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陸採購我面板 今年1,600億 九大彩電廠提前來台掃貨 面板廠收到開春第一個紅包 首季業績打強心針

2010-01-09  tht





大陸九大彩電廠年初提前來台掃貨,搶購面板貨源,預期今年大陸將向台灣採購高達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00億元)的面板,占面板雙虎去年營收比重約25%,是面板廠新年以來收到的第一個大紅包,也為面板廠第一季淡季業績注入一劑強心針。

友達去年合併營收3,595.99億元,奇美電為2,901億元,雙虎合計去年繳出近6,500億元的業績。大陸九大彩電廠深怕去年面板缺貨事件重演,提前在年初就向台廠大掃貨,目標是今年對台採購50億美元的面板,友達與奇美電等於一開年,就掌握了全年二成五的大訂單。

法人指出,其實近期來台掃貨的業者,不僅大陸九大彩電廠,全球第一大液晶監視器與液晶電視代工廠冠捷,從去年11月下旬開始就向友達、奇美電等大掃貨,促使面板雙虎產能利用率在淡季全開,也帶動整個面板廠供應淡季火熱大復活。

面板生產供應鏈產能全開,也帶動友達、奇美電、群創等面板股最近表現強勢。友達昨天上揚0.55元,收41.7元,奇美電上漲1.05元,收26.5元。

面板去年大缺貨,已導致大陸的海爾、海信、TCL、康佳、創維、長虹、熊貓、上廣電與廈華等大陸九大彩電廠一直抱怨,友達與奇美電提供的面板貨源,根本無法滿足其液晶電視的需求。

導致九大廠提前在年初淡季掃貨,以鞏固今年面板貨源,深怕一旦面板短缺,將衝擊彩電廠今年在大陸液晶電視的銷售成績。

尤其今年大陸家電下鄉的加碼補貼力道更強,原來對液晶電視的限定價格,最高為人民幣3,500元,現在提高至7,000元,這個價位已經可以買到40╱42吋液晶電視,將促使今年大陸液晶電視銷售朝更大尺寸發展,這也導致友達7.5代廠產能已被42吋面板的產能塞爆了。
友達砸6億 合肥設組裝廠




友達旗下液晶電視組裝廠景智電子昨(8)日宣布,將投資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36億元)在大陸合肥設立組裝廠,就近服務華中地區客戶。由於友達已在華南、華東與西部地區設點,華中據點的成立,顯示友達將全力搶攻大陸液晶電視商機。

友達目前在大陸的布點,華南有廈門模組廠、華東有蘇州模組廠。至於西部地區,則與長虹合資成立長智光電,並在四川綿陽設立模組與液晶電視組裝一貫廠。現在又在安徽省的合肥設立據點,等於補足在華中地區的不足。

據了解,華中地區客戶主要以山東的海爾與海信為主,海爾是大陸最大家電廠,海信則為大陸前三大液晶電視廠。景智在合肥設立生產據點,將可為有需要的大陸品牌電視廠,代工製造液晶電視機。

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友達去年液晶電視整機代工出貨60萬台,今年將增至150萬台,主要品牌客戶為三星、飛利浦、BestBuy、長虹與海爾等。

由於鴻海大軍挾組裝代工龐大能量揮軍面板業,群創併購奇美電,不僅擠下友達坐了十年面板龍頭的寶座,鴻海龐大的組裝實力,正是友達所缺乏的,促使友達積極調整步伐,朝組裝代工廠發展。

市場傳出冠捷為了圍堵鴻海挑戰其龍頭地位,可能與友達攜手策略結盟,若真的攜手,將導致供應鏈體系被迫選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9

300億陸資來台 緊盯權值股

2010-01-14  TNM





二個月前簽署的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本週六(十六日)正式生效,兩岸金融明顯而立即的變化,就是中國投資海外巿場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將分三梯次登台,第一波是基金QDII,接著是銀行QDII,然後是保險QDII。法人估計後續尚有一、二千億元的陸資將流入。

華夏基金 淨值最大

QDII還沒登台,在台股已未演先轟動。外資衝著QDII提前卡位,不但拉高新台幣匯率,今年開春就帶動台股直衝到八千三百七十點。金管會第一階段先開放大陸證監會核准的基金QDII投資台股,規模約三千七百億元,在金管會總量管制下,一般估計QDII規模的一成以下,約三百億元可投資台股。

大陸人認為搶頭香就是嘗鮮,叫「吃第一隻螃蟹」,而搶來吃第一隻台股螃蟹的QDII華夏全球基金,已完成向金管會申請來台投資與開戶手續,最快下週一(十八日)投入台股。截至去年九月三十日止,華夏全球基金淨值約新台幣九百零四億元。

緊接著第二檔是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已在一月五日向證交所提出申請,基金淨值約新台幣七百四十三億元。這二檔QDII初期預計投入台股百億元,短期內還有其他QDII將陸續登台。

操盤人才 向台借將

大多數投資人會以為中國QDII不瞭解台股,是台股新兵。但本刊調查,中國QDII對台股早已做足功課,擔任先鋒部隊的華夏基金與上投摩根基金也向台灣借將,重金禮聘土生土長、長期深耕台股的台灣資深操盤人,對於台股已是「知己知彼」。

擔任華夏全球基金的經理人是楊昌桁與周全,其中,名列首位的楊昌桁兼任華夏基金海外投資總監,曾在台灣摩根富林明投信前身的怡富投信工作過,先後待過元富證、荷銀投信、國票證。

五年前,楊昌桁轉往中國華夏基金公司工作,前二年擔任首席策略分析師,為大陸引進國外先進的股票分析與操作概念;二○○七年,中國開放QDII成立後,他正式接手基金經理人的工作,負責海外投資操盤,在龐大中國基金版圖裡,是少數崛起的台灣經理人。

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經理人是楊逸楓、張軍,他們的頂頭上司是來自台灣的侯明甫。侯明甫從一九八九年台股研究員做起,一九九七年展開基金經理人工作,曾負責操盤摩根富林明台灣增長基金,連七年操盤績效打敗同類型基金。

證券金馬 家鄉決勝

侯明甫二○○二年更上層樓,擔任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從事基金公司管理。二○○九年二月,轉赴大陸,獲聘出任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副總經理。

有趣的是,「楊昌桁與侯明甫是怡富投信的同期師兄弟,也是國內不超過五人的台灣證券界的金馬獎—金鑽獎與金彝獎雙料得主,他們都有著理性與冷靜的人格特質,行事作風穩健,如今,二人將在老家的戰場上決勝負。」一位同為二人的金融界老友說。

這位老友說:「大陸股巿漲跌凶猛,巿場激情演出,可以大漲三至四倍,再一次殺下來,台股相對溫和,如何在台股操作達一定績效,交出成績單,吸引大陸投資人對台股心動,相信二人心理壓力都很大。」

不少投資人期待楊、候等人帶領陸資來台,重製港股在二○○三至二○○七年間在香港與中國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中資加持下,大漲近四倍的榮景。不過,這份期待一時可能無法如願。

首要標的 高科技股

侯明甫十一日接受本刊專訪時說:「QDII資金來台,指標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現有政策及環境下,估計初期QDII投資台股的基金大約僅百億元,相對於台股的內資以及外資動能,初期陸資來台的實質效益有限。」侯明甫將在十四日回台發表《MOU生效後的兩岸股巿效應》演講。

但侯明甫也認為:「隨著政策逐步開放,後續想像空間很大,也因此吸引更多資金進場台股卡位,將對台股產生推升的激勵。我想,QDII資金最看好的仍然是以台灣最具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為主,尤其是高科技上游、市值較大的產業,應該是QDII資金首要選擇的類股。」

