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天損失一.七兆元的軍事演習 只是烏克蘭危機序曲 普丁真正的毀滅性武器是金融(068-070)

2014-03-17  TWM  
 

 

烏克蘭三月十六日將舉行克里米亞獨立公投,俄羅斯總統普丁絕對不讓烏克蘭投向歐盟懷抱。他掌握的勝算籌碼,不是擁有核彈的軍事實力,而是足以讓歐洲金融崩潰的五千億美元外匯存底,以及俄羅斯權貴與歐洲金融界的緊密關係。

撰文‧乾隆來

俄羅斯大獨裁者普丁,為了抓住人口只有兩百萬人的克里米亞半島,一不小心將自己放到全世界政治軍事傾軋的靶心。如今,這個從肉體到心靈都極為強悍、什麼都不怕的獨裁者,正面臨人生最大的一場考驗,只要一個閃神,不只自己將會粉身碎骨,還會拉著他的俄羅斯帝國一同陪葬。

但是,普丁不會怯戰,失去了烏克蘭的俄羅斯帝國,將淪為遙遠北方的二流勢力,正如同中國絕不放棄台灣,普丁也絕對不會讓烏克蘭叛逃到歐盟的懷抱中。

更何況,普丁王朝不僅牢牢掌握著俄羅斯政治經濟的資源,他們的貪腐資金灌滿了歐洲銀行的金庫、他們的妻子買飽了倫敦與巴黎最奢華的豪宅,俄羅斯與歐洲的金融利益早已如膠似漆。普丁手上的經濟金融籌碼,跟他軍火庫中的核子飛彈,同樣是足以摧毀全球安定的毀滅性武器,所以普叮噹然不會怯戰。

對決股市金融 俄損失慘重就在今年三月一日星期六,俄羅斯國會授權普丁對克里米亞出兵,普丁隨即展開讓外界搞不清楚是侵略、還是演習的軍事行動。雖然動用軍隊的規模很小,卻立刻引起以德國為首的歐盟,聯手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強烈反應,引發外交、軍事、經濟全面的國際對峙。

外界擔憂的軍事衝突並未發生,真正的對決發生在金融市場。三月三日星期一,俄羅斯股市暴跌一一%、隨後開市的德國股市跌了三.三%,倫敦與紐約則以下挫一.五%收盤,金融市場對決的結果勝負立見,美國與德國雖然重傷,俄羅斯卻大敗。兩天之後,普丁將部隊撤回俄羅斯境內的軍事基地,重回談判桌。

三月三日俄羅斯股市總市值一天蒸發五八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兆七千七百億元),相當於台灣一整年的中央政府總收入。三月一日出兵前的俄羅斯股市總市值,還有五七五○億美元,到了三月三日剩下五一二○億美元,損失比金融海嘯時期還慘烈。

更糟的是,普丁最大的財庫OAO Gazprom國營獨佔石油氣公司,當天暴跌了一四%,而最大的銀行Sberbank則崩跌一五%。普丁進軍克里米亞的決策,堪稱史上最昂貴的、損失最慘重的軍演。

三月三日股市暴跌只是一個「小小的電擊」,曾貴為金磚四國、受到投資人追捧的俄羅斯早已疲態畢露,持續第三年承受資金外流的壓力。資金外流不僅來自於歐美外資,也來自於普丁培養出來的權貴大亨們。

俄羅斯盧布兌美元的匯價,與一年前相比重貶了一八%,其中有一一%來自於過去三個月內的資金外逃。如果軍事衝突升高,總金額超過千億美元的歐元債券、俄羅斯違約交換合約、OFZ聯邦政府債券(盧布計價的俄羅斯聯邦政府債券)都可能面臨賣出的壓力,造成俄羅斯全面的金融危機。

普丁在千禧年前從葉爾欽手中接下政權,二○○○年五月正式出任俄羅斯總統,前面七年藉著能源輸出,為俄羅斯蓄積了龐大的財富,在金融海嘯之前,俄羅斯外匯存底一度逼近六千億美元。但是,金融海嘯改變了全球的金融生態,俄羅斯的能源魔法就此消失,經濟成長日益疲弱、通貨膨脹從一二年的三%,突然向上跳升,去年年中已經翻倍到七.四%。

