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來之筆,《Pokemon Go》的成功你學得來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6/157459.shtml

神來之筆,《Pokemon Go》的成功你學得來麽?
遊久網 遊久網

神來之筆,《Pokemon Go》的成功你學得來麽?

這遊戲怎麽就能火成這樣?

“任天堂是一個可以改變業界的公司。”無論玩家還是業內,提到掌機家用機泰鬥任天堂,大家的看法驚人的一致。對於手機遊戲,已故的任天堂前任社長巖田聰一直視其為“劣幣驅逐良幣”的洪水猛獸。在外界看來,任天堂就是掌機遊戲界抵擋手機遊戲洪流的最後一道堤壩,因此當WIIU銷售陷入泥潭,巖田聰公布手機遊戲戰略時,外界頓時一片嘩然各種質疑席卷而來。

2015年9月10日《Pokemon Go》在The Pokemon Company新事業發展發布會上正式亮相。這部老任的“無良騙錢”作品在一年後的成功,是當時大多數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11

曾經公開表示抵制手機遊戲的巖田聰把病痛折磨的人生最後的時光交給了《Pokemon Go》項目,是其背後真正的護航者。

7月6日澳大利亞,新西蘭上架,7月7日美國區上架。不到一周時間內,全世界玩家都通過各種方式翻墻到這三個區域,遊戲開發商兼運營商Niantic多次屏蔽非開放地區數據來維護服務器穩定,然而訓練師們的熱情依舊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寵物風暴一夜席卷全球。

僅四個交易日任天堂股價飆升25%,在《Pokemon Go》發布的幾天內市值暴增90億美元,這讓前些天 “騰訊86億美元全資收購Supercell”這種大手筆都相形見絀。

12

一款嚴格來說還處於Beta階段的遊戲,讓老任在4天之內活活漲出了一個Supercell的市值。《Pokemon Go》的成功無疑對國內業界來說提出了一個問題:

這遊戲怎麽就能火成這樣?

1、人力所不能及的LBS深度開發

吃水不忘挖井人,對於《Pokemon Go》來說,其開發商Niantic的上一款遊戲《Ingress》雖然沒有大火,甚至在國內知道這款遊戲的人都少之又少,但卻為《Pokemon Go》提供了大量的基礎地圖位置數據集。

現在《Pokemon Go》中最重要的精靈站(Pokestops)的前身就是《Ingress》中的傳送點(Portal),遊戲玩家向Niantic發出申請,被批準後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傳送點。在《Ingress》運營周期內,Niantic在玩家提交的超過1500萬份傳送點申請中通過了500萬份,在《Pokemon GO》目前版本的精靈站大多數來自於此。

那些遊戲中遍布全球犀利的精靈站景觀選址僅靠一家遊戲公司是絕對沒可能實現的,而Niantic刁鉆的地方在於,通過一部前作得到了數十萬玩家的支持後,讓《Pokemon GO》這種LBS玩法的遊戲在Location這點上擁有了其他開發商想象不到的資源。當你在巴黎鐵塔下發現一個精靈站,或者在家附近一個小神社中發現一個精靈站時,那種Location Based Services能帶來的極致用戶體驗就出來了。

13

《Ingress》中的據點爭奪玩法幾乎被完全移植到了《Pokemon Go》中,而據點這個概念也正是精靈寶可夢的核心元素

2、在谷歌地圖上打磨出的工匠精神

首先筆者想先請出一款近期借勢強行擠入天朝訓練師視線的山寨遊戲:《城市精靈GO》。

一般說到山寨,那肯定是要比正主出的慢,但城市精靈這個遊戲真的是做到了在制作進度上的完全山寨,不僅如此,還在發行環節這個最後的發卡彎把正主《Pokemon GO》給超過去了,提前《Pokemon GO》三個月,在四月就正式在App Store上線在國人玩不到寵物的時候一舉憑借由收費轉免費竄上App Store免費遊戲第一的位置。

14

城市精靈GO在商店名稱上就添加了“口袋精靈”“LBS”玩法讓用戶明確下載標的的介紹

盡管從名稱到內容甚至到開發進度上《城市精靈GO》都對《Pokemon GO》都進行了無情地貼身山寨,但筆者這里要說的是,拋開其他一切因素僅從LBS這一個特性上就決定了兩者品質差之千里。前面已經提到過了《Ingress》玩家在location data上為遊戲帶來的開發幫助,這種幫助簡單說就像是為《Pokemon GO》創造了一個細節豐富的無生命世界,而接下來將生命帶入遊戲里的,就是Niantic Lab中的谷歌基因了。

Niantic 創始人兼CEO John Hanke的團隊就是谷歌里的地圖控,他曾經創立的Keyhole公司被谷歌收購後最屌的一款作品就是“谷歌地球”,團隊里的核心成員相當一部分都是從谷歌地圖里出來的。整個團隊的工匠精神在《Pokemon GO》的寵物設置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15

