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貧窮到富有 李嘉誠的財富人生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3663.html

多年來李嘉誠早已成為一個象征,一個華人商業領袖可以在這個財富世界上抵達的最高高度。他可以自謙說:“假如我是一盞燈,能夠照亮一條路就好了。”但所有追隨者都相信,他能夠照亮一條漫長寬闊的道路,通往財富帝國,挖掘出人性貪婪的欲望與卑微的人格,以及作為萬惡之源的金錢。

李嘉誠,生於1928年,不到30歲就成為了香港的塑膠花大王。隨後,他憑借自己敏銳的眼光,進軍地產,並多次演繹“蛇吞象”的神話,促使自己的財富大幅飆漲。

根據美國《福布斯》雜誌中文網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福布斯華人富豪榜中,李嘉誠以310億美元的凈資產再度成為華人首富。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誠已經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

從一名酒樓夥計到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成功也並非一帆風順。然而,對於他的成功,不僅離不開其堅韌的毅力,還與其敏銳的眼光,善於抓住每次致富機會有著密切的聯系。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李嘉誠就已開始進軍塑膠花市場。不過,他並非盲目跟風,而是借助一本英文雜誌的塑膠花信息,從中挖掘了商機,並最終將塑膠花市場做大做強。

此外,自1958年進駐地產業後,李嘉誠的敏感眼光也進一步促成了他的財富增值。

鑒於他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的研判,他認為香港經濟有望實現騰飛,並於1971年6月,成立了長江地產有限公司,大舉發展房地產業。於是,在隨後的時間內,李嘉誠陸續上演了“蛇吞象”式的神話,並最終借助香港經濟騰飛而實現財富上的大幅增值。

李嘉誠談財富理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李嘉誠被問及會否增加捐款力度時表示,他對財富的理念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亦用之有道”,未來10年李嘉誠基金會的捐款,將超過他過去30年的捐款。

李嘉誠透露,旗下李嘉誠基金會在1980年成立,基金的一半捐款用於內地,2008年至2010年期間,基金共捐出約53億港元,長實及和黃兩間公司則合共捐出約2億港元。他表示,過去30年捐出的錢,總數約100億港元,相信未來10年基金會捐款會多於過去30年。

李嘉誠透露,旗下基金8成是用在中國人地區,即大中華區域,而過往主力做醫療及教育工作,因為他深信教育可以解決跨代貧窮。他指出,在內地不少大學一些沒有命名的大樓,都有可能是自己捐款所建的。

最近不少海外富豪將一半財富捐出,李嘉誠說,過去一段日子自己捐出的財富亦不少,他將李嘉誠基金會視為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並將自已身家三分一註入基金會,這筆財產將相等於他個人在1980年的資產規模。

李嘉誠表示,在5月已部署一些公益項目,將於9月公布詳情,公益項目將由基金會負責,在香港進行,他沒有透露資金規模,但如果反應良好,未來會增加規模。

長實公布半年盈利119億港元,增長4%;和黃半年盈利64.5億港元,增長12%,中期息派0.51元。

李嘉誠表示,歐美仍有不明朗因素將影響全球經濟複蘇步伐,但預料世界經濟前景穩定,他對內地及香港的經濟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如無重大不可預見之情況,集團業務發展蓬勃,對未來充滿樂觀和深具信心。

對於3G業務連年虧蝕後,終於有望轉虧為盈,李嘉誠表示,對明年和黃增加派息很有信心。 

李嘉誠分享人生觀:逆境和挑戰激發生命力度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李嘉誠在汕頭大學“2011屆畢業典禮”上,借“檸檬汁人生觀”,鼓勵年輕人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大多數年輕朋友羨慕的是李嘉誠現在的財富、名望和地位,而對李嘉誠經歷過的苦難、逆境和挑戰知之不多。李嘉誠在童年時,父親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為了給父親治病,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糧食。父親逝世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學校用他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筆者曾經對一位年輕朋友介紹過李嘉誠先生苦難的童年時代,並問她願意經歷這樣苦難的童年嗎?這位朋友沈吟良久後說:“我擔憂我無法經歷這樣的人生考驗。”