一二年是普丁王朝經濟實力盛極而衰的關鍵,當年經濟成長停滯、通貨膨脹劇揚、外匯存底開始下滑,海外負債卻反向暴增。

俄羅斯外匯存底到今年元月已經跌破五千億美元關卡,政府外債則一路向上狂飆,一二年底已經累積了六千一百億美元的外債,比當年的外匯存底高一六%;去年外債又新增一千三百億美元,累計七三二○億美元的外債,是外匯存底的一.五倍,外債比外匯存底多透支了兩千三百億美元。

投入歐盟懷抱 波蘭獲新生俄羅斯本體經濟實力的衰退,是今天烏克蘭危機的源頭。二十年前蘇聯瓦解,波蘭與烏克蘭原本經濟規模相當,波蘭選擇歐盟,而烏克蘭繼續依附俄羅斯。

二十年後的今天,波蘭的平均國民所得已經是烏克蘭的三倍,兩年前歐豬國家倒債危機中,波蘭不僅毫髮無傷,還更加壯大。使用自己貨幣的波蘭,過去六個月相較於歐元還升值了二.二%,是彭博資訊二十四個新興國家貨幣中,走勢最強勁的新興市場國家。靠向十二兆美元的歐盟市場,讓波蘭重獲新生。

相較於波蘭的經濟發展,選擇俄羅斯的烏克蘭卻淪為貪腐與犯罪官員主導的附庸國,長期仰賴俄羅斯提供低價天然氣補貼,失業率高漲,最有名的外銷品卻是素以美麗聞名的烏克蘭少女。

俄羅斯實力衰退,對烏克蘭的天然氣補貼逐漸縮減,去年承諾一五○億美元購買烏克蘭國債的金援,到了年底只實現了三十億美元;相反地,以德國總理梅克爾為首的歐盟,在成功化解歐豬國家債務危機之後,高舉「歐盟東進」的大旗,向烏克蘭熱烈招手,用IMF(國際貨幣基金)做先頭部隊,承諾提供一一○億歐元的援助,要求烏克蘭「經濟改革」,實際上是「脫俄入歐」。

過去幾年的金融危機,從希臘、西班牙、葡萄牙開始,倒台的政府一開始都在俄羅斯與歐盟之間搖擺,但是最終都被歐盟收服。去年塞浦路斯倒債,梅克爾率領的歐盟硬生生把塞浦路斯從普丁的口袋中拿走,還讓存在塞浦路斯的俄羅斯貪腐資金血本無歸。

歐盟的十字軍一路開向烏克蘭,直逼普丁的後門,而且連俄羅斯期盼許久的索契冬季奧運,歐巴馬、梅克爾、英國首相卡麥隆都聯袂缺席。被逼到牆角的普丁退無可退,一直忍到冬奧結束後,終於用搶回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手段,向梅克爾與歐巴馬發出玉石俱焚的警訊。

就在普丁發動克里米亞軍事演習的同時,北韓的金正恩也趁勢發了幾枚飛彈。普丁與金正恩,都是被美國與歐盟強權逼到牆角的獨裁者,都在做最後一搏。不過,相對於窮得只剩飛彈的北韓,普丁手上的「毀滅性武器」更為有力。

掌握俄權貴 威脅歐洲金融俄羅斯不只是擁有核彈的軍事強權,還有天然氣及足以導致金融崩潰的五千億美元外匯存底。當然,普丁周邊圍繞著俄羅斯權貴,十年來在歐洲到處置產,是歐洲私人銀行與對沖基金最重要的客戶。普丁掌握這些權貴的命脈,隨時可以威脅歐洲金融市場的安定。

普丁瞭解,軍事只是枱面上虛張聲勢的工具,金融才是決戰勝負的關鍵所在。烏克蘭就是因為瀕臨破產邊緣,才讓歐盟與IMF有機可乘,除了會議室裡的外交談判、地面上的軍事演習之外,還必須反制美國與歐盟的金融戰爭。沒有錢,不要說烏克蘭會破產,連俄羅斯也岌岌可危。