《城市精靈GO》的寵物分布通俗講只是坐標上的踩雷,這種隨機生成讓LBS成為一個噱頭而不是實際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Niantic最大的武器之一就是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圖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統數據集”。玩過精靈寶可夢系列遊戲的玩家都很清楚,上百種寵物都有自己的屬性和生態特征。

當Niantic手握這上千只寵物時並沒有對它們在地圖上做一個簡單的坐標數據生成,他們利用從谷歌得到的地理信息數據對山川、森林、平原各種各樣的地理特征,以及植被信息、城市建築信息等不同類型數據進行分類,然後再根據不同寵物的生態特點和屬性將其一只只的植入不同區域。就這樣,從簡單的隨機坐標生成到貨真價實的地圖數據處理,《Pokemon GO》徹底將訓練師的雙腳控制在了自己掌中。

16

一只傑尼龜讓一個城市的訓練師大晚上都聚到一個地方苦苦等待…

3、IP,IP,IP!!!

從玩法和數值系統設計上,《Pokemon GO》不要說和精靈寶可夢系列遊戲比,就是放在如今手遊市場中也可以說是“十分樸素”。GPS、LBS這些只為遊戲提供了框架構成,而遊戲中保留的就是寵物收集、戰鬥這兩個放之任何遊戲都隨處可見的元素。並且,在任天堂四天市值增長80億美元這種逆天業績出現時,《Pokemon GO》連戰鬥系統都沒有開放,只有收集,只有收集!

懂了吧,《Pokemon GO》成功的根源,就是這個IP:“Pokemon”。有人說《Pokemon Go》的成功是因為給遊戲中加入了運動元素,讓玩家從家中走到街上,野外。

17

《Zombies Run!》算得上運動和遊戲結合的鼻祖,然而,沒有IP,並卵

這里筆者想糾正的是:運動元素永遠都不會是一個遊戲的賣點,大部分的用戶最喜歡的永遠都是舒服的坐在沙發,躺在床上去玩遊戲。Niantic做到的只是讓給了運動一個充滿誘惑的Goal-driven(目標驅動),而這個Goal-driven就是橫跨20年,涉及遊戲、動畫、電影、玩具各個領域的遊戲界最大IP:Pokemon。

從1996年第一作“Pokemon”遊戲登陸Game Boy,20年間精靈寶可夢除了今年即將在3DS上推出的《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外一共推出了51作遊戲、805集電視動畫,18部劇場版電影以及27部動畫短片,四部TV節目系列。

這種量級的IP積澱在遊戲界,老任認第二,絕對沒有人敢認第一。這又可以用到前面一個例子,為什麽一只傑尼龜能讓一個城市的玩家大半夜聚到一個地方。

 

有哪個遊戲敢說能讓玩家記住全部上千只怪物的名字,除了Pokemon外應該沒別家了吧?

18

4、可能性無限的“開環”盈利模式

其實對於手機遊戲來說,微交易為代表的氪金模式基本就是一個手機盈利模式的全部,這種“閉環式”的盈利模式讓遊戲的運營思路變得十分單一。運營方只要通過MAU、ACU、ARPU、UV這些數字隨時可以終結一款遊戲的壽命,因為這種閉環盈利模式沒有任何可能性。

任天堂這些年在跨界合作上的積累在《Pokemon GO》終於開花結果,精靈站的設置,獨占寵物位置贊助合作,遊戲的特色系統讓《Pokemon GO》的吸金能力不光局限在玩家用戶群體這一部分,“贊助位置”這個概念讓跨界公司也爭相湧入,想把目前遊戲上千萬的預期玩家流量引入自家店鋪。

而Niantic采取的收費模式就是近似於谷歌廣告的單次點擊收費。從單方面壓榨玩家到跨界商業贊助和廣告收費,《Pokemon GO》這種開環盈利模式的可能性,在移動遊戲界不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至少想要達到這個高度是難於登天了。

19

連鎖便利店品牌711已經加入任天堂虛擬“入口”服務進行合作推廣

5、比VR更適合移動遊戲的AR

當業界被VR兩字沖昏頭腦的時候,《Pokemon GO》另辟蹊徑選擇了AR作為遊戲基礎表現形式。在筆者看來,盡管AR的特性在《Pokemon GO》上得到完美應用,但這並不能說明AR大潮即將襲來。

在移動遊戲上,AR的實用價值確實要高過VR。而這種價值並不是體現在玩家在手機屏幕看到的一種表現效果。《Pokemon GO》展示出了一個AR的硬件拓展應用前景。想一想,如果未來帶上HoloLens和Google Glass就可以像真正的訓練師一樣戰鬥的時候?我能大膽的說《Pokemon GO》可能真的就要改變世界了?

20

如果這樣的遊戲體驗不能統一業界,那還有什麽遊戲能統一業界?

