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樓盤降價千餘元 眾多業主售樓處「維權」正文我來說兩句 嫩牛五方
http://xueqiu.com/4951106580/29397213仙林湖兩家樓盤的業主聚集維權,舉標語要求退房。
專家:南京樓市已到轉折點,降價趨勢很難改變
一降價就被「維權」的現象,終於在一度堅挺的南京樓市轟轟烈烈地上演了。
這兩天,仙林湖一家品牌在售樓盤因跟進「鄰居盤」降價,遭前期業主現場「維權」。旁邊已經售罄的另一家老盤,也在交付時受到被「維權」的影響。專家認為此類現象的出現,恰成為南京樓市出現轉折的風向標。 揚子晚報記者 張遙
維權在行動 A 樓盤
老業主聚集,說學區沒落實
仙林湖,絕對是近期南京樓市最熱鬧的一個區域。
前晚和昨天白天,仙林湖一家品牌樓盤分批加推了約200套高層毛坯房源。引起大家關注的不是銷售情況,而是老業主的「維權」。
昨天白天,售樓處聚集了一大波「維權」的前期老業主。實際上,早在本次開盤前,就已經有過老業主聚集,大家打出「退房」的標語,表示開發商宣稱的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小學和中學部沒有落實。樓盤的營銷負責人表示,已經收到仙林大學城管委會的承諾覆函並公示,學區沒有任何問題,交付後肯定會出現在招生公告中。
不過,這並未打消購房者的疑慮。圍在一起的部分前期精裝洋房的老業主還表示,開發商宣傳的3500元/平方米精裝標準太「水」,自己請專業公司測算不過1500元/平方米,開發商有價格欺詐的嫌疑。樓盤的營銷人士解釋說,所有精裝用料和品牌都在合同中註明,樓盤會按照合同來履行責任,交付時有問題也會負責。
真實原因是……
業內:房價降千餘元/平米
雖然老業主「維權」的理由是學區和精裝修,但有業內人士分析,這與前不久同區域另一家品牌樓盤精裝改毛坯降價有關。
近期仙林湖另一家品牌樓盤通過改毛坯的形勢,把房價從精裝17500元/平方米降至毛坯14000多元/平方米。這比昨天剛剛開盤的這家樓盤在售價上便宜了近2000元/平方米。
面對這麼大的價差,除了跟進似乎別無他法。昨天開盤的這家樓盤,雖然本期銷售許可上的預售價為16500元/平方米,但真正開盤時的折後價大多低至14000元/平方米左右。而此前推出的第一批高層毛坯房折後價在15500元/平方米,精裝洋房的價格更是在20000元/平方米以上。
「剛買的房子突然便宜這麼多,老業主可能心裡不平衡,所以出來『維權』退房。」這位業內人士說道。
B 樓盤
維權標語:精裝變成了「驚裝」
就在這家在售品牌樓盤在開盤現場外與老業主糾纏不清時,仙林湖另一家已經售罄的拓荒級老盤也「莫名其妙」地在交付時被收房業主「維權」。揚子晚報記者瞭解到,這批收房的老業主打出「精裝變驚裝」的標語,稱收房時發現精裝修有多處問題。
樓盤一位負責人對揚子晚報記者表示,業主在收房時提出的所有裝修問題,樓盤都給予一一回覆,並將負責整修。如果還有問題,樓盤方面還將負責到底。此前幾批收房都很正常,業主收房率均為百分之百。
記者瞭解到,昨天的「維權」現場還驚動了警方,警員在詢問了雙方後表示,如果業主有正當理由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
真實原因是……
業主被指想變相獲「補償」
相比暗中跟降的在售項目相比,這家售罄的老盤多少有點「躺槍」。
據揚子晚報記者瞭解,這家老盤在尾房銷售時,精裝房源均價也不超過15000元/平方米,而前期更多的房源均價都在12000元/平方米左右,相比鄰居樓盤降價後的毛坯價也只是持平或略高而已。
「想不通這些業主維權為什麼。」業內人士分析,可能看到大勢不好了,希望通過變相「維權」獲得一定「補償」,向開發商轉嫁一部分風險。
專家怎麼看?
出現降價維權,意味樓市風險變大
對於接連出現的兩場樓盤「維權」事件,江蘇和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高磊認為,如果是因為降價而「維權」,法律上根本沒有立足點,因為合同是受法律保護的契約。不過,業主們都避開這一點,選擇了其他的理由。
高磊說,對於學區房、精裝修等寫入合同的附加條件,購房者作為合同簽約方,是有權進行質疑和聲索的。雖然業主的情緒可以理解,但如果採取過激行為反而會失去法律的支持。畢竟每位業主都是一個成年的社會人,具備風險判斷的能力,簽訂了買賣合同就視同默認接受了這種風險。
南京工業大學天誠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吳翔華表示,降價「維權」的出現,正是南京樓市出現轉折點的反映。吳翔華認為,如果今後還是讓市場自己來調節,政府不進行行政干預,那麼這種轉折還將進一步延展。
吳翔華說,目前南京與周邊早已下行的城市相比,調整還具有侷限性,主要是部分物業類型和部分板塊區域的房源出現過剩局面而引起降價,並非全域性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更多項目的入市,這個趨勢會向其他類型和其他板塊的房源蔓延。因此說轉折點出現並不為過。
吳翔華認為,除非南京出現「限購或限貸突然放鬆」等實質性政策調整,否則這一趨勢很難改變。這意味著樓市風險加大,購房者出手也需要更加謹慎。
誰來說說石油消費稅的事情 matias
來源: http://xueqiu.com/6205861642/33401474
石化行業最主要的三個稅:消費稅、石油特別收益金、資源稅的重大變動放在下面,消費稅變動最多。
一、 石油特別收益金
本質上是“暴利稅”,全部交給中央。
1、 2006年3月26日,開始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為40美元/桶,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征,按月計算、按季繳納。
具體征收標準如下:
原油價格(美元/桶) 征收比率
40~45(含) 20%
45~50(含) 25%
50~55(含) 30%
55~60(含) 35%
60以上 40%
2、 2011年11月1日,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由40美元/桶提高至55美元/桶,仍然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征,按月計算、按季繳納。
具體征收標準如下:
原油價格(美元/桶) 征收比率
55~60(含) 20%
60~65(含) 25%
65~70(含) 30%
70~75(含) 35%
75以上 40%
二、 消費稅
成品油消費稅為中央收入,中央將從2009年起,按月向地方財政以的財政轉移支付方式撥付資金。
從1994年動議開征燃油稅,到1998年提出以燃油稅取代養路費改革設想;從2008年改革方案論證推出、向社會征求意見,到改革方案拍板確定和正式實施
1、 1994年1月1日,開始征收成品油消費稅,征收標準:汽油0.2元/升,柴油0.1元/升
換算系數:汽油(1噸=1388升),柴油(1噸=1176升)
2、 2005年9月1日,調整成品油消費稅,其中,無鉛汽油為0.2元/升,含鉛汽油(鉛含量每升超過0.013克)為0.28元/升,柴油為0.1元/升。
3、 2006年4月1日,取消汽油、柴油稅目,增列成品油稅目。汽油、柴油改為成品油稅目下的子目(稅率不變)。另外新增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五個子目。
具體征收標準如下:
單位稅額 換算標準
無鉛汽油 0.2元/升
含鉛汽油 0.28元/升
柴油 0.1元/升
