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藥開發公司特性類似IC設計或遊戲研發公司,不過,儘管報酬率很大,但風險也更高,基本上並不適合散戶介入。投資人對於這種新形態的類股,不僅要更加用 功,更要有坐雲霄飛車的準備。 撰文‧林宏文 近來,國內生技製藥公司陸續掛牌,基亞、健亞等公司股價更大漲近三倍,在生技熱潮仍方興未艾之際,如何評估新藥公司的投資價值,卻是一門複雜又困難的課 題。投資人必須了解生技製藥公司的三大特色,否則盲目追高,很容易成為套牢一族。 分析台灣的新藥開發產業,一般來說,分成新藥開發、學名藥及原料藥等三大類,過去的上市櫃公司幾乎全以發展學名藥或原料藥為主,但近年來有不少已陸續投入 新藥開發,例如中化生、友華等公司。至於全部以新藥開發為主的公司,則是近來最受矚目的族群,這些公司已陸續掛牌,包括德英、基亞、健亞、合一等公司,以 及更多在興櫃的公司,如智擎、中裕、台灣微脂體、醣聯、永昕、泉盛等。 台灣新藥開發公司的特色,大都屬於中小型的研發企業,資金規模小,在進行國外二、三期臨床時,就委託專業CRO(臨床實驗機構)公司負責,最後再授權給大 藥廠。因此,就形態來說,比較像IC設計或遊戲研發公司,本身只做研發,至於營運、臨床及銷售等工作,大都採外包模式。 對國人來說,新藥開發是全新的產業,因此,有關生技製藥公司的價值到底如何計算,就值得細究,尤其是目前許多新藥公司並未獲利,根本無法用過去大家熟悉的 本益比來計算。 一般來說,國外的新藥產業大致可區分為大藥廠及研發公司兩大類。在大藥廠部分,根據二○○○年到一○年之間的資料,美國證券交易所十八支生技股票指數 (AMEX Biotech Index),其中包括Amgem、Genzyme等這些大藥廠,平均本益比是五十五.四倍,比S&P五○○指數的本益比十二.五倍要高出四倍多。 但是,在新藥研發公司的價值部分,評估起來就很複雜,由於大部分新藥公司都是虧損的企業,沒有盈餘的公司,本來就無法計算本益比,那要如何評估新藥的價 值? 台灣工銀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表示,一般來說,市場會以新藥的「特殊性」及「有效性」來決定,例如像目前中裕的TMB-355,是非常特殊的愛滋抗體新藥, 因此價值就很高。此外,像全世界罹病人口在二十萬人以下的孤兒藥,都會因其特殊性而獲得市場較高的評比,例如十二年前就取得治療龐貝症孤兒藥的中橡,都是 具特殊性的案例。 類似的特殊性還有不少案例,例如像太景研發中抗C型肝炎病毒新藥TG-2394,由於僅需要一天口服一次,且突破現有藥物須搭配干擾素一起使用的限制,有 效減少病人使用干擾素時會產生痛苦及疲憊的副作用。 高風險、高報酬 選擇已進入二、三期臨床且療效佳此外,新藥到了臨床二、三期的治癒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若能證明藥的「有效性」比其他的藥好,當然價值會更大,最 後能夠銷售或授權的金額也會更高。 至於新藥的特性若與過去的藥相類似,就需要參考同業案例的金額再做調整,或是以未來可能獲得的營收折算成目前價值來計算。至於市場規模有多大,就要看同類 型的藥有幾種。舉例來說,像德英正在開發中治療皮膚癌的藥膏,目前全球只有三個同類型產品,未來若開發成功,將有機會共同競逐總額達四.七億美元的市場。 不過,這些判斷新藥價值的方法,都牽涉複雜的專業知識,並非一般投資人能理解,也因此,國外生技製藥公司的主要投資人大都是專業法人機構,很少有散戶能夠 勝任,即使是國內許多大型券商,目前也鮮有專業的生技分析師,因此,即使最近台灣陸續有新藥公司掛牌,但截至目前為止,除了主辦承銷券商外,還看不到有哪 些專業評估新藥公司的報告出現。 雖然新藥價值到底多少很難評估,但新藥開發具備「高風險、高報酬」的特性,投資人卻不能不注意。最近國際上剛好有兩個大型收購案,而且均是抗C型肝炎的病 毒藥物,就是高報酬的最佳案例。 去年十一月,一家美國上市公司Gilead宣布,將以一一○億美元買下Pharmasset公司,這個總值達新台幣三三○○億元的驚人收購案,是因為 Pharmasset開發的C肝新藥已進入臨床三期,效果相當好。 今年一月,同樣是C肝的藥,必治妥也以二十五億美元買下一家正進行二期臨床的Inhibitex公司。