6、社交,移動遊戲永遠都是社交

把社交這點放在最後說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社交從20年前就刻在了“Pokemon”的品牌基因里,而這些年大紅大紫的手機遊戲:《智龍迷城》、《部落沖突》、《皇室戰爭》,包括騰訊的《王者榮耀》,對還有偷菜,無一例外都是成功地將社交元素融入到遊戲中,而說到遊戲社交,你告訴我還有比交換寵物,寵物PK更“社交”的?而《Pokemon GO》還實現了所有寵物訓練師從小的夢想—— 一起去抓寵。

21

為了避免圖片重複使用就不用那張傑尼龜的圖了,一起抓寵會發生多少有趣的事相信玩過魔獸世界獵人職業,或者有朋友是獵人職業的玩家應該很清楚

作為“周邊大廠”,對老任來說,深化社交靠什麽?當然是外設!伴隨遊戲推出的老任官方外設就是精靈手環和徽章。除了已知的場景提示和捕捉精靈球動作外,根據任天堂方面傳出的消息,宮本茂已經在考慮在手環上加入類似互相碰撞交換寵物,探測附近訓練師等社交功能。

想象一下,未來滿大街走的人胸前或者手腕上都戴這麽一個東西是什麽樣的病毒場景。

這是不可能的事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有可能。

22

總結

說了這麽多,《Pokemon GO》為什麽能火成這樣?不是因為先進的圖形技術,也不是因為豐富多彩的遊戲玩法,它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龐大到可怕的數據基礎,考究的細節設定,以及先天的遊戲特性和IP積累。

23

這麽多人聚在一起,不是因為抓寵這個功能,而是因為抓的那只寵是陪伴自己成長的“神奇寶貝”

有人肯定會問《Pokemon GO》的成功究竟能不能複制?答案是肯定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你能將一款IP成功運作10年20年,第二個《Pokemon GO》就出來了。

問題又來了,肯定有人還會問:“照你這麽說那想做個這種遊戲是沒戲了,那這遊戲對我們就沒有參考價值了不是。”這就是目前中國遊戲產業最容易出現的一種世俗的想法,總是想照搬,複制,山寨一種套路。

思考遊戲中的每一個制作環節,琢磨將玩家和遊戲,玩家和玩家聯系在一起的方法,對新技術進行適用性評估而不是盲目跟風,一款成功的作品就像一塊機械手表,它的外表可以很簡單,內在卻精妙無比。《Pokemon GO》這一課就是告訴了所有遊戲制作者,對於一款遊戲來說,簡單外表下的機芯設計調教有多麽重要。

最後,再次致敬紀念逝去一周年的《Pokemon GO》護航者——巖田聰。

24

Pokemon Go 谷歌地圖 IP A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09

別跟風了,成熟公司做品牌你學不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0/160435.shtml

別跟風了,成熟公司做品牌你學不來
筆記俠 筆記俠

別跟風了,成熟公司做品牌你學不來

所謂的理念就是定位公司的發展計劃。有了品牌理念,必須有相應創意,創意也是頂層設計的一部分。創始人和公司的市場總監之間溝通,我認為頂層設計是其中最關鍵的東西。

本文系筆記俠(微信ID:Notesm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李倩。

一、初創品牌易犯的幾個錯誤

1、初創公司市場和初創公司品牌的混淆

過去10年,中國經濟發展並不依賴於品牌。過去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中國人口基數太大,當時根本不需要做品牌,只要把東西生產出來就足夠賺錢了。只要腦子不笨,勤奮都能賺到錢。所以過去吃的是薄利多銷的人口紅利,大家都沒有品牌的意識。

而未來的10年,身邊講品牌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未來10年,商業環境在發生巨大變化,就是走向品牌化,要求大家把5毛錢生產出來的東西,通過品牌塑造想辦法變成100塊錢的東西賣出去。品牌的作用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在反複購買過程中認可這個品牌。我們要從商業的本質去理解,當你意識到品牌能夠給你的產品帶來溢價的時候,你就一定要做它,你不做,別人也會做。

2、初創公司品牌和成熟品牌的混淆

上次有個朋友問我,他們是一家創業公司,想做“善因”營銷。每買一件產品,就捐助一毛錢出去給貧困地區的兒童。朋友問我的意見,我說我覺得不怎麽樣。因為一家創業公司在做成熟品牌該做的事情。上來就跟著成熟品牌學,學成熟品牌,不是初創企業這個階段該學的東西。

一個初創的公司要做“善因”營銷,要做捐助,首先別人得知道你是誰,因為捐助是要基於一個大的基數的。類似農夫山泉,每瓶水捐出一分錢給貧困地區的母親水窖,這是建立在銷售量非常大的基數上的。我覺得“善因”營銷是在一個成熟的品牌的基礎上做的事情,可以增加企業美譽度。

作為初創公司,別人連你是誰都不知道,去做“善因”營銷的計劃,實際上就是資源的浪費和整個商業效率的浪費。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讓人家知道你!