石腦油 0.2元/升 1噸=1385升
溶劑油 0.2元/升 1噸=1282升
潤滑油 0.2元/升 1噸=1126升
燃料油 0.1元/升 1噸=1015升
航空煤油 0.1元/升 1噸=1246升
經國務院批準,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燃料油可享受減稅優惠,按應納稅額的30%繳納消費稅。(官方當時對此的解釋是:考慮到當前國際市場原油和成品油價格上漲較快,納入征收範圍後如果征收力度過大,將不利於價格的穩定……待今後條件成熟時再恢複按法定稅率征收。)
5、 2009年1月1日,成品油消費稅大幅度改革,具體的改革內容見下面。
具體征收標準如下:
1、汽油
(1)無鉛汽油 1.0元/升
(2)含鉛汽油 1.4元/升
2、柴油 0.8元/升
3、航空煤油 0.8元/升
4、石腦油 1.0元/升
5、溶劑油 1.0元/升
6、潤滑油 1.0元/升
7、燃料油 0.8元/升
三、 資源稅
198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條例(草案)
納稅人根據應稅產品的銷售收入利潤率(以下簡稱銷售利潤率),按照下列超率累進稅率計算繳納資源稅:
銷售利潤率為12%和12%以下的,不繳納資源稅;
銷售利潤率超過12%至20%的部分,按銷售利潤率每增加1%,稅率增加0.5%累進計算;
銷售利潤率超過20%至25%的部分,按銷售利潤率每增加1%,稅率增加0.6%累進計算;
銷售利潤率超過25%的部分,按銷售利潤率每增加1%,稅率增加0.7%累進計算。
1993年12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
一、原油 大慶石油管理局 24元/噸
勝利石油管理局、遼河石油勘探局、大港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會戰指揮部、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指揮部 12元/噸
華北石油管理局、吉林省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蘇石油勘探局、長慶石油勘探局、冀東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江漢石油管理局、玉門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管理局、四川石油管理局、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延長油礦管理局、其他陸上石油開采企業 8元/噸
各企業的稠油、高凝油 8元/噸
海上石油開采企業 8元/噸
二、天然氣 四川石油管理局 15元/千m³
大慶石油管理局 12元/千m³
勝利石油管理局、遼河石油勘探局 8元/千m³
華北石油管理局、大港石油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石油管理局、冀東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塔里木石油會戰指揮部、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指揮部、吉林省油田管理局 4元/千m³
其他開采天然氣企業 2元/千m³
自2005年7月1日起,調整油田企業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稅額標準
原油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里木河南勘探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30元/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延長油礦管理局 28元/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漢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國石化中原油氣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24元/噸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22元/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日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玉門油田分公司 18元/噸
其他石油開采企業 16元/噸
各企業的稠油、高凝油 14元/噸
天然氣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 15元/千m³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14元/千m³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 13元/千m³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 12元/千m³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國石化中原油氣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9元/千m³
其他天然氣開采企業 7元/千m³
2010年,中央決定率先在新疆進行石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試點。自2010年7月1日起,將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原來的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稅率為5%;對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氣和3次采油實施減征資源稅的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又將在新疆實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推廣到西部地區的12個省、區、市。
自2011年11月1日起,對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開采原油及天然氣的單位和個人,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實行從價計征,稅率為5%-10%。
對營銷人來說,最難推的產品是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1/155744.shtml
對營銷人來說,最難推的產品是什麽?
李靖
搞營銷真心不容易,如果你身邊有個做營銷的,請珍惜TA。
文 | 李靖(ID:李叫獸)
一天前,李叫獸在公眾號對營銷人做了一個調查:“你覺得最難推廣的產品是什麽?”
結果不到一天時間, 就收到了上千條粉絲回複,回複中提及的產品更是數不勝數,這些產品都在推廣過程中被各種消費者認知上的因素所阻礙。