有趣的是,Pharmasset及 Inhibitex兩家公司員工分別只有八十二人及三十人,若計算兩家公司每位員工創造出來的市值,分別達到新台幣四十億元及二十億元,的確很嚇人。 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發現,若能開發出有效的新藥,可以創造的價值非常可觀,尤其是進入臨床二期,並證明有很好療效的新藥,最容易取得市場認同。新藥公司一般 不僅可選擇上市掛牌,更渴望被大型藥廠收購,國外新藥研發公司最驚人的報酬,幾乎都像這兩家公司一樣,高價出脫並創造出員工不輸谷歌或臉書的身價。 不過,高報酬背後也代表著高風險。國外統計新藥開發的成功率低於萬分之一,甚至已進行到二期臨床的藥,最後也都有失敗的可能。因此,新藥公司執行長責任都 相當重大,不僅在投入研發前就要做好謹慎挑選的工作,如果真的發現新藥效果不佳,也要及時壯士斷腕,否則投入愈多會賠愈多。 目前居國內對外授權金額最高的智擎,主要就是在全世界最難治療的胰臟癌、也就是奪走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癌症上,已獲得令人驚豔的成績。 明辨授權金額 有認列到財報才實在 智擎開發的胰臟癌新藥PEP02,二期臨床結果,已證明比現有的藥效果還要好,病人在半年後的存活率還有四二.五%,至於一年的存活率還有二五%,明顯比 原來的數字三一%及四%要好,也讓智擎獲得FDA核准為治療胰臟癌之罕見疾病藥物,將可能獲得為期七年的孤兒藥市場獨家銷售權。 此外,儘管新藥開發的價值很難計算,但目前國內已有多家新藥公司將成果授權給國外藥廠,並取得所謂的海外授權金,算是比較具體可判斷公司價值的數字。但 是,這些動輒上億美元的數字,投資人也有必要做深入理解。 一般所謂的授權金,不僅包括簽約時拿的頭期款,還會把未來各階段的里程碑款加入,有的甚至包括藥物銷售時的權利金,但實際上要進入到每個階段,往往有很多 變數。因此,未來新藥開發公司在公布授權金時,也有必要把不同階段數字區分開來,讓投資大眾更清楚實際情況。至於對投資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盯緊財報,到 底這些所謂的授權金,最後有沒有實際認列至財報中。 其實,國內就有不少授權後生變的例子,例如由台大教授林榮華主導的台醫,○五年授權給德國百靈佳公司後,最近已收回來自行開發;另外,基亞的肝癌PI- 88新藥原本授權給澳洲公司,但結果並不成功,又把授權還給基亞;太景的奈諾沙星也有類似情況。這些變化對企業不見得是壞事,因為企業都因此取得新藥開發 主導權,但問題是延誤專利時間,未來後續發展仍待觀察。 無論如何,新藥開發公司最終追求的目標,一定是拿到美國FDA或台灣衛生主管當局的藥證許可,因為只要能夠拿到藥證,也就代表未來新藥銷售有無限的想像空 間。同時,也意味這家公司的股價將有巨大的投資價值,這應該是國內眾多新藥研發公司未來最重要的使命,當然更是投資人能夠獲取最大投資報酬率的保證。 新亮點!——國內新藥開發公司對外授權金現況西元年 公司 產品 適應症 授權金 對象2000 中 橡 Myozyme 龐貝症 4100萬美元 Genzyme 2005 台 醫 Ab-168 自體免疫 350萬歐元 BehringerIngelheim 2006 寶齡富錦 PBF-1681 腎臟病 不公開(簽約金100萬美元) Keryx 2007 基 亞 PI-88 肝癌 500萬美元 Progen 2007 永 昕 TuNEX 類風溼炎 不公開 BioA&D 2009 台灣醣聯 GNX-8 大腸癌 2億美元 Otsuka(大塚製藥)2010 太 景 奈諾沙星 社區型肺炎 700萬美元* Warner Chilcott 2011 智 擎 PEP02 胰臟癌 2.2億美元 Merrimack 註:*資料來源為Warner Chilcott年報 |
集中的客戶群、配套的生活設施、社會需求集中釋放處,滿足這些物理特征、一個稱之為“社區”的空間單位正在被無限發掘商業價值。突然有一天,這樣的社區成了商家必爭之地,隨之而來的解決社區“最後一公里”也成為了金融業熱門詞匯。
金融最後一公里的物理空間正在逐步縮小,但是如何縮短心里層面的最後一公里成為更為關註的話題。以理財為切入口的社區金融背後承載著諸多聯通生活的鏈條,從金融走向服或許是完成心里層面最後一公里的關鍵所在。