一位熟悉中國QDII的業內人士說:「這一波陸資來台投資才三百億元,火力不大,倒不如把眼光放遠,從兩岸關係做基本面的選股,像面板當中的友達,以及中國大陸今年發展的重點產業—太陽能。」今年二月中國的北大方正儀器公司將來訪,他們看重的是台灣的製藥及醫療器材,未來不排除透過資本市場買股票或等ECFA簽定後參股,都值得關注。

國內投信 爭取投資

去年十月,和華夏基金簽下二年獨家顧問約的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錫說:「據我所知,包括華夏等中國基金業者,可能會用fund of fund的方式投資台灣。」也就是投資國內投信發行的共同基金,「國泰投信將爭取中國基金業者投資國泰的基金。」

金管會證期局長李啟賢直言,大陸QDII投資海外以美國、香港為大宗,尤其投資在美、港上市的大陸企業股票為多;至於大陸操盤人不熟悉的市場,QDII則傾向投資當地的指數型基金(ETF)為主。

目前台股ETF五○價位約五十七元,距離歷史高點七十至八十元,尚有一五至二○%的空間。「是不便宜也不太貴,QDII會先從ETF五○開始買。」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

去年,台股全年大漲三千五九十六點,漲幅達七八.三四%,創下十六年來新高,今年不會瘋狂再漲,目前台股軋空手,現在跳下去買的是三大法人,相互廝殺。劉宗聖認為,小散戶最好選擇基金定期定額投入,長線布局,最好別賭個股。

中證指數 備受重視

此外,投資人也可留意,中證指數公司為 配合陸資QDII登台,將於十八日正式發表的中證兩岸三地五百指數,作為QDII投資配置參考。這檔指數,由滬深三百指數的三百檔樣本股、中證香港一百指 數的一百檔樣本股以及台股市值規模最大的一百檔股票組成,覆蓋兩岸三地市場七五%左右的市值和五三%的成交金額,可全面反應兩岸三地股票市場的整體表現, 對台股影響不小。

被封為「期貨天王」的張松允提醒,台股在農曆年以前,將會進行一波修正,簽署ECFA之後,仍有QDII帶動的資金行情推升,今年大盤指數還有機會再創新高。

新聞辭典 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

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是兩岸合作編纂的指數,共列入500檔成分股,其中300檔是在上海或深圳交易所上市、入選中證滬深300指數的權值股,另100檔是在香港證交所掛牌,入選中證香港100指數的指標股,剩下的100檔,則是台灣股市中市值規模前100大的股票。

估計這500檔股票市值合計近150兆元(人民幣32兆元),占中港台市場總市值的75%,且涵蓋三地市場53%的交易額,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備受市場重視。

這項指數將在18日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未來每半年調整一次。投資者可上中證指數公司網站(http://www.csindex.com.cn),查詢入選的成分股和指數行情等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6

中國物聯網龍頭新大陸集團來台招商結盟 中國﹁新兆元商機﹂台廠吃得到

2010-6-7 今周刊





北京政府力推的﹁新兆元產業﹂||物聯網,其實在中國已有很多普及的應用,而這些應用都由新大陸電腦公司所主導。新大陸將在台尋找更多策略聯盟關係,以實 現物聯網的願景。

撰文‧林宏文

端午節到了,如果你住在北京,想要送肉粽禮盒給住上海的朋友,你不用大費周章請快遞從北京送到上海,只要先在網路上訂購,然後透過中國移動手機上提供的 「電子憑證」服務,傳送一個電子憑證到上海朋友的手機,你的朋友就可以帶著手機到上海指定的分店,用電子憑證直接領取最新鮮的肉粽。

電子憑證服務商機無限

在全中國麥當勞分店中,經常性舉辦的紅利回饋活動,也一樣能透過中國移動的手機,傳送電子兌換券給用戶,消費者只要拿著手機到各分店,就可領取這些贈品。 以上都是中國政府力推的﹁新兆元產業﹂具體應用。

此外,中國市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應用,那就是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動物溯源系統﹂。透過對牛隻生產過程的管理,包括育種、吃的食物、打過的疫苗等資訊,只要 用一台類似手機的感測設備,在牛耳朵旁感應一下,就可獲得這些資訊。而牛隻屠宰及運送過程,也都能納入系統管理,讓消費者能夠吃得安心。

類似像牛隻這種食品安全的溯源系統,在毒奶事件發生後,已成為政府單位最優先的工作。目前全中國一年採購量已達六萬台設備,未來將擴及到豬、雞、鴨等動 物,估計未來一年將有二十萬台的潛在需求量。

這蓬勃發展的應用商機,也是今年三月五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加快研發﹁物聯網﹂應用的具體案例。過去,網際網路︵Internet︶ 是人與人之間的互連,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則是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連。全世界人口不過五十多億,但物件的數量則遠遠超過,要把人與物全部聯繫起來,商機自然難以估算。

至於上述這些應用,全都出自一家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新大陸電腦集團公司。與中國移動獨家合作的「電子憑證」服務,去年,光是以這種行動條碼發出去的紅 利及折扣券就近一億則;至於與中國農業部合作的生產履歷「動物溯源系統」,新大陸在全中國「智能識讀設備」的市占率就高達七成。

因此,近日來台參與台北國際電腦展的新大陸電腦集團總裁王晶說:「物聯網早已不是概念,而是已有一大堆實際應用的案例,這將是具備革命性的科技創新!」根 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估算,二○一○年中國物聯網應用市場近人民幣兩千億元︵約新台幣一兆元︶,二○一五年更將成長至人民幣七千五百億元︵約新台幣三兆七千 億元︶。由於在中國已取得最多物聯網商機,因此,在深圳A股掛牌的新大陸電腦集團,在這波大陸股市修正過程中,卻仍逆勢大漲,從最低人民幣三元大漲到十七 元以上。

首家來台投資的陸資企業

新大陸集團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閻蔚中表示,其實台灣在物聯網研發上已有一定基礎,部分業者也擁有相當獨到的RFID︵無線射頻辨識︶傳感技術,但台灣沒有足 夠的市場進行技術測試,因此中國市場可作為台商的物聯網發展基地,雙方技術互通有無,將物聯網產業的餅做大。

為了擴大與台灣業者的聯盟,目前新大陸已經與台灣RFID廠商進行合作,同時,也在台灣收購台灣盈科泛利公司。這家公司是以開發手機雲端應用的軟體為主, 預計未來將切入開發iPhone手機上的各種應用服務;另外,新大陸也委託創意電子及台積電,協助新大陸設計及生產代工物聯網IC產品。

其實,新大陸集團的發展,是近年來中國新興企業中一個非常特別的例子,董事長胡鋼是少數兩度創業成功且都股票上市的人。早年胡鋼曾與一群團隊創立過實達, 並且推動公司在深圳A股掛牌,但後來由於與大股東及其他經營團隊不合,只能黯然離開。二度創業成立新大陸,結果只花了六年,就讓公司又順利掛牌上市,如今 又成了物聯網龍頭,更增添胡鋼的一分傳奇。

新大陸的成功還有一點很重要,由於新大陸沒有把自己局限在中國市場,還積極對外擴展。例如,新大陸早期就已投資荷蘭帝普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在自動識別及數 位看板產業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後來收購股權達荷蘭母公司的五八%,也讓新大陸強化本身的技術實力,並順利跨入歐洲及美洲等市場,同時也取得了目前台灣新 大陸的團隊,讓新大陸成了第一家來台灣投資的陸資公司。

如果比較目前中國政府推動的兩大政策﹁物聯網﹂與﹁三網合一﹂,﹁三網合一﹂由於牽涉到廣播電視及電信等主管機關的權力劃分,目前仍停留在溝通階段,尚未 有執行細則;但物聯網商機卻早已展開,只是在今年才成為熱門話題。在台北電腦展熱炒許多新議題的同時,物聯網恐怕是未來幾年最值得關注的新趨勢。

