○一三年初,美國高級連鎖超市Whole Foods的貨架上,出現了一款名為「Chicken-free strips」(無雞肉雞柳條)的新產品,它開宗明義的告訴你:「這不是雞肉。」但外觀就像是切成條狀、煮熟調理過的雞胸肉,強調能供應人體所需蛋白質,零膽固醇,並且吃起來跟雞肉一樣。

這款由「超越肉類」(Beyond Meat)公司生產的無雞肉雞柳條,宣稱製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是傳統雞肉養殖業的三倍,飼料(原料)的利用轉換率,是傳統的七倍,水的利用效率,則是十五倍;原料包括非基改大豆蛋白、非基改豌豆蛋白與水等。說白了,其實就是台灣人熟悉的素肉。

但別小看這盒素雞肉,背後不僅有美國一線的矽谷知名創投公司KPCB挹注,還獲得推特(Twitter)前執行長威廉斯(Evan Williams)與推特共同創辦人史東(Biz Stone)的資金挹注,更得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背書,是蓋茲投資、欽選,將改變未來人類飲食麵貌的重要產品。

事實上,台灣跟日本一直都是世界頂尖的素食加工品出口國,投身素食加工品業二十多年的華森健康國際總經理楊文育表示,美國多數的素食產品,都是向台灣或日本進口半成品,或委託台灣代工。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今年四十三歲的超越肉類創辦人暨執行長伊森.布朗(Ethan Brown),一開始也曾從台灣進口素肉原料到美國加工,然而,為什麼這波食物革命的領頭羊之一,不是台灣製造素肉的企業,而是完全沒有食品加工背景的布朗?

出社會,一心打算做環保成立綠能組織被踢出,也不忘初衷

雖然有名校學歷,但布朗中年以前的人生並不順遂,他從學校畢業後曾創立一家推廣乾淨能源的組織,最後卻因為意見分歧、溝通不佳,被董事會一腳踢開,失敗收場。

但布朗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很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而且從不打算放棄,那就是:改善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問題。

「記得我準備出社會時,父親跟我討論職涯,問我這輩子打算做什麼?當時他問:『你認為這世界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回答:『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我認為,如何減少溫室氣體與碳排放,是人類社會當前面對的重要任務,所以後來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往這方向努力。」布朗接受《商業週刊》越洋專訪時透露。

一個全美前十大MBA出身的年輕人,當身邊的同學都擠往華爾街或全球百大企業時,從小生長在美國東岸華盛頓特區的布朗卻反其道而行。他的父親是研究環境倫理學的大學教授,在小時候,就買下一塊農場,時常在週末或寒暑假帶著全家人去農場生活,讓布朗從小就喜愛動物,熱愛與大自然為伍。

布朗回憶:「我爸爸是個哲學家,所以我從小就有很多機會,跟他討論許多不一定有答案或解方的大問題。」在這種鼓勵探索與思考問題的環境下,布朗認為,自己是個想要「解決大問題」的人。

被自己一手創立的能源組織踢出、經歷這個布朗視為「人生最大挫折」的低潮後,他依然想往「拯救氣候變遷」的方向努力。這次,身為素食主義者的布朗決定從食物下手,試圖解決一個自己從小就掛在心中的命題:「如果我們可以從植物攝取蛋白質,那為什麼要吃肉?」

自從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氣候變遷成為顯學之後,美國一直不乏提倡減少肉類消費的非營利組織。但是商學院出身的布朗,相信消費者的行為,以及商業的力量,能比政府或非營利組織更快、更有效的改變世界。

再創業,找台灣教授合作讓人類吃植物蛋白,就像在吃肉

因此二○○九年,布朗開始了他的新事業,成立超越肉類公司,目的是推出植物性蛋白製成的食品,改變大眾的飲食習慣,減少動物性蛋白攝取,減少因畜養動物與家禽而產生的大量碳排放,以及不必要的土地、飼料和水資源浪費。

因為一開始就將目標客群設定為一般大眾,而非素食者,布朗知道,他要挑戰的是人類「吃肉」的天性,所以自己的產品口感必須幾乎跟肉一樣,才能讓習慣吃肉的人埋單。「吃肉這件事,已經存在人類歷史有數百萬年,要人們完全停止吃肉並不可行,唯一可能的方式,是讓大眾攝取植物蛋白的同時,還是可以享受『吃肉』的樂趣。」

本身缺乏食品加工技術的布朗,一開始也曾從台灣進口原料,自行加工,但很快發現這樣行不通,因為自己做出來的產品,跟市面上的素食產品沒有兩樣,吃起來頂多有「像肉的感覺」,但距離真肉給人的飲食體驗,還有很大差距。

布朗在尋求更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過程,閱讀到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來自台灣的謝富弘關於「人造雞肉」的研究,認為這正是超越肉類所需要的技術。

因此布朗數度拜訪謝富弘後,與密蘇里大學簽訂技術合作條約,終於在二○一二年合作開發完成超越肉類第一項商品:無雞肉雞柳條。

布朗自豪的說:「我們跟其他素食產品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承諾消費者,可以享有跟吃肉完全一樣的體驗。包括素雞肉條上的肌理紋路、咬勁和口感,都下了非常大的工夫,甚至講究到消費者咀嚼的時候,牙齒接觸到素雞肉條摩擦的感覺,都跟吃真肉一樣。同時在營養成分上,比一般雞肉還健康。我們盡所有努力,讓產品跟動物性蛋白沒有兩樣,甚至更好。」

找創投,獲比爾.蓋茲背書調降價位,未來要進校園跟速食店

完成產品開發後,在需要資金挹注以商品化、打入更多通路的情況下,二○一二年,布朗與超越肉類共同創辦人布蘭.德泰勒(Brent Taylor)透過創投KPCB牽線,有機會與近年來不斷關注農糧與食品科技趨勢的比爾.蓋茲見面。

「我們知道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所以我們特地找了廚師,用剛開發好的素雞肉,煮了義大利麵、塔可餅等料理給比爾.蓋茲試吃,他吃了之後,認為這跟真的雞肉一樣,我們用口感跟產品說服了他。」泰勒在《商業週刊》團隊拜訪他們位於洛杉磯的辦公室時透露。

得到比爾.蓋茲的投資與背書,並曾經在一次盲測中成功的騙過了《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美食專欄作家彼得曼(Mark Bittman),超越肉類很快的聲名大譟,吸引CNN、《富比世》(Forbes)與《Wired》等國際媒體採訪。但布朗知道最艱鉅的任務還沒克服,那就是:改變人們的觀念。