品牌成長的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發現;

第二個階段:認識;

第三個階段:記住;

第四個階段:喜歡;

第五個階段:忘不了。

對於一個成熟的品牌或者大品牌而言,需要做的以後兩個階段為主。對於初創的品牌而言,被發現、被認識、被記住,前三個階段的事情多一些。所以創品牌,不要去效仿大的品牌正在做的那些動作。要清楚,初創企業品牌塑造和大品牌的階段並不一致。

3、文案、創意、PR和公司的品牌混淆

文案、創意,包括引爆、PR,這些都只是實施的手段。營銷跟品牌的關系概括來說,營銷的目的除了賣出產品,另一個目的是打出品牌,所以品牌是一個非常寬的概念。

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大家可能認為談品牌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打造。營銷和市場是以銷售為驅動的,是對結果負責。事實上,真正的品牌概念是一定不會對銷售結果負責的,它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一家企業,只要市場做得好,營銷做得好,只要整個過程都做得很好,那麽品牌就會好。

在整個市場中,衡量公司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品牌資產。大家之所以覺得寶馬汽車比比亞迪汽車好,不是因為它的推廣做得多,而是因為我剛提到的那些項目加在一起得分高。得分高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就是一個更好的、更高端的、更著名的品牌。

二、初創公司打造品牌的幾個步驟和關鍵點

六步打造創業品牌:

定好位;

配資源;

講故事;

放煙花;

譜曲子;

搶座位。

每一步具體的內容我就不詳細說明了,可以參考我原先寫過的《關於從0到1初創品牌的打造》。只提幾個關鍵點:

1、定好位——要定出差異性

定位一定是最早需要去做的一步,就是把自己定在一個希望別人認為你是什麽樣的形象上,而這個形象最好能夠將你和跟你差不多的人區別開來。

比如說都是賣水果的,如果定位全都是有機生鮮,這不叫定位。定位一定要定出差異性。

以個人而言,你是個什麽樣的人?你是一個什麽性格的人,你與你的同行,與你的競品相比有什麽優勢?一定要先想明白這個問題後再做接下來的其他事情。一個公司的創始人CEO一定要參與公司的品牌的制定,品牌戰略的制定,因為定位這件事情必須由CEO來定,而市場部門的人,只能去執行講故事、配資源、放煙花等事項。

那定位是什麽?

以創投機構舉例,中國早期創投機構那麽多,怎麽才能分得清楚哪個資本更好呢?所有的資本都會說自己好,有所謂的360度關懷。所以這時要打造品牌出來,就必須建立自己的定位。

我說一句話,大家就能記住青山資本的定位:“咬定青山不放松,打款只需兩分鐘”。

所以我們的定位就是——快。這個兩分鐘會深深地烙進了創業者的腦海里,讓他下次再去創業時選擇投資機構的時候,他會將那個兩分鐘的特別快的那個機構跟其他的機構區別開來,這就是定位。

那麽怎麽能讓一家公司跟別人區分開來呢?一方面要總結自己公司的屬性,一家公司跟另一家公司屬性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做觀察員,要總結和梳理這種不一樣。接下來的配資源、講故事等五個點都是圍繞定位展開的。

2、搶座位——搶占最重要的位置 

搶座位是大家來了,第一件事兒就是想我應該坐在哪里,要搶就搶最好的位置。現在商業環境下,大家做品牌也是如此。因為消費者、市場只會認可一小部分靠前的品牌。

比如提及租車打車軟件,可能大家在腦子里能馬上想起的只有滴滴、快滴、Uber,超過5個可能就想不起來了。消費者的腦容量是有限的,對於品牌的認知就能記那麽多,所以要搶位的話,要搶消費者腦袋里的第一排位置。

如果進不去,對不起,沒機會了。

384f3f5829be423f4559f6e4a105ac51

現在的共享單車,可能被大家記住的就只有摩拜和ofo,而那些剩下的後進品牌,它們的競爭相當激烈,相當殘酷。它們無非就是競爭最後一個座位了,因為再進不來就沒座位了。所以到最後,創業公司的關鍵是搶座位

如何才能快速搶到座位呢?就要從一開始就註意搶座位

什麽叫註意搶座位?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垂直行業都會有很多分析師,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商業報道,各種各樣大量的文章,要想辦法讓你的公司品牌進入這些文章的點評里。一定要在公司做品牌的同時註意去搶座位,就是要讓市場上有人討論你的品牌,至少在討論時給你留個座位。這是一個主動的搶座位的過程。

3、初創品牌,是頂層設計的事情

市場總監要和老板達成一致,把定位、創意、理念、頂層設計都做好,才能做出成績來。一個真正好的市場人員的能力,不是做事情的能力而是選老板的能力。如果在公司沒有品牌決策權,永遠做不好品牌理念。

所謂的理念就是定位公司的發展計劃。有了品牌理念,必須有相應創意,創意也是頂層設計的一部分。創始人和公司的市場總監之間溝通,我認為頂層設計是其中最關鍵的東西。

品牌理論是真空狀態下形成的,不管是譜曲子還是放煙花,都是在零摩擦真空狀態下的理論。但具體操作並不是在一個零摩擦真空的世界中進行的,這就需要創始人、合夥人和市場總監的溝通。