新大陸電腦集團 (深圳A股代碼000997)

成立時間:1994年

董事長:胡鋼 總裁:王晶業務內容:訊息識別、電子支付、移動通信支持、高速公路訊息化等營收獲利狀況:2009年營收人民幣11.3億元,每股純益0.19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4

神祕外資來台 搶進有線電視業 瑞典私募基金 捧六十億搶標八大

2010-9-6 TWM




有線電視今年成為金雞母,外資捧著現金來台灣搶買頻道和系統台,八大電視首開第一槍,在比價效應之下,接下來其他頻道將陸續飆出天價。

撰文.羅弘旭

豬哥亮復出上演歌廳秀,難得露面的八大電視董事楊登魁每場都到場,且絕口不提豬哥亮積欠的一億二千萬元,一派自在地欣賞歌廳秀,他如此地老神在在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近因外資「搶親」八大,手上有二五%股權的楊登魁,帳面上可望暴增十四億元,相比之下,豬哥亮的欠債只是小意思。

本 刊調查,韓國私募基金安博凱(MBK),有意出脫持有的八大電視七成股權,這筆交易已經開過第一階段的價格標,進入最後的議價階段。價格喊到六十億元,嚇 退一票有意競標的本土買家,目前除了日本Sony Music外,半路殺出一家來自瑞典的私募基金EQT競標,這家基金來勢洶洶,勢在必得,有線電視業者透露:「如果競爭激烈,出價金額可能超越六十億 元。」攔路搶親的EQT私募基金是首度在台出手,台灣同業也相當陌生,「這家公司很低調,外人並不清楚公司的運作。」某外資券商高層如此形容EQT。這家 神祕的私募基金,設籍在瑞典,資金來源頗為複雜,在北歐、倫敦、紐約、上海及香港都設有辦公室,在全球共擁有十三個基金,規模達新台幣五千二百億元,這次 投資八大電視主要由香港辦公室的資深合夥人莫昆庭操盤。

八大股價 二年內暴漲五成莫昆庭手上所掌控的EQT Greater China II基金,是EQT十三個基金之一,可動用的資金有一百七十億元。莫昆庭出身高盛,二○○六年轉戰EQT後,一直在尋找兩岸的投資標的,四年來才投資了大 陸榮氏果汁、老百姓連鎖藥妝二項投資案,總投資金額不過九億元,EQT如果搶標八大成功,將會是EQT集團在大中華地區最大手筆投資。

○八 年底,安博凱以每股四十五元,總價四十億元取得的八大電視台七成股權,當時外界認為這個價格尚稱合理,但僅二年後,價格就暴漲五成,頻道業者都認為,以此 價格購買沒有新聞頻道的八大,實在有點離譜,業者指出,「去年八大的EBI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只有六億元,賣價等於是EBIDA十倍,創下新天 價!」就連安博凱自己都對此價格感到意外。

原本,安博凱在今年第二季就釋出消息想出脫八大股權,但當時市場缺乏話題,為此,安博凱改變遊戲 規則,改把八大和中嘉網路綁在一起賣。沒想到,在富邦蔡明忠傳出以六百五十億元入主凱擘後,不僅多系統經營商(MSO)身價看漲,連頻道業者身價也被炒 熱,Sony Music 和EQT此時才表達高度意願,詢問單獨購買八大的可能性。

八大電視被喊到天價,帶動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比價效應,東森電視七個節目已喊出三百億元的價格,讓未來有意出手的本土買家暗中叫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8

高舉「聯日抗韓」旗幟 債留台廠? 爾必達來台招募抗韓大軍的盤算

2011-2-21  TWM




即將成為首度來台發行TDR的爾必達,打著「聯日抗韓」的旗幟,手握力晶、茂德產能,企圖縮短與韓廠的差距。「聯日抗韓」真能奏效?還是成就了爾必達,最後留下台廠滿手債務?

撰文‧賴筱凡

我愛台灣,我愛台灣人,我愛台灣的食物,我愛台灣的公司。」透過視訊,爾必達(Elpida)社長坂本幸雄用生硬的日本腔英語表達愛台灣的決心。

就在台灣DRAM大廠哀鴻遍野之際,爾必達成為「聯日抗韓」的新希望;但是坂本幸雄卻不願購併任何一家台灣DRAM廠,在這一波全球記憶體產業淘汰賽中他有何盤算?他真的可以成為台灣的救星嗎?

爾 必達召開視訊法說的這天,日本正下著雪,就像DRAM產業漫長又不見盡頭的嚴冬。台、日DRAM大廠去年第四季嚴重虧損,連爾必達也難逃虧損新台幣一○ 一.二二億元的命運,台灣從南科虧損一○四.三億元、至瑞晶小虧十八.一七億元,整個DRAM產業哀鴻遍野,只有韓廠三星、海力士(Hynix)市占率逆 勢增長。

是聯日抗韓還是助日抗韓?

喊了好些年「聯日抗韓」,爾必達陸續取得瑞晶、茂德多數產能,如今,連力晶都交出DRAM產品銷售權,再加上爾必達來台募集近四十七億元,抗韓大軍似已然成形,真的能相信爾必達會帶領台灣DRAM「慘業」殺出重圍嗎?

答案似乎是悲觀的。

隨 著DRAM產業的景氣循環加速,燒錢的速度有增無減,二○一○年短暫的回春,曾讓台灣DRAM廠以為「春燕真的回來了」;只是開心不過三季,DRAM價格 崩盤,DRAM廠重回虧損地獄,這次,連口袋深的台塑集團,恐怕都會縮手。美光(Micron)執行長艾波頓(Steve Appleton)不諱言,「虧損連連的台廠,已經沒有意願,也沒有財力再投資擴產。」攤開美光、爾必達為首的兩大非韓陣營,南科、華亞科大砍今年資本支 出,在不包含新一代三七奈米技術的製程投資下,南科、華亞科今年的資本支出縮減至一二○億元與一七○億元,對比去年大手筆砸下二三○億元與五五○億元,從 南科、華亞科的資本支出計畫,已嗅到台塑集團縮手的味道。

更別提爾必達陣營,力晶、茂德幾乎是舉手投降的狀態,爾必達與其子公司瑞晶的資本支出,也雙雙降低至四百億日圓(約新台幣一四○億元)與兩百億日圓(約新台幣七十億元)。

反觀韓廠,絲毫沒有要踩煞車的跡象。光是三星今年用在記憶體的資本支出就高達六.三兆韓元(約新台幣一六三九億元),海力士的資本支出也維持去年水準,投下三.三七兆韓元(約新台幣八八五億元),遠遠超出美光、爾必達陣營的資金。

更 別說,三星去年七月遙遙領先同業,轉用三五奈米來生產2Gb容量的標準型記憶體,成本比起四六奈米再減少三成。等於三星生產一顆2Gb容量的DDR3主流 記憶體,成本只要一美元,而台廠的平均成本卻仍在二美元上下,就連海力士的三八奈米也已量產,但台廠去年底才紛紛轉進四○奈米、四二奈米,根本競爭力完全 無法與韓廠抗衡。

這也難怪坂本幸雄會預言,樂觀的話,經過這一輪淘汰賽,全球DRAM廠可能會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若是情況趨向悲觀,最後存活下來的DRAM廠則恐僅剩兩家。

也就是說,這波淘汰賽中,坂本幸雄並未將台廠列入存活的名單中,在台灣提供資金、產能等炮彈支援下,台灣只是扮演「助日抗韓」的配角角色,在美、日、韓大戰過後,台灣DRAM廠依然「斯人獨憔悴」!

