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給房、給生活費,還給百萬創業金,中國國台辦史上最大商業契作! 招聘740萬台灣青年

2016-07-18  TCW

從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從官方到民間,從產業界到學界,兩岸全體總動員,搶進這波「契作年輕人」商機,背後的利益糾葛,價值新台幣兩千億元,本刊獨家深入兩岸四大現場,直擊中國如何收買台灣年輕人的心。

四月二十七日.第一站

東莞

傳統台商大本營,見證台青「落戶」現場說白了,就是統戰啊! 花錢讓你交出台胞證來創業這個追蹤採訪,是從年輕人們的耳語開始的。

「食宿免費,邀請你到中國看一看」,今年四月,許多台灣創業團隊都收到這封電郵。

然後,他們會收到來自中國各地方政府發出的邀約簡報檔。譬如,打開東莞市政府的簡報檔,他們明白列出為台灣年輕人準備的服務:「人民幣五千萬(約合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的台灣青年創業專項基金」,只要赴當地創業,他們「提供免費辦公室、公寓,並附贈新台幣一百萬元創業啟動基金,免還。」「這筆錢就是針對台灣,要把台灣人挖光就對了。」一位台灣新創企業家說。

去年六月至今,二十一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誕生,越來越多台青跨海赴約,本刊記者於是展開追蹤。從東莞開始,跨越四個城市,在台灣政權交替的混亂時刻,我們看到一場由中國國務院發動,「收買台灣二十歲到四十歲年輕人」的計畫,正在展開,其涉及的金額、人數規模之大,兩岸史上首見。

四月二十七日,戴著耳環的周冠佑,看著擺在眼前的東莞企業「核名申請書」,他猶豫著,簽或不簽?三十一歲的他,是線上人力外包平台CCBOX的執行長。

如果簽下這張申請書,就表示有意願註冊為一家中國公司。

這一天,他跟著台灣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帶隊的十一組台灣新創團隊,浩浩蕩蕩共十五個人,飛到東莞。主辦單位東莞台青諮詢管理公司先帶他們參觀辦公室、公寓;辦公室還在裝修,約九十坪大;公寓一問十五坪大,兩房一衛一廚、還包水電,可供兩人住。這些,兩年內通通免費提供給台灣人,只要願意入駐,即便期間人不在也沒有關係。

晚上,廣東省台辦經濟處處長肖南等省、市、地方台辦官員全部到齊,逐桌跟這群年輕人敬酒,尾聲不忘舉杯高喊:「讓我們一同為兩岸的和平努力,前進。」酒酣耳熱之後,孵化器主持人把他們帶到房間裡,要大家填寫申請書。填下去,上述資源都有了,還有新台幣一百萬元的創業基金。

身邊的團友,大家低頭振筆疾書,然後把手中一包包文件(台胞證影本、公司資信證明等)直接遞了出去。一直沉默的周冠佑,不安的舉手發問:「請問我們的台胞證影本交出去後,我可以在上面蓋『僅

供此用途使用』嗎?」

出門前一週,他的台商父親才激烈反對,「你不要去啊,大陸人都是要拿你的資料啊。」周父十幾年前曾在珠海開相機工廠,吃過中國政府的虧,在他眼裡,兒子的舉動是飛蛾撲火。

這個連台灣政府都給不出的待遇,竟然是由東莞提出。天底下有這麼好康的事?

「天下真的有白吃的午餐。」東莞孵化器主持人,也是台商第二代的林子凱(見八十六頁)極力說服著。最後,十一個團隊有九團交出登記申請書。

這樣的場面,不只在東莞上演。

二〇一一年,中國政府以新台幣一億八千萬元,契作台灣南部小鎮的虱目魚,欲收買中南部農民的心;今年四月,這為期五年的虱目魚契作案畫下了句點。

然而,一場規模比虱目魚更大的契作案卻正接力進行,但這宗契作案的對象是,人。

這將是兩岸史上規模最大的契作案。這次,中國要收買的是台灣年輕人,占台灣總人口的三一%,這七百四十萬人,也是台灣最中堅的力量。

根據統計,這群人將近一半都想創業;而來自中國國務院一筆為數人民幣四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兩個億元)的創業基金(編按:源自中國國務院的「雙創」政策),就對想創業的台青,發出邀請;政策執行單位是國台辦,負責動員各中國各地方政府。