一方面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一定要懂一點品牌,另一方面市場總監要將品牌的脈絡梳理清楚,才能與創始人做反向溝通,達到目標一致。當你們對某件事情理解是無縫的,市場總監說的所有的理論都能應用到公司,公司的品牌想做不好都很難。

但如果創始人拒絕接受新知識,拒絕洗腦,拒絕市場總監吐槽市場,總監拒絕跟創始人橫向溝通,拒絕對創始人輸出自己對品牌的概念和理解,拒絕新的學習,那創始人和市場總監之間存在死結是正常的。

4、新審美時代,不要掉進偽消費升級的坑

1b49038daf4c28157412be82fea85f02

第一組圖

f1c9d10957e537ece02dfc20d7d3304a

第二組圖

上面的第一組圖,如果是剛學會上QQ那會兒,你們一定不覺得醜。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父母表情包”。它們並不醜,但它們老了,審美過時了。而下面這組表情,可能在你的微信里是存了很多的。

現在審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謂的新審美,強調互動,強調效仿和戲仿。效仿就是要有參與性。而過去的審美強調的是均衡和諧、單向度輸出、冠冕堂皇的東西。所以雖然後一組圖片畫風很醜,但大家覺得這個是惡搞的,是戲仿的,是簡約的,是自然的。而前面一組是虛偽的,是冠冕堂皇的。

自嗨和尷尬癌也是這樣形成的。當你覺得你在跟客戶互動,而你卻用了類似第一組圖片的文風,做不到真正的自然,就變成了自嗨和尷尬。審美的蛻變一定要徹底,如果你是新審美,就堅持到底。

新審美時代有個坑叫作“偽消費升級”。現在收的禮品,或者買東西有一個特色就是過度包裝。很多產品並沒有真正的完成升級,而只是將外包裝盒設計再升級,這是“偽消費升級”。大量的消費項目都在做偽消費升級的事情。

5、創新渠道——抓住流量紅利的早期

渠道的邏輯包括性價比、差異性、創造性。最講究的東西叫做性價比,而渠道的創新是做好品牌非常重要的能力。滴滴在創業早期,拿不出更多的錢去公交站站牌做投放,於是想了一個辦法,雇了兩個農民工,做了一個特別大的廣告牌子,讓農民工擡著站在別人的廣告旁邊。這種渠道創新是結果導向的,沒有被渠道過去的經驗束縛住自己的大腦。

渠道一定是創新出來的,原來渠道的性價比已經不高了,創新的渠道性價比是高的。任何東西在流量早期,它的性價比都是最好的,不要等到流量紅利後期再去做某件事情。

剛開始有微博時,如果第一時間就去開,隨便推一推,微博都會有很多粉絲;剛開始有微信時,一個公眾號隨便轉一轉就會有很多粉絲。但現在運營粉絲很難很難,因為過了流量紅利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一定要去抓住機會。

6、品牌效應下,初創企業“馬太效應”加劇

7dbdcfe8e155d034483dbe96e990a748

“馬太效應”來自聖經,指“好的會更好,壞的會更壞,多的會更多,少的會更少”。在每個行業里的第一名和最後的一名差距會越來越大,這完全是由品牌的效應產生的差距。

初創企業品牌的“馬太效應”是加劇的。所以不做品牌,也許是因為還沒有意識到做好品牌帶來的溢價。如果在品牌上跑得不快一點,就很容易掉到馬太效應里。

說到“品牌升級”,我的理解有6個方面:服務升級、視覺升級、流程升級、品質升級、審美升級、營銷升級。只有這6點都做到了,才叫品牌升級。如果只做了營銷升級,產品還是原來的產品,那就叫做“新瓶裝舊酒”,而真正的升級,是“新瓶裝新酒”。

三、5條重要建議

1)先訂一個小目標——進入品類前三

消費者提到你這個品類的前3名時,如果不能提到你的品牌,那你就要努力先把這個做成小目標。

2)作為顧客親自去體驗,而不是只是用同理心去體驗

不管你做的是什麽產品,大家都要想辦法成為顧客,去真正了解顧客在想什麽,在用什麽,而不是去想象你的顧客。

3)摒棄經驗里的套路,別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昨天的東西只適用於昨天,今天的東西才適用於今天。所以不要用所謂的套路,所謂的經驗去驗證你認為的理論。很多國外公司,大的公司的經驗有時候用不到初創公司身上,不要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4)“市場化思維”高過一切思維

原來我被很多傳統企業家問:什麽是互聯網思維?我說沒有互聯網思維,如果真的有一種互聯網思維的話,我覺得就是市場化的思維,就是充分競爭的思維。

5)品牌也要標準化

有了標準後,它將產生效率。

四、初創公司,做品牌之前先建框架

目前而言,初創公司的品牌建設這絕對是一個新話題。

先舉幾個案例:

案例1、品牌、初創公司品牌

我先說幾句話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句話:最近產品差不多了,我們需要找個人來讓他炒一炒;

第二句話:老師,你是做傳播的嗎?你是做營銷的嗎?給我們策劃一個事件吧,我們這個公司想擁有品牌,想火一下;

第三句話:我想學點品牌,就是什麽叫品牌,就是那種能讓人家自動轉發的那種病毒;

第四句話:咱們公司做這個東西還要花錢啊?你能不能用成本更低的方式不花錢的方式做。

我希望大家要分辨清楚:你說的品牌是品牌,還是初創公司品牌,還是初創公司早期的營銷,是這3個東西中的哪一個東西?