這一場DRAM的軍事競賽,要勝出的兩項關鍵:一是錢、二是產能。坂本幸雄非常清楚這一點,比口袋深度,他贏不過有台塑集團撐腰的美光;比產能,他還有一些機會。

若以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的數據來看,去年底爾必達市占率一三.六%,力晶二.二%、茂德一.八%,爾必達掌握力晶與茂德產能後,市占率可望來到一七.六%,大幅縮短與海力士的差距。

爾 必達已表明不當台灣救星所以,在茂德、力晶無力再砸錢開發下一世代技術時,爾必達出面將新世代的技術開發重責攬在身上,而力晶與茂德則得將旗下產能交給爾 必達,但爾必達又明確地表達,不會「合併」力晶、茂德,因而形成爾必達、力晶、茂德之間的關係「既合又離」的複雜關係。

觀察DRAM產業多年的分析師指出,其實,坂本幸雄深諳「合併」絕對不是一步最佳的棋,因為一旦合併,力晶手上有高達四百億元的債務,與茂德待償的五百億元債務,馬上就會變成爾必達的龐大包袱,所以,坂本幸雄曾多次公開聲明,絕對不會「買」力晶與茂德。

形勢比人強,雖然爾必達早已表明不會當台灣救星,但是台灣還是甘願提供產能、資金給爾必達,作為下一代技術的研發費用,從根本加深台、日DRAM廠的合作關係,這就是希望台灣DRAM業能夠保住一息命脈,避免遭淘汰提早出局。

為了與韓廠一拚,坂本幸雄也不能讓力晶、茂德倒下,力晶、茂德手上的產能雖不及南亞科,但在這場DRAM淘汰賽中,也是爾必達不小的助力。

所以,在力晶全面退出DRAM銷售後,轉型成為爾必達的代工廠,甚至市場傳言,爾必達未來可能以代替力晶負擔部分債務的方式,進一步取得力晶最先進的工廠。

對比早就退出標準型DRAM殺戮戰場的旺宏、華邦電,轉投利基型記憶體後,各自闖出一片天,還深陷在虧損泥淖的台廠,也只能暗自垂淚。

至於即將來台發行TDR的爾必達,雖然TDR所募集的資金,將全數用在瑞晶,作為下一世代技術開發的資本,至於能不能獲得台灣投資人的認同,就看坂本幸雄要如何證明,他有多愛台灣了。

聯日真能抗韓?

——三星、海力士持續壯大

公司

市 占率(%) 營收(億元)三星 40.7 1032 1639 海力士 21.9 555 885 爾必達 13.6 345 140 美 光 12.0 304 870 南亞科 4.2 118 120 力 晶 2.2 133 160 華邦電 1.9 48 49.6 茂德 1.8 45 尚未公布資料來源:集邦科技、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3

來台掛牌 精品店化妝師紅木未演先轟動

2011-5-16  TWM




即將在五月三十日於興櫃掛牌的紅 木集團,未掛牌先轟動市場,主要是該公司創了幾個第一,是第一家純外資在興櫃掛牌公司,也是國內第一家道地的精品概念股。成立於一九九二年的紅木集團,以 專做高級精品店裝潢為主,LV、Gucci等國際知名品牌都是它的客戶。隨著亞洲地區對精品需求快速增加,扮演精品店化妝師的紅木集團,角色日趨重要。

紅木集團的創辦人是新加坡華裔商人蘇聰明,早年從一般的室內裝潢起家,在切入高級精品店裝潢後,現在已經是各大精品店拓點時,指定的裝潢公司。該公司靠著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處主要營業據點,將裝潢業務擴大到全球。

目 前,紅木集團的客戶群遍及世界二十多個國家,Hermès(愛馬仕)、LV(路易威登)、Cartier(卡地亞)、Armani(亞曼尼)、 Burberry、Gucci、Coach、Rolex(勞力士)、Prada等。紅木集團總經理Peter曾表示,在台灣掛牌後,希望利用資本市場擴充 生意,除了可擴展客戶,並希望打進大陸市場。

而從紅木集團的業績可以看出,精品生意跟景氣息息相關。金融海嘯前,該集團EPS(每股稅後純益)僅一.三三元,海嘯過後,業績快速成長,二○○九年營收十一.二億元台幣,稅後純益一.三二億元,EPS四.五元,一○年EPS也保持在四.二八元附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3

新加坡企業成群來台上市的盤算 跨越3000里的布局

2011-6-13  TWM




台北與新加坡的距離有多遠?3000公里,大約要飛行5小時才能到達。

但,最近兩地的距離,隨著新加坡企業陸續來台上市掛牌,頓時縮短了。

過去,台灣股市魅力,向來不如香港與新加坡,但在政府積極招商與資本市場活潑的特性,加上與中國簽署ECFA,台灣成了進軍中國市場最佳的中繼站。

新加坡商來台掛牌,如同浪潮一般,正一波波的席捲而來,台股的魅力與新價值,正在展現中。

撰文‧周岐原、吳美慧、歐陽善玲五月二十五日的夜晚,十餘家公司的老闆齊聚在台北市某家商務型飯店聚餐。這一天,東道主是新加坡商捷必勝公司董事長林永 車,為了公司股票即將在台灣掛牌,舉行了感謝之宴。這群說著閩南話,夾雜英語和國語的大老闆,全部來自新加坡,席間的貴賓有已經在台灣掛牌TDR(存託憑 證)的超級咖啡,還有即將在台灣登陸興櫃的其祥食品。席間觥籌交錯、氣氛融洽,讓人一度有置身在新加坡的錯覺。

台股條件轉變 吸引外商青睞與其他企業餐宴最大的不同,這群普遍是華人第二代或是第三代的企業主,有著其他國家與地區所沒有的凝聚力。在新加坡黨政關係良好的林永車的大 力吆喝下,超級咖啡準備年底「加碼」在台灣掛牌,益立集團和CIVIL TECG公司也即將申請年底來台灣掛牌,台灣資本市場比新加坡活絡,對中小型企業與產業多元化的接受度高,台灣儼然成為新加坡商資本市場的新天堂。

「我覺得台灣真的很有機會呀,很有前景!」在這場筵席間,一位經營工程服務業的企業第二代搖晃著紅酒杯,一邊微笑地說。這場觥籌交錯的宴會,反映出台股的 現狀已然蛻變,從過去本地色彩濃厚的股市,轉變為條件足以吸引外商的市場。所以不僅「鮭魚」台商們陸續返鄉,連外商都嗅到商機、成群結隊來了!

這是台股有史以來,一場無聲的量變,更是質變。而新加坡商來台掛牌,猶如浪潮般的一波波席捲而來,捷必勝、紅木只是大浪來臨前的浪花,後續還有更多的公司準備登陸來台。

趨勢十年一變,台灣將「籌資中心」當作長久以來的努力目標,如今,總算見到成效。過去十年,鎖定以中國作為市場的企業,首選無疑是選擇到距離最接近中國的香港掛牌,與中國公司競爭來自全球的資金。

另外,也有部分台商,選擇到積極爭取中國企業、擴大「中國概念」的新加坡股市掛牌。但無論是海外台商或外國企業,對來台掛牌就是興趣缺缺。

這個現狀之所以改變,來自於兩年前的「美麗相遇」。

當年,陳樹擔任OTC(櫃台買賣中心)董事長時,帶領國內一票券商到新加坡招商,當時駐新加坡大使史亞平也參加招商大會,給與會的新加坡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腦海中的印記兩年後開花結果,「在新加坡很難遇到官員,讓我們很感動!」其祥集團董事經理王建山說。