「說白了,就是統戰啊。」一名不願具名的東莞台商協會主委私下透露。

去年六月,第一家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在深圳揭牌後,一年來,全中國已有二十一家國台辦掛牌欽點的創業基地(見七十七頁表);這些,都是中國政府認可的「台灣青年契作基地」。這場契作正遍地開花:福建省砸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廣州一億五千萬元、東莞也是二億五千萬元;契作點不只是一線城市,就連三線城市四川德陽都參與……。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張榮豐分析,太陽花學運,是中國調整對台政策的關鍵,因為「年輕人指控,過去兩岸交流,都被幾大家族壟斷」,年輕人成為中國統戰的大重點。

中國共產黨第四號把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今年三月便提出:要讓台灣年輕人來體驗中國,如工作、創業等,不只是如過去的辦論壇、夏令營而已。但蔡英文政府上台後,這計畫是否也會如來台陸客般被中斷?

「正好相反,」 一位在對岸負責孵化器的台商說,中國的十三五規畫已經表達要強化兩岸的「三中一青」(中南部、中小企業、申低收入戶、青年)策略,若三中不行,讓台灣年輕人埋單中國的力道,要更強。對岸的規畫很精準,一位參與計畫的經理人說:鎖定台灣年輕人,因為他們正是一路經歷李登輝到陳水扁的時代,「對中國,不是仇視,就是恐懼。」

六月十日.第二站

廈門

台灣新創最密集地,遇見退休台幹、28K女孩半年來小三通客滿班機,一半都想做仲介台青生意中央下令,加上兩千億的大餅有利可圖,兩岸已瘋狂動起來。

以周冠佑為例,他一個人就收到至少來自六個省市的邀約,免費食宿或機票是必備規格。一位常往返兩岸的紡織業台商,也指著他的手機說,這段時間來自對岸的電話不斷,「光是希望我協助招收台灣年輕人去那邊的,我這邊就有三、四個,民間跟政府都有。」一位中國孵化器業者則說,他正展開「集點大作戰」。以廈門為例,其若引進台灣十五個新創團隊進入,就能拿到人民幣一百萬元獎勵金,甚至,還可以讓其孵化器升級,「目前,我手上有十三個台灣團隊項目,目標是在今年八月投到二十個項目,就可向政府申請成為『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採訪過程中,就連記者自己,也不只一次被詢問,「要不要一起來做生意?」只要介紹十個新創團隊,就能拿到新台幣一百萬元的推薦金。

這個由政策引出的商業供應鏈,比想像還驚人,我們決定前進「招生」力道最強的廈門看看。

到達廈門的時候,是六月十日,計程車司機跟我們說,相隔才不到一個月,五二〇新政府上任當天,廈門街上到處跑的是架著飛彈的車。這個以往中國統戰的大本營,在八三二炮戰期間,全島最高曾備有四百多門對台火炮。

現在,廈門的飛彈,卻成了銀彈。

一個廈門,有三個國台辦欽點的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密度全中國之最;六個行政區中,就有五個針對台灣青年提出補助政策,廈門也因此成為這波台青契作潮中,最多台灣新創聚集的城市。從去年到現在,已有超過百家台灣團隊註冊在廈門。

隔天,第八屆海峽兩岸論壇舉辦,俞正聲親自到此參訪台灣創業館,並與台青閉門座談,全程維安高度戒備。

我在裡頭的一品創客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待了一整天,也看到了這場契作大戲中的各種角色。

主事者,即主持此孵化器的台灣人田承明,曾在陸企擔任高管後退休。去年三月,他看到中國國務院頒布雙創政策,五月就申請成立一品創客眾創空間,打出招收台灣人的名號。田與廈門集美區政府談到的優惠條件,堪稱二十一個基地最好的:團隊可以住酒店式公寓,還再發放人民幣三萬元王三十萬元不等的創業啟動基金。

我們看到去那裡的台灣年輕人,有原本月領28K的夜市女孩,因為老闆年齡不符補助條件,所以當老闆人頭來此駐點(見八十六頁)。我們也看到大學畢業就過來的年輕人黃士豪,他說:「我只想了兩個禮拜就過來了……,反正我們現在失敗又沒差,我們還年輕。」我們看到這裡攤出的創業導師陣容:奇想創造總經理簡大為及和沛總經理翟本喬,赫然在列。