案例2、品牌在初創公司概念不明確

在一家公司里,不管是做技術的CTO,做運營的COO,做財務的CFO,這些崗位或者領域一提起來就會覺得專業和嚴謹,是有正確答案的。但在一家公司里,講到市場、品牌、營銷、新媒體運營、公關,這5個崗位分別是做什麽的,有時候分不出來。

那麽在一個公司里是否這五個崗位都要具備呢?不知道。這些崗位之間的分工是怎麽樣的?不清楚。它們的作用如何呢?不明白。所以,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品牌這個概念是不明確、不嚴謹的。

品牌建設思路

我和很多創始人、做市場品牌的人聊過。大家不缺乏單一方面的知識點,甚至不缺乏單一方面的經驗。

比如:

今天會去學寫文案,怎麽才能寫出一個激動人心的文案;

明天去學病毒營銷,看怎麽引爆話題;

後天再去學創意設計;

後面再去學習如何跟媒體建立關系;

……

這些內容都是一根藤上的一個個瓜,實際上是要有一根藤來串起來的,目前大家普遍缺的正是拎起很多知識點也就是很多瓜的藤。對於初創公司品牌建設的課題,就是整體框架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初創公司品牌建設,要先建立整體框架。

品牌建設 市場化思維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04

為什麽羅振宇的得到你學不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6/161240.shtml

為什麽羅振宇的得到你學不會?
李陽林 李陽林

為什麽羅振宇的得到你學不會?

內容付費的背後邏輯到底是什麽?

最近,內容付費或者知識電商可謂掀起了一陣小旋風。內容付費的背後邏輯到底是什麽?作為其中的代表以及先行者,得到到底有什麽可取之處?我們就此和得到創意顧問、廣告創意人小馬宋聊了聊。本文系創業家&i黑馬特約專欄【林哥聞道】第一期。

內容付費的背後邏輯是什麽?

林哥:像您這種非常優秀的內容生產者,現在很多平臺都需要,比如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等,您是這個社會特別稀缺的、大家都在爭奪的資源。

小馬宋:其實我的感觸,這些平臺並沒有真正的重視。

林哥:為什麽呢?

小馬宋:很簡單,很多客戶端都邀請過我,去他們那邊開一個公眾號。但我覺得他們的任務就是讓你來開一個公眾號,邀請進來後就再也不做任何別的工作了。比如說某平臺邀請我去開了,實際上我早就跟他說我沒有時間,他說可以自動更新,微信可以自動轉到這個平臺的內容。但是你會發現微信的內容自動轉到這里,其實是有問題的。我的公號文章是很個人化的東西,但新聞平臺上的文章都是新聞的樣子,而且我我的文章還經常夾雜一些廣告,它就原封不動的轉過去,那就特別奇怪,但是那個平臺根本不會有人關註這個事情。他把你拉進來之後,就再也不管了。

當然這也是KPI作怪吧,平臺可能覺得我一定要拉到多少個作者才算完成目標。但是沒有用,你不能深入地跟他們溝通,不能專門為他定內容生產的方式。你只是拉了一個作者過來,其實是很不負責的。

就像現在有些開始嘗試做付費內容的公司,他不斷地拉一些人進來給他做收費內容,但是拉進來後他就不管了,他是淘寶思維,他覺得把內容生產者弄進來就好了,至於你們做成啥樣那是你們的事。不管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對雙方都不好。對這個創作者來說沒有獲得預期的收入,可能就十萬塊的收入或者更低,對優質內容生產者來說太沒意義了。你說我在這兒是繼續做,還是不做呢?對於訂閱者來說,我花了錢,卻沒有獲得理想中的內容。對於運營商來說,之前的創作者會走掉或者形成負面口碑,也會影響以後的內容生產者招募。接著就是負反饋,就會越來越差的。

林哥:所以您覺得得到足夠抗衡很多大型流量平臺了,甚至是微信了?

小馬宋:不是抗衡,我覺得它們根本不在一條跑道上,談不上競爭。你說一個遊泳的和一個籃球選手,他倆競爭啥呢?。

林哥:沒法比?

小馬宋:我只是說內容收費這一塊。有些跟風的收費內容創作者其實是沒有想明白這件事。我都覺得他們被得到帶偏了。他們覺得得到不就是付費訂閱嘛,那我也可以找人來做付費訂閱,但是沒有看到得到背後是什麽。

林哥:得到背後是什麽?