所以,李叫獸今天就來分析一下:什麽樣的產品最難推廣?
什麽樣的產品最難推廣?
我想所有的營銷人員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麽同樣是不坑爹的“良心產品”,有些產品就是比其他產品難推廣?
比如,保險和巧克力都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說服消費者嘗試一種全新口味的巧克力很容易,讓他們買份保險卻很難。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知道消費者到底在什麽情況下,會更容易接受新產品。然後反向推理,自然就能找出阻礙消費者接受的因素。
那麽,同樣是能滿足需求的產品,當該產品具備了什麽屬性,更容易讓用戶接受呢?
過去眾多的消費者行為研究,發現了這些因素:
產品第一次嘗試成本低:第一次嘗試門檻低——比如巧克力買一塊嘗嘗;
產品先驗性價值高:購買前能夠判斷其價值——比如手機買之前一看參數就知道;
產品後驗性價值高:購買後能判斷其價值——比如巧克力好不好吃,吃一次就知道了;
產品帶來正面形象:使用後能提升形象——比如買高端產品;
產品理解成本低:產品容易被理解——比如更苦的巧克力,很容易理解;
產品容易被關註:消費者容易關註此類產品的信息——比如服裝款式;
產品符合過去認知:消費者不需要改變認知——比如一條普通價格的牛仔褲。
同樣價值的產品,如果更多地具備了上面的屬性,在向消費者推廣的階段就會容易很多。
而任何不符合的方面,都會形成對產品推廣的阻礙因素,導致即使產品很好、很能滿足需求,也會在前期推廣時步履艱難:
產品接受門檻高——第一次用鍵盤的人,需要大量學習,一開始還不如手寫快;
產品缺乏先驗性價值:購買前往往無法判斷質量——比如新電影,不看怎麽知道好壞;
產品缺乏後驗性價值:購買後也無法判斷質量——比如用了殺毒軟件,感覺不到提升;
產品帶來負面形象——比如性病治療;
產品理解成本高——比如讓一個普通的網購剁手黨理解什麽叫做“移動時尚服裝定制平臺”,很難;
產品不容易引發關註——我們會關註手機話題,但不關心朋友在用什麽牌子的電池;
產品不符合認知——習慣了買5元一瓶的果汁,為什麽要買一個20多元的健康果昔?
很多人覺得保險難以推廣,是因為保險幾乎具備了上面所有的“認知阻礙因素”:
保險第一次接受門檻高(一下子好多錢),接受前無法判斷質量(我怎麽知道你家保險是不是騙人的),接受後也無法判斷質量(買了保險一般不會出事所以沒感覺)、理解成本高(複雜的比率看不懂)、使用頻次低(就一次購買)、產品不容易引發關註(很少有人討論這個話題)……
上面的“認知阻礙因素”會讓很多明明很有用的產品在前期推廣緩慢(比如當年的切片面包機在美國花了15年才逐步推廣),作為營銷人往往很難改變這些產品屬性,但我們實際上可以針對每個“認知阻礙因素”對癥下藥。
下面李叫獸就針對每種認知阻礙因素開開藥方:
1、接受門檻高——負體驗產品
很多產品,雖然本質上可以給用戶帶來便利,但初次接受門檻高,甚至在一開始會給用戶帶來“負體驗”。
比如打字機就是這樣——打字機最大的優勢是打字快,但是一開始嘗試接受和學習時,打字還不如手寫快,從而阻礙了許多人的初次嘗試(李叫獸至今能回憶起當年學打字時候的痛苦)。