付出了一場一兆七千多億元的昂貴軍事行動後,普丁放下身段,釋出重回談判桌的善意,並且加速在三月十六日舉行克里米亞獨立公投。他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談出結果,阻止烏克蘭在五月二十一日預定的大選中叛逃歐洲。

普丁枱面下的金融戰爭還沒有輸,相對於美國強勢姿態,歐盟至今仍態度曖昧,只談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但對於制裁俄羅斯經濟、停發普丁官員簽證、凍結俄羅斯貪腐存款等致命的金融武器,則是噤聲不提。普丁曾經要求俄國央行統計,發現俄羅斯的私人企業存放在歐洲銀行的資產將近六百億美元。俄羅斯與歐洲銀行家的利益緊密結合,這些「能在德拉吉(歐洲央行總裁)耳邊說上幾句話」的歐洲銀行家們,將是普丁最好的說客。

(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普丁

出生:1952年

現職:俄羅斯總統

經歷:俄羅斯總理、俄羅斯總統、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中校學歷:俄羅斯列寧格勒大學畢業,主修《國際法》家庭:與裡德蜜拉結褵近30年,2013年6月離婚,育有2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036

全年成交一.七兆元 拚成交量少不了現股當沖 金管會的口袋還有一支箭……

2015-04-20  TWM
 
 

 

現股當沖去年創造一.七兆元成交量,證明對量能確有幫助;若第二季擴增適用標的,增加稅收之餘又提供投資人多重選擇,理應是好事一樁。

撰文‧周岐原

再一個半月,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的政策之箭,將改變台股現有生態。

除了股價漲跌幅放寬,提前至六月一日實施。證交所也正研議,ETF(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以及可發行權證的個股,都將成為開放現股當沖的標的。證交所指出,擴大現股當沖措施最快將在第二季上路。這可能也是金管會口袋中,效果最顯著的一支箭。

只是這些基於活絡市況陸續開放的措施,竟被特定媒體形容為「走火入魔」,扭曲政策原意。ETF固然適合中、長期投資者,但其包含一籃子股票、流動性較佳的特性,也相當適合短線投資人判斷方向、賺了就跑的思惟。因此在美股,投資人透過追蹤重要指數的ETF進行當沖,也是一種熱門的交易策略。

就國內市場而言,開放現股當沖究竟有多少效用?政策上路前,除了透過信用交易、資券互抵進行當日沖銷,一般途徑買進的股票,必須等待隔日才能賣出,當市況不確定性升高,投資人寧願暫時退場觀望,也不要承擔風險。

現股當沖標的 將持續擴充此外,信用交易是專屬自然人的投資途徑,投信、自營商、外資都無法透過融資券互抵當沖。當投資台股的短線操作策略,選擇遠較國外來得少,中、長線投資又面臨日益加重的負擔考驗,資金持續流向海外市場,尋求更有機會的標的,也只是時間問題。這或許是近來台股成交量偏低的原因之一。

證交所指出,其實國外成熟國家的股市,絕大多數股票都能夠當日買賣沖銷。然而在台灣,目前只有上市的台灣五○、中型一百成分股,以及上櫃的富櫃五○成分股,總共二百檔個股開放現股當沖。

換言之,數量只占上市櫃公司總數約一四%。但如果以今年第一季,可發行權證的標的證券來看,上市櫃個股總數達三三八檔,全數都開放現股當沖的話,占上市櫃公司總數比將躍升為兩成以上。

以二○一四年來看,現股當沖占大盤成交金額節節上揚,全月金額曾二度突破二千億元,對亟待將市場做大的台股而言,無疑是一股活水。可見推出現股當沖,其實並無鼓勵炒作短線之嫌,只是能不能順應市場需要、如期上路,還得看當局的決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84

科技尬金融 下一件大事:FinTech 看趨勢》全球四.七兆美元市場 金管會帶頭催攻

2015-10-05 TCW

科技業的下一件大事是物聯網;而對金融業來說,則是FinTech(金融科技)。這波席捲全球金融市場多時的大浪如今也來到台灣,在金管會連續出招下,台灣能不能孵出FinTech小金雞?