小馬宋:得到內容的生產機制和生產基礎,很多公司是不具備這個能力。或者說沒有把這些事情準備好。就像看我隔壁老王,他加盟了一個連鎖店,他很賺錢。我就想,我是不是也去開一個?發現一開就虧本了。你沒有看到背後為什麽這個連鎖店會賺錢呀?因為他選址好,因為他會營銷,或者他的店長特別給力,或者是他很善於線下推廣。有很多基礎的條件,你自己本身沒有達到。不能說開一個連鎖店,就一定是賺錢的。或者說內容創業就一定是有前途的,不存在這件事。

李笑來說過一個名言,說人生有三大坑:心急火燎地隨大流,莫名其妙的熱鬧,操碎了別人的心肝。你一看李笑來在得到上開個專欄半年賺了1000多萬,你就自己想弄一個,其實,這個付費內容的機會是不屬於你的。付費內容的機會是屬於那些積累了很多年的具有內容生產能力的人的。

林哥:那它的內容生產機制就那麽厲害,不能複制嗎?

小馬宋:不是不能複制,是有些做付費內容的公司根本沒意識到,或者不願意幹這些事。得到是深度參與內容制作過程,每一個訂閱作者都配了一個專門的編輯對接,而這個編輯是什麽樣的人呢?就是原來《新周刊》、《三聯》、《新京報》、《經濟觀察報》、央視等等這種媒體的資深編輯。

林哥:那他配這樣的人,成本得多高呀。

小馬宋:成本的高低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有些企業還找我做顧問,我一個月只去一天,可能就比他一個員工的工資高,那還是要看值得不值得啊。

林哥:羅輯思維的用戶已經培養得有付費習慣了。

小馬宋:我覺得不是因為羅輯思維用戶有付費習慣了,是整個網民都漸漸有付費習慣了。你看李叫獸一期14天改變計劃收費也收了200萬,視頻網站的會員收入也越來越高,以前誰在網上看片兒花錢啊?

林哥:我們探討一下得到是怎麽成功的吧?

小馬宋:內容付費,生產者雖然很重要,但其實是背後產品設計的成功。你應該知道好未來吧,就是以前的學而思。好未來沒有任何名師,對一個教育培訓公司來說,大部分人都認為名師還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好未來沒有名師,全都是大學生畢業生。大學畢業你來我這邊工作,我只培訓你怎麽按照我的課程設計來教學生,而不是要你具備多厲害的科學知識。它重要的是產品設計,我自己就觀察過學而思的課堂,它整個的課程設計,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去講,但是孩子都很愛聽,都很有效果。我們孩子在好未來上他的數學課,從他3歲開始的。我觀察他們的課,怎麽跟孩子互動,用什麽道具去演示,這些全都是設計出來的,這就是課程設計。小孩就特別高興,學了這個概念,怎麽去講述平行線的概念,而且玩得很嗨。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的教學法,其實也是用道具讓孩子自己學,不需要老師的,老師的人物就是看著孩子學。

在得到,每一個創作者來得到之前,他們都要跟這個人進行很深入的溝通,可能前期就要兩三個月。兩三個月不斷的修改產品,你先給我出想法出demo,我們再來內測提修改建議,我們一起探討要把這個內容做成什麽形式什麽內容,然後還要組織訂閱者聚會、研討、組建學習小組、參與建議、線下聚會啥的。不是說我邀請你來開一個專欄然後就沒了,然後你天天自己做。那理論上誰都可以開專欄,或者說哪一個機構都可以邀請名人來開個付費訂閱啊。

如果你只是找了一個大V,你來開專欄,你做什麽內容我不管。那就相當於傳統的那些面向企業的培訓公司這樣的模式,他們向企業賣課程,自己又沒有課程產品,只是在販賣知名講師,這樣的模式就是他無法控制內容,錢也都讓講師賺走了。

林哥:這是一個苦活吧。

小馬宋:世界上沒有容易的事情,什麽事情容易呢?

未來誰能和得到抗衡?

林哥:誰能跟得到抗衡呢?在它這個品類里面,你覺得誰能挑戰得到?

小馬宋: 其實我特別希望大家放下這種競爭思維,內容付費這個市場,得到一年才做了一億多流水而已,也許這個市場是個幾百億的市場,你現在跑出來也做內容付費創業,然後就把得到當做競爭對手?這就像有兩個釣魚的,跑到北海釣魚,里面有100萬條魚,然後一個人釣了兩條魚上來,而另一個沒釣到,他就說都是你把我的魚釣走了。這太好笑了,這個海里有100萬條魚等著上鉤呢,明明你自己釣魚水平不行,你卻抱怨別人搶走了你的魚。

林哥:得到能成的原因,除了時代的原因,還有什麽?