也就是說:它一開始的體驗是負的。
這種阻礙因素如何解決呢?
李叫獸之前曾經遇到一個公司,跟這個非常類似。
有一個幫男人挑衣服的APP叫垂衣,購買了會員服務後,通過測量數據等一系列流程,可以收到穿衣顧問為你挑好的男士服裝。
這幫助男性解決了“懶得挑衣服”的問題,並且主打“讓你買到好衣服更輕松”。

這樣有什麽問題嗎?
這就是典型的高接受門檻的問題——我來這個平臺是為了更輕松買衣服,但是第一次嘗試時因為要學習、理解、錄入數據等,反而還不如直接逛天貓輕松。
這就跟打字機一樣——第一次使用還不如直接打字快。
這種的“初次負體驗”嚴重阻礙了此類產品的推廣。
那怎麽辦呢?
一個關鍵的做法是——轉移用戶動機,需要讓這個產品解決一個用戶之前無法解決的任務,而不是解決一個“更便利”的需求。
比如這個APP並不應該強調“選衣服輕松”,而應該強調“選衣服專業”——讓一個美女形象的人,不斷說中國男士其實根本不會搭配衣服,都不知道襯衣離開袖口兩厘米,然後再說“我們可以幫你更專業地搭配衣服”。
這樣的話就會有更多人寧願忍受第一次提交身體數據的麻煩,而嘗試這個平臺的服務。
同樣,讓人接受鍵盤打字也是這樣的——跟一個人說鍵盤打字快,他可能仍然會習慣手寫;但是如果說必須要正規的宋體字才能交報告,這個人就肯定會去學打字了。
因為“正規的宋體字”是之前手寫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會讓人克服第一步的門檻。

