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08.html
「你對人好,咁人又對你好囉!」呢句係我時不時都會衝口而出既口頭禪。
做左咁多年人,我當然清楚,呢句說話響好多時候都唔係真既。特別響利益關頭前面,你對人好,人地當然未必會對返你好。
過去當我口快快將呢句說話講出口既時候,好多時都會有好心既朋友提醒我,做人唔可以咁天真,唔可以期望人家對你會如你所願地好。呢個場面,好似一個充滿 生活經驗既老人家,勸戒一個初出茅廬,不知天高地厚既年輕人小心世途險惡一樣。但係我有一個有趣既發現,就係曾經對我作出如此「勸戒」既好心朋友,通常都 唔係咩老人家,反而大部份都比我年輕,只係二十出頭既大有人在,反而生活經驗豐富既「老人家」,卻從來未對我呢句「口頭禪」有過意見。
奇怪嗎?
大家有冇試過,被自己認定為「朋友」既人出賣?我有,試過唔止一次添。全部都係發生響N年前仲好後生既時候。被朋友出賣既感覺當然痛,而且我亦曾經得出 「你對人好但人會對你唔好」呢個答案。引伸出黎既結論係:「為免因人地對你唔好而讓自己受傷,所以你千祈唔好對人咁好。」emm,呢個結論看似理所當然, 但係咪真係咁?
受傷既源頭,並唔係因為你「對過人好」。真正既原因,其實係你「投入過感情」。
年輕既時候,「對人好」同「投入感情」,當中有割不掉既關係。假如我唔當你係朋友,我就不能夠對你好。年輕人既世界,黑與白、敵與友對相當分明。隨住年紀 既增長,灰色佔人生既比例變得越黎越多,「絕對朋友」和「絕對敵人」既數目急劇下跌,取而代之,係一大班「亦敵亦友」既人。
對人好一點,與投入感情跟他/她相處,長大後慢慢發現原來當中唔需要有等號。對一個「並非朋友」的人好,基本上問題不大。但對人好一點既同時,也會啟動「防人機制」,當中原來也冇抵觸。
人與人之間既相處,係一個又一個既循環。你對人好,「大部份」既正常人通常都會以「對返你好」作回敬。當呢個循環不斷運作,加上長時間既相處同了解, 大家既關係可能會昇華變成朋友。年輕人認定一個「朋友」既時間一般相對比較短,然而在對人好之後受到傷害既機會自然亦較高。對人好不會讓你受傷,太輕率投 放感情,先至係讓人受傷既元兇。
我諗,呢個正正係,點解只有後生仔先會勸我,叫我「唔好期望人地會對你一樣好」既原因。真正天真既老鬼們其實少之又少,或者真正讓人婉惜既係,年紀大左之後,要從新認定一個「朋友」,有時比中六合彩仲困難。
祝大家有個愉快既週末。
二○一六年,對外,台灣遇到美國升息、歐洲QE政策,以及中國經濟放緩的變數;對內,將面臨總統大選、國內景氣低迷等。投資人該如何在新的一年找到賺錢機會,讓勝率加倍?《今周刊》約訪五位投資達人,親授私房口袋名單與操作心法! 關注美國升息、總統大選 王俊忠:中長期布局 聚焦台塑、太陽能坦白說,這個時間點要規畫二○一六年台股布局方向,相當困難。主要原因,在於不確定因素太多,迷霧重重。看不清眼前的路,卻硬是要走,就 是將自己暴露在極高的風險之中。投資要長期穩健獲利,第一步,就是不要做沒把握的事,釐清大環境變數之後再出手。 目前我心中就對幾件事感到存疑,這些疑惑,沒有人能下定論,市場上討論再多,也都是臆測。最明顯的,是美元走勢持續攀升及原物料價格一路走跌,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這應與美國聯準會升息動作有關,但也因此衍生出兩種情況:美國究竟是升息一次就停?還是一升再升? 若美國升息一次就停住,那麼全球經濟,乃至國際金融環境,就會進入相對穩定狀態;站在投資角度,最起碼變數會少很多,對經濟發展前景,也會有更高的掌握,這是最理想狀態。但實際結果,必須走到那一步才知道,在此之前,幾乎沒有進場買股的理由。 