李嘉誠說,他學到最價值連城的一課,是逆境和挑戰只要能激發起生命的力度,我們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

法國啟蒙主義學者盧梭說過:“十歲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給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麽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李嘉誠說:“我要拒絕愚昧,要持恒地終生追求知識,經常保持好奇心和緊貼時勢增長智慧,避免不學無術。在過去70多年,雖然我每天工作12小時,下班後我必定學習。”

“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一輩子也無法沖破匱乏與弱勢的局限。我理解這些恐懼,因我曾經一一身受。沒有人願意貧窮,但出路在哪里?”李嘉誠說。

的確,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心靈的貧窮更加可怕。李嘉誠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艱苦,是殘酷而悲涼的。那時候沒有什麽社會安全網,饑餓與疾病的恐懼是強烈迫人;求學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貧窮常常像一種無期徒刑。今天香港社會新的富足,為大部分人帶來相對的緩沖保障,這是許多像李嘉誠那樣的前輩胼手胝足、篳路藍縷為香港社會奠定的基礎。

李嘉誠坦白地對學生說:“我愛當我自己!”告訴學生,上天賦予每一個人獨特生命的同時,也賦予每一個人熱愛自己和塑造自己人生的責任。

李嘉誠14句經典財富格言

1、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不敢說一定沒有命運,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時,那肯定不會成功。若我們貿然去做,失敗時便埋怨命運,這是不對的。

2、與新老朋友相交時,都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3、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4、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5、一般而言,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歡看關於那些人物的書。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6、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7、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

8、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從。

9、決定一件事時,事先都會小心謹慎研究清楚,當決定後,就勇往直前去做。

10、在劇烈的競爭當中多付出一點,便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麽一點點。

11、人生自有其沈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麽叫做成功,什麽叫做真正的幸福。

12、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13、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麽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14、人們贊譽我是超人,其實我並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只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領會了一些經營的要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65

投資改變人生觀

前天和兩位朋友吃早餐談價投,我們都說價值投資改變了大家的人生觀,其中我們尤其是對偏見看得最重要。

偏見是去否定一些非自己能理解,卻和自己的意願相違的聲音。

我們都認為,如果個人不能找出對別人的方法或不同意見有一個合理解釋,做到滴水不漏,就唯有先放下個人的決定,因爲只要有1%的偏見,就有可能輸錢。

一蚊也不想輸的推動力是如此驚人,令自己永遠置無盡可能于個人的專嚴之上。

囘家之後,我也整理一下,把過去學價投之後,對某些觀念改變縂結下來:


1變化和不變化:
世間有一些事情是不斷變化,而有一些事物是不變;


2貪婪:
貪婪是希望賺自己能力以外的錢,貪婪和愚蠢通常是一對的;


3妒忌:
妒忌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妒忌最易令人有偏見。


4偏見:
再用相同操作分法時,無論之前是賺是輸,我總會問自己是因爲之前的記憶而出現偏見;

5勝利
每次勝利之後我也問下一場會否是Waterloo;

6失敗:
保證會繼續出現,我盡量不抱怨自己,因爲我只是常人;

7企業盈利:
得意時別太高興,失意時別太氣餒;

8標青:
若能夠每年企在投資市場中間位置,20年不被洶汰,都已經是今天最優秀的了,當我對自己不滿時會把這事實安慰自己;

9感恩:
我無所事事不精明,錢卻能每天自動產生。

轉眼第十班價值投資班又會再開始,這次之後可能要一段時間才能再和大家班上見面。

有同學說我在班上每次想不通是否要買某股票時就給這個“一蚊也不想輸”佔上風而選擇放棄。

這格言聽起來好像很笨,但反過來說,我持有的股票沒有一支讓我覺得會輸錢。

如果你也是一蚊也不想輸,并且想學習這套方法,可以到這裏:

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7/04/ben-graham.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64

PreAngel王利傑:投資人最後的勝利是人生觀的勝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7/163795.shtml