之所以這樣有效,是因為:用戶持續使用的真正動機,和第一次嘗試的動機,一般不是一個動機。
再比如用戶真正持續使用電動牙刷的原因是刷牙便捷方便,省的自己動,但一開始學習使用電動牙刷,反而還不如過去直接用傳統牙刷方便,導致很多人不用。
因此電動牙刷的推廣訴求,並不是刷牙便捷省力,而是可以刷到傳統牙刷刷不到的位置,真正保護牙齒健康。

所以,對於初次接受門檻高的產品,最好能夠轉移動機——給用戶提供一個過去產品無法完成的任務。
2、缺乏先驗性價值
有些產品,用戶在使用之前,無法判斷質量或者感覺沒什麽提升,從而導致先驗性價值過低,形成了推廣阻礙因素。
比如電影——看之前無法判斷質量;比如更高收益率的理財,只差不到1個百分點,感覺不出有什麽區別。
(1)使用前無法判斷質量
如果是“使用前無法判斷質量”,營銷上的解決辦法一般是利用從眾心理——人們會觀察其他人的行為,以判斷自己是否應該做。
比如看電影前不知道電影好不好,看看豆瓣上大家的點評就可以了。

喝某個涼茶前,不知道好不好,但反正是“全國銷量遙遙領先”,大家買的一般不會錯。
這方面,很多公司的重要做法是:塑造用戶故事,讓眾多消費者可以看到購買後的結果。
比如美容、培訓等行業,都集中火力講幾個用戶購買服務(或者參加培訓)後人生的改觀,這種故事對缺乏先驗性價值的產品來說,遠遠比產品屬性要重要。
(相反,手機等產品很容易通過參數來判斷價值,很容易產生先驗性價值,因此用戶故事反而不如核心產品信息重要)
(2)使用前,感覺提升太小
如果是“使用前,感覺提升太小”,那麽常見的方法是利用人的“損失厭惡心理”——人對小的利益不關註,但是對即使很少的損失常常會關註。
比如有個粉絲提供的案例:

收益率僅僅上升萬分之五——10萬塊錢,僅僅有50元的差距,讓人預先感覺價值太小,幾乎沒有動力去嘗試。
這個時候應該做的,並不是讓顧客把“使用天府手機銀行”理解成收益,而是把不會用該銀行理解成損失——比如告訴消費者:
“你浪費了5斤豬肉。因為懶得下載APP,你沒有選擇更高利率的銀行,白白浪費50元利息。”
“天府手機銀行,比櫃臺的利息更高,而你需要的,僅僅是掃描二維碼。”
(當然也可以說“你浪費了1杯哈根達斯”、“20碗米飯”之類的)
通過把收益轉化成損失,同時把小額的收益具體化(不是跟數十萬的存款對比,而是跟日常消費支出對比),會提高用戶對價值的感知。
再比如,之前遇到一個做電商優惠信息的網站,用戶經常忘記看優惠信息而直接上天貓,李叫獸就建議他們使用“損失類信息”進行營銷,比如說“不想每天錯過10個最大優惠,就登陸XX”。
3、缺乏後驗性價值
有些產品是僅僅缺乏先驗性價值,用之前感覺不到價值或者無法判斷質量,而很多產品,連後驗性價值也缺乏——用戶用完了,都感覺不到質量和價值。
比如粉絲提供的一些案例——保險、殺毒軟件、戰略咨詢服務、保健品、健康食品等,用了之後要不就覺得“沒什麽感覺”(廢話,買了保險不出事,誰也沒感覺),要不就是“無法判斷質量到底怎麽樣”(比如戰略咨詢做完了,我怎麽知道做的好不好,又沒有戰略類的KPI)。
是啊,吃了一個巧克力,好不好吃我自己知道,可是吃了高價的保健食品,我怎麽知道好不好?

