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任澤平將出走東吳得到確認 或任首席經濟學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735.html

任澤平將出走東吳得到確認 或任首席經濟學家

一財網 王娟娟 張婧熠 2015-12-15 12:46:00

該人士證實,任澤平確實將出走東吳證券,或任該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據該人士透露,就任澤平加盟東吳證券一事,目前雙方正在商談。對於此事,本報記者致電任澤平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其並未有所回應。

12月14日,某社交平臺開始流傳出一段國泰君安兩大首席任澤平和林采宜的聊天記錄,該對話被外界作為兩人此前紛爭的後續。在對話中,林采宜透露出任澤平將離開國泰君安,前往東吳證券。

對於任澤平去向一事,《第一財經日報》則在15日早間從知情人士處得到確認。該人士證實,任澤平確實將出走東吳證券,或任該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據該人士透露,就任澤平加盟東吳證券一事,目前雙方正在商談。對於此事,本報記者致電任澤平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其並未有所回應。

國泰君安方面則表示,並不清楚任澤平是否會離職,但對於昨晚網絡上開始流傳的對話,稍後公司將進行相關公告,請外界關註。

值得一提的是,任澤平與林采宜的紛爭發生在11月下旬,因某網絡評選拉票一事,任澤平在其微信發聲稱,以後請不要把任澤平和林采宜兩個團隊並列。其更直接向林采宜發問,“過去一年貴團隊是否為公司創造過傭金收入?是否得到過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是否在市場各大評選中為公司贏得過榮譽?”

對此,林采宜則以“君子不出惡言”回應。她表示與任澤平之間工作上交集甚少,也從未有過任何過節,“直到目前為止,我對任澤平沒有過任何批評,今後也不會攻擊他的。”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40

點評4月數據任澤平改口:穩增長效果弱於預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583.html

4月部分經濟數據發布後,不少機構認為經濟增速回落符合預期,供給側改革將成為政策重心。國泰君安任澤平團隊在點評4月數據時提出,穩增長效果衰減,長期靠供給側改革。

在針對4月數據的分析中,任澤平團隊認為,一系列數據宣告了前期穩增長推動的經濟回升結束。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僅推動了一個季度的弱回升,比較歷次穩增長效果發現,財政貨幣政策效果邊際遞減,這次穩增長比市場預期的效果更弱持續時間更短,維持經濟短期W型、中期L型、長期只有通過改革才有望實現U型複蘇判斷。

對比任澤平此前的觀點,此次判斷有了明顯的轉向。

4月15日,任澤平點評3月經濟數據時表示,經濟回升力度較強,預計持續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不是小好,是中好。維持經濟中短期W型,長期L型判斷。

不僅看好經濟,任澤平在4月10日更大力唱多股市。他表示,A股經歷了兩個月的震蕩築底後,已經進入方向選擇階段,而從多個角度來說,A股向上是大概率事件,二季度大盤有20%的上漲空間。

實際數據方面,4月份生產、投資和消費出現全面回落。

其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月份累計同比增速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至10.5%。基建投資增速高位回落,同比增長19%,增速比1-3月份回落0.6個百分點。

分析認為,這反映通過拉動基建投資來穩增長的邊際效應越來越低。

工業生產和消費方面。4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從上個月的6.8%回落0.8個百分點至6%,這和月初統計局公布的制造業PMI指數的小幅回落相印證。

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同比增速回落至10.1%,如果考慮最近幾個月通脹上漲勢頭減弱的背景,社會消費品零售實際增速下降幅度更大。

此外,多個機構對房地產的回升所帶來的後續影響作出了分析。

1-4月,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比上個月加快1個百分點至7.2%,普遍認為,房地產銷售旺盛及去庫存效應顯現是推動房地產投資持續改善的主要因素。

任澤平團隊認為,盡管房地產投資繼續回升是唯一亮點,但4月下旬以來先行的銷量開始回調,房價上漲惡化了實體企業成本並推升了全社會杠桿率。

此外,民間投資持續大幅下滑需要警惕,M1、M2剪刀差擴大表明存款活化和企業投資意願不足。隨著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穩健,財政穩增長告一段落,未來需要減稅、放松管制和保護產權等見效長遠的供給側改革,改善市場預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也認為,4月份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背後隱含政府擔心經濟過熱以及過度加杠桿所帶來的過剩產能死灰複燃以及系統性風險上升,因而主動調整穩增長政策組合和力度。中央政府會利用目前相對有利的經濟形勢,包括國內經濟企穩以及美聯儲加息時間點延後,來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以及包括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為將來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集體轉向可能對新興市場造成的巨大負面沖擊而未雨綢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20

【觀點】任澤平:安倍經濟學再出發 全球貨幣大放水

事件:

7月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及其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贏得多數席位。12日,日本內閣府發布刺激計劃公告表示,必須采取全面大膽的經濟措施以加速未來投資。受安倍晉三參議院選舉大勝和經濟刺激計劃消息影響,日元兌美元大幅下挫,11日下跌2.25%,12日繼續下滑,跌幅達1.93%。日本股市大幅反彈。受英國脫歐事件沖擊緩解和全球貨幣放水預期升溫影響,全球股市收高,美股創新高。

點評:

1、核心觀點:安倍經濟學的核心政策是在實行“零利率政策”的同時通過擴張央行資產負債表釋放流動性。與此同時,通過積極的財政刺激投資和消費。過去幾年,安倍經濟學初有成效,這也構成了此次安倍參議院選舉大勝的基礎。未來“安倍經濟學”計劃將繼續推進,通過發行新國債或擴大寬松力度以實現經濟複蘇和走出通縮。一旦日本公布進一步量化寬松的計劃,日元匯率走貶,浮動區間預計維持在105-115之間。日元貶值以及經濟提振預期也會帶日本股市修複。同時,我們在市場上最早提出並強調國內貨幣政策再度寬松預期將不斷升溫,這是近期股債商品齊上漲的主要原因,都是“水牛”,我們預計三季度是寬松的時間窗口,先降準後降息。

2、安倍經濟學主要包含三個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刺激政策、結構性改革。三大政策中又以量寬的貨幣政策為主。日本的量化寬松不同於美國,采用“定量寬松”政策,在安倍之前該政策主要表現為在實行“零利率政策”的同時,將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作為主要貨幣政策工具,以此調節市場流動性。2012年安倍上臺後,開始通過量寬取代利率作為寬松工具,大規模擴張資產負債表使得流動性非常充裕。安倍要求日本央行配合發鈔,不惜撤換央行行長。受此影響,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基礎貨幣自12年以來擴張至了原來的3倍。

安倍經濟學的其他兩個政策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安倍在2013年1月11日通過了1170億美元(總數2267.6億美元)的政府投資,進一步加大了日本政府的負債余額。同時,2013年6月5日,安倍公布了結構性改革方案,將創立經濟特區,吸引外國技術、人力資源和資金。增加公共基礎設施公-私融資規模和基礎設施出口規模。到目前為止,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對日本經濟產生影響,GDP增長擺脫了金融危機的泥潭,由2008-2011年的-0.6%上升至2012-2015年的0.9%;失業率從2012年的4.35%連續下降至目前的3.26%。然而,結構性改革的效果並沒有實質性的出現。

