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pnfr.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1年第7期)
對投資者而言,金融企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不久前,巴菲特為自己挑選了一位接班人——托德·康布斯。康布斯之所以能在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有一種觀點 認為康布斯專注於投資金融行業,且業績斐然,用價值投資的術語來說,金融業在他的能力圈範圍內。與此同時,金融業在很多國家都是市值最大的行業,伯克希爾 資金規模龐大,掌管其投資業務必須對金融行業有深入的瞭解和超常的防範風險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康布斯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然而,投資者不可能都像康布斯一樣有過在金融機構工作的經歷。其實,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在保險公司工作過,但他對保險行業的瞭解無人能比,他只是善於學習而已。如果您也想將金融業納入自己的能力圈, 杜麗虹博士和姜昧軍先生的新著《金融長尾戰略——金融創新的長尾風險與後全能銀行時代》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這本書從對次貸危機的回顧開始,闡述了金融創新時代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應對策略,以及金融創新時代的產融戰略。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和紮實的分析,主要觀點令人信服。
本書的特色在於對風險的認識。作者認為,「金融創新本身就意味著風險,而且是那種平常看上去很安全,但由於人們對它的認識不足、準備不足,所以一旦爆發就 會導致巨額損失的風險,我們將這種風險稱為『長尾』風險。」與長尾風險相對的是「短尾風險」,即發生頻率高,但每次損失有限,從而可以對總體損失進行相對 準確估量的風險。
從書名來看,作者顯然認為對長尾風險的防範更為重要,這與巴菲特的觀點一致。巴菲特曾經這樣說,「我們需要天生就能識別和避免嚴重風險的人。我把它們用斜 體標了出來『包括以前從未出現的風險』。我的意思是說隱藏在投資策略中的某些風險不能被現在金融機構通常使用的模型識別出來。」
一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上銀行股一直是投資者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銀行股被極度低估,也有人認為其股價尚未完全反映風險。我發現,多數人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房地產貸款和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上,分析如果短期內房價下跌一定幅度銀行當年的利潤會怎樣。這種分析當然是必需的,但還不夠。
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必須用長期視野來看問題,銀行股的估值也是如此。很多重倉銀行股的投資者當初買入時可能沒有想到銀行股會低迷這麼長時間,然而這又不 足為奇,畢竟按格雷厄姆的名言,市場只有從長期來看才是稱重器。因此,關注銀行股的長期前景,關注其未來發展戰略,關注其對待風險的基本態度,對投資者而 言是必修的功課。
本書的作者是以長期視野來看待銀行業風險的,「中國金融機構的長尾風險更大……信用卡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等消費信貸業務也面臨同樣問題,從中國台灣地區到 韓國都出現過信用卡的泡沫和危機,美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多次住房抵押貸款危機,中國也難以逃脫這些危機,只是風險的積累需要時間——從新興市場看,信用卡泡 沫的積累至少需要六到七年的時間,中國地域更廣,積累所需的時間可能更長,但無論怎樣,在上述風險充分釋放前,再低的違約率也不能反映真實的風險。」
可貴的是,作者不僅提出了問題,還給出了解決方案——現代金融集團業務構建需要遵循三項原則,即風險隔離、資本獨立和有限協同;中小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在於精準的定位,大膽地摒棄傳統的大而全的業務模式,從金融價值鏈的一個環節入手,聚攏行業資源、成就「金融新貴」……
其實,不僅是投資者,金融機構的管理人員讀此書更會開卷有益。不久前,我在一篇報導中看到了這樣的話:「前 述股份行高管稱,銀行擺脫再融資魔咒實施轉型亦有相當難度。在利率管制條件下,銀行可輕鬆獲取豐厚利差收入,沒有動力轉型去做費時費力的中間業務;部分銀 行希圖增加中間業務收費項目,還遭遇了公眾的抵制而不了了之。」將發展中間業務直接理解成為增加收費,這樣的銀行高管或許還不在少數,該充充電了!
每年,本科和MBA畢業生們都會湧入紐約和其他金融中心,為投資銀行暑期分析員的職位貢獻自己的青春。
在華爾街,工作勤奮且富有團隊精神的實習生將得到留用的機會,在10周的實習後得到被萬人敬仰的公司全職聘用的機會。
Suzanne Gauron 是高盛的一名董事總經理,她和我們探討了在投資管理部門實習的話題。她向實習生們分享了一些建議,並且解釋了她是如何判斷該僱傭誰的。
Gauron在大學本科修讀人文學,從實習生開始進入高盛。她也提到了實習生應該如何讓上司留下深刻的好印象,以及他們常常犯的錯誤。
和她的對話由以下問答的形式呈現:
問:可以簡短介紹一下您的背景和經歷嗎?
答:我大學本科學的是人文學,研究18世紀的詩歌,對商業完全沒有經驗。在我本科最後一年的暑假,我在高盛暑期實習。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商業世界,我當時對所經歷的一切感到很驚訝且高興。實習結束之後,我被邀請回到實習的私人財富管理團隊。頭兩年,我主要負責接待高淨值客戶。之後我回到商學院,並在八年前回到了我現在工作的團隊。我們的團隊現在代表客戶對私人股票基金經理進行投資。
問:請介紹一下實習生在你們團隊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他們會承擔什麼樣的職責?
答:在我們團隊,主要是從事投資。所以我們的實習生也會處理我們正在進行的交易。他們和全職員工擁有一樣的職責和參與度,我們會幫助他們執行交易。他們和指導全組交易的高級員工一起工作,他們將針對我們正在進行的投資完成估值、研究等工作,我們的團隊將對是否實行某個投資進行評估,他們也將參與其中。這只是我們團隊,總體來說在投資管理領域,暑期實習生主要是接受教育並且耳濡目染,逐漸建立形成一種對投資的看法。
問:你是如何決定實習生的工作量的?
答:我們會根據實習生的意願和能力給與他儘可能多的責任去完成任務。每天來說,我們正試圖在實習生周圍打造一種輔助機制,幫助他們成功。我們會給他們很多任務,當然也會給他們許多資源,來判斷自己的做法是否是正確的。這意味著他們要和另一名員工一起合作,員工會幫助他們解決估值和模型上的問題。他們有自己的導師,也可以向團隊中的其他成員提問。所以從我的辦公室看出去,他們將坐在兩個全職分析師中間,隨時向更有經驗的分析師提出問題。
問:你會給自己團隊的實習生什麼建議?
答:許多人在進入實習期的時候,都很重視實際操作技巧。對於投資管理領域來說,他們會表現出自己曾經管理過投資組合,或者進行過自主投資等等。這些當然都是好的,但真正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有非常積極正面的態度,來應對實習期間的各種挑戰。每天的工作時間很長,你身邊的實習生如果一直對工作非常的積極,每天都想要做事,這樣的話在他9月回去之後你才會對他留下印象。
問:當你還是實習生的時候,有沒有人給過你非常好的建議?
答:我實習的時候,我的董事總經理曾經這樣告訴我:「瞧,你現在只有22歲,但你認為你已經長大了。其實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當時不知道他是不是對的。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在過去的幾年裡,不僅僅在職業方面,甚至在做人方面我都學到了非常寶貴的東西。22歲的年輕人往往把自己想像得過於成熟了。
問:你覺得實習生常常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
答:或許最大的錯誤就是不把事情寫下來,然後記住它們。我們時常告訴實習生們,他們需要問更多的問題,我們將很樂意回答來自實習生的任何問題。但他們必須將答案記下來,並且消化這些答案,而不是只是為了問問題而問問題,在幾天之後又拿著同樣的問題來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