對這種因為缺乏後驗性價值而導致的阻礙因素,到底怎麽破?
一般來說,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1)提高價值的可感知性
對於這類產品,可以想辦法讓人體驗到“使用後的區別”,即使這個區別可能並不是你的核心價值。
比如讓口腔清潔的牙膏,本身“缺乏後驗性價值”,用了之後口腔變健康很難一下子感覺到。所以牙膏加入了清新劑,讓我們每次刷牙後感覺很清新,從而感覺口腔一下子變健康了。
即使這種清新感覺和口腔健康其實沒關系,但會讓我們感覺自己刷牙後“變健康了”。

(PS.這也是洗發水、沐浴露等加入香精的原因,提高感知性)
再比如殺毒軟件的效果本身很難被感知,但是“開機後打敗XX小夥伴”之類的信息,提高了這個價值的感知性。
同樣,保險產品也可以使用類似的辦法。
保險的本質是“為未來的投資”,而大量的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對未來的感覺更加逼真而且積極時,會提高對未來的投資。
一個研究發現,讓消費者看到年老後有限度假的幸福生活,他們會更想把錢存入養老基金,而讓他們看到年老後的孤苦伶仃,他們更加傾向於把錢直接花掉——反正未來會悲劇,不如享樂今朝。
(ps.這也是為什麽越是國家戰亂或經濟危機,人們越是喜歡沈溺歌舞享樂,因為預感到了一個悲觀的未來)
同樣,為了銷售保險這類未來產品,就需要提高消費者對未來積極美好生活的感知——如果能讓一個25歲的年輕人逼真地感覺到70歲時仍然美好的生活,他就會更加傾向為未來投資買保險。
(2)提高產品使用的心理價值
如果產品的直接使用感知價值很低(比如買了保險感覺不到利益),可以通過提高保險的其他心理價值來推廣——比如塑造形象的價值。
“購買兒童保險,享受安全生活”——看起來沒什麽力量。
但如果激活購買者的形象意識,就好多了:
“每天一杯咖啡的錢,給孩子買個守護。” (讓人感覺給孩子買保險是“負責任的好爸爸”的象征)。

4、產品帶來負面形象
有些產品有價值但推廣門檻阻礙大,是因為產品本身的使用會帶來負面形象,比如用高性價比的手機,會帶來“沒錢”的負面形象
這時候關鍵的方法就是——幫消費者尋找購買產品的合理理由。
比如陌陌的很多用戶,因為擔心被人認為“用陌陌是為了約炮”,而不好意思使用。
這個時候陌陌就推出了“就這樣活著吧”系列海報,為用戶使用陌陌提供了合理理由:
“我用陌陌不是為了約炮,而是因為我是一個不甘於混跡熟人圈子的人,因為我是一個熱愛挑戰的人。”

再比如紙尿布剛在美國推廣的時候主打“方便媽媽的選擇”(因為省的洗尿布),結果推廣緩慢,因為這給媽媽們帶來了“我懶得洗尿布,才用紙尿布”的負面形象。
後來主打“保護小孩皮膚”等賣點,結果大受歡迎,這給媽媽購買紙尿布提供了合理且無損形象的理由——“我買紙尿布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它對孩子皮膚好。”
還有,當年的凡客通過“我是凡客”的文案,扭轉了穿低價服裝的負面形象——我穿低價服裝,不是因為我沒錢,而是因為我有一顆平凡心,不追求面子,我是凡客,像韓寒一樣。

所以,如果“負面形象”是產品推廣的阻礙因素,就要通過營銷來給你的消費者尋找合理化的理由,以減少這種阻礙。
5、產品複雜難以理解
如果一個產品很複雜,就會對用戶的初次接受形成巨大阻礙——用戶不可能去購買自己不能直接理解的產品。
對於屬性複雜、感覺陌生的新產品,怎麽加速用戶的理解呢?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用戶的已知概念。
比如汽車剛被發明的時候,為了方便人理解,直接就叫:無馬的馬車(Horseless-Carriage),因為馬車是用戶心智中的已知概念。
對用戶來說,你的新產品新科技是無意義的,除非你能跟他們已經存在的需求和認知進行聯系。
比如果凍剛被發明的時候也推廣非常緩慢——用戶根本不理解這個產品,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需要購買這個產品。
吉露牌果凍的創始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主動去尋找用戶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概念和需求,最終發現這個痛點——家庭主婦經常為做甜品很麻煩而抱怨。
接著,他們免費向大量家庭主婦分發甜品制作指南,然後說了一種最簡單的制作甜品的方法:只需要將吉露牌果凍淋上淡奶油,1分鐘內就是一道美味的甜品。
這讓果凍迅速解決了“用戶理解難題”,因為“制作甜品”是一個已有概念,用戶容易接受。