布朗認為:「我們面對最大的障礙是文化,你要如何說服大眾,不一定得從肉類攝取蛋白質,其實植物蛋白質也可以滿足需求?甚至在很多文化當中,吃肉是一種慶祝的行為,有慶祝或快樂的文化意涵存在,要改變這些根深柢固的觀念,並不簡單。」

目前在北美地區的Whole Foods、Publix 與H-E-B等連鎖超市,超過上百個店舖都能買到超越肉類的商品,但營運成績究竟如何?是否已經達到損益兩平?泰勒不願正面回答,只表示:「我們的業績目前越來越好。」

除了改變民眾觀念不容易,也有批評者認為,超越肉類目前的價格比一般雞肉貴,加上通路是鎖定中產階級與金字塔頂端的高級超市,似乎只是有錢人的食物。

對此,布朗表示,今年的計畫是要進軍更大型的國際性通路,例如沃爾瑪(Wal-Mart),同時也正與洛杉磯地區的學校洽談,要讓產品進入校園,未來並計畫與速食店和餐廳合作。

除了全面性打入民眾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就是透過規模經濟,降低成本,讓超越肉類成為全民都能攝取的蛋白質來源,以達到布朗設定在二○二○年前,讓全球的肉類消費需求減少四分之一的目標。

食物革命的火已經點燃,也許就像布朗所相信的,消費行為將改變世界。

「植物肉」背後英雄竟是台灣人

帶動這波食物革命的關鍵技術,其實來自一位出身台灣、旅美多年的教授謝富弘。

目前為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系特聘教授的謝富弘,研究食品科學數十年,從一九九○年代初期,開始進行大豆蛋白的食品加工研究,試圖運用食品加工業界常見的食品擠壓機,透過高溫高壓製程,製造出「植物肉」。

初期,謝富弘只能做出一整塊的素肉,無法做出肌肉紋理,一直不斷改良,直到九○年代後期,完成初步研究,才做出高仿真度的素肉。當時曾想跟美國知名食品公司合作,但因為數十年來,美國的大豆蛋白產品市場一直不大,因此大型食品公司不願投入成本開發、商品化,讓謝富弘一度擱下這研究。

直到二○○○年初,謝富弘拿到美國聯邦農業部一筆新台幣上千萬元的經費,開始重啟研究,反覆微調各種壓力與溫度的組合,甚至是產品擠壓成型的流速,終於在二○○八年製作出「無雞肉雞柳條」雛形,纖維、咬勁都與真實雞肉幾乎一模一樣。同一年發表在期刊後,布朗讀到,直覺:「這就是我要找的技術,」多次拜訪他與校方,彼此談定合作。

目前謝富弘正試圖開發一整塊的植物牛肉,要打破過往素食加工品界往往只能做出碎牛肉,無法製造高仿真牛肉塊的瓶頸,或許又會為這波食物革命立下新里程碑。 (文●吳中傑)

【延伸閱讀】吃肉,這樣壓榨地球!

1、農業,特別是肉類、乳製品,消耗全球70%淡水資源、38%土地資源、排放19%溫室氣體2、1公斤牛肉需要3,682公升的水(主要種植飼料作物),產生的碳排放量相當於一輛車跑了250公里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生產更快!製作時間1分鐘,傳統雞養6週才能吃

【延伸閱讀】更省水!用水效率是傳統雞肉養殖業的15倍

【延伸閱讀】深入舊金山,看植物肉為何能取代真肉?

首富投資新寵2》一顆豆子做出逼真雞柳條

無雞肉雞柳條製作流程:1.原料混合非基改大豆、豌豆分離蛋白、穀粒莧、非基改芥花油與非基改大豆纖維等原料,和水混合2.放入食品擠壓機攪拌經過高溫高壓及擠壓,約1分鐘即完成3.完成製作出跟雞肉質感幾乎相同的成品4.販售經過調味、包裝後進到通路,消費者買回家可即食或料理加工

傳統雞肉製作流程:1.孵蛋人工燈光照射,讓蛋孵化2.養殖用大量的水、大豆與穀物飼料、維他命及抗生素等飼養,1磅的生鮮雞肉,平均耗費7.5磅的飼料和30公升的水,需時6週3.完成飼育將雞屠宰、去毛、剔骨並支解4.販售消費者買回家後自行料理

整理:陳筱晶、吳中傑

【延伸閱讀】豆子PK肉雞,一樣享吃肉快感——真假肉對照表雞肉~來源:養殖肉雞價格:1斤的生鮮雞胸肉約100元;煮後會失去水分,實際可食重量較少口感:彈軟富咬勁、帶有肉香保存期限:冷藏約3天,冷凍約半年到10個月熱量(每100公克):平均約150大卡(依部位有異)

植物肉~來源:非基改黃豆、非基改豌豆價格:1斤約300元,可直接食用;尚未達規模經濟,預估未來比真肉便宜口感:略硬富咬勁,味道近似雞肉保存期限:冷凍可保存1年熱量(每100公克):約140大卡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66

當你還在看電視 他們存摺已經進帳7位數 有錢人下班後惦惦在做的事

2014-05-05  TWM
 
 

 

下班後,你怎麼過?吃喝玩樂尋找小確幸,癱在沙發上無意識地按著遙控器選台,

上網逛臉書、打電動……

如果你總是望屋興嘆、見到存摺簿就長嘆,你一定要看看有錢人是怎麼經營下班後的時間。

晚上八點鐘,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朱幸兒打開電腦,一旁準備數張白色紙卡,她正在「瘋狂」閱讀整天的財經訊息。這一天,她在親手裁切的白色紙卡上寫下一段文字:阿里巴巴馬雲:成功的關鍵,就在於「現在!立刻!馬上!」的精神。執行力強,就不怕點子爛;執行力差,好點子也會被搞砸。

在朱幸兒的書桌上,像這樣的字卡可以見到好幾疊,數千張的字卡中,有的充滿人生智慧、有的蘊含管理能量、有的顯現市場走勢;其中,有一張字卡是她三月中讀到一則新聞隨手抄寫下來的:香港豪宅市場出現「虧損照賣」的多起案例,即使嚴重虧損二○%,也拋售出逃。