金融科技(FinTech, Financial Technology)的風,終於吹進台灣了。

九月二十四日,金管會金融科技辦公室正式揭碑啟用。此前不久,金管會才宣布開放金融業投資FinTech公司持股上限可達百分之百,而接下來,金管會還計畫為FinTech設立十億元基金和育成中心。半年內,端出一道道大菜,不難感受到背後的急迫感。

FinTech是過去一年國際上最熱門的詞彙之一,但對多數台灣人來說,無疑還是個新名詞。事實上,大家對FinTech的服務應該不陌生,如轉帳服務PayPal或支付寶,都是FinTech。

簡單來說,FinTech就是利用科技提供更低成本、高效率、高價值的金融服務。除了較常見的支付,還有P2P(個人對個人)借貸、電子錢包等。

而相對於科技發展腳步緩慢的金融業,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認為,不受傳統金融框架束縛的科技業,更能海闊天空地想出新模式。

科技業創新 搶食金融市場

隨著網路日益普及、速度更快,進而發展至行動化、雲端化、智慧化,到如今萬物皆聯網,FinTech就像是從一個熱帶低氣壓,一步步發展成超級強颱。高盛預期Fintech的市場規模將上看四.七兆美元。

而去年在美國上市的P2P借貸平台Lending Club,就是FinTech瘋狂成長的指標性個案。藉由網路平台及大數據信用評分系統,Lending Club提供借款者和貸款者一個可以直接媒合的新管道。

從二○○七年成立,至一五年第一季為止,Lending Club累積貸款金額達九十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六九億元),而這個規模在一四年六月時,才不過五十億美元。

為什麼小小科技公司能 從金融巨獸嘴裡分得一杯羹?其實Lending Club找到的是一塊銀行吃不下的肉,也就是為數眾多,但貸款金額較小、需求較急、風險也較高的一群人。如同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所說:「FinTech 比的是數據能力。」勝負差距可能就在千分之一的利率,特別是對於必須先擁有一大筆資金池,才能進行放貸的銀行,先天就處於不利的競爭條件。

不僅如此,國際商業智慧分析公司SAS台灣副總經理高芬蒂也指出:「過去都是銀行說了算,但現在網路平台讓借貸雙方的資訊變得透明。」不難想像,為什麼這樣的服務很難從銀行內部發展出來。

也無怪乎美國第一大銀行JPMorgan Chase董事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會向投資人發出警告:「矽谷來了!」而且不只是矽谷,FinTech更早已在英國、中國、香港等地百花齊放。面對這場革命,與其築起高牆抵 擋,更多金融業者決定敞開大門,和FinTech合作。

有金融業者如花旗,自詡為「有銀行執照的科技業者」,也開始學習科技業舉辦「黑客松(Hackathon)」,一面尋找金融創新解決方案,一面培育 FinTech人才。或有業者藉由投資與FinTech結盟,目的不只是學習如何應用新技術,也透過投資,讓銀行本身無法經營的業務,以另一種管道將錢收 進口袋。

腳步太慢 外敵兵臨城下

國際管理顧問公司Accenture的報告指出,單單在一四年,全球對金融科技的投資總額就達到一二二億美元。回頭看台灣,資策會數據科技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林蔚君急切呼籲:「台灣要快,因為人家已經走到很前面了。 」甚至,國外FinTech公司,如獲得高盛投資的理財網站CompareAsiaGroup與資金營運平台C2FO,都已來台灣敲門。

在強大的威脅感及金管會強力推動下,國內金融機構也動了起來。凱基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歐久菁就表示,他們已鎖定支付技術、數據分析、P2P借貸平台和 整合投資及財務技術平台這四大領域為首要投資標的。永豐金控營運長江威娜也說:「FinTech會有一定的角色。」永豐金不排除任何可能。

實際上,台灣也開始有FinTech公司萌 芽,如老牌第三方支付業者紅陽科技開發出整合導購功能的行動聲波支付;還有以推播互動式安全認證機制入選一四年FinTech金融技術創新實驗室計畫的蓋 特資訊,今年至目前為止已拿下七家銀行合約。而原本就在網路標會與保險有所著墨的喬美國際,預計年底推出P2P借貸平台,都可能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新星。