還有,想把台灣年輕人中介到中國的「中間商」:如鑫福國際的董事長王明福,他今年五月成立新公司,負責帶台灣團隊到中國的兩岸青創基地落地,日後再從這些台灣團隊的收入中抽取佣金。他觀察,這半年來,往返小三通直飛班機的,幾乎都是滿的,一半都是為了洽談相關合作事宜的台灣人,以前都只是陸客。

甚至,連金門縣台灣同鄉會,這個有半官方色彩的民間組織,也跑來談合作。金門的小三通業務受到兩岸政局影響,貨運量和陸客數下滑。他們頭腦動得快,計畫年底前在金門成立前哨站,讓想去中國的台灣人先在金門受訓一到兩個月,學習在中國落地的知識,再挑選合適的點進駐,他們則靠後續的營收抽成獲利。現在,他們手上已經有四十多個團隊。

最後,我還見到了一位,想替研究所還沒畢業的孩子探路的父親。他對我說,已決定叫兒子趕快休學,先來創業,因為難得的大機遇,錯過難求。

「中國的政策推法都是這樣,雖然說三年,搞不好只有第一年會給錢,所以你越早來越有機會。」一位孵化器經營者說。

台灣人在這邊得到的「特殊待遇」,連從福州來的大陸創業青年都如數家珍,「台灣人在這邊第一年住房補貼一〇〇%,第二年七〇%,第三年五〇%,如果台灣有這種大陸人創業政策,連我都想去了。」他說。

如何看待這場「台青赴陸潮」,天下真的有免費午餐?他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當他們真的選擇落地對岸,台灣內部又將展開怎樣的質變?

六月十三日.第三站

南京

台積電中國新家,發現台大人主持的孵化器連台辦也是台大生!還有誰,能比台灣人更懂台青要什麼?

我們決定再去南京看看。

距離南京市中心一小時車程的浦口經濟開發區,是台積電未來在中國的新家,也是一群台大人輸出台灣青年的基地。

基地很荒涼,大樓林立、馬路筆直,但在園區裡走了十分鐘,一個人都沒見到。進入大樓,連警衛和櫃台都沒見著,「這裡真的是創業基地?」我嘀咕著。直到五樓,九名台灣年輕創業家才朝我迎面走來。

這裡是一群台大畢業生創辦的亞克諮詢公司兼孵化器;創辦團隊,四個人裡有兩個台大人、一個麻省理工學院,堪稱台灣菁英陣容。

執行長烏仕明、副總經理何思穎,是台大創創週和台大台陸交流協會的創辦人;去年七月,他們被台青赴陸創業紅利吸引來此。台大前副校長、現任教育部次長陳良基也對這基地印象深刻。他說,很多人找上台大,希望由台大帶團隊去中國,但該科技園區台辦副主任宋遠岑,因是台大畢業的第一屆陸生,在台灣待了三年,自稱「大家都說我是半個台北人,」因此對台灣青年提供的服務幾乎都「面面俱到」。

在這基地裡,舍天共同創辦人暨行銷長范凱婷告訴我,她畢業自新竹清大、留美;來此之前,她對中國抱有負面刻板印象,但現在,她認為中國市場大,小公司有生存空間。「(中國)活躍的程度是會讓人無法自拔的,就好像『吸毒』,你知道『吸毒』不好……,可是你還是不斷想『吸毒』,這就是一個這樣的循環過程。」但不是每個人都如范凱婷清楚自己的目標,以廈門為例。

從去年十月到六月,共來了五十二組台灣團隊,真正留下來的有十五組。田承明不諱言,有的台灣團隊擺明只想來拿補助和旅遊。

一路追蹤下來,我們看到台灣各大學與半官方組織,多敞開大門,把台青們快遞到對岸。陳良基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很多大學沒有防備心,因為他們(中國)給的條件太好了。」例如,交大就與東莞松山湖台青創新創業基地,直接簽署戰略合作契約,讓東莞成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新興產業加速育成計畫」的聯盟成員之一。再如,從南部的義守大學,到北部的北科大,也都透過台商協會等單位舉辦創業競賽,讓對岸直接進到台灣挑團隊。

對學校、半官方組織而言,協助台青創業國際化,是其工作目標,對他們來說,帶台灣團隊去中國、跟去矽谷,是同一件事。如交大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之一,就是每年必須帶台灣新創出團至少兩次。開始有人質疑,當這些新創計畫部分是由政府補助,而這些人民納稅錢,最後竟是用來把台灣年輕人送出去,甚至送去中國時,台灣的未來會怎樣?