3、預計安倍將繼續推進“安倍經濟學”計劃。估計安倍將出臺一套逾10萬億日元(合98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刺激計劃可能包括使用政府資金比原計劃提前八年建成從東京至大阪的磁懸浮鐵路。這條鐵路的施工正在進行,原定2045年啟用,但借助政府資金有望提前至2037年開通。政府很有可能會考慮在四年來首次發行新的日本國債。貨幣政策方面,安倍政府可能會繼續施壓日本央行,通過擴大國債購買計劃或者模仿歐央行購買公司債以擴大寬松。一旦安倍繼續推動量化寬松,近期日元大幅升值的走勢將得到扭轉,有利於日本國內制造業的出口。財政刺激政策預計會帶來國內投資的回暖和消費的複蘇。

4、由於日本島國的環境造成了其政治穩定,市場體量較大,同時當前相對低息的貨幣環境,造就了日元的避險屬性,作為避險貨幣的美元亦是同樣的道理。英國脫歐以及歐洲銀行業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拉高了市場的避險情緒,在英鎊歐元貶值的同時日元美元大幅升值,抑制了日本的出口。5月日本出口同比,核心機械訂單同比增速均有明顯下滑。一旦日本公布擴大量化寬松力度,日元匯率走貶,考慮到全球央行寬松的相互競爭,日元貶值的空間不會太大,浮動區間維持在105-115之間。日元的貶值以及經濟的提振也會帶日本股市估值的修複。

5、隨著國內經濟再度進入下行通道,國內CPI已經重新回落至“1”時代,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打開,我們最早提出並強調市場對於貨幣政策將再度寬松的預期將不斷升溫,三季度可能成為時間窗口,未來可能先降準,等CPI在三季度末回落到1.5%附近後可能再降息。在日本新刺激計劃、歐英央行承諾投放流動性、美聯儲加息預期推遲的背景下,全球貨幣寬松環境大為改善,這對近期的股債商品等資產價格短期均有正面影響,都是“水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58

任澤平方正證券首秀:貨幣政策再寬松預期升溫 利好股市

方正證券2016年中期投資策略會於7月17日舉行。任澤平出席並發表演講,這是任澤平加盟方正證券的首次公開亮相。

任澤平保持了4月份時提出的觀點,他指出,宏觀經濟呈L型走勢,通脹見頂回落逐步確認,市場對貨幣證券的再寬松預期逐步升溫,這對債市、商品、黃金及故事均短期有利,維持股市中期休養生息、短期結構性機會的判斷。任澤平表示,今年股市將呈現震蕩市行情,存在結構性機會,房地產方面,他認為最好的機會就在中國,看好1.5線城市和大都市圈的衛星城。

以下為任澤平演講實錄

任澤平: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在美麗的杭州在G20之前,和大家就未來中國經濟政策與資本市場和大家交換一些觀點和看法。我報告的題目叫供給側改革破冰,為什麽用這樣一個題目呢?因為大家知道正處在一個大的變革時代。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里面,和今年的兩會上,中央提出未來以供給側改革為主。我們深信隨著供給側改革破冰,中國經濟的轉型將會迎來曙光。也將會為資本市場開啟一個新的時代。所以,我們用這一個題目。

我是在2014年當時下海的加盟到上來,在今年的6月5日加盟方正證券。所謂的大勢研判主要是三個東西,經濟、政策、市場。經濟包括增長與通脹,政策包括財政貨幣、匯率改革,市場包括股市、房市、匯市、商品。我想就這幾個方面先給大家講一下觀點,再講一下邏輯。

在2014年當時我是推三個觀點“新5%比舊8恩%好,5000點不是夢,改革牛”。在2015年我也是推三個點,經濟是L型,股市是海拔有高峰大曼走,在去年年終的時候我們提出一線放假翻一倍。在今年我們核心是要推三個觀點,經濟L型,這個觀點也被權威人士所采納,在今年成為一個主流意見。第二個改革是政治經濟學,第三個股市休養生息結構性機會。我們看多黃金、國債以及部分的商品。這是今天給大家報告的主要觀點。下面跟大家展開一下邏輯。

第一個對中國經濟的看法。

中國經濟我們可能用一個長期和短期的視角。長期的視角我們可能要清楚的認清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的特點,以及他的大的趨勢。中國經濟處在什麽樣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未來的趨勢、機會和挑戰是什麽?大家可以看這張圖,大家可以看一下橫坐標是人均GDP,縱坐標是經濟增速。展示的經濟體是德、日、韓、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大家可以看一下,所有的GDP大約都在1萬億美元前後告別了高增長的時代,2009年當時我剛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服務的時候,當時因為國務院領導布置給中心的一個研究任務,就是中國有沒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井。因為我們處在中等收入階段,當時的人均GDP是6000多美元,我們現在是多少呢?是8286美元,發達經濟體的門檻是12600美元。當時我們在中心研究這個任務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就是這張圖給大家展示的,叫增加階段較大,我們在2014年提出來。後來新一屆中央經濟體就用了這個判斷,總書記講到三期疊加的第一期增速換擋期就這麽提出來的,這個不是我今天講的重點,我今天要講的重點是為什麽要有這種判斷,增速換擋,中國面臨這個挑戰,有多大有多難,成功的概率有多少。大家可以看這張表,二戰以來,1945年打完仗和平了,全球開始追趕,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後發經濟體,在過去的70多年展開了姿態不一的追趕,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階段躋身發展經濟體俱樂部的有多少呢?12個國家,也就是說過去的這70多年,一百多個經濟體最終邁入發達經濟體行列是12個,成功的概率是10%。也就是說,90%的追趕經濟體要麽就沒有起飛,要麽就止步在中等經濟收入階段,這就是中國現在所面臨的挑戰。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那一定表明了收入的月只是表象,背後更深層次的是增長動力的轉換,由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由重化工業到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真正難的是這個。二更難的時候增長動力的轉換,需要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就回到了經濟學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經濟為什麽會增長?經濟為什麽會增長呢?這個事情可以講得很複雜,但是我今天跟大家講得簡單一點。中國過去高增長的根本原因是什麽?是符合國際經驗的,是人和自然。簡單來講,就是改革紅利和人口紅利。這是中國過去38年高增長的根本原因。改革紅利,在80、90年代兩輪改革,分別是在中國經濟的低谷,現在中國經濟再度進入低谷,一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要正在重啟地三輪改革。關於人口紅利,大家可以看關於中國的人口數據,核心看底下這兩張圖,因為人口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很多主要的特點,關於中國人口數據,大家核心記住兩個數據非常的重要,第一個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條黃色的線是中國的人口增長率的線,1962年到1976年是中國人口出生高峰,隨後因為計劃生育的原因,在70年代末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口出生率的斷崖式的下降。所以大家記住,1962到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人是中國的主流人群,大家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主要特點。簡單一點,中國過去高增長,就是這一波人幹出來的,過去十多年中國房地產黃金十年,就是這一波人買房子。最近大戶型賣得好,就是這一波人換房子。1962年到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人是中國的主流人群。大家看右邊那個柱狀圖,在90年代的時候,包括2000年初的時候,這波人多大年齡,二三十歲。人多、人年輕、人便宜,為中國提供了龐大的富有競爭力的勞動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那個時代,中國儲蓄率高、投資率高,經濟高增長。那麽問題來了,1962年到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人現在多大年齡?四五十歲。準確的來說,39歲到54歲,什麽概念呢?就是再過六年,中國主流勞動力人群將會退出勞動力市場,中國將會告別傳統的人口紅利。所以大家看,那個柱狀圖的右側就是黃色的部分,後邊就是下面的那些年輕人接上去,要少很多。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在2012年中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出現減少,一個結果是什麽呢?大家看右下角這個圖,中國農民工工資這幾年加速的上來,然後中國的出口告別了高增長的時代,中國過去高增長核心是兩個東西,外需的加工貿易和內需的房地產,我們看到中國過去支撐高增長的第一根支柱坍臺了,就是由傳統的人工紅利支撐的加工貿易時代結束了。第二個關於中國人口的數據,大家記住有一點,有一個數據非常的觀點,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國人口出生的低點是在1994年出現的,中國現在總的生育率是1.67%,一對夫婦平均生1.67個人,按照聯合國的統計,一對夫婦生2.0個孩子保證代際的平衡,美國比我們過,日本比我們低。我們在94年看到了中國人口出生率的低點,這個數據為什麽重要?因為大家記住,人口出生周期領先於房地產周期20年,今天生下來的這個孩子,將在20年以後構成對房地產的購買力。如果我們在94年看到了中國人口出生的低點,大家將會在20年以後看到中國房地產投資大的拐點。94年過20年以後在什麽時候?2014年。在2014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從年初的19.3%一路下滑,下滑的程度甚至超出了經濟危機時的水平,而在2014、2015年中國並沒有爆發經濟危機,但是我們看到中國房地產投資從2014年的19.3%一路下滑到2015年年底的-0.9%,房地產投資跌掉了20多個點。在2014年發生了什麽?我給大家報三個數,2014年中國買房人群開始出現這個狀況,什麽人買房子?20—50歲的人買房子,美國、歐洲、日本包括中國的經驗表明,20—50歲是買房子的主流人群,20歲之前沒能力買,50歲之後不需要了。20—35歲首次購房,35—50歲改善型住房。第二個數據城鎮戶均一套,出了一二線城市還有需求以外,絕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都飽和了。而大家不要忘了,三四線城市占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投資的70%,他們是房地產投資的大頭。第三個數據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17.92%,2015年中國城鎮化率56.15%。而且我們還要考慮到,中國有2.77億的農民工,如果你加上他在農村留守的子女和老人的話,按照家庭計算,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60%。所以我們看到,中國房地產投資大的周期的拐點的出現,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重化工業以鋼鐵、煤炭的產能面臨持續的趨化為壓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加工貿易的退潮,房地產大周期拐點的出現,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高增長的時代。