當前中國金融需求量過大、供給不平衡等結構性問題引發了大量風險事件的同時也引導了社區金融這一新興金融的快速發展。但大量的金融需求湧現釋放的同時,風險也與日俱增。
“圍攻”社區
“網上的理財產品太多,無從選擇,在這里銀行的人還能幫我甄選一下,我家就住在這附近,走過來也就10分鐘,特別方便。”《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興業銀行的社區銀行之一上海宜川路支行碰見了自2011年就從江蘇來上海打拼的侍耀宗。
侍耀宗家住興業銀行宜川路支行後身的子長小區,加盟了社區銀行臨近的全家便利店,由於距離較近,他平均每周都要來這個社區網點2-3次。
自社區銀行戰略打響,各大傳統商業銀行都開始掉頭行船,將目光從“二八原則”中的“二”逐步轉向了當前的八,以集約化、智能化、便利化、全能化等為主要特點的“金融便利”店紮到了社會的不同角落。
興業銀行宜川路支行這家店的面積僅僅100多平出頭,店里共有4個卡位,店里配套的員工僅有4名,從門外來看,店面抹去了傳統銀行的“高大上”,夾雜在便利店、菜市場中,充滿了“小清新”的味道。“每天客流量多的時候約為70、80人,少的時候也有50人左右。”興業銀行上海宜川路支行社區銀行負責人唐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講述,該社區銀行是興業銀行社區銀行第二批成員,成立於2014年9月9日。自成立的第一天起她就幹起了類似於“生活小助手”的工作,過上了和她曾經坐在玻璃另一側,同客戶目的性較強的隔空說話不一樣的日子。
在宜川路支行周圍包含子長居小區、新宜小區、合陽小區、周家巷小區等在內的共有20個小區居委,平均每個小區約有200戶居民,整體輻射的客戶群體約在12萬人左右。
不需要維護大客戶、除傳統工作外還要跟社區進行密集的互動成為唐穎的最大感觸。“我們平均每周要跟小區的居委會聯系1-2次。”唐穎表示,這些活動已經遠遠超出金融的範圍,逐步融入日常的生活,走進了“服務”的概念,例如每周三下午幫助客戶量血壓、請老師教居民打太極拳、每逢端午節、元宵節組織包元宵、包粽子大賽,廣場舞大賽也成為熱門活動。
這樣的戰略、打法不僅僅被銀行系的社區金融看中,風起雲湧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以及準銀行系的財富管理公司也紛紛制定了類似的作戰計劃。
中民財富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江陰街店財富店長高小敏表示,在他們店里為居民開展的活動除根據節氣不同,安排不同的活動外,還組織過下雨天幫助居民叫滴滴、“夏日一杯水”為入店的戶外工作者提供水、為社區老人提供長壽面等活動。“現在每天的客流量多則幾十,少則十幾個。”高小敏稱,江陰店是中民財富在上海開的第一家門店,開業於2015年6月6日,半年過去了他們已經跟周圍的居委會打成了一片。
作為當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一批開業的門店之一,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石門一路88號的當天財富門店於2015年3月份成立。“我們會跟物業溝通,在允許的情況下去社區里做活動。”當天財富高級團隊主管張煒強調對本報記者強調,他們不是宣傳,而是以互動的形式參與其中。例如社區幼兒園舉辦邀請家長帶孩子參加的戶外活動,則由他們提供獎品等。
當每天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發現你所生活的社區已經不再像曾經的居住地那麽簡單,而逐步成為生活設施配套的綜合園地,金融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社區這個入口“紮入”人們的生活中。
但是這樣的變化僅僅是一種感受上的變化、表層的變化,而未來社區金融還將從多個層面深度影響人們的生活,在前進的過程中,磨合的問題、暴露的風險都將接受人們的審視,大浪淘沙或許即將開始。
“派系”之爭
每一個具有優勢條件的社區門口已經不再像看起來那麽平靜,無聲的戰爭正在悄然打響。在社區金融爭奪這場戰役中,不斷多元化的主體正在逐步大批量沖入圍欄。