這個感動,讓台灣證券市場和新加坡、香港的競爭差距,正步步拉近中。由總量來看,在香港及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企業中,來自中國及海外公司占整體比重都高達四 ○%左右,這個比率,是台灣的十倍之多。然而將海外新股掛牌的數據逐年檢視,不難發現,新加坡對海外企業的吸引力正快速滑落,在此同時,以往乏人問津的台 灣市場卻快速崛起,而且大有取代新加坡的態勢。

台、星市場優勢 近年漸逆轉改變的背後,代表台灣股市的魅力正逐漸擴大中。二○○七年,海外公司赴新加坡上市達到最高峰,當年就有五十六家公司掛牌。不過此後,海外企業對 新加坡股市的興趣便逐漸降溫,○八年至一○年間,只有五十七家海外公司掛牌,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例如在新加坡上市台商中,最具指標意義的中國旺旺、仲利控 股,兩家公司也先後下市,轉移到香港掛牌。

相對地,海外公司在台掛牌卻從長年的個位數逐漸上升,○九年一口氣增加到十家,去年更增至十八家,與新加坡只剩一線之隔。這項數據還僅計算證交所的上市企業家數,若加上登錄興櫃及上櫃的海外公司,今年台灣吸引海外企業的數量,可望正式超越新加坡。

「條件成熟、預計年底前送件審查的海外企業,估計至少有十家,」OTC副總經理朱竹元就樂觀地說。五月底,在OTC舉辦的一場海外企業掛牌說明會上,有多 達四十家外國企業出席,凸顯了台灣股市的吸引力。從來不是企業首選IPO(首次公開發行)的台灣市場,為何在一夜之間從一張冷板凳,逆轉成為外商企業最想 進駐的「寶地」?

「台灣有零售投資人(散戶)的傳統,而新加坡股市沒有,這是一個主要的區別!」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說。由於國內多數個股市值低於機構法人要求的「門檻」十 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億元),而且散戶占台股成交量仍多達六成,中小型股在散戶居多的台灣掛牌,是相對有利的選擇。

相較於台灣的傳統特色,中小型股若是選擇在法人交易為主的新加坡掛牌,很可能出現成交量極度低迷的現象。像是養殖鮑魚產品的歐聖集團,在新加坡掛牌的原股就曾出現一天成交不到一張的冷清局面,失去掛牌交易的意義。

再例如去年在港股重新掛牌的四環醫藥,原先就是在新加坡掛牌的一檔「龍籌股」。因為交易市況不理想,公司決定改往香港上市。由於四環醫藥是中國最大心血管 製藥公司,在市場憧憬中國生技業發展的推波助瀾下,在港股掛牌時引發市場轟動,連「大鱷」索羅斯都透過旗下的量子基金,認購四千萬美元股權。可見離開新加 坡,尋找更活躍的資本市場,已然是不少海外企業私下考慮的念頭。

「我認為未來跟新加坡爭(中小型公司)的,就是台灣。」金融公關公司總經理章誠爽認為,「以後局面確定,就是大公司肯定都去香港,沒得爭了」,但除了巨型 企業之外,各地中小企業也有上市集資需求,過去它們傾向往新加坡股市發展,但是現在,來台灣掛牌的吸引力明顯超越新加坡。

「新加坡人比較保守,對中、小型公司都不太敢投資,」在台發行TDR的特藝石油能源董事長陳有樹,一語道破新加坡股市的弱點,就是交易量集中在機構法人, 而散戶又對中小型股沒有興趣。但要是這些公司選擇到香港,在大型中資股林立的港股市場,也很難吸引投資人目光,在此情形下,台灣股市就成了這些新加坡企業 最佳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當局開放海外企業回台掛牌後,率先上市的TPK(宸鴻)、美食達人及晨星半導體等公司,其身分都是台商。今年陸續在興櫃市場亮相的捷必勝控 股(KY必勝)、紅木集團(KY紅木)、其祥食品等公司,卻是道地的新加坡企業,這也是台股首次出現純外資企業來台掛牌。有了這群開路先鋒打頭陣,未來台 股很可能進一步開放,吸納更多外商在本地上市。

詩肯成功經驗 加深來台想法新加坡企業為何將台灣視為新樂土?除了市場特性適合中小型股以外,率先登上台股的詩肯柚木,其成功經驗也是一大關鍵。

本來詩肯打算按照一般上櫃程序,接受券商輔導並送件掛牌,後受金融風暴影響,公司臨時決定入主原為東元集團旗下的旭展,並借殼上市。這一來一往,整整節省一年半時間。

其實來自新加坡的詩肯,在台灣落地生根已經有十八年時間。九三年時,詩肯在台北市光復南路開出第一家據點,當年就創下銷售五百萬星幣(約一.一八億元新台幣)的業績。

後來詩肯花了十年時間,在全台各地廣設據點,到了今年第一季,借殼轉型為家具通路股的詩肯終於繳出亮眼成績,在六十五間分店帶動之下,稅後EPS達一.三 ○元,和貿易百貨類股相比,名列前茅,成交量與股價也持續上升。詩肯的高周轉率和本益比,讓其他新加坡老闆更堅定要來台灣掛牌的想法。

「我們新加坡人很團結,做生意向來都是『一個牽一個』,現在看林老闆(林永車)做得這麼好,大家當然更會想來台灣發展!」一位正在與券商洽談掛牌事宜的新加坡老闆,就大方承認自己同樣有將公司轉戰台股的規畫。

詩肯柚木董事長林福勤談到來台掛牌的決定,有「相見恨晚」的感受。他說:「在新加坡,家具通路股的本益比頂多三到七倍,必須是大型、跨國企業上市才有意 義,中小企業很難存活。」在台練兵 籌資進中、日市場林福勤回憶切入台灣市場初期,由於是外來家具品牌,經營管理頗為吃力,必須借重新加坡既有資源協助,例如建立銷售及客戶資料庫、拍攝電視 形象廣告等,都靠新加坡支援,才能度過當時的難關。但林福勤也強調,等到國內事業體質調整完成,他將以台灣為基地,將家具業務拓展到中國大陸與日本市場。

透過台灣,同時揮軍中國與日本市場的布局,不僅是詩肯的經營戰略,也是所有準備來台掛牌與成立據點的星國老闆,共同期待的前景。

客戶遍布東南亞、中東與澳洲的捷必勝控股董事長林永車說:「區域性很重要,未來台灣的市場還會更大,所以我們決定來。」從事機械租賃服務業的捷必勝,看上台灣鄰近中國與日本的優勢,就準備先在台灣積極練兵,然後透過股市籌資,投入中、日兩大市場。

企業紛紛將股票來台上市,各有其商業利益考量,對國內散戶來說,也有相當正面的效果。

過去在台灣掛牌的公司,產業類型相對固定,除了占一半以上的電子科技股,原物料、能源及奢侈品等產業均沒有相關標的可供選擇,投資人若有意布局特定產業,只能到國外開戶,或是在券商辦理複委託申購。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被吸引到台灣掛牌,投資人再也不必捨近求遠,可以就近投資到更多元的產業,等於是將台股平台更加放大。

香港交易所能夠連續二年成為全球IPO集資最多的證券交易所,除了背靠中國、擁有龐大資金優勢之外,選擇多樣化,更是吸引外資的重要關鍵。例如歐舒丹與PRADA等歐洲企業,先後選擇到港股掛牌,就讓港股更加壯大,如今台灣的資本市場,也正循這個方向邁進。

台股的大改變,真的來了。

來台掛牌公司中,投資人可以選擇的新產業原物料產業 KY保綠(8423)奢侈品產業 KY紅木(8426)工程機械業 KY必勝(8418)博弈飯店業 KY楷捷(2721)石油探勘業 特藝(911613)精品家具業 詩肯(6195)外商來台掛牌三種途徑及代表公司

來台掛牌途徑 代表公司

第一上市(IPO) TPK(3673)、KY必勝(8418)、KY紅木(8426)借殼上市 詩肯(6195)發行存託憑證(TDR) 神州數碼(910861)、爾必達(916665)、

特藝(911613)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台灣資本市場魅力十足

新加坡股市交易冷清,不僅使得到新加坡掛牌的台商喪失信心,也讓新加坡商開始轉赴台灣市場掛牌。

第一階段

(1996至2007年)旺旺、仲利控股等台商企業先後出走,選擇至新加坡掛牌上市。

第二階段

(2007至2010年)外國公司在新加坡掛牌達到高峰,07年就達56家,但隨後因金融海嘯銳減,三年僅有57家外商掛牌。同時新加坡交易量低,台商及陸資陸續出走至香港及其他市場。

代表案例:四環醫藥、中國旺旺與仲利控股、美食達人(KY美食)、康師傅。

第三階段

(2010年?)