接著我們講一下對中國的未來房地產的市場,這個涉及到大家對未來中國房地產的配置。在去年6月份我們提出一線房價翻一倍,三四線漲不動的原因。判斷房地產周期,根據我們多年的跟蹤研究,大家可以講很得很複雜,但是我跟大家講得簡單一點,房地產周期就是一句話,長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短期因為利率、首付比的調整,使得居民提前或者推遲購房的支出。長期看人口,人口流動的地方房價一定是漲的,人口流出的地方長期房價肯定是漲不動的。我們要預測未來中國房地產向何處去,我們可以換一個問題來問,未來中國人往哪里流動?未來大家房地產的購買應該買入人口流入的地方,而且流入的越多越吸引人的地方,而一定不要買那些未來人口流出的地方。那麽未來中國人口往哪里流動呢?這個問題實際上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未來中國人口往大城市湧入,為什麽?因為大城市里面有機會,精采。但是大城市也有很多問題,競爭壓力大、交通壓力大、空氣不好。所以有人認為,那未來中國人會往中小城鎮流入。為什麽呢?因為那里空氣好,生活的節奏比較悠閑。但是也有人會講,中小城鎮好不了,大家認為未來中國人往哪里流動?大家說說看。(回答:往杭州。)認為中國人將往大城市流動的,大都市圈流動的請舉一下手。認為中國人未來將往中小城市流動的請拒收。我發現還有兩次都沒有舉手。表明這些個問題還是處在糾結的狀態。實際上這個問題確實很糾結,因為我們的公共政策這些年也經常搖擺,一會兒要搞大都市圈戰略,一會兒又要搞中小城鎮化戰略。

我們來做一個研究,我們研究了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10幾個經濟體,他的後房地產時代人口流動的情況。因為時間的原因我重點給大家介紹美國和日本,因為這兩個經濟體他有代表性,美國是人地關系不緊張,也是900多萬平方公里,3.2億人。日本是人地關系緊張,相當於一個半山東省,1.3億人。我們來看一下,這是美國過去這幾十年他的人口流動的趨勢,大家可以重點看一下底下標紅色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美國這種人地關系不緊張的國家,他的大的都市圈人口的占比是在不斷的提升的,也就是人繼續往大的都市圈進行遷移。大家看一下這是日本,日本的三大都市圈他的人口的占比,日本也是如此啊,人繼續往大的都市圈進行遷移,大東京。韓國也是如此,大首爾,韓國五千萬人一半多的人都在首爾地區。所以大家看,基本的規律是人繼續往大的都市圈進行遷移。

那麽中國的是一個什麽情況呢?我們來看這是過去五年中國人口的遷入遷出的情況,我們也是從東北東西部往中國的四大都市圈進行遷移,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川渝。2015年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對中國的房地產預測就變得簡單了。今天因為是我們自家的方正的客戶的策略會,我重點就跟大家九江這張圖。這張圖非常的關鍵,因此這些年我們就是靠這張圖來預測中國的房地產的。什麽地方的房價會漲,人口流入的,庫存低的銷售快的,庫銷比低的,大家看這是圖的座廁,合肥、蘇州、南京、深圳、濟南、武漢、上海、大連,杭州還在北京的前面,杭州也會漲。左側的這些都是過去這一年房價漲幅最高的地區,什麽地方的房價漲不起來呢?大家看這張圖的右側,北海、呼和浩特、三亞、蘭州、烏魯木齊、沈陽、長春,庫存高,人口流出,銷得慢,這些地方房價是漲不動的。也就是說大家看到,如果哪一天中國再刺激房地產,賣出左側買入右側。這就是這一輪我們看到我們的一線房價是這麽漲的,二線、三線跟我們看到的圖表是基本接近的。

那麽正如剛才給大家介紹的,中國經濟處在一個增速換擋期,處在一個L型,我們已經告別了高增長的時代,那麽面臨這樣的增速換擋和結構調整,在2014年、2015年,我們是怎麽應對的呢?我們是通過貨幣的放水。2014、2015年,中國貨幣出現了明顯的超發,大家可以看這張圖,黑色是中國的GDP增速,藍色是中國的廣義貨幣的增速,在2014、2015年,中國進入一個寬松的周期,我們看到是經濟往下走的,但是中國的貨幣供應增速是往上走的,缺口部分是什麽?裂口部分是什麽?裂口部分就是表明大量的貨幣並沒有到實體當中去,錢去了哪里?錢推升了廣義的價格的上漲,超發的貨幣。我們在2014年上半年股市的上漲,2015年下半年以來房市的商家,今年開年以來大宗商品、黃金的上漲,根本原因都是貨幣的超發,錢發多了,大家手里的錢都毛了。在這樣貨幣超發的時代,什麽人是吃虧的,拿現金的人是最虧的,為什麽?比如說我們現在中國的CPI是1.9%,就是你不要說跟股市、房市、黃金比,你跟居民必須消費者比,綜合商家都是1.9%,將近2%。我們一年期存款利率1.5%,我們說歐洲、日本負利率,中國已經負利率了。所以拿先進的人是很虧的,那怎麽辦呢?大家一定要做資產配置。我給大家打個比方,假如你能夠在2014、2015年上半年炒股票,2015年6月份、5月份賣掉股票買房子,今年一開年你再炒點螺紋鋼和黃金,你今年就不用去美國見巴非特了,巴非特得來中國見你。表明了什麽?貨幣超發,廣義價格的上漲。所以我們今年做了一個判斷,2014、2015年是股市的大年,2015年下半年已經是房地產的大年,今年是商品的大年。所以我們在今年一開年,我們推黃金,部分的有色也是可以看的。這是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給大家的一個交代。