中民財富江陰街店地處上海核心地區,小區房價平均在5萬-7萬/平方米之間,與之相對,居民的資產含量並不低,但是高小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達了她的憂慮,即競爭激烈,臨近的三條街僅財富管理機構就有8家,銀行多達10多家,還有多家證券公司。
細數下來,目前看中社區金融這塊蛋糕的共分為以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等為代表的銀行系;以中民投旗下的中民財富為代表的準銀行系;以財富機構門店為代表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系;以萬科物業進軍社區金融的為代表的地產系等。
興業銀行零售銀行總部銀行卡與渠道部副總經理朱建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講述了興業銀行定調社區金融的初衷,原有銀行渠道的布設,在人們生活形態發生劇烈變化以及在互聯網世界的沖擊下,距離百姓越來越遠。
以高大上為定調的銀行追逐的城市CBD的腳步,但是實際並沒有客戶,構成了“空心化”的局面,如今需要做的是下沈。興業銀行社區銀行在兩年內布點達1000多家,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由於城鎮化進程加快而對於金融需求的旺盛,帶來二、三線城市甚至強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金融需求,出現了“烏魯木齊分行高於全行平均水品”的歷史新現象。
既然社區已經成為共識,那麽什麽樣的小區才不同派系心儀的那塊“蛋糕”。在興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系來看,過於高端的小區和過於老的小區都不在目標範圍之列。原因在於高端小區的金融需求大多數被私人銀行填滿,而過老的小區金融釋放力不足。
選址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社區未來的成敗,中民財富在選址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體系。第一步,實地考察,觀測社區周邊的同業金融公司、銀行、醫院等,以判斷是否屬於成熟小區,市場潛力有多少;第二步,考察社區居民情況,包含小區戶數、人口密度、停車位數量以及居民年齡層次、收入層次等;第三步則對店面情況進行評估、包括位置、租金、面積以確定未來運營成本和預期收益。
中民財富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顏建南表示,截至目前中民財富布點僅有100多家體量尚小,2016年將重點發展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地域的特殊性導致這兩個領域鎮一級的居民財富並不比城市里的少,網點進一步下沈是戰略選擇。“做為金融超市、公共櫃臺的方向,未來囊括包含銀行、基金、證券、保險等在內的業務,城商行可以從降低成本的角度出發,在一線城市選擇我們為合作夥伴,而大型銀行也可以在鄉鎮級選擇我們。”顏建南說。
這樣的選址原則卻不為當天財富所認可。在他們的業務開展路徑中,首先選擇覆蓋上海市的靜安區、古北區等高檔社區,隨著鋪設門店的增多再逐步下沈,讓更多的百姓接觸到門店。
本報記者了解到,石門一路的門店的月租金成本高達8萬元,一個門店共包含24個員工,其中銷售人員為14名,門店理財產品的年銷售量在過去一年達到1億7000多萬元,覆蓋的客戶約為80-90人,其中20人來自門店附近的的社區。
線下鋪點推廣雖然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物理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高成本確不能不正視。針對高端客戶的而誕生的富麗堂皇的甲級寫字樓,每天一平方米的成本在7-10元,而令人吃驚的是鋪設線下門店,成本卻幾乎要翻3-4倍,平均每天一平方米成本上漲為20元至30元。