PreAngel王利傑:投資人最後的勝利是人生觀的勝利
黑馬投資家 黑馬投資家

PreAngel王利傑:投資人最後的勝利是人生觀的勝利

有時候,一個好一點點的決策能給你帶來上千倍、上萬倍的回報。

來源 | 黑馬投資家(ID:heimatzj)

 口述 | 王利傑

 整理| 黑馬投資學院

41.webp

王利傑於2011年創辦PreAngel天使投資品牌,至今投資了近300個科技初創企業。PreAngel已參與了多支子基金品牌的建立,由9個合夥人管理10億人民幣。LP包括美圖科技蔡文勝、唯品會吳彬、周鴻祎、薛蠻子等。王利傑投資的多個項目回報豐厚,如九櫻天下(3年200倍)、蟻視VR(1年18倍)、醫聯(2年180倍)、遊友移動(4年56倍)等。

6年,花了4億,投了300個項目,王利傑總結出了關於天使投資的幾大認知。

成功可不可以走捷徑?我認為可以,關鍵是我們要去尋找。投資,95%靠運氣,5%靠認知。認知鴻溝如天塹,5%的認知差別,10年後的成就差異可以超過1000倍。有時候,一個好一點點的決策能給你帶來上千倍、上萬倍的回報。

天使投資的正確姿勢是,用正確的認知去駕馭未知的命運。我們大概花了4個億投了300家公司,總結出了這幾個關於天使投資最直接的認知。

 天使投資的核心競爭力是風險認知

天使投資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我們之間互相比拼的是什麽?我認為是風險認知的能力。我們做天使投資不是買彩票,也不是賭博,我們要管理風險,管理風險的第一步是認知風險。有些創業者像無頭蒼蠅,一萬個亂沖亂撞的創業者可能有一個能沖出去,那是因為他運氣足夠好,但我們不能投這樣的創業者。有些創業者是有規則地試錯,他看到了迷宮,他有一套策略,先走哪一步,再走哪一步,此路不通,就換一條路,投這種創業者成功概率上高一點。

風險

但最牛逼的人應該是站到高空,鳥瞰整個迷宮,然後找到那個成功的路徑一直走出去,一次通過,這就是站到巨人的肩膀上,這就是認知。

認知提高一個維度,別人看到的是風險,你看到的是機會,別人看到的是機會,你看到的是風險,這就是上帝思維。所以做投資,每天的主要工作不是不停地看項目,而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提高你的認知,這樣你才能甄別出風險和機會。都說天使投資是高風險、高收益,但如果你掌握了風險認知這一核心競爭力,那麽天使投資在你這里就變成低風險、高收益了。

 天使投資本質是概率博弈遊戲

做天使投資,要掌握天使投資的本質,這樣你在決策時才能做到萬變不離其宗,穩操勝券。我總結天使投資的本質是概率博弈,當你知道它是概率博弈遊戲之後,你就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了,你就不在乎一個項目的成敗了,因為你看的是整個大盤的概率。

你投一個項目,如果這個賽道上他的競爭對手超過10家,那麽他勝出的概率就不超過10%,概率是分散的,每個人都有贏的概率,而現在又是贏家通吃的時代,往往第一名等於第二名到第十名總和的10倍。所以我們投一個項目的時候,賽道上的玩家最好不要太多,你要投的一定是別人還不懂的,媒體還沒報道的,你自己還在糾結的,這才有可能是你賺錢的。

做投資,怕的是亂,不是難。100家公司在做同樣一件事,憑什麽你投的這家就一定能跑出來呢,一定是1%的概率。團購大戰也好,O2O大戰也好,共享單車大戰也好,一旦一堆人殺進來,你就真的不知道誰會贏了。但從歷史來看,那些最後跑出來的基本上是最早做的那一批中的某一個。像團購,美團是最早的一批;外賣,餓了麽是最早的一批;共享單車,也就是摩拜、ofo。

對於投資,我們不能高估自己的智力,要對概率有敬畏。投資人應該看看怎麽用概率博弈的方法去做投資,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有些項目該死的就讓它早點死,一個項目如果註定要失敗,最好在天使輪就失敗。