台灣首次出現純外資來台第一上市,透過兩岸開放,台股吸引外商能力持續上升。

代表案例:捷必勝控股(KY必勝)、紅木集團(KY紅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9

星國老闆換管道 繼續來台撈金

2011-6-13  TCW




最近,台灣資本市場最熱的事,莫過於新加坡企業來台掛牌。四月底,新加坡連鎖中醫商馬光保健集團上櫃,五月底則是新加坡設備租賃商捷必勝控股(KY必勝)和裝潢商紅木集團(KY紅木)來台上興櫃。資本市場幾乎是每個月都有新加坡商來台的消息。

根據統計,二○○八年來,已在台掛牌或者提出申請的新加坡商TDR(台灣存託憑證)高達十三家,占整體TDR三三%。但最近的這一波「新加坡熱」,不同於以往的是,多了企業來台上櫃、興櫃的身影。

新加坡證交所近兩年高舉希望成為「亞洲門戶」(Asian Gateway)的策略,積極招商,但為何新加坡本土企業紛紛「叛逃」,選擇來台掛牌?

籌資效果更好!週轉率、本益比遠勝星

首先,在市場特性上,台灣資本市場「活跳跳」,散戶敢衝敢殺,相較被稱為「冷凍櫃」的新加坡股市,對大老闆來說,多了幾分刺激,籌資效果更好。「台灣資本 市場活潑,對中小企業較friendly(友善),本益比(PE ratio)可較高,」輔導捷必勝和紅木集團上興櫃的大華證券董事長許道義分析。

從衡量股市活跳跳程度的週轉率(編按:交易總股數跟上市總股數的比較)來看,台灣是新加坡的二.五倍之多,而衡量股民願意付給上市企業價格的本益比來看, 台灣是十五.一二倍,也比新加坡的十.九一倍高出許多。此外,台灣股票市場以散戶為主,對企業接受度也比新加坡多元。「新加坡的散戶最多只有三到四成,其 他多半是國際法人,」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郭政弘強調。

因為以國際法人為大宗,會受到青睞的,多半都是地產、金融類股或者新加坡國家持股的大型企業。台資企業或中小型的新加坡本地公司等不到大型法人關注的眼光,也難怪當年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打算在新加坡下市時曾說,「新加坡資本市場讓旺旺太委屈。」

不被注意,也讓辜仲立在三月份決定讓中租迪和母集團仲利控股在新加坡下市。最近半年,仲利控股在新加坡的股價持續在星幣○.五元附近盤旋。以中租迪和二○一○年EPS(每股盈餘)二.三元計算,本益比才不過四.七倍。

相較之下,同樣從事租賃業的捷必勝來台上興櫃,六月三日的收盤價五十一元,以今年前四個月EPS一.一五元推算全年EPS來估計,本益比達十五倍。類似的產業,在台灣的本益比可以是新加坡的三倍以上,也難怪新加坡老闆們看上台灣市場。

上市成本更低!費用僅香港的四分之一

吸引新加坡企業來台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台上市成本低廉,跟香港、新加坡比,台灣上市必須的會計師簽核和券商輔導費用都比較便宜,尤其對中小企業主來說,同樣要上市,成本低,吸引力更大。

一位長期觀察兩岸三地的資深會計師指出,台灣跟香港會計師和律師在企業上市的諮詢、查核費用,「收費的金額一樣,只是幣別不同。」也就是說,台灣的費用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

一位券商員工也透露,在台灣,券商收取的承銷費用,常常是打折又打折,可能一個案子實收的承銷費用少到只有二百五十萬元。反觀新加坡、香港等地,則是按照 上市金額收取約一.五%的承銷費用,少說上市籌資五十億元來算,手續費就高達七千五百萬元。對這些海外的企業主來說,同樣要掛牌籌資,同時爭取更高的曝光 和知名度,能夠到台灣用更低廉的成本達到一樣的目的,何樂而不為?

台股的拉力加上新加坡本地的推力,一推一拉下,讓台灣成了淘金新天堂。在這股趨勢下,投資人又該如何看待這波的新企來台掛牌呢?

投資前要注意!近兩年TDR跌多漲少

事實上,過去兩年十檔新加坡企業來台掛TDR的表現,有八檔跌破掛牌價,讓投資人慘遭「套牢」。

過去的表現嚇壞了投資人,但專家多數認為,這波新加坡企業來台選擇以上興櫃的方式「蹲馬步」,對投資人比較有保障,也代表台灣資本市場往更健全的方向發 展。這波新加坡企業選擇來台上興櫃,至少蹲馬步六個月,未來不論上櫃或上市,掛牌價格不得低於前十天興櫃價格的七成,投資人至少有比較客觀的價格參考, 「這樣對一般投資人比較有保障。」