如何通過良性方式而非極端方式有效降低成本是決定未來走正路還是走偏路的真正推手。北京騰雲天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金融行業專家鮑忠鐵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瞄準社區群體,以網點規模為致勝點的社區金融在“投入比”方面是可預見的風險之一。多位社區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尚處於虧損的狀態,對於未來盈利的時間點給出了一年或兩年的預期。
此外,“僧多肉少”的局面在社區領地成為香餑餑時已經初露端倪,多位業內人士對於未來小範圍內駐紮多種主體,多種樣式但目標客戶群體相同的財富管理機構產生了惡性競爭的擔憂。“原來銀行網點之間具有一定距離,可以做到舒張有度。但是現在愈發密集,可能激發更多的獲客手段。”一位關註財富管理機構的資深業內人士說。
深根:結構問題
社區金融日益火爆的背後對接著中國居民面的理財亂象頻生,投資者卻依舊在尋找資金出路,其背後承載的結構性異常問題不言而喻。
社會所產生的“效應”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地域和階層的差異而產生異同的影響,這樣的結論附加在“通脹”之上再合適不過。跑贏通脹是每個人共同的目標,但是這樣的希冀對於常見將錢放在銀行定期存款之上的居民來說並不現實。
資產配置從大的方向可分為公募和私募,面向更多普通百姓的公募產品結構帶來人們資產配置無路可去的無奈現實。“截至2014年年底,所有信托為14萬億,其中針對普通客戶的單一信托產品體量共計11萬億至12萬億;保險產品10萬億;證券投資基金,共計7、8萬億,其中還包括貨幣類基金以及債權類基金。”顏建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樣的供給市場需要面對的是老百姓手中六、七十萬億的需求市場。在供需這個蹺蹺板上,已經嚴重不平衡。
在金融整體鏈條上,如果將實體經濟與同實體經濟相連通的多種金融產業鏈之間劃一條線,那麽距離實體經濟最近的是投資銀行。在深入企業、直接同企業溝通的過程中將企業轉化成成貸款、PE投資基金以及股權,形成初級金融產品;其次是資產管理,即針對股權、債權重新組合、包裝,構成對沖基金、複雜的REITs等金融衍生產品;最後是財富管理,將產品輸送到擁有資金的主體手上,從而形成金融產業鏈條的上中下遊。
但是在這個鏈條中,最後一環觸達客戶的“最後一公里”呈現了巨大的缺口,“燒好了菜,卻沒有人端上桌給居民享用”的局面在形成。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上市銀行所有的網點共計8萬個,加之證券業以及基金業的約3000個網點,在這樣的結構中可以發現,人們大量接觸的是銀行這一龐然大物。
這樣現象在二、三線城市以及城鎮級別的地區尤為嚴重,賺利差的傳統商業模式,讓存款這一低成本吸收資金的渠道無從變革,銀行革自己的命存在難度。假設銀行理財產品放開後,相信70%甚至80%的儲蓄存款將會轉化為銀行理財產品,而這意味著銀行將割舍掉1%-2%個利益點,這對幾十萬億的資金市場來說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社會金融市場存在諸多結構性問題,讓居民金融需求由於被壓抑而產生無規則溢出導致社會亂象頻出,大量的P2P跑路、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屢禁不止,但是面的這樣的社會形勢,人們依舊“前赴後繼”。
作為頻繁出現的主體“銀行”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尤其在經濟形勢下行周期下,來自零售端的個人業務卻成為最為穩定的資產業務,社區銀行戰略的重要性正在穩步提升。
“銀行本身就是第三產業,真正做零售要沈得住氣,要拿出做百年事業的心態來做。銀行業沒零售不穩,這是根基。”朱建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不同於國外銀行將投行業務和零售銀行業務分開,我國是混在一起做,強烈的賺錢意願已經無法沈得住氣。“賣過白粉的不會想去賣白面。”朱建平說。