然後給大家講一下政策。我們在2014年、2015年我們試圖通過貨幣的寬松來拯救中國經濟,但是我們看到經濟是一路的下滑,而且我們看到了廣義價格的上漲,股市、房市、螺紋鋼、商品先後暴漲。毫無疑問,貨幣寬松是救不了中國經濟的,那麽中國的出路在哪里?我想出路在於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供給側改革。在去年提出了五大任務,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浙江是未來中國經濟以及資本市場的一個核心。

那麽去產能是去什麽的產能呢?我認為關鍵是去國企的產能,因為在民營企業紮堆的地方,早就市場化出清了,浙江是一個民營企業紮堆的地方,在08、09年率先受到沖擊,但是這幾年在積極的進行轉型,廣東也是如此。但是我們看到國企紮堆的地方像東北,像西北,現在面臨這轉型的陣痛。所以去產能關鍵是去國有企業紮堆的那些地方行業的產能。

去杠桿是什麽呢?大家可以去看這張表,我們可以看一下這是中國的幾個部門的他的杠桿率,我們可以看一下中國政府的杠桿率在世界上是不高的,或者坦率的說,中國的政府是世界上資產負債表最好的。我們有4萬億的財政存款,3.2萬億美元的外儲,而且土地、資源都是國家的,中國的政府有世界上最好的資產負債表。中國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也不錯,杠桿也不高,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中國的社會保障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所以我們很多的儲蓄是保障性預防性的儲蓄。那麽中國杠桿率最高的、債務最高的是哪個部門?是企業,尤其是實體企業,但是企業是什麽?企業是這個國家創造就業、創新、創造經濟增長的主體。我們的實體企業背負了巨大的債務,這是為什麽過去這幾年中國經濟持續低迷的很重要的原因。怎麽辦?去杠桿是一盤大棋,我們在2014、2015年,股票。2015年下半年房子,政策的導向似乎是想通過居民幫企業把債務背過去,但是似乎看下來效果並不理想。未來這個杠桿怎麽去化呢?我們認為應該政府把他背過去,美國當年搞Q1,就是政府幫助企業把杠桿背過去,恢複實體企業的再出發能力。不能讓居民背過去,因為居民還要幫你幹消費呢。這是我們對杠桿的一個看法。

剛才講的都是存量,我們看到中國的重化工業,傳統的行業,包括房地產面臨這樣那樣的挑戰,中國的增量在哪里?中國的希望在哪里?我認為未來中國最具潛力的地方就在消費和服務業。當大家有車、有房以後,當中國的住行消費升級高潮過去以後,大家未來要買什麽?買健康、買快樂呀。所以中國的消費和服務業將會迎來大發展。我們可以看,韓國、美國這些經濟體,都出現了工業化時代結束以後消費和服務業的大的發展。具體是哪些行業呢?金融、保險、商務、軟件、信息、科研、休閑娛樂,教育、醫療、社保。這些行業未來都是好的,都是好的賽道,長期以後。所以我們對中國的服務業做了一個基準前景的預測,我們中國的服務業和消費的未來有很大的潛力,這是我們對未來的一個預測。

我們來看一下當下,這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我們很遺憾的觀察,中國的服務業在全球來看發展都是滯後的,中國服務業的增加值的占比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都是偏低的。我們再看中國服務業的競爭力,中國的貨物貿易有巨額的貿易順差,但是中國的服務業貿易有巨額的貿易逆差,總書記曾經在中央黨校講話提到,中國居民一年海外旅行支出1萬億。我們服務業在全球的競爭力是低下的。為什麽中國的服務業競爭力這麽低呢?大家可以看,這是中國各個行業投資的所有制結構。我們看中國的制造業,國有投資比重只占10%,中國制造業當中80%到90%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投資,我們來看中國的服務業,中國服務業投資當中,60%到80%是國有投資,所以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滯後、競爭力低下、效率低下。所以,我們很多的居民被迫的到海外進行支出,法到過年過節,中國老百姓(603883)到全世界去旅遊買東西,買人家LV包、香奈兒也就算了,很多同誌非常的過分,把人家馬桶飄洋過海都背回來了。我們這麽大一個國家,這些東西都生產不了嗎?我認為關鍵就是要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成功,是制造業開放的成功。中國未來三十年的成功,將是服務業開放的成功,這些行業未來都是好的。

最後,給大家報告一下我們對大類資產的看法,股市、房市、債市、匯市、商品。

第一個對於股票市場,我們在2014年的8月份提出五千點不是夢,在2015年的四五月份提出海拔已高風大慢走,在今年的1月4日我們提出休養生息,A股跌了一千點。隨後,在兩會前後,我們開始說要有修複行情,春季行情等等。站在現在這個時點,我認為對A股過度悲觀肯定是錯的。為什麽?因為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對未來的市場我們有這麽幾點判斷,供大家參考。第一個A股應該是主跌浪已經結束了,未來這個市場將是一個振蕩市,而且這個振蕩市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這是第一個。第二個2014、2015年倉位定勝負,2016年板塊、個股定勝負。第三個下半年,我們認為有些行業大家是可以看的,跟國企有關的,跟供給端收縮的,周期性行業有關的,跟居民的消費升級有關的,這些行業也包括跟地緣政治變得緊張有關的,這些行業大家是可以去看的。這種振蕩式下的結構性行情漲高不要去追,便宜的可以去買。這是振蕩式結構性行情。

第二個是對債市,我們看多國債,我們看多黃金,為什麽呢?因為經濟通脹下行,貨幣的寬松預期又重新起來。

第三個對於房市。一路線房價上漲接近尾聲,我們看好1.5線城市,以及大都市圈人口的流入是有空間的。

美元,我們看階段性尖頂,我們判斷12月份美聯儲會有一次加息,第一美國基本面制成,第二個美國大選。對於商品,今年是商品的大年,原因是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填平所有的窪地,今年商品看上去便宜,而且再加上2014、2015年的暴跌。

這是要跟大家報告的主要的觀點。

最後站在一個新的時點,我願意傳遞一點正能量,增速換擋期,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只有10個幹成了,但是我跟大家講,這12個當中的一半都在中國的周邊,日本、南韓、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文化、制度、區位、追趕的條件,甚至種族都很接近。我們認為只要中國能夠痛下決心,重啟地三輪改革,為改革背水一戰,我們認為中國的前景是光明的。我們認為未來最大的機會、最大的希望就在中國,中國有13.7億人,正在蓬勃的進行消費、升級和轉型創新。美國3.2億人,歐元區3.4億人,日本1.3億人,德國8000萬人,南韓5000萬人,中國臺灣2300萬人,全球70億人,中國就有13.7億人,最大的生意、最大的機會就在中國。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深信市場經濟的歷年已經在這個國家紮根,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展現了推動改革的勇氣和決心,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也將造就資本市場。因此,讓我們為改革幹杯,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85

【房地產】捂臉!房子還買不買?任澤平:本輪房價或調整到2018年上半年!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271&summary=

【房地產】捂臉!房子還買不買?任澤平:本輪房價或調整到2018年上半年!