另一方面,凱基證券董事長魏寶生也分析,這一波新加坡企業來台,「原股(第一上市)來台代表他對這個市場更重視、認同度更深,」未來市場是朝「更完整」的方向邁進。

魏寶生也提醒,從這波新加坡企業來台掛牌可以發現,台灣「發行市場的國際化才剛開始。」面對來源日益多元的企業,投資人得要更勤做功課,才不會被熱潮沖昏頭。

【延伸閱讀】籌資管道,轉到上櫃、興櫃市場—新加坡企業來台掛牌現況

發行類別:TDR

公司名稱:歐聖 掛牌日期:‘09/12/31 掛牌價:10.15 6/3股價:7.66 掛牌來漲跌幅(%):-24.5

公司名稱:揚子江 掛牌日期:‘10/9/8 掛牌價:20.10 6/3股價:18.40 掛牌來漲跌幅(%):-8.5

公司名稱:超級集團 掛牌日期:‘10/9/9 掛牌價:14.95 6/3股價:16.75 掛牌來漲跌幅(%):12.0

公司名稱:中國泰山 掛牌日期:‘10/10/6 掛牌價:13.00 6/3股價:8.40 掛牌來漲跌幅(%):-35.4

公司名稱:明輝環球 掛牌日期:‘10/10/20 掛牌價:18.15 6/3股價:10.00 掛牌來漲跌幅(%):-44.9

公司名稱:聯合環境 掛牌日期:‘10/10/22 掛牌價:16.70 6/3股價:15.80 掛牌來漲跌幅(%):-5.4

公司名稱:滬安電力 掛牌日期:‘10/10/28 掛牌價:14.55 6/3股價:16.55 掛牌來漲跌幅(%):13.7

公司名稱:Z-OBEE 掛牌日期:‘10/12/3 掛牌價:10.25 6/3股價:7.78 掛牌來漲跌幅(%):-24.1

公司名稱:特藝石油 掛牌日期:‘11/2/25 掛牌價:12.50 6/3股價:10.90 掛牌來漲跌幅(%):-12.8

公司名稱:杜康控股 掛牌日期:‘11/3/9 掛牌價:18.00 6/3股價:14.15 掛牌來漲跌幅(%): -21.4

發行類別:上櫃/興櫃

公司名稱:KY馬光 掛牌日期:‘11/4/29 掛牌價:68.00 6/3股價:87.00 掛牌來漲跌幅(%):27.9

公司名稱:KY必勝 掛牌日期:‘11/5/27 掛牌價:48.25 6/3股價:51.00 掛牌來漲跌幅(%):5.7

公司名稱:KY紅木 掛牌日期:‘11/5/30 掛牌價:77.37 6/3股價:76.75 掛牌來漲跌幅(%):-0.8

發行類別:申請中

公司名稱:昶虹 掛牌日期:‘10/8/30申請上市

公司名稱:傲勝國際 掛牌日期:‘11/2/23申請TDR

公司名稱:HISAKA 掛牌日期:‘11/3/2申請TDR

公司名稱:恩利資源 掛牌日期:‘11/5/3申請TDR

註1.掛牌價以TDR/興櫃/上櫃當天收盤價為準註2.漲跌幅是統計自掛牌日至2011/6/3止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櫃買中心、鉅亨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70

投資成本低、當進軍中國跳板 網路泡沫變珍珠 日本創投來台淘金

2011-10-24  twm




十年前的一場網路泡沫,投資人對 台灣網路業的瘋狂追逐因而止步,直至商店街公司掛牌,揭開日本創投對台灣網路業的沉默布局,重新燃起台灣網路業的一線希望。

為何曾是投資熱 錢沙漠的台灣網路業,能獲日本創投青睞?

撰文‧賴筱凡

去年詹宏志成功將網家帶向營收百億元的里程碑,今年網家 沒有停下腳步,持續向上締造營收新高紀錄,甚至不少法人預估,今年網家營收有機會挑戰一三○億元,子公司商店街掛牌,更將網家股價推上兩百元大關,在台灣 網路產業奠定無可撼動的地位。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台灣網路業在泡沫化十年後,今年終於轉到好風水。三月十七日,台北遠企飯店二樓會議廳 裡,擠滿了參加網家子公司商店街掛牌前法說會的人,他們都想知道這家資本額不過一.四五億元,去年稅後每股純益(EPS)賺二.一八元的公司,掛牌價卻能 上看一五○元。其中,更有一位從日本遠道而來的貴客,隱身其中,他是日本五大商社之一,伊藤忠株式會社董事長渡邊一郎。

渡邊一郎默默坐在台 下,沒有太多人認得他,直至他上台,台下才一陣騷動。近年來,伊藤忠積極布局大中華市場,不僅在中國尋找投資標的,更在台灣尋覓合作對象,而商店街正是渡 邊一郎相中的潛力新星。

另一家日本創投,也同樣展現了對台灣網路業的高度興趣,它是日本第一大社群網站Mixi背後大股東,Cyber Agent創投。今年五月,他們悄悄在台灣成立辦公室,正是為了就近觀察台灣網路業。

台灣網路業便宜又優質 受日青睞為什麼日本人如此偏好台灣的網路公司?「一來可以從台灣市場跳進中國,二來台灣網路業像失落的綠洲,幾乎沒有國際創投會注意。」在Cyber Agent創投大中華區執行長北川伸明眼中,台灣網路業是顆待挖掘的珍珠。

商店街掛牌前法說會這天,多數人將焦點擺在台上的網家董事長詹宏 志身上,台下卻有十多位年紀不過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並肩而坐,他們注視著台上耀眼的詹宏志,心中默默許下願望:有那麼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下一位詹宏志。

每 每談到這批台灣網路業的生力軍,詹宏志總會自嘲地說:「我是台灣網路業年紀最大的一個。」可是,詹宏志無疑是台灣網路業裡,最被羨慕的人。他的創意與想法 總能獲得投資人支持,不像多數網路創業者,還在過著租四坪小辦公室,邊兼差邊寫程式的生活。

正因台灣網路業指標性企業不多,至今能夠成功上 市櫃的寥寥可數,加上內需市場被認定規模不大,因此,有興趣的投資人無幾,更別提對投報率錙銖必較的創投業者,以致台灣網路創業者多半靠積蓄,或親朋好友 投資。

「這就是我們所說,台灣網路業的投資成本非常低。」北川伸明觀察,台灣網路創業者眾,但能看到他們價值的人,鮮矣。當多數國際創投將 大筆熱錢搬進中國,投資中國網路公司時,北川伸明逆向操作,回頭來台灣尋找璞玉。

近年來,全球網路業投資熱錢席捲全世界,團購網站龍頭 Groupon的上市募資就可望達七.五億美元,中國最大社群網站人人網赴美掛牌,也成功募到五.八億美元,熱錢對網路業的追逐,幾乎在各國都看得到,唯 獨台灣,宛若沙漠,僅僅聽聞兩大日本創投來台獵豔,而不像中國網路業吸引大筆國際資金追捧。

但你可能不記得了,十年前的台灣,三大入口網站 奇摩(kimo)、蕃薯藤(yam)與網家(PChome)的募資潮,就與現在熱錢追逐Groupon、臉書(facebook)沒有兩樣。「你能想像, 當時的奇摩增資,每股開價一八○元,就連yam也是。」參與到那個巔峰時代的詹宏志說來格外平靜。「當時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都來找過我們,希望能幫我們募資,而且是用每股一八○元的價格。」詹宏志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當時台灣網路業的泡沫,已經大到不可思議。 「幸好我的partner李宏麟(網家總經理)拒絕了。」首選大賺內需財的網路公司最後,網家用每股二十五元的價格募資,在詹宏志眼裡,那次募資後,台灣 網路業就進入泡沫階段,而當時高價增資的奇摩、蕃薯藤,最後都在不堪股東賠錢壓力下,將公司草草便宜賣掉。自此之後,台灣網路業幾乎難再重獲投資人青睞, 這並不意味業者沒實力,只是生存環境更加艱鉅。

然而,今年情勢改變了,日本創投捧錢來台找標的,為網路業帶來新希望。對日本人而言,經歷過 一次泡沫洗禮,讓他們投資台灣網路業的成本更低,「幾乎與投資中國網路業的報酬率不相上下。」北川伸明說,雖然台灣網路業的本益比不若中國,但成本相對 低,也替他們創造了不錯的利潤空間。

日本創投挑的多是以「內需財」為導向的網路公司,「舉凡與食、衣、住、行有關的,幾乎這些日本創投都會 優先關注。」業內人士說,這也是為何愛評網在第一時間就獲得Cyber Agent關愛、注資,而伊藤忠會投資商店街,亦是如此。惟網家、商店街目前本益比高達三十倍,能否拿出獲利成績證明價值,仍有待觀察。

不 過,儘管台灣內需市場普遍被認為規模過小,但因上網購物的人口及網路服務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台灣電子商務產值每年以二六%至二七%的速度成長,不亞於北 美市場的成長力道,「去年北美前五百大電子商務業者的營收,成長了一八%,達一千五百億美元。」Gartner首席分析師Praveen Sengar說依照經濟部商業司統計,今年台灣電子商務市場產值可望達三二五六億元,年成長二六.五%,明年還有機會突破四千億元。因此,北川伸明認為, 「或許台灣網路業者不用急著擴張中國版圖,若能搭上電子商務市場的快車,就還有無數商機潛藏其中。」日本創投紛紛來台挖寶!