若是美國不只升息一次,而是另一次升息循環的開始,那又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美國經濟狀況真的很好,趁經濟好轉把利率正常化;另外,則是受到全球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牽連,導致通膨疑慮再起,被迫升息。到底會走哪條路?現階段不得而知,所以不能冒風險一搏。 換句話說,國際不確定因素太多,投資步伐要穩,就要等情況明朗,這段等待期,空手仍是上策。 除了升息議題,明年初總統大選,也牽動市場上敏感神經;以目前民調結果來看,雖然候選人支持度差距已明顯拉開,政黨輪替不令人意外,但回歸基本面,仍會出現一連串不確定;例如,新政府對房地產的態度,就可能使市場繼續冷下去,甚至連帶衝擊內需產業。 還有證所稅問題,新政府可能也自有一套版本,屆時是否翻案,也要觀察。換言之,選舉結果應不令人意外,也不會左右投資判斷;但新政上路,從房市、稅制到兩岸態度,都是新開始,衝擊在所難免。但影響程度究竟是負五、還是負一百,就要視情況而定,現在也不好說。 明年下半年 將有撿便宜時機總的來看,明年第一季因經濟數字基期較高,要有突出表現,原本就不容易;加上美國升息、新政府上台「助陣」,台股很難一帆風順。 預料第一季,甚至一六年初就會看到全年相對高點;之後指數將一路向下修正,至第二季、到第三季末,有機會出現中長線買點。儘管目前台股吸引力低,但到明年中後期,或許會出現撿便宜時機。 因此回歸基本面,現階段要選股,沒有非買不可的標的,甚至應盡量保持空手、保留銀彈,等大跌時再進場。在此之前,投資人須保持冷靜,宜多看少做,因為好公司的獲利成長率有下滑風險,而獲利表現普通的公司,隨著景氣下滑,股價卻又跌得不夠多,實在欠缺讓人想買進的誘因。 真要說值得追蹤的標的,或許可留意台塑集團。道理很簡單,當原物料價格及油價持續下跌,塑化上游獲利易受到侵蝕,但若油價開始止跌,對塑化產業相關個股獲利,就有翻轉契機,投資人可賺到年增率增長題材。 另外,太陽能屬於景氣循環產業,過去幾年因供需嚴重失衡,股價受到壓抑,這種情況在近期有了改變,產業基本面有轉好跡象,未來可持續追蹤相關個股營收表現。 若十一月、十二月營收繳出不錯成績,或許就可趁大盤回檔時低接進場。 值此之際,台股投資就像處在一個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聯準會動向及新政措施,極可能是險降坡,需要高度戒備。而安全通行的指標,則是外銷訂單不再出現負成長,及經濟領先指標翻揚,如此進退有據,才可能在迷霧中,賺到獲利並全身而退。 後市難預估,保守操作等時機羅仲良:切入可轉債 進可攻退可守大盤接下來會怎麼走?很難預測。但在操作上,應轉向保守,多加利用可轉債的特性,甚至放空業績持續下探的個股維持獲利。倘若投資人以作多為主,則建議可先休息一陣子,或是降低持股的水位,等待更好的時機。 從生活中挑股 提高勝率 我今年在台股的獲利,主要來自於掌握到寶雅(五九○四)的大波段行情,光單一個股就獲利六百萬元,減去聚陽投資失利的虧損,整體報酬率仍達三成以上。以台股震盪的幅度來看,曾衝過萬點,也曾一度跌破十年線,持股能夠大賺小賠的原因,可歸功於兩堂重要的台股投資功課。 第一課:從生活中挑股,搭配股價創新高趨勢。由於電子股牽涉的科技技術高深莫測,且景氣與訂單轉變的速度太快,並不容易掌握。因此,選擇有能力研究,產業趨勢容易判斷的非電子股入手,並以股價創新高作為挑選個股的原則之一,反而是我提高勝率的關鍵。 以今年成功波段操作的寶雅為例,就是從生活中看見的投資機會。當時發現寶雅還原權息值的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判定未來可能具成長趨勢,便進一步深入研究。