輪房價調整可能持續到2017底-2018年上半年

1.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

2016年國慶前後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出臺,銷量大幅回調,房價漲幅放緩。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強調房地產相關事項,有很多新思路,因城施策調控,從刺激房地產到建立長效機制,限制投機性需求,增加土地供給,發展大都市圈。

1)在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中強調“去庫存方面,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

2)會議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未來房地產調控將始終處於高壓姿態,對於環比價格上漲的熱點城市將不斷加碼限購限貸政策,否則地方政府將被問責。

3)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表明中央明確了房地產的居住屬性和消費屬性,否定了投資投機屬性。

4)會議強調,“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根據人口流動情況分配建設用地指標。

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

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

表明中央決心解決人地分離、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不匹配的問題,大都市圈戰略日漸清晰,小城鎮化戰略或退出歷史舞臺。

1.2近幾輪房價周期平均36個月左右,漲24個月,調12個月

中國房地產周期是市場運行和政策疊加而成。

近幾輪房價周期上漲時間長、調整時間短,平均36個月左右為一輪房價周期,其中平均上漲24個月,調整12個月。

並且,房價上行周期逐漸縮短、調整周期逐漸延長,這主要在於防風險壓力帶來的政策調控影響。

2005年中期以來,以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2005年6月=100)為標準,我國房地產市場可劃分四輪周期。

第一輪周期45個月,上行38個月,調整7個月。第二輪周期40個月,上行29個月,調整11個月。第三輪周期34個月,上行22個月,調整12個月。

第四輪周期已上行19個月,房價環比增速從9月的1.8%的高點降至10月的1.0%,再下滑至11月的0.6%。



當前房價漲幅放緩,按照12個月左右的調整周期,預計房價將調整到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

10月政治局會議強調,“註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12月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明確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

2017年房地產調控將保持高壓狀態,從國慶前後密集調控,到11月上海天津等地加碼,再到12月鄭州加碼,顯示了中央的決心。

量在價先,銷售面積是判斷房價變化的先行指標,10月調控以來,房地產銷量大幅回落,預計價格調整也將隨後展開。

在前三輪周期中,銷售面積累計增速高峰分別領先房價指數高峰10、20、15個月,銷售面積累計增速低谷分別領先房價指數低谷2、3、2個月。

在第四輪暨本輪周期中,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速的高點為4月,之後房價指數上行已7個月。

由於當前調控主要是通過限購限貸控制需求,如果土地供給跟不上和長效機制建立不理想,2017年底-2018年上半年房價面臨新一輪上漲壓力。

如果長效機制能夠建立,尚有轉機。



房地產投資增速二次探底但幅度不深:2017年增速1%-3%

2.1銷售、到位資金、新開工等領先於房地產投資


受房地產市場分化嚴重及政策調控等影響,傳統先行指標在預測房地產投資增速高峰時失效,但銷售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房屋新開工面積等指標的見底對判斷房地產投資增速何時見底仍具領先意義。

在最近兩輪周期中,銷售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增速高峰與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高峰完全一致,但上述指標的見底仍具有一定的領先性。

在2005年中期以來的前三輪周期中,銷售面積累計增速低谷分別領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低谷2、5、10個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累計增速低谷分別領先3、6、9個月。

在2005年中期以來的第二、三輪周期中,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低谷分別領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低谷3、9個月。

因而房地產投資增速二次見底,需要密切關註上述三個指標何時見底。



2.22017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或在1%-3%

一二線城市面臨補庫存,三四線及以下城市處於政策鼓勵去庫存。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中強調“去庫存方面,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

2015-2016年一二線房地產去庫存比較充分,2017-2018年面臨補庫需求。

按照長效機制的要求,隨著大都市圈和區域核心城市土地供應增加,未來房地產投資回調幅度可能不深。



明年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可能在1%-3%。

2016年1-11月,全國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6.5%,較1-10月回落0.1個點;從當月同比看,11月房地產投資增速為5.7%,回落7.7個點。

分城市看,一線、二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7.4%、7.8%、5.5%;

與10月相比,一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回落1.1、0.2個點,二線城市房地產投資增速上升0.4個點。

從最近四年特別是最近兩年的情況看,一線、二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房地產投資分別占全國的約11.5%、35.0%、53.5%。

近十年一線城市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低值為2008年的0.2%,除此之外則為今年的6.2%左右;二線城市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低值為2015年的1.0%;

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低值為2015年的-1.3%。

結合歷史數據、現實情況及政策,大致假定兩個情景:

其一,明年一線、二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5.0%、4.0%、2.0%,則明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為3.0%;

其二,假定明年一線、二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3.0%、2.0%、0%,則明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為1.0%。



房地產是周期之母。

2016年經濟小周期複蘇很大程度上是房地產投資回升帶動,2017年房地產投資回調將拖累經濟二次探底,這對貨幣政策、債市、股市、大宗商品可能產生影響,如果2017年地產投資增速回調,貨幣政策會否重回寬松、大宗商品價格會否二次探底、債市會否重獲轉機、股市會否像2013年一樣實現風格切換,我們拭目以待。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06

任澤平:政策性利率全面上調 事實上已經是加息

周五(2月3日),央行進行200億7天、100億14天和200億28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35%、2.5%和2.65%,較上期上調10個基點。

央行通知自2017年2月3日起,上調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隔夜3.1%(原2.75%)、7天3.35%(原3.25%),1月3.7%(原3.6%)。

對此,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作出點評:

1、央行自節前上調MLF半年期及一年期利率後,再次對SLF和逆回購利率進行了上調,政策性利率全面上調,已經事實上加息,顯露出央行偏緊的政策態度。

SLF利率上調意味著利率走廊上限的提高,說明央行對利率走高的容忍度在增加,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從穩增長轉向防風險和促改革相符,體現了去杠桿和防風險的意圖,並有近期國內PMI超預期、滯漲、年初信貸超預期、歐美PMI和通脹攀升等因素支撐。我們預計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持續偏緊,債市仍將調整,股市以漲價和改革的結構性機會為主,房市將持續調整,經濟在2-3季度有望二次探底。

2、央行對資產無序擴張及風險隱患較高的商業銀行的懲罰力度在加嚴,對表外資產及委外資產的管控升級。

去年四季度央行把表外理財納入MPA,引致了四季度末激烈的去杠桿,而在四季度MPA考核過去後,對委外及表外理財的管控力度有所減弱,在委外卷土重來的擔憂下,對不符合MPA要求的商業銀行加大管控力度,意味著貨幣政策的風險警惕性依然很高。

3、貨幣政策在總量和結構上全面收緊,跟目前存在大量的剩余流動性有關,可能還將持續兩個季度左右的時間。

鑒於很多流動性是短期且有成本的,因此風險偏好本身就很高,容易引致金融資產過度交易及局部風險。因此,回籠流動性、控制流動性擴張速度已經是控風險的不二之道。而短期經濟基本面暫穩,但存在不小的滯漲隱患,是當前貨幣政策收縮的基本面基礎。

4、無風險利率上行、貨幣偏緊可能會夯實2、3季度經濟基本面二次探底。

目前來看,資金成本的上升可能對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形成利空,經濟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

5、在貨幣政策持續收緊的周期下,預計債券市場收益率仍然存在上行空間,債券市場整體風險偏大,建議降杠桿、降久期、降倉位。

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上行6bp至3.41%,10年期國開收益率則上行10bp收於4.05%,均已打破去年年末收益率高點。

6、股票市場分子上升可對沖部分分母上升帶來的利空,因此股票市場所受的沖擊預計不大,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圍繞漲價和改革展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48

任澤平:貨幣政策中性偏緊防風險,推動資金“脫虛向實”

2月17日央行公布了2016年4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人民銀行下一階段將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更好地平衡穩增長、調結構、抑泡沫和防風險之間的關系,為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對此,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等人作出點評:

1、核心觀點:央行對經濟企穩回升的信心有所增強,但對通脹預期上升並不十分擔心,貨幣政策把防風險放在更重要位置,轉向穩健中性甚至中性偏緊。央行強調了“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的雙支柱政策框架,在新貨幣政策框架下啟用貨幣市場“加息”,調節好貨幣閘門,限制投資投機性購房。貨幣政策轉向中性偏緊的目的是防風險去杠桿,支持實體經濟,實現“脫虛向實”。

近期信貸和投資超預期,房市債市調控之後銀行增加了對實體經濟的貸款力度,地方政府換屆完成後的投資沖動帶來基建投資超預期,企業盈利改善帶來前幾年被推遲的設備資本開支大幅增長,外需改善和匯率貶值推動出口回升。考慮到一季度信貸和投資超預期,這一輪景氣周期複蘇有望持續到二季度,因此貨幣政策中性偏緊有望延續到2季度。行業景氣從上下遊向中遊傳導,行業輪動,中遊崛起,利好股市。

2、把防風險放在更重要位置。

在央行4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同時,也強調了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桿行為,引導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由於去年大量流動性引致的一系列委外和杠桿、房價暴漲等,貨幣政策已經全面轉向防風險。雖然隨著四季度鎖短放長、MPA考核、重啟限購限貸等,金融風險得到了一些抑制,但目前政策仍然高度警惕。

3、央行強調了“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的雙支柱政策框架。

貨幣政策可以補足宏觀審慎政策的連續性,而宏觀審慎政策也是貨幣政策的有益補充。在專欄一中,央行特意強調了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宏觀審慎評估,並表示將逐步探索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未來MPA考核仍然有繼續加嚴的可能,且新政策框架也夯實了貨幣政策不松的預期。

4、新貨幣政策框架下的“加息”啟用,調控框架轉型。

央行強化價格型調節和傳導,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暢通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抑制資產泡沫,防止“脫實向虛”,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8 月下旬和 9 月中旬,綜合考慮經濟運行、流動性形勢以及市場“以短搏長”現象較為普遍等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先後增加了 14 天期和 28 天期逆回購品種,適當延長央行資金投放期限,對於防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1、2月央行先後上調MLF、OMO、SLF公開市場利率,央行的解釋是,中標利率上行是市場化招投標的結果,反映了 2016年 9 月份以來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上行的走勢,是在資金供求影響下隨行就市的表現。

5、限制投資投機性購房。

雖然對於貨幣政策是否關註資產價格國際上存在爭議,但央行在專欄四《資產價格、貨幣政策與住房金融宏觀審慎政策》中明確表態,防止資產價格泡沫離不開宏觀審慎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需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政策框架的作用,強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住房。同時,央行也註意到,一是結構性特征較為明顯,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價格走勢差異較大;二是供需具有一定剛性,住房是基本生活需求,其供給受土地供給限制。因此,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主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更為重要的,是從完善財稅制度、改進土地占補平衡等方面入手,從供給端解決房地產供需錯配問題,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當前房地產調控主要是限購限貸控制短期需求,而房貸利率處在歷史低位,熱點城市土地供給不理想,個別城市甚至要凈減少建設用地,長期機制建立不理想,局部區域房價壓力仍存。

6、調節好貨幣閘門。

在貨幣環境的描述上,央行將上季度的“靈活適度”改為“中性適度”,另外,央行還強調了“調節好貨幣閘門”,在一系列房地產泡沫和金融風險面前,貨幣政策進一步邊際向緊,寬松概率降低。

7、央行對經濟企穩回升的信心增強,但結構性矛盾突出。

央行認為,從國際上,全球經濟總體呈現複蘇態勢,部分發達經濟體增長可能加快。從內內,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在適度擴大總需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三季度以來經濟回升勢頭有所加快,民間投資增速也出現了小幅回升。但央行也認為,經濟運行對房地產、基建的依賴有所上升,近期企業效益改善尚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化工等上中遊行業。

8、通脹預期上升,但央行對通脹相對放心。

央行認為,從物價形勢看,通脹預期有所上升,當前全球經濟總體呈現複蘇態勢,部分經濟體經濟趨向好轉,全球通脹預期有所變化。但是,央行預計基數因素可能導致未來一段時間物價漲幅放緩,認為未來物價的上升動力及下降風險並存。在專欄三中,央行特意提及PPI的近期上升主要受供給出清和需求改善帶動,有助於防止通縮預期,改善企業利潤。央行對未來物價持相對放心的態度,且認為目前的PPI回到高位存在一些利好,因此貨幣政策不太可能過緊。

9、支持去產能、基建和實體經濟。

這次報告強調了對鋼鐵、煤炭去產能的金融支持,繼續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及鐵路、船舶等重點行業和領域轉型調整的金融服務,加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及養老等新消費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93

任澤平:中國獨角獸報告

我國眾多優質獨角獸流落海外,為了推動新經濟發展、讓國內投資者分享新經濟成長,2018年國家陸續出臺政策迎接獨角獸歸來。那麽,獨角獸有什麽特點?為何流落海外?如何迎接獨角獸歸來?新相關政策有哪些新變化?機遇和風險是什麽?本文旨在教科書式系統研究獨角獸的行業特征、商業模式、國內外政策差異、國內新政策解讀、對A股影響、機遇與風險等。

什麽是獨角獸?國際上對獨角獸的定義為設立時間少於10年估值10億美金以上的企業。從全球視角來看,美國和中國占了超七成以上的企業,展現了中國新經濟的勃勃生機。CB Insight統計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8年3月,全球共有237家獨角獸企業。其中來自美國的共118家,占49.78%;中國緊隨其後,共62家占26.16%;排名第三和第四為英國和印度,分別有13家和9家。如果按行業來估值,排名前三的為金融科技、電子商務和軟件服務,約占整體估值45%。全球流通式眾籌和風投是促進這些企業迅速成長的重要原因。行業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互聯網和高新科技三大領域。

獨角獸有哪些類型和特點?按創新形態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平臺生態型和技術驅動型。平臺生態型主要基於互聯網來搭建平臺,不直接接觸實體經營,類似第三方為實體企業和消費者搭構鏈接橋梁。“平臺性”是基於互聯網的時效型模式,可以總結為三點,“熟悉”、“認可”和“變現”,由IT賦能實現營銷、經營和金融的動態聯動。技術驅動型是以高科技為主要推動力,例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代表企業多為高新制造業。

中國獨角獸為什麽牛?區別國際定義,中國獨角獸需要註冊地為國內。截至2018年3月,中國地區獨角獸企業共有126家,分布在10個城市15個行業,總估值6253億美金,約4萬億人民幣。對比國際情況,中國獨角獸有成長周期短、創新能力強、爆發集中特點。獨角獸企業的爆發顯示了中國整體創新實力的提升,這些企業引領產業新形態發展,促進上下遊產業更甚者跨界產業發展。“硬科技”驅動成為中國獨角獸的典型特征。從投融角度來看可以發現,投資者的偏好從重資產傳統企業到輕資產高科技企業的轉變,往往集中在風口行業。

中國獨角獸分布在哪?多以互聯網為基礎展開,集中“北、上、杭、深”。根據榜單分行業來看,企業高度密集在文化娛樂、電子商務、汽車交通和科技金融這些領域,而這些企業的基礎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展開。排名第一的是大娛樂和電子商務,各自18家占比14.17%。從地理分布方面,超八成獨角獸聚集在“北、上、深、杭”四大城市,而北京以58家企業列為第一,除此之外,北京以3361億美金的整體估值領先其他城市。有趣的是,雖然上海獨角獸企業數量是杭州的兩倍,但是整體估值卻低於杭州,深圳以190億美金排名第四。

中國獨角獸有哪些商業特征?“技術創新+平臺生態+高新區+政策扶持”。北京獨角獸企業超65%集中在“文化內容”、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這些也都是風口領域;上海獨角獸企業50%為新型互聯網+企業,例如易果生鮮、小紅書、餓了麽等企業;深圳獨角獸企業45%為技術驅動型;杭州獨角獸企業14家,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為主,其中多半圍繞阿里生態圈展開。從榜單中可以看出,大約50%的企業或多或少與BAT有關聯。其中,與阿里巴巴有關聯的有27家、與騰訊有關聯的有37家、與百度有關聯的有16家;與三者都有關聯的共三家,分別為餓了麽、滴滴出行和汽車幫。

一、什麽是獨角獸?