不過,就像阿碼科技創辦人黃耀文所說:「FinTech要有競爭力,法律系統必須要很靈活。」王可言也認為,「台灣還沒有一個給新創公司創辦人放心去衝的法規環境。」

但他並不悲觀:「我們加速還是有希望。因為科技通常是跳躍式的,也有可能創造一個新模式,讓台灣在全世界金融科技占有一席之地。」

低成本、高效率 FinTech搶食金融大餅—全球與台灣FinTech公司

支付平台

代表公司:PayPal

成績單:2015年第二季經手金流達660億美元

同類型公司:支付寶、Venmo、Stripe、*紅陽、*藍新

股權群募

代表公司:Crowdcube

成績單:累計成功募資金額突破1億英鎊

同類型公司:京東眾籌

P2P借貸平台

代表公司:Lending Club

成績單:截至2015年第一季,累計貸款金額達93億美元

同類型公司:陸金所、*喬美國際

自動化投資

代表公司:Wealthfront

成績單:總資產管理規模已突破20億美元

行動刷卡

代表公司:Square

成績單:日交易額突破1億美元

同類型公司:*紅陽、*精誠

P2P分期付款

代表公司:趣分期

成績單: 月成交額近人民幣5億元

同類型公司:*Installments

徵信芝麻信用

P2P保險Friendsurance、*喬安

雲端會計服務Xero

資安VASCO、*蓋特資訊

註:*為台灣公司 整理:何佩珊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80

大老闆的火箭賺錢計畫 商機近七兆,馬斯克、貝佐斯也搶做

2016-02-22  TWM

爭議創業家堀江貴文,出獄後成立十人小公司,研發搭載衛星的小型火箭,今年開始量產,看準衛星發射成本降低,全球「太空事業」越來越熱。

這個男人一出監獄,立刻搭上飛機前往北海道帶廣機場,從機場搭車約四十分鐘,終於到達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火箭實驗場的所在地大樹町,這裡人口僅五千七百人,是個小小的「宇宙村」。

他是曾因違反證交法入獄(被稱「活力門事件」)的網路企業家堀江貴文,即使在官司爆發當時,每天焦頭爛額的他依然對宇宙事業情有獨鍾。為了開發可帶著超小型衛星(重量五十公斤以下)以低價發射升空的小火箭,他在二〇〇五年與幾個志同道合者成立「夏天火箭團」,自掏腰包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火箭愛好者投入研發工作。

二〇一三年出獄後不過兩天,堀江便見證了液態燃料小火箭「女兒節」的升空計畫。不過,當天的發射並未成功,點火後還沒離開發射台就爆炸了。就在大家埋首檢討失敗原因時,一位認真投入的學生特別引人注目,他是即將畢業的東京工業大學碩士班學生稻川貴大,自從參加夏天火箭團以來,第一次與堀江面對面。

當堀江問「你未來有什麼打算?」才知道原來他即將要到某相機大廠上班,這時堀江冒出一個單純的疑問:「這樣真的好嗎?」「要實現量產火箭的目標,需要一個能夠統籌全場的人。而且老實說,你真正想做的是火箭,而不是相機吧?」

堀江的一句話,改變了稻川的人生,三天後他依規定去相機大廠的新人報到會場,辭去了工作。

這樣的稻川,正式成為堀江在火箭事業上的左右手。

日本火箭少年,將設廠量產

堀江主導火箭公司?心存質疑的人肯定不少。但這些昔日的「火箭少年」已經歷過無數次失敗,一步步往前邁進。就在夏天火箭團成軍八年後的二〇一三年二月,堀江與團隊在大樹盯成立了火箭新創公司,IST(InterstellarTechnologies),因為有關火箭的基礎技術大致已完善,準備進入正式量產。

建造量產工廠所需的資金也已經有譜,大型綜合商社丸紅對外公布,將以「委任研發」的方武,提供IST數千萬日圓,並且宣稱:「只要他們事業發展上軌道,不排除投入數億日圓參股。」