那 時寶雅不僅營收、獲利持續成長,以經營階層預估二○二三年展店至四百家的速度來看,股價還有向上的動能,便於去年十一月重押。 而在投資期間,也做足財務基本面研究,甚至跑去寶雅分店與賣場人員閒聊,了解人事管理;最後,從「靠北寶雅」社團的留言中,感覺到內部人才培育,恐跟不上規畫的展店速度,才選擇在今年六月獲利了結,報酬率逾七成。 第二課:大盤回檔時,操作應轉趨保守。從生活中挑股,搭配股價創新高的趨勢選股,也有失靈的時候。 從聚陽的營收、獲利及線形來看,皆符合選股的標準,但因為「覆巢之下無完卵」,行情出現大回檔時,創新高的趨勢將不再適用,操作上反而該轉趨保守。 因此,現階段的策略,是靠小部位的現股來維持盤感,其他部位則尋找可放空的個股,同時買進價格相對有保護的可轉債,因應未來的風險變化。 近期以來買進的個股則有皇田(九九五一)、F-永冠二(一五八九二)、東陽一(一三一九一)等,其中F-永冠二、東陽一就為可轉債的形式。 例如:F-永冠(一五八九),以近四季獲利估算,目前本益比約在十六倍,主要產品應用在能源產業,在全球提倡廢核、支持潔淨能源之下,整體產業趨勢持續往 上。不過由於股價位於相對高檔,且大盤走勢不明朗,因此我不買現股而是買F-永冠的可轉債,也就是永冠二,作為穩健的操作策略。 最主要原因,在於未來兩到三年仍看好環保、節能趨勢,但全球經濟後市難以預測,如果以可轉債介入,即使未來大盤急轉直下,兩年後也可行使賣回權,與目前價格差異不大,操作風險較低。 至於東陽一,明年一月三日有十億元可轉債到期,最後轉換日在今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換言之,若股價能在這之前拉高至轉換價四十二.五元,吸引可轉債持有者轉換股票,就有機會不必償還十億元。 尤其,東陽近五年業績佳,看好明年展望,未來一個月公司派應有意願作多,以目前股價三十九.一元,距離目標僅剩八%左右。 汽車窗簾 較不受紅色供應鏈衝擊且從公司帳上現金來看,操作可轉債的違約風險低,即使股價最後沒有達到轉換價,利用可轉債特性,也可拿回合約金額,作為下檔保護。 至於汽車窗簾大廠皇田,所處的汽車零組件產業封閉,在認證標準嚴格、進入門檻高之下,較不受紅色供應鏈威脅。且車用窗簾的全球產值不大,全球僅德國大廠BOS,以及日系的ASHIMORI為主要競爭對手,隨著近年獲利的大幅成長,後市也值得關注。 不過,不同於過去重壓單一個股,近期已降低持股水位,當主要市場氣氛轉變,且作多屢次失利時,反而要更謹慎地操作。(黃瑋瑜) 2015台股代表作: 寶雅投報率70% 2016口袋名單: 皇田 追蹤理由:產業進入門檻高,不受紅色供應鏈威脅。 永冠二 追蹤理由:看好未來環保、節能趨勢,並以可轉債作為下檔保護。 保守以對,只看強勢產業陳喬泓:搭復甦順風車 首選美國概念股從歷史經驗來看,每逢八年台股就會有一次劇烈的崩盤,像是二○○○年科技泡沫、二○○八年次級房貸,明年又到八年一次的循環,是否會有意想不到的黑天鵝?因此,我在操作上會更加審慎與保守。 就明年展望來看,美國甫公布第三季GDP成長率,表現優於預期,十二月升息機率還是很大,倘若美國溫和成長的態勢不變,則可尋找與美國景氣連動的個股。 例如福興(九九二四),是全球最大的門鎖代工製造商,維持二十年以上年年獲利,加上負債比低、原物料處於低檔,有利毛利率拉高。 近期受惠美國房市復甦,出貨呈現成長,從第三季財報來看,毛利率也顯著提升,未來若美國房市趨勢不變,也可加以布局。 現階段的投資方法,還是以選股為主,尋找產業趨勢強勁,且屬於該產業的佼佼者。未來走勢屬於強者恆強,只要確定公司未來成長性、獲利符合預期,且本益比在合理區間,即可買進。 今年操作獲利最高的豐泰(九九一○),是我在去年二月買進的,足足放了一年多,到今年八月才因漲多而減碼。