資金、人才、自由開放的商業環境,是創業的三方沃土,當對岸以資金優勢大力吸納台灣青年時,台灣的對應策略是什麼?放任人才外流,還是善用比較優勢,吸引人才根留台灣?

這是兩岸創業人才大戰。先看積極度:此刻,中國孵化器的經營者仍在台灣大街小巷,翻天覆地的挖掘台灣年輕人。

如廈門民辦最大孵化器愛特的管理合夥人姚錦程,他從四月到六月,共飛了六趟台灣,一個月有七天都待在台灣,他騎著Ubike登門拜訪創業者,甚至遠赴水里蛇窯拜訪藝術工作者,找文創創業的可能。

又如田承明,去年五月,他兩週內在台灣找到了二十組團隊,秘訣是從申請過政府補助和科學研究計畫的案子著手,他說,這些案子是政府拿錢已經做了一半的工作,他只要翻箱倒櫃把塵封已久的科技專案計畫找出來,再循線找人,「收成」機率就高。

但在台灣,我們未見過,哪個創投團隊如此積極的去挖掘新創公司。

論策略,中國這次重點吸納的創業項目,著重互聯網甚至是文創等未來產業;中國在硬體製造已不遜於台灣,透過吸納台灣的軟體人才,等於借力使力提升附加價直。

六月十五日.第四站

台灣

對岸騎Ubike上街挖人、進校園挑團隊從官方到學校,台灣人只顧KPI、警覺心低得嚇人回過頭看台灣,台灣的民間、官方的育成中心,密度已是全球之最,政府卻還要拿一百億元建設亞洲矽谷園區,並傳出進駐廠商已包括思科(Cisco)、英業達、宏碁等,專長的還是硬體產品。

在兩岸創業人流的轉折時刻,台灣的策略會讓人流出還是流入?(見九十頁)一念之差,將動搖國本。

省思:砸錢蓋亞洲矽谷非解藥!

台灣創業策略不改,

年輕團隊終會根留他國

這件事情,以國家的層次來看,確實是值得注意的大警訊。

以個人層次而言,是機會還是風險,則是個人的抉擇。

以機會來看,中國釋出難得利多,「如果是我當年創業時一無所有,面對中國這麼誘人的條件,我也會去!」台灣最大線上餐廳訂位服務網EZtable執行長陳翰林說。

但它自有風險。一名不願具名、在上海工作的台幹表示,他去年接收到上層指示,要他招募優秀的台灣年輕菁英來中國創業,但他拒絕了。他說,年輕人創業交出了個資,這些個資,有可能成為中國政府操縱台青的把柄。

「台灣人過去,我們沒有房產證,你剛過去創業,不會有錢可以買房產,你對銀行而言,就是高風險戶,你只要欠一點點的卡費,你就可以被列管。在台灣,你很難想像,你欠了幾萬元的卡費,就無法買機票,但是我們在大陸只有台胞證,又沒有戶籍,它就是一個『綁』著你的方式,讓你在這裡不能犯一點錯。」誠然這些只是猜測,然而,缺乏實戰經驗的年輕人,確實不能輕怱要付出的代價。

五年前的虱目魚契作案始末,提供了另一個思考面向。這場虱目魚契作案,始於政治利多,喊停於打不開市場的產品,所以今年四月宣布喊停。

最終的判斷點還是:你有沒有本事在中國存活?畢竟,政治紅利只是一時的;所有的利多,終究敵不過市場現實。

而我們要在這重申:台灣,應該以未來人才競爭力的角度,正視這個兩岸史上最大人才契作案帶來的衝擊。

簽不簽?

就看你有無本事在中國活下來簽下這張申請書,就表示你有意願註冊為中國公司,百萬創業金、免費辦公室皆到手,但背後也代表你願意交出個資,未來,中國會不會以此當把柄要脅你?風險不容輕忽。

直播預告》

當中國免費給房,給創業基金,還加三年生活費,台灣年輕人該不該西進去創業?七月十五日(五)中午十二點,邀請您參與商周編輯會客室直播,商周主作團隊、立委許毓仁,與你面對面。

撰文者李欣宜、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