小馬宋:公司的機制和人嘛,我覺得作為這家公司的一個合作比較緊密的營銷顧問,羅輯思維是我見到氣氛最好的一家公司。氣氛最好不是說很和平,沒有爭吵,而是大家相對來說都比較客觀和公正,沒有說領導一言堂這樣的氣氛,也不會拍馬屁。如果總經理說了一個觀點大家從來沒有異議,都同意,那這家公司其實就是一言堂。羅輯思維還是各個發表自己的觀點,我覺得這個特別難得。

內容付費 知識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63

你學的不是知識,是八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5/163947.shtml

你學的不是知識,是八卦
南七道 南七道

你學的不是知識,是八卦

八卦的膠囊搭建不起一個成年人的知識體系。

來源 | 南七道(ID:nanqidao)

作者 | 南七道

八卦現在似乎成了一個敏感詞,所有相關的帳號都已經香消玉殞。但是吃瓜群眾們那顆躁動不安的八卦的心,還活躍在每一個人的胸腔里。包括那些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們。

一年一度的畢業大潮即將來臨,最近面試了一大批的應屆畢業生,包括海龜、211、985、專科等各類同學,在他們大多數人中間,有個共同的特征,喜歡用行而上,高大上的概念詞匯交流。“我覺得新媒體會成為人類交流方式終極方式之一”,“每個人都會有黑天鵝”、“我們就是要和別人搶占國民時間總和”等等,但卻說不出任何自己的思考、甚至自己的基本判斷和觀點。

他們的這些“知識”來源基本是羅振宇老師的得到、吳曉波老師的頻道等網紅。移動互聯網下的微信、各種音頻軟件等,大大的方便了信息的流通和獲取。但其實,這些看起來很便捷和快速的方法,獲得其實更多是一種零碎的八卦,而不是知識。

不管是羅輯思維,還是吳曉波頻道,雖然不斷招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拿出來鞭撻,說他們是偽知識。但實際上,他們都是知識付費和變現這種形式的佼佼者,基本上是引領了付費的整個行業,讓很多人看到了知識體面變現的可能性。他們並沒有強迫用戶做什麽,也沒有承諾用戶最後能成什麽大家,就像羅老師自己說的那樣,他只是一個生意人。不管是李笑來,還是吳曉波,他們提取出來的只是自己的思考,這些部分甚至是碎片化的。但是,接收的大多數年輕人,卻把這些當成了唯一的知識來源,甚至成了武裝自己頭腦的一種時髦方式。

33

在尤瓦爾·赫拉利看來,在整個人類歷史中,八卦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這也是最終智人戰勝了包括尼安特德人等多個人種,進化成現代人種的原因之一。尼安特德人聚集在一起時,沒有辦法通過八卦來傳遞一些信息。而智人發展出來的語言技能,能夠八卦長達數小時之久。於是部落之間發展出更加緊密的聯系,更便於合作。這是7萬年的人類始祖的交流和方式,獲取的就是各種家長里短、流言蜚語、奇聞怪事、打獵采果的各種雞零狗碎的只言片語。

但是7萬年後,社會已經突飛猛進,知識體系建設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類都快要登上金星了。但是很多人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還停留在智人階段。把八卦當知識,把維生素當正餐。把名人名言當成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很多人知識的全部。什麽是八卦?比如談到金瓶梅,很多人根本沒看過,但是會說這是X書。道聽途說,並不會自己去做研究和認證。什麽是知識?高曉松會說它一部明朝的經濟發展史,張竹坡會說是第一奇書,是憤世之作。即使自己不去看原著,至少對比下各家的想法,得出自己的結論。

木心

說到讀書,很多都喜歡的木心先生說:不要講文學的偉大,文學是可愛的,文學是人學,讀書開始要淺,淺到可以居高臨下。而在

關於藝術鑒賞方面,木心先生的建議是:一上來就聽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你會淹死的。一開始聽聖母頌,軍隊進行曲,很好。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說人話,建立自己的思考、學習方法,而不是簡單的照搬或者囫圇吞棗。這些看起來很雞湯的基本道理,越來越被更多人遺忘,很多時候你會懷疑,人的智商是在進步還是倒退。很多人想瘦身,但是不想去健身和控制飲食。而是吃各種減肥藥,盡管醫生說減肥藥無效,但是很多減肥產品依然是盆滿缽滿。很多人想發財致富,不去想如何實事求是的增加收入,而是想著如何一夜暴富超越馬雲,最後成為下線的下線,所以傻子太多,騙子有些不夠用了。

信息

現在信息流通速度太快,越來越多的人手足無措,尤其是年輕人,不過話說回來,哪個年輕人不會迷惘。太多人需要神像來朝拜,需要人來指點迷津和撥亂反正。拜朋友圈的雞湯不行,就在寬闊的互聯網中去尋找朝拜和速成的對象。這種方式簡單、快捷,更關鍵是不用思考、不用下功夫和花太多時間和精力。一段語音,一篇文章,一截視頻賺,看完就感覺是賺到或者獲取了最新的知識。賺錢要快,吃飯要快,戀愛結婚生娃要快,成功要快,那自然本就不在很多人計劃中的學習和獲取知識當然也要快。八卦的膠囊搭建不起一個成年人的知識體系。

你學到的不是知識,而是八卦和炫技。我寧願喜歡一個說人話的傻逼,也不會選擇一個花里胡哨炫技的燒包一同前行。

知識 信息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