當初是因為運動休閒風潮盛行,路跑人數大增,看好台灣球鞋代工廠商機,因而發現豐泰不僅獲利逐年攀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更維持二○%以上,遂進場布局。 當時預估豐泰今年稅後每股盈餘可達七元,於是在七十元附近陸續進場,本益比僅十倍左右;而在今年股價漲到一八○元時,搭配本益成長比(PEG)計算合理股價,出脫持股八成,獲利一倍以上。 展望明年,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個股若便宜、有價值,就可進場布局。像是儒鴻(一四七六),機能服飾仍屬長多格局,今年第三季獲利超乎市場預期,全年EPS有機會達到十六元。但由於漲幅已高,即使公司未來具成長性,建議還是要等到股價拉回時買進。 而在配置上,雖然集中持股的威力較大,但相對風險較高,若投資人研究的時間不多,還是建議持有一籃子股票,降低投資風險。 篩選績優股,回檔再進場雷浩斯:避險掛帥 增持民生消費類股台股指數在區間震盪,但趨勢正確、業績佳的個股,股價也一漲不回頭,使得現階段的選股難度相對較高。不過,明年一月有總統大選,加上預估 的經濟成長率不會太好,大盤修正的可能性大增,一旦績優股隨著指數下跌,反而是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 因此,目前已先篩選三至四十檔的追蹤清單,儘管無法準確預估明年指數走勢,但只要做好事前準備,包括財報的數據分析、新聞的摘要與簡評等功課,一旦明年台股大跌,就可依照公司體質分批進場,且跌越多、買越多。 像精華(一五六五),營運最壞的情況已過去,受惠於日本客戶回溫、新增中國OEM客戶,營收可望持續復甦,未來業績仍有成長潛力。且隱形眼鏡發展雖漸趨成熟,但仍屬侵入性醫療器材,具有較高的進入門檻,目前競爭壓力不大,且不同國家認證標準不同,未來成長性持續看好。 伺服器滑軌廠川湖(二○五九),今年業績表現亮眼,隨網路需求提升帶動伺服器導軌需求,整體業績還能再提升,尤其公司拉高高階產品營收比重,未來毛利率有機會持續走高,惟目前股價已高,修正後再進場較安全。 食品、電信股 較不受景氣影響其他如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二三三○)、機殼廠可成(二四七四),居產業龍頭地位,股價跌深時,也是不錯的進場時機。 而明年與今年我自己操作策略不同的地方,在於明年會增加防禦型個股的比重。主要是因為大環境不佳時,逆勢成長的個股也會減少,因此除了上述看好具成長力道 的個股,也會增加民生必需消費族群,作為防禦型配置。像是食品、電信、公用事業類股等,業績不受景氣好壞影響,也不易出現經營危機,如崑鼎(六八○三)、 中華電(二四一二),若股價下跌兩成左右,就會考慮分批買進;比重的配置方面,還是會以成長型為主,防禦型為輔。 整體來說,布局明年台股只有一個原則,就是挑選基本面好的公司,並耐心等待回檔時的進場時機,若是擔心大盤修正幅度大,投資人也可利用T50反(○○六三二R)作為避險策略,在新的一年繼續持盈保泰。 台股高點,可望出現在第三季陳榮華:穩健布局 從四大趨勢下手二○一六年上半年景氣預估不會太好,包括出口連九黑、經濟成長率「不保一」,以及半導體庫存調整等,景氣難有起色。尤其一月總統大選後,面臨的政策不確定性、國安基金退場等,將成為市場一大利空因素。 因此在指數區間,上半年可能會再次修正至十年線附近;下半年則預期會有蘋果新機iPhone7的拉貨效應,高點有機會出現在第三季。 在國際經濟方面,美國的重要經濟指標時好時壞,未來景氣動向不明朗,但若從近期美元指數走勢強勁來看,十二月聯準會的升息機率相當高,一旦美國升息,市場不確定因素消失,反而可視為利空出盡。 在台股布局方向,建議可從四大趨勢產業著手,再搭配「三低」及「三成長」標準選股。