未來:生活服務
“社區金融是讓金融有溫度。”朱建平表示,隨著對金融服務理解的加深,認識到金融是夾在諸多生活場景其中的一個版塊和需求,社區金融不但是金融助手也是生活管家。
朱建平稱,對興業銀行來說,社區金融的功能僅發揮了30%。社區金融的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邁步,解決了物理空間的最後一公里,達到人們的觸手可及的地方並不是終極目的,如何能夠觸達人心才亟待攻克的難點。
當前,擺在興業社區銀行面前顯而易見的難題是客戶群體結構不合理。老年群體占比較大,在朱建平心里,老年人和年輕人群體的理想比例應該為5:5,顯然現在還遠位達到。
打通線上和線下是這一目標而制定的計劃。朱建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舉例解釋線上於線下的反差,以天津分行為例,2015年該分行自建設區手機銀行app開通半年,活分粉量就維持在20萬至30萬。“如果線上線下能夠打通,從全行看,未來業績可以呈現幾何級增長。”朱建平表示,線上是吸收年輕群體的重點“陣地”。
優化客戶結構,更深層次的設想還可以通過連帶效應實現即“抓住兩端、拓展中間”,所謂兩端即小孩一端和老人一端。對此,銀行在針對幼齡群體的小小銀行家、才智教育等方式不斷湧現,而老人則瞄準接送小孩的等待時間,集中火力普及金融知識、推廣金融產品。
社區周邊擁有洗衣店、超市、房產等生活圈,待這些全部在社區金融這一平臺打通後將有更多的商家自願加入,“社區+”的概念正在形成,金融就是切入其中的一份子。
社區金融更多通過理財建立信任關系,切入個人綜合金融需求之中,搭建在信任背後的金融體系尚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從人的生活周期來看,金融需求多種多樣,例如30歲所面臨的子女教育問題、出國旅遊問題,40歲需要考慮的養老問題、身體健康問題。這些需求所構築的一張大網才是綜合金融所應該掌控的藍圖。
對此,大量的社區金融機構瞄準了由“圈子”效應所帶來的增值服務。以每個人生活中都會碰到的包含買房、租房、賣房等房產業務為例,目前在房屋中介的諸多痛點仍無有效消除方式的現實情境下,利用綜合金融所圈起的圈子,進而內部消化,一方面客戶群體更為精準,具有相應房源的購買力;另一方面社區金融機構可以提供相應的專項服務。
同樣的理念還被擴展至二手車、子女教育、以及旅遊等相關產業。以理財為切口給予專業服務,節省了用戶選擇的成本和時間。平安集團的掌舵者馬明哲曾經提出要做個人綜合金融生活超市,其中生活就是隱藏在以理財為切入口的社區金融背後的東西。
宏大的規劃總要翻過現實搭建的諸多“山嶺”才能實現。合規始終是包含準銀行系在內的所有財富管理機構的痛點,雖然擁有強於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靈活度,但是始終欠缺一張“準生證”。
在本報記者的多重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對於部分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來說,目前已經碰到在外開分公司而工商管理不給予註冊的現實問題,在其背後則直接與線下門店拓展受阻掛鉤。在他們看來,監管的空白、該領域的無人認領,增加了心中的忐忑,雖然暫時並沒有被告知是不合規的,但是同樣,也沒有被告知是合規的。
希望有監管層站出來制定相關“規矩”,這些財富管理機構可以根據規矩走,以免在業務擴張的過程中,一旦稍有差池變遭遇滅頂之災,是多種派系財富管理公司當前最為“勞心”的事。
由於目前財富管理行業整體魚龍混雜,如何能夠“慧眼識英雄”是需要投資者細心甄別的。鮑忠鐵表示,當前針對不合規的財富管理機構的處置,存在著執法機構不明的問題,公安、工商、監管機構等均為執法主體,但是卻沒有很好的深入一線進行配合。只有在有人舉報的時候才能夠去到線下網店進行檢查,而後根據偵查結果采取相應措施。
面對經濟結構、金融供需結構等多重不合理的現實情境下,如何填補監管空白,打破行業壟斷,讓投資者正確選擇有品牌誠信的公司仍是一段很長的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