每天五張字卡

記下閱讀重點,累積高深功力「台灣房地產市場約落後香港半年,我自己預估,台灣房市八月就會出現轉折點,終究台灣房市與國際重要城市還是會出現連動。所以我已經有一段時間都不在國內看房子了,把目光移往海外。」朱幸兒不只將事件寫下,也提出深層思考後的觀點,並付諸行動。

晚上八點到九點半,是朱幸兒結束一天工作、用完餐後的「獨處」時間。窩在書房的這一個半小時,她會把當天的財經新聞、收到的電子郵件全數瀏覽一遍。這項五、六年來的習慣,是她下班後最重要的充電時間。

至於寫字卡,則是大約在三年前養成的習慣。當時,由於經常接獲學校、機構和同業的演講邀約,於是她把每天閱讀時所見到的重點,摘要式地寫在自製的白色紙卡上,一天總要寫個五張以上。「這樣天天做準備,只要有相關邀約,就可以很快翻閱字卡,從中找尋適合的主題;然後輕鬆帶著數張字卡上台演講,不會臨時抱佛腳。」其實,一張字卡通常只有不到五十字的內容,但她就是有本事把這五十字的重點發揮到淋漓盡致,一講五十分鐘都停不下來。然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是朱幸兒善用下班後時間,甚至是早上九點上班前,持續閱讀約一個半小時,累積出的高深功力。

至於週末,朱幸兒也沒閒著,她會到處看房地產案子,一則保持敏感度,二則過去幾年台灣房市充滿機會,她自己也因此成交數件案子,為財富增添不少厚度。事實上,不論出國開會,還是度假,只要逮到機會,朱幸兒便會想辦法約看建案。

今年二月,朱幸兒去了一趟澳洲雪梨,會議結束後抓緊時間瞭解當地房市;她發現,雪梨銷售小套房的思惟與台灣大異其趣,「十五坪的房子,在台灣一定沒有人想要加車位銷售;但在雪梨完全不同,沒有車位的房子,未來無法轉手,因為當地人外出交通仰賴自行開車。」度假不休息,到處看建案保持房市敏感度,幸運拿到海外案子沒想到回來台北沒多久,就有一位建商打算在台灣推澳洲房產,因為朱幸兒有辦法談論雪梨的房市、知道如何在台灣銷售雪梨的房子,因此順利拿到了這個案子。「如果我沒有去雪梨瞭解過市場,可能連敲門的機會都沒有。」而這又是下班後累積的能量、在職場上得以爆發的故事。

下班後的時間,對你來說意義為何?根據《今週刊》所做的「上班族下班後習慣大調查」顯示,有三八%的受訪者認為「可好好經營與利用」,三三%的人表示「只想好好休息」,另有二五%的人對於下班後時間的看法是「無所謂,想到什麼做什麼」。若依年薪交叉分析,我們會發現,年薪在兩百萬元以上的族群,有高達四五%的人表達「可好好經營與利用」的態度,而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則降至三八%。

「下班後的時間安排,是拉開個人能力差異的開始。」資誠管理顧問諮詢業務負責人劉鏡清強調,白天上班,大家都可用相同的時間累積經驗,讓個人成長;但要拚出差異化,關鍵就在下班後的時間管理。

一九九三年進入台積電時,Eddy是一位時間永遠不夠用的工程師,每天工作十四小時,輪夜班、不時加班。感覺上,這樣的人下了班後,應該是屬於「只想好好休息」的一群;但Eddy憑著「好好經營與利用」下班時間,一九九九年,也就是他三十二歲那一年,就脫離苦悶上班族的行列,開始玩吉他、玩重機……,過起財富自由的日子。

其實,當初進台積電時,Eddy也和大部分的工程師一樣,下班後「只想好好休息」,但當第一次拿到公司配發的股票時,卻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當時身邊的同事都在談論股票,什麼EPS(每股純益)、什麼PE(本益比),我從來沒聽過,搭不上話。」見到身旁的人儼然個個是專家,Eddy萌生學習動機,「那時,台積電股價波動極大,最高可到近兩百元,但最低時又殺到五十元;我心想,如果能把手上的股票全數賣在一八○元以上,不就太完美了嗎?」爆肝工程師,下班勤練功六年賺到財富自由,向台積電說掰掰想要賣在高點的念頭,觸發了他找尋答案的動力。大概有一年的時間,Eddy下了班,就會打開電視收看投顧老師解盤的節目;同時,他還頻繁跑書店找書來閱讀,這一買就買了兩百多本,書架滿滿都是投資相關的書籍。

「輪夜班,會做兩天休兩天;休假的那兩天,我幾乎都埋在書堆,不想外出。」Eddy大量吸收資訊,把《股價趨勢技術分析》、《陰線陽線》、《挑戰股市》、《十倍數操盤法》、《艾略特波浪理論》、《技術分析大師論金融操作》等書反覆研讀,畫重點、寫筆記,最後歸納出他自己的操作體系。

Eddy利用下班時間練了三年功;九七年之後,他操作股票的贏面已經十分可觀,但下班後他還是不懈怠,只要股市開盤,他都會一一印證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同時檢查主力進出、個股型態是否破線等,以做好隔日上陣的準備。不到六年,Eddy就瀟灑地與台積電說掰掰,成為一個快樂的專業投資人。

一位一天工作時間長達十四小時的工程師,下班後不是癱在沙發上休息,更不是上網聊天,而是把自己沉浸在書堆、丟入市場,用三年極度壓縮的時間,練就了一輩子都好用也受用的投資技能;也因此,他才得以拿下自己人生的選擇權,享受財富與時間的自由。

成功者想的永遠和一般人不一樣,根據《今週刊》調查,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下班後最常做的事是:上網、看電視;至於兩百萬元以上者,看書比重最高,其次才是看電視。兩相對照,會發現有錢人下班後習慣做的事情,確實與經營自己有較高的關聯性,包括看書、做投資理財功課、參與社團活動的比重,都相對高於年薪兩百萬元以下的族群。

有趣的是,年收入越高,下班後繼續工作的比重越高;同時,有錢人的下班時間都較晚。調查顯示,年薪兩百萬元以下者,下班時間多集中在傍晚五點到晚上七點;但年薪兩百萬元以上者,則集中在晚上七到八點,甚至晚上九點後才下班的也為數不少。

儘管下班晚,但有錢人還是積極運用時間,想辦法累積財富,因此,當問到每天下班後,大概會花多少時間做投資理財功課時,有五一%年薪兩百萬元以上的族群表示會花約一小時,另有兩成花一到二小時。相對來看,年薪兩百萬元以下的受訪者,有高達四成完全沒有在做投資理財的功課。