1.基本概念:成立時間少於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

獨角獸,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虛構生物,形似白馬頭頂螺旋角。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傳說故事中,獨角獸的出現表示幸運福耀的到來。因為這些特點,2013年美國著名Cowboy 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將市場上成立時間較短(成立不超過10年)、由投資人或者估值機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約63億人民幣)的創業公司,統稱為“獨角獸”。“獨角獸”這個詞就開始流行於美國,並迅速向國際流傳開來。

所以對獨角獸這一概念,判定標準為兩點:一是時間;二是估值。

按時間點來分,2年內達成標準的稱為新生獨角獸或初生獨角獸,而超過10年的就則會被剔出榜單。

按估值來分,估值小於10億美元但是有發展潛力的,稱為潛力獨角獸;估值在10億到100億間的為一般獨角獸;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約6300億人民幣)的則為超級獨角獸。

2. 國際概況:中美數量領跑全球,高投融增速增加獨角獸新生數量

從全球視角來看,美國和中國瓜分了超七成以上的獨角獸企業。美國作為獨角獸概念發源國,持續數年領居數量排行榜榜首。CB Insight數據統計顯示,從2013年至2018年3月,全球共有237家獨角獸企業。其中來自美國的共118家,占49.78%;中國緊隨其後,共62家占26.16%;排名第三和第四為英國和印度,分別有13家和9家。

從估值角度來看,2018年總體規模達到8370億美元,在2014年與2015年達到峰值。按國家來劃分,美國依舊占據第一,中國第二,但是兩國之間差距不大並且平均每家企業估值中國遠高於美國。如果按行業來估值,排名前三的為金融科技、電子商務和軟件服務,約占整體估值45%。

結合投融資情況來看,不難發現獨角獸出生與外部投融資關系緊密。從每年新生數量來看,2015年和2017年是生產獨角獸高峰時期,分別生出66家和65家初創公司。其中美國占32家和28家,中國占18家和22家。在前一年投融資有較大增速的情況下,下一年獨角獸增速將會提高。例如,在2014年投融資金額增速高漲情況下,2015年成為了新生數量爆發的一年。隨著全球流通性加強,技術的發展伴隨著資本的註入而發展。全球流通式眾籌和風投也是促進這些企業迅速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行業分布來看,企業主要分布在高端制造、互聯網和高新科技這三大領域。細致劃分行業有32種之多,排在前四位的依次電子商務、軟件服務、金融科技和大健康,分別擁有37家、34家、27家和17家,占總數約60%。

以技術為導向的高新科技和高端制造,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硬件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如SpeceX、蔚來是交通工具的代表;小米、魅族、Royole Corporation是硬件方代表,Qultrics、Palantir Technologies為大數據代表。

互聯網則是以平臺生態為基礎(下面詳細講解這一特征),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金融科技、軟件服務,代表企業為螞蟻金服、美團大眾、Airbnb等。

3.獨角獸有什麽特征?

按創新形態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平臺生態型和技術驅動型。

平臺生態型主要基於互聯網來搭建平臺,不直接接觸實體經營,類似第三方為實體企業和消費者搭構鏈接橋梁。主要企業有優步(Uber)、Lyft、美團大眾點評集團等。平臺生態型企業核心思想是依靠平臺來“共享”。

那何為平臺?平臺是人類創造的一種商業模式,旨在於運用強大的互聯網效應模糊邊界來進行多群體互動。一個好的平臺除了影響自有的用戶群體,還能擴展衍生,重新定義產業架構、制定行業規則。“平臺性”是基於互聯網的時效型模式,可以總結為三點,“熟悉”、“認可”和“變現”,由IT賦能實現營銷、經營和金融的動態聯動。

企業根據用戶需求開發創造移動端用戶空間,用戶熟悉之後進行周圍推廣,之後用戶與用戶之間形成人際關系網絡。品牌效應深入,用戶粘性提高並且用戶依賴感增強,用戶替換成本就會提高,持續長期和用戶活躍就形成良好循環。當企業平臺用戶擴大到一定規模後,就會有強大的流量引導作用,變現更容易也更具有價值。依托平臺型企業強大的資金積累、資源整合和系統管理能力,孵化出的獨角獸企業展現出顯著的爆發式成長特征。

例如美團大眾點評,在移動端智慧餐飲的實力毋庸置疑。2017年全年交易額超3600億元,占市場份額超85%,移動端交易額占比95%左右。有了高比例的市場份額,美團以現有流量用戶為基礎,布局其他行業也更為迅速便捷。今年3月21日,美團打車在上海登入,正式進軍打車市場。此舉除了進一步挖掘用戶價值,完善企業布局生態,更是為了提升企業資本市場估值實現流量變現。

“共享”是打破私人和公共、傳統和科技、界和界之間的隔閡。擁有不用資源的企業可以互聯融通,增加可用性、流通性和經濟性。重點是其中的“科技+傳統”和“跨界”。“傳統+科技”突破固化壁壘,縮小區域性的同時給企業帶來活力。而跨界合作模糊範圍界限、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各自發揮出優勢帶來經濟最優解。例如優步(Uber)、滴滴和Lyft,就是出行方面的整合,讓乘車共享;愛彼迎(Airbnb)是酒店住房和名宿方面的整合。

技術驅動型是以高科技為主要推動力,例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代表企業多為高新制造業。這些企業大多能夠持續創新且具有自然壟斷特征,重點在於帶來區別化。例如電力汽車龍頭特斯拉,分析其核心三大技術包括電池技術、電機及控制技術和總體整合能力,讓特斯拉電動汽車無論在性能還是外觀上都顯現出不同。之後特斯拉又進行了宇宙空間技術探索,把企業技術壁壘進一步拉高,擴大發展空間。高新技術帶來區別於其他傳統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是技術驅動型企業發展快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從經濟方面,這些獨角獸大多影響行業經濟運行,甚至改變運轉方式。例如,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對支付方式進行了變革,經過歷年消費者培養,形成上通下達改變各個行業的支付習慣。從使用感官來說,這些企業都給消費者不同於傳統或者認知的使用方式。例如Apple公司的Siri人工智能系統、Amazon的Alexa、阿里巴巴的淘寶等。這些創新的使用方式,讓消費者首次有深刻印象,其次無論出於功效還是興趣,都支持著消費者使用下去。做到這點,獨角獸企業開頭路就算成功了。

二、 中國獨角獸為什麽這麽牛?