那麽,果凍如果向中國推廣呢?畢竟中國人沒有做甜品的習慣啊。
其實也可以利用中國人“頭腦中的已有概念”,直接說“美國人最愛吃的零食”就行了。中國人本身傾向於模仿美國人的潮流,因此國外潮流是一個已有的概念。
6、缺乏關註的產品
手機、服裝、美食等產品,我們日常就會關註,這使得這些產品容易引發討論和推薦,所以可以借助消費者的力量進行推廣,大大加快推廣速度。
但就是有些產品,本身在我們的關註和討論範圍之外,怎麽辦呢?
比如電池、燃氣竈、純凈水等。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把這些產品和用戶本身需要關註的內容進行綁定。
(李叫獸之前文章講過:綁定關註圈 《【李叫獸】解凍文案:不要讓用戶關註你的產品,先讓他們關註自己》)
比如抽油煙機本身是一個缺乏關註的品類,但是方太去年通過一系列廣告,把抽油煙機同用戶關註範圍內的話題進行了綁定,從而引發大量討論和關註。
在廣告中討論美容、孝敬爸媽等話題,然後說買好化妝品不如好油煙機,給爸媽買止咳藥不如買油煙機等——化妝品是一個更容易被關註的品類,同這個品類綁定,也就提高了油煙機的關註。

再比如有粉絲投稿提出,定位低價和使用方便的洗發水,用戶根本不關心這類產品,怎麽辦?
其實也可以和用戶日常生活中關心的話題進行綁定,比如我前段時間看過這個段子:
“還是不要見面了,洗頭好累,洗發水好貴。”(把低價方便的洗發水和女神約會綁定)
還有,有粉絲留言說自己有一個“胎壓監測系統”,很難引發關註。那你就可以想想:用戶喜歡討論的什麽話題,和我是有關的?
比如“什麽才是一個真正的老司機”(綁定老司機話題)。

總之,很多產品在用戶的關心範圍之外(不像手機、服裝),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產品同關心範圍內的話題進行綁定。
7、不符合過去認知的產品
很多產品的出現,打破了我們的既有習慣,這會讓產品難以推廣。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轉化用戶對該產品的歸類。
比如20多元一瓶的果昔產品,顯然被人感覺是太貴了——一般的果汁才5元,我憑什麽買一瓶20多元的?
這個時候單純說服用戶往往沒有用——你很難改變用戶的習慣,讓他們買一個4倍價格的東西。
但是如果把這個果昔定位成“輕度代餐”,放到便利店的沙拉、三明治等代餐食品區,用戶就會不會感覺這麽貴了——因為一頓飯的預算是30元,相比之下20元的果昔並不顯得太貴。

再比如有個粉絲投稿案例,說自己針對中學生的網校推廣效果不好,不論怎麽說對線下的優勢,家長仍然傾向於送孩子去線下輔導班——很多家長覺得上網就是玩。
這個時候,其實也可以通過轉移歸類來解決——既然家長認為上網就是玩,那就索性讓網校跟上網去比,而不是跟線下課程做競爭對手。
針對的不應該是“去線下課程的人”,而是“因為不方便、懶得去等原因,不去線下課程而呆在家里的人”,這個時候再跟家長說:呆在家里用電腦上網,不如用電腦聽課。
這樣就更容易接受了。
結 語
對營銷人來說,最難推的產品什麽?好像真的是都挺難推的,不是有這個阻礙因素,就是有那個阻礙因素。
所以,搞營銷真心不容易,如果你身邊有個做營銷的,請珍惜TA。
[本文作者李靖,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營銷
產品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