再問到會關心的投資理財訊息是哪些?可以發現,有錢人嗅聞市場趨勢的雷達是三百六十度轉動,除了台股外,美股、歐股、中國股市、海內外基金市場的變動、匯率全都不放過。

歸納問卷調查,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給了一個結論,有錢人下班時間晚,但理財時間卻相對長,且下班後會繼續工作,「整體的感覺是,高薪族上下班不分,且時間的運用更精準;而這樣長期養成的習慣,讓他們躋身贏者圈。」工作狂管理師,沒下班時間總在辦公室跨年,八年爬上總經理大位從IBM專案管理師起步,八年之間,一路做到總經理大位的劉鏡清,連續七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是在辦公室度過,聽著外面的群眾喊「五、四、三、二、一,Happy New Year !」但他不以為意,「二十五歲到四十歲,我的下班時間配比都在事業上;之後,才把家庭和個人慢慢拉進來。」劉鏡清的經歷,詮釋了有錢人上下班幾乎不分的狀態。

說起來道理很簡單:「要是你有時間看電視,你就有時間閱讀。」而這句話也可以是:「要是你有時間逛臉書,你就有時間吸收投資理財資訊」;「要是你有時間上網聊天,你就有時間為接下來的工作預做準備。」看來,一般人常掛在嘴上的「沒時間」,不過是藉口罷了!

這是一個龜兔賽跑的人生,休息的兔子永遠贏不了持續前進的烏龜。顯然,下班後還在持續前進的烏龜,力量更為驚人。

一場贏家與輸家的龜兔賽跑─有錢人與一般人的下班時間管理比較註: 「事業」項目,包含經營個人競爭力,持續工作。

「個人」項目,包含休閒、上網、放空。

「家庭」項目,包含陪伴家人、小孩。

有錢人

有錢人50歲前像一隻努力不懈的烏龜,下班後花70%~80%的時間在相關事業上,以提升個人競爭力、創造財富為主。

25~34歲 事業80% 家庭10% 個人10%35~49歲 事業70% 家庭20% 個人10%上半生努力,因此50歲後,下班時間可均衡分配至事業、個人與家庭,享受生活。

50歲之後 事業30% 家庭40% 個人30%

一般人

一般人50歲前只想當一隻休息的兔子,下班後90%的時間都花在個人休閒與家庭上。

25~34歲 事業10% 家庭10% 個人80%35~49歲 事業10% 家庭30% 個人60%50歲後,因為職業及財富漸現窘境,只得花費大把時間在兼差上,形成「事業」配比高達80%。

50歲之後 事業80% 家庭10% 個人10%

採訪整理:施禔盈

有錢人下班後跟你不一樣

─上班族下班後習慣大調查1. 45%有錢人,會好好經營下班時間Q:你對於下班後時間的看法是?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可好好經營與利用 45% 38%無所謂,想到什麼做什麼 33% 25%只想好好休息 20%34%辛苦了大半天,下班就是應該吃喝玩樂 2%3%2.有錢人下班後相對不愛上網,勤做投資理財功課Q:下班後屬於自己的時間內,你最常做的事情是?(複選)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

看書 52% 41%

看電視 43% 50%

做投資理財功課 34% 25%

上網 31% 60%

運動 30% 23%

繼續工作 23% 11%參與社團活動/學習課程 21% 13%與朋友餐敘 19% 16%培養第二專長 13% 11%

打電玩 3% 11%

3. 有錢人下班時間通常比較晚Q:你平常的下班時間是?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傍晚5~6點 20% 27%晚上6~7點 18% 35%晚上7~8點 25% 19%晚上8~9點 8%7%晚上9點後 24% 9%其他 / 不一定 5% 3%4. 51%有錢人,每天花約1小時理財Q:你每天下班後大概會花多少時間做投資理財功課?

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1小時以內 51% 44%1~2小時 20% 12%2小時以上 11% 3%

無 19% 41%

5.有錢人關心的理財資訊廣泛,不限於台股Q:你主要關心的投資理財訊息是哪些?(複選)年薪200萬元以上 年薪200萬元以下

台股 59% 56%

美股 53% 22%

匯率趨勢 47% 30%海內外基金市場變動 44% 27%中國大陸股市 26% 12%

歐股 23% 7%

無 11% 29%

註:年薪含獎金及紅利。

調查說明:本問卷由《今週刊》針對網路會員執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81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3%。調查時間為2014年4月7日至18日。

撰文‧施禔盈 研究員‧辛曉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302

【口述】楊偉東:土豆做的不是視頻而是文化

http://www.iheima.com/thread-4450-1-1.html 
「視頻網站」其實有兩層含義,一是視頻,另一個是網站。傳統的「網站」只是視頻的一種格式,是工具。「視頻」則是舞台上的內容。兩者的區別有點像文科和理科,理科生把舞台搭好,文科生唱戲。現在用戶對內容有忠誠度,但對舞台沒有忠誠度。

  
可能有人質疑為什麼是我來擔任土豆CEO,這是件好事兒。現在互聯網已經到了跨界的時代,內容其實是沒有邊界的。它今天可能是一段視頻,明天可能是一部戲,後天可以變成一本書、一場線下活動。
  
按照傳統思維,這是一個視頻網站該做的事兒嗎?好像不是。但這是做文化該做的事情嗎?絕對是!你提倡一種文化時,可以用衣服來呈現,也可以用水果來呈現,但其中的品牌哲學是相通的。
  
土豆在整個視頻行業中走的步子比較大。步子走得大有兩個後果:一是扯淡,二是先人一步。我無法保證最終土豆能有怎樣的後果,也無法保證土豆一定會先人一步。但我覺得土豆在方向上一定是正確的,視頻網站一定會走向文化、走向深度,今天我不做也一定會有人來做。而且一定會有成功者,當你的品牌和魅力到了「引爆點」就會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到時候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可能開個餐館都是應該的。
  
我們同樣可以這樣看待蘋果。你說蘋果是一家IT公司嗎?絕不是!蘋果一直在做小眾,六七年前大家覺得蘋果一定是小眾的。但它是「高濃度」的,到了引爆點,高濃度會一下被稀釋開,覆蓋度一下變得很高。
  