1. 成長快、範圍廣、爆發集中,投資者行業集中

除了國際普遍定義的獨角獸概念之外,2017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給出了中國獨角獸概念,定義標準需要滿足以下四點:(1)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2)成立時間不超過十年;(3)獲得過私募投資,且尚未上市;(4)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

根據這一定義,結合胡潤、IT桔子、CB Insight、科技部火炬中心還有PitchBook發布的榜單,綜合整理,截至2018年3月,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126家,分布在10個城市15個行業,總估值6253億美金,約4萬億人民幣,其中超級獨角獸即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有11家,占比8.66%。

相比2014年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榜單,2014年至2018年,我國獨角獸數量發生巨變,平均每年新增19家獨角獸企業,增長成指數變化。這也反映我國新創企業成長周期短、創新能力強、爆發集中特點。獨角獸企業的爆發顯示了中國整體創新實力的提升,而這些企業往往成為引領產業新形態發展的牽頭者,發展自身同時促進上下遊產業更甚跨界產業的發展,拉動區域經濟,成為新經濟強大支撐力一份子。“硬科技”驅動成為中國獨角獸的典型特征。“硬科技”能夠有效創造高端供給,切實優化我國經濟結構。

從投資者角度來分析,獨角獸企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資本高度支持。據胡潤研究統計,紅杉資本以資助27家獨角獸和超50億美金投資金額位居第一。除了其他著名的創投資本公司,投資獨角獸企業最多的還有BAT系,又以騰訊21家排在第一。這些投資主體關註領域每年不同,但是同年,關註點會高度集中在類似領域。例如,2015年集中在共享單車、互聯網金融;2016和2017年集中在文娛文化、人工智能、大數據。

至於集中度如此之高的原因,分析這些被投企業,投融資機構首選是擁有技術門檻或者區別化技術的科技公司,這些公司的技術也往往正迎接風口。然後是頭部BATHM公司為了完善生態而布局,最重要一點,現在投融資從傳統的固定資產重型傳統企業到重科技、有創新的輕資產企業。

2. 行業地理特征:多以互聯網為基礎展開,集中“北、上、杭、深”

根據榜單分行業來看,企業高度密集在文化娛樂、電子商務、汽車交通和科技金融這些領域,而這些企業的基礎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展開。

排名第一的是大娛樂行業和電子商務,各自18家占比14.17%。大娛樂包括文化傳媒、視頻直播、動漫、票務等細分行業,企業包括愛奇藝、鬥魚TV、喜馬拉雅FM、快手、今日頭條等。而這些企業共同的特點是在擁有用戶群體流量後,以內容深入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粘性,“內容”之爭是這些企業區別與其他企業的地方。

電子商務行業從新興行業快速發展至成熟穩定期,商業模式清晰且盈利模式明顯,因而獨角獸企業高度集中在這些行業。現在的電子商務行業,或許稱為新零售更為貼切,包含生鮮零售、團購、母嬰電商、家具電商等。經歷了傳統的B2C、B2B、C2C、O2O到現在的新零售,依托於互聯網的銷售模式,變換叠代的速度只能比消費者想的更快。打通線上鏈接線下、“實體+零售”是這個行業的主要模式之一。而行業重點則在於客戶流量:線上線下流量互導反哺,相互助力才是實質所在。

這兩個領域發展如此迅速離不開消費升級,數據也體現民眾消費模式改變。單純的“所需品”消費已經不再能滿足,當代消費者,消費的變革升級,從物質到精神、從傳統到智能是時代所需。

地理分布方面,超八成獨角獸聚集在“北、上、深、杭”四大城市,而北京以58家企業列為第一,除此之外,北京以3361億美金的整體估值領先其他城市。有趣的是,雖然上海獨角獸企業數量是杭州的兩倍,但是整體估值卻低於杭州,深圳以190億美金排名第四。由此看來,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在首都、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

從地理分布來看,眾多獨角獸聚集在“北、上、杭、深”主要是因為這些城市經濟科技發達程度高,政府扶持力度大,高新科技區政策鼓勵創新;其次,這些城市擁有大量人口,人才流動趨向性明顯;其三,這些城市擁有頭部科創企業,給整個環境帶來創新氛圍,例如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團;北京的百度、搜狐、新浪;深圳的騰訊和上海的美團大眾點評。

3.商業特征:“技術創新+平臺生態+高新區+政策扶持”

整體來看,這些企業大多在國家高新園區,國家高新園區作為國家經濟發展聚集地,獨角獸的爆發體現了新經濟的活力和科技的重要性。拆分開看,四地各自發展領域也有所不同:北京獨角獸企業超65%集中在“文化內容”、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這些也都是風口領域;上海獨角獸企業50%為新型互聯網+企業,例如易果生鮮、小紅書、餓了麽等企業;深圳獨角獸企業45%為技術驅動型;杭州獨角獸企業14家,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為主,其中多半圍繞阿里生態圈展開。

除了高新區助力,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成長離不開平臺型企業的孕育。新經濟背景下,裂變拆分成為中國獨角獸企業的新晉產生方式。2017年,由平臺型企業業務裂變拆分而來的獨角獸企業共36家,占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28.35%。依托平臺型企業強大的資金積累、資源整合和系統管理能力,孵化出的獨角獸企業展現出顯著的爆發式成長特征。熱衷於孵化獨角獸的平臺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中國平安等。

在當前企業生態化的趨勢下,獨角獸企業已經成為企業生態鏈的重要構成。通過自孵化以及戰略投資的方式,平臺型企業能夠建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從榜單中可以看出,大約50%的企業或多或少與BAT有關聯。其中,與阿里巴巴有關聯的有27家、與騰訊有關聯的有37家、與百度有關聯的有16家;其中與三者都有關聯的有三家,分別為餓了麽、滴滴出行和汽車幫。

估值方面來看,共11家估值超過100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企業,除了大疆科技,其他全部都與BAT有關聯(阿里巴巴曾經有給小米科技註資)。可見,越是市值高的企業,與BAT關聯的可能性越高。

政策方面,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獨角獸的高速發展也離不開友好的政策環境。隨著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規劃強調,確保如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我國將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十九大也將發展高新科技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任澤平系恒大研究院院長)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澤平宏觀”微信公眾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80

國策透視:任澤平的崛起與幻滅

1 : GS(14)@2016-05-19 02:21:39

A股有跌冇升,最近極力唱好的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終告投降,上周五將微博所有內容刪除。筆者長期關注任澤平,不單是因為他曾擔任國務院宏觀研究室副主任,也是因為他的言論具真性情,不是一個簡單股佬。任澤平的成名之作,是他2014年下海後,9月發表頭炮研究報告「黨給我智慧」,指滬指可暴升至5000點。任澤平並非只是一味唱好,他在今年初,發表報告指投資者應休養生息,遠離股市,再次貼中大市。他在報告中明言,最大風險來自政治,「左的風險」,作為有官方背景的國企券商分析師,需要巨大勇氣。但上得山多終遇虎,自4月中起,他發表名為「春季攻勢,繼續幹!」的系列文章,指多項數據顯示,經濟回升超預期,A股將上升20%,以當時滬指水平,即升至3600點,如今證明完全看錯。內地有消息指,基金界正掀起聲討任澤平的浪潮。因為他的職銜是宏觀分析師,理應講宏觀經濟,而不是叫人何時買賣股票,那是策略師的工作。因為他的誤導,累不少基金近期輸大錢。任澤平去年被基金經理選為最佳分析師,但今年日子恐怕不好過。
A股近期走差,與「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指經濟L型,並炮轟李克強政策有關,令整個市場面臨巨大不明朗因素。任澤平因估中「黨智慧」而崛起,被市場視為最能貼近中央思維的分析師,但也無法預見「權威人士」的破壞力。正好說明,A股的風險和波動難以預測。黃尹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6/196131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