日本創 投:Cyber Agent 投資台灣網路公司 持股占比

宇峻奧汀 約10%

愛情公寓 約15%

愛 評網 約15%

日本創投:伊藤忠

投資台灣網路公司 持股占比

商店街 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1

破壞式創新大師 來台投資小網站

2012-2-6  TCW




提出破壞式創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編按:指後進者以顛覆市場規則的創新,改變了大者恆大的市場限制)理論的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怎麼會到台灣投資一群來自彰化的七年級生,而且,他們還是「做餐廳」生意的?

關鍵,就是結合虛擬與實體的破壞式創新趨勢。

走進易訂網(Eztable)辦公室,由陳翰林等四位七年級生創立的線上餐廳網路訂位公司,牆上滿是卡通塗鴉和標語,難以想像,這就是哈佛商學院教授, 《富比世》(Forbes)雜誌報導中,被票選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在大中華區唯一指名投資的新創公司。

虛實整合成趨勢!易訂網淨利率高達三成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會透過旗下的Rose Park Advisors投資基金投資這家公司,是因為它成功搭起實體與虛擬世界的橋。他接受本刊專訪時則表示,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與線下連結)的趨勢,是破壞式創新的最佳舞台。

所有人都知道,網路是大勢所趨。只是,「各個產業都想走向線上,有太多的障礙出現了,」克里斯汀生觀察。

先以美國擁有三分之一市占的電子產品零售商BEST BUY與美國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Amazon)的對抗為例。

現在,消費者在BEST BUY的賣場逛街,決定要購買的產品後,卻透過智慧型手機可直接上亞馬遜網站比價,在實體店面、大量的店員雇用和訓練成本拖累下,最後結果是BEST BUY的價格沒有競爭力,只能淪為網購商的展示間。

雖然,BEST BUY決心跨足電子商務。但去年耶誕節的消費旺季,擁有大量實體店面的BEST BUY,不但沒有發揮優勢,反而因為庫存管理、訂單處理問題,而在耶誕節前夕,公告將取消大筆訂單,引來大量罵名,同時,亞馬遜卻創了歷年同期最大交易 量。

至去年十一月底,BEST BUY的淨利總計下滑近三成,去年市值從一百七十億美元跌到九十億美元。市場的不看好,美國各大媒體直指其在虛實整合的布局失敗,就是主因之一。

鏡頭拉回易訂網的辦公室,他們,就是找到把實體與虛擬平台整合的鑰匙,所以大贏。

易訂網○八年底創立至今,三年多的時間,從當時連餐廳業者都覺得多餘的網路訂位服務,如今成為四百家中高階餐廳、飯店的長期合作夥伴,年營收二千八百萬 元,淨利率兩成到三成。

他們讓餐廳利潤不縮水反拉高客人來店消費金額

「他們切入市場方式,和近期快速成長,完全符合破壞式創新理論,」Rose Park Advisors投資基金經理人麥特.克里斯汀生(Matt Christensen)說。

易訂網表面上只是讓消費者透過網路可以訂餐廳,但,他們卻改變下述遊戲規則。 讓網路業者做訂位服務,會讓餐廳利潤被抽成縮水?錯!

陳翰林以一家高檔素食餐廳為例,三種價格帶本來以最低價一千三百元為大宗,但易訂網在網路上提供獨家優惠,讓會員線上預付一千三百元套餐價格,現場能折抵 一千五百元,活動結束後發現,一千八百元的套餐銷售反成了大宗,「十個人裡有三個人會加購(三百元)!」

易訂網的服務提早確認了當天的消費額,又提高了每位客人的來店消費,漂亮的成績單,提高餐廳合作意願,採用更多服務,讓易訂網平均與一家店的合作收入,從 一千元開始,如今已突破八萬元。

他們做大訂位商機電信商、發卡銀行搶合作 做餐廳訂位服務的餅太小,成長幅度有限?錯!

易訂網的成功,其實還引來國內主要電信商、發卡銀行搶著合作。

消費者透過易訂網線上刷卡方式向餐廳訂位,銀行不只能保證行銷費用的效果,跟易訂網合作的中高階餐廳,還能給高消費卡友獨家的餐廳訂位服務,這讓銀行卡友 向心力更高,創造三贏的效果。

中高階餐廳往往一位難求,易訂網卻能說服它們,攜其與異業合作,關鍵在於易訂網打破了過去餐廳訂位的規則。

以往,在春節除夕假期,這是很特別的時段,客人可能很多,但,也罕有隨機式的客人會上門。餐廳對於要不要開放消費者訂位,只有要與不要兩種選擇。有把握 的,讓客人在現場等,但也可能等不到人。沒把握的,承擔了客人訂桌不到場的風險,賠上備料成本和推掉的客人。但,透過易訂網的服務,以全台近三十家分店的 石頭日式燒肉為例,他們對客人訂位一次收取一千元保證金,選擇開放訂位,對於備料和財務管理,都是加分。

可喜的是,未來世界將更容許破壞式創新存在,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有可能成為贏家,如易訂網的例子來說,一開始提出的訂位服務,只是比傳統的電話訂位,多了 社群評比、訂位優惠等特色。而當時,這對餐廳業者來說,服務並不起眼,甚至,連其他網路公司也看不上眼。

實體業者小心了!上億廣告,不如鄉民意見

但風險則是,你今日經營的實體事業,就算是一家小雜貨店,也可能因這趨勢而毀壞。

「這是實體業者要面對的自我革命。」網路家庭營運長謝振豐說。

聽來很誇張?據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統計,連較傳統的四十到四十九歲的消費者,對網路口碑的重視程度都有四四%,在網路上做消費決策的比率也已 過半。也就是說,你的服務再好,你有一半的客人最後都可能對你說:「我再想一下。」然後,他們回家後先上網。在社群網站上尋求意見,到BBS站詢問專家, 最後上網路購物平台進行比價,然後刷卡購買。

至此,品牌廠商在電視台大砸上億的廣告,可能還抵不過網路上「鄉民」們的消費意見,以擁有專業社群的美國最大電子商品購物網站新蛋網(New Egg)為例, 惠普(HP)的高階遊戲個人電腦Blackbird 002當時就選擇在新蛋網率先推出,有了專業口碑加持,三個月內,其銷量竟是Amazon和BEST BUY銷量總和的兩倍。

有趣的是,很多人自以為了解這股趨勢,並已起身而行,但走的都是老路,並未創造出破壞式創新的效果。

你,準備好正視這股創新風潮了嗎?

【延伸閱讀】虛實整合創業者,成功兩大關鍵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一九九七年提出了破壞式創新,接受本刊專訪時,他對虛實整合潮流,有兩點提醒,因為這是很多人自以為走向網路,但卻未 有預期效果的關鍵。

一、「對抗不消費的消費者,永遠比對抗你的競爭者(其他企業)重要。」

「虛實整合的趨勢,雖然帶來了很多機會,但大部分都不符合破壞式創新的精神,」他解釋。如Groupon在全球帶起的團購浪潮,就是讓原本不進入網路廣告 市場的中小企業,也開始進行網路行銷,鼓勵網路上的消費者走進實體店面。「它拿到了Google都拿不到的廣告市場。」但其他後進者,卻一味的跟風,甚至 靠著更多折扣搶市,忘了自身服務的本意,帶來消費者權益受損、店家倒閉、團購網站泡沫化的下場。

二、「永遠要記得產品(或服務)要滿足的需求是什麼?」

以韓國Home Plus超市為例,實體門市出身,卻能大玩虛實應用,繼續發揮通路「用展示促使消費」功能,從實到虛都緊抓消費者荷包。

它在地鐵站設置「虛擬超市」,以圖片配上二維條碼展示,等車民眾只要用手機對準條碼,就能購買,半天後產品將直達你家。推出三個月,就讓Home Plus線上銷售額增加了一三○%。如此服務,也在去年八月攻進上海地鐵站及北京五百個公車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