Vkoo(古永鏘)很多事情都是想得比較透才去做。從優酷土豆的發展史能看出來,他每次都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既不會太早,也不會太晚。再看現在的行業,大家都在搭舞台的時候,就需要一個唱戲的人。而且戲不僅要唱在舞台上,還要唱到線下。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那個人,但是我很有興趣。我過去的創業和在諾基亞九年的歷史至少可以說明我能把一個品牌「玩」到什麼程度。
  
做網站總是講廣度,用戶量。但做文化,我的觀點是「針眼捅破天」。所以一定不能什麼都做,一定要聚焦、垂直。優酷作為中國最大的視頻網站,做全意味著不能做深,兩者不可兼得。這其實是土豆的機會,做任何事情別把它當工作,當成興趣和愛好做起來才有意思。2014年4月15日,土豆九週歲生日,視頻行業發展了九年,舞台已經搭得差不多了,用戶習慣已經養成了,這時候再談流量就太單薄,一定要有品牌。
  
今年的土豆映像節你就能看到這些變化。它更像是年輕人生活方式的嘉年華,只不過所有的年輕人生活方式都是用視頻來呈現的。中國的年輕人對視頻的需求也已經從1.0狀態轉化成了2.0。最早年輕人做影像是為了做導演,或者拍自己的微電影,所以我們會看到肖央和《老男孩》。但今天在優酷土豆上傳內容的年輕人根本不想做導演,只想用影像來表達他的生活方式。
  
我可以做菜,我可以說脫口秀,我可以記錄生活,甚至可以教你怎麼打鞋帶、教你怎麼美容,影像只是展現年輕人生活的格式。所以今年土豆映像節不想變成一群想做導演的人的聚會,這些人依然會有,叫做「金映像」單元。我們還會開闢「金土豆」單元,讓影像的製作者在線下和粉絲見面。
  
今年會變成這樣一種狀況,是因為我們順應這樣一種趨勢,年輕人用影像表達他們的生活方式,在線下跟他們的粉絲見面。另外我們會請很多商業客戶進來,看看年輕人真實的生活方式。這些絕不是視頻網站做的事情,但它是一個文化品牌要做的事情,土豆就要為年輕人提供這樣的平台。
  
有人說土豆現在做的是視頻O2O,我以前沒往O2O概念上思考過。我創立麥特的時候是做音樂節,做的是線下的「O」。當時我沒有平台,當我擁有土豆這個平台,上面有過億15歲到30歲的用戶時,我就反過來思考。原來互聯網公司只是把網站經營好,但我覺得生意絕不侷限在舞台上。
  
用戶對內容的喜好會產生一系列消費,比如說《火影忍者》,你僅僅作為一個播放器,播完就完了,賣貼片廣告,這就是線上思維。買熱門內容,做貼片廣告,這已經是成熟的模式,今天的視頻網站不用找牛人做CEO也可以玩得轉這些。
  
給《火影忍者》的粉絲做玩偶、做Cosplay見面會,請配音演員和粉絲見面,把優質內容吃乾抹淨,這才是視頻網站的玩法。視頻網站下一步拼什麼?我覺得真正拼文化的時候還沒有到,因為真正對文化有經驗的人還沒有進來。
  
今年外界能逐漸感受到土豆的變化。土豆會去追求用戶的濃度、用戶的稠度以及用戶和平台的貼合度。我不會只看VV(視頻瀏覽量)、UV(獨立訪客量),那只是用戶,不是粉絲。當一個新用戶貢獻一個VV,只是土豆和他發生故事的開始。之後他會與我們互動,參與內容創作,參加線下活動,直到和土豆深度粘合到一起。
  
土豆的流量在視頻網站中不是最高,但以長尾效應和深度論,在互聯網裡排名非常高。一部作品,在其它網站可能瞬間播放量很高,兩三集後,如果內容不吸引人,播放量就陡然下降。但土豆的軌跡很不一樣,無論劇集熱不熱,曲線都是慢慢上升,保持濃度,甚至下片了之後播放量的曲線下降也很緩慢,這就說明用戶是在深度看視頻。
  
你可以說土豆是在做「粉絲經濟」。這個詞現在很熱,但我覺得很多品牌沒有資格談粉絲經濟,你沒有粉絲,哪有經濟?粉絲絕不只是來看你,還要愛你,對你有歸屬感,你的任何瑕疵他都會提出來。
  
我們每天收到很多信件給土豆挑毛病,韓娛的粉絲自稱「肚兜」,因為韓國人「土豆」的發音很像「肚兜」。這些如今還是亞文化,在天下面的時候很多人看不到,但有一天一定會捅破天,等亞文化被所有人看到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發生過了。
  
現在土豆「捅破天」還需要時間。這是一個過程,過去一年土豆其實是在找到大的方向之後逐漸落地。落地需要靠人和架構,人代表生產力,架構代表生產力變現。2014年土豆的「針」已經明確了,但如果「人」還是視頻網站的思維,就不適合。應該不斷有具備文化和品牌背景的人加入土豆,這需要一個淘換的過程。
  
在員工考核方面,土豆已經開始建立新的指標體系,這些指標和傳統視頻網站很不一樣。土豆一個個項目組的負責人叫「製片人」,相應的考核是製片責任制,其實和電視台的製片人制度是很像的。
  
土豆內部一直在強調:每一個做內容的人都要有傳播思維、品牌思維,不能只埋頭做,要為你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內容品牌價值)負責。比如我們拍的任何東西,有沒有可能產生IP?這個IP能用多長時間?地點、深度有多大?別總和我講流量,沒有IP的東西要是流量大,你就放到優酷去做吧!
  