首先,下屆總統、副總統參選人蔡英文、陳建仁積極提倡的生技醫療產業, 題材將持續發酵;其次,明年有巴西奧運盛事,運動休閒題材將持續為市場主流;第三,進入門檻高,不受紅色供應鏈衝擊的汽車零組件,逢低可留意;最後則是蘋 果供應鏈族群,預期iPhone7將會有大幅度改款,相關族群後市仍可關注。 在操作上,選股方向則建議從趨勢產業下手,並尋找「三低」:低股價、低基期、低股價淨值比的個股布局,即使明年選後國安基金退場,但因基期低、股價低,回檔修正時仍相對抗跌。 財報「三成長」股 擁長多格局除此之外,也可從第三季財報中,找到符合明年四大趨勢,且同時毛利率、營益率、獲利率皆上揚的「三成長」個股,搭配股息殖利率五%以上的下檔保護,儘管短期大盤遇系統性風險,也不怕持股套牢,反而可耐心等待股價回升,進而抓到長期趨勢。 像是同亨(五四九○),今年獲利較去年明顯成長,尤其在行動支付的長期發展趨勢下,明年相關需求仍強勁,預估明年稅後EPS可達五.五元,且近五年配息率高達九成以上,可作為進場的下檔風險保護。 至於百和(九九三八),受惠美國運動休閒風潮興起,今年獲利大幅攀升,表現不俗,股價也一路走高,至今漲幅超過七成。由於明年度受惠奧運題材,業績有機會再持續增溫,倘若股價回檔修正,會是不錯的介入時機。 撰文 / 黃瑋瑜、歐陽善玲 |
迷你倉,是台灣的新興產業,因租金報酬高而異軍突起,但,要賺得到,須看口袋深度及經營者的管理能力。 台北一○一大樓租金,是台灣商務辦公室指標,它曾在二○一四年,創下每坪四千四百多元的月租金高價,但如今卻有人把「租人」的商辦,改裝成「租東西」的迷你倉庫,每坪月租金,最高甚至達七千多元,比一○一大樓還要貴。 倉庫當精品店開專供名包、名酒入住 「我把迷你倉當精品店在經營。」經營「大典藏家」迷你倉的大人物綜合企業公司董事長吳豈典說。 「迷你倉」,是一種將商辦隔成小型倉庫出租的產業,在美國已有四十年歷史,是一個年營收超過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億元)的產業,訴求讓大家可以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地方,儲放私物。全世界房價高的城市,如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等地,迷你倉都蓬勃發展。 台灣在金融海嘯後,才開始發展迷你倉,目前大約有十王十五家廠商競逐,約有一萬個迷你倉,每倉的月租金,換算成坪為單位,一坪大約兩干多元到七干多元。目前,有業者把迷你倉當成精品店在經營,目標即吸引金字塔頂端客戶。 走入位於台北市饒河街夜市附近的大典藏家八德店,這裡原本是商辦,如今,隔成一排排紅白相間的雙層櫃,空間明亮清爽,空氣中還有股淡淡的清香,是來自法國的香精油,吳豈典打開其中一個櫃子,裡面有兩個LV皮箱,上百雙Lavin、Ferragamo Tod、s等名牌鞋,還有單瓶要價十二萬元的路易十三白蘭地,櫃子裡的東西,總價值約兩百萬元。 「這些都是我心愛的東西,」他說,每次客人來參觀,他就會打開自己的櫃子,告訴客人,他放了什麼東西在裡面,「我都敢把我最心愛的東西放這裡了,你有什麼不敢的?」他說,當客人看到這些東西,大部分會回葸承租。 在這個小小空間裡,存放客戶珍愛的物品,有長輩拿著泛黃的寶貝相本來放,有人買下一個要價一百一十六萬元的愛馬仕空氣鐘,直接從鐘表店送來存放,也有人因為搬家裝潢,暫時把家具放在這裡,更有年輕人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店面,商品放在倉庫,和客戶就在店裡面談起生意。 租金是商辦的四倍 裝潢費也動輒數百萬起跳 大典藏家兩年前成立,目前有五個店面,總倉庫數一千個,一千個迷你倉已八、九成滿,年營收約四千多萬元,獲利超過三成。 