如果加上從個人投資者所募得的資金,總計約有五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可到位。新工廠預定於今年內開始生產,加入IST並擔任社長的稻川貴大意氣風發的說:「隨著工廠即將動工,人才募集也希望能趕快開始。」

不過,就算所需資金已經到位,IST畢竟只是一間成立即將滿三年、資本額只有一千零八十五萬日圓、員工十名的新創公司,為什麼丸紅會對這樣的公司厭興趣?根據丸紅航空宇宙防衛系統部課長中村仁表示:「IST的事業有很大的市場性,雖然海外已有類似的同業競爭者出現,就算不能達到贏者全拿的局面,應該也可創造出相當程度的營收。」

全球研發重點:回收再用

發射衛星用的火箭,是目前全球投資人或經營者都非常關注的高成長產業,全世界人造衛星的市場規模在二〇一四年之前,十年間成長了二·三倍,達到二千零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兆入千億元),今後的成長趨勢持續被看好。

隨著衛星產業繼續擴大,對於火箭的需求也會增加,同樣嗅到這股商機的還有兩位大咖級經營者,分別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創辦人馬斯克(ElonMuSk),以及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

馬斯克於二〇〇二年成立了專門研發「回收火箭」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並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讓火箭升空後,成功垂直回到預定地。貝佐斯則是在二〇〇〇年成立了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同樣也在二〇一五年十一月成功讓火箭回到地面上,完成軟著陸實驗。

這兩家公司都是為了改善火箭只能使用一次的缺點,企圖以回收火箭的技術來達成低價化目標。不過,藍色起源主要目的是實現低價宇宙旅行,王於裝載衛星用的火箭,則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Martin)和波音(Boeing)共同出資成立的聯合發射聯盟(ULA)來提供引擎。

相對於美國有豐沛的資金挹注新創企業,好不容易才募得幾千萬日圓的IST究竟有沒有勝算?那些認為有勝算的企業和投資人,主要是看上其鎖定的是不同的市場。

無論SpaceX或ULA,都是以一個火箭,裝載大型衛星或多個衛星為前提,企圖以龐大的裝載量來降低發射火箭的成本,相較之下IST卻限定五十公斤以下的「超小型衛星」,而且每具火箭只裝載一個衛星。

也許IST的做法比較沒效率,但在堀江看來,剛好相反。要研發可以裝載又大又重的衛星的火箭,需要很高的技術、眾多的人才,以及龐大的資金,更遑論要研發出可回收的火箭。但如果只是要發射一枚不須回收的火箭,則有許多費用可以刪減。

例如,用來慼測火箭角度與定位的陀螺儀或GPS,就可以使用和智慧型手機同樣等級的低價產品,引擎本身也可以從網路上買進材料再自行加工製造。因為只要發送小型衛星,火箭本身不需要太高的技術與性能。

同時,還能解決長久以來的課題。以前都是把好幾個衛星裝在同一個火箭發射,因此衛星必須自己移動到目標軌道上,為了搭載這些移動設備,才會又大又重。

但是IST一次只載送一個衛星,所以只要直接把衛星送到軌道上即可,不需要配備移動裝置。

成本降,企業將有專屬衛星

堀江表示:「原本須花費五億到數十億日圓的火箭發射費用,現在可降至三億日圓左右。」三億日圓差不多是一座工廠的大型生產設備的價位,如果真能實現,則大多數的企業都擁有自己的衛星,將指日可待。換言之,堀江進行的是一個發射人造衛星事業的價格破壞行動。

擅長投資宇宙產業的創投經理人青木英剛說:!般企業擁有所屬衛星,就像擁有網路設備一樣普及的時代即將來臨。」例如某超市可以從宇宙觀察競爭對手的店鋪來客情況,藉以推出自己的展店行銷策略。

現階段無論從人才面、技術面或資金面來看,IST都無法與SpaceX、藍色起源或ULA相提並論。即使如此,還是有許多優秀人才,被堀江的想法所吸引,願意聚集在一起打拚。

今後的成功勝負在於速度,如果想獲得衛星事業公司客戶、衛星開發創投等的信賴,就得趕快研發出可以順利升空,並且到達預定目的地的火箭才行。

(Nikkei Business(C) 2016 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