一個集團裡邊不需要兩個同質的大而全的視頻「網站」,真的不需要了。如果我是投資人,我一定會說集團裡已經有了特別牛的播放平台,土豆在哪裡?變成第二、第三意義不大,說實話當時Vkoo找我,如果說你來把土豆做成流量第二,我真的不會來。哪怕你告訴我,把土豆做成流量第一我也不來。
  
第一我不能,第二我不喜歡。我們都認為一定要開始做差異化的東西了。投資人也這麼想,我在美國見過他們,他們嗅覺非常敏銳,也認定這個方向。所以土豆一開始就舉起了「青春」的氣質,從品牌差異化到內容差異化,再到現在模式差異化,一步步越來越實。
  
現在土豆確定了「4+1」戰略,動漫、韓國娛樂、時尚和音樂,再加上自媒體。你會發現這四項都是有高用戶黏度的。別的東西我們會淡化,大綜藝、大電視劇、國劇這些不能產生強粉絲的內容可能是播放平台做的事情。視頻網站的商業變現能力天然比圖文網站高,粉絲只要來,商業模式就等著你。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企業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425

C羅踢的世足球 巴基斯坦小城做的

2014-06-16  TCW
 
 

 

熱愛足球的人都知道,拿下最多世界盃冠軍的國家是巴西,終結梅西(Messi)壟斷金球獎的是C羅(Cristiano Ronaldo),然而,卻很少人知道全球製造最多手工足球的城市,在巴基斯坦的小城錫亞爾科特(Sialkot)。

位於巴基斯坦東北方的錫亞爾科特,每年生產四千萬顆足球,現今佔全球足球生產的四○%,而手工製足球更佔了全球生產的七○%,堪稱世界足球製造之都。

二○一四年世界盃指定用球「巴西榮耀」(Brazuca)本來由中國獨拿訂單,由於反應熱烈,愛迪達決定增加第二個生產來源,這筆訂單最後由錫亞爾科特搶下,根據《今日巴基斯坦》報導,現今已有四千二百萬顆足球順利出口。不只今年,從一九八二年以來的世界盃用球,都產自這裡。這個第三世界的聚落,怎麼做到的?

爆童工醜聞,改革搶回訂單

十九世紀,一位英國軍官拿了顆破掉的圓球,請錫亞爾科特的工匠修補,成果讓英國軍官非常滿意,隨後要求工匠製造更多皮球銷回英國,也讓優質的手工製足球成為錫亞爾科特的正字標記。

然而真正讓它聲名大噪的,是在一九八二年的世界盃。當年的指定用球「西班牙探戈」(Tango Espana),就是由錫亞爾科特生產,這款球的接縫處由加密縫線製成,因能減少球雨天吸水增加的重量,而廣受矚目。此後,各大國際品牌皆從錫亞爾科特採購足球,讓這個小城市每年賺進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八十億元)。

二十世紀末,錫亞爾科特爆出多起童工醜聞,國際品牌紛紛減少訂單,二○○六年泰國首次取代巴基斯坦成為世界盃用球的生產國。隨著科技進步,手工製足球也漸難敵機械化的熱黏合技術拼接,二○一○年,世界盃用球轉往機械製造且價格低廉的中國。

根據彭博社報導,巴基斯坦製造的足球近年市佔率銳減了一半,為挽回百年聲譽,錫亞爾科特已不再使用童工,工廠也開始學習機械操作,如今這個足球製造百年小城,終於在今年重返世界盃殿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24

機構投資者(主要指共同基金,養老和捐贈基金),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週年洋

http://xueqiu.com/6691655012/29939527
闖蕩華爾街,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同台競爭,個人投資者只有避開自己的劣勢,大力發揚自己的優勢,才有可能不被獵殺,反而有超越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戰績。
機構投資者(主要指共同基金,養老和捐贈基金),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1、不能購買市值低於10億美元的公司;
2、不能持有股價低於2美元的公司;
3、基金持股總值不能超過該股總市值的10%;
4、單只股票市值不能超過基金總資產的10%。
格林佈雷特的神奇公式多年的業績表明,小盤股的業績遠遠超出市場整體回報率,我以為其原因在於,當優秀的小公司市值低於10億美元時,各類大型基金受限於其規章,不能夠買,等小公司快速發展成長為過10億美元的公司時,這些機構被其過去的成績和未來的前景鼓舞,開始大量買進,給過去買進去的個人投資者抬轎子。
個人投資者不受限,相對機構投資者,這是看得見的優勢。小盤股可以買,低於2美元股價也可以買,想買多少買多少,只要自己有足夠的資金,完全可以用上,下重注,一次做對,就可以創造出一個財務自由人,或者一個小富翁。
要獲得超出常人或者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利用機構投資者的限制,自然多了制勝的機會。但制勝的核心還是選擇投資標的。評估投資標的,少不了定性和定量的結合。機構投資者擁有諸多股票分析師,每個人都有非常強大的蒐集數據,建立模型的能力,在公司估值這件事情上,大多數個人投資者,難以競爭過他們。
但在定性上,可就不一樣了。機構投資者是吸納眾人的意見對投資標的下判斷。在對一個標的做定性判斷時,多人的情況下,往往意見紛紜,難以統一。眾人做決策的質量並不一定高於個人。如果一個修煉足夠的投資者,有自己成熟的投資體系,基於自己的分析和邏輯推斷,在對投資標的的定性判斷上,其正確的可能性遠大於機構,雖然估值上是劣勢,但多一點謹慎,多一點耐心,追求高一點的安全邊際,只要定性判斷是正確的,再利用機構投資者受限的方面,個人投資者的優勢是機構投資者達不到的。
在定性和定量上,我以為定性更重要。在南轅北轍這個故事裡,方向是定性,馬車是定量。如果方向是對的,加上一匹快馬,我們就很快達到目標;但如果方向錯了,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馬,也只能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
定性比定量重要,機構定量上有優勢,但個人更能在定性上進步。我以為,從這個角度上講,個人要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更多要從定性研究上努力。(每天一則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50

全球五星飯店水龍頭 彰化小廠做的

2014-07-14  TCW  
 

 

近五年,它共摘下三十二座國際設計大獎,這可不是哪家大企業外包設計或學校設計團隊的成績,而是彰化鄉下一間中小企業自創品牌的成績。

這間公司叫勝泰,發跡自一公里能創造近百億元產值、全球中高階水龍頭生產重鎮——彰化鹿港的頂番婆聚落。日本衛浴第一品牌東陶(Toto)、要價破萬的美國商用水龍頭第一品牌T&S,甚至是一套逾十萬元、五星級飯店專用的品牌花灑等、全球高檔水龍頭關鍵零組件,都在這裡生產。

來自頂番婆聚落積極外銷賣進中東貴族

工研院群聚產業創新部研究員古有彬觀察,「Justime(勝泰自創品牌)是頂番婆聚落拿下最多設計獎的。」不只自創品牌,勝泰還有逾十人的設計團隊,目前品牌貢獻營收超過五成,在中小企業中極為罕見。