42.webp

 勢能決定企業規模,決定投資回報率

一個企業想要千倍回報,來自於哪里呢?來自於整個產業的勢能,是勢能決定了企業的規模,決定了投資的回報率。所以小生意不能投,一個企業能做多大,不是CEO決定的,是賽道決定的,是這個產業的勢能決定的,我們一定要借大勢。

中國有三大互聯網公司BAT,分別做的是搜索、電商、社交,美國也有三大互聯網公司: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也是搜索、電商和社交,怎麽這麽巧呢?它的企業規模都是賽道決定的,那個CEO恰巧成為那個賽道上的贏家,而那個CEO也恰巧是因為他很早就進入了賽道,他就能吃到這個賽道的紅利。

借勢有多重要,1998年雷軍就已經是金山的總經理了,超級大佬,那時候三個小兄弟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都剛出道,可能連雷軍都見不到。但現在他們都遠遠超越了雷軍。雷軍後來在2010年成立小米奮起直追,因為他要借移動互聯網的勢做小米手機,雷軍非常優秀、聰明又勤奮,資源整合能力也很強,最後小米也做到了400億美金。雷軍做小米的創業起點比那三個人當年起點高很多,但成就差很多,因為借的勢不同,那三個人借的是互聯網的勢,雷軍借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勢,這兩個勢能差了10倍,所以說要看你能借到多大的勢能。

 時機決定生死概率,先發優勢是一切優勢之源

那如何抓住這個勢能,成為“風口上的豬”呢?就是時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個“快”就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公司要不斷拼命往前跑;二是,一旦看到了一個機會,你還沒想明白就應該先跳下去,一邊跳下去做一邊想,而不是想明白再跳下來。

中國最牛逼的互聯網天使投資人,這一輩子活80歲,其實只需要忙兩年,就是1998、1999年這兩年。因為中國的互聯網紅利被Top 10前十家吃掉80%,剩下來20%才被一堆小魚去分,而前十家公司騰訊、百度、阿里、新浪、網易、搜狐、盛大、當當等,都是在1998、1999年這兩年成立的。如果你想投天使,必須在這兩年下註,時機過了就沒了。

如果那兩年你手上有錢,你機會投互聯網,但是你看不懂,你猶豫了,你說我再觀察兩年,到了2000年,好像看懂了,開始投,你將會投到58同城、趕集網、暴風影音這種公司,這是你最大的中獎概率。時間窗口就那麽短,每個賽道都有一個最佳時機,你必須在最佳時機去搶,錯過了你就不要留戀這個賽道了,你就必須換個賽道。

這里面當然有運氣的成分,沒有人能看得那麽清楚。如果拋開運氣,你想更大概率抓住這個時機,那麽寧可早,不要晚,早一點我可以在里面熬,慢點學習,建立人脈,提高認知,當這個賽道爆發的時候,你才可能投到那個賽道上的Top 10,成為收割那個賽道紅利的人。

43.webp

 最難的不是投入,而是退出的時機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最難的其實不是投入,真正賺錢還要看你退出的時機。我們想什麽時候退出?很多基金都是7年的,那當然要在第七年之前退出,所以說我們是短視的。很多美元基金是12年的,很多項目願意拿美元基金的錢,因為美元基金的GP和LP都有足夠的耐性。基金的存續期很重要,它已經決定了你的收益,所以說長線才是天使的王道。

這里有一組數據,騰訊上市後13年市值翻了250多倍,Google上市13年翻了25倍,Facebook上市5年翻了4倍,唯品會上市2年翻了50倍,三年翻了66倍,最厲害的是亞馬遜上市20年翻了900多倍。假設有人在1994年參與投資了亞馬遜的天使輪,而且到今天都沒賣,他能賺3.5萬倍,LOR也是40%,這個業績明顯比巴菲特還好。

另一個案例是南非的MIH投資了騰訊,拿了35%的股票,曾經有人分析說,這個股票的價值,超過了十幾年來所有VC賺的錢的總和。如果我們想在未來超過MIH的投資業績,要做三件事。