亞洲最大的迷你倉集團香港「儲存易」,三年前來台灣設分店,目前在台有八個據點,據點之一就是在寸土寸金的信義區。 負責台灣市場的協理賴淑君說,以五十坪商辦來看,租給公司行號,月租金大約四萬元,但,裝潢成迷你倉出租,租金收入可達十七萬元,迷你倉租金是商辦的四倍左右。 獲利誘人,但這筆生意並不比想像中好做。 以大典藏家八德店為例,「光裝潢就花六百萬,」以一百坪計算,每坪裝潢成本六萬元,比同業每坪三萬元多一倍。其倉庫材質是可使用二十年的組合屋鋼材,外加鋼琴烤漆:坪數上百坪的店面,就放了十幾台歐洲空氣清淨機,要花三十萬元左右;另外,一每問迷你倉都有獨立慼應裝置,當門打開,系統會自動照相存證,同時記錄下開啟次數。 「進入門檻不低,尤其,初期投資(金額)較大,」以香港模式來看,如果不動產是承租,「要開兩、三問店,才可能賺錢,」她分析,只開一家店,要賺錢至少要花五年,以一家五十坪的店為例,第三年後,才可能有八、九成滿租,第六年才可能小賺,但熬過五年,之後每年就會有至少三成的穩定獲利。 獲利來源不只租金 自有資產增值收益更關鍵 若攤開這些迷你倉商家的獲利結構。其獲利的來源除了租金,更關鍵的是自有資產的增值收益。 以大典藏家的八德店來看,當初用七千萬元買房地產,現在市價將近一億元。而儲存易的發展方式,也是以自用不動產出發開始。 當迷你倉市場開始細分化,加上台灣房價低迷,更是逢低進場的不錯時機。「迷你倉,會像房仲業一樣百家爭鳴,」賴淑君說。現在,店數最多的摩爾空間仍持續擴充,如今全台有二十五個點,還到香港開分店,還有知名企業,如新光集團旗下誼光保全也紛紛投入這產業,新加坡業者,甚至還來台灣購併了「收多易」。 「過去跟十個人講迷你倉,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現在,會有六個人知道,」賴淑君說,「晅表示市場逐漸擴大當中。」 當房地產產業低迷,利率持續定低,商辦市場空置率上升三%左右,卻有另一群人看到操作迷你倉庫生意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乍看雖是投資者入門的好時機,但摩爾空間副總經理鄭維穎也說, 「這是一刀兩刀」,當景氣低迷,顧客花錢租迷你倉庫的意願也可能降低。到最後,比的還是大家差異化的能耐。 撰文者賴寧寧 |
雖然大家都喺橫洲件事度,領教過新世界同政府關係有幾好,連機密資料都可以分嚟用。只不過,對中環人嚟講,講同梁振英關係最密,幾乎都未到恆基。恆基嘅韓家輝 ,係關鍵人物。
新世界都未有過高層同梁振英一齊拍硬檔搵食,紀文鳳係「梁粉」,但唔係梁振英啲左右手。只不過,恆基營業(二)部總經理韓家輝,就完全唔同嘅class,韓家輝係梁振英離開仲量行,自己搞梁振英測量師行(亦即後嚟嘅戴德梁行)果陣,一齊打天下嘅創始董事,講革命聯繫,紀文鳳幾時到韓家輝果皮。
近排突然講洪水橋新發展區計劃,其中密度突然提升,最受一眾中環人關註,而據恆基嘅中期業績報告所講,恆基有成六百幾萬平方呎嘅地喺洪水橋,提升密度後,加上洪水橋一定喺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範圍,恆基呢鑊仲唔發過豬頭。如果唔係朝中有人好辦事,呢啲咁筍嘅嘢,又幾時到恆基?你諗嚇,點解一小時生活圈嘅大贏家,唔係長江、唔係新地、新世界只不過有啲分頭,仲喺橫洲中咗伏。恆基有得食咁多至得架。
最奇怪係,洪水橋涉及咁多地產霸權利益,又明顯涉及中港「融合」,點解由熱血嘅鄭松泰,到同新世界硬碰嘅朱凱迪都唔講,我中環客真係有啲木宰羊。
當然,新世界啲古惑嘢都要講,啱啱好彤叔死咗,為死者諱,俾面天上嘅彤叔一日,明天先講。
中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