近五年積極外銷打品牌,勝泰的自有品牌水龍頭和衛浴配件商品,一套最貴要價上萬元,不只中國,還賣進中東貴族。

突破三大關卡,才讓一個來自彰化的中小企業,五年來摘下三十二座國際設計大獎。

「我們喜歡把東西做得不一樣,」勝泰總監潘進吉是公司品牌推手,一聊起品牌,他的眼睛閃著光。

最早,在頂番婆聚落成長的潘進吉家族,是靠騎著一台摩托車,挨家挨戶維修水電、推銷水龍頭髮跡。搭上台灣經濟起飛的順風車,讓勝泰一路從內銷到外銷,每月營收翻倍到八百萬元,很快就賺到第一桶金,「內銷要一隻、一隻的賣,外銷卻是幾個櫃、幾個櫃在跑,」他回憶,當時因為台灣風行大家樂造成缺工,在擴產需求下,才赴泰國設廠。

「每天起來就是拚命做,沒日沒夜都在做代工。那是一段賺錢的日子,可是我不曉得在做什麼,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從小就對畫畫、設計有興趣的潘進吉,開始有了自創品牌的念頭。

第一關:砸大錢做品牌每年花百萬參加設計比賽

做品牌第一關,是願意砸大錢。勝泰從初期聘僱一人,在代工空檔以玩票性質開始,近五年來,每年斥資逾三千萬元做品牌,相當於一個資本額;光是每年參加國際各大設計獎,就花上百萬元。

勝泰的設計開發與品牌團隊達二十人,約佔全公司員工的九分之一,還網羅不少來自北科大、朝陽科大、雲科大的設計科系學生。「(打品牌)要有設計團隊才有可能,要願意花錢,等於在做傻瓜的事,」潘進吉自嘲。

自創電子水龍頭品牌的頂番婆同業、彰一興總經理王翔鴻觀察,代工永遠薄利,假設代工一件賺兩毛,做品牌有可能賺到十倍價值,又有不用受制於人等好處,最大考驗是,能否撐過漫長的燒錢無底洞。

第二關:捨億元訂單不接貼牌單,專心做品牌

所以願意做品牌聽起來簡單,其實當代工與品牌的衝突不斷放大,敢對代工大單說「不」的決心,是必須克服的第二關。

協助勝泰導入工研院電控水龍頭技術的古有彬透露,堅持品牌路的勝泰,寧可不接貼牌訂單,相較其他水龍頭代工廠營收能衝到十億元,它五年來卻持續停留在四、五億元。這些年來推掉的國際大廠代工訂單,高達上億元。

「所有頂番婆的人都覺得我很笨,」潘進吉不諱言,客戶丟大訂單給他,他還不做,偏偏要自己在那邊搞很小的品牌生意。「如果不做,可能會沒有明天,現在我有能力去布(局)我的明天,為什麼要捨棄?」

勝泰對品牌的堅持,也來自客戶的刺激。有一次,潘進吉推薦客戶直接用勝泰自有品牌名販售,客戶卻直言:「Nonsense(毫無意義)!」「剛聽到的時候,就好像有一把刀子,往你心臟刺下去,」他說。被客戶當面潑冷水,讓他更有動力去把品牌做得更好,「他傷你,其實會讓你更堅強!」

第三關:設計融入故事反覆修改,磨五年才問世

光靠決心累積來的設計經驗還不夠,懂得蹲好馬步、說故事等設計策略,是第三個關卡。

為求好設計,勝泰不求快,願意用時間來換。光設計理念、草圖等前期階段,至少會花三個月反覆討論,其間不斷修正,修修改改十次以上都是家常便飯,平均一年推出一個全新系列商品,甚至有一個得獎水龍頭,歷經至少四個設計師、花了五年時間才問世。

同業觀察,常參加國際設計比賽的勝泰,已經很清楚評審的「口味」。勝泰經理趙志言透露,他們曾和國際設計獎評審當面交流過,加上多年參賽經驗,學到東方文化抽象寫意而非寫實的神秘感,較易受外國評審青睞。舉例來說,打太極的姿勢不能太具象,必須只取其形,又例如,透過高矮、左右,來呈現陰陽的概念。

貫徹設計開端的起心動念,再用故事鋪陳呈現獨特性、凸顯優勢,也是評審重點,若只為設計而設計,容易被看破手腳。不同比賽也有不同偏好,「iF喜歡趨勢、未來感等藝術品,紅點(Red Dot)則傾向工業設計、追求創新中有實用……,」趙志言說。(編按:iF、紅點同為世界三大設計獎)

「品牌是一輩子的事!」儘管有設計大獎加持,勝泰的品牌路仍未由虧轉盈,要靠集團在泰國、中國的水龍頭代工生意支持。至於要如何運用更靈活的行銷策略,拿下更多指標客戶,可以不靠代工生意支持,達到財務獨立,就是它品牌路下一個要跨越的關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01

星展執行長:先決定不做的事!

2014-07-14  TCW
 
 

 

小國銀行別想躍上國際跟大銀行一較高下嗎?星展銀行告訴你出身「小」也能進軍國際市場。

跟歐美相比,新加坡的人口和市場都相形見絀。出身新加坡的星展銀卻能在金融調查機構SNL Financial今年一月公佈的全球百大銀行名單上,名列第七十九名。

因此,當金管會喊出,台灣銀行業要在三至五年內,催生出至少一至兩家可活躍於亞洲的區域銀行時,外界就以打造「台版的星展銀行」來比喻。

六月二十日,星展銀行執行長高博德(Piyush Gupta)來台,接受《商業週刊》獨家專訪。

秘訣一:海外購併快速進入亞洲,抓成長契機

星展銀國際化的第一步,不走建立分行從事消金財富管理等服務,而是跟隨資金流,賺取跨境貿易的服務費。

星展銀快速切入亞洲各地的做法,就是購併。台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沈中華指出,星展是先透過購併做大規模,它在香港購併廣安和道亨銀行,而在台灣則購併寶華銀行,進入市場。

這決定抓住了亞洲國家高成長契機。一九九八年星展銀行的營收和獲利約等於當時的兆豐銀行(編按:一九九八年兆豐銀營收新台幣三百五十一億元,星展銀營收新台幣三百九十一億元),去年星展銀行營收和淨利更將近是兆豐銀行的四倍,有近四成營收和三成以上的淨利來自海外。

但是隨著金融海嘯後,購併法規轉趨嚴格,加上過去購併泰國和菲律賓等金融機構成效不彰,高博德在二○○九年到任後,即改為自行成長。

秘訣二:開拓當地客戶捨消金高利,專做企業放款

仔細觀察星展在各地營運,除了新加坡外,星展鮮少以消金、財富管理和投資銀行等一般外商認為高利潤的業務為主。以台灣為例,一半的業務來自中小企業,放款利潤率不過才三%,比起發信用卡利率動輒五%至一八%,算是低利賺慢錢的事業。

高博德解釋,「有時選擇不做什麼,比起選擇做什麼更重要。」消費金融需要大量布建分行,財富管理雖然獲利較高,但是需要規模經濟,他統計星展的規模,無法競爭,能力不到不如放棄。

他還縮減了在倫敦和紐約等非亞洲區業務,在主要的亞洲市場增加了十五家分行,一減一增,把雞蛋放入最可能成功孵出小雞的保溫箱。

台大管理學院教授莊正民分析,星展是從瞭解自我缺點出發,找出進軍國際成功機率最高的路徑。

他解釋,誘人的成長機會隨時引誘著領導者,但是如果不知道內部能力與組織能力的極限,國際化多會失敗,星展先從「潮水往哪走」找出趨勢,再用消去法找出能做什麼,「弱水三千隻取一瓢。」

選定了成功機會高的領域,第二步則是如何打天下。

過去五年,星展銀行國際營收約佔整體營收的四成,跟國內兆豐銀行差不多,組成卻有差異,台灣的銀行國際營收多在做本國人生意,而星展在海外的營收多是以當地客戶為基礎。

莊正民認為,企業國際化最初原因都是為了跟隨既有客戶,但是新加坡和台灣都面臨本國市場狹小的問題,遲早得學會開拓當地客戶才可能成長。

秘訣三:地方分權用當地人才,自行決定分紅

上任後,高博德花了兩天開共識會議,定義清楚總部和各地區的權利義務。讓各地分行負起營收穫利責任,地方分權,而非像是花旗等國際級銀行一樣,以中央集權為架構,這讓各地市場必須為了存活找尋最可能成功的業務切入。

這背後的挑戰,則是怎麼找出切分權利和義務的那條線。高博德給了簡單的原則:「誰帶來價值,就由誰決定。」

例如,他上任後授權在一定金額內,分行可自行決定是否放款,不須由總部同意。

過去只有兩成的貸款由分行決定,但是現在有超過一半的貸款由分行放行。同樣,分紅決定權也由總部和分行共同決定,由總行撥給分行一定額度,分行主管自行決定紅利分配。

外銀多找老外當家,為了做在地生意,星展大量採用在地人才擔任高管。這不僅讓星展找到最適合當地發展的業務,也增加營運的效率與速度。

台灣星展升格為子行不到三年,就能跟老大哥渣打銀行競爭中小企業的放款龍頭寶座,是台灣五大外商中小企業放款總額前兩名。

星展是在國際化過程中,找到了在地化與標準化間的平衡,反過來建立它的競爭門檻。對國際型銀行來說,地方分權會大大增加協調成本。相反的,星展僅佈局亞洲六個國家,反倒用自己的「小」找到管理的彈性和速度的優勢。

星展證明出身再小的企業,只要認清自己優勢,都有機會站上國際,也是台灣未來想養出國際級銀行最好的借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07

產品經理入職第一個月要做的12件事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9/144516.html

人際關係

1. 和CEO或你的上級溝通,明確他們對你的期望

你被雇來是要填補某個空缺的,因此上級會要求(或給你壓力讓你感覺)你馬上為公司做出貢獻。這時,你必須要和CEO或者你的上級做好溝通,重述你的目標,確保他們知道你要做什麼並對此抱有合理的期待。你第一個月的首要目標是要切實地融入團隊。

2. 和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安排一次單獨談話

根據公司的大小,這項工作可能會花費幾個小時到一個月的時間不等。不管怎樣,一定要和每個人單獨談一次。

我推薦在戶外邊走邊談。這種談話方式比起坐在會議室裡大眼瞪小眼更能提高你們雙方的專注度,讓對話更有效。

3. 問所有人一個問題

——「我能為你做什麼?」

這句話能讓對方明白,你是來提供幫助而不是來發號施令的。每個人回答的方式和他們說的內容同樣重要,因為你可以從中看出他們是如何看待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能,以及他們對你的期望。

4. 幫他人分擔工作

希望你能在結束談話時,幫對方分擔一件會降低他們工作效率的雜事——也許你可以幫一個工程師做做BUG分類,或者每週跑一趟好又多幫同事帶點日用品。

產品

5. 和首席工程師約時間,詳細地瞭解產品的技術構架

對其中你不明白的部分,千萬不要恥於詢問對方。

太多的產品經理想在工程師面前展示自己對技術的瞭解。但從我的經驗看,工程師更喜歡那些樂於問問題,並誠實地說「我這個地方不太明白」的產品經理。

6. 先別急著發表高見

也許你對產品和研發過程有建議,想要提出改進建議。但我的意見是,剛入職,先別太著急。等你切實地融入團隊,得到他人的信任並瞭解其他所有的細節和潛規則之後,你的建議會更加成熟。而且,這樣你可以體現自己樂於傾聽的優點。

7. 與用戶面對面

你應該把第一個月中的大部分時間用在與用戶的交流上。做做電話銷售和客戶拜訪,查看一下客戶需要的支持服務,混混論壇,在推特上和用戶交談。

8. 做一點技術

我認為產品經理必須要懂技術。你可以從修正一個BUG或者為產品添加一個小小的新特性做起。

你要表現出自己追求進步的積極性,主動找在技術上你能做的小事。積極尋求幫助,但同時考慮好你自己和你的團隊的時間安排——歸根結底,你還是個產品經理,不是全職工程師。

個人管理

9. 多讀,想讀的找不到時就自己寫

讀所有你能找到的東西——以前的績效考核表,說明書,設計書,維基百科等等。當你發現有文件找不到或者過期時,自己動手寫出來。花時間把你學到的東西記錄下來,為下一次積累經驗。

10. 制定個人目標

換工作時,你也許會為自己做過的某些事感到驕傲,而為另一些事感到懊悔。這是一個制定個人發展目標的好機會。我的建議很簡單:

l 你做得很好,還想繼續做的事是什麼?你準備如何繼續做?

l 你想改善的方面是什麼?你打算如何改善,又怎樣評估自己的進步?

11. 做好「後勤」工作

準備好所有需要的工具和設備;裝好需要的軟件;設置好電子郵件過濾器;開始接收關於你的產品和你的競爭對手的產品的新聞推送。

12. 享受生活!

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你還有什麼其他的建議嗎?歡迎在評論中與我們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