第一,要投到未來二十年中國市值第一名的公司。這個很難,95%還得靠運氣。

第二,要拿人家35%的股份,股份少了也賺不到錢。你能拿到未來第一名市值第一的公司35%的股份,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這個公司在你投的時候沒人跟你搶,那估值就會低;第二,如何拿到35%,就是不斷地增持,A輪、B輪、C輪上市之前你都在投,你的資金不斷增持。

第三,要拿19年以上。這就看你的耐性了,要用自己的錢,拿多少年理論上都是可以的,如果是基金,你就要做一個長期的基金。

 “賭人”的三個誤區和五條法則

三個誤區:

1、被創始人的“勤勞”所感動。那麽多創業者失敗了,90%都是因為在錯誤的時機做了錯誤的事。

2、被創始人的“激情”所感染。一個創始人特別有激情,你就掏腰包了,忘了要去判斷賽道對不對、時機對不對,你的核心是要理智分析這些。

3、被創始人的學歷所誤導。學校是不教創業的,學歷高不代表創業成功率高。我們要投那些靠譜的人,支持他們去做靠譜的事。

44.webp

五條法則:

1、把錢投給認知水平高的人。認知是最核心的東西,創始人的認知邊界就是他企業的邊界,一個創始人的認知邊界不成長了,企業也就停在那里了。過去越成功的人就越固執,越容易用原來的認知去判斷未來的事物。

2、把錢投給想象力豐富的領袖。偉大的領袖就是做三件事:方向、戰略和用人。一個CEO不需要每天忙忙碌碌在前面拉車,不需要寫代碼。關鍵是要把握好方向;設計好戰略,這個戰略不能一次性設計好,而要不斷調整動態;招人,牛逼的團隊一定不停有牛人加入。

3、把錢投給高度自控的人。自控力很重要,什麽叫自控力?簡單說,他說到的都能做到。自控的本質就是犧牲眼前的欲望去滿足未來的欲望,犧牲低級的欲望去滿足高級的欲望。

4、把錢投資給使命驅動的“偏執狂”。什麽叫使命驅動?他創業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某個使命,為了全人類。初創企業獨裁重於民主,我們喜歡投獨裁者,一個公司做決策還靠民主投票,這個公司沒什麽出息,他沒有主心骨,沒有一個人敢拍板。

5、把錢投資給“孤註一擲”的人,不給自己留退路。

 優秀投資人的五個素質

投資人勝出關鍵靠什麽呢?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投資人要有五個素質。

1、好奇心、敏感。對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好奇,對周邊的政策環境變化、人事物都要敏感,好學,不斷地看新東西,知識的衰減期只有半年甚至更短。

2、開放。要廣泛聽取各種人的意見,有時候我對很多項目很糾結,讓團隊去盡職調查,給我挖出一些信息,我對這個項目的成功率、回報率判斷就降低了,最後是團隊幫我否定了這個項目。

3、身體要好,不管做投資還是創業。

4、獨處、思考,學會跟自己相處,問自己問題。勇於下註,隨大流肯定成不了大事。

5、投資人最後的勝利,是人生觀的勝利。你能見到什麽樣的創始人,能投到什麽樣的創始人,最終是由你的人生觀決定的。

成功的生命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個層面是對於個體的意義。我要自己吃得好、穿得暖、有成績,有一個溫暖的家,過上小康生活,讓別人羨慕,等等,這是出於自私的角度。另一個層面是對於集體的意義,很多人在特定情況下會為了人類集體而犧牲自己,會做一些看起來很利他的行為,這是集體傳承所需要的。而我們對於集體的貢獻就是看能不能留下一些讓人類向前發展的作品,比如喬布斯創辦了蘋果,蘋果就是他的作品,投資人的作品就是你投的每一個企業,你投了誰、扶持了誰、成就了誰,這個企業對社會的貢獻,背後都有一份力量。

所以做天使投資,就是用一生的時間去做一些可能在此生都看不到結果的事。我們就是給後人種樹的,此生看不到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做這件事。抱著這樣的心態,才有可能成就真正偉大的事